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选择_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

合集下载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技术创新与扩散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技术创新与扩散

规范分析:根据 某些价值标准, 研究如何实现经 济目标
均衡分析:探讨 经济系统中各因 素之间的相互关 系及其最优状态
边际分析:分析 经济行为主体的 边际收益、边际 成本和边际效用 ,以确定最优决 策
创新收益:技术创新带来的潜在经济收益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动力。 市场竞争:竞争压力促使企业寻求技术创新以获得竞争优势。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推动着创新的产生。 政策支持:政府政策支持可以降低创新成本,提高创新动力。
创新扩散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从个体行为和市场机制角度出发,研究技术创新扩散的微 观经济学原理,探讨市场供需、价格机制和创新激励对扩散过程的影响。
全球范围内的技 术创新与扩散趋 势
跨国公司在技术 创新与扩散中的 作用
国际技术转移和 知识传播的机制
全球创新网络的 形成和发展
政策实践:政 府支持下的技 术创新与扩散 项目
人工智能技术的微观经济学分析:从供 给和需求角度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市场 结构、企业竞争力和消费者福利的影响。
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 用,以及其对劳动力市场和就业结构的 影响。
生物技术的定义和范围 生物技术创新的过程和驱动力 生物技术扩散的途径和影响因素 生物技术创新的微观经济学分析
政府可以通过财政 政策、税收政策等 手段,鼓励企业进 行技术创新和扩散。
政府可以设立科技 计划和专项资金, 支持企业开展技术 创新和研发活动, 促进技术成果的转 化和应用。
政府可以建立技术 转移和知识产权保 护机制,保护企业 的技术成果和创新 成果,促进技术市 场的健康发展。
政府可以加强与国 际组织和国家的合 作,共同推动技术 创新和扩散,促进 全球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经济收敛与发散

经济收敛与发散

经济收敛与发散经济收敛与发散是经济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用来描述不同地区间经济增长的趋势。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收敛和发散趋势的变化对于各国和地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收敛与发散的概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意义,并对影响收敛与发散的因素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经济收敛与发散的概念1. 经济收敛经济收敛指的是各地区间经济增长率差距逐渐减小,经济水平趋于接近的过程。

也就是说,在经济收敛的情况下,较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速会高于较富裕地区,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均衡。

2. 经济发散经济发散则是指各地区间经济增长率差距逐渐扩大,经济水平趋于分化的过程。

在经济发散的情况下,经济相对富裕的地区会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而相对贫困的地区发展滞后。

二、经济收敛与发散的意义1. 经济收敛的意义经济收敛有助于减少地区间的经济差距,实现经济的均衡发展。

贫困地区的快速增长能够提高地区的整体生活水平,减少贫困问题,促进社会稳定。

同时,收敛也能促进资源的更好配置和利用,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 经济发散的意义经济发散可以推动地区间的竞争,促进市场活力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体经济的增长。

经济发散还可以吸引投资和人才向相对富裕的地区集聚,促进地区间产业的分工和协同发展。

同时,多元化的经济结构有助于提升整体经济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三、影响经济收敛与发散的因素1. 政府政策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和区域发展政策对于经济收敛与发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扶持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包括减税减费、提供补贴和优惠政策等,以促进经济收敛。

而对于相对富裕地区,政府应加强监管和调控,防止资源过度集中。

2. 地区差异地区之间的差异包括自然资源禀赋、产业结构、发展历史以及地理位置等多方面因素。

这些差异会直接影响经济的收敛与发散趋势。

例如,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可能实现经济发散,而交通不便或环境恶劣地区可能面临较大困难,实现经济收敛。

3.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直接关系到经济收敛与发散的趋势。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技术创新与扩散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技术创新与扩散

技术扩散的过程:S型扩散曲线
定义:描述技术创新在市场中扩散的过程,呈现S型曲线形状
形成原因:由于市场饱和度、消费者接受度等因素影响,扩散初期增长缓慢,中 期加速,后期又趋于缓慢
影响因素:包括技术本身的特性、市场环境、消费者行为等
意义:帮助企业了解技术扩散规律,制定相应的市场策略和推广计划
技术扩散的机制:学习、模仿与合作
从微观经济学角度看技术 创新与扩散
目录
单击此处添加文本 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定义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创新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技术扩散 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微观经济效应 政策建议
技术创新的概念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研究开发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方式,实现产品或服务的创新和升级,从而获得竞争优 势和市场地位。
技术创新通常包括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个方面,产品创新是指企业通过研发或改进产品功能、外观、性能等特性,以满 足市场需求和提升品牌形象;过程创新则是指企业通过改进生产或服务流程,提高效率和质量,降低成本和风险。
技术创新的来源可以是企业内部的研发活动,也可以是外部的技术引进或合作。技术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 力,同时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洞察力。
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关系
技术创新是扩散的基础和前提 技术扩散是技术创新得以实现和发挥效益的重要途径 技术创新与扩散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技术创新与扩散的关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政策环境、技术成熟度等
创新的动力:收益与成本的权衡
技术创新能够带来潜在收益,推动企业进行创新活动 创新成本包括研发、市场开发等方面的投入,影响创新的决策 权衡收益与成本,评估创新项目的可行性,是企业决策的重要环节 政府政策、市场竞争等因素也会影响企业创新的动力

资本深化、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

资本深化、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



引 言
量后 , 各 国经 济 增 长 均 表 现 出很 强 的 条 件 收 敛 特 征 J 。P r e s c o t t 对 上 述 研 究 中所 假 定 的 各 国稳 态 T F P相 同提 出 了质 疑 , 他认 为各 国 T F P的稳 态水 平 存 在相 当大 的差 异 , 且 各 国 人均 收入 差 距 的很 大一 部 分应 归 因 于 T F P的差 异 , 而 要 素投 人 只能 解 释很 小 的一 部分 J 。 因而 , 有关 经济 收 敛 的 进 一步 研 究 就应 将 经济 收敛 背后 的资本 积 累和技术 扩 散 区分 开
果。
[ 作者简 介] 陈刚 ( 1 9 8 1 一 ) , 男, 四川 内江人 , 西南政法大学经 济学 院副教授 , 重庆大学发展研究 中心兼 职研究员 , 博士 。 主要研 究方 向: 政 治与发展经济学 、 法律 经济学。
2 0 1 3年 第 5期 理 论经 济研 究
长理论对物质资本边际报酬递减的预期和 内生增长
理论 关 于 技 术 扩 散 的 预 期 J 。 早 期 的文 献 在 假 定 各 国稳 态全 要 素 生产 率 ( T F P) 相同的条件下发现 , 并 不存在 绝 对收 敛 , 但 在 控 制 了影 响稳 态 的解 释 变
的收敛 。文 章余 下 的结 构安 排 为 : 第 二 部 分 是文 献
来[ 。
在这 个世 界 上 , 为 什 么一 些 国家 ( 地 是 发 展 经 济 学 家 所 关
注 的重点 , 经 济增 长 理 论 也 从来 就 是 经 济 学 研 究 的 永恒 话题 。作 为 经济增 长 分析 的一 个根 本 出发点 就 是 探 讨在 长期 内是 何种 因素决定 了不 同国家 或地 区 的经 济增 长绩 效 。最近 发展 起来 的有 关经 济增 长 的 经 验研 究 文献 则关 注于 回答 世界 各 国 的经 济增 长是 否 趋 于收敛 , 即穷 国与 富 国之 间 的经 济 发 展 差距 是

