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Muir-Torre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Muir-Torre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Muir-Torre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张聪聪㊀陈㊀浩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病理科ꎬ江苏南京ꎬ210042通信作者:陈浩ꎬE-mail:ch76ch@163.com[摘要]㊀Muir-Tor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ꎬ是Lynch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的一个亚型ꎬ临床特征为皮脂腺肿瘤或角化棘皮瘤至少合并一种内脏恶性肿瘤ꎬ种系DNA错配修复基因突变是本病的遗传学特征ꎮ本文对近年来Muir-Torre综合征的流行病学㊁基因研究㊁临床特征和预防治疗等方面进展加以综述ꎬ以提高对Muir-Torre综合征的认识ꎮ[关键词]㊀Muir-Torre综合征ꎻ㊀Lynch综合征ꎻ㊀皮肤肿瘤ꎻ㊀内脏肿瘤ꎻ㊀DNA错配修复基因基金项目: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与健康科技创新工程重大协同创新项目(编号:CIFMS-2017-I2M-1-107)ꎻ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编号:WSN-030)DOI:10.12144/zgmfskin202004253UpdateofMuir-TorresyndromeZHANGCongcongꎬCHENHaoDepartmentofPathologyꎬInstituteofDermatologyꎬChineseAcademyofMedicalSciencesandPekingUnionMedicalCollegeꎬNanjing210042ꎬChinaCorrespondingauthor:CHENHaoꎬE-mail:ch76ch@163.com[Abstract]Muir-TorresyndromeꎬonesubtypeofLynchsyndrome(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r ̄cinoma)ꎬisarareandautosomaldominantconditioncharacterizedbythepresenceofaskintumorofseba ̄ceousdifferentiationorkeratoacanthomascomplicatedwithatleastonevisceralmalignancy.Itsgeneticcharac ̄teristicisthegermlinemutationintheDNAmismatchrepair.TheupdateofepidemiologyꎬgeneticresearchesꎬclinicalfeaturesꎬpreventionandtreatmentsofMuir-Torresyndromeisreviewedinthispaper.[Keywords]㊀Muir-TorresyndromeꎻLynchsyndromeꎻskintumorsꎻvisceraltumorsꎻDNAmismatchrepairgenesDOI:10.12144/zgmfskin202004253㊀㊀Muir-Torre综合征(Muir-TorresyndromeꎬMT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ꎬ是Lynch综合征(LynchsyndromeꎬLS)ꎬ又称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的亚型ꎮ临床特征是皮脂腺肿瘤(主要为皮脂腺腺瘤)或角化棘皮瘤合并至少一种内脏恶性肿瘤(主要为结直肠腺癌)ꎮ其与LS都存在种系DNA错配修复(mismatchrepairꎬMMR)基因突变ꎬ突变基因主要包括MSH2㊁MLH1㊁MSH6和PSM2ꎮ本病罕见ꎬ在国内报道较少ꎮ现对MTS易患人群㊁基因研究㊁临床特征及治疗作一综述ꎮ1㊀MTS流行病学研究LS患者中ꎬMTS占9.2%ꎬ白色人种较常见[1]ꎮMTS患者中男女比为3ʒ2ꎬ平均患病年龄为53岁[2]ꎮMTS发病与遗传性MMR基因缺陷有关ꎬ散发者见于移植后和免疫抑制剂使用者[3]ꎬ放疗㊁紫外线辐射和职业性射线暴露可能与MTS患者肿瘤发生有关[4ꎬ5]ꎮ2㊀MTS的遗传学研究MMR基因可修复DNA复制错误ꎬ维护基因组稳定性ꎮMMR基因发生突变或启动子甲基化致其失活ꎬ基因组不稳定ꎬ某些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快速聚集ꎬ引起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instabilityꎬMSI)ꎬ导致肿瘤发生[6]ꎮMTS患者MMR基因的遗传缺陷可致MSIꎮMTS相关皮肤肿瘤的MSI检测是MTS非侵入性筛查方式之一ꎬ有利于确定MMR基因缺陷及探索新突变基因ꎮ2.1㊀基因突变㊀MTS和LS患者均有种系MMR基因缺失ꎬ突变基因主要包括MSH2㊁MLH1㊁MSH6和PMS2ꎮ两者区别在于ꎬLS患者主要为MLH1突变ꎬMTS主要为MSH2突变ꎮ2.1.1㊀基因型与临床表型的相关性㊀MSH2突变约占MTS的90%ꎬ常伴肠道外肿瘤ꎻ而MLH1突变约占10%ꎬ易致肠道内肿瘤[7ꎬ8]ꎮ单独MSH6突变时ꎬ伴发子宫内膜癌的风险较结直肠癌大[8]ꎮ单独PMS2突变致MTS鲜有报道ꎮMTS相关皮肤肿瘤的类型㊁部位㊁发病年龄和性别与MMR基因突变类型的相关性尚不明确ꎮ2.1.2㊀免疫组化技术对MTS的筛查价值㊀对肿瘤组织进行免疫组化可检测MMR基因蛋白缺失ꎮMSH2352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㊀2020年4月第36卷第4期和MSH6㊁MLH1和PMS2分别形成异二聚体ꎬMSH2突变使MSH6表达缺失ꎬ而MLH1突变使PMS2表达缺失ꎬ单独PMS2或MSH6突变则不会影响MSH2和MLH1的表达[8]ꎮ基于此MMR蛋白异二聚体概念ꎬ不包含MSH6和PSM2的抗体组会遗漏单独MSH6和PSM2突变所致的MTSꎬ多抗体组检测则可增加阳性预测率ꎮMojtahed等[9]推荐将MSH2/MSH6㊁MLH1/PSM2抗体组作为初筛方法ꎮ免疫组化(immunohisto ̄chemicaltechnologyꎬIHC)单独检测MSH2㊁MLH1和MSH6蛋白表达缺失对MTS的阳性预测率分别为55%~66%㊁33%~88%和67%ꎬ而MLH1/MSH6㊁MSH2/MLH1/MSH6联合检测预测率均为100%[10]ꎮMLH1表达缺失可因种系MMR基因缺失ꎬ也可由于BRAF基因突变及P16基因缺失致启动子甲基化造成ꎬ所以诊断MTS或LS时ꎬ需除外后一种情况[11]ꎮ在LS中ꎬ结直肠癌肿瘤组织的BRAFV600E和P16免疫组化染色是鉴别散发性肠癌和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non-polyposiscolorectalcancerꎬHNPCC)的重要依据[12]ꎬ但此方法不适合于鉴别散发性MTS及与MTS相关的皮肤肿瘤[13]ꎮ建议对IHC示MLH1缺失患者直接行针对MLH1的基因测序ꎬ以减少无关检测程序并增加结果可靠性ꎮ2.2㊀微卫星不稳定性㊀MTS的MMR功能缺陷表现型为高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H)ꎮKientz等[14]报道一例MTS患者ꎬ其皮肤鳞状细胞癌示肿瘤组织低度微卫星不稳定性(MSI-L)ꎮ目前尚无MSI-L相关肿瘤分类ꎬ不能将其等同为微卫星稳定ꎬ对MSI-L患者仍应进行相关筛查ꎮMSI阴性不代表没有基因突变ꎮMahalingam[15]认为若患者MSI为阴性ꎬ则必应对MSH6进行种系突变分析ꎮ此外ꎬ约35%的MTS患者无MMR表达缺失ꎬ其与MYH1基因突变有关且具有微卫星稳定性ꎬ为作区别ꎬ将其定义为II型MTS[16]ꎮ患者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ꎬ无典型家族史ꎬ其胃肠道肿瘤发生率更高ꎮ应重点关注患者临床特征和家族史ꎬ必要时进行MYH1基因测序ꎮ临床上ꎬIHC和MSI检测已运用于70岁以下Lynch综合征相关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17ꎬ18]ꎮ这两种方法对MTS相关皮肤肿瘤组织可靠性不如内脏肿瘤[8]ꎬ但对有内脏肿瘤病史及尚未发生内脏肿瘤的MTS患者ꎬIHC和MSI检测仍可指导基因测序及评估[19]ꎮ3㊀MTS的诊断3.1㊀MTS相关皮肤肿瘤㊀MTS常见皮肤肿瘤有皮脂腺腺瘤㊁皮脂腺上皮瘤㊁皮脂腺癌㊁角化棘皮瘤和基底细胞癌等ꎮ其中ꎬ皮脂腺肿瘤是临床诊断MTS的重要依据ꎮ皮脂腺腺瘤最常见ꎬ一般发生于躯干四肢ꎬ少数位于头颈部ꎬ易被误诊为基底细胞癌ꎮ其组织学表现