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仙游县枫亭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校本作业: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

合集下载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4题。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B.王好战,请以战喻.喻: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反复陈述。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罪:得罪。

项,“罪”,归咎、归罪。

2.下列对文中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由战国时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与之相似的君主的自称还有“孤”和“不谷”“不禄”。

C.“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今天“河南”“河北”也大致是以黄河为分界线确定的政区。

D.“庠序”都是古代的学校名称。

商代的叫“序”,周代的叫“庠”。

在本文中指的是学校教育。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人教版必修3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解析

课时作业8寡人之于国也[基础演练]1.下面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属予作文以记之C.数罟不入洿池D.才美不外见解析:A.“涂”通“途”,B.“属”通“嘱”,D.“见”通“现”。

答案:C2.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内凶.B.邻国之民不加.少C.勿夺.其时D.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解析:A.古义:庄稼收成不好。

今义:心肠狠,暴躁。

B.古义:更加。

今义:增加。

C.古义:耽误、错过。

今义:抢、强取。

答案:D3.下面各项对加点字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胜:尽)B.河内凶.(凶:庄稼收成不好)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发:打开)D.王无罪.岁,则天下之民至焉(罪:罪过)解析:罪:归罪,归咎。

答案:D4.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不入洿池(读shǔ,计算)B.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仅、只,副词)C.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违抗)D.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没有)解析:A.读cù,密,细密;C耽误;D同“毋”,不要。

答案:B5.下列各句中,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在)(3)地利不如人和(4)失道者寡助亲戚畔之天下顺之(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9.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D.不胜.枚举解析:D项和例句的“胜”都是“尽”的意思。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文寡人之于国也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3课文寡人之于国也

⾼中⼈教版语⽂必修3课⽂寡⼈之于国也 ⾼⼆语⽂的学习,是⼀个重要的阶段。

下⾯是店铺⽹络整理的⾼中⼈教版语⽂必修3课⽂《寡⼈之于国也》的内容以供⼤家学习。

⾼中⼈教版语⽂必修3课⽂《寡⼈之于国也》: 梁惠王⽈:“寡⼈之于国也,尽⼼焉⽿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如寡⼈之⽤⼼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对⽈:“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yè)兵⽽⾛。

或百步⽽后⽌,或五⼗步⽽后⽌。

以五⼗步笑百步,则何如?” ⽈:“不可!直不百步⽿,是亦⾛也。

” ⽈:“王如知此,则⽆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不可胜(shēng)⾷也;数(cù)罟(gǔ)不⼊洿(wū)池,鱼鳖不可胜⾷也;斧⽄以时⼊⼭林,材⽊不可胜⽤也。

⾕与鱼鳖不可胜⾷,材⽊不可胜⽤,是使民养⽣丧(sāng)死⽆憾也。

养⽣丧(sāng)死⽆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者可以⾐(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牲畜)⽆失其时,七⼗者可以⾷⾁矣。

百亩之⽥,勿夺其时,数⼝之家,可以⽆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者⾐帛⾷⾁,黎民不饥不寒,然⽽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不知发,⼈死,则⽈:‘⾮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杀之,⽈:‘⾮我也,兵也。

’王⽆罪岁,斯天下之民⾄焉。

” 《寡⼈之于国也》同步练习题: 1. 给加点字注⾳ 移其粟( ) 弃甲曳兵( ) 数罟( )( ) 洿池( )鸡豚狗彘之畜( )( )( ) 庠序( ) 孝悌( )饿莩( )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失其时B、数罟不⼊洿池C、颁⽩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涂有饿莩⽽不知发 3.下列句⼦当中不含实词活⽤现象的两项是( )A、填然⿎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高三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高三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

高三语文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原文及译文1.原文篇一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cù)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

鸡豚狗彘(zhì)之畜(xù),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xiáng)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wàng)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piǎo)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2.译文篇二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那可真是够尽心的啦!黄河北岸魏地收成不好,遭饥荒,(我)便把那里的百姓迁移到河东,同时把河东的粮食运到河内;河东遭了饥荒,也如此办。

考察邻国的政治,没有哪个国家像我这样用心的。

邻国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减少,我的百姓并不因此而加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战争,那就让我用战争作比喻吧。

咚咚地敲起战鼓,兵器刀锋相交撞击,扔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跑。

有的人跑了一百步停下,有的人跑了五十步停下。

凭著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他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惠王说:“不可以。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这也是逃跑呀。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4: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 A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

D 项“涂”通“途”,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①助动词,表示可能或能够;②助动词,表示许可;③助动词,表示值得。

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答案★★ D解析 D 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 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 项介词,按照,依照/介词,把。

