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滴放大镜
专题16 探究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解析版)-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
2022-2023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学优生期中期末复习难点题型专项突破(人教版)专题16 探究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1.(2022•宜昌模拟)小明用薄膜充水后制成水透镜模拟眼球中的晶状体,来比较正常眼、近视眼和远视眼的焦距大小。
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如图所示。
(1)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模拟近视眼的是图乙。
(2)在同一位置,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
(3)目前很多近视患者戴隐形眼镜来矫正视力。
隐形眼镜是一种直接贴在角膜表面的超薄镜片,可随着眼球运动,其中心厚度只有0.05mm,则此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选填“会聚”或“发散”)。
解:(1)因凸透镜的凸度越大,焦距越小,所以实验中测得甲图焦距为10cm,再将甲分别挤压成乙图、丙图的形状,并分别测量焦距,由图可以看出,乙图的凸度比丙图大,则测得焦距小于10cm的是图乙;因为乙的焦距比丙的焦距小,所以会聚能力强,因此乙模拟的是近视眼。
(2)由图可知,甲、乙、丙透镜中焦距最大的是丙,用甲、乙、丙透镜分别对着远处的某一物体,相对而言,丙透镜的物距最小,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增大。
可知其中像距较大的是丙图。
(3)近视眼患者戴的是凹透镜,凹透镜的四周的厚度要比中间的厚度厚,故这种超薄镜片的边缘厚度大于0.05mm。
此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1)乙;乙;(2)丙;(3)大于;发散2.(2022•济南模拟)小峰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之后,又对凸透镜的焦距与其凸起程度的关系进行了探究:(1)小峰第一次选取一个凸起程度较小的凸透镜,测量焦距的实验如图甲所示,测得的焦距为10.0cm。
(2)第二次他又选用一个凸起程度较大的凸透镜,测得的焦距为8cm,由这两次实验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材料和横截面积相同的凸透镜,凸起程度越大其焦距越小。
介绍几种自制放大镜的方法?
以下是几种简便的自制放大镜的方法:
1. 水滴放大镜:在一个清晰的玻璃或塑料表面上滴上一滴水,然后将其轻轻推平,形成一个凸面镜。
将这个凸面镜靠近需要放大的物体,通过观看反射在水滴上的物体图像来实现放大效果。
2. 鱼缸放大镜:将一块清晰的玻璃板或塑料板固定在充满水的鱼缸边缘,倾斜一定角度。
然后需要放大的物体放在鱼缸里,通过观察在水中形成的凸透镜效果来实现放大效果。
3. 手机放大镜:将一个眼镜镜片或透明塑料片放在手机摄像头上方,使其与摄像头对齐。
调整距离和对焦,然后打开手机摄像头,通过手机屏幕观看物体来实现放大效果。
4. 其他常见材料:还可以使用其他常见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例如使用凸透镜、放大镜或透明塑料球等。
可以把这些材料放置在合适的位置,用来放大需要观察的物体。
这些方法都是简单的DIY方法,虽然不如专业的放大镜那样清晰和精确,但在家庭或临时使用中,可以提供一定的放大效果。
请注意,使用自制的放大镜时要小心,以免造成损害
或伤害。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水滴放大镜》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水滴放大镜》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观察水滴放大镜的影像,了解放大器的原理和用途。
2. 能够使用小水滴和放大镜,制作自己的放大器。
3. 能够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放大观察,提高观察力和辨别能力。
二、教学材料:
放大镜、小水滴、白色纸张和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物品。
三、教学方法:
游戏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只放大镜,让学生观察其特点和用途,并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大镜能放大物品?在生活中有哪些物品需要放大观察?
