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钱丢官”谈起
古今廉洁小故事
廉洁小故事清初,陈居官至闽浙总督。
他为官清廉,生活俭朴,临终时仍身着粗袍布履。
他在台湾任职期间,把自己应得的三万两银子全部用于修复炮台等公务。
任闽浙总督期间,应得的银两也分文不取。
他常说:“贪取一钱,即与百千万金无异。
人之所以贪污妄取,都是因为奢侈挥霍,取用无度,不能节制。
我初任知县时,一钱不取也不至于缺衣少食,就是因为重视节俭。
”康熙皇帝称赞他为“清廉中之卓绝者”。
李以俸外为赃清朝人李(音jiào)刚做官时对家人说:“为官者除公家俸禄,任何所得都是不应该的。
你们切忌贪取一文一物。
”县衙内有两株桂花树,他对家人说:“这也是公家的财物,不可采摘。
”有一次外出,仆人在路旁摘了一个桔子,李斥责他坏了规矩,命令他照价赔偿。
李做了三年知县,因为上司向他索取贿赂,他抵制了上司的要求,辞去了官职。
临行时,老百姓恋恋不舍,哭泣相送。
郭琇洗心戒贪欲康熙年间,任湖广总督的郭琇为官清正,但他在做江苏吴江县令时,恋于游玩山川,处理疑案不慎,还有贪污问题。
江南巡抚汤斌准备上书弹劾,郭琇猛然惊醒,他求见汤斌,发誓痛改前非。
被获准后,郭琇回吴江让人用清水把县衙内外和自己的居处洗刷一新,显示他洗心革面的决心。
他说到做到,从此日夜辛勤,政绩显著,深得民心。
任御史、总督时,他不仅自己清廉不贪,而且胆量过人,敢于揭发朝廷大臣的不法行径。
那些结党营私、背公纳贿之徒都非常怕他。
他也因此成了康熙年间的刚正名臣。
悬鹅示众明时,周新担任司法按察使后,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烤鹅,他坚决不受,但送礼人已经抢先出门了。
于是,周新叫家人把烤鹅挂在屋子后面,以后凡是送礼者,他就让家人领着去看那只已经风干了的烤鹅。
从此,再没人自讨没趣了。
立檄拒礼康熙19年,于成龙改任直隶巡抚。
大名县县官遵循旧习,在中秋节前给他送了一份“中秋礼”。
于成龙严词拒收,还特地颁布了《严禁馈赠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的送礼行为,并明令所属官员,今后如果发现逢年私送者,“决不宽恕”。
读《人生不能重来》读后感3篇
读《人生不能重来》读后感3篇读《人生不能重来》读后感1读完这本《人生不能重来》,看到书中的主人公从一个勤政廉洁的好干部,经不起名利诱惑而堕落变质,违反党纪国法,走向了犯罪的深渊,以致身陷囹圄,不禁感叹:人生之路,走错了就没有归途,只有清廉清正才能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幸福。
这本书由真实故事改编,对于我们来说,有着非常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
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三个“好”:一要摆好心态。
书中警示我们,在廉洁和贪腐这个大是大非面前,心态一定要摆正,要时刻保持自警自省,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世上没有后悔药,一步错步步错。
当小说主人公在金钱美色面前,内心天平开始倾斜的那一刻开始,悲剧的种子就已经种下。
《菜根谭》中有句:“真味是淡,至人如常。
”这里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平平淡淡才是真。
只有保持平和的心态,才能正确看待和估价自己,宽容大度地善待别人,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所扰。
作为一名社区干部,平时接触的人和事都很多,我们也不否认在当今社会,确实充满着诱惑,让一些人变得迷失、变得虚荣,逐渐丧失的做人做事的底线。
这就需要“一日三省吾身”,摆正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金钱观,经得住诱惑,守得住底线。
二要做好榜样。
看到文中主人公家庭成员所背负的惨痛代价,“爱子”演变成“害子”,我的心情颇为沉重,的确,世间的任何物质财富都不可能长久的承传下去。
留下金钱,孩子们可能去挥霍,最终可能坐吃山空,甚至是倾家荡产。
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和智慧,孩子就有可能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如果为人一生积德行善,给孩子留下做人的美德,其福报就能长久的造福于后人。
我自己也是一名孩子的妈妈,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体会到,爸爸妈妈是孩子最好的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足以影响孩子的一生。
那么,我们首先必须以身作则,倍加珍惜家人的幸福,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营造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快乐成长、成才。
三要干好事业。
书中的故事让我懂得,干好工作其实是一种幸福。
