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黄道周的文学史观

合集下载

明朝思想史之明末两大儒学家的思想

明朝思想史之明末两大儒学家的思想

明朝思想史之明末两大儒学家的思想发布时间:2009-6-6 阅读次数:410 字体大小: 【小】【中】【大】明末两大儒学家的思想刘宗周和黄道周是明朝末年的两位儒学大师。

刘宗周创蕺山学派,主张慎独之说,在当时很有影响。

黄宗羲、陈确、张履祥等都是他的学生。

明朝灭亡,刘宗周不食而死,以身殉节。

《明史》称赞他为:其论才守,别忠佞,足为万世龟鉴。

(《明史》本传)黄道周精于《易》学象数,在天文、历算学方面,十分深邃。

明亡,起兵抗清,兵败被执,以死殉国。

刘宗周和黄道周都是学问渊博和气节高尚的学者,为当时和后世之人所称道。

(一)刘宗周及其思想1。

刘宗周的生平及其思想发展刘宗周(1578- 1645年)初名宪章,字起东,号念台,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

因在山阴县城北蕺山讲学,被称为蕺山先生。

他自幼勤奋好学。

父逝世后,随母依养于外祖父章颖家中,受到良好的教育。

章颖是个颇有学问的儒者。

屡试不举,然而许多著名学者如徐阶、陶望龄、周应中等都出于他的门下。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刘宗周二十岁,乡试中举。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中进士。

此后,他历任过行人司行人、官礼部主事、尚宝司少卿、顺天府尹、工部左侍郎、左都御史等职。

刘宗周是位尚气节、重操守、刚直敢言的封建士大夫。

在他的仕途生涯中,他多次挺身而出,抨击阉党专权、朝政腐败的丑恶现象。

他上疏弹劾奸党,声援东林,力辩顾宪成、高攀龙等东林人士多不乏气节耿介之士.①他还和东林党人一起,指陈时政,揭露和斥责阉党干预朝政等严重罪行。

刘宗周为官正直清廉,就连刚愎自用的崇祯帝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他清执敢言,廷臣莫及.②由于刘宗周刚直不阿,敢言勇谏,因此多次受到打击和罢斥。

天启四年(1624年)、崇祯九年(1636年)和十五年(1624年),他三次被革职。

史载他通籍四十五年,在仕版六年有半,实立朝者四年.③南明弘光元年(即清顺治二年,1645年),清兵南下,南京陷落,同年六月十五日杭州失守。

近三年黄道周研究述评

近三年黄道周研究述评


黄道周《 易》 学研究
黄道周学术成就是多方 面的 , 他 的《 易》 学尤其深邃。黄道周“ 自幼学《 易》 , 以天道为准” , 四 ‘ 嘞 其《 易》 学中的象数特征不仅给后人的理解带来困难 , 也造成了后人对他《 易》 学评价 的差异。对于黄道周的《 易》 学 成就 , 既有 人给 予充 分肯 定 和褒 奖 , 也 有 人加 以质 疑 , 甚 至严 厉 的批 评 。黄 道周 同乡 、 清初 重 臣李光地 就
黄道周 ( 1 5 8 5 — 1 6 4 6 ) 字 幼玄 , 一字 螭 若 , 号石斋, 漳浦铜山( 今福 建 东 山县 ) 人, 天启二年( 1 6 2 2 ) 进士 。 黄 道周 一生 “ 通籍 二十 载 , 历 俸 未三 年 ” , 【 l 】 ( 卷 三 讲 学 著述 成 为他 一生 的 主要 活 动 。从他 的一生看 , 黄 道周 不
学人 对 黄 道 周研 究 的 关 注 和 参 与 。 从 而充 分揭 示黄 道 周 在 学 术 史 上 的 地位 和 影 响 。
[ 关键词】黄道周 ; 研究; 述评
中 图分 类 号 : K 2 4 8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7 1 1 4 ( 2 0 1 4 ) 0 3 — 0 0 5 7 _ 7
闽南 师范大 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 学版)
2 0 1 4年第 3期
( 总第 9 4 期) J OU R N A L O F MI MN A N NO R MA L U NI V E R S Ⅱ- Y ( P h i l o s o p h y &S o c i a l S e i e n e e  ̄ )
近年 来 , 黄 道周 的《 易》 学研 究开 始逐 渐取 得 突破 , 翟 奎凤 博士 论 文《 以易 测天— — 黄道 周易 学思想 研 究》 的正 式 出版可 以看 做一 个重 要标 志 。该 书主要 以黄道 周《 三 易洞 玑》 和《 易 象正 》 为研究 对象 , 同时参 考

黄道周与浪漫主义书风--王林杰

黄道周与浪漫主义书风--王林杰

黄道周与浪漫主义书风------王林杰明清之际,书法绘画流派纷呈。

吴门书派的势力如同晚晴阵云,傍日残霞,逐渐失去了余辉。

新起的以董其昌为首的松江书派如蓊郁而起的朝云,迅速风靡天下,替代了吴门书派,一时之间成为书坛盟主。

随着明代中期浪漫主义书风的兴起,陈献章、祝允明等人成为前锋人物。

明代后期书坛尤其富有生气,涌现出一批敢于创新的书家,他们以一种纵横凌厉的气势一扫当时温文尔雅,甜美柔媚的书风,书家们竞相标新立异,创造力的施展,激情的倾泻,个性的发挥,使浪漫主义书风达到了书法史上的最高潮,在这一高潮中造就了一批风格强烈、各有意境,并且在形式表现技法上各有特色的浪漫主义书法大师,如蓬头乱服的徐青藤;侧锋疾扫的张瑞图,奇骏凌厉倪元璐;博大精深王觉斯;清俊悠游陈洪绶等,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位就是生拗横肆的黄道周。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亦字参云,幼玄,又字漓若,号石斋,亦号逃雨道人,避雪道人,学者称为铜山先生。