2. 游戏环节:
(1)小水滴放大镜游戏:
老师要求学生将小水滴放在一张白色纸上,再使用放大镜观察水滴的影像,引导学生观察水滴的特点和放大器的原理。
(2)制作放大器游戏:
老师发放一些小水滴和放大镜,让学生自由制作自己的放大器。
学生可以采用不同的组合,制作出自己独特的放大器,发挥创意。
3. 探究环节:
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放大观察的探究,引导学生先选择一些小的物品,然后使用自己的放大器观察这些物品,对其进行细致的观察,并记录下自己的观察结果。
4. 总结回顾:
老师采用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会,并引导学生总结放大镜的原理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了解学生是否理解了放大器的原理和用途。
2. 观察学生制作放大器和进行放大观察的过程,了解学生的观
察力和辨别能力是否提高。
3. 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了解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水滴放大镜》课件
问题与聚焦
同学们,你们用过放大 镜么?放大镜有哪些功 能?
分析与设计
是什么给人类 发明放大镜的 启发呢?
我们也来制作 一个放大镜吧!
细心观察,发现天然的放大镜
材料与工具
配套器材:
配套:滴管、橡皮泥、方格纸、 电线。 环绕橡皮泥,制成 放大镜框和手柄。
圆圈大小不同,圆圈( )的容易制作出水滴放大 镜。经过实验探究,直径为( ) 毫米的水滴放 大镜效果最好。
对一滴小水滴而言,水面像紧紧缚着一层水膜。 是的,这就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在水的表面张力作 用下,小水滴形成了中间凸边缘薄的凸透镜。利用 光的折射,呈现放大的效果。凸起程度越大,放大 倍数越大。
② 用铅笔钻洞,在洞中滴水。 ③ 用滴管调节圆圈中的水量。 ④ 再做几个不同大小洞的水滴放大镜,试一试,对
比放大效果。 ⑤ 放大效果可以用网格纸观察。
展示与评价
放大效果探究
放大成像中,中间扭曲( )边缘扭曲( )。圆 圈大小相同,水越多,水滴表面弧度越( )放大 倍数越( )成像的扭曲程度越( )。
拓展延伸
1. 利用盐、洗洁精等材料改变水的表面张力, 再观察水滴放大镜,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2. 水滴放大镜能够聚光生教火科版么?(需家长陪 同,严禁个人实验)
3. 水滴显微镜:用一只激光笔照射水滴放大 镜,你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水滴放大镜》含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幼儿园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水滴放大镜》含反思适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水滴的放大效果。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1. 观察水滴的放大效果。
2. 学会用放大镜观察事物。
教学难点:1. 理解水滴放大镜的原理。
2. 熟练操作放大镜。
二、教学准备1. 教具:水滴放大镜、实物图片、小昆虫等。
2. 学具:每人一个水滴放大镜、一张白纸、彩色笔。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教室里的物品,引导他们发现可以用放大镜观察的事物。
2. 讲解:向幼儿介绍水滴放大镜的原理,示范如何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
3. 操作:让幼儿分组,每组选择一个实物图片和一个水滴放大镜,尝试用放大镜观察实物图片。
4. 讨论:邀请幼儿分享自己观察到的成果,讨论水滴放大镜的放大效果。
5. 创作:让幼儿在白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小昆虫,用彩色笔在水滴放大镜下观察,感受放大效果。
四、教学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积极参与,对水滴放大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活动中也发现部分幼儿对水滴放大镜的原理理解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五、作业布置1. 请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可以用水滴放大镜观察的物品,拍摄照片,下节课分享。
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观察到的有趣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幼儿想象:如果水滴放大镜可以放大人的身体,我们会看到什么有趣的现象?2. 让幼儿尝试用其他物品制作放大镜,观察不同材质的放大效果。
七、教学活动1. 科学实验:让幼儿观察水滴在不同材质上的滚动情况,了解水滴与物质的亲疏性。
2. 数学游戏:利用水滴放大镜观察图案,进行拼图游戏。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
2. 评价幼儿在观察、操作、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奇妙的小水滴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中的第三节“奇妙的小水滴”。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滴的形成、水的表面张力实验以及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理解水滴的形成过程。
2. 通过实验,观察和感受水的表面张力,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认识到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提高孩子们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水的表面张力的理解。