技术扩散理论研究综述

技术扩散理论研究综述

理论综述技术扩散理论研究综述邓兰兰㊀㊀开放性内生增长理论强调一国技术存量的增加不仅取决于国内的技术创新程度,也依赖于国外先进技术的获得,表明了国际技术扩散对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国际技术扩散的研究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从技术扩散的过程研究技术传播的规律.从事这一类研究的主要是M a n s f i e l d㊁R o m eGo㊁R o g e r s等为代表的技术经济学家,他们提出了一般技术扩散模型.此类研究以国内技术活动研究为主要基础,强调技术扩散主要是基于企业间扩散的结果,但对于国际间的技术扩散的特殊性未做出专门研究.第二类是从技术扩散的路径研究国际技术扩散的机制.这类研究从国际间技术扩散的传导机制出发,研究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过程中所发生的技术扩散.第三类是从技术扩散效率角度研究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的问题研究.这类研究分别从技术供方与技术受方㊁政府与企业等不同角度做出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政策选择理论.一㊁商品贸易与技术扩散(一)传统国际贸易理论对技术扩散的解释对于商品贸易带来的技术扩散,波斯纳(1961)提出的 技术差距论 与弗农(1966)提出的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做出了描述. 技术差距论 认为技术差距是引起国际贸易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随产品的进口,进口国在技术扩散中逐渐掌握技术并进行模仿生产,最终成为产品的出口国.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 认为新产品的技术发展经历创新㊁成熟和标准化三个阶段:创新阶段,技术创新国垄断生产与出口;成熟阶段,技术随出口而扩散,产品进口国能较迅速地模仿掌握技术并进行生产和出口;标准化阶段,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扩散,创新国技术本身的优势丧失,新产品的技术也完成了生命周期.这三个阶段描述了随产品的出口带来的技术扩散,实现了技术在国际间的传播.(二)商品贸易中的技术扩散实证研究经济学者主要通过进口与技术进步之间的关系检验商品贸易的技术扩散效应,主要的研究结果为进口的技术扩散效应提供了较强的证据.C o e和H e l p m a n(1995)第一个依据最新理论利用溢出回归框架和双边进口份额进行研究,论证了贸易对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性.他们证明了两个预测:一是低知识含量国家从高知识含量国家进口的背景下,其生产率得到增长;二是对于一个既定的进口构成中,一个国家的生产率越高,它的总体进口份额也越高,从而得出国际研发溢出与进口结构相关,且进口的总体标准对于国际技术扩散也很重要.C o e e t a l (1997)从他们对于高度工业化国家向77个欠发达国家的外国技术扩散的分析中,也找到了类似的效应.与此形成差异的研究来自E a t o n和K o r t u m (1996)及K e l l e r(1998).他们在其模型中显示:一旦距离与其他影响因素成为国际技术扩散的控制因素,双边进口对预测双边专利活动并没有多大帮助. K e l l e r(1998)使用随机的反事实进口份额代替实际进口份额,重复了C o e和H e l p m a n(1995)有关进口份额的回归,结果显示没有强劲的效应.K e l l e r 得出结论,C o e和H e l p m a n的观点是没有依据的,一个国家的进口结构没有多大影响.K e l l e r(1998)的研究结果已经指引一些人怀疑贸易对于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性.二㊁国际直接投资(F D I)与技术扩散(一)跨国公司技术转让内部化理论技术转让内部化理论是指跨国公司具有选择通过直接投资形式进行技术内部转移的倾向,其主要理论基础是跨国公司的内部化理论.B u c k l e y和C a s s o n(1976)及R u g m a n(1981)将交易费用理论引入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领域,开创了内部化理论.该理论认为市场不完全性或垄断因素导致企业无法95«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1期通过外部市场来实现交易或参加市场交易承担的交易费用过高,从而企业以内部市场交易代替外部市场交易.这里的市场不完全性主要是指中间产品市场,特别是跨国公司所拥有的先进技术㊁信息㊁管理方式及经验等无形资产的市场不完全性.对运用交易费用经济学研究技术转让做出很大贡献的开创人是T e e c e.T e e c e(1976)用大量的事实证明技术转让交易费用的高低决定企业技术转让的组织形式,即利用市场交易还是企业内部转移. T e e c e研究了许多技术转让的案例,发现国际技术的交易费用并非可以忽略不计.从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角度,有形或无形㊁现有或潜在的交易费用阻止了市场成为转让无形资产的有效媒介,国际直接投资是企业扩大自身边界将交易内部化的一种工具.(二)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理论基于跨国公司技术转让的内部化倾向,经济学者认为国际直接投资的技术扩散主要来源于非自愿形式的技术外溢,即由技术的外部性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早期的学者们(如H y m e r1970,M o r a n1970, L a l l&S t r e e t e n1977)大多数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效应很弱,而跨国公司的垄断势力所带来的市场扭曲和市场占领会产生不良的反竞争效果,从而不利于东道国的技术成长和发展.后来占据主流地位的观点则从跨国公司作为先进技术的拥有者及国际技术转让的主体这个角度,强调跨国公司在国际技术扩散中的重要地位,认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具有技术溢出作用.C a v e s(1974)最早对跨国公司外溢效应的形式和渠道进行了归纳,将外溢效应区分为生产率外溢和技术外溢,同时指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的外溢效应以三种方式产生.一是跨国公司打破进入壁垒,使资源配置的垄断性扭曲得到纠正,从而优化资源配置;二是跨国公司带来外部压力和示范效应,使本国企业加强技术与研发投资,提高技术水平和竞争力;三是由于竞争㊁模仿或其他原因,跨国公司的进入会加快技术扩散和转移的速度.(三)实证研究的结果新近不少研究的结论显示F D I没有实际的溢出效应(A i t k e na n d H a r r i s o n1999,G o r d o n H a nGs o n2001,H o l g e r G o r g a n d D a v i d G r e e n a w a y 2002).但K e l l e r(2004)认为这些主要基于微观层面的生产率研究的结论过于悲观,因为同样一些微观层面的研究却相反地显示了F D I具有重要的溢出效应(H a s k e t,P e r e i r a a n dS l a u g h t e r2001,G r i fGf i t h,R e d d i n g a n d S i m p s o n2003,K e l l e r a n d Y e a p l e2003),同时一些行业层面分析的文献也支持了F D I的正溢出效应(B a l d w i ne ta l1999,X u 2000).三㊁国际技术贸易与技术扩散(一)国际技术贸易的理论基础国际技术贸易是指企业通过市场将技术向外部转让的方式.D u n n i n g(1978)在国际生产折衷理论中指出,当企业只拥有所有权特定优势而无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时,企业选择将技术许可授权转让给国外企业使用.该理论将国际技术贸易看成是企业对内外条件加以权衡而做出的权宜选择.以交易费用经济学为基础的技术转让内部化理论本身内含国际技术贸易是跨国公司转让技术的方式.即当交易费用下降时,市场交易可能成为技术转让的组织形式.但真正将国际技术贸易解释为技术产生后发展的必然结果的理论是斋藤优提出的技术转移周期理论.该理论认为技术的生产收益随技术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技术持有人根据收益的变化调节产品出口㊁对外直接投资和对外技术转让三种形式.最初,企业运用新技术生产产品出口,随市场扩大收益率提高;当该产品运用当地生产要素也能生产时,出口的收益率下降,企业由出口商品转向直接投资,使收益率回升;随着当地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并能仿制产品投入市场,收益率的下降又促使企业由直接投资转向技术转让,以提高技术收益率.该理论揭示出新技术产生后随生命周期变化,技术贸易将成为必然的向外扩散方式.(二)国际技术贸易中的技术扩散研究P e d r o M e n d i(2001)通过分析O E C D国家间1995年至1998年间的技术贸易,说明了技术市场在技术扩散中的重要性,同时指出,随着技术市场的逐步完善,比如知识产权的良好保护,企业将更愿意向外部转让技术,国际技术贸易将会越来越重要. P e d r oM e n d i的研究还利用非物化技术的贸易数据,发现技术贸易对生产率具有统计分析上的重要作用,这一结果确认了技术贸易是重要的技术扩散机制.中国学者李平(2005)在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扩散机制研究中认为,国际技术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最直接的途径,可以从两方面实现技术扩散.首先,国际技术贸易直接提高了技术引进国的技术存量;其06次,在新技术引进中,学习掌握新技术的过程及技术应用的示范效应将提高技术能力.四㊁国际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因素及政策研究㊀㊀(一)技术供方因素研究早期的研究集中在技术类型与技术扩散方式的选择问题,主要从技术供方如何选择技术转让方式的角度,分析决定国际技术扩散方式的主要因素.B a r a n s o n(1970)和S t o b u a g h(1984)等发现供方企业面临的竞争状况影响技术的转让方式.当只有少数几家企业拥有竞争性技术时,企业多数选择向完全自有的子公司转让技术;当许多企业拥有相似的技术时,企业多数采用合作或许可等方式向外转让技术.技术所处的阶段及技术性质对技术扩散方式有重要影响.M a n s f i e l d和R o m e o(1980)分析了美国跨国公司向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转让的技术类型,发现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的技术平均年限高于向发达国家转让的技术.另外,在转让方式上,许可等向外转让的方式主要与相对陈旧的技术转让相关,而内部化的方式则与新技术的转让相关.B r a d a (1980)和V i c k e r y(1986)认为高新技术更可能是在企业内部转让而不是在企业间转让.另外,技术对企业的重要性也影响企业转让技术的行为.D a v i d s o n,e t a l(1985)的研究发现技术供方对基本的核心技术倾向于内部转让.B u c k l e y 和P e a r c e(1979)的研究显示:在高研发的产业,因技术资产在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直接投资成为企业更常见的国际化策略.