为真皮浅层大小不等㊁小叶状分布的肿瘤团块ꎮ肿瘤主要由大量分化良好的皮脂腺细胞和少许基底样细胞组成ꎬ肿瘤细胞无显著异型和坏死ꎮ皮脂腺上皮瘤的病理形态多样ꎬ根据组织结构可分为真皮结节型㊁囊性结节型㊁多发结节型㊁外生型和分化中间型ꎮ肿瘤中存在较多嗜碱性基底样细胞和少数成熟的皮脂腺细胞ꎬ本病多与MTS相关[20]ꎮ皮脂腺癌较罕见ꎬ与MTS相关的多发生在眶周ꎬ很少发生在眼眶以外ꎮ眼睑皮脂腺癌侵袭性较眼外病变大ꎮ组织学上显示低分化恶性肿瘤的特征ꎮ研究显示[21]ꎬMTS相关皮脂腺癌比散发性的更具侵袭性ꎬ具体原因仍有待研究ꎮMTS相关角化棘皮瘤一般多发ꎬ单个皮损体积通常迅速增加ꎬ呈圆顶形或浆果状ꎬ典型组织学改变是中央充满角质栓的火山口样改变ꎬ鳞状上皮假上皮瘤样增生和中性粒细胞脓肿形成ꎮLewis[22]报道一例具有蕈样肉芽肿病史的老年男性MTS患者ꎬ蕈样肉芽肿与MTS都存在MSI和MMR蛋白的缺失ꎬ但两种疾病相关性尚未明确ꎮ3.2㊀MTS相关内脏肿瘤㊀MTS最常见的内脏恶性肿瘤是结直肠腺癌ꎬ好发于大肠脾曲近段ꎬ其恶性程度较散发性大肠腺癌稍低ꎮ其次是泌尿生殖系统肿瘤㊁子宫内膜癌㊁乳腺癌㊁胃癌等ꎮ与MTS相关的少见肿瘤包括放射后纤维组织细胞瘤[23]㊁卵巢成熟囊性畸胎瘤[24]㊁宫颈神经内分泌小细胞癌[25]和少突胶质瘤[26]等ꎮ研究发现ꎬMTS患者发生恶性胶质瘤㊁星形细胞瘤等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几率增加ꎬ可能是与LS的另外一种亚型Turcot综合征发生重叠ꎬ后者表现为结直肠肿瘤合并脑部神经胶质瘤或神经胶质母细胞瘤[4]ꎮ有些恶性肿瘤发病率极低ꎬ在研究MTS和LS时常被忽略ꎮ建议对有内脏肿瘤史患者进行检测和随访ꎮ一方面对原有肿瘤进行复查ꎬ另一方面可及时发现新发肿瘤并实行治疗ꎮ3.3㊀MTS临床诊断标准㊀目前诊断标准[27]:①患者至少有1个皮肤肿瘤ꎻ②患者至少有1个内脏恶性肿瘤(需除外其他原因形成的肿瘤ꎬ如艾滋病和放射治疗等)ꎻ此外ꎬ患者有多发性角化棘皮瘤或MTS家族史时ꎬ建议诊断为MTSꎮ需要注意的是ꎬ极少数MTS患者仅出现多发性皮脂腺肿瘤ꎬ而不发生内脏恶性肿瘤[10]ꎮ4㊀MTS的临床治疗4.1㊀皮肤肿瘤的处理㊀良性皮脂腺肿瘤ꎬ包括皮脂腺腺瘤㊁皮脂腺上皮瘤以及角化棘皮瘤ꎬ可行保守的外科手术切除和冷冻治疗ꎮ治疗局部皮脂腺癌ꎬ手术452ChinJLeprSkinDis.Apr2020ꎬVol.36ꎬNo.4切除和放疗是首选ꎬ也可考虑莫氏手术ꎮ5-Fu联合顺铂化疗及抗PD-1疗法可治疗复发转移性皮脂腺癌[21ꎬ28]ꎬ化疗联合放疗可防止其复发ꎮ口服异维甲酸或配合使用干扰素可治疗多发性角化棘皮瘤[2]ꎮ4.2㊀内脏肿瘤的处理和预防㊀和LS一样ꎬ建议对MTS患者及亲属进行定期肿瘤筛查ꎮ建议监测对象从18岁开始每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ꎬ对结直肠息肉及肿瘤组织ꎬ进行MSI分析[11]ꎮ女性患者每年进行乳腺和盆腔肿瘤筛查ꎬ有遗传基因突变者每年另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和子宫内膜活检ꎮ男性患者每年定期进行睾丸和前列腺检查ꎮ肠镜㊁非增强CT和膀胱输尿管镜是对皮肤肿瘤患者是诊断MTS和随访的有利工具ꎮ其它部位肿瘤ꎬ如胃㊁肺㊁脑部等ꎬ可用PET/CT进行适当排查[29]ꎮ对50岁以下㊁面颈部以外出现2个以上皮脂腺肿瘤的患者ꎬ可高度考虑MTSꎬ并行内脏肿瘤筛查[30]ꎮ若肿瘤筛查显示异常ꎬ则根据肿瘤分型和分期进行及时治疗ꎮ手术切除㊁化疗和放疗仍为常用治疗方式ꎮ有随机对照实验显示ꎬ阿司匹林可显著减少HNPCC相关肿瘤的风险[31]ꎮ和大多数遗传相关性疾病相似ꎬ预防性胃肠㊁子宫和双侧输卵管卵巢等靶器官切除术可用于一些特殊病患ꎬ以减少患病危险ꎮ进行此类手术前应从确诊病人的年龄㊁性别㊁个人史㊁家族史㊁基因评估㊁个人意愿等方面综合考虑ꎬ权衡利弊ꎬ确定最佳处理方式ꎮ5㊀结语Muir-Torre综合征是一种罕见遗传性疾病ꎬ特点是患者患有皮脂腺肿瘤(或多发角化棘皮瘤)和内脏恶性肿瘤ꎮ欧洲已报道病例较亚非地区多ꎮ皮脂腺肿瘤较其他皮肤肿瘤少见ꎬ要求皮肤科临床医师对此类患者充分考虑到MTS的发生ꎮHNPCC相关MMR基因突变ꎬ也可发生于MTSꎮ患者病史㊁临床特征㊁实验室检查及家族史初步提示MTS时ꎬ需进行肿瘤组织的IHC和MSI检测ꎬ必要时可进行特定基因测序以明确诊断ꎮ对MTS患者及其家属ꎬ应进行及时治疗和定期随访ꎬ及遗传评估和多学科讨论ꎮ另外ꎬ大规模收集病例进行规范化研究ꎬ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数据和研究基础ꎮ参考文献[1]SouthCDꎬHampelHꎬComerasIꎬetal.ThefrequencyofMuir-TorresyndromeamongLynchsyndromefamilies[J].JNatlCancerInstꎬ2008ꎬ100(4):277-281.[2]PontiGꎬPellacaniGꎬSeidenariSꎬetal.Cancer-associatedgenodermatosis:Skinneoplasmsascluestohereditarytumorsyndromes[J].CritRevOncolHematolꎬ2013ꎬ85(3):239-256.[3]ShawKCꎬAltmayerSAꎬDriscollMS.Muir-Torresyndrome:multiplesebaceousneoplasmsandvisceralmalignancymani ̄festingaftercardiactransplantationandiatrogenicimmuno ̄suppression[J].IntJDermatolꎬ2017ꎬ56(2):26-27. [4]JohnAMꎬSchwartzRA.Muir-Torresyndrome(MTS):Anupdateandapproachtodiagnosisandmanagement[J].AmJAcadDermatolꎬ2016ꎬ74(3):558-566.[5]ShikiMꎬHidaTꎬSuganoKꎬetal.Muir-TorreSyndromecausedbyexonicdeletionofMLH1duetohomologousrecom ̄bination[J].EurJDermatolꎬ2017ꎬ27(1):54-58. [6]PeltomäkiP.DNAmismatchrepairgenemutationsinhumancancer[J].EnvironHealthPerspectꎬ1997ꎬ105(4):S775-780.[7]PontiGꎬPellacaniGꎬRuiniCꎬetal.Muir-Torresyndromeorphenocopy?Thevalueoftheimmunohistochemicalexpres ̄sionofmismatchrepairproteinsinsebaceoustumorsofim ̄munocompromisedpatients[J].FamCancerꎬ2014ꎬ13(4):553-561.[8]JessupCJꎬRedstonMꎬTiltonEꎬetal.Importanceofuniver ̄salmismatchrepairproteinimmunohistochemistryinpatientswithsebaceousneoplasiaasaninitialscreeningtoolforMuir-Torresyndrome[J].HumPatholꎬ2016ꎬ49:1-9. [9]MojtahedAꎬSchrijverIꎬFordJMꎬetal.Atwo-antibodymismatchrepairproteinimmunohistochemistryscreeningap ̄proachforcolorectalcarcinomasꎬskinsebaceoustumorsꎬandgynecologictractcarcinomas[J].ModPatholꎬ2011ꎬ24(7):1004-1014.[10]KristinTꎬRickettsJꎬDadrasSS.Muir-Torresyndrome:Acasereportinawomanwithoutpersonalcancerhistory[J].AmJDermatopatholꎬ2019ꎬ41(1):55-59.[11]RobertsMEꎬRiegert-JohnsonDLꎬThomasBCꎬetal.AclinicalscoringsystemtoidentifypatientswithsebaceousneoplasmsatriskfortheMuir-TorrevariantofLynchsyn ̄drome[J].GenetMedꎬ2014ꎬ16(9):711-716.[12]Boissière-MichotFꎬFrugierHꎬHo-Pun-CheungAꎬetal.Immunohistochemicalstainingforp16andBRAF-V600Eisusefultodistinguishbetweensporadicandhereditary(Lynchsyndrome-related)microsatelliteinstablecolorectalcarcinomas[J].VirchowsArchꎬ2016ꎬ469(2):135-144. [13]KuwabaraKꎬSuzukiOꎬChikaNꎬetal.PrevalenceandmolecularcharacteristicsofDNAmismatchrepairprotein-deficientsebaceousneoplasmsandkeratoacanthomasinaJapanesehospital-basedpopulation[J].JpnJClinOncolꎬ2018ꎬ48(6):514-521.