福建漳浦人,明末著名的哲学家,经学家,诗人及书画家。

天启二年(1622)进士,授编修,清军入关,他在福建拥立隆武帝,1645年被清军所俘,1646年在南京被害,终年62岁。

黄道周以抗疏直谏明著一时,他这种刚正不阿的人品和严冷方刚、不谐流俗、执拗的性格,对其书法艺术也产生了极大地影响。

明代书家大都从宋元入手,进而入唐。

而黄道周则取法魏晋,越出宋元人的藩篱,他吸取古人书法精华,其书风注入了极强烈的个性,章法茂密不繁琐,简洁流畅,将疏可跑马,密不容针的书法理论推向了极致;结体欹侧石耸,有和风偃草之美誉;用笔轻重妥帖疾涩停顿中多显现出自然笔意,节奏感强烈如飞鸿舞鹤,令人拍案叫绝。

欣赏其书法,回肠荡气,痛快淋漓。

黄道周认为,作书是学问中第七八乘事。

《书品论》重在以艺术体现人格,其书法通真行草隶各体,尤以楷书及行草书名重于世,其书法峻劲方拓,刚中带柔,拙朴沉毅,以险峭见胜,具阳刚之美。

他兴趣广泛,不但通经史诗赋,而且天文地理他都有研读,且能过目不忘,黄氏才思敏捷,多才多艺,学问宏博,各方面都有较深造诣,他在书法艺术上的成就,正是深深地植根于这个基础之上的。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黄道周(328-395),字伯哲,南朝宋时期儒家经学大师,他的《孝经》学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黄道周在《孝经》学思想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提出了孝治的观点,对于家庭伦理以及社会治理观念的建立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本文将从《孝经》的内容、黄道周的思想以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我们来看一下《孝经》的内容。

《孝经》是一个古代的经典文化著作,内容主要是讲述孝道的重要性及方法。

《孝经》以儒家思想为基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孝道的重要典籍。

在《孝经》中,孝孙子向孟子请教孝道之事,孟子又向淳于髡求教,淳于髡向西门豹请教,最终孝道的内涵逐步展现。

在《孝经》中,孝道被视为儒家传统伦理观念的核心。

孝经中提到了很多关于孝道的故事和启示,强调了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其核心观点是“孝悌忠信,弟也”。

孝经强调孝道的内涵是儒家“五伦”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家庭和社会伦理的基础。

我们来探讨一下黄道周对《孝经》学思想的贡献。

黄道周是南朝宋时期的经学大家,他的著作水平极高,对《孝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总结。

黄道周在《孝经》学思想中,通过对《孝经》的解读和理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观点。

他认为,“孝经”是“治国理家的基础”,并深刻揭示了孝悌在政治上的意义。

黄道周认为,孝道并不仅限于家庭伦理的范畴,更是国家治理的基础。

他提出了孝治的观点,强调了孝道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性。

在他看来,孝道不仅仅是一种家庭美德,更是一种国家治理的理念。

他在《孝经》学思想中构建了孝治的理论框架,为后世政治家和社会治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我们来探讨一下黄道周《孝经》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思想的发展。

他强调了孝道在政治治理中的重要性,为后世政治家和社会治理者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借鉴。

他在《孝经》学思想中强调了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重要性,对于中国传统家庭观念和社会伦理观念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懿畜前编》的成书谈黄道周的史学观

从《懿畜前编》的成书谈黄道周的史学观
石, 数次疏参他典浙江乡试事 , 千敲万挝 ” 《 “ ( 黄漳 浦集》 卷一《 引罪告病疏》 。黄道周对朝政十分失 ) 望, 见无容 身之地 , 连上 三疏乞休 。在 即将 离京之 际, 仍以国事为念 , 先后上《 门陈事疏 》 《 门回 放 、放 奏疏》 《 ( 黄漳浦集》 卷二 )痛陈时弊 , , 力劝皇帝远拒 奸佞 , 重用贤能, 全力抵御外侮 , 惹怒崇祯 , 将其 削职
井村 ( 今东 山县) , 于明神宗万历 十三年 (55 人 生 18 年 ) 殉节 于 唐 王 隆武 二 年 ( , 清顺 治 三 年 ,66年 ) 14 。 他是 明清易代之际著名的忠贞之士 , 明末的儒学大 师、 书法 大家 。 黄道周一生勤于笔耕 , 著述宏富 , 以文章风节名 闻天 下 , 著 作 是 中华 民族 文 化史 上 一份 珍 贵 的 遗 其 产。现存学 术著述有 《 类 十三种、 尚书》 四 易》 《 类 种、 诗经》 《 类五种、 周礼》 《 类一种、 礼记》 《 类九种 、 《 孝经》 七种等等 , 类 共约 10余万 字。其 中, 4 在史 学方 面 的成 果颇 丰 , 十 一 种 , 启 四年 (64年 ) 计 天 12 黄道周参与修纂《 神宗实录》 故 常以史官 自居 , , 后 来他作《 懿畜编》 增广评注《 、 广名将传》 取古今贤 , 士能臣事例以资借鉴 , 表现出较高的史识 , 并撰写南 明史事《 兴元 纪略》 《 、 兴元纪略二》 《 、 三事纪略》 。 另据 侯 真平 先 生 《 道 周 纪 年 著述 书 画考》 石美莹: 从^黄 懿畜前编 的成书谈黄 道周的史学 观 ( ) 之“ 下 … 著述版本考 ” 他 还曾辑订 明人 《 , 纲鉴 历朝捷录》 《 、 纲鉴纪要》 等史著。可以说 , 黄道周深 具“ 以史 为鉴 ” 自觉 意识 。 的 文章拟将黄道周史著 《 懿畜前编》 《 ( 明漳浦黄 忠端公全集》 卷三十四, 以下简称《 黄漳浦集》 与 ) 相关史籍作对照研究 , 探讨《 懿畜前编》 一书的成书 过程 , 并结合其从政生平分析黄道周 的史学观 , 以期 抛 砖 引玉 , 恳请 方家 指点 。 《 懿畜前编》 的成书背景 黄道周 自幼聪颖好学 , 少年时就有“ 闽海才子”