重点:水滴的形成过程及其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显微镜、水滴模型、实验器材(玻璃杯、硬币、肥皂水、吸管等)。
学具:记录本、画笔、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动画片《小水滴奇遇记》,激发孩子们对水滴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关注水滴的特性。
2. 例题讲解(1)讲解水的三态变化,通过实物演示,让孩子们直观地了解水蒸气、水、冰之间的关系。
(2)讲解水滴的形成过程,通过显微镜观察水滴,让孩子们了解水滴的微观结构。
3. 实验演示与操作(1)演示水的表面张力实验,如硬币浮在水面上、吸管提起水滴等,引导孩子们观察和思考。
(2)孩子们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现象,培养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随堂练习根据实验结果,让孩子们绘制水滴的形态,并描述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水的三态变化2. 水滴的形成过程3. 水的表面张力实验4. 水滴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水滴,描述其特点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示例:我在洗手时发现,水龙头滴下的水滴呈球形,表面有光泽,水滴落在手上会溅起小水花。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让孩子们了解了水滴的奥秘,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孩子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孩子们在课后继续观察和探索水滴的奥秘,如水的循环、水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等,将所学知识拓展到生活实际中。
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放大镜
大班科学活动:小水滴放大镜活动介绍小水滴放大镜是一种简单易用的放大镜,它可以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小物体,比如昆虫、植物叶子等。
本次活动是为大班幼儿设计的,旨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发现,加深对自然界的认识和理解。
活动准备材料准备•小水滴(使用没有戳过的新水滴)•水•白纸•放大镜场地准备选择室外场地进行活动,可以选择校园内的花园、草坪等地方,确保周围环境安全、整洁。
活动前教师需要检查场地,排除安全隐患。
活动流程步骤一:制作小水滴放大镜1.活动前,教师将水滴准备好,可以通过让幼儿亲自动手制作水滴,增加活动趣味性。
2.将水滴垂直滴入到白纸上,此时水滴会形成凸透镜的形状。
3.让幼儿在放大镜下,观察水滴的变化,发现观察小物体的秘密。
步骤二:观察昆虫、植物叶子1.在场地中,辅导员将小物件(如昆虫、植物叶子)摆放到白纸上。
2.幼儿们利用自制的小水滴放大镜,分别对小物件进行观察和触摸。
3.让幼儿互相分享发现的有趣、奇特之处,扩大了交流机会,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步骤三:讲解知识点1.辅导员向幼儿们讲解小水滴放大镜的原理,强化对实验现象的认识和认知。
2.通过介绍小物件的生态习性或其他有趣的知识点,进一步扩大了幼儿们的自然环保意识,引起了幼儿对大自然的好奇心与思考。
活动效果通过这次活动,幼儿能够:1.了解小物品的形态和特征,培养观察能力。
2.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如昆虫的生态习惯、植物的生育生长过程等。
3.培养幼儿的合作与沟通能力,共同完成一项任务,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想法,促进幼儿们在人际交往中的互动和交流。
4.增强孩子们的环保与自然保护意识,培养探究精神。
注意事项1.活动前需要事先检查场地并排除安全隐患。
2.现场活动要做好场地整洁和后续清理,保持教室和活动区域的干净整洁,让学习活动更加有序高效。
3.参与活动的幼儿要携带好适合当天天气的衣物,以免影响活动效果。
4.教师要在活动的“过程性安全教育”中,时刻的提醒、加强安全相关的知识的原则,确保孩子们的安全。
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
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点的例题及其解析【例题1】在玻璃板下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把一滴水滴在小物体正上方的玻璃板上,水滴就是一个放大镜,如果还着不清小物体,再拿一个凸透镜位于水滴正上方,调节镜与水滴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小物体。
此时看到的是小物体的的(选填“正立”或“倒立”),的(选填“放大”或“缩小”)像(选填“实”或“虚”),这个组合与(选填“望远镜”或“显微镜”)的原理相同。
答案:正立;放大;虚;显微镜。
解析: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构造及原理,采用显微镜这个实例作为突破口,对于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一个较高的应用,了解物镜和目镜的成像原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因为小水滴中间比边缘厚,所以小水滴就相当于凸透镜,小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拿一个放大镜位于水滴的上方,小水滴相当于显微镜的物镜,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虚像,放大镜相对于显微镜的目镜,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显微镜,所以更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