[14]KientzCꎬJolyMOꎬFaivreLꎬetal.AcasereportofMuir-TorresyndromeinawomanwithbreastcancerandMSI-Lowskinsquamouscellcarcinoma[J].HeredCancerClinPractꎬ2017ꎬ15:6.[15]MahalingamM.MSH6ꎬpastandpresentandMuir-Torresyndrome-connectingthedots[J].AmJDermatopatholꎬ2017ꎬ39(4):239-249.[16]SheronPꎬLilyRꎬAngieMꎬetal.Anovelcomplexmuta ̄tioninMSH2contributestobothMuir-TorreandLynch552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㊀2020年4月第36卷第4期syndrome[J].JHumanGeneticsꎬ2010ꎬ55(1):37-41. [17]VanLierMGFꎬLeenenCHMꎬWagnerAꎬetal.Yieldofroutinemolecularanalysesincolorectalcancerpatientsɤ70yearstodetectunderlyingLynchsyndrome[J].JPatholꎬ2012ꎬ226(5):764-774.[18]LeenenCHMꎬvanLierMGFꎬvanDoornHCꎬetal.Pro ̄spectiveevaluationofmolecularscreeningforLynchsyn ̄dromeinpatientswithendometrialcancerɤ70years[J].GynecolOncolꎬ2012ꎬ125(2):414-420.[19]SchonKꎬRytinaEꎬDrummondJꎬetal.Evaluationofuni ̄versalimmunohistochemicalscreeningofsebaceousneo ̄plasmsinaservicesetting[J].ClinExpDermatolꎬ2018ꎬ43(4):410-415.[20]BourlondFꎬVelterCꎬCriblerB.Clinicopathologicalstudyof47casesofsebaceoma[J].AnnDermatolVenereolꎬ2016ꎬ143(12):814-824.[21]TripathiRꎬBordeauxJS.ImpactofMuir-Torresyndromeonsurvivalinpatientswithsebaceouscarcinoma:ASEERpop ̄ulation-basedstudy[J].DermatolSurgꎬ2019ꎬ45(1):148-149.[22]LewisDJꎬDuvicM.ApossibleassociationbetweenmycosisfungoidesandMuir-Torresyndrome:Twodisorderswithmi ̄crosatelliteinstability[J].JAADCaseRepꎬ2017ꎬ3(4):358-361.[23]BaumgartnerEꎬUllmanDꎬJonesJAꎬetal.PostradiationhistiocyticsarcomainthesettingofMuir-Torresyndrome[J].CaseRepPatholꎬ2018.doi:10.1155/2018/5947870. [24]WieldaAꎬHodeibaMꎬKhanbMꎬetal.Sebaceouscarcino ̄maarisingwithinanovarianmaturecysticteratoma:Acasereportwithdiscussionofclinicalmanagementandgenetice ̄valuation[J].GynecolOncolRepꎬ2018ꎬ26:37-40. [25]DonatiPꎬPaolinoGꎬDonatiMꎬetal.Adenocarcinomaofthecervixassociatedwithaneuroendocrinesmallcellcarci ̄nomaofthecervixinthespectrumofMuir-Torresyndrome[J].EurJGynaecolOncolꎬ2015ꎬ36(2):213-215. [26]TherkildsenCꎬLadelundSꎬRambechEꎬetal.Glioblasto ̄masꎬastrocytomasandoligodendrogliomaslinkedtoLynchsyndrome[J].EurJNeurolꎬ2015ꎬ22(4):717-724. [27]CohenPRꎬKohnSRꎬDavisDAꎬetal.Muir-Torresyn ̄drome[J].DermatolClinꎬ1995ꎬ13(1):79-89. [28]JungYHꎬWooISꎬKimMYꎬetal.Palliative5-fluorouracilandcisplatinchemotherapyinrecurrentmetastaticsebaceouscarcinoma:Casereportandliteraturereview[J].AsiaPacJClinOncolꎬ2016ꎬ12(1):189-193.[29]IshiguroYꎬHommaSꎬYoshidaTꎬetal.UsefulnessofPET/CTforearlydetectionofinternalmalignanciesinpa ̄tientswithMuir-Torresyndrome:reportoftwocases[J].SurgCaseRepꎬ2017ꎬ3(1):71.[30]PollingerTHꎬKieliszakCRꎬLogemannNꎬetal.AnalysisofsebaceousneoplasmsforDNAmismatchrepairproteinsinMuir-Torresyndrome[J].Skinmedꎬ2017ꎬ15(4):259-264.[31]BurnJꎬGerdesAMꎬMacraeFꎬetal.Long-termeffectofaspirinoncancerriskincarriersofhereditarycolorectalcancer:ananalysisfromtheCAPP2randomisedcontrolledtrial[J].Lancetꎬ2011ꎬ378(9809):2081-2087.(收稿:2019-09-05㊀修回:2020-02-19)短篇论著(上接第218页)㊀㊀7种矫正术的优良率存在明显差异ꎮ兔眼是麻风眼损害的明显标记ꎬ兔眼者多并发睑外翻[4]ꎮ兔眼和睑外翻矫正术优良率相对较低ꎬ可能跟术后功能锻炼有一定的关系ꎬ今后除了要改正手术方法外ꎬ更要让患者术后加强功能锻炼ꎮ手术效果与畸残发生和施术时的时间间隔长短㊁手术时年龄也存在密切相关ꎮ畸残发生和施术时的时间间隔越短ꎬ手术效果相对越好ꎻ手术时年龄低于60岁的患者手术效果明显优于高于60岁的患者ꎬ提示手术开展的越早越好ꎮ足底溃疡是麻风常见的并发症ꎬ文献报告其发生率为8.4%~22.58%[5]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㊁劳动及身心健康ꎮ溃疡清创手术虽然具有较好的效果ꎬ但关键还是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ꎬ防止足底溃疡的发生ꎬ一旦发生足底溃疡ꎬ重点是做好自我护理ꎬ保持休息ꎬ行走迈小步ꎬ穿合适的防护鞋ꎬ防止新溃疡的发生和原有溃疡的进一步加重ꎮ矫正手术虽然能够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生产和生活自理能力ꎬ但手术无法让患者功能完全恢复ꎬ因此ꎬ关键是要加强早期发现和治疗期间的神经炎监测ꎬ及时治疗神经炎ꎬ防止畸残发生ꎮ参考文献[1]陈贤义ꎬ李文忠ꎬ陈家琨ꎬ等.麻风病防治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ꎬ2002:102.[2]熊立ꎬ何珺ꎬ杨军ꎬ等.1990-2018年云南省新发麻风患者畸残情况分析[J].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ꎬ2019ꎬ35(10):608.[3]李文忠.现代麻风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ꎬ2006:290.[4]严良斌ꎬ张国成ꎬ李文忠ꎬ等.2114例麻风兔眼的分析[J].中国麻风杂志ꎬ1993ꎬ9(1):68.[5]严良斌ꎬ张国成ꎬ李文忠ꎬ等.1973例麻风足底溃疡的分析[J].中国麻风杂志ꎬ1994ꎬ10(2):76-80.(收稿:2019-12-30㊀修回:2020-02-17)652ChinJLeprSkinDis.Apr2020ꎬVol.36ꎬNo.4。

