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我们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如何来呢?一、发扬民主,营造的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首先教师要尽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氛围,使学生在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中发挥其创新的潜能。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努力做到师生关系和谐融洽,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在民主平等的气氛中去学习、去探讨。
要达到这种境界,一是要改善传统的师生关系,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新型的师生关系就是要把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互相信任,互相理解。
教师不能动辄训斥学生,更不能体罚学生。
二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爱好、兴趣、情感、性格和专长。
教师的责任应该是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健康地发展,让每个学生尽情地充分发挥个性潜能。
二、设置目标,明确任务。
课堂教学目标应遵循实践性原则、自主性原则、创造性原则,任务明确,学而有趣。
如在给初二学生教用powerpoint制作演示文稿时,开始上课,就给学生展示用powerpoint事先完成的本堂课的效果,学生看了后很吃惊:“我们也能做出这样的作品?”接着讲述演示本课要达到的目标和任务,同时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保持自学激情。
三、精讲多练,培养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
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自学能力,始于积极思维,始于动手实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起指导、启发、达成共识的作用。
教师应给学生所要做的一切,让学生在实践中去亲身体验创新的乐趣,这不仅能深化教学内容,而且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
例如在教powerpoint制作动画时,教师只讲选定目标、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再单击自定义动画命令、选择效果选项、打开倒三角下拉菜单。
下面该怎么做,留给学生自己完成。
如果学生程度较好,也可只讲到选自定义动画,其余部分留给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
同一任务有多种通道能实现的,应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现,以达到传授学习方法和培养发散思维的目的。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
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摆在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探讨在教学中的实践方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创设探索性的问题情境能触发学生思维的兴奋,引发强烈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调动学生的探索创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教师要善于从旧知识中挖掘新知,从已学知识中提出新问题。
新的知识常带有新奇或能引出新奇的内容,学生对新奇的内容通常感到新鲜、有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积极探索,敢想敢做,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介绍画图的“工具箱”时,我首先给学生讲解示范了“铅笔”和“橡皮”的使用方法,接着设计的教学任务是:以某个传统节日为主题,创作一份作品。
学生兴趣浓厚,很多学生的作品制作得很美观,而且大部分的学生作品都能清晰地反映主题。
有的反映的是中秋节在月下赏月的情景,有的作品反映的是过新年看花市的场面,有的作品呈现的是端午节划龙舟的景象。
但其中一些学生创作的作品画面反映的主题比较模糊,看不出作者想围绕画面上的图像表达哪个传统节日。
随后我给学生提出了新问题:怎样在作品的适当位置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解释所画画面上的内容。
紧接着我让学生尝试使用“工具箱”里的“文字”工具,给自己的作品添加相应的文字说明。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调动起来了,很快,大部分学生学会了有关“文字”工具的使用方法,包括拖动文本框、设置字体、字号、字形、颜色等内容。
在他们修改作品的过程中,他们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有的学生加入横排的文本框,输入横排文本内容,有的学生把文本框里的文本方向改变,配合所画图像的排版,有的学生甚至在文本框里还输入了诗词内容,配合表达的主题。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第一,在开放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创新能力;第二,在提高形象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第三,在鼓励、允许个性化发展中培养创新能力;第四,在创作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学科,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的教育将是创新教育,信息技术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开放教学个性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课程要努力创造条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存在着重结果轻过程的严重倾向,阻碍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
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一、在开放的教学设计中培养创新能力新课标要求,教师既是课程的建设者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开放的教学设计体要以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本,基于教学实际和学生个性发展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信息素养,而不是一味地说教、无目的的操作介绍。
信息技术课不仅是教学生某一种工具软件的具体用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想,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的内容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1.教材变通化开放的教学设计首先应体现在使用教材的变通化。
信息技术课程区别于传统的语文、数学等学科,因为信息技术更新快,其教材也在不断更新。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尊重教材,但绝不照本宣科,应正确处理教学内容与教材内容的关系。
例如,在“文字处理”教学中,现行教材中使用的是Word,但“文字处理”的另一种软件WPS也很专业。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字处理技术,能够用它处理日常生活、学习中的文字。
用Word和用WPS同样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一、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方面做起:1、不拘泥于传统教法,锐意创新精讲多练。
信息技术课程有自身教学规律、教学特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拘泥于传统教法,要把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活动空间,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团结协作。
自主学习型课堂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习任务主要是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和协作学习完成的。
小组协作是经常采用的组织形式,一般小组由3—5人组成,各小组按照学生对探究主题的兴趣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个研究课题。
2、以任务驱动为教学原则,注重学生的个别差异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学生通过对所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并找出哪些是新知识,哪些是旧知识,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而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由于学生在知识背景、学习方法、接受能力等多方面的个体差异,决定了信息技术教学也要因材施教。
对于那些“吃不饱”的学生,教师要介绍各种有用的书籍给他们,并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实践提高。
而对那些“吃不了”的学生要因势利导,及时巩固。
3、正确引导,学以致用,将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拓宽知识视野学生要能够有效地使用信息工具处理信息、表达思想以及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学习资源已经成为新型学习模式的重要特征。
