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题27短文两篇(测)(提升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练)(提升版)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练)(提升版) 新人教版

一、积累运用1.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3分)A.《芦花荡》——孙犁——孙树勋——《孙犁文集》B.《阿长与<山海经>》——鲁迅——周树人——《朝花夕拾》C.《桃花源记》——陶渊明——元亮——《陶渊明集》D.《核舟记》——张潮——子敬——《虞初新志》【答案】D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古诗文默写(12分,每空1分)(1)苔痕上阶绿,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2)_____________________,无案牍之劳形。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__。

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

(6)罔不因势象形,_______________。

(7)_____________________,妇啼一何苦。

(8)少壮不努力,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端居耻圣明。

(10)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2分,每空1分)(1)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2)无丝竹之乱耳(3)濯清涟而不妖,(4)陶后鲜有闻同予者何人(5)会当凌绝顶 (6)各具情态 (7)吏呼一何怒 (8)老大徒伤悲(9)欲济无舟楫 (10)白云千载空悠悠【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

既有理解性默写又有记忆性默写。

小题1注意“儒”的写法.小题3注意“濯、涟”的写法。

小题5注意“凌”的写法。

小题9注意“楫”的写法。

古诗文和现代诗文的默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散 文 赏 析(对比阅读)
• 这两篇短文都写自然景物,但表 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试加以 说明。
1. 这两篇短文分别写了什么景物? 如何写?(陶文)(苏文)
2. 这两篇短文分别表达了什么思想 感情?有何不同? (陶文)
3.
(苏文)
写 景 赏 析(《答谢中书书》 )
• 四时之景:
1. 高峰入云 2. 清流见底
竞跃,争着跳跃(出水面)。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参与(欣赏)。 • 念无与为乐者 念,想。 •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遂,于是,就。
至,到。
•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共同,一起。 • 盖竹柏影也 盖,表推测句首发语词。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只。
译文参考
•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承天寺
承天寺 承天寺甬道 承天寺庑廊
承天寺大雄宝殿 陀罗尼经幢(宋)
承天寺塔 位于银川市城西承天 寺内,俗称“西塔”,是西 夏王朝的主要佛寺。始建于 1050年,距今已有900多年 的历史。塔通高64.5米,异 常俊秀挺拔。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 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 (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 外。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 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 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 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 藻、荇。哪 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 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 闲人啊。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 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 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 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 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 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 “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诗文 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 论文帖》、《 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 《黄州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 图》、《竹石图》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自我小测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27《短文两篇》1.如下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夕日欲颓.〔tú〕B.与.其奇者〔yù〕C.藻、荇.交横〔xìng〕D.何处无竹柏.〔bǎi〕2.解释如下加点词语。

〔1〕晓雾将歇.〔〕〔2〕沉鳞..竞跃〔〕〔3〕相与..步于中庭〔〕〔4〕庭下如积水空明..〔〕3.如下各组加点词意思不一样的一组是〔〕4.理解填空。

〔1〕《答谢中书书》文题中第二个“书〞的意思是。

文中竭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下庭院美景的句子是:,,。

比拟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段,完成第5~8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顶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X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用“/〞为[乙]文中画线句子标出停顿。

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 X 怀民。

6.解释如下句中加点的词。

〔1〕夕日欲颓.〔〕〔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3〕怀民亦未寝.〔〕〔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用现代汉语翻译如下句子。

〔1〕沉鳞竞跃。

〔2〕相与步于中庭。

8.填空。

〔1〕[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和“〞。

[乙]文中蕴含了“美无处不在〞的哲理的句子是“〞。

〔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之美〞,[乙]文描写了“之美〞。

但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甲]文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乙]文如此把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等微妙复杂的思想感情浓缩在文中“〞的语句中。

类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1)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 短文两篇学案 新人教版(1)

27 短文两篇☆课文导读《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信。

文章以感慨发端,接着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

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表达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的喜悦。

最后又以感慨收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记承天寺夜游》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基础过关一、读音辨析夕日欲颓.(tuí)沉鳞竞跃.(yuè)与.其奇者(yù)未寝.(qǐn)相与.(yǔ)遂.(suì)藻.(zǎo)荇.(xìnɡ)竹柏(bǎi)二、词语释义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

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

交辉,交相辉映。

四时:四季。

歇:消散。

夕日:夕阳。

颓:坠落。

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鳞,指代鱼。

欲界:佛教指没有摆脱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即人间。

康乐:指谢灵运,东晋人,是谢玄的孙子,袭封为康乐公,故称之为谢康乐。

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奇:指奇山异水。

相与:和……一起,共同。

中庭:院子中。

空明:空旷澄澈。

闲人:无事可做的人,这里指清闲的人。

三、语句解读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极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俯视与仰视,白云高山流水三重景物,境界清新。

2.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用平远和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和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灿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勃发的生命力。