遗传性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遗传性大肠癌的研究进展

大肠癌是遗传背景最强 、 究最深入的一种恶性 研 肿瘤。它的发生发 展是一个多步骤、 多阶段、 多基 因参
与的过程 , 是饮食 、 环境 、 遗传 、 疾病等多因素相 互作用
宫 内膜 、 胃、小肠 、卵巢 、胰 腺 、胆 道等 的腺癌 , 输尿 管 、肾盂 等 的移 行 细胞癌 和血 液系统 的恶性疾

作者单位: 10 9 30 0 浙江杭 州, 浙江大学 医学院附属第 二医院肿瘤 科
图 1 符 合国 际 A t dm 诊 断标准 的家 系 ms ra e
I; - 直肠癌, O ; - : 2 4 岁 I 4 结肠肝曲癌,8 I -: I 4 岁; I 先证者, I2 结肠肝 曲癌, l 3 岁
④ 除外 F 。同时 具备 以上 4个条 件 的家系才 能被 AP 诊 断为 H C NP C。典 型家 系示 例见 图 1 。
11 分类 .
H P C约 占所 有大肠 癌 的 l 5 NC o %。根 /
据 一个家 系 中是否发 生肠 外恶 性肿 瘤 , NP C可分 H C
为 以下 2大类 [.L nhI综合 征 ( 1 yc 】 又称 遗传 性 部位 特异 性结直 肠癌 ) LnhI综 合 征 ( 称癌 症家 族 和 y c I 又
病 , 外还 偶 见皮肤 癌 和喉癌 。这 些恶性肿 瘤通 常 此
的结果 。 究表 明约三分之一大肠癌 的发生与遗传相 研
被称 为 H C NP C相 关性肠 外 恶性肿瘤 。
关。 家族性腺瘤性息 肉病 (a lldnma uplx i Fmi aeo t so l ̄ , i a o y s F P 和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e da op- A) H r ir nno e ty l oiooeacne, 、( 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 y s cl  ̄ lacrnI ) p s r } P 癌,分别 占所有大肠癌 的 1 %和 5 %。本文将对这 2 种 类型遗传性大肠癌 的最新 临床和基础研究做一综述 。 1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 rdt'nnoy - Heei y op l m p