黄道周文学思想引论

黄道周文学思想引论
从 制 举义入 手 。 提 倡“ 以六经 为 文章”


明洪武 三年 ( 1 3 7 0 ) 诏 开科 举 , 以八股 取 士 , 《 明史 ・ 选举 志 》 称: “ 科 目者 , 沿唐宋之习, 而稍 变其试 士 之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 —1 2 —2 8 [ 作者简介】 郑晨寅 ( 1 9 7 4 一 ) , 男. 福建省云霄县人 , 漳 州 城 市 职 业 学 院 黄 道 周研 究 所 副教 授 。
而李贽15271602字宏甫号卓吾则极为推崇王畿乃至有我思古人实未有如先生者也王龙溪先生告文3邮先生此书前无往古今无将来后有学者可以无复著书之赞誉龙溪先生文录抄序13而其思想狂放不受世俗羁勒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黄道周称之为荡
闽南 师 范 大 学 学报 ( 哲 学社 会 科 学版 )
2 0 1 5年 第 1期
裁, 内容上 “ 代圣 人立 说 ” , 形式 上严 格 遵 守“ 起 承转 合 ” 的格式 , 对 士人 的 文学 创作 产 生 了难 以估 量 的影响 ( 尽管 这种影 响更 多是 负面 的 ) , 也 招致 了难 以数计 的批 评 。明初梁潜 云 : “ 经义 、 论、 策, 以为取 士之 一端则
在 对 文 学兴 衰 、 特 别是 对 《 诗经》 的 解读 上 别 具一 格 。
[ 关 键词 ]黄 道 周 ; 文学思想; 制义 ; 六经 ; 风雅 正 变
中图 分 类 号 : 1 2 0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号 : 2 0 9 5 — 7 1 1 4 ( 2 0 1 5 ) 0 1 — 0 0 1 2 — 0 9
应箕 皆曾问业 于黄道周 , 陈子龙 、 夏允彝 、 艾南 英 、 钱 澄之等则 为其 门生弟 子 , 其 文学 思想及 创作不 能不对 当

黄道周与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

黄道周与明清之际的学术思潮
汉 儒也 有很 多可 取之处 , 说 : 他
朝 内阁首 辅等 职 。 隆武 二 年 ( 66年 ) 14 因抗 清
不屈 , 就义 于南 京 , 年 6 终 2岁 。黄 道 周 学 问博
有宋诸君子既不得 于时则退修其 身,
若 孟 子 所 谓 穷居 见 于世 , 亦 圣 人 之 徒 矣 ; 是 而 必 以 为 圣 人 之 统 必 自此 而 开 , 将 何 所 则
程颐说 “ 论性 不论气 不备 , 论气 不论 性 不 明” ④。 为 了 阐明人 性 论上 的 这种 二元 分 别 , 代 儒学 宋 还提 出义理 之性 、 质 之 性 的概 念 。明代 中期 气 以后 , 者越来 越重视 气质 的作用 , 儒 如王廷 相 曾 主张 “ 出于 气 ” 认 为人 只有 气 质 之 性 , 有 性 , 没 什么不 受 气 质 影 响 的本 然 之 性 ; 宗 周 也 说 刘 “ 须知 性 只是 气 质 之 性 , 义 理 者 , 质 之 本 而 气 然” ②。在这 个问题上 , 黄道 周 与 明代后 期 主 流 哲学 的看 法不 同。特别是 5 0岁 以后 , 黄道 周在 “ 与气质 ” 性 这个 根 本 问题 上 展 开 了对 宋 明儒
通, 著作宏 富 , 四库 全 书》 其 个 人 著 述 达 十 《 收
部之 多 。东林 之后 , 末 大儒 公 推 刘 宗 周 和 黄 明 道周 。近 世 以来 , 人 多重 船 山 、 学 梨洲 、 亭林 诸
公, 以为 明末三 大家 , 然顾 、 、 皆于清 初成 学 黄 王
置彼 宋前诸 君子 也哉 ?
关键 词 : 道 周 ; 统 ; 学 ; 黄 道 汉 实学 ; 学 ; 器 西 道 中 图 分 类 号 :2 89 B 4 .9