德不配位,一钱丢官
德不配位,一钱丢官作者:梁岩来源:《中华魂》 2018年第9期《清史稿》中记载了一个故事:康熙年间,京城有一位姓吴的秀才,经过多年苦读,终于考中进士,放任江苏常熟担任知县。
拿到任命文书以后,这位吴生春风得意地到江苏巡抚衙门报到。
不料一连十天,巡抚汤斌都拒而不见。
吴生不解其故,遂问书办。
书办说:“因为你有贪钱之过,已被巡抚大人写入弹章,免去你的官职。
”吴生听了发怒:“我还没有上任,怎么会去贪钱?”这时,巡抚汤斌从大堂里走出,问吴生:“你还认识我吗?”吴生摇头。
汤大人接着说:“一个月之前,你可去过京城延寿寺书店?”吴生想了想回答:“去过。
”汤大人又问:“那天,有个小孩到店里买书,掉在地上一文钱,被你用脚踩住。
等小孩走后,你把这文钱捡起来,装进了自己口袋,可有这事?”吴生立即面红耳赤。
汤大人说:“那天在旁边问你姓名的老者,就是我。
像你这样的品德,有资格当官吗?”吴生无地自容,只得沮丧地走了。
这个故事,有很多的巧合。
如果那次汤斌没有来京,没有去那个书店,没有发现吴生拿钱,没有那么较真,或者吴生没有被派到江苏,这个故事可能就不会发生。
当然,连小孩子的一文钱都不放过的吴生,做官之后,很可能会成为一个很大的贪官。
还有一个故事与此相似。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湖北崇阳县担任县令。
有一天,他在衙门周围巡行时,看到一个小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里走出来。
张乖崖把这个库吏喊住,问他慌张什么,并让他解开衣服,摘下头巾。
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发现一枚铜钱。
经追问,库吏承认这枚铜钱是从库中所拿。
但又狡辩:“不就是一枚铜钱吗?即便我拿了,又能怎么样?难道你还把我杀了不成?”张乖崖看他如此嚣张,十分愤怒,马上开庭宣判这个库吏死刑,并在判词中写道:“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意思是说,一天偷一枚铜钱,一千天就偷一千枚铜钱。
用绳子不停地锯,木头就会被锯断;凭水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
这个故事,也是成语“绳锯木断”和“水滴石穿”的来历。
丢钱的是个官
丢钱的是个官作者:暂无来源:《检察风云》 2011年第21期文曹国柱图张新国夏夜12点,公交车司机老李把末班车开进终点站,停好车,离开驾驶座位,到空车内巡视一遍。
老李是个负责的老司机,他有在下班前巡视空车的习惯,为的是查看—下车内有没有乘客遗留的物品,或者车内设备有没有被损坏的,如有乘客遗留物品就上交,如有车内设备被损坏就记录下来或者报告有关部门和人员。
公交车上被损坏的设备一般不多,最多是坐椅什么的被涂抹脏物;乘客的遗留物品一般也就是一把雨伞一瓶没喝完的饮料什么的。
谁会把一个皮包或者一个皮夹子遗留在车内?就是有也早被他人拿走了。
但是老李就是有下班离开车时巡视检查空车的习惯——因为老李是老公交又是公交模范。
今天老李的巡视有了收获——有一个装着报纸的旧马甲袋遗留在车的最后一排边座上,打开马甲袋一看,报纸内装有一扎一扎的人民币,整整10万元。
老李慌忙把钱交到值班室。
公交车值班室值班人员和老李一起查看马甲袋,看看是否有失主的联系方式,但是除了一张包钱的7月1日的《新民晚报》报纸外,什么也没有。
于是,值班人员就打了“110”报警,请警察来处理,因为这是10万元巨款,来不得半点马虎。
“钱我们原封带走,如果有人来寻找,就带他到我们派出所。
你们不要讲钱的数量和特征,以免被人冒领。
”警察接警到现场后作了处理,把钱带回派出所保管。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这10万元钱没有人来报失招领。
派出所民警几次来公交车值班室询问情况,但是像没有发生过这事一样,没人来报失。
10万元钱不是小钱,失主难道不记得自己在什么地方丢钱了?“上电视台招领。
”为对失主负责,派出所民警说。
电视台关于公交车司机拾金不昧——拾巨款寻失主的招领广告播出后,仍然没有人来报失。
派出所民警觉得奇怪了,难道是外地乘客丢失的,丢失巨款后他回外地了?他没有看到招领广告?不会的,一笔巨款的丢失,就是他有急事回外地了,也会先报失的。
难道这是一笔见不得人的巨款?民警一定要把这事调查清楚。
职场故事:丢官源于一枚钱
职场故事:丢官源于一枚钱(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幽默故事、儿童故事、爱情故事、职场故事、励志故事、哲理故事、校园故事、人生故事、寓言故事、其他故事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humorous stories, children's stories, love stories, workplace stories, inspirational stories, philosophical stories, campus stories, life stories, fable stories, other stories, and more.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职场故事:丢官源于一枚钱大清康熙年间,江西洪州(今南昌)有一位秀才,名叫吴生,自幼随父在京城读书,一心想出人头地,升官发财。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典故,出自《梁书》。