【例题2】下列关于对显微镜和望远镜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显微镜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目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显微镜和各种形式的望远镜,目镜都成虚像D.无论什么形式的望远镜,其物镜直径越大越好【答案】A【解析】显微镜的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A错;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B正确;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成的都是虚像,C正确;望远镜的物镜直径越大,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成的像更加明亮,D正确。
[例题3] 取两个焦距分别为5㎝和20㎝的放大镜,一只手握住一个,并且将焦距为20㎝的放大镜放在前面,通过两个透镜看前面的物体,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直到看清楚为止,物体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把两个放大镜的位置对调,你有什么新的发现?为什么要用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答案】用焦距为20㎝的放大镜作为物镜,焦距为5㎝的放大镜为目镜,调整二者之间的距离,这样组成了望远镜,看到远处物体的倒立、放大的虚像.若把二者交换位置,则成了一个缩小的像.【解析】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当前面焦距为20㎝的放大镜(物镜)的后焦点与焦距为5㎝的放大镜(目镜)的前焦点重合时,就组成一个简易望远镜,这样能将远处的物体放大,反之,则缩小.【例题4】阅读短文:望远镜的发明17世纪初,荷兰制造眼镜的技术已经很精湛了,主要的工艺是磨制凸透镜和凹透镜。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水滴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水滴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小水滴活动目标:1.通过探究,操作,发现小水滴可以将物体变大的现象。
2.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3.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活动重难点:发现小水滴可以将物体变大的现象,会用简单的方法记录实验结果。
活动准备:一次性杯子、保鲜膜、水、抹布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猜谜导入,谜底:小水滴二、基本部分1.PPT出示小水滴图片,幼儿观察。
师提问:小水滴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作用?幼儿自由回答。
2.借助小水滴观察物品。
师:除了大家说的这些,小水滴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
(1)出示教师特制的纸杯,下半部分开孔的纸杯,杯口还有一层保鲜膜。
教师介绍材料,(2)引导幼儿如何操作及观察。
在保鲜膜上滴一滴小水滴。
杯底放一个小物品然后透过小水滴来观察。
引导幼儿猜测观察结果。
(3)幼儿分组进行实验,教师指导。
(4)幼儿反馈观察到的结果:看到的`物体会变大。
3.出示放大镜,探索放大镜与小水滴的联系。
(1)摸一摸放大镜,得出中间厚、边缘薄,而且是透明的。
(2)联系小水滴的形状,告诉幼儿小水滴其实就是起到了放大镜的作用。
4.探索其他透明液体是否有放大作用。
(1)出示白酒,白醋,雪碧等材料,这些都能把物体放大吗?请幼儿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
步骤与方法(2)幼儿再次实验并交流实验结果。
(3)师小结:像白醋、白酒、雪碧等水滴都是透明的,并且中间厚、边缘薄,它们会让物品看起来变大。
5.生活中的例子: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三、结束部分延伸活动:像玻璃、眼镜儿到底能不能把物品放大?。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水滴放大镜》
大班科学游戏教案《小水滴放大镜》课程内容简介本游戏旨在通过观察水滴在放大镜中的反射和折射,培养幼儿观察和探究的能力,同时更好的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水滴在放大镜中的反射和折射规律2.了解光路的构成以及反射和折射的区别技能目标:1.锻炼幼儿的观察和探究能力2.提高幼儿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1.放大镜(能放大至少2倍)2.桌面3.杯子4.滴水器或水壶活动步骤第一步:简要讲解讲解放大镜的原理和水滴放大镜的实践应用,让幼儿明白什么是放大镜以及水滴在放大镜中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此步骤是引导幼儿进入游戏氛围的关键步骤。
第二步:实践体验(准备环节)1.请幼儿各自领取一个杯子和一个滴水器或水壶。
2.在桌上摆放放大镜。
第三步:实践体验(游戏环节)1.每个孩子将水杯中的水通过滴水器或水壶的方式滴在放大镜表面上。
2.集中幼儿的视线,观察水滴在放大镜表面的变化,并马上询问幼儿“看到了什么”?“变化了什么”?“为什么会变化”?等问题,引导幼儿分析、探究。