临床研究与分子遗传学研究相结合提高我国遗传性大肠癌的研究水平

临床研究与分子遗传学研究相结合提高我国遗传性大肠癌的研究水平

病 年 龄较 西 方报 告 的病 例更 趋年 轻 , 肠外 癌 中, 胃癌
居 多(占 4 %) 而 西 方 国 家 的 肠 外 癌 以 子 宫 内膜 1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癌、 肾癌 、 尿 管癌 、 肠 肿 瘤 、 输 小 卵巢 肿 瘤 、 腺 肿 瘤 胰
及 脑 肿瘤 为 主 , 胃癌 相 对较 少… 。 不 同地 域 、 同人 不 群 的 H P C表 型 的 差 异 是 反 映 了分 子 水 平 上 发 病 NC
外癌 种 类 不 同 可 能 与环 境 因素 有 关 的 问题 , 仅 凭 仅
借 分 子生 物 学 的 检 测 、 析 手 段是 难 于 解 决 的。 很 分 大 程度 上 , 要依 靠 临床 工 作 者 搜 集 更 多 的 有 关 家 还 系生活环 境 以及 患 者 发 病 背 景 、 种 临床 检 查 指 标 各
若不 是 临床 上发 现 了性 染 色体 异 常 的 患 者 , 传 学 遗
家绝 不会 研 究 性染 色体 并 确定 了其在 性 别决 定 中的 作 用 一样 , 临床 提 出 了需 要 , 供 了素 材 , 使 遗 传 提 促
后续 分析 、 究打 下 基 础 。 分 子 遗 传 学专 家 也 应 更 研
要 由“ 遗传 ” 因素 控 制 的疾病 , 这 条 直 线上 , 在 则更 靠
拢“ 遗传 ” 端 。尽 管 已知 所 有 H P C 的 发 病 均 与 一 NC
错配修 复基 因突 变 有 关 , 不 同 的环 境 因素 一 定 会 但
通过 某 种方 式 影 响 它们 的表 型【 。 因 而 , 床 工 作 4 J 临 者应 尽 可 能 多地 搜集 H P C患者 的表 型特 征 ( 括 NC 包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诊断试验Meta分析研究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诊断试验Meta分析研究
为 08 2 诊断优势 比为 3 . 1 。结论 .5 , 3 15 具有理想的诊断价值。 两种 H C NP C筛查方法效果较好 , 但两方法诊断效果无 统计学意义 , 均对 HN C PC
【 关键词 】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结直肠癌
பைடு நூலகம்
Me 分析 t a
错 配修 复
免疫组 织化学
微 卫星不稳定
行数 据整 理 与绘 图 , P≤0 0 . 5表 示 有 统 计 学 意义 。采
用诊 断 试验 的 描述 性 分 析 、R C 分 析 , SO z检 验 , 以及 诊断 试验 对数优 势 比估计 等 。
结 果
(灵敏度与特异度被报道或者能够被计算出来 ; 1 )
() 试验 的金标 准是 gr iemuao ; ) 2诊断 eml ttn ( 能够获 取 n i 3
占所 有大肠 癌 的 5 ~1 % H P C 与一 般 散 发 % 5 。 ; N C
tt n分 析 显示 h H1 h H ai o ML 、MS 2蛋 白 , I 测 中所 MS 检
包 含 的 5个标 志物 ( AT 5 B T 6 D S 4 , 2 1 3 B 2 , A 2 , 5 36 D S 2 , D1 S 5 ) I G— N C 组 织 所 推 荐 的。 当 上 述 标 720 为 C H P C 准 不满 足或者 条 件不清 楚 的文献 , 于剔除 。 予 3 绘 制 S OC曲线及 准确性 、 算对 数优势 比 . R 计 将 敏感度 ( P 和 1特 异 性 ( P 作 线 性 变换 , T R) . F R) 建立 S O R C线性 回归 模 型 】D= : A+B× , 中 D 为 S其
据 =1 一l ( 尺 [ ^ +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关键词】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诊疗进展遗传性结直肠癌在所有结直肠癌患者中大约占5%~10%,其中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ereditary nonpolyposis colorectal cancer, HNPCC)也称Lynch综合征,是最常见的一种遗传性结直肠癌综合征,约占全部结直肠癌的1%~5%。

HNPCC在我国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常常漏诊。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分子遗传学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结直肠癌专家们也开始注意到HNPCC,正确认识HNPCC的发病特点、遗传学特征以及临床治疗方法对有效防治结直肠癌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发现和处理结直肠癌患者的同时,应该想到如何鉴别散发性结直肠癌和HNPCC,因为此病的临床表现及处理与一般的大肠癌有所不同,而且有利于发现患者家族中的现症患者和即将发生的患者,及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降低结直肠癌的发病率。

1 病因及发病机制HNPCC在西方国家报道较多,据文献统计,约占结直肠癌的0.3%~5.8%[1],国内有关HNPCC的报道较少,约占同期收治结直肠癌的2.4%。

综合世界各地报道,HNPCC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1%~5%[2]。

目前认为HNPCC的产生和多种因素所导致的错配修复基因(mismatch match repair genes,MMR)基因突变有关。

由于HNPCC家族的前几代人患胃癌较多,而胃癌的发生被认为是与饮食习惯关系最密切的恶性肿瘤,所以有人认为:HNPCC和饮食习惯关系最为密切。

MMR基因突变使得MMR蛋白表达缺失并造成了DNA重复序列(也称微卫星位点,microsatellites site)的修复错误,从而导致患者DNA出现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s instability,MSI),MSI是HNPCC的基因标志[3]。

文献报道含有MMR基因突变的患者较未突变者更容易发生结肠腺瘤,并且发现年龄提前,腺瘤多位于近侧结肠且较大,多为绒毛状或伴有高度不典型增生等癌前病变表现[4],而结肠腺瘤恶变是HNPCC家族患者患结肠癌的主要途径。

典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1例家系分析

典型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1例家系分析
印f 叩yc , e 历 f dH 印 0 K『m 胁 dc sA 0 me 厂 上 n
G e e , u m , y上n 6 0 3 ; e3 crC r n 『 5 0 1 3)
典 型 遗传 性 非 息 肉性 大肠 癌 1例 家 系分 析
珠 珠 ” ,李 文亮 2,李云 峰 ,叶盛 威 ,陈明清 ,董 j 坚
(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物治疗科 ;2 1 ) )肿瘤治疗 中心 ,云南 昆明 603 ;3 昆明医学院第 5o 1 ) 三 附属 医院大肠 癌 治疗 中心 ,云 南 昆 明 6 0 0 ) 5 16
mim s tl t n t h l y a ay i , mmu o i 0 h mit ti i g fr h H2 a d h H g n . Re u t A1 c a el e i sa i t n 1 ss i i i n h s c e sr san n 0 MS n ML l e e t y s I S 1 t r e t m0 s u sf m mb r f h mi h we ih lv l fmir s tl t i s h l y T r ep t0 o ia h e u r is e r 3 me e s0 ef l s 0 d h g e o c 0 ael e n t i t. h e ah lg c 1 t o t a y e i a i
ma r l0 a t ia H P C fI l Meh d T e H P C fm l w s s de s g et c 0 N t i f y c I N C a i . e‘ d p ny to s h N C a i a t i ui x at n D A, v u d n r i
nn p l 0i clrc l acr ( P C i si a c r t e r i n s n e t n. or 0t l i l o — 0 p s 0 et n e HN C ) nas t ef s al da 0i a dt a y s 0 ac s n 0 i y g s r met T p r e nc e i a

林奇综合征名词解释

林奇综合征名词解释

林奇综合征名词解释
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是一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也被称为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

它主要涉及遗传性的DNA修复基因突变,导致家族成员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显著增加。

这种综合征的特点是家族中有多人患有大肠癌、子宫内膜癌、胃癌、小肠癌、输尿管和肾盂癌、卵巢癌、肝癌、胰腺癌、脑瘤和皮肤癌等多种癌症。

林奇综合征通常是由MLH1、MSH2、MSH6或PMS2等DNA修复基因的突变引起的。

这些基因在维持细胞正常生长和防止肿瘤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细胞在DNA复制过程中产生的错误无法得到及时修复,从而增加了癌症的风险。