故事发生在南梁末年。
南梁末年,朝廷腐败,官员贪污受贿,使得国家财政困顿,百姓生活艰辛。
南梁时,有一位名叫袁宏的人,他是一个清廉正直的官员。
袁宏到任后一直秉公执法,不和地方官员同流合污。
由于他拒绝收受贿赂,深得人民爱戴,被尊称为“袁忠义”。
当时,袁宏的官职是知县,他所在的地方恰巧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
这个地方因为商业发达,地方官员贪污腐败极为严重。
正因如此,袁宏严格查处了不少贪官污吏,清理了许多陋习。
可是,这造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大幅度下降。
当地人民对袁宏的廉政之举表示赞许,但是朝廷对此却并不看好。
有一天,袁宏接到了上级派来的考核人员,对他进行考察。
考核人员问道:“你们这个县的财政问题如何解决?”袁宏坦诚地回答:“财政问题现在确实存在,我制定了一系列的整顿措施,加强了财政收支的管理。
但由于清理了不少贪官污吏,他们原本用于个人私利的收入如今没了,所以财政收入大减。
”考核人员皱了皱眉头,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对袁宏说:“你们这个县政府的平民饭很有名,我听说你们收的是一钱两铜的费用,你为何不想办法提高饭钱的价位呢?”袁宏微微一愣,他没有想到考核人员会提出这么荒谬的建议。
他反问道:“如果提高饭钱的价位,那穷人怎么办?他们已经生活得如此艰难了。
”考核人员对这个回答非常不满意,他直接对袁宏说:“我就知道你不行,只会顾及百姓,却不懂得变通。
你这样的官员是没有前途的,我建议你尽早离开官场。
”袁宏被考核人员严厉的批评刺激到了,他没有说话,默默地走出了考核的地方。
离开之后,他深思熟虑了很久。
后来,袁宏果断辞去了官职,离开了南梁。
这一落职的决定被人们称为“一钱落职”。
袁宏离开豪门封建世家,到了襄阳隐居。
他在隐居期间,赋诗写宇宙浩劫,尽述忠诚之志,豪情之风,被后人称为“壮篇冠绝传世”,为后世留下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
典故“一钱落职”流传下来,使人们从而把廉洁清正的袁宏视为“忠义之士”,一个真正的官员应该如何为百姓办事,如何对待权力和财富,为后世留下了很好的道德倡导。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是中国历史上流传甚广的一则典故。
典故源自于唐朝时期的一个小故事,讲述了一个官员因为一钱的差错而失去了官职的故事。
据传,当时唐朝有一位名叫窦滔的官员,他原本是一位地方官员,职位不高但是一直勤勉工作,深得上司的赏识。
窦滔有一次审查民间贷款,因为粗心大意,差点错过了一个民间贷款一钱的利息,结果被上司发现了。
上司认为窦滔的工作态度有问题,不能胜任更高的官职,遂将其降职为普通百姓。
窦滔对此感到非常愧疚,他觉得自己一个小小的差错,竟然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深感自己非常的不堪。
于是他决定辞去公职,过起了平凡的生活。
窦滔在离开官场后,并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他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民生问题,并主动为民众排忧解难。
他行善积德,一直默默地为社会做贡献。
窦滔的事迹逐渐为人们所了解和赞誉。
有一天,皇帝得知了他当初因为一钱之误而辞职的事情,并听闻他在离开官场后一直为民众做好事。
皇帝深深地感受到了窦滔的善良和宽厚,遂决定重新任用他,并且提升他的职位。
窦滔重新回到官场后,不负皇帝的期望,继续为民众做贡献。
他因为一钱的差错而失去了官职,但却因为他的善良和责任心而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重用。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对自己的工作负责,一丝不苟,不能因为一点小差错而放松对工作的要求。
也要学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并且在人生的其他方面也要保持良好的品德和行为。
这个典故也告诉我们,宽容和善良是人们所应该拥有的美德。
我们在别人犯错的时候,可以适当地给予改正和宽容,并鼓励他们重新振作。
生活中,我们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有宽容和善意,才能获得更加美好的未来。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典故,这个典故出自于南宋时期的一次官场丑闻。
南宋时期,有一位名叫黄文干的官员,他贪污受贿、无视法纪,行为十分恶劣。
黄文干的贪婪使得他在官场威风得意,无所顾忌。
这种狂妄不可一世的行为终于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一天,南宋的宰相赵镕听说了黄文干的贪污行为,并决心要处罚他。