3.通过完整的操作过程、详细的观察,让幼儿掌握水滴在放大镜中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并加深幼儿对光的基本特性的理解。
第四步:总结回顾请幼儿总结一下今天学习的内容,并和幼儿们交流一下对于这个游戏的收获(例如:理解了什么, 发现了什么等等,可以让幼儿自由谈论)。
同时,可以针对一些幼儿的疑惑给予进一步的解释和答疑。
关联课程1.《光与我们的生活》2.《探究变色龙的眼睛》总结本游戏通过亲自操作,引导幼儿探究、发现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运用了自己所学习的知识,并且拓展他们的兴趣爱好。
这个游戏可以很好的让幼儿在娱乐中学习,完成兴趣和知识的并进。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掌握游戏时的一些基本规则,保证孩子们的安全。
水滴放大镜的实验原理
水滴放大镜的实验原理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水滴放大镜这个超有趣的玩意儿。
你看啊,一滴水,普普通通的一滴水,平时可能都不会多留意它一下。
但你能想象吗,就是这么小小的一滴水,居然能变成一个放大镜!这就好像一只小蚂蚁突然有了大象的力量一样神奇。
咱们小时候可能都玩过放大镜,用它去看那些小小的东西一下子变得好大呀,感觉特别新奇。
那水滴放大镜也是一样的道理哦。
水是透明的,当它形成一个小水珠的时候,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凸透镜。
比如说,你在外面看到一片小树叶,上面可能有一些小小的纹理,平时用眼睛直接看可能看不太清楚。
这时候,你滴一滴水在上面,哇塞,那纹理一下子就变得清晰可见啦,就好像它们在跟你打招呼说:“嘿,快来看看我呀!”是不是很有意思呢?你想想,这多神奇呀!大自然中居然隐藏着这样的小秘密。
而且这个实验超简单的,随时随地都能玩起来。
你可以找一片草叶,或者一朵小花,然后轻轻滴上一滴水,就可以开始你的奇妙探索之旅啦。
这就像是生活中的小惊喜,不需要你花费很多精力或者金钱,就能给你带来很多快乐和新奇的体验。
这一滴水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球,能让你看到平时看不到的世界。
而且啊,你还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玩。
大家比赛看谁能发现更有趣的东西,通过水滴放大镜看到更特别的景象。
这多好玩呀,既能增长知识,又能增进感情。
再想象一下,要是你在野外游玩的时候,突然想观察一下周围的小昆虫或者植物,但是又没带放大镜,这时候水滴放大镜不就派上用场了吗?你随手就能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观察工具,是不是超厉害的?总之呢,水滴放大镜这个实验简单又有趣,能让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不平凡的美。
它就像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世界的新认知。
朋友们,别再忽视那小小的一滴水啦,让它带着我们去探索奇妙的微观世界吧!这就是水滴放大镜的魅力呀,你们还不赶紧去试试?。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及教学反思(五篇范文)第一篇: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及教学反思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放大镜》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放大镜》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通过和平面镜比较,初次玩,感知放大镜的神奇。
2、知道放大镜是凸透镜,能说出生活中一些与凸透镜原理有关的物品。
3、利用焦点燃烧纸板、纸片,使幼儿体验科学无处不在,从而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探究的兴趣。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人手一个放大镜,一面小镜子。
若干纸片、纸板。
手电筒一个。
活动过程:一、请小朋友把你们带的小镜子拿出来看一看、摸一摸,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二、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好玩的东西(出示)认识吗?叫什么?(放大镜)1、请你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说一说和平面镜对比后你有什么发现?2、再到自己、伙伴的身上,周围的物体上用放大镜观察一下,说说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师小结:“摸起来镜面是突出来的,当你仔细看放大镜上的你的时候变成了哈哈镜;而当你把镜子拿到一定距离的时候,再仔细看镜子里的你时发现和本人很清楚。
”3、师:“ 当你把放大镜远距离对准报纸看字的时候,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师小结:“用放大镜看物体,离物体不能太远;否则,从放大镜上看的物体会变得更小。
其实,放大镜是一面凸透镜。
”三、师:“请小朋友说说在生活中,利用凸透镜原理制成的像放大镜这样的物品都有哪些?(显微镜、老花镜、照相机、猫眼、投影仪、汽车前后尾灯等)四、小朋友猜猜看,老师把手电筒灯光对准放大镜后,后面的报纸上会出现什么?(老师启发引导幼儿说。
)时间长了,那个亮点又会有什么变化?你们想试一试吗?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利用太阳光来照,看看你的报纸会发生什么变化,然后告诉老师。
为什么水滴是天然的放大镜简便写法
水滴是一种天然的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水滴落在物体表面时,会使物体看起来放大了许多倍。
这种现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科学原理呢?以下我们将通过几个角度来解析水滴为何能够成为天然放大镜的原因。