在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之间——评青禾新著长篇文学传记《黄道周》

在历史真实与文学想象之间——评青禾新著长篇文学传记《黄道周》
这两段话 , 可 以看成是青 禾先生关 于写作 本书的一个 自白。主要的意思 , 当是指本书的写
法是长篇 随笔 , 本 书的内容是 文学传记 , 并 且是写得 比较认真 , 是读 了一些书 的。当然 , 青禾先
作者简 介 : 李 ̄ t ( 1 9 8 o - -) , 男, 福 建龙海人 , 闽南师 范大学 闽南文化研 究院讲 师。
以再 次 细细 地 于, 是 有 充 分 的理 由 的 。一 是 因 为我 对 于这 本 书 的 期 待 已久 ; 二 则 在 未 出版 之 前
我就 已经先睹 青禾先 生的手稿 为快 了, 而这也更加 重 了我 的期待 ; 更重要 的一点在 于 , 这
本 书是青禾先生三年 时问三 易其稿而成的 ! 以青禾先 生 3 5年近 5 o 0万字作品的创作 经历
面, 不, 不仅 仅 是 画 面 , 是 一 个 个栩 栩 如 生 的 人 物 , 他 们 的音 容 笑 貌 。 和 由他 们 组 成 的 生 活
与 斗 争 的 场 景 。[ 】
青禾先生接着 说 : “ 而我 , 为黄道周这个人 的复活 , 只能提供 当年他所处 的环境 和一种可 能 的想象空间 。 或许 , 这种想象 , 与历史有点擦边 。 ” C 7 ] 这 是先生对 自己甘苦 自知的经验 的 自谦 。 而 自谦之 中又透露出深层 的 自信 。 先生是有底气 自信的。 青禾先生 1 9 岁想报考厦 门大学历史系 。 然而 , “ 文革” 让他 失去 了这样的机会 。 他说 , “ 我的历史都是 自学的 。 ” “ 中国知识分子 , 老了都会 陷入历史中。” 所 以 , 耳顺之年 , 先生再次陷入历史中 , 完成 了《 黄道周》 的创 作 。

1 1 5・
闽 台 文 化 研 究

黄道周史学思想析论

黄道周史学思想析论

关键 词 :黄道 周 ; 史学 思想
晚 明学界在崇 尚经世救时之实学 的诉求下 ,掀起 了向儒学 经典 回归 的学术 运动。与之同 时, “ 欲载之于空 言 , 不如见之于行事 之深切著 明” 的史家意识 , 在 晚明学者 身上显得尤为强烈 。 其史学亦 表征出了与前 迥异 的面相 。他们 明确 主张 , “ 经 、史并 重” , “ 亦 经亦史” , “ 两 者相 为表 里” , 以及 经 世 史 学 , 并质疑是 时“ 国史 ” 的书写 , 强 调史 学 的真 实 客 观 性 等 。这 在 一定 程 度 上 反
经, 则 为秽史矣 , 何 以垂鉴戒 乎? 经而 不史 , 则为说 白话矣 , 何 以彰事实乎? ” 圈 复社名士周钟更 为 明确地 主张 : “ 经、 史二学相 为表里 , 不读六经 , 无 以正是非 之本 , 不读二 十一史 , 无 以极是非之 变, 士 方穷居闭户 , 不能 取历代掌故 家言 , 殚 厥源流 , 详 其得失 , 及 国有 大事 , 廷立 而议 , 何 以引 古论今 , 援往辙之显鉴 , 定群言之 混淆哉? ” 四 他认为 , 经、 史之学 , 二者互 为表里 , 六 经为含蕴历


黄道周主张“ 经 史并重 , 以 史证 经 " 的 方 法论
明中叶以降 , 学者们大多认 同“ 经、 史并重 , 二者互为表里” 的观点 。 如王 阳明云 : “ 以事言谓
之史 , 以道言谓之经 , 事 即道 , 道 即事 。 《 春秋》 亦经 , 五经亦史。 ” 【 l 李贽云 : “ 经、 史一 物也 , 史 而不
究人 员暨福 州大学 中 国思想 文化 史研 究所副所 长 、 硕士 生导师 。

6 8・
杨肇 中: 黄道 周史 学 思想 析 论

论闽南大儒黄道周的学术批判及其影响、地位

论闽南大儒黄道周的学术批判及其影响、地位

② ( 明) 洪思 : 《 黄子传》 , 《 黄道周年谱》 , 侯真平 , 娄曾泉校点 , 福建人民出版社 , 1 9 9 9年版. 第 1 2 6页。 ③ 林拓 : 《 文化 的地理过程分析 : 福建文化的地域性考察》 , 上海书店出版社 , 2 0 0 4年版 。 第2 4页。
7 化 进入 高度 繁荣 阶段 。 据《 宋 史》 的《 儒林 传 》 与《 道学 传》 记载 , 闽人 就有 1 7位 , 居 全 国第 一 。 两宋 进 4
思想 世界 中必定 会 染有 其 日常 生 活及 所 在地 域文 化 的底 色 。故 此 , 晚 明闽南 的地域 文化 与 学风 对 黄道 周思 想 的形 成及 特质 定然 产 生影 响 。 福建 ( 简称“ 闽” ) 在唐 宋 以前 , 被 后 人视 为 尚未开 化 的蛮 荒之地 。 郑 玄 曾注云 : “ 闽。 蛮 之别也 。 ”
于 宋 明 道 统论 思 想 的批 判 集 中彰 显 了其 学术 思 想 的 包容 、 开放 特 质 。 他 对 于 晚 明 清初 的 学术 尤 其是 经 学 产 生 了较 大 的影响 , 堪称 晚 明 学术 思想 史上 的 大 儒 。
【 关键词】 闽南 ; 黄道周 ; 批判 意识 ; 影响 ; 地位
历 四十六年 ( 戊午 , 1 6 1 8 ) 举 于乡试 , 天 启二 年 ( 壬戌 , 1 6 2 2 ) 成 进士 。“ 其 学深 于天 人之 际 , 极 博穷 微 ,
皆本 于《 六 经》 ” , “ 从 之 问业 者几 千人 ” , ② 学 术影 响力 较大 。 而 本 文则 主要 就闽南 地域 文化 学术 特性
之于 黄道 周 思 想形 成 的影 响 、 黄道 周 学 术批 判 意识 , 与 其在 中国学 术 思想 史 上 的影 响及 地 位等 方