(二)技术接受方因素研究如果说技术供方行为和技术的特性决定了技术扩散的方式,那么技术扩散的成功却主要取决于技术接受方的条件.后来的学者们更加关注技术接受方因素对技术扩散效率的影响,特别是对欠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及获得技术扩散成功的问题的研究.首先在技术选择上提出了适用技术的概念.虽然对适用技术有许多的定义,但总体上一致的观点是指有效率㊁不过时而且适应东道国特定条件的技术.M e n s c h(1975)认为适用技术最重要的标准是成本㊁当地资源的利用㊁就业的创造及技术操作的复杂程度.R o b i n s o n(1979)的定义是指能以不超过当前世界价格提供产品的技术.选择适用技术的观点是明确的,但对发展中国家来说,选择适用技术并非易事.S t e w a r t(1981)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选择适用技术上的几个障碍:当地技术人才的缺乏;交流的障碍;技术供方不愿意投入开发特定国家的使用设备等.相应地,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创造条件及解决技术转移的障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L o n g(1979)提出了欠发达国家政府促进技术转移的八个措施:控制跨国企业活动;放开先进技术;改进公共和私人机构;建立这些机构与发达国家机构的联系;完善欠发达国家的技术市场;为生产力部门提供提高技术的激励和管理;发展地区合作计划;依据生产和市场的需要有效改进获取的外国技术.以上研究主要立足在政府的宏观政策层面,后来的学者们更多是从实证的国别案例中提出具体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教育培训(L a s s e r r e,1982);吸收能力(K e l l e r,1996);人力资本门槛(B i n X u,2000);社会文化因素(P a r ka n dY o o n,2005);知识产权保护(P h i l l i p M c c a l m a n,2005);等等.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研究显示有两个显著的因素:人力资本与R&D投入.K e l l e r(1996)指出,这两个都是与吸收能力概念相关的因素,一个企业或国家需要一定的技能才能成功吸收国外的技术.这些技能首先表现为人力资本形式,许多的研究为人力资本在技术扩散中的重要性提供了证据(E a t o n a n d K o r t u m1996,T S E i c h e r1999,B i n X u 2000,F r a n s c e s c o C a s e l l ia n d W i l b u r C o l e m a nᶄs 2001).吸收能力的另一种形式是R&D投入,G r i fGf i t h㊁R e d d i n g和R e n e e n(2000)用12个O E C D国家的行业数据所做的研究发现,R&D与人力资本一样在技术吸收能力中有重要作用.(三)对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启示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成功地利用国际技术扩散获得技术进步?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此提供了重要的指导.现有研究结果对发展中国家至少有下面几方面的启示:(1)发达国家技术扩散的行为既来自内在利益的驱动,也受外在竞争压力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加强竞争机制及提高竞争能力来促使发达国家向其转让新技术,加速技术扩散.(2)人力资本及R&D对国际技术扩散效率的显著影响,从新的角度说明了发展中国家对教育及R&D投入的重要性.这不仅是提高自我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也是利用国外技术扩散的条件.(3)内外多方面因素影响技术扩散的方式和效率,16«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1期随着环境与条件的变化,如何利用可控因素选择有效的国际技术扩散途径是企业及政府策略的关键.五㊁未来的研究方向虽然有关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扩散研究很多,但国别实证研究结果的差异说明传统理论与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同时,随着国际技术交易环境的变化,新的问题也有待研究.具体来说,以下三方面的问题在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中值得关注:(1)拓宽国别研究㊁进行国别比较以及对现存的实证研究差异做出理论解释是商品贸易及F D I两种技术扩散机制深入研究的主要内容.其中的关键是理论研究要进一步对不同的技术扩散方式的机理做出恰当描述,比如行业内及行业间的技术扩散机理就是不同的.恰当的机理解释有益于实证研究框架的一致,也可以让实证研究更接近事实.同时,在技术扩散的机理研究中,还应注意国际技术扩散的动因与其影响因素的区别和联系.特别要研究发达国家为保持技术领先,总是不愿意将核心技术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从而造成发展中国家难以有效提高技术水平,形成国际间的技术转移障碍.(2)在经济全球化㊁技术更新加速化㊁技术生命周期缩短的条件下,通过国际技术贸易的技术扩散将越来越重要.国际技术贸易的技术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有待完善.(3)国际技术贸易制度环境对技术扩散的影响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多哈回合已将技术转让议题纳入谈判,这意味着技术扩散将受到技术供方与受方以外的第三方因素影响.研究贸易制度安排对技术创造㊁应用㊁转让和扩散带来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江小涓等,2004:«全球化中科技资源重组与中国产业技术竞争力提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海闻P 林德特王新奎,2003:«国际贸易»,上海人民出版社.汤敏茅于轼主编,1989:«现代经济学前沿专题第一集»,商务印书馆.李平,2005:«国际贸易技术扩散与发展中国家的技术创新»,«当代亚太»第5期.C o e,D T,H e l p m a n,E ,1995,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R&DS p i l l oGv e r s ,E u r o p e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39:859-887C o e,D T,H e l p m a n,E ,H o f f m a i s t e r,A ,1997, N o r t h -s o u t hS p i l l o v e r s ,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107:134-149 E a t o n,J ,K o r t u m,S ,1996, T r a d ei ni d e a:P a t e n t i n g a n dP r o d u c t i v i t y i nt h eO E C D ,J o u r n a l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40:251-278K e l l e rW ,2000, D oT r a d eP a t t e r n s a n dT e c h n o l o g y F l o w s A f f e c tP r o d u c t i v i t y G r o w t h? ,W o r l dB a n kE c o n o m i cR eGv i e w14:17-47G o n g,G ,K e l l e r,W ,2003, C o n v e r g e n c ea n dP o l a r i z aGt i o n i nG l o b a l I n c o m eL e v e l s:AR e v i e wo fR e c e n tR e s u l t s o nt h eR o l e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 o g y D i f f u s i o n ,R eGs e a r c hP o l i c y32:1055-1079X uB.,W a n g J.,1999, C a p i t a l G o o d s T r a d ea n d R&D S p i l l o v e r s i n t h eO E C D ,C a n a d i a n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 i c s 32:1258-1274.B e r n a r d A.,J e n s e n B.,1999, E x c e p t i o n a lE x p o r t e r P e rGf o r m a n c e:C a u s e,E f f e c t o r B o t h? J o u r n a l o f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c o n o m i c s47:1-25.C l e r i d e sS.,L a c hS.,T y b o u t J.,1998 I sL e a r n i n g b y E x p o rGt i n g I m p o r t a n t?M i c r o-d y n a m i cE v i d e n c e f r o m C o l o m b iGa,M e x i c o,a n d M o r o c c o ,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Gi c s113:903-948.T e e c eD.J.,1977, T e c h n o l o g y T r a n s f e rb y M u l t i n a t i o n a l F i r m s ,E c o n o m i c J o u r n a l87:242-261.J a e h w aL e e,2002, E s s a y so n T r a d e,F o r e i g n D i r e c tI nGv e s t m e n t a n d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D i f f u s i o n ,D u k eU n i v e r s i t y, UM IN u m b e r:304157.M e n d i.P e d r o,2001, T h r e eE s s a y so n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e c h n o lGo g y T r a n s f e r ,N o r t h w e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UM IN u m b e r:3033536.(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责任编辑:狄雷)26。