B 项介词,在/介词,与。

C 项助词,的/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未之有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答案★★ B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用“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作全句的开头和叙述的主体,重组下面的句子。

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要改变原意。

孟子,性格锐利、强悍。

在现实生活面前无奈地且战且退的同时,爆发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声尖厉、刺耳的呐喊,为中国知识分子的领地竖立了原始的木栅栏。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练习:8寡人之于国也+Word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DISANDANYUAN8寡人之于国也课后篇稳固提高随堂操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第 1~4 题。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 ,悉心焉耳矣。

河内凶 ,则移其民于河东 ,移其粟于河内 ;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 ,无如寡人之专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 ?”孟子对曰 : “王好战 ,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 ,兵刃既接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尔后止,或五十步尔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 :“不可以 ,直不百步耳 ,是亦走也。

”曰 :“王如知此 ,则绝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 ,谷不可以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 ,鱼鳖不可以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 ,材木不可以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以胜食 ,材木不可以胜用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能够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 ,无失其时 ,七十者能够食肉矣;百亩之田 , 勿夺其时 ,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 ,黎民不饥不寒,但是不王者 ,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 ,则曰 :‘非我也 ,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 ,兵也’ ?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

”.1.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邻国之民不加.少加:更。

B.王好战 ,请以战喻喻 :做比喻。

.C.申之以孝悌之义申 :频频陈说。

.D.王无罪岁 ,斯天下之民至焉罪 :冒犯。

.分析 D 项 ,“罪”,归咎、归咎。

答案 D2.以下对文中有关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 《孟子》由战国期间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寡人 ,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

与之相像的君主的自称还有“孤”和“不谷”“不禄”。

C. “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 ,今日“河南”“河北”也大概是以黄河为分界限确立的政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寡人之于国也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三课后作业:寡人之于国也

课后作业(八)寡人之于国也练习1基础巩固一、知识积累1.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斧斤以时.入山林(时令、季节)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种植)C.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秩序;敬爱兄长) D.谷.不可胜食也(粮食的统称)[解析]庠序:庠、序都是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答案] C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无失其时D.弃甲曳兵而走[解析]A项,“涂”通“途”,“莩”通“殍”;B项,“无”通“毋”;C项,“无”通“毋”。

[答案] D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解析]A项,农时,古今意思均为“农业生产中,配合季节气候,每种作物固定的耕作时间”。

B项,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C项,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能够”等意思。

D项,然而,古义,这样却;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谨.庠序之教[解析]A、B、C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 D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意义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请以.战喻B.以.不变应万变C.斧斤以.时入山林D.申之以.孝悌之义[解析]A、B、D三项为介词,拿,用;C项为介词,按。

[答案] C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寡人之.于国也③填然鼓之.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A.①⑤/②/③/④B.①③⑤/②/④C.①②④/③⑤D.①②⑤/③④[解析]①⑤结构助词,的;②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③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④代词,这样的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同步练习: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

《作业推荐》——寡人之于国也(培优版)一、填空题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5句。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壶觞以自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水共长天一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6)亦余心之所善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眄庭柯以怡颜(3)落霞与孤鹜齐飞(4)茕茕孑立(5)长太息以掩涕兮(6)虽九死其犹未悔【解析】试题分析:第1句要注意“颁、负、戴”的准确记忆;第2句注意“眄、怡”的写法;第3句注意“鹜”的字形;第4句注意注意“茕、孑”的字形;第5句注意“涕”字的准确记忆;第6句注意“犹”字的准确记忆。

“名篇”是指在人们的心目中占有突出地位的篇目,一般为教材中要求背诵的篇目,“名句”,是指那些广泛流传的诗文、格言、警句等。

从历年高考题来看,名篇名句考查的内容基本上诗、词、文兼顾,立足课内,也涉及少量课外名句。

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平时复习应强化名篇名句的反复诵读,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单选题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颁发斑白班师全般人马B. 申述伸张深谙身受其害C. 孝悌不肖啸傲哮聚山林D. 检获俭约简洁精兵减政【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形的能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语文人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含解析

语文人教必修3课时作业: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含解析

第三单元第8课一、基础知识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或.百步而后止或:或者B.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C.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谨庠.序之教庠:学校【答案】A【解析】或:有的人。

2.下面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A.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春心莫共花争发.B.弃甲曳兵.而走斩木为兵.C.或.五十步而后止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D.是.亦走也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答案】A【解析】A.发放,指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花开。

B.都是“兵器”的意思。

C.都是“有的人”的意思。

D.都是代词,这。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申之以孝悌之义D.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C【解析】A.“颁”通“斑”,花白。