信息技术课以其独特的时代性和先进性尤其应该让学生去“学习”去“创造”充分让学生自悟、自得。
因此,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都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以利用教师的权威性主动进行言传身教,掌握信息技术教育的主动性,促使学生对外来的信息进行有选择地获取、传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上信息,转而应用到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上。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言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一种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方式。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而信息技术教学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
本文将探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领域,学生经常面临各种问题,如软件操作问题、编程难题等。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在实践中不断调试和改进,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在编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简单的问题,要求学生用编程语言来解决。
学生需要思考问题的本质,分析问题的步骤,并通过编程实现解决方案。
这样的练习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式,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提出新的观点。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的讨论和思考,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网页设计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他们设计一个独特的网页。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想法进行设计,并通过实践来完善自己的作品。
这样的实践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三、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教学应当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学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兴趣和专长各不相同,因此教学资源的多样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各种学习资源,如在线编程平台、虚拟实验室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例如,在编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在线编程平台,通过实践来提高编程技能。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参与编程竞赛,与其他学生交流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编程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信息技术教学应当鼓励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通过参与实践项目,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摘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从信息技术教学和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项目驱动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引入跨学科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创新意识。
探索个性化学习路径,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的创新潜能。
信息技术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这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不断探索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为未来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学生创新能力,项目驱动教学,实践操作,理论知识,跨学科知识,个性化学习路径,培养,发展,未来发展,重要性,意义,结合,提升,奠定基础1. 引言1.1 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在工作场所还是日常生活中,信息技术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具备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才能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掌握最新技术和工具的机会,使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信息技术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学生将学会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将其实践,培养出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这些能力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个人成长至关重要。
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一种知识技能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只有通过信息技术教育的培养,学生才能在未来社会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其影响力将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和职业生涯。
1.2 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信息技术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信息技术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学生的创新意向如在进行鼠标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游戏帮助学生掌握鼠标左右键、上下滚动键的基本操作,并鼓励学生敢想、敢问。
通过想和问,逐步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创新意识表现为学生敢于大胆地设想和想象,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且对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并努力去思索,寻找新的答案。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思考中提出一些有创造性的问题,进而探究一些新方法和新思路。
二、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中,学生经常会提出一些超出教师思维模式的问题与结论,这时,教师不应忽视这些问题与结论,而应正确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和建议,这样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自主创新学习的自信心,进而活跃学生的创新思维。
同时,学校应根据校园文化,营造创新环境,完善信息技术的教学体系,使教师能够时刻关注信息技术的最新动态,并及时与教学内容相结合。
此外,教师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活动时,应将教学内容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校内延伸到校外,使计算机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渗透,有效转移学科之间的创新能力,进而加强学生的计算机综合应用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学校通过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如在学校举行幻灯片创意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并对学生进行奖励。
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还能形成尊重创新、崇尚创新的校园氛围,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面对新的课程改革,学校需要不断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多角度创新思维方式,思考教学目标,进而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该课程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计算机知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作为小学生的学生接触信息技术的机会越来越多。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为重要。