“一代完人”黄道周

“一代完人”黄道周

黄道周与张瑞图、倪元璐、王铎、傅山合称书界“晚明五大家”,是明末浪漫主义书风的典型代表。

其中,黄道周和张瑞图都是闽籍,五大家福建居其二,可见其时福建人文之盛。

而综论学问、人品、节义、文章、字画,五人中当以黄道周为翘楚。

徐霞客盛赞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徐霞客与黄道周是挚友,或许有过誉之嫌,但黄道周之忠孝节义让人高山仰止,学问书画被人交口称颂确是事实。

黄道周(1585-1646),字幼玄,一作幼平或幼元,号石斋,福建漳浦铜山人(现东山县铜陵镇),明天启二年进士,历官翰林院纂修、詹事府少詹事;南明隆武时,任吏部兼兵“一代完人”黄道周□ 陈 吉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首辅)。

抗清失败,被俘殉国,谥忠烈。

他博学多才,精通理学、历数,天文、易经,著述宏富,有《黄漳浦集》一百九十六卷存世,尤长于古文、书画。

曾游学于闽广一带,有“闽海才子”之誉。

“晚明五大家”中,黄道周与倪元璐、王铎同年登科,时有“三株树”“三狂人”之谓。

三人曾相约攻书,黄道周学锺繇,王铎学王献之,倪元璐学颜真卿。

虽然从整体书法成就而言,王铎无论传世作品数量还是质量似乎略胜一筹,但因其后来降清入仕,按照中国“书如其人”的评价传统,终是难逃诟病。

而黄道周却决绝抗清、慨然赴死,人品之高下立判。

其实黄道周不独人品节烈远胜王铎,书法造诣也是不遑多让的。

沙孟海就曾评价:“明末夺王铎之席者,只有黄道周。

”虽然现在评价一个艺术家的艺术成就,大多不再严守“书如其人”的传统观点,而是回归艺术本源的所谓客观评价,但就评价黄道周而论,书品人品两者确实是高度统一浑然一体的,可以说要论其书,必论其人,要论其人,必见其书。

黄道周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

忠孝观是其思想人格的核心与支撑,而且终其一生,入则言朝,出则守墓,难则死节,做一个至忠纯孝的儒家传统卫道者。

黄道周在坚守这个核心价值上到了“眼睛里揉不得沙子”的程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为了弹劾杨嗣昌守制未满出任兵部尚书事,其不惜对崇祯皇帝“犯颜谏[明]黄道周 寄子书(局部) 20.5×12cm ×3 绢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释文:寄子书。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黄道周是清代著名的经学大师,他的著作《四书集注》对儒家经典进行了全面的诠释和解释。

他对《孝经》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许多独到的思想和见解。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黄道周在《四书集注》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他认为孝道是儒家道德思想的核心,是个人修养和社会治理的基础。

他引用了《孝经》中的经文,如“父母之年,不可使不乐”,“父母之年,不可使不安”,“父母之年,不可使不敬”,“父母之年,不可使不顺”,“父母之年,不可生乎口,亲之年,不可生乎心”,“亲之年,不可生乎意”等等,以此来强调孝道在儒家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

黄道周认为,孝道是治理家庭、国家乃至天下的基本准则,如果一个人不能孝顺父母,就不可能孝顺君上,更不可能治理好国家和社会。

黄道周在《四书集注》中对孝道的内涵做出了深刻的阐释。

他指出,孝道的核心是“孝悌”,即孝敬父母和尊敬长兄。

他引述了《孝经》中的经文,“其言引古人之事也”,“孝顺及兄弟之义也”,“教也之礼,如之何其孝敬父母兄弟之事”等等,以此来强调孝道的内在含义。

对于孝道,黄道周认为,要做到“三恭”,即对父母要恭敬有加,对兄弟要恭顺有礼,对长者要恭师有德。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孝悌之道,才能真正实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地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境界。

黄道周还对孝道的实践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他指出,孝悌之道,首在忠。

他引用了《孝经》中的经文,“雩礼乐其祖,宗庙之事”,“威仪之节,宗庙文物”。

他强调,孝道的实践并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的。

他指出,孝道的实践包括孝敬父母、遵从兄长的教诲,维护家族的传统等等。

他认为,只有通过这些实际行动,才能真正体现出对孝道的尊重和理解。

黄道周在《四书集注》中对孝道的社会意义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他指出,孝道不仅仅是一种个人修养,更是一种社会伦理。

他引用了《孝经》中的经文,“参周氏之孝,允景文之孝”,“乡之孝也”。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孝经》是黄道周创作的一部思想性著作,主要讨论了孝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践行孝道。

以下是对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的探讨。

《孝经》中强调了孝道的重要性。

黄道周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

他指出,孝道是家庭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个体和良好社会关系的基础。

他认为,只有懂得孝道的人才能真正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和幸福,才能在社会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黄道周强调了每个人都应该牢记孝道的重要性,将其视为一种行为准则。

《孝经》中探讨了如何践行孝道。

黄道周认为,践行孝道需要从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入手。

从思想方面来说,他强调了尊老爱幼的观念。

他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和尊重老人的智慧和经验,才能更好地践行孝道。

同样,对待年幼者也要有爱心和耐心,帮助他们成长。

从行为方面来说,他提出了几种具体的践行孝道的方式,如尽孝、恭敬、敬老顺幼等。

他强调,尽孝不仅仅是物质上的供养,更重要的是心灵上的关爱,要时刻关心父母的身心健康,给予关心和陪伴。

他还强调了要与人为善,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要具备良好的社会公德。

《孝经》中还探讨了孝道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黄道周认为,践行孝道不仅仅是为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更是对个人成长的有益影响。

他认为,孝道能培养人的情感和道德观念,提升个人的人格魅力和社会地位。

他指出,只有懂得孝道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才能感受到家庭给予自己的爱和温暖。

孝道还能培养人的助人精神和忍耐力,让人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黄道周提倡每个人都要注重孝道的实践,将其作为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黄道周(1813-1885),字泽宇,号简梧居士,江苏省启东县人,清代著名的经学家、教育家、书法家。