赵镕找到黄文干,严正指责他的罪行,并下了一个决心:罚他一钱之后,黄文干将被免职。
这条规定看似轻微,但实际上对于黄文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因为他是一个极度贪婪的人,每天不仅要贪污受贿,还要敲诈勒索。
一钱对于黄文干来说并不可怕,可是离开了官职,他将失去贪污受贿的机会,这对于他来说简直是致命的打击。
赵镕的决定让黄文干感到震惊和愤怒,他竭力辩解自己的清廉,并请求赵镕改变决定。
赵镕对黄文干的辩解毫不动摇,坚持要免了他的职。
最终,在众目睽睽之下,赵镕递给了黄文干一钱,黄文干无奈地接过了这个钱,也就宣告了他官场生涯的结束。
黄文干的一钱落职,成为了后来告诫人们清廉守正的典故。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再小的错误,只要触犯了法律、违背了廉洁的原则,都有可能导致惩罚和丧失一切。
清廉是官员应有的品质,贪污腐败不仅伤害了正义和公平,更会给自己带来悲惨的结局。
尽管这个故事发生在南宋时期,但是它对于当今社会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一些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而被查处,或是职位降低,或是遭受惩罚。
这些官员虽然可能因为暂时的利益获得了一些优势,但是最终他们都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看到一钱落职背后所蕴含的深层次意义。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学习中,我们都应该遵纪守法、廉洁奉公,不贪不污,做到心中无私利。
只有保持清白廉洁的心,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也才能保持自己的清白和正直。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是指古代官员因为贪污受贿被撤职或贬官的典故。
这个典故源于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官员。
相传魏国有一位官员名叫孙膑,他虽然品行不好,但很聪明,工于心计。
他深知魏国国君的性格,常常替国君出谋划策,使他深得国君的信任。
于是,他趁机贪污受贿,日日有钱财进账,变得奢侈和傲慢起来。
有一天,孙膑来到国君府上,看见国君的面容显得有些忧郁,便问道:“国君为何忧愁?”国君苦涩地说:“我面临着一个很难的决定,我的臣子孙膑因为奢侈和贪污受贿的罪行,我不知道该如何处置他。
”孙膑听到国君的话,心中不禁一惊,他想:“这下可糟了,国君是打算惩罚我的。
”孙膑不敢展露出内心的恐惧,只能假装镇定地说:“国君宽厚仁慈,只要我悔过自新,定当改过自新,不敢再犯。
”国君听了孙膑的话,心中惊讶,便问:“你真的愿意改过自新?”孙膑连忙说:“国君放心,我定当认错悔过。
”国君冷笑着说:“既然你如此懂得悔过,那就向我赔偿你贪污受贿的一切财物吧!”孙膑心中一寒,知道国君已经看穿了他的真面目。
他不愿因此而丢官失势,便答应国君的要求。
孙膑让家人将他的所有财物拿出来,大约数百斤。
国君取出一铜钱,扔给孙膑,说道:“你的一切罪行,就交给这一钱来了结吧!”孙膑恍然大悟,他明白国君的用意,从此愧疚之心油然而生,再也不敢奢侈、贪污受贿。
他立誓要洗心革面,立即将家产捐给国家,然后自愿放弃一切官位,过起了简朴的生活。
千年之后,这则故事成为了一句成语“一钱落职”,意思是因为贪污受贿而丧失官位,失去职务。
这个成语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警示,告诫人们不要贪欲不止,不要为了一己之私而忘记了自己的本分和责任。
从孙膑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体现了中国传统美德的形象。
通过这个故事,人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为官做人应当心怀正义,廉洁奉公,不忘初心,合宜宜公。
而那只被国君丢给孙膑的一枚铜钱,也成为了对贪官污吏的经典警示之一。
一钱不值
一钱不值
灌夫,字仲孺,西汉时代人。
他性情刚直,讲究信义,说出的话一定做到。
他常侮慢地位比他高的官员,而对地位比他低的,越是贫贱,他越敬重。
因此,当时很多有才能而无地位的人都喜欢接近他。
灌夫喜欢喝酒,并且常因喝醉了使性子。
有一天,丞相田汾结婚,他喝了不少酒。
一会,他走到田汾的面前敬酒,田汾说:“我不能喝满杯。
”灌夫见他不肯痛快喝酒,便语带讽刺地说:“你虽是一个贵人,但也应喝完我敬的这杯酒。
”田汾还是没有乾杯。
灌夫讨了一顿没趣,就走到临汝侯灌贤面前敬酒。
这时,灌贤正对程不识的耳朵说话,没有对他表示出欢迎的样子。
灌夫心里本来有气,看见这情形,再也忍不住了,立即骂灌贤说:“我一向就说程不识不值一钱,今天在这里你竟和他学妇人们的样子咬耳根子!……”
自此以后,人们对于别人有轻视鄙弃的
意思,而要说这人一无长处,或是一无是处,就说“一钱不值”或“不值一钱”,亦即是毫无价值之意。
譬如那些对自己人傲慢无礼,对外人却卑躬屈膝的人,或是那些外表好看,实际不堪一用的东西,我们都可以叫它为“一钱不值”。
【释读】一个铜钱都不值。