创新不仅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更能够帮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一,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动手实践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的知识,并且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实验课程,让学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和探索信息技术知识。
可以让学生学习如何使用各种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视频编辑等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二,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学习。
信息技术是一门需要动手实践的学科,而项目学习正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
通过项目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项目操作,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信息技术相关的项目学习,比如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编写一个简单的程序等等,让学生在实际中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合作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小组实验等环节,让学生有机会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并从中获得更多的启发,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第五,鼓励学生探索未知领域。
信息技术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让他们敢于探索未知领域。
学校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信息技术竞赛,让学生在竞赛中接触到更多未知领域,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学校可以通过动手实践、项目学习、激发兴趣、培养合作意识、鼓励探索未知领域等途径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浅谈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信息技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信息技术课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
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新课程新理念对我们教育创新的要求。
一、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应具有“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必须具备正确的教育观念和认识,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
首先,要正确理解创新。
我们所说的“创新”,是指通过对小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使他们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善于发现和认识有意义的新知识、新思想、新事物、新方法,掌握其中蕴含的基本规律,并具备相应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全面的素质基础。
其次,要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和发展动态。
信息技术教育由信息技术课程和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两大部分组成。
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深远。
再次,要领悟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和学科特点。
小学阶段进行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学习太多的计算机学科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学习和使用计算机及相关的兴趣和意识,使学生知道一些基本常识,初步学会计算机等的一些基本操作。
二. 学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与培养创新教育的第一方面内容便是创新意识的培养,也就是对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的培养。
人们只有在强烈的创新意识的引导下,才有可能产生强烈的创新动机,树立创新目标,充分发挥创新潜能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
因为学生对任何事物都有好奇感,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好奇心,所以要使学生创新,就必须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和谐、有利于创新的环境氛围。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充分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潜力,尊重学生,多用鼓励赞赏的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创造性的表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也要给他一些肯定和赞赏。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社会招聘市场的热门需求之一。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首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浓厚的兴趣时,他们才会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探索。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兴趣所在,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让学生从中寻找到乐趣和动力。
二、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其次,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需要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信息技术的学习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展开,比如课堂教学、实际操作、个人研究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参观技术企业、参加编程竞赛、实习等方式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积极鼓励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中深入研究和探索,发现并解决问题。
三、强调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除了提供学习资源和机会,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信息技术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纸上谈兵是不能真正掌握技能的。
为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到项目实践中,让他们亲身感受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因为在现实工作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需要团队完成。
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到团队项目中,不仅可以让他们领悟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提供创新思维培训创新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培养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比如启发性的问题讨论、设计思维培训等。
通过这些训练,学生将逐渐习得观察、分析、思考和推理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五、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对于教师而言,如何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和挑战性的课题。
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多媒体包括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而生动的学习素材。
例如,在教授科学课程时,教师可以播放有关宇宙探索、生物进化的纪录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奥秘和科学的魅力。
这些视觉和听觉的冲击能够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激发他们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在线教育平台也是教师提升学生创新思维的有力工具。