他的著作有《通奎》、《周易指迷》、《史记百家注》等,其最为著名的著作当属《孝经学》。

黄道周在《孝经学》中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对中国传统儒家孝道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释。

本文将从《孝经学》的主要观点、对后世影响以及当代价值等方面,对黄道周的《孝经学》进行分析和探讨。

黄道周的《孝经学》主要观点体现在其对孝道思想的理解和阐释上。

在《孝经学》中,黄道周指出,“孝者,何也?谓为人子之本分也。

则子为孝,不可不以孝经为之学矣。

”他认为孝道是作为儿女应尽的本分和职责,而《孝经》则是孝道的经典之一,是受孝道教化的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在黄道周看来,孝道的核心内容包括“忠恕”、“孝友”、“敬慎”等。

他认为,《孝经》所宣扬的不仅是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更重要的是通过尊敬父母来培养自身的品德和修养,使之成为社会的有用之人。

黄道周从经典的文本中梳理出孝道思想的核心内容,为后人对孝道思想的认识和理解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黄道周的《孝经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清代,黄道周的《孝经学》被广泛传播,并成为当时儿童教育的重要课本之一。

他的《孝经学》对当时社会的伦理道德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黄道周对孝道思想的理解和阐释也对后世的儒学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他的《孝经学》对后世儒家学者如朱熹、王阳明等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被他们视作对儒家思想的重要贡献。

黄道周的《孝经学》也为当代儒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本和思想资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

黄道周的《孝经学》对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价值。

在当代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孝道思想对社会的道德建设和价值观的传承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孝道思想所强调的亲情、敬老、忠诚等传统美德,对当代社会的家庭和社会生活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传承《孝经学》,可以加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素养,促进社会和谐与稳定。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黄道周是中国儒学经典《孝经》的作者,他较早地将孝道思想系统化,成为了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孝经》主张“孝敬父母,忠诚为国”,强调了家庭伦理和国家道德,影响深远。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黄道周对孝道思想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阐发。

他不仅系统化了孝道思想,而且从儒家经典中挖掘出孝道的深刻内涵,使之得以完整地呈现在《孝经》中。

他强调了孝道的根本意义和实践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孝道理论,成为了孝道思想的理论体系。

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髓。

他深刻领会了儒家关于孝道的思想,同时又吸收了道家的自然观和佛家的慈悲观念,使《孝经》学思想更加全面和丰富。

他的思想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黄道周认为孝敬父母是人伦之首,是孝道的根本。

他主张孝敬父母是对天地人伦的尊重和维护,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

以此来表达出“孝道”并不仅限于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大家庭的和睦亲情关系。

同时黄道周主张孝道的体现不仅仅是口头上的孝顺,更重要的是行动上的效忠。

他认为“忠”是“孝”的基础,因此《孝经》提出“忠”和“孝”二者并重。

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中还包含了对国家和社会的关怀。

他认为孝道也包括了对国家的效忠和对社会的奉献。

因此在他的思想中,孝道不仅仅是家庭伦理的要求,更是国家道德的体现。

他提出了孝子报国、孝子行孝等理念,鼓励人们积极为国家和社会做贡献,使得《孝经》的影响进一步扩大。

在当代社会,《孝经》学思想也在不断发扬光大。

我们应该以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作为行为的准绳,在日常生活中要尊重父母、孝敬长辈,培养孝敬之风。

我们也要以满腔的热情去投入到国家和社会的建设中去,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和谐做出自己的努力。

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是中国传统孝道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将孝道体系化、理论化,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思想精髓,成为了中国孝道思想的重要代表。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黄道周是中国现代儒学先驱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在他的学术思想中,诸多内容涉及“孝经”学,即以《孝经》为中心的孝道思想。

本文将从黄道周的观点出发,论述他对《孝经》学思想的贡献。

一、强调孝道的重要性黄道周认为,孝道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是社会稳定、道德健康的基石。

他强调,孝道不仅仅是一种人际关系,更是一种涵盖了人性、道德、社会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孝道的实践不仅可以增强个人的道德修养,更可以维系社会的和谐发展。

二、重视伦理关系的维系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黄道周也将其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基础元素。

他认为,家庭、社会、国家等人际关系的基础是各种伦理关系的维系。

而其中又以亲情关系尤其重要,尤其是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这是所有伦理关系的根源。

三、认为“孝”与“世治”相互关联黄道周认为,家庭是伦理关系的核心单位,也是国家的基础性组织。

而孝道则是家庭伦理关系的根本。

他认为,家庭的稳定和谐比国家机构的完善更为重要,而孝道则是实现家庭和谐稳定的途径。

因此,他认为,孝道与世治相互关联,孝道的实践可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四、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黄道周对传统文化的研究非常深入,并试图在现代社会中发掘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元素与精神内涵。

同时,他也试图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综上所述,黄道周以《孝经》为中心的孝道思想是他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强调孝道的重要性,注重伦理关系的维系,认为孝道与世治相互关联,并试图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中深入探究和发掘其价值。

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观念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能够为今天的社会建设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示。

明末大儒黄道周

明末大儒黄道周

明末大儒黄道周黄道周黄道周是明朝末年大儒,他与“刘宗周”齐名,精通天文历算和易经。

同时代的徐霞客评他“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

”《明史》评价他“道周学贯古今,所至学者云集。

”清代著名学者蔡世远概括其一生: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渊博的学问可比邵雍,忠贞为国直言敢谏可比李纲,慷慨赴难从容就义可比文天祥。