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概念界定和关系辨析

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概念界定和关系辨析

些 认 识 上 的误 区 。
技术扩 散 (ehooydf s n 最 简单 的描述 是 技术 tcnlg iui ) o 从一个地方运动 到另 一个地 方 ,或 从一个 使用 者手 中传 到 另一 个使用者手 中的过 程 。有 学者 强调技术 扩 散不仅 仅 是 对 生产技术的简单获取 ,而且是要 构建引进方 的技术 能力。
目的 、技术的构成 或技术 的功 能 等方 面描述 技术 的 内涵和
外延 。代表性 的观点是基诺 ( anr 9 6 ,他指 出技术 G yo ,19 )
可以以不同的方式 进行 描述 :一是 技术是 完成 资 源转化 为
产品或服务这样一 种任 务 的途径 ;二是技 术 包括达 成既定 目标 的知识 和 资 源 ;三是 技 术是 科 学 和工 程 知识 的 实体 ,
巴林 森持同样的观点 ,“ 比传 授知识和生产能力更为 重要 的
是将 能力 和意愿嫁 接 到当地 的工程 和设 计能力 上去 ,使之 具有 进行技术变革 的能力 ” 。事实上 ,技术 扩散过程 是一个
可用 于产品和生产 工艺 过程 的设 计 ,也 可用 于新知 识 的探
索。基诺 的概念包 含 了技 术 的 目19 )认 为 技术 泛指人 们利 用各 种稀有
关 键 词 :技 术 转 移 ;技 术 扩 散 ;概 念 ;关 系 中 图 分类 号 :G l 31 文献 标 识 码 :A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 长的核心动力源 已成为一 般化结论 。 处于工业 化努力 阶段 的发 展 中国家 ,由 于 R &D的 投入 和 R &D能力短期 内无法与发达 国家 缩小 差距 ,与 自主研 发和 内部技术 扩散相 比 ,通过 国 际技术 转移 和扩 散提 高经 济的

技术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

技术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

技术经济学中的名词解释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学科。

它涵盖了许多特定的术语和概念,这些名词在理解和解释技术经济学的原理和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解释其中一些重要术语,并探讨其在技术经济学中的意义。

1. 科技创新(Technological innovation):科技创新指开发或改进新技术、产品或服务的过程。

它是技术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对经济增长和创造竞争优势起到关键作用。

科技创新可以分为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两个方面。

产品创新指的是开发新产品、改善现有产品的性能、功能或特点;而过程创新则指的是改进生产或服务的技术和方法。

2. 技术扩散(Technological diffusion):技术扩散是指新技术在市场上的传播和应用过程。

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技术扩散,技术创新可以为更广泛的经济体系和社会带来积极的影响。

技术扩散的速度和范围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如市场需求、社会接受程度、政府政策等。

3.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知识产权是指对创造性的思想和知识的一种保护机制。

在技术经济学中,知识产权对于鼓励创新和保护技术创新者的权益是至关重要的。

具体而言,知识产权包括专利、商标、著作权和商业秘密等形式。

这些权利的保护可以激励创新者投入更多资源进行研究和开发,并确保他们在市场上获得合理的回报。

4. 竞争力(Competitiveness):竞争力是一个经济体在国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能力。

在技术经济学中,竞争力通常与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能力紧密相关。

通过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以及不断创新,企业和国家可以提高其竞争优势,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5. 技术动态(Technological dynamics):技术动态指的是技术领域内各种力量和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变化。

技术经济学研究技术动态的目的是理解技术的演化过程、创新的驱动力以及技术的波动和趋势。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   经济地理学

经济地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区位:经济活动的空间位置,包括自然区位和经济区位。

2、区域:人类经济活动所占据的空间范围3、需求门槛:任何经济活动,无论是生产活动,还是服务活动都必需达到一定规模的需求才能够支持其基本的运营成本,这一规模就是所谓的需求门槛。