通过这些平台,学生可以接触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优质教育资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平台上参与各种在线课程和讨论,与其他学生交流想法。
这种跨地域、跨文化的交流能够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从多元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而激发创新思维。
虚拟实验室是另一个利用信息技术的创新手段。
在一些实验条件受限的学科中,如化学、物理等,虚拟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亲自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
学生可以在虚拟环境中自由地尝试不同的实验步骤和组合,观察实验结果。
这种自主性的探索过程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创新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
编程和机器人教育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习编程,学生能够学会用逻辑思维来解决问题,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可执行的代码。
机器人教育则让学生在组装、编程和控制机器人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组织编程和机器人竞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热情。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项目式学习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教师可以设定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项目主题,让学生通过网络搜索、数据分析、合作交流等方式来完成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提出新的想法、解决遇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
然而,要想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在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方面的作用,教师自身的角色至关重要。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更加互动,更加富有创造性。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信息技术独有的特点,即快速,准确,时尚,容易操作,无疑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率。
而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只有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本质,从而真正掌握信息技术的应用。
那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首先,要发挥信息技术在启发学生思想,激发创新意识上的作用。
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多种方式来进行教学,形成多样化、寓教于游戏式的学习环境,从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足够的趣味性,进而促进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者。
例如,在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适当设置一些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主的练习机会以及采用开放性评价方式等措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信息技术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等形式来展示新思想、新理念,让学生在视觉、听觉等多方面感知知识,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创新能力。
其次,要注重信息技术应用的实践操作,创造出一些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学校特点的、在学科中具有创新性的教材、课件、课外阅读等不同类型的教育资源。
这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教育资源,促进了创新教育的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实践操作,学生可以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应用,从而通过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创新与自我创造。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创新实践性多的课程项目,让学生轻松掌握并应用新技术,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再次,信息技术在教育中不仅要发挥自身技术工具的作用,更要通过教育管理体系来推动教育内部运作。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通过灵活的管理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造、创新。
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和学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建立一种新的学习和教学模式,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其它课程的工具,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初中信息技术课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运用Office等应用软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信息技术教学贴近现实,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1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考,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索,才会有所创新。
如教师在总结Windows XP鼠标的形状时,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并自己总结出鼠标的使用规律。
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窗口,找一找在Windows xp中鼠标有几种形状?”学生马上按照分好的组别打开各种各样的窗口,找出了鼠标的不同形状。
然后,教师将这些形状画在黑板上,接下来问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一个代表来回答:鼠标的这几种形状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讨论过后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不同鼠标形状在Windows XP中出现的情况。
最后再提出第三个问题:“当鼠标出现这几种情况时分别能执行什么操作?”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教师将其归纳后板书在黑板上。
最后,教师可问:“如果你是程序员,你准备怎样设计鼠标形状?”整节课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积极动脑、动手。
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3)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3)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篇2]创新教育是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为主要特征的素质教育。
如何培养出创新人才是当今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那么又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上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呢?一、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兴趣是通向学习的大门。
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兴趣的推动下,学习才能深入,而一旦学习进入一种探索状态,创新才有可能。
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第一,要消除心理障碍,抛弃自卑心理,树立自信心。
第二,化抽象为具体,计算机理论知识是抽象性较强的一门知识。
要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必须遵循"感知--表象--概念"的认识发展过程。
只有有了充分的感知,才能形成相应的表象,可以说感知越深刻,表象越准确,而准确的表象通过抽象就变成了准确的概念。
第三,了解计算机发展史。
讲计算机企业的神奇发展,计算机世界的传奇人物,展望未来电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学习电脑知识充满兴趣。
第四,化枯燥为有趣。
计算机教材解决的都是一些较枯燥的知识。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对色彩、运动、图象等较感兴趣,在教学中应尽量制作cai课件,实现多媒体教学,使学生慢慢地对电脑产生亲切感。