黄道周是继邵雍后,把《周易》、天文历法与历史结合起来,用序卦及卦象推算历史,以天道论人道形成自己独特的历史观。

在《明史》里记载他用《易本象》推步学劝说崇祯皇帝用人要谨慎。

原文如下:“臣自幼学《易》,以天道为准。

上下载籍二千四百年,考其治乱,百不失一。

陛下御极之元年,正当《师》之上六,其爻云:“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陛下思贤才不遽得,惩小人不易绝,盖陛下有大君之实,而小人怀干命之心。

”另外在《明史》里记述他预知生死。

“铜山在孤岛中,有石室,道周自幼坐卧其中,故学者称为石斋先生。

精天文历数皇极诸书,所著《易象正》、《三易洞玑》及《太函经》,学者穷年不能通其说,而道周用以推验治乱。

殁后,家人得其小册,自谓终于丙戌,年六十二,始信其能知来也。

”黄道周对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颇有心得。

在一次讲学中有学生问明诚与良知和主敬的关系。

黄道周认为明诚可以统摄良知和主敬,他说:“良知、主敬,只是明诚的注子。

从诚生明是良知,从明归诚是主敬。

”并且他强调明诚是从实践中来,不是空谈。

他说:“圣人言诚,要与天地合德;言明,要与日月合明。

此理实是探讨不得。

周公于此仰思,颜回于此竭才,难道仲尼撒手拾得?圣人于此,都有一番呕心黜体功夫,难为大家诵说耳。

做圣贤人,不吃便饭。

”从黄道周年谱得知其出生时间,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二月初九(3月9日)丑时,生于漳浦县铜山所。

八字乙酉己卯庚戌丁丑。

从格局看是财格用官印,学而优则仕!八字里正财、正官、正印透出,可看出其秉性仁厚正直,故为大明尽忠。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黄道周是中国近代文化先驱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发扬尤为突出。

他特别注重家庭道德教育,致力于弘扬孝道精神,主张“以孝为本、以家为国”,推崇孝经文化。

在他的著作中,特别是《孝经》学思想方面,有着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地方。

一、以孝道精神为基础孝经离不开的就是孝道精神。

黄道周认为,“孝道”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伦理关系,“人之所有者,母也”,“孝道所以为最根本,因其适用人人,不论智愚贫富,男女老少,上下左右,凡有父母或同力同姓的亲戚朋友,都要遵守孝道”,“敬父母为孝之大雅”。

他强调了孝道是一种生命力,是与生俱来的本性,是各种道德情操的基础,是家庭、社区、国家、民族和人类社会的基石。

他认为孝道不仅是人类社会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德之根源,道之本体”,孝道的价值和意义是无穷的,对于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以家为国,以家庭教育为根本黄道周主张以家为国。

他认为,孝道应该从家庭和个人做起,通过家庭教育培养出孝顺、尊敬父母的优秀品质和道德观念,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他强调孝道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关键性问题,而家庭是孝道教育最重要的场所。

只有在家庭中,才能真正体现孝道的精神和价值,只有在家庭中,孝道教育才真正可以深入人心。

孝道教育要从小培养,重在家庭内部,要注重家长的示范作用,使孩子深刻地认识到家庭的重要性和亲人的珍贵之处,从而培养出尊重爱护长辈的好习惯、好习惯。

三、以儒家学说为依据黄道周最为喜爱的儒家经典就是《孝经》。

他认为《孝经》是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经典之一,是传承、弘扬和发展孝道精神的基础之一。

他深入研究了《孝经》,从中得出了许多有益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方法,如“教孝之先,”“先行之本”、“道德首先要做到自己身上,才能教导别人”、“儒家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思想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爱人思想。

”对于黄道周而言,儒家经典中所蕴含的孝道理念,既是他思想体系和教育思想的核心也是他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方面的实践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盛衰的关系 , 并将其结合起来加 以讨论 , 这种思路 即使对 于今 天的文学史研 究来说也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 词 : 黄道周 ; 诗能兼史 ; 《 易》 理; 循环历史观 ; 文学史观
中图分类号 i I 2 0 6 .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i 1 0 0 8—1 5 6 9 ( 2 0 1 5 ) 0 4—0 1 4 4— 0 8
的文学 史 观 。
黄 道周 ( 1 5 8 5—1 6 4 6 ) 字幼 玄 , 号 石斋 , 铜山( 今 福建 东 山县 ) 人, 晚 明 著名 学者 。黄道 周 一
生以讲学 、 著述为务 , 在明季影响极大 , 但学界对其文学研究关注不多。本文尝试通过梳理 、 分 析 相关 文献 , 以一窥 黄道周 的文学史 观 。