B.“无”通“毋”,不要。

D.“涂”通“途”,道路。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五十者可以..衣帛矣B.养生丧死无憾..C.河.内凶D.然而..不王者【答案】B【解析】A.古义:可,可以;以,凭借。

C.古义:专指黄河。

D.古义:然,代词,这样;而,表转折的连词。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方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树.之以桑C.然而不王.者D.谨.庠序之教【答案】D【解析】D.为形容词作动词。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6.对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判断,正确的一组是()①或百步而.后止②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③寡人之.于国也④无如寡人之.用心者A.①②相同,③④也相同。

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答案】C【解析】①连词,表顺承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③④均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二、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习题 第三单元8寡人之于国也

,[学生用书单独成册])一、基础考查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尽.心(jìn)鸡豚.(tún)饿莩.(fú)弃甲曳.兵(yè)B.鱼鳖.(biē) 孝悌.(tì) 牲畜.(xù) 庠.序之教(xiánɡ)C.寡.人(ɡuǎ) 狗彘.(zhì) 数.罟(shù) 数.口之家(shù)D.米粟.(sù) 衣帛.(bó) 洿.池(wū) 养生丧.死(sānɡ)解析:选D。

A项中“饿莩”的“莩”应读“piǎo”;B项中“牲畜”的“畜”应读“chù”;C项中“数罟”的“数”应读“cù”。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B.谷与鱼鳖不可胜.食胜:尽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憾:遗憾,不满D.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谨:郑重解析:选D。

谨: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寡人之于.国也②然后解而送之于.官解析:选C。

C项“之”,①②均为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A项“然”,①代词,这样;②助词,形容词词尾。

B项“而”,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连词,表示递进关系。

D 项“于”,①介词,对于;②介词,给。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句子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D.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解析:选A。

A.尽心:费尽心思。

B.夫人: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D.暴露:古义,指在野外蒙受日晒雨淋的辛苦;今义,(隐蔽的事物、缺陷、矛盾、问题等)显露出来。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1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一、语言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鱼凫.(fú)袅.娜(niǎo)枭.雄(xiāo) 飞湍.(duān)B.塞.外(sài) 阻塞.(sāi)塞.车(sāi) 崔嵬.(wéi)C.栈.桥(jiàn) 蜜饯.(jiàn)信笺.(jiān) 卑贱.(jiàn)D.参.宿(shēn) 参.差(cēn)峥.嵘(zhēnɡ) 险壑.(hè)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绝壁完璧归赵攀援地崩山摧B.峥嵘扪心自问崔嵬巍然屹立C.峰峦重峦迭嶂喧哗喧宾夺主D.豺狼匪夷所思茫然义愤填膺3.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B.以手抚膺坐长叹..C.剑阁峥嵘....而崔嵬D.猿猱欲度愁攀援4.对下列诗句的大意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青泥岭的山路是多么曲折盘旋,行走百步就要折九弯,蜿蜒小路绕着山崖转。

B.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只见那悲伤的鸟儿在古木上号叫,雄鸟前飞雌鸟跟随在林间盘旋。

C.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又听见子规鸟在夜月下悲啼,不由得使行路之人面对着空旷的深山发愁。

D.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锦官城这儿虽然说是快乐之地,但不如早早回家安全。

5.对课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引用古代神话,极写山之高峻,山之愈高,则愈可见路之难行。

B.“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自然景观中富有浓郁的感情色彩,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运用夸张与衬托的手法,写出了山峰之高、绝壁之险。

D.李白擅长写乐府体裁,是因为乐府格律较严,也较讲究韵律,能体现高超的艺术手法。

6.名句默写。

(1)黄鹤之飞尚不得过,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课时作业22: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数.罟(cù)洿.池(kuā)弃甲曳.兵(yè)B.孝悌.(tì)饿莩.(fú)养生丧.死(sānɡ)C.狗彘.(zhì)鸡豚.(tún)庠.序之教(xiánɡ)D.衣帛.(bó)畜.(chù)养请以战喻.(yù)2.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3.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微斯人吾谁与归D.王道之始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寡人..(黄河以北的地方)凶..(古代国君的谦称)河内B.不加.(更)少弃甲曳兵..(拖着兵器)而走C.填然鼓.(敲着战鼓,动词)之兵刃.(锋刃)既接D.直.(只是、不过)不百步耳是亦走.(行路)也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B.察邻国之.政C.邻国之.民不加少D.寡人之.民不加多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请”字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B.若弗与,则请.除之C.乃置酒请.之D.其造请.诸公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

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曾受业于孔伋(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B.孟子30岁左右收徒讲学。