比喻毫无价值。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生平毁程不识不直一钱,今日长者为寿,乃效女儿咕嗫耳语。
”。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是一个历史典故,出自明代杨慎《同文馆备考》中的一则故事。
故事发生在明朝初年,当时有一个叫做吴继忠的人,他性格刚正不阿,恪守原则,但他并不出众,只是一个普通的朝官。
一天,吴继忠在宫廷中做差事的时候,在地上发现了一枚遗失的铜钱。
他捡起来后,没有丢弃也没有私自据为己有,而是立即上报给了皇上。
皇上听闻这件事后,深为吴继忠的诚实感动,并对他说:“你本可以私自将这枚钱据为己有,而不会被人发现。
但你却选择了坦诚守信,这真是一种品德的体现。
我决定给你一个重要的职位,以表彰你的高尚品质。
”于是,皇上任命吴继忠担任了一个重要的官职。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美德。
吴继忠的行为深得皇上的赏识,他的坦诚和正直为他带来了成功和提升。
而如果他选择了私自据为己有,无论他得到了多少财富,最终却只会因为失去皇上的信任而失去一切。
只有坚守诚实守信的原则,才能获得别人的赞赏和信任,也才能够在事业上获得成功。
这个故事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警示,就是我们不能因为小利而放弃大义。
吴继忠只捡到了一枚铜钱,他完全可以私自据为己有,这对他来说只是一枚微不足道的财富。
但他没有被微不足道的利益所迷惑,而是把坚守正直放在首位。
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那就是在追求利益和成就的我们不能违背道义,要始终坚守我们的原则和价值观。
这个历史典故告诉我们在人生的路上,诚实和守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只有具备诚实守信的品质,我们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才能够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而追求小利的行为常常会让我们失去更大的机会和价值。
在面临利益和原则的选择时,我们应该始终警醒自己,要做到诚实守信,将道德和品德放在第一位。
这样不仅能够受人尊敬,而且也能够走上人生的成功之路。
从“一钱落职”、“一钱斩吏”说开去
作者: 史德林
作者机构: 江苏省建湖县冈西小学
出版物刊名: 党政论坛
页码: 46-46页
主题词: 中国共产党 党员干部 工作作风 干部人事制度
摘要:清人沈起凤的<谐铎>.中有则<一钱落职>的故事,说的是南昌某生,随父任在京.一天在书肆中见一少年买<吕氏春秋>时,无意将一枚钱落于地上.某生就用足踏着,待少年走后,拾起了这枚钱.旁边一老翁看到,叩问了姓名,冷笑而去.后某生得常熟县尉,投刺拜谒上台汤公,十谒不得一见,巡捕传汤公命:"令某不得赴任,名已挂弹章矣!"某问:"何事弹劾?"汤公回答说:"贪."某自思尚末思职、何得有贪?复传汤公命日:"汝不记昔年书肆中事耶?为秀才时尚且一钱如命,能不为纱帽下窃贼乎?"。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相传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官员,他是一个非常守规矩、廉洁的官员。
他对自己的工作非常认真,勤勤恳恳,深受人们的爱戴。
有一天,张三上交一份文件,发现里面多了一枚铜钱,他非常吃惊,因为这表示他的工作出了差错,这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
他很着急,立刻便找到了自己的上司,并坦诚地告诉了他这个情况。
上司听后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很欣赏张三的品行和勇气,但是他还是对张三的失误表示遗憾。
为了惩戒自己,张三主动提出向官府自首,并请求下台。
但是上司并没有同意,他只是让张三在家反思几天,好好想想自己的失误,并重新振作起来。
几天后,上司又找到了张三,对他说:“我知道你是一个有错必认、敢作敢当的好官员,你的这种品行是值得推崇的。
但是现在,国家正值危难之际,我们需要有勇气、敢于担当的官员,你也是我们需要的那种人。
所以我不会让你下台,相反,我会继续支持你,希望你能更加努力工作,更好地为国家效力。
”张三听后非常感动,他决定更加努力工作,不负上司和人民对他的期望。
从此以后,他更加勤奋,廉洁自律,成为了一位受人爱戴的好官员。
这个故事就是“一钱落职”,寓意着一个官员绝不因一点小事而失去了他的职位,而是在失误之后更加坚韧,更加努力的工作,从而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官员。
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一个人在面对失误时,不要气馁,更加要坚韧不拔,积极改正错误,不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
这也是一种对自己和对他人的负责态度,正是这种态度,让张三成为了一个值得尊敬的好官员。