二、营造宽松的环境,提供创新的土壤。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提出,当一个人在心理上感到时,他可以在进行发散思维时无须处于防御状态,不怕别人笑话或讽刺,这样学生才会增强自主意识,学会独立思考,促进自我发展。
大部分生对计算机总有一种神秘感,由此而产生轻微的对计算机恐惧、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进行计算机操作过程中,学生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屏幕上弹出一个对话框,其窗口内只有一个“确定”按钮,他们就会问我:“老师,该怎么办呢?我应该单击‘确定’按钮吗?”这时候我会启发他们说:“除了单击‘确定’按钮,你还有别的选择吗?”学生摇摇头,我继续说:“那么你为不自己试一试呢?”学生接着说:“我怕把电脑搞坏了!”我的心情不禁沉重起来!学生有如此顾虑,又怎么能学好电脑呢?作为教师,如果不替他们打消这些顾虑,又怎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于是我说:“同学们,你们中有一部分同学由于害怕弄坏电脑而不敢随便操作,这部分同学是好样的,是护学校公物的表现,但是老师在这里告诉你们,你们不小心弄坏电脑,老师一定不会责怪你们,你们弄坏了,老师就有办法修好它!同学们,知道了吗?”“知道了!”全班同学异口同声的说,个个雀雀欲试,顾虑一下子全打消了。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策略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策略,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1. 创新思维培养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时采用创新思维方式,例如提倡学生开放性思考、跳出传统框架、挑战常规观念等。
教师可以设立小组讨论、案例分析、项目研究等活动,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并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独特的解决方案。
2. 项目驱动教学采用项目驱动教学的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具有挑战性、实际应用性的项目,让学生通过设计、实践、项目管理等方式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供资源支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持,鼓励他们利用网络、图书馆等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整理和利用信息,并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信息搜索和分析,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4. 创新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创新实践活动,例如科技竞赛、创客活动、编程比赛等,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
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加相关比赛和活动,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让学生有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具有趣味性和实际应用性的案例、故事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交流和合作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合作,鼓励学生分享彼此的创新思路和经验。
教师可以利用小组讨论、合作项目等方式,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和交流,借助集体智慧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7. 提供反馈和评价及时提供学生的反馈和评价,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检查作业、布置小组项目、进行口头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反馈和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激励他们持续努力和创新。
小学生信息技术中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信息技术中的创新意识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领域的学习更是至关重要。
而在信息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生信息技术中的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培养创新意识。
一、创新意识的重要性在信息技术领域,创新意识是推动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键。
小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从而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首先,创新意识能够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培养创新意识,学生能够主动思考问题、探索解决方案,从而使他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更加积极主动。
其次,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关键。
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可以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工具,从而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创新意识能够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与同学合作完成项目、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技巧。
二、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中的创新意识的方法1. 提供实践机会为了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可以通过提供实践机会来让他们实际操作。
例如,组织小学生参加编程比赛、科技实验等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到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
2. 引导自主学习小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中应该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学习资源和指导,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式,鼓励他们发挥创造力进行独立思考和实践。
3. 培养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需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小学生应该学会观察和思考周围的问题,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创新意识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大的自由度。
教师可以引入项目制学习,让学生通过制定计划、开展调研、实施方案等方式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 融入跨学科教育信息技术学习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意识。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现代社会的一员,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教学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技能的必修课程,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新的学习方式,通过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下面,我们将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方面来探讨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设计信息技术教学内容时,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愉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信息技术成为学生学习中的乐趣。
1.注重实践探索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和实践案例,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和运用来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可以设计一些小学生常见的问题,如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游戏、如何设计一个个性化的网页等等,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乐趣和成长。