史官身份 的认 同与史 官意识 的 自觉
黄道周 早年 读史 , 这对 其 一生学 问影 响很 大 。万 历 十 九年 ( 1 5 9 1 ) , 黄道 周 年仅 七 岁 , 其 父
利用去城里的机会 , 置买了朱熹的《 通鉴 纲要》 , 并亲 自为其点定 。黄道周“ 昕夕研阅 , 便知忠 良邪 正之 辨 , 人 治王 道之 大 ” 。 ① 天启 二年 ( 1 6 2 2 ) , 黄道 周会 试及 第 , 选 庶 吉士 , 人翰 林 院。天 启 四年( 1 6 2 4 ) , 散馆 , 授翰林 院编修 , 参加修撰 国史 。崇祯三年( 1 6 3 0 ) , 《 神宗实录》 修成 , 黄道周 因预其 事 晋右 春坊 右 中允 。 对于上述这些读史 、 修史的经历 , 黄道周颇为 自得 , 后来 在行文 中每每 以“ 史周 ” 自称 , 体 现了其对史官身份的高度认同。
所 谓文 学史 观 , 指关 于文 学 发 展 演 变 的 观点 和 看 法 。这 种 观 点 和 看 法 , 可 以是 零 散 的 论
述, 也可 以是系统化的理论 。中国古代虽然没有现代意义上系统的文学史理论 , 但关于文学发 展的观点和论述还是存在的 , 而且数量不少 , 主要散见于古代文人的诗文评、 序跋、 目录学著作 等 著述 中 。出于 对 自己史 官身 份 的认 同和 由此 而产 生 的史 官 意 识 的 自觉 , 黄 道 周 提 出 了 自己
“ 懿畜” 一语出 自《 小畜》 、 《 大畜》 两卦的《 象辞》 。《 小 畜》 的《 象辞》 说: “ 风行 天上 , ‘ 小 畜’ ; 君子以懿文德 。 ” ④ 意为和风行于天上 , 但尚“ 密而不雨” , “ 畜” 而不发。对此 , 君子所要做
的 只是 蓄养美 德 以待 时机 。《 大畜 》 的《 象 辞》 说: “ 天在山 中, ‘ 大畜 ’ ; 君 子 以多 识前 贤 往行 , 以畜 其德 。 ” 进一 步强 调 要 了解 前 贤 的行 谊 , 并 以 之 蓄 养 自己 的 德 性 。黄 道 周 著 《 懿畜》 二 编, 皆寓 意于史 , 旨在 昭示后 人应 以史 为 鉴 , 以历代 先 贤为 范 , 加 强德 行 修养 , 蓄养 待 时 , 以尽 为
国分忧之责。除了《 懿 畜》 二 编外 , 黄道周 的历 史著述还包括专记 弘光朝轶 闻的《 兴元纪 略 ( 一) 》 、 《 兴元纪略( 二) 》 、 《 三事纪略》 ; 记述弘光政权灭亡之后 , 潞 王在杭州监 国时 自己的亲 身经历与见闻的《 潞王监国记》 ; 记述 自己自弘光元年六月 四 日至 十九 日与潞王 、 唐王会晤经
在其讲学 、 著述之 中。庄起俦《 漳浦黄先生年谱》 记载 :
( 崇祯 七年 , 1 6 3 4年 ) 自抵 家 守墓 , 诸 弟子 相 从 讲 论 , 皆在 浦之 北 山。先 生谈 经 之 余 , 屡屡 劝人 读 史 。尝 于历代 史 中, 自汉迄 宋取 十二 人 , 人 自为传 , 二 传 为卷 , 每 卷各 以行 事 相 比, 曰《 懿 畜前编 》 。其编 , 则 首诸 葛侯 , 而 终邺 侯 。是 可 以窥 先 生微 意之 所存 也 。又 取 明 兴以来, 杨 文 贞而 下 , 得二 十 四人 , 所 附见 者 若干 人 , 日《 懿 畜后 编》 。二 编 皆综厥 大 家 , 或 略或 详 , 非 复 史 臣之 所能 到 矣。 ②
基金项 目: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 目“ 闽南文化与‘ 一代完人 ’ 黄道周研 究” ( 项 目编号 : 2 0 1 2 B 1 7 4 ) 。 作者简介 : 陈 良武 , 文学博 士, 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 东南学术} z o l 5年第 4期
对史 官身 份 的认 同 , 伴 随而 来 的是史 官 意识 的 自觉 。黄道 周 的这种 认 同和 自觉 , 时时 体 现
觉, 并 明确提 出 了“ 诗能兼史” 的观 点。 由此 出发 , 黄道周注 重运用《 易》 理 探讨 历史发展 的规律 , 形成 了一 治

乱的循环历史观。这种历史观投射到文 学领域 , 形 成 了黄 道周“ 文章 之治 , 一盛 一衰” 的循环 的文 学史观。
黄道周的这种文学史观在 晚明具有相 当的代表 性, 虽然也有 一定 的局 限性 , 但 由于其注 意到文学发展 与 时代
黄道周的这种文学史观在晚明具有相当的代表性虽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但由于其注意到文学发展与时代盛衰的关系并将其结合起来加以讨论这种思路即使对于今天的文学史研究来说也具有启发意义
《 东南学术} 2 0 1 5年第 4期
论 黄 道 周 的 文 学 史 观
陈 良武
摘要: 黄道周早年读 史、 修史 的经历 , 使其 具有对 史 官身 份 的高度 认 同和 由此而生发 出 的史 官意识 的 自
过 和 当时 局势 的 《 逃雨 道人 舟 中记 》 等 。这 些著 述 , 因 为所 记 多为 亲 身 经 历 , 故 或 可 考 订 晚 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史乘之讹 , 或可补晚明史乘之缺。此外 , 据侯真平先生考证 , 黄道周还 曾辑订 明顾 冲撰《 纲鉴 历朝捷 录》 1 0卷 、 明张四知撰《 元朝捷录》 5 卷、 明李 良翰撰《 国朝捷录》 4卷 , 增订 明苏浚《 纲鉴 纪要》 等史学著作。 ⑤ 以诗文存一代之史 , 是中国古代 固有的传统 , 黄道周的著述活动也具有此种特征。他的许 多涉及晚明历史的诗文 , 这都体现了黄道周以文存史 、 以诗存史的 自觉追求 。在《 ( 晋传韵略) 序》 中, 黄道周明确提出了“ 诗能兼史” 的观点。他说 : 夫诗能兼史, 然 自吉甫而外, 已绝清风。史不能兼诗 , 虽以孟坚之材 , 只尊奥府。 ⑥ 尹吉甫是周宣王中兴的重要大臣之一。《 诗经 ・ 小雅 ・ 六月》 记述了其率师北伐獗狁, 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