这个典故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激励着人们不断奋发向上,努力工作。
这个故事从中国古代一直传到现代,成为了一种道德和人文的教育材料。
不论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学校教育中,都被作为教材使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这种正确的品行和做人的态度。
这也恰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特质,广泛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典故,出自南朝宋明帝时期的一个故事。
据《宋书·刘绍威传》记载,刘绍威在南朝宋明帝时期出任尚书令一职。
他虽然聪明才智过人,但却个性高傲自大,看不起别人。
有一天,他乘坐着龙舟在湖上游玩,突然发现船上漏水了。
他让下属给他一钱,要他们在船上找漏洞并修补。
刘绍威的下属们却没有给他钱。
他们故意把一块巴掌大小的布片放进刘绍威的手中,然后告诉他布片是一钱的钱币。
刘绍威没有怀疑,接过布片后看都没有看一眼,就丢进湖中,然后命令下属们立即修补船只。
当刘绍威的下属们开始修补船只时,他们发现船只并没有任何漏洞。
原来他们之前故意谎报漏洞,只是为了嘲笑刘绍威的傲慢自大。
但是刘绍威却没有注意到,他只是为了保持自己的面子,没有发现自己被别人愚弄了。
他对自己的下属大肆训斥,甚至有的下属因此而受罚。
当刘绍威发现自己被愚弄后,感到非常愧疚和懊悔。
他对自己的傲慢自大深感反思,并且认识到一个人必须要懂得从谦逊中学习,不能太过自负。
他决定从这件事情中汲取教训,并且向自己的下属们道歉并赔罪。
这个典故告诉人们,一个人要处事谦逊,不可傲慢自大。
刘绍威因为自己的傲慢,不仅没有发现被愚弄,而且还丢失了自己的面子和威望。
他通过这次事件,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并敢于自我反思和改正错误。
这也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从这个典故中学到的重要道理。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谦虚和谨慎地对待自己,不要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而变得傲慢起来,否则就很容易犯错和出丑,甚至会失去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只有懂得从谦逊中学习,并且能够反思和改正错误,才能不断进步并取得成功。
这个典故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教训。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一钱落职,指的是因为不起眼的小事情而被开除。
这个典故起源于汉代,故事中的主
人公是一位名叫箱公的官员。
据说,箱公曾经是汉朝的太史令,担任过相当重要的职位。
但是有一次,他因为一件
小事而失去了官位。
那就是,他曾经误将一文钱的铜钱当成一斗米的价值,结果在审计之后,被当做是以贪污行为,被撤去了官职。
这个故事的寓意很深,究其原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箱公的松懈和大意。
事实上,在古代官员中,不少人都会把自己的职责当做自己的琐事而不加重视。
然而,做为官员,就是要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细节,不要掉以轻心。
箱公的故事,是对这种松懈和大
意的警示,因为即使是一文钱的小错误,也可以导致惨重的后果。
更为重要的是,箱公的遭遇也引发了人们对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思考。
当时,有不
少官员利用职位之便从中鱼利,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箱公失去了官职,也是一
种惩罚,被认为是制约腐败的一种手段。
笔者认为,这个故事的寓意在今天同样适用,它
提示我们,当我们负责管理职位的时候,也需要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并时刻警醒自己,抵御任何微弱的腐败因素。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一钱落职_500字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官员因为一些小的错误,被罢官下岗而备受关注,这
就是“一钱落职”的故事。
据传,南宋时期,一位叫朱泽言的官员在工作中放松了警惕,犯下了错误,结果被罚
铜钱五百文。
朱泽言自以为是五百文钱而不以为意,将这笔罚款算成五十文钱,以为没有
什么影响。
然而这个错误被发现,于是他被宣布罢免职务,并发配到一个偏远的地方流放。
朱泽言在流放期间认真反省自己的错误,努力提高自己的水平,最终得到了封官赏赐的机会,又被任命为泉州平民县令。