2.培养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等方面来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获取并处理各种信息,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
3.使学习愉悦信息技术教学内容还应该使学生在学习中愉悦。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可以通过引入一些富有趣味性的案例和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乐趣。
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进行学习,或者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工具制作一些小创意作品,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二、多样灵活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在小学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不仅是一门重要的学科,更是一种必备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从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入手。
信息技术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不能仅仅是被 passively 接受知识,更要求他们主动去探索、实践、创新。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实践性和探索性的课程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实践来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小型项目,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些有创意的作品,如网页设计、动画制作、程序编写等。
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注重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是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未知。
教师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积极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他们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解决方案。
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空间,让他们以小组或个人的形式进行信息搜集、实验探究、问题解决,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除了课堂教学,学校还可以通过开设一些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通过参与一些信息技术实践课程或活动,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运用信息技术,增强他们的信息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编程比赛、网络安全竞赛、数字创意作品展等活动,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设计和实践。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2)
在信息技术课中如何培养创新意识(2)让信息技术课堂变成学生交流新知识的舞台。
比如排除计算机维护过程中某种故障的途径,学生通过不断的在平时有意识的积累这些经验,定期的进行交流可以使他们获益匪浅。
在学完“Word的功能和使用”一章时,要学生分组完成一份精美的小报。
在编制这份小报时,学生需要运用Word基本概念,建立、编辑文档;要会设置字体、字号、段落排版;要会设置插图、艺术字;要会绘制表格,设置边框、底纹等等。
在学生熟练掌握上述操作方法后,让学生自己确定主题,自己选择内容、插图,自己构思、排版。
最后还可选出几份优秀作品,通过打印机输出后奖励给创作者。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极大的发挥,还培养了他们之间的合作精神,为他们今后从事社会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Windows部分的教学时,就可通过操作系统的种类以及发展历程,介绍世界首富Bill Gates的成功之路,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从小树立远大志向;在掌握资源管理器的基本操作后,要让学生知道更改、复制、移动、删除别人的文件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会给别人或集体造成很大的影响,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文件被别人更改或删除后的感受;在介绍计算机病毒知识时,要使学生知道,制造计算机病毒的人是出于某种个人目的,或出于恶作剧,给人们造成损失和灾难,是一种极不道德的行为,甚至是一种犯罪行为,从而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应该用知识和技能造福于人类。
教学Windows画图时,在学生掌握“铅笔”“橡皮”“颜料筒”等工具后,让学生绘制一幅“美丽的学校”。
有些由于粗心,房顶不密封就用“颜料筒”,这下可好,好端端的一幅画搞得乱七八糟。
清除图像吧,太可惜了,学生急忙问:“老师,这该怎么办?”此时,教师适当点拨,让学生自己操作,这样学生学到的知识就会印象深刻。
五、训练学生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发散思维是指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思维形式,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信息技术是当今社会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之一,而创新能力则成为了现代社会对人才的一个重要要求。
如何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承担了重大使命。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本身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断涌现出新的知识、新的技能和新的应用。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们不断接触到前沿的科技知识,而这些知识都需要教师们不断学习和掌握,才能在教学中运用自如。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他们需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设计更具有实用性和前瞻性的教学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潜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有熟练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信息技术课堂上,学生们除了听老师讲解知识外,更多的是亲自动手进行实际操作。
这种实践性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潜力。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们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际需求,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设计,这就需要他们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强调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信息技术领域,很少有一个人可以独自完成所有的工作,而更多的是需要团队合作和交流。
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信息技术的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共同探讨和解决问题。
在合作和交流中,学生们可以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从而激发彼此的创新潜力。
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学生们可以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不断吸收他人的优点,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创新思维。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教师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潜力。
学生们也需要在实际操作中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正改变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方式,信息技术课既是一门独立的学科,也是同学们今后学习其它课程的工具,同时也为我们今后的生活带来了方便。
初中信息技术课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信息,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掌握了运用office等应用软件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了运用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信息技术教学贴近现实,有着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可操作性、实用性、实效性。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1 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主线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内容。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学习机会。