林奇综合征的诊断通常基于家族史和基因检测。

对于有家族史的个体,基因检测可以确定是否存在相关基因的突变。

一旦诊断为林奇综合征,家族成员可以接受定期的筛查和监测,以早期发现和治疗癌症。

预防和管理林奇综合征的主要策略包括定期的癌症筛查、遗传咨询和心理支持。

对于已经确诊的癌症患者,治疗方案通常与常规癌症治疗相同,但可能需要更密切的监测和更频繁的检查,以确保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新的癌症病灶。

总的来说,林奇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肿瘤综合征,由DNA修复基因的突变引起,导致家族成员罹患多种癌症的风险增加。

通过基因检测、定期的
癌症筛查和遗传咨询,可以及早发现和管理这种综合征,从而降低癌症的风险和影响。

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表型特征、家系背景

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表型特征、家系背景



已知所有的HNPCC的发病均与错位修复 基因突变有关,但不同的环境因素一定 会通过某种方式影响它的表型。 本研究是在我院已有的HNPCC家系注册、 统计资料、遗传资源的基础上搜集一定 数量的HNPCC患者的表型特征(包括患 者各种检验数据,影像结果)和家系背 景(包括未患癌成员和肿瘤患者的生活 背景、饮食习惯等)进行研究。
遗传性大肠癌患者表型特征、 家系背景的分析研究
俞 林
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是 典型的常染色体显性肿瘤遗传病,从目 前的资料分析,不同地域、不同人群的 HNPCC有不同的基因表型,而这种表型 差异亦反映了分子水平上发病机制的不 同。 迄今中外的文献报告认为HNPCC与已发 现的几种错配修复基因(hMLH1、 hMSH2、hMSHb、hPMS1、hPMS2、 hMSH3)的突变相关,当这些基因之一 发生种系突变时,便发生肿瘤,同时也 认为环境因素在其基因表达过程中有修 饰作用。

目标:找出HNPCC和遗传性大肠癌的临 床表型差异。 分析检测HNPCC的 hMLH1和hMSH2基因表达。 分析 HNPCC家系注册的生活背景,饮食习惯 的规律特点。
特色和创新之处及立论根据


在HNPCC家系注册的基础上,找出不同 的家系背景是否与基因表型差异有关系。 此研究为天津市空白项目,如能立项则 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对已注册的HNPCC家系背景进行回顾性 调查,找出临床特征,包括记录其家系 图、确定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同时 和异时性癌、肿瘤的病理学资料、各种 检验数据、影响结果、生活背景及饮食 习惯。 找出上述HNPCC家系注册与MMR基因图 标的关系。

遗传性大肠癌hnpcc课件

遗传性大肠癌hnpcc课件
早期诊断方法的建立
通过研究生物标志物和影像学技术,建立了一系列针对HNPCC的早期诊断方法,有助 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自我管理
教育患者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包括饮 食调整、运动、定期复查等方面的知 识。
心理调适
帮助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效果。
05 遗传性大肠癌HNPCC的 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
靶向治疗药物
基因治疗
针对HNPCC相关基因突变,开发靶向 治疗药物,旨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 和扩散。
通过纠正HNPCC相关基因突变或增强 抑癌基因的表达,从根本上抑制肿瘤 的发展。
遗传性大肠癌HNPCC课件
目 录
• 遗传性大肠癌HNPCC概述 • 遗传性大肠癌HNPCC的症状与诊断 • 遗传性大肠癌HNPCC的治疗 • 遗传性大肠癌HNPCC的预防与护理 • 遗传性大肠癌HNPCC的研究进展
01 遗传性大肠癌HNPCC概 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HNPCC)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 遗传性疾病,由错配修复基因 (MMR)突变引起,以结直肠癌 为主要临床表现。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者的基因型、病理特征和 临床分期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 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减
少副作用。
研究成果
发现新的HNPCC相关基因突变
随着基因组学和遗传学研究的深入,不断有新的HNPCC相关基因突变被发现,为疾病 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创新药物的临床试验
针对HNPCC的新药研发取得重要进展,已有多种创新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为患者 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腹泻也是HNPCC的常见症状之一,通常表 现为大便次数增多,质地稀薄,有时带有 黏液或血液。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0个家族27例报告)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0个家族27例报告)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10个家族27例报告)
陈钢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2003(030)004
【摘要】目的:分析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HNPCC)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0个家族27例HNPCC患者(A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30例一般大肠癌为对照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50岁患者A组占59.3%(16/27),B组占23.3%(7/30),P<0.05.脾曲以上癌灶A组为40.0%(12/30),B组为16.1%(5/31),P<0.05.大肠多原发癌A 组占10.0%(3/30),B组占3.2%(1/31).大肠外肿瘤A组6例,B组2例.结
论:HNPCC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这些特征可以对HNPCC患者进行早期诊断及治疗,以得到较好的预后.
【总页数】3页(P247-249)
【作者】陈钢
【作者单位】天津市滨江医院肛肠科,天津市,30004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3+4
【相关文献】
1.分子诊断在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家族中的作用 [J], 金黑鹰
2.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和普通遗传性大肠癌临床表型分析 [J], 刘文志;金锋;王
舒宝
3.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1系报告 [J], 李志壮
4.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2家系报告及文献复习 [J], 陈洪兴
5.瑞典遗传性非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非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家系的基因组连锁分析 [J], Djureinovic; T.; Skoglund; J.; Vandrovcova; J.; 程妍(译); 陈云茹(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FasL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关系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FasL蛋白表达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数量及分布的关系
2 4
南 昌大 学 学 报 ( 学 版 )2 1 医 0 2年 第 5 卷 第 5期 2
J u n l f n h n ie s y Me i l c n e 0 2 Vo. 2 No 5 o r a o Na c a g Unv ri ( dc i c )2 1 , 15 . t aSe
于散发性大肠癌和较之预后较好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关 键 词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大肠 癌 ; 散发性大肠癌 ; aL F s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 ;免疫逃逸
中 图 分 类 号 : 753 R 3. 4
文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0 2421)5 04 4 10—29(020 —02—0
Ex e so f Fa L o e n i r d t r n l p ss pr s i n o s Pr t i n He e ia y No po y o i
Co o e t lCa c r a d I s Re a i ns i t m o - n it a i g l r c a n e n t l to h p wih Tu r i flr tn
N a c an 3 00 6, n h g 3 0 Chi na)
ABS RACT:Ob e t e To iv sia et ep si l a s fi ce s dt mo —n i r t g lmp o T jci v n e t t h o sb ec u eo n r a e u rifl ai y h — g t n
Ly p o y e Nu b r a s r bu i n m h c t m e nd Dit i to
LiJ emi g ZHENG n— u 。, iy n i - n , Li h i LI Ta — ua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