在治理期间,他以严格要求自己,耐心周到地对待申诉,
使得民众对他非常敬重。
后来,他又多次被招回到朝廷任职,屡立奇功,终于荣升为御史
大夫。
“一钱落职”故事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细节,但它却因为唤起了人们对工作的重视和
对错误的警醒,成为广为流传的历史典故。
朱泽言之所以获得了职位上的重用,是因为他
能够在错误中吸取经验教训,并用之证明自己的实力。
同时,他也是一位顾全大局的领导者,他不仅关心自己的差错,而且不断积累经验,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这些品质不
仅成为了朱泽言个人成功的基石,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价值观。
总之,历史典故“一钱落职”传达了重视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表明了人们应该如何正
确地看待错误,努力克服不良习惯并积极探索正确的解决办法,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在这
个意义上,“一钱落职”不仅具有历史价值,更是一种对人性的慰藉与启示。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一钱落职是一个常被引用的历史典故,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真实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明朝的嘉靖年间,当时的荆州府治下有个叫张大贵的官员,他聪明能干,腐朽不堪的官员们对他忌妒不已,因为他在荆州的地方行政工作中展现出了出色的才干和能力。
有一个节日,张大贵心生一个善举的念头:他决定给荆州的百姓发一些银钱,以解他们的困苦。
为了秘密行动,他决定将这笔钱放入一只酒杯中送给州治。
他怕被别有用心的官员发现他的善举,所以他特意选了一只没有刻字的酒杯,希望他的行为能够低调结束。
事情发展并不如他所料。
在送钱的路上,他不小心将一只钱从酒杯中掉了出来,这个不经意间的小小失误,却引起了其他人的震惊。
他们在路边发现了那个掉落的钱,并怀疑这只酒杯可能有什么秘密,于是立刻将消息报告给上级官员。
上级官员得知此事后,迅速派人将张大贵传到官府进行审讯。
审讯过后,张大贵被判处刺配贵州立。
贵州地处偏远,气候恶劣,并且方圆千里都是高山峻岭,正是送往贵州执行刑罚的最佳地点。
当张大贵离开时,荆州百姓纷纷前来送他。
他们知道,张大贵并没有做什么坏事,而是一个为民请命的好官。
于是,他们用全村人力物力输送了张大贵到了贵州,被送到贵州后,他们继续提供给他食物和物资,让他生活得不至于太艰苦。
几年后,明朝的朝廷改革施行,张大贵因为在朝廷内外积累了很高的声望,被重新任命为某个高级职位,地位较广。
此后,他在官场上继续展现出自己的才能,成为了一位非常受人尊敬的官员。
这个故事寓意着积极向上的人,即便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也能够活得有尊严、阳光。
张大贵的忠诚和坚持,赢得了百姓们的认可和支持,最终换来了辉煌的回报。
这个故事也启示着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应该保持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才能最终获得成功。
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历史典故素材:一钱落职_500字
2019-07-09 10:29:44
事例内容
清代文学家沈起凤的《谐铎》一书中有一个“一钱落职”的故事,如今读来仍然耐人寻味。
有个南昌的青年人,跟随父亲生活在京城。
偶然一次经过延寿字街,看到书店中有一个少年正在数着钱买《吕氏春秋》,正好有一个铜钱落在地上。
这个人偷偷用脚踩上,等到少年离去然后弯腰去拾起来。
旁边坐着一个老翁,注视他了很长时间,忽然起来问这个人的姓名,然后冷笑而去。
后来这个青年通过考试得到江苏常熟县尉的官职。
于是整装去上任,拿着名帖拜见上级。
当时汤潜庵先生是江苏的巡抚,这个人十次求见都没见到。
巡捕传来汤大人的话说,你不必去上任了,因为汤大人已经上奏弹劾你了。
这个人想自己还没有上任,为什么要弹劾我呢?一定有误会,急忙要面见辩解。
巡捕又传汤大人的话说:“你不记得当年书店中的事了?当秀才的时候,尚且视一文钱如命,如今侥幸去做地方官,能不搜刮索贿,做一个戴纱帽的劫匪吗?”
这个人才醒悟当时问他姓名的老翁就是汤大人,于是非常惭愧地辞官走了。
小编解读
刘备临终时告诫他的儿子:“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一钱落职”讲的也是同一个道理——因为一枚铜钱而断送了大好前程,说明即便是十分细小的行为不检点,也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观点 , 为今天许多领导干部腐败落 马 , 提
供 了一个非常贴切的注脚 。 党的十八 届六 中全会 聚焦全面从严
木断, 水滴 石穿 。 ” 随 即拔 剑 冲上去将 库 吏 砍 了。事后 又觉 得不 妥 , 主动给上 级