只有在自主学习的环境里学生才有可能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考,只有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实际任务让学生亲自去实践,他们才有机会去发挥创造,才能去独立思索,才会有所创新。
如教师在总结windows xp鼠标的形状时,一改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精心设计了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并自己总结出鼠标的使用规律。
第一个问题:“请同学们打开窗口,找一找在windows xp中鼠标有几种形状?”学生马上按照分好的组别打开各种各样的窗口,找出了鼠标的不同形状。
然后,教师将这些形状画在黑板上,接下来问第二个问题:“请同学们按照小组进行讨论,并选出一个代表来回答:鼠标的这几种形状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出
现?”讨论过后学生回答了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了不同鼠标形状在windows xp中出现的情况。
最后再提出第三个问题:“当鼠标出现这几种情况时分别能执行什么操作?”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教师将其归纳后板书在黑板上。
最后,教师可问:“如果你是程序员,你准备怎样设计鼠标形状?”整节课的气氛非常热烈,学生积极动脑、动手。
不但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还给学生留下了思考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了学生自己总结、归纳知识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 循序渐进,有序培养创新思维。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师应该以创新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新思维方法,创设良好的创新氛围,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引导他们从各个方面去解决问题,用多种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要依照循序渐进的规律,把教学内容设计在一处处实际“任务”之中,教师带领学生在计算机上完成一个个实际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逐步建构他们的计算机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新知识,新功能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将它们藏在任务的背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它们接受下来。
如在教学“金山画王”时,教师可让同学们用刚学过的直线和曲线画一条公路,有的同学画笔直的公路,有的同学画蜿蜒公路。
然后,教师可又出了一道题:“请同学们在公路的周围加上一些东西并配上适当的颜色,完成一幅完整的画。
”结果,有的同学在公路
两旁栽上了许多整齐的树,有的同学在公路两旁添上路灯,还有的在路面上画上错落有致的汽车等等,这样既巩固了他们对绘画工具的应用能力,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审美感和对美术构思及创造想象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画图工具的使用,顺利地完成了这堂画图课。
学生在完成教师的任务的同时,也进行了创新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
3 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创新能力。
中学生在计算机课程上的差异愈加明显,教师不能让走在前面的学生原地踏步,无所事事,浪费时间和精力;也不能让走在后面的学生望尘莫及,放弃努力。
为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教学中更要因材施教。
计算机本身的可操作性也为教师提供了有利条件,方法一,就是为学生设计开放型的任务,画一幅画,制作一张名片,统计一个报表,设计一个课件等等,这些开放型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做,每一个学生都尽情发挥,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从而培养了每一个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如在word 2003的教学中我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请同学们用“word 2003”输入自己的一篇日记,并为你的日记配上插图。
在powerpoint 2003教学中,教师可布置一道作业,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powerpoint 2003制作一份介绍学校风光的多媒体幻灯片,要求:⑴格式参考其它幻灯片;⑵内容图片到共享文件夹上去查找;小组先讨论,然后由小组长分配任务,组员分别查找材料,
最后合作完成这份幻灯片。
我们将一起来评比看一看哪一个小组制作的幻灯片最好。
并给出评分标准。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表现出很强的积极性,打字速度快的同学负责打字,能画画就负责画插图,有的查资料,并提出了很多问题。
如:“如何使标题好看一点?”(使用艺术字);“如何让幻灯片间产生动画效果?”(用幻灯片切换);“如何使幻灯片生动形象?”(可设置幻灯片的动画效果);“如何画一条直线?”(使用绘图——直线)等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学生没有学过的,教师可先让学生使用帮助系统自己解决,解决不了的再给他们示范。
在学生完成了他们的多媒体幻灯片之后,让他们互相参观、评比、打分。
在参观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巩固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并学到了许多教材中没有的内容。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方法二,同一课堂中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
每节课我都会设计几套任务,其中最基本的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它的任务是则写在纸条上,随时发给那些走在前面的学生,完成一个任务就为学生加上一颗星,并发下一个任务。
方法三,充分利用计算机手段的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
如将多媒体教学网络和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的辅导答疑、轮流监控等功能,教师可以与学生建立反馈联系。
通过检查上机过程来了解学生当时的思维活动,从而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使好的学生发展得更好,一般学生也力尽其能,让所有的学生都感受到学习的成功。
4 即学即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由于计算机的可操作性和应用性特点,使计算机学科在即学即用方面独具优势。
作为一种工具,学习计算机不必过分强调系统性,它的每一个应用模块都可以相对独立出来,学一点就可以用一点,如学会了一种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就可以用计算机编辑文稿,而不必去学微机原理,更无需知道什么是程序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边学边用的方法,学一点就让学生把应用起来,不但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充分肯定学生自身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总感觉到有新的挑战,新的兴奋点,这样既保持和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即学即用的教学方法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思考创新的环境,应用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挑战学生能力的过程,它需要学生去独立思考,吸引学生去创新,通过思考创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5 多表扬,不批评,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成功的体验可以进一步增强自信心、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有成功才有进步,教师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在教学过程中,常常把学生好的作品用打印机打印出来并粘贴到机房的墙上,以此来表扬、鼓励学生,并让所有学生来分享他的快乐,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总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果我们能时刻做个有心人,以创新教育为指导并注意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研究教法,那么我们
完全可以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挖掘出许许多多的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方法,为我们祖国培养出更多二十一世纪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