4、等级扩张:等级扩散是指沿着某种等级结构由上至下地扩散。

等级扩张常按市场规模,从最大的市场区开始进入,然后一级级向下扩展。

5、接触性扩张:接触扩散即从发源地开始,向外由近及远地扩散,在空间上呈现距离衰减接触性扩张是最常见的企业空间扩张形式,呈现出由公司所在地向外的扩展。

6、技术创新:是技术发展中的突破,是技术领域发生的根本性的、对技术本身和经济活动有着广泛而深刻影响的重大变化。

7、关联产业: 直接与主导产业在产品的投入产出、技术等方面有联系,为主导产业发展进行配套、协作的产业。

8、潜导产业:当前规模较小,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有限,但是代表了未来产业进步的方向,发展潜力大,前景广阔的产业。

9、增长极:所谓增长极就是具有推动性的经济单位,或是具有空间聚集特点的推动性单位的集合体。

10、中心商品:中心商品(包括服务)是在少数地点生产和供应、而在多数地点消费的商品;如一个商店可以为很多人提供商品,一个电影院可以为很多人提供服务。

11、中心性:是指中心地对周围地区的重要性,可用一个公式来表示:C=B1-B2 即中心地供给的中心商品总量减去其自身的购买量;也就是为周围地区的服务量。

12、范围经济:指由企业经济范围扩大而获得的效率。

13、经济区:也就是经济区域,是在一定地理空间范围内,由一组经济活动相互关联、组合而形成的经济地域单元,是一种区域经济的空间组织实体。

14、技术:在研究经济问题时,技术主要是指人们进行经济活动时使用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知识、经验,具体包括生产工具、生产方法、工艺流程等所谓的硬技术,以及生产技能、管理方法与经验等软技术。

15、经济梯度:指区域之间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而不仅仅是技术水平差异。

技术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技术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

技术经济学及其研究对象简介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关注技术对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现代经济中,技术创新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因此研究技术经济学对于了解经济发展的机制和改进管理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对象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技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指的是对于现有技术或者知识的创造性应用,包括新产品、新工艺、新服务以及新商业模式等方面的创新。

技术创新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可以带来生产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的改善和行业结构的调整等好处。

2. 技术效应技术效应是指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

技术效应可以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

直接效应主要包括技术创新带来的生产效率提升和产品质量改进等方面的影响;间接效应则主要涉及到技术变革对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

3. 技术扩散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创新者到其他企业或者行业的传播过程。

技术扩散过程中存在着技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以及市场力量等因素的作用,这些因素会对技术扩散的速度和方式产生影响。

研究技术扩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技术传播的规律和机制,为政府制定创新政策和企业技术战略提供支持。

4. 技术投入和产出技术经济学中还涉及到技术投入和产出的分析。

技术投入包括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以及资本投入等方面,而技术产出则主要包括创新产业的产值、知识产权的价值以及知识产权的转化效果等方面。

研究技术投入和产出对于评估技术创新的效果、分析技术投资的回报和制定技术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5. 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技术经济学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技术市场包括创新产品市场、技术咨询市场以及专利市场等方面。

研究技术市场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技术交易的方式和特点,为企业的技术战略和风险管理提供支持。

结论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与经济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关注技术对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以及社会发展的影响。

国际间技术创新扩散的经济效应分析

国际间技术创新扩散的经济效应分析
( )企 业规 模 二
断扩 大 ,收益 率 由低而 高 。 与此 同时 ,该 产 品开 始 扎下 根 来 并 能在 当地生 产 ,使 出 口获得 和 收益 率逐 渐减 少 。当 收益 率 下降 到 一定 点 时 ,企 业 开 始变 出 口商 品 为直 接 投 资 , 以 谋 求 收 益 率 的 回升 。可 以 说 ,产 品 在 开 发 、成 长 、成 熟 和 衰 退 四个 阶段 上 , 企业 采 取 的策 略是 不 同 的。 当 一项 新 技 术 问世 后 , 跨 国公 司 为 高度 保 持秘 密 往往 就 地 生产 ,然 后将产 品 出 口;这 种 出 口战 略使 用 到一 定 阶段 ,产 品开 始 由成 长 期 向成 熟 期 过 渡 ,产 品竞 争 能力 由靠技 术新 颖 决 定 变 为 主要 靠 成本 决 定 ,这 时跨 国公 司就 开 始 向海 外 投 资 ,就 地 生产 以求 降低 成本 。 当产 品 已经
高 科 技 领域 表现 得 最 为 明 显 。如美 国国 际商业 机 器
公 司 仅 20 00年就 获 得 2 5 项 发 明专 利 ,比 19 67 9 9年 增 幅 5 % ; 日本 富 士 通 一 年 专 利 申请 达 万 件 ,而 4 仅 日立 公 司每 年 申请 的 专 利超 过 中 国所有 企业 全 年 中流量 的总 和 。有 人 预 测 ,我 们今 天应 用 的技 术 知
的完 全 程 度 以及 市 场结 构 的约束 。 ( )产 品 生命 周 期 一
技 术 扩散 的发 展 过程 可 以用 产 品 的生 命周 期理 论来 解 释 , 日本 经 济学 家 斋 藤优 教授 认 为在这 个循 环周 期 中 , 占有 新 技术 的企业 总是 先 出 口运用 该技 术生 产 的产 品 。在 出 口过 程 中 ,产 品在 当 地市 场不

技术经济学复习要点

技术经济学复习要点

技术经济学复习要点1. 引言技术经济学是研究科技与经济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旨在分析技术发展对经济增长、产业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

本文将回顾技术经济学的核心概念、理论模型和应用案例,以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一领域。

2. 技术与经济增长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技术经济学中,我们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重要概念:•技术进步:指的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通过发明新技术、改进现有技术等方式实现。

•生产函数:描述了技术、劳动力和资本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常用的生产函数包括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凯恩斯生产函数等。

•技术外部性:指的是技术创新对其他企业、产业或整个经济体带来的积极影响,如技术溢出效应。

•累积学习效应:指的是随着技术使用量的增加,单位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的现象。

3. 技术创新与产业竞争力技术创新对产业竞争力有着重要影响。

以下是一些与技术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相关的要点:•创新链:描述了技术创新从研发到商业化的过程,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等环节。

•研发投入:包括企业对科研项目的资金、人力等投入,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

•专利保护: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保护技术创新的成果,提高企业的技术壁垒和竞争力。

•技术标准:在某个行业或领域中,为促进技术创新和交流,制定的技术、质量等方面的共同规范。

•行业集中度:描述了某个行业中市场份额分布的不均匀程度,高集中度常常与技术创新密切相关。

4. 技术扩散与创新政策技术扩散是指技术在社会、企业等范围内的传播和应用过程。

以下是与技术扩散和创新政策相关的重点内容:•技术扩散和创新传播模型:包括S型曲线模型、扩散速率模型等,用于描述技术扩散的过程和规律。

•技术转让:指的是从技术创新者到使用者的技术传递和交流过程,可以通过许可证、技术合作等方式实现。

•创新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各种措施和政策,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扩散,包括财务支持、税收优惠、研发补贴等。

•技术孤岛现象:指的是某些技术领域的技术创新较为封闭和孤立,缺乏与其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国际技术扩散的路径和方式