一、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是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现象。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的密度和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线会产生折射。
2. 当水滴落在物体表面时,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
当光线照射到水滴的表面时,由于光线从空气中射入到水滴中,在两种介质中密度差异所导致的折射会使光线的传播路径发生改变。
3. 这种折射现象使得通过水滴所看到的物体会被放大,从而形成了一种天然的放大镜效果。
二、水滴的球形特性1. 水滴在自由状态下具有球形的特性,这是由于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和表面张力所决定的。
2. 当水滴落在物体表面时,由于表面张力的作用,水滴会尽可能地保持成球形。
3. 由于水滴的球形特性,当光线照射到水滴表面上时,会根据球面的几何形状产生折射,从而使得通过水滴所观察到的物体呈现放大的效果。
三、水滴的透明度1. 水滴作为一种透明物质,可以让光线相对较容易地穿过。
2. 当光线穿过水滴时,由于光线在水滴内部的传播路径会产生折射,从而使得通过水滴所观察到的物体看起来放大了许多倍。
水滴之所以能成为天然的放大镜,主要是因为光的折射、水滴的球形特性和水滴的透明度共同作用的结果。
通过对水滴的科学原理的了解,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自然现象,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应用这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
希望本文的解析能为大家对水滴成为天然放大镜的原理有更清晰的认识。
水滴作为一种天然的放大镜,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而且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水滴作为放大镜的更多应用和相关物理学原理。
水滴放大镜在生活中的应用1. 水滴放大镜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
在雨后,我们可以发现水滴会在植物叶片、窗户玻璃等表面形成许多小型的放大镜,这使得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观察到周围的环境和物体。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精品教案小水滴旅行记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精品教案小水滴旅行记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第三节《小水滴旅行记》。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三态变化、水的循环过程、小水滴旅行故事讲解及实践操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在不同状态下是如何旅行的。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界中水循环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关爱水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相互转化过程。
教学重点:小水滴旅行故事的理解和水循环现象的认知。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小水滴旅行记PPT、水循环模型、实验器材(热水、冰块、玻璃瓶等)。
学具:画纸、水彩笔、小镜子、放大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窗外雨水滴落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小水滴从哪里来,又要去哪里呢?”2. 小水滴旅行故事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小水滴旅行记的故事,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和循环过程。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水循环模型,结合小水滴旅行故事,讲解水在不同状态下的变化。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观察热水冷却、冰块融化的过程,引导幼儿说出水的三态变化。
(2)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描述实验过程中水的状态变化。
5. 动手操作(10分钟)(1)让幼儿用画纸、水彩笔描绘小水滴旅行的过程。
(2)用小镜子、放大镜观察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小水滴旅行记2. 内容:(1)水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2)水循环过程:蒸发、凝结、降水、流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小水滴旅行日记请幼儿以小水滴的视角,用图画和文字记录自己在不同状态下的旅行过程。
答案示例:小水滴旅行日记今天,我从小溪流到了大江,又从大江来到了大海。
在这里,我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们一起玩耍,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后来,我被太阳公公加热,变成了水蒸气,飘到了天空中。