3. P53基因突变
➢SCRC和FAP中突变率在90%以上 ➢HNPCC肿瘤中70%没有发现P53基因突变
HNPCC诊断与筛选
1.临床诊断标准
➢ AmsterdamⅠ标准(1991, HNPCC-ICG ):
①一个家族中至少有3例结直肠癌患者 ②先证者为另外2例的一级亲属(父母、兄弟姐妹) ③至少1例在50岁前发病 ④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
1、HNPCC家系中肿瘤患者的治疗
HNPCC家系中直肠癌治疗:
➢建议行全结直肠切除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 (IPAA)
➢单纯进行直肠切除,发生多原发癌的可能性在 25-40%
➢是否保留近端结肠取决于患者对术后随访的顺 从性和全大肠切除术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HNPCC家系中结肠癌和结肠进展期腺瘤的 治疗:
Lynch 综合征
Ⅰ型:家系中只发生结直肠肿瘤 Ⅱ型:除发生结直肠肿瘤外还发
生其他的肠外肿瘤(子宫内膜
癌、胃癌、卵巢癌、膀胱癌等 )
1985年,Lynch将“癌家族综合征”命名为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
1967年Muir 和 Torre报告 Muir –Torre 综合征(MTS):皮肤肿瘤同时合并有内 脏肿瘤发生
➢1-2年应进行一次胃及十二指肠镜检查、腹 部超声检查和尿细胞学检查
HNPCC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随访
➢HNPCC结直肠术后随访原则应根据遗传受累 者的检查方法,肠镜随访时间不宜超过2年, 其他检查也应1-2年进行一次
“外科处理Lynch综合征的关键是对它的认识。 在许多临床实践中外科医生是唯一可以接触到结 肠癌的人,因此,如果外科医生不认为该综合征 的存在,那么这些病人将鲜有机会得到适当的处 理,……讨论外科治疗Lynch综合征真正挑战是 促进对外科医生教育,使其具有在诊治每一位结 肠癌的患者时考虑是否为Lynch综合征的主动 性”—— Lynch综合征的外科治疗策略”(Ann Surg,1987)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与散 发性大肠癌 有显著 的差 异 ,是 目前消化系统肿 瘤和遗传性 肿瘤研
究 的重点 。笔者 从20 年 1 1 0 0 月至2 1年6 期间在多地 通过 临床家系 00 月 调查 ,筛选 出1个L nh综合 征家系 ,其 中肿瘤患者 共7例 。本文将 8 yc 0 对 家系调查 资料 和随访 资料进行分 析 ,研 究L nh综 合征的 临床病理 yc
率 无明显差异 , P>0 5 . ;但是A 0 组和B 组患者的5 年期存 活率 和1年期 0
存 活率 明显高 于c ,存在明显差 异性 , 组 P<O 5 组 和B 的5 . A 0I 组 年期 存 活率 和1年期存活率 ,无 明显差异性 ,P . 。详情见表 1 0 >0 5 0 。
国 喱|野睚猫
2 1 年2 02 月第 1 卷 第6 0 期
・临床研究 ・ l 9 1
遗传性非息 肉病性大肠癌 I 临床病理特点与预后 的关 系分析
左 云 海
( 深圳宝安 区石岩 人民医院病 理科 ,广东 深圳 5 8 0 ) 11 8
【 要】 目的 研 究遗 传性 非 息 肉病性 大肠 癌 的临床 病理 特点 与预 后 的 关 系。方 法 选取 20 摘 00年 1月至 2 1 00年 6月,在 多地通 过 临床 家 系调 查 , 筛选 出 1 遗传 性 非 息 肉病性 大肠 癌 家 系,其 中肿 瘤 患者共 7 8个 0例 ,分 为典 型 组 ( 组 )和 非典 型 组 ( A B组 ) ,将 同期 调 查 中 的其 余
病率 明显高于C 。 组
2 随访 结果分析 . 3
1 一般 资料 . 1 笔者从2 0年 1 00 月至2 1年6 0 0 月期 间在多地通 过临床家系调 查 ,筛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癌研究进展

学 ,2 0 0 5年毕业 于昆明医学院 ,现任昆明医学院第一 附属 医院 ( 第一临床学院)院长、党
委副 书记 ,外科学博 士 、医院管理硕士 ( A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国 内知名腹部 MH ) 肿瘤外科专家 ,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 现担任云南省科学技术 协会 副主席 ,云南省 医师协会副会长 ,云南省医学会 副会 长 ,
大肠肿瘤具有特殊的病理特点 ,多为低分化 、黏 液癌 、印戒细胞癌 ,癌周 围有明显宿主淋 巴细胞 反应 ;6 ()垂 直遗 传 ;7 ()家族 聚集性 ;8 ()预后 较 好.
目前 ,我 国尚无类似的筛查及监测指南 ,对 H PC N C 筛查也未广泛开展. 目 ,用分子生物学 前 方法对遗传性大肠癌家系进行筛选 ,在西方国家 已广 泛应 用 ,并 显 示 出很 好 的效 果 .而 非致 病 基 因携带者又可免除不必要的定期筛查 ,从而大大 减轻患者的负担和痛苦.
论± 》常务编委 、 《 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委等职.
从事外科 临床工作三十年 ,曾作为访 问学 者在美 国科罗拉多州大学 医学院器官移植 及 癌症研究 中心工作 ,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 高的科研水平 . 目前 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l ,博士生 1 4名 名.完成科技项 目 7 ,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4项.发表科研学 术论 文 3 余 项 0 篇 ,美 国 S I C 发表 2篇 ;主编专著 《 现代肿瘤 临床实用治疗学》、 妁 临床特殊检查》、 妁 临床核 医学》 ,主编全 国高等医学 5年制本科 《 夕科学案例式规划教材》,参 编专著 亩症患者生命质量测定》,参 编 “ 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科学》 .
肿 瘤 ,如 子宫 内膜 、胃 、小 肠 、卵巢 、胰 腺 、胆 道 等 的腺 癌和 输 尿管 、肾盂 等 的移 行 细胞 癌 以及 血 液 系统 的 恶 性 疾 病 ,此 外 还 偶 见 皮 肤 癌 和 喉 癌 .是 一种 常染 色 体显 性 遗 传性 疾病 ,由错 配修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的诊断与治疗
基 因突 变 H , N C ~IH P C家 族 种 系 突 变 的研 究 也得 出相 似 的 结
果 ”。 这 些 基 因 与人 D A错 配 修 复 有 关 。 晚 近 研究 发 现 , 】 N H P C表 型 受 路 一巴综 合 征 突 变 基 因 (t i e nic s . NC ax a a—taget i l aa m te ee A M) 态 性 的 调 节 , h H ua dgn 。 T 多 t 若 MS 2和 h H ML 1携 带 者 同 时 携 有 A M15 N变 体 , 患 H P C及 H P C相关 癌 T 83 其 NC NC 的 危 险 性 将 增 加 8倍 。 于 H P C家 族 携 带 MM 基 因 突 I由 NC R 变 的个 体 在 其 生 命 过 程 中罹 患 癌 症 的 可 能 性 大 于 8 % , 此 0 因
h MS , 们 分 别 定 位 于 染 色 体 2 2 —2 、p 12 3 3 P 2他 p 1 2 3 2 、q 1— 3和
7 2 。业 已证 明 ,在 HN C p2 P C发 病 中 起 主 要 作 用 的 是 h S 2 M H
和 h H1 ML 基因 ,大 约半 数的 HN C P C检 出 h H MS 2或 h H1 ML
1 发 病 概 况 : P C在 临 床 上 并 非 少 见 。 . HN C 国外 文 献 报 道 本 病 约 占家 族 性 大肠 癌 的 5 % I , 部 大 肠 癌病 例 的 5 一 0 全 I % 1% 【, 用 A s ra 标 准 后 , 生 率 为 1 一 % 1  ̄国 内 O 2采 I m t dm e 发 % 5 3 1 报 告 发 生 率 占同期 收 治 大 肠 癌 病 例 的 2 4 。 P C以男 性 . % HN C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近年研究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近年研究进展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近年研究进展
周南;孙敏;尹少尉
【期刊名称】《辽宁医学杂志》
【年(卷),期】2006(20)4
【摘要】每年全世界大肠癌的发病数估计在94万左右,约有10%为遗传性,其
中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是遗传性大肠癌最普遍的一种形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占总的大肠癌(CRC)发生率的2%-7%。