国际技术扩散的路径和方式

针对上述局限性,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
1、简化机制:对现有条约和协议进行审查和修订,以简化国际核不扩散机 制的复杂性。同时,明确缔约国的权利和义务,降低执行难度。
2、加强监督:建立更加有效的监督机制,包括现场视察、强化国际原子能 机构(IAEA)的作用等。通过对会员国进行定期核查,确保其履行核不扩散承诺。
3、促进情报共享:加强各国间的情报交流与合作,提高情报收集能力。通 过技术合作、信息分享等方式,共同应对核扩散挑战。
4、推动多边主义:加强国际合作,发挥联合国的主导作用,倡导多边主义, 共同应对全球性安全挑战。
5、强化国内立法:各国应加强国内立法,明确对于核扩散行为的法律责任。 通过强化国内法律制度,推动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实施。
中国坚决支持国际防扩散努力,同时也十分关心国际和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主张通过和平手段实现防扩散目标,一方面要不断改进国际防扩散机制,完 善和加强各国的出口控制;另一方面应通过对话和国际合作解决扩散问题。
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局限性及其 应对策略
随着全球安全意识的提升,国际核不扩散机制在防止核武器扩散方面发挥了 重要作用。然而,本次演示将探讨这一机制的局限性,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
二、国际技术扩散的方式
1、直接扩散直接扩散是指技术从高技术国家直接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方式。 这种方式通常涉及技术转让和许可,如专利、专有技术等。例如,美国通过向中 国转让民用飞机制造技术,中国在短时间内实现了民机制造的跨越式发展。
2、间接扩散间接扩散是指技术从高技术国家经过其他国家或地区,再转移 到发展中国家的方式。这种方式不涉及直接的技术转移,而是通过产品、资本、 人才的流动实现技术的扩散。例如,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通过在东南亚国家投资 建厂,将电子产业技术间接扩散到这些国家。

经济收敛性的名词解释

经济收敛性的名词解释

经济收敛性的名词解释经济收敛性是指发展中的国家、地区或产业在一定时期内逐渐缩小与已发达国家、地区或产业的发展差距的趋势。

这种趋势是由于较为贫穷和相对落后的经济体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通过吸收外来技术、资本和经验的方式,逐渐提高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

首先,经济收敛性的出现是基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

全球化使得交流、合作和互动成为可能,全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情况下,相对较为贫穷和相对落后的经济体有机会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借鉴技术、资本和管理经验,从而缩小与其之间的发展差距。

全球贸易、外商直接投资和跨国公司的流动为经济收敛性的实现提供了机会。

其次,经济收敛性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而言,经济收敛性的实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吸收外来投资和技术,这些国家有机会提高自身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加快经济增长速度,减少贫困和不平等现象。

同时,经济收敛性也有助于改善全球经济格局,促进贸易平衡和资源优化配置。

此外,经济收敛性的实现需要有利于吸纳外来投资和技术的政策和制度环境。

发展中国家需要建立稳定、开放和透明的投资环境,吸引外国企业来投资和合作。

同时,也需要提供足够的人力资源和市场需求,使得外来技术能够得以应用和推广,从而发挥其促进经济收敛的作用。

政府在此过程中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服务,来推动经济收敛性的实现。

然而,经济收敛性的实现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全球化为经济收敛提供了契机,但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和难题。

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技术和人力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另一方面,全球化过程中的不平等也会导致一些国家或地区一直处于较为落后的状态,难以实现经济收敛。

因此,实现经济收敛性需要全球合作,包括发达国家的支持和帮助。

总之,经济收敛性是指发展中的国家、地区或产业逐渐缩小与已发达国家、地区或产业之间的发展差距的趋势。

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

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

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一、引言技术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的学科,通过分析技术对经济的影响以及经济对技术的塑造,揭示了技术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内在规律。

本文将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全面评估和探讨技术经济学的定义和特点。

二、定义1.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技术经济学是“技术与经济关系相结合的学科”(斯威廉姆森,1961年)。

“技术”指的是科学技术和工程学科中的理论和实践,而“经济”则涉及资源配置、生产和分配等相关经济学领域的理论与实践。

技术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技术创新、技术扩散、技术选择和技术评估等方面。

2. 技术经济学的目标技术经济学的目标在于解释技术与经济的相互关系,并提供政策建议,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其主要关注点包括:技术的产生、发展和应用;技术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技术变迁的经济效应等。

三、特点1. 交叉学科性质技术经济学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创新学等。

它借鉴了这些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范式。

2. 扩展了传统经济学的视野技术经济学将技术纳入经济分析框架,强调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它突破了传统经济学对经济增长的解释,并为经济政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3. 注重实证分析技术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强调实证分析,通过数据和模型的建立,定量分析技术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这使得技术经济学能够为政策决策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4. 关注于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技术经济学将技术创新作为研究核心之一,关注技术创新的驱动机制和影响因素。

这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设计相应的政策来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

5. 强调技术评估和选择技术经济学为技术的评估和选择提供了理论和方法。

通过评估技术的经济效益、环境影响和社会效应等,可以对技术进行合理选择,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技术经济学是一门非常有实践意义的学科。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七章 技术进步

发展经济学课件第七章 技术进步


各种因素对各个国家经济增长的作用是不一样的,但 概括起来看,教育和经济政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最为重要。
第三节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变革

一、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演进 产业结构是一个经济时代区别于其他经济时代的显著 标志,它表征着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资源在各个产业中的合理配 置,是扩大经济规模,提高经济效率的前提。

凡是影响生产函数、经济增长中不能用资本和劳动等投 入要素来解释的任何其他因素,均属于技术进步的范围 着重分析由知识和技术因素引起的生产函数的变动。


经济学意义上,任何技术进步都具有商业应用价值, 都表现为生产效率的提高,但促成技术进步的初始动 因却不一定与商业应用价值和提高生产效率有着必然 的、直接的联系:
第二节 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的两个根本途径: 一是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粗放型或外延型增长)

二是依靠技术进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集约型或内 涵型增长)
一、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新古典增长模型(索洛):在没有技术进步的条件下,给定储 蓄率和人口增长率,经济体的人均资本积累和人均产出将趋于 长期均衡点,而一旦达到长期均衡点,更进一步的资本积累就 会停止,因而人均收入增长也会停止,经济停止增长。 若提高储蓄率,虽然能使长期均衡收入提高,并且在经济体迈 向新的长期均衡点的运行过程中,经济增长速度增加;然而, 一旦达到新的均衡点,增长又会停止下来,要想再提高经济增 城速度,除非更进一步提高储蓄率。 储蓄率不可能无限制地提高,仅仅依靠资本投入而无技术进步, 不可能维持长期的经济增长。单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的外 延式扩大再生产,迟早会受资源稀缺的约束而停滞下来,而且 市场竞争也必将使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在资源耗竭之前就早早地 失去活力。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区域与规划考试重点必考

第一章1.区域区域是地球表层的一部分,是按某种需要、目的、标准或功能划分出来的一个空间系统,它以一种或多种标志区别于邻近部分。

2. 区域分析对影响区域发展的各种因素(区内、区外)进行分析并探讨区域发展规律。

3. 区域规划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国土上进行国民经济建设的总体部署,即对一定地区的国土进行综合开发,对包括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商业、文教卫生等国民经济各部门的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建设在规划地域范围内进行综合布局。