写奏表 , “ 申府 自劾 ” , 弹 劾 自己管教 不
严、 治理 无方 云云 。此事 在 当时引起 很
人 的话 : “ 当年 你 在京 城 某 书铺 拾 钱一
枚, 你 可还记得 ?当时 尚且贪财 , 视钱如
命, 如 果你 当了官 , 还 不 营私舞 弊 、 贪赃
枉 法 ? 现 在 罢 了你 的 官 , 免 得 百 姓 遭
殃。 ” 读书人听了后悔莫及 。当年问他姓 名 的 老者 , 就 是他 所要拜 见 的江苏 巡抚 汤斌 。 现在谈 到 反腐 时 , 许 多人 都引 用这
源 。没有 “ 一 步之 错 ” , 便 无 巨贪 巨腐 。
张咏以“ 一 日一 钱” 演绎出“ 千 日千钱” 的
的, 后 来 却 走 上 了贪 污受 贿 的犯 罪 道 路 。走 上此路 , 就是从 接受一 些 “ 薄礼 ”
开始 的 。
结论 , 尤其是 “ 绳锯木 断 , 水滴石穿 ” 的警
下 四句判词 : “ 一 日一 钱 , 千 日千 钱 ; 绳 锯
息 传到德 宗那 里 , 德宗 对陆贽 说 : “ 过 于 清慎廉洁, 一 概拒 绝 馈 赠 , 恐 怕 于 事不 通 。即使重礼不收 , 但像 马鞭 、 鞋靴这样 的小 礼物 , 收亦无 妨 。 ” 对 于 当时 腐败丛
生 的 官场 来 说 , 德宗 确 实是 实 话实 说 。
陆贽不 同意 皇上 的意见 , 他 写 了一篇两 千 多字 的奏章 , 上书奏 道 : “ 收薄 礼也是 受贿 , 贿道一开 , 辗转 滋甚 , 鞋 靴不 足 , 必 及衣裘 , 车舆不 足 , 必及 金璧 , 涓流 不止 , 溪壑成灾 。 ” 他一针见血 地指出 : “ 伤风害
治党 。从严 治党 , 重 在 以上 率下 。党员
古人 云 : “ 轻者重之端 , 小 者 大 之
源。 ” 一 文钱本 不 足道 , 但“ 万从 一上数 , 大 从小 中来 ” , “ 一” 是 量变之 始 , 质变之
验 了。翻 一翻今 天贪官 们 的腐 败过程 ,
不难 发现 , 并不 是所 有 的贪 官一 开始 就 放开手脚大把 大把 地捞取财物 。恰恰 相 反, 他们 中 的许 多人 刚开始 还是很 廉 洁
见巡 抚 大人 。然 而巡抚 大人 却不接 见,
一
连十几天均是如此 。
这一 天 , 读 书人又去拜见巡 抚大人 ,
办事 人员对 他说 : “ 你不 要再来 了, 巡 抚
大人 已将 你挂牌免职 了。 ” 读书人不 明所
以, 办事人员答 : “ 因你贪钱 。 ” 读 书人说 :
“ 大人 可能 是搞错 了, 我 还未上 任 , 怎会 贪钱 ? ” 办事人员对读 书人 转达 了巡抚大
从“ 一钱丢官’ ’ 谈起
口 陈泰 山
不 在 于钱 数 的多寡 , 而在 于其性 质 的恶
劣。
个故事, 把 老者称 为汤 默庵 。但笔 者查 了史料 , 清康 熙一 朝做 过江 苏巡抚 而又
姓 汤的 , 只有汤斌一人 , 他 晚号 潜庵 。唤 作默庵 , 可能是历史的误读。 不管 是潜庵 还是 默庵 , 对 吴姓读 书 礼, 莫甚于私 ; 暴物残人 , 莫大于赂。 ” 他的这番话在今 天的许多人身上 应
起 。旁 边有 一位 老人 看得 清清楚 楚 , 微 笑 着上 前询 问 了读 书人 的姓 名 , 没 说什
么, 悄 然而去 。后来 , 这个读 书人通过科 举 获得 功名 , 被选 派到 常熟任 县尉 。按 照 当时 官场 惯例 , 在上任 之前 要拜 见上
司, 聆 听训话 。渎书人赶 赴南京 , 持 帖拜
人 因其 一钱 而罢 其官 也许过 于苛 刻 , 然
而在历 史 的长河 中 , 还有 比汤斌更 狠 的 角色, 那就 是“ 一钱斩吏” 的张咏 , 正史 中 有记 载 , 张咏的影 响也更深远 。 张咏是 北宋 人 , 他 在 湖北做 崇 阳县 知县时, 一个管 府库 的库 吏下 班时被 发 现有 一枚钱藏 在头 巾里带 出库 房。库吏 被 带到 张咏 面前 , 张 咏问 : “ 哪来 的钱 ? ”
示, 在今 天看来仍不乏现实教育意义。
唐 代德 宗一 朝 的宰相 陆贽 , 为官清 廉, 他 自己不收 礼 , 也不 向别人送 礼 , 地
方 官员埋 怨他 行为怪 诞 , 不 近人 情 。消
《 论 语》 中有这样 的记 述 , 孔 子的弟 子子 夏在鲁 国做 了官 , 有一 天 向孔 子请
干部 尤 其是 领 导 干部 要 树立 起 规矩 意
识, 时刻保 持警 惕 , 从 小处 着手 , 严谨自
己的行为 , 戒小私 、 防大患。j 冒 l Z 7
大震 动 , 政 治 环境 和社会 治 安 自此 大为 好 转 。 张 咏一 钱斩 吏 , 后 人 有褒 有 贬 。
“
一
钱” 对于 国库也许是微不 足道。贪污
教, 孔子对 他说 : “ 无 欲速 , 无见 小利 , 欲 速则 不 达 ; 见小利 , 则 大 事不 成 。 ” 为政 者, 贪小 利 , 就成不 了大事。孔子 的这一
库 吏不 作声 , 张 咏命令 属下 : “ 给我打 ! ”
库吏 不服 , 嚷道 : “ 一 文钱 何足道哉 , 你竟 因此打 我 , 还能 杀 了我吗 ? ” 张 咏提 笔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清朝 康熙 年 间 , 北 京有个 姓 吴 的读 书人 , 有一天到 书铺 闲游 , 看见一个少年
买书 时不慎 将一 枚钱 掉在 地上 , 便 上前 用脚踏 住 , 等到少 年走 后再俯 身将 钱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