在天空中,我遇到了云姐姐,她又把我变成了小水滴。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水滴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小水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育活动手册》第四章《水》,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小水滴”。
通过本章内容,让幼儿探索水的性质,了解水的基本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了解水的基本性质。
2. 通过观察与实践,培养幼儿对水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增强幼儿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水的感知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色素、滴管、烧杯、放大镜、水滴形状的玩具等。
2. 学具:记录卡片、画笔、水杯、抹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讲述故事《小水滴的旅行》,引导幼儿关注水滴的形态和特点。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到的小水滴,激发幼儿对水滴的兴趣。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展示色素滴入水中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水的变化。
讲解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介绍水的其他基本性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水滴在不同物体表面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讨论水在生活中的作用,引导幼儿认识到水的重要性。
5. 环保意识培养(5分钟)讲解保护水资源、爱护环境的方法,引导幼儿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组织幼儿进行节水标语设计,展示并投票选出最佳标语。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小水滴》2. 内容: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水滴在不同物体表面的现象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水龙头,记录一天内的用水情况。
设计一幅关于节约用水的宣传画。
2. 答案:幼儿需完成记录表,家长协助幼儿完成。
宣传画可根据幼儿的想象力自行创作,教师提供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次教学活动,观察幼儿对水的基本性质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水滴放大镜实验作文
水滴放大镜实验作文
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我做的一个超级有趣的实验——水滴放大镜!
我一直很好奇放大镜是怎么把东西放大的,然后我就想到了用水滴来试试看。
说干就干,我找来了一张白纸,上面画了一个小小的箭头。
接着,我小心翼翼地用吸管吸了一滴水,让它慢慢地滴在了白纸上。
哇哦!当水滴碰到纸的那一刻,简直太神奇啦!透过水滴看那个小箭头,它居然真的
变大了!就好像小箭头一下子吃了超级增长剂一样。
我不停地调整水滴的位置和角度,发现箭头放大的效果还不一样呢!有时
候变得特别清楚,有时候又有点模糊,就像在跟我玩捉迷藏。
我还试着用这个水滴放大镜去看其他的小图案,每一个都变得超级大,感
觉就像进入了一个小小的巨人世界。
这个简单又好玩的实验让我明白了,原来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有
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和一颗勇于尝试的心,就能发现好多好多有趣的秘密!
怎么样,朋友们,你们是不是也想赶紧试试这个水滴放大镜实验啦?。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 小水滴旅行记
幼儿园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小水滴旅行记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的循环过程。
2. 通过观察、操作和讨论,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和掌握水的三态变化,知道水的循环过程。
难点:让幼儿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的原理。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水、冰块、热水、玻璃杯、放大镜、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光线明亮的教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关于小水滴的故事,你们知道小水滴是怎样旅行的吗?”引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基本环节:a. 教师向幼儿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和水循环的过程,并通过实物(冰块、热水)和图片进行展示。
b. 幼儿观察和操作: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冰块和热水,亲身体验水的三态变化。
c. 幼儿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的过程,让幼儿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拓展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想象小水滴旅行的过程,鼓励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小水滴的旅行路线。