4. 区域规划设计区域规划设计是在工程项目定位的基础上,对其进行较具体的规划及总体上的设计,使其功能、风格符合其定位。

具体包含了区域各功能系统的合理调整、区域形态与景观环境的塑造、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区域特定领域问题的技术性解决等方面内容。

5. 区域规划的特征(1) .综合性a. 规划内容广泛,涉及区域内的各个部门、各个方面。

b. 规划思维方法,着重综合评价、综合分析论证,强调各部门之间、各地区之间的相互协调,弥补单一部门和专项论证的不足。

c. 规划方案的决策,是多方向、多目标、多方案比选的结果d. 区域规划工作队伍,一般都由多个专业、多个部门的成员综合而成( 2).地域性a. 地方特色。

b. 保持完整的规划范围。

(3) .战略性a. 规划时间跨度长。

b. 规划关注的问题是宏观的、全局性的,地区与地区之间需要协调的关键性重大问题还很多。

c. 规划指标具有较大的弹性。

d. 规划的实施将对区域诸方面发生深远的影响。

(4) .动态性a. 规划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不断对未来进行选择并不断反馈的循环过程。

b. 区域的情况时刻在发生改变,大量不确定因素要求区域规划必须是一个动态的、弹性的规划,能够根据规划实施过程中的各种反馈信息,适时作出应对。

(5) .政策性因区域规划中会遇到许多复杂关系和问题,需要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来加以协调和解决。

6. 按规划区域属性分类1、区域分类(1)自然区(2)经济区1)聚类经济区,国外文献有称之为均质区2)经济协作区,也称协作区或协作经济区3)经济特区——5 个4)部门经济区5)综合经济区(3)行政区(4)社会区7. 区域总体规划与区域专项规划(1)区域总体规划以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有如下重点内容:一是抓住关系区域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问题,突出战略方针、战略任务、战略布局、战略措施和重大政策。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04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三版)电子教案(第四章)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科技资源分析 第三节 技术创新与技术扩散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技术进步的概念与类型 技术进步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一节 技术进步与区域发展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四)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障碍 技术的引进或转移过程中, 转出方和引入方都有可能存
在阻碍或制约技术转移的因素。
引进方 障碍
需求障碍 资本障碍 自然资源障碍 劳动就业障碍
技术人力资源障碍 规模障碍
基础设施障碍 文化障碍 时序障碍
直接从事R&D活动以及为R&D活动提供管理和直接服
务的人员。
科技活部动分的国家核从心事R, &科D活技动人的人力员资及研源究中人员最(为201重1年要)的指标。
R&D人员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的
每万名从业人员中R&D研究人
(千人/年) R&D人员(人年/万人)
员(人年/万人)
中国
2882.9
38
美国
加拿大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技术选择
第四节 技术引进与技术选择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 (一)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的概念 技术引进与技术转移均属技术转让范畴。 技术引进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技术转移是从地区的角度来看技术转让。 联合国制定的《国际间技术转让的行动守则》规定:
“技术转让是关于制造产品、应用生产方式、提供服 务的系统知识的转让,但不包货物的单纯买卖或租 赁”。
按R&D活动单位所属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 制造业、科学研究业 − 综合技术服务业 − 教育、文化艺术及广播电影电视业 按各单位R&D活动服务的国民经济行业进行分类。

专利使用中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专利使用中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

专利使用中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在当今科技发展的时代,专利的使用对于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专利的使用并不仅仅是保护创新者的权益,更是促进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专利使用中的技术转移与技术扩散的相关问题,并分析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专利的使用可以促进技术转移。

技术转移是指技术从一个地区、一个企业或一个个体向另一个地区、另一个企业或另一个个体的传递过程。

专利作为一种技术成果的保护方式,可以鼓励创新者将其技术转移给其他企业或个体,从而实现技术的共享和传播。

例如,一家公司拥有了某项技术专利后,可以通过授权许可的方式将该技术转让给其他公司,使其也能够使用该项技术。

这种技术转移不仅可以帮助其他公司提高其竞争力,还可以促进整个产业的发展。

其次,专利的使用还可以促进技术的扩散。

技术扩散是指技术从一个行业、一个领域向其他行业、其他领域的传播过程。

专利的使用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将技术从一个行业扩散到其他行业,从而促进不同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和合作。

例如,某项技术专利在汽车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后,可以通过技术转让的方式将该技术引入到其他行业,如航空、能源等领域。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其他行业的技术水平,还可以推动整个经济的发展。

然而,专利使用中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需要创新者和使用者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然而,由于技术的保密性和竞争性,创新者往往不愿意将其技术分享给其他企业或个体。

这就需要建立一种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者将其技术转移给其他人。

其次,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还需要建立一种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只有在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创新者才会愿意将其技术转让给其他人。

因此,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于促进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至关重要。

专利使用中的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技术转移和技术扩散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6期(总第247期) 2004年6月财经问题研究R esearch on Financial and E conomic IssuesNumber6(G eneral Serial No1247)June,2004・理论研究・技术选择、技术扩散与经济收敛林毅夫,董先安,殷 韦(北京大学 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北京 100871)摘 要:Lin(1994,1996a,b,1999,2001)的技术选择假说认为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内生决定的。

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所采取的发展战略如背离了最优的技术选择将影响该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及是否能够向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收敛。

本文构建了一个增长函数,除技术选择外,还同时考虑地理位置、政府质量等因素在长期内对各国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影响。

我们用跨国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检验影响长期TFP差异的各种假说,结果支持Lin的技术选择假说、Sachs et al1(1995,1999)的地理位置假说,但结果未支持政府质量假说。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技术选择;技术扩散;经济收敛中图分类号:F061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176X(2004)0620003208一、引言在经济增长模型中,经济增长可分解为投入要素数量增加、质量改进以及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提高。

在研究各国的经济增长时,总量生产函数一般设定为C obb2D ouglas形式,许多研究发现使用这种生产函数所估计出来的参数与典型事实一致,①而且,发现教育回报率在各国相当稳定(Mincer1974)。

经济学家对投入要素的使用效率进行考察一般采用全要素生产率(TFP)方法,尽管这种方法存在缺陷,甚至可以说它是人们鉴于对经济增长过程所知甚少,而不得不采取的一种衡量方式。

②Hulten(2000)认为TFP方法可以提供一个考察经济增长的内部逻辑一致的简单框架,使用TFP模型时可先对参数进行设定,并运用固定效应方法,或者假定各国稳态TFP相同的方法,反过来检验这些设定是否合理。

故而,TFP方法仍然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研究方法。

目前经济学界对TFP的动态过程进行建模并估计的方法尚未统一。

Mankiw、R omer和W eil(1992)假定各国稳态TFP相同,即假定在同一技术下各国经由资本深化可导致经济收敛。

他们采用跨国宏观数据估计一个包含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累积的扩展的S olow模型,发现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起到很大的作用。

Mankiw(1997)强调这种用宏观数据估计经济增长方法的优越性在于,它考虑到了物资资本与人力资本在总量水平上的外部性,③而在采用微观数据来估算要素回报率时,可能无法考虑到这个影响。