44岁开始周游列国,晚年回到家乡讲学著述,直到去世。

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元文宗时封他为“亚圣”。

C.《孟子》共七篇,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分别为《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

各章又都分为上下两篇,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等。

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8课寡人之于国也拓展作业新人教版必修3

8寡人之于国也一、累积运用 (12 分, 每题 3 分 )1 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 每对读音都不同样的一组是( )A. 纰缪 / 防患未然间距 / 刻不容缓税率 / 为人爽快......B.下载 / 翩翩起舞偏裨 / 无裨于事稽首/ 无稽之谈......C.洁癖 / 穷乡僻壤拙劣 / 健壮成长灿烂/ 营私作弊......D.偌大/ 一言九鼎募捐 / 蓦地回顾刁悍/ 空中楼阁......答案:C分析 : A 项 , 分别读 miù/móu,ji ān/ji ān,l ǜ/shu à项i;B,分别读 zài/z ài,p í/b ì,q ǐ/j 项ī,;C分别读pǐ/p ì,zhu ō/zhu ó,xu àn/xDù项n;, 分别读 ru ò/nu ò,mù/mò,pi āo/pi āo。

2 以下加点的“也”与例句用法同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例句 : 谷不行胜食也.A. 寡人之于国也 , 悉心焉耳矣.B. 寡人之民不加多, 何也.C.但是不王者 , 未之有也.D.人死 , 则曰 : “非我也 , 岁也。

”答案:C.分析 : A 项中“也”表句中停留,B 项中“也”表疑问 ,D 项中“也”表判断。

C 项和例句中的“也”均表必定。

3 以下语句从句式角度看 , 与其余三项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 )A.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B.王好战 , 请以战喻C.五亩之宅 , 树之以桑D.申之以孝悌之义答案: B分析: A、 C、 D三项都是介词构造后置句;B 项也有介词构造, 但没有后置。

4 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以”的解说, 分类最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①王好战 , 请以战喻②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行胜用也..以己悲⑤谨庠序之教 , 申之以孝悌之义.A.①③⑤ / ②/ ④B.①②③⑤ / ④()③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④不以物喜, 不.C.①③⑤ / ②④D.①⑤/ ②③/ ④答案:A分析 : ①③⑤介词 , 用, 凭; ②介词 , 依据 ; ④介词二、阅读鉴赏(18 分 )阅读下边的文字, 达成第 5~7 题。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6: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26: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Ⅰ必备知识巩固训练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直不百步耳B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C .无失其时D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答案] A[解析] B 项和C 项“无”通“毋”,不要。

D 项“涂”通“途”,道路。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河东凶.亦然 B .然而..不王者 C .养生..丧死无憾 D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答案] D[解析] A 项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暴躁,心肠狠,不幸的。

B 项古义:两个词,这样却。

今义:连词,用在后半句话的开头,表示转折。

C 项古义: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保养身体。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填然鼓.之 B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 .树.之以桑 D .谨.庠序之教 [答案] D[解析] D 项为形容词作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作动词。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填然鼓之.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答案] D[解析] D 项均为连词,表转折。

A 项介词,按照,依照/介词,把。

B 项介词,在/介词,与。

C 项助词,的/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5.下列句子中,句式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申之以孝悌之义B .未之有也C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D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答案] B[解析] B 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6.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孟子》是由战国时期孟轲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B .“河内”“河东”的“河”都是指黄河,今天的“河南”“河北”也大致是以黄河为分界线确定区域的行政区。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7: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高中语文必修3课时作业7: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

第三单元 古代议论性散文第8课 寡人之于国也一、积累运用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C .斯天下之民至焉D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无误的一组是( )A.⎩⎪⎨⎪⎧ 河内凶. 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寡人之民不加.多加:增加B.⎩⎪⎨⎪⎧ 弃甲曳兵而走. 走:逃跑或.百步而后止或:也许C.⎩⎪⎨⎪⎧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是:判断动词数.罟不入洿池数:密D.⎩⎪⎨⎪⎧ 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然而..不王者然而:这样却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斧斤以.时入山林申之以.孝悌之义B.⎩⎪⎨⎪⎧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C.⎩⎪⎨⎪⎧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填然鼓.之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树.之以桑D.谨.庠序之教二、考点对练——依文本带考点,由考点明解法链接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1)[[解析]考点]《考试说明》明确了常见的文言虚词是: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平时学习中要牢记这18个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考查文言虚词主要是推断正误,主要考查两个要点:一是虚词的意义,二是虚词的用法。