4. 总结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习的知识,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1. 针对幼儿的认知水平,简化教学语言和概念,使其更容易理解和掌握。
2. 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引导幼儿主动发现和思考问题。
3. 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表达,培养幼儿的绘画兴趣和动手能力。
4.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化的指导和帮助。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是否积极参与观察、操作和讨论。
2. 评估幼儿对水的三态变化和水循环过程的理解程度,通过提问和操作检验幼儿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幼儿在拓展环节的创造性表达,观察幼儿的绘画内容和想象力。
七、教学内容:1. 复习水的三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和水循环的过程。
贪玩的小水滴三年级下册童话作文
贪玩的小水滴三年级下册童话作文全文共9篇示例,供读者参考贪玩的小水滴三年级下册童话作文篇1井底土层深处诞生了一滴新水珠,那就是小水滴。
小水滴真美,闪亮闪亮的,一束束金光照在它的身上发出金的光和银的光,多惹人喜爱。
井水清澈见底,冰凉冰凉的。
小水滴在井里生活,真是舒适极了。
小水滴认识了很多小朋友,天天和他们一边唱着欢乐的童谣,一边嘟噜嘟噜地从井底冒出水面,然后又俏皮地溜回井底,多么快乐自由啊!小水滴在井里生活了一段时间,慢慢地觉得腻了。
他抬头望望天空,心想:井那么窄,玩来玩去都是那些朋友,真没劲。
井外面一定是很精彩,我要到外面去看看。
一天,有个小男孩提着桶到井边打水,小水滴跳进桶里,离开了井。
小水滴还没来得及看看世界,就被送到工厂的染料缸里。
小水滴与染料混在一起,顿时变成了五颜六色。
经过一阵搅拌,小水滴晕晕的,随着水流被排出来。
哗!好臭,好臭啊,简直令人作呕!原来小水滴来到了一条又脏又臭的水沟里。
我要快点逃离这条讨论的水沟,然后痛痛快快地洗个澡,把身上的脏东西洗掉。
经过一番努力,小水滴好不容易到达了一条河。
小水滴在河里游呀游呀,“哎呀”,好疼啊!原来他的头撞到了一个大玻璃瓶。
小水滴探出头看看,只见水面上漂满了胶袋、烟头、菜叶。
小鱼不见了,小虾也不见了,只有零零散散的'水草无精打采地站在河边,照着那面黑镜子。
这是什么回事呢?河伯伯说:“以前我是人见人爱的呀,现在百病缠身了。
这都是人类的错,他们随意的把污水排到我身上,随意地把垃圾扔到我的身上,弄得我人见人厌。
我的朋友小鱼、小虾他们都搬家,离我而去。
不知道他们现在是否还在世上呢?”小水滴听后沉默不语,心想:我还是回到井里去吧。
可惜,小水滴回不去了。
贪玩的小水滴三年级下册童话作文篇2贪玩的小水滴你们知道吗?我可是一滴泼辣的小水滴呢!我可不是什么乖乖牌,我超级爱玩,超级贪玩。
有一天,我们一家从云朵里蹦了出来,欢快地往大地上落去。
不过我这个小顽皮,一点也不想乖乖落在土里,我想去体验更多刺激的事物。
2021-2022学年物理八年级上册期末高频考点专题突破(人教版)专题22 显微镜和望远镜(解析版)
专题22 显微镜和望远镜知识讲解1、显微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目镜都是凸透镜,它们使物体两次放大;2、望远镜由目镜和物镜组成,物镜使物体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像;专题练习一.选择题(共7小题)1.显微镜里装有一组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及其作用类似于()A.平面镜B.放大镜C.投影仪镜头D.照相机镜头【分析】依据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特点分析解答。
【解答】解:显微镜的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故选:B。
2.一架显微镜的目标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8×”使用该显微镜时像扩大的倍数是()A.10倍B.8倍C.18倍D.80倍【分析】物像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解答】解: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于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显微镜的目标上标有“10×”、物镜上标有“8×”,则放大的倍数是10×8=80倍。
故选:D。
3.当下,一款生存类游戏风靡网络,网友戏称为“吃鸡”。
如图甲是狙击手通过高倍望远镜观察到的画面。
关于望远镜(如图乙),说法正确的是()A.它的物镜是凸透镜,目镜是凹透镜B.它的目镜能用来矫正近视眼C.夜晚用望远镜观察星空,能看到天体被放大的像D.它的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分析】望远镜由物镜和目镜组成,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解答】解:A、望远镜的物镜是凸透镜,相当于照相机,其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也是凸透镜,相当于放大镜,把像放大,故A错误;B、望远镜的目镜是凸透镜,而近视眼应该用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C、夜晚用望远镜观察星空,观察者能看清楚较远处的物体,并不是看到天体被放大的像,故C错误。
D、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故D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