对Mankiw、R omer和Weil的方法,Prescott(1998)提出了有力的反对意见。

他认为各国TFP的稳态水平存在相当大的差异。

他根据从微观研究中获得的要素回报率,用校准方法(calibration)对增长模型进行测算。

Prescott的研究结果表明,要素投入的差别只能解释我们观察到的国与国之间人均收入巨大差距中的很小一部分,人均收入巨大差距的主要来源是TFP的差距。

Islam(1995)、Caselli、Esquivel和Lefort(1996)的研究也假定各国的TFP水平存在差异,并采用固定效应方法进行分析。

他①②③TFP方法的困难在于缺乏直接的TFP数据,只能根据回归生产方程的残差项来进行估计。

指不违背K ald or典型事实,包括人均G DP与人均资本的稳定增长、利率与资本占G DP比率的稳定、以及各国生产率增长率的差别(K ald or,1961)。

4财经问题研究 2004年第6期 总第247期们考虑到TFP的差异反映技术差异,当存在技术扩散时,预期这个差异会逐渐缩小。

这种允许各国的TFP水平存在差异的处理方法还得到K lenow和R odriguez2Clare(1997)等人的有力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Bloom、Canning和Sevilla(2002)的研究结果也异于Mankiw、R omer和Weil (1992)的估计结果。

他们同样采用宏观数据,但增长模型设定稍许不同,结果没有找到资本积累和教育投资对增长的贡献高于微观回报率的证据。

他们的结果表明,总量水平上的外部性影响也许并不存在,基于微观回报率,用校准方法(calibration)对增长模型进行测算的方法有其合理性。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理论上,采用宏观数据估计增长模型有其自身的缺陷。

估计结果取决于生产函数形式设定正确与否。

换言之,我们应该正确地刻画要素投入影响产出的机制,阐明TFP的动态过程(包括跨国TFP水平差异、增长率差异),以及控制收入水平与要素投入之间存在的互为因果关系所可能引起的偏误。

有鉴于此,本文在设定生产函数的形式时考虑到由这个函数形式估计出来的结果是否与典型事实以及微观回报率一致。

本文构建了一个经济增长与技术扩散模型,允许即使在长期,由于政府的技术选择政策、地理位置和制度质量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各国TFP仍然可能存在差异。

我们对该模型进行估计,检验了关于造成长期TFP差异原因的各种假说,主要包括Lin(1994,1996a,b,1999,2001)的技术选择假说、Sachs et al1(1995,1999)的地理位置假说以及K au fmann et al1(1999a,b)的政府质量假说。

我们通过对所设定模型的计量估计,检验这些相互竞争或者互补的假说的有效性。

Sachs et al1(1995,1999)的地理位置假说的主要含义是,地理位置和气候通过作用于交通成本、与气候有关的疾病和农业生产率、甚至贸易政策等等,对收入水平和经济增长产生显著影响、G allup、Sachs和Mellinger(1999)发现远离海岸线的国家,由于从事国际贸易的运输成本很高,或者热带地区国家由于较高的疾病发病率,经济增长缓慢。

K au fmann et al1(1999a,b)的政府质量假说认为政府产生、运行与更替过程,政府政策执行的有效程度,政府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机制状况以及公民对政府的态度等等会影响经济增长的速度。

二、技术选择假说根据S olow(1956)的开拓性工作,从新古典增长理论可以推导出一个结论,即由于资本的边际报酬递减,发展中国家应该比发达国家增长更快,两者的人均收入差距应该逐渐缩小,最后各国的经济增长率将等于人口增长率。

然而,经验证据表明,虽然美国国内各州之间,以及发达国家之间人均收入水平出现了收敛(Barro和Sala2I2Martin,1992;Baum ol,1986;Williams on,1995),但是,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并没有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人均收入差距(Pears on et al1,1969;R omer,1994)。

为了解释发达国家的持续增长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够缩小与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的事实, R omer(1986,1990)认为经济增长由技术变迁驱动,而技术变迁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投资决策的结果。

Lucas(1988)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由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等因素内生决定的。

在新增长理论的框架下,人力资本的存量决定经济增长率、对世界市场开放也会促进经济增长。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使用最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经济所以能够以高于人口增长的速度持续增长的事实很有解释力。

然而,对于有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向发达国家的收敛现象,比如韩国、新加坡以及后来加入的中国等亚洲新兴工业化经济在20世纪最后30年间超乎寻常的经济增长,新增长理论的解释并不充分(Pack, 1994;G rossman和Helpman,1994)。

与发达国家不同,发展中国家使用处于发达国家技术前沿后面的技术(Caselli和C oleman,2000)。

采用新的前沿技术的发达国家,其技术创新只能通过研究和发展或其它知识创新的机制来实现。

然而,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可以通过模仿发达国家的现存技术和技术转移实现技术创新。

通过研究和发展实现的技术创新成本要远高于通过模仿或其他技术引进方式实现的技术创新,因此,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扩散有助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

发展中国家虽然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但面临哪类技术适合模仿或引进的问题。

Atkins on和Stiglitz(1969)把合适技术的思想引入新古典贸易理论,他们提出区域性的干中学里,发达国家的技术是由熟练工人使用的,当技术转移到发展中国家的时候,技术是由非熟练工人使用的。

劳动技巧和技术之间的这种不匹配会导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出和总要素生产率方面出现巨大差距。

因此,改善工人的劳动技巧和人力资本对于收入收敛是至关重要的。

Lucas (1993)也持有类似的观点。

然而,Basu 和Weil (1998)、Acem oglu 和Z ilibotti (1999)和Lucas (1993)假设发展中国家总是使用发达国家处于技术前沿的技术,而不是技术前沿以内的技术。

合适技术观点并没有回答发展中国家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合适角色是什么的问题。

虽然知识扩散与合适技术之间的关系表明需要选择一个不同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实际遵循的发展路径,但是政府干预对于经济增长是否是重要的,政府是否应该采取提高私人部门储蓄率和人力资本存量的政策,政府是否应该对发展高技术产业直接提供补贴,这些问题并不很清楚。

20世纪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形是,前苏联发展初期的成功、大萧条时期形成的对初级产品出口的悲观情绪、对市场缺乏信心以及新古典增长理论,都强烈影响了早期的经济学家的政策建议(R osenstein -R odan ,1943;Prebisch ,1959)。

他们鼓励发展中国家政府加速资本积累过程,采取干预技术选择的政策,追求重工业优先发展或实行进口替代,缩小与发达国家的产业和技术结构的差距(Chenery ,1961;Warr ,1994)。

1950年以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无论属于社会主义阵营还是资本主义阵营,都采取了此类政策(K rueger ,1992)。

Lin (1994,1996a ,b ,1999,2001)的技术选择假说认为①,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没有能够成功地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主要根源在于它们的政府采取了不适当的发展战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政府都执行了优先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发展战略。

然而,一个经济的最优产业结构是由其要素禀赋结构所内生决定的。

在一个开放竞争的市场中,政府所要优先发展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是不符合该经济的比较优势的,这些产业中的企业是没有自生能力的。

于是,为了支持不具备自生能力的企业,政府就在国际贸易、金融部门和劳动市场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扭曲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