1913年Aldred Warthin首次对HNPCC综合征进行了描述。

该病多发于近段结肠,常并发肠外
肿瘤,如子宫内膜、胃、小肠、肾、输尿管及卵巢肿瘤等,并且会提高与HNPCC 有血缘关系的人群肺、乳腺和前列腺癌症的发生率,又被称为Lynch综合征,根
据有无肠外肿瘤分为无肠外肿瘤型(LynchⅠ型)和有肠外肿瘤型(LynchⅡ型)。

【总页数】2页(P251-252)
【作者】周南;孙敏;尹少尉
【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
院,110004;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11000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J], 周晓东;于皆平;冉宗学
2.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研究进展 [J], 齐芸;黄桂林
3.错配修复与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J], 徐慧鲜;彭侠彪;何兴祥
4.微卫星不稳定性与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J], 管孝臣; 秦文星
5.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临床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 [J], 陈红锦;林秋;曾莉;杨柏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患 H P C相关肿 瘤 , NC 包括结 肠癌 、 子宫 内膜癌 、 肠 小
崔龙, 教授 , 男, 博士生导师 ; 沙 , 长 湖南 省人 民医院肛肠外科
( ̄ 00 400)
H C NP C于 19 年 修改 了 A s ra 准 , 肠外 肿 98 m t dm标 e 将 瘤包 括在 H P C诊断 范 围 中 , 为 A s ra NC 称 m t dm标 准 e (I , I) 具体 内容 如下 : 家族 中至少有 3个成 员确 诊 ①
大肠 癌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 , 年美国已达 4/0 近 61
万 , 内一些 比较 发达 的城 市 已达 3 /0万 , 国 01 因此 大
的工作 为 HN C 分 子机 制 的研究指 明道 路 , PC 以后很
快 确认 了错 配修 复基 因家族在 H C NP C肿 瘤发 生 中
的价值 , 将该 研 究成果 ( 并 分子生 物学 的理 论 ) 应用
2 IN CC的诊 断标准 问题 IP
随 着临 床病例 的不 断增 加和研 究 队伍 的 日益扩 大, 制定统 一 的诊断标 准 已成 为研 究者 的迫切 要求 。 19 年成立 了 H C 91 NP C国际合作组 织( GHN C ) I — PC, C 同时制 定了 HN C P C临床诊 断标 准 ,即所 谓的 A m— s ra 准 , t dm标 e 具体 内容 为 : 一个 家族 中连续 2代人 ① 至 少有 3例大肠癌病 人 ; 至少 l ② 例为其 他 2 的一 例 级 亲属 ; ③至 少 l 例在 5 0岁前发 病 ; 除家族性 腺 ④排 瘤 性息 肉病 (A ) 合 Ams ra F P。符 t dm标 准 的 H C e NP C 家系具有发病 早 、 肠外肿瘤 多见 、 肿瘤位于近段结 肠 、 黏 液腺癌 多见 、 后相对较好等特征 。 预 由于 A s ra m td em 标 准 的严格 性 ,因此从 其确 立开 始就 受到许 多研 究 者的批 评 ,并且有 些 国家还 根据 地域 和人种 等不 同 特 点 制定 了相应 的诊 断标 准 。这 主要 是针 对家族 中 出现 不足 3 病例 具有 与 H P C相 同 的临床 及分 个 NC 子特 点 的家系 ,提 出的 非典型 H C 临床诊 断标 NP C 准 。另外 , 随着错 配 修复基 因突 变研 究 的逐渐深 入 , 发现 A s ra 标准将 H C m td em NP C家 系中重要成 员——
l 历史回顾
对 H C的认识和研 究过程 , NP 大体可 以分为 3 个
阶 段 : 1 段 为 11- 9 1 , 第 阶 93 19 年 主要 为家 系的 登记
分析 , 步认 识其 可能 为某个 或 某些基 因突 变 , 是 初 但
由于 分类不 清楚 , 未能 取得 突破性 进展 ; 2 第 阶段 为 19-9 3 , 9 119 年 里程 碑式 的事 件为 Ams ra tdm标 准 的 e 建立 , 尽管该 标准 在 HN C P C的遴选 方面有 一定 的局 限 , 是 由于严 格 界定了 H C 但 NP C的范 围 , 对于 以后 Pl mai et k等发现 HN C o P C的致 病基 因至 关重 要, 至 甚 可 以认 为 A tra 标准 的制 定直 接导 致 H P C ms dm e NC 致病 基 因的发现 , 一阶段 为 HN C 研 究 的快 速发 这 PC 展期 ; 3 第 阶段 为 19 93年至 今 , 阶段 的里程 碑 为 该 PR mai e o k等将 H C NP C致病 位 点确定 在 2 1~ 7 尽 p6 l , 管 当时 P lmai等并 没有 确定该 位 点就 是错配 修 eo k t 复 基 因的位 点, 是她 完成 了一 个先 行者 的工作 , 但 她


9 ・
遗传 性 非息 肉病性 大肠 癌研 究进 展
崔 龙
湖 南 省人 民 医 院肛 肠 外 科 长沙 4 0 0 10 0
【 中图分类号 ] 5 4 【 R 7 . 文献标识码 I 【 6 A 文章编号10 45 1 (0 70 — 0 90 10 —5 12 0 ) 1 0 0 —3
而致癌 ; 另一类称为 D NA微卫星不稳定( coa lt mi stle r ei
is bl MS ) 大肠 癌 , nt it a i y, I性 它涵 盖了遗 传性非息 肉病 性结 直肠 癌 ( eei r o —o p s ooetl a. hrdt y n np l oi c l c n a y s r ac crHN C 和 1%~ 5 e , P C) 0 l%散发性 结直肠癌 , 其发生 主 要是 错配 修复 基 因( s t ea ee , mi c rp i gn sMMR) ma h r 缺 陷 , 致 MS , 导 I 引起 大肠 癌 , 因此又 称 为 MS 性 大肠 I
于 临 床实践 。
肠 癌 已成 为发达 国 家和地 区导 致死亡 的主要 疾病 之
通过揭示癌变发生机理的不 同, 有人将大肠癌 分 为两 类 : 一类 称为染 色体 不稳 定性 大肠 癌 ( I ) CN ,


它涵盖了 8%以上的散发性大肠癌 , 0 其发生的始动 因素主要 是 AP 因缺陷 , C基 经过 多阶段 、 多基 因突变
肠外 肿瘤排 除在 H P C的诊断 范围之 外 。 NC 为此 I G C —
癌 。目前较 为公 认 的是将 遗传 性大 肠癌 分为 家族性 结 肠息 肉病(AP 、NP C、—综 合征 、 F )H C PJ 家族 性结 直
肠 癌( C 4类 。现就 HN C F C) P C的进 展作 一介绍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