“虚词的意义”指的是虚词的含义(词义理解,一般表述为:翻译成“×××”)。

“虚词的用法”主要指翻译后意义所属的词性(一般涉及到代词、动词、介词、助词、连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某种句式的标志、词缀、语气类型、兼词等)。

[解题技巧]文言虚词意义及用法推断“六看”之一、二一、看语法结构——借助语法结构分析可以推断文言虚词的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寡人之于国也
学校班级姓名完成时间(30分钟)
一、基础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河内凶.( ) (2)数罟
..不入洿池( )
(3)谨庠序
..之教( ) (4)申之以孝悌.之义( )
(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 (6)非我也,岁.也( )
2.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C.斯天下之民至焉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填然鼓.之B.王无罪.岁
C.树.之以桑D.谨.庠序之教
4.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申之以孝悌之义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C.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D.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尽心
..焉耳矣B.弃甲曳兵而走.
C.然而
..丧死无憾也
..不王者,未之有也D.是使民养生
6.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斧斤以.时入山林请以.战喻
B.数.罟不入洿池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C. 弃甲曳兵而.走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
D.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7.文学常识填空。

孟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思想家,后人称其为“________”。

《孟子》是记载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是______家经典著作之一。

8.名句填空。

(1)谨庠序之教,,______________ __。

(2)七十者衣帛食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未之有也。

(3)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

9.将下列各句排成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只排序号)。

①他的抱负并没有实现,晚年退居讲学,跟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序《诗》《书》,述仲尼
之意”,撰写了《孟子》。

②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

③跟孔子差不多,他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

④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

⑤但当时诸侯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武力攻伐。

⑥因此他推行的仁政学说跟各国国君都不合拍,被认为迂阔而不切实际。

★★答案★★:
二、课时达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0.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鸡豚狗彘.之畜彘:猪。

B.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

C.七十者衣.帛食肉衣:衣服。

D.无失.其时失:错过。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

B.孟子认为,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让百姓按时畜养耕种,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

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

D.本段文字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实行王道的步骤和具体措施。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三、能力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

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

”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

”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②往焉,雉兔者③往焉,与民同之。

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

臣闻郊关④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

则是方四十里为阱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
注:①囿(yò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

②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

③雉兔者:这里指猎人。

④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郊,郊外有关。

13.下面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方:方圆。

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诸:兼词,相当于“之乎”。

C.问国之大禁.禁:禁止。

D.不亦宜.乎宜:合适,适宜。

14.下面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雉兔者往焉.然力足以至焉.
B.若是其.大乎吾其.还也
C.民犹以为
..流觞曲水
..大引以为
D.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王无罪.岁
15.本文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结合文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于传有之。

(2)民以为小,不亦宜乎?
8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一、1.(1)谷物收成不好,荒年(2)细网(3)学校
(4)敬爱兄长(5)制止、约束(6)年成
2.C (A项,“无”通“毋”;B项,“涂”通“途”;D项,“颁”通“斑”。

)
3.D (A、B、C三项为名词活用作动词,分别解释为“敲鼓”“归罪”“种植”。

D项为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认真从事”。

)
4.B (B项为判断句,其他为介宾短语后置句。

)
5.A (B项,“走”,古义为“跑”;今义为“步行”。

C项,“然而”,古义为“这样(做了)却”;今义为转折连词。

D项,“养生”,古义为“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为“保养身体”。

) 6.D (A项,“以”,前者为介词,“按照”;后者为介词,“用”。

B项,“数”,前者为形容词,“密”;后者为“几”。

C项,“而”,前者为连词,表修饰;后者为连词,表转折,“却”。

D项,“无”,均通“毋”,不要。

)
7.轲战国亚圣儒
8.(1)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2)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9.②④③⑤⑥①(可注意孟子从幼年至晚年的顺序,另外注意人物介绍的常规顺序。

)二、10.C (动词,穿)
11.B(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等条件。


12.(1)按一定的季节砍伐树木,木材就会用不完。

(2)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生产季节,几口之家,就可以因此而不受饥饿了。

三、13.C (禁:禁令,名词。


14.A (A项均为兼词,相当于“于之”。

B项前者为代词,代“文王之囿”;后者表商量或希望语气,“还是”。

C项前者为动词,“认为”;后者是“以(之)为”,“把……作为”。

D项前者为名词,“罪行”;后者为动词,“归罪”。


15.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

问题是前者能“与民同之”,后者不能。

16.(1) 史书上有这样记载的。

(2)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纵横各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记载的。

”宣王说:“周文王的园林有如此大吗?”孟子说:“百姓仍然认为它太小。

”宣王说:“我的园林纵横各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纵横各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人也可以到那里去。

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

我听说国都郊区有纵横各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

那么纵横各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