3.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由静景转入动景的描写。

通过描写朝与夕两个特定的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

4.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亦”字显示出“心有灵犀一点通”,同好相知的喜悦。

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

5.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

课课练之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27 短文两篇 人教新课标版

27.短文两篇积累与运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与.( )其奇者藻.( )荇.( )2.根据拼音写汉字。

沉lín ( ) jìnɡ( )跃竹bǎi( )交huī( ) xīn( )然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沉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念无与为乐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庭下如积水空明..。

空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少闲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每个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完整。

(1)高峰_____云,清流___ 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2)夕日_______,沉鳞_________。

(3)庭下如积水________,水中藻、荇_______,盖竹柏影也5.《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________,字通明,号__________。

南朝齐、梁时期的道教思想家和医药家,时人称他为“___________”。

《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字______,号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7短文两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27短文两篇

初中语文试卷 鼎尚图文 整理制作短文两篇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寥.寥数语( ) 秣.陵(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怀民亦未寝.( ) 水中藻荇..交横( )(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答谢中书书.( ) ②五色交辉..( ) ③四时俱.备( )④晓.雾将歇.( )( ) ⑤夕日欲颓..( )( )⑥沉鳞.竞跃( ) ⑦念.无与为乐者( )⑧相与..步于.中庭( )( ) ⑨积水空明..( )⑩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 3.填空题。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 ,字 ,号 ,有“ ”之称。

谢中书即 。

②苏轼,与其父 、其兄 合称“三苏”。

他们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宋代的 、 、 ,以及唐代的 、 。

4.翻译下列语句。

①清流见底②五色交辉③晓雾将歇,猿鸟乱鸣④未复有能与其奇者⑤庭下如积水空明⑥水中藻荇交横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各题。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本文第一句话“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6.全文抓住哪一个字去写?共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哪些特点?7.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8.文中哪些语句写山,哪些语句写川,请在原文上用波浪线画出。

9.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大意。

10.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说说其作用。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12.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结合有关语句去回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习题1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习题1 新人教版

《短文两篇》
1.给加粗字注音。

①夕日欲颓②未复有能与奇者③藻、荇交横
2.解释加粗字。

①五色交辉:②晓雾将歇:
③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
⑤念无与为乐者: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⑦相与步于中庭:⑧庭下如积水空明:
3.填空。

①《答谢中书书》作者是南北朝时南朝的____________。

②《记承天寺夜游》是___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_所写,他与其父、其弟合称为“____________”。

4.试比较下面两段文字在写景抒情上的异同。

(一)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二)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参考答案
1.①tuí②yù③xìng
2.①交相辉映②消散③坠落④潜游在水中的鱼⑤考虑、想到⑥参与,这里指欣赏⑦共同,一起⑧形容水的澄澈
3.①陶弘景②宋苏轼三苏
4.写景上都写令人赏心悦目之景,但前者是融天下美景于一文,而后者是洞庭湖一处之景。

抒情上都抒发欣喜之情,但前者表达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后者则表达迁客骚人宠辱皆忘的愉悦之情。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课件 新人教版
与:和,同(介词)后省略了耳(:我罢) 了
藻、荇交横,为盖:享竹受柏(动影词也) 。何夜无月?
乐者:交谈取乐的人
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重点句子的理解与图解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 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 是竹子、柏树的影子。
庭下如积水空明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流翠山见 竹川底,前颓交青 翠未共之四与清面(辉。竹林夕欲美乱:谈时(流省t:是欲两其自沉,::::u映俱没:y:略岸í交界:鸣之里 : 者ù:鳞古备翠青傍将)之此有共)清石:相:这:峰:指 :这来文自:。绿葱晚要::起同:澈高壁备坠辉指,叫入共的欣 , 景晓人竞 跃从潜四 俱的的的彼赞古,参的峰:落人代谈云雾,赏 代 象雅::游:时树竹伏叹五:与溪:长。词间将:助词士跳争在都:木子色自,流巍久高歇晓 歇耸词跃相水,四交古这峨峰存,::入中全季辉 猿入的在清消云鸟的云。山晨失端乱鱼,青清鸣林; 复:再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中宰相”
陶弘景
南朝齐,梁时期道教 思想家、医学家。字通 明,晚年号华阳隐居。 丹阳秣陵(今南京)人。 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 入梁,隐居句曲山(茅 山)。梁武帝礼聘不出, 但朝迁大事辄就咨询, 时人称为“山中宰相”。
背景提示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 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 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写山 水,表明自己的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慰。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 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 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 赏意义。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含试卷)

八年级语文上册27短文两篇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含试卷)

27 短文两篇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文章画面的精美、语言的精炼并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感受作品描绘的大自然的纯净美好,培养自己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重点难点1.背诵并默写课文。

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学习写景和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陶弘景,自号华阳隐居,南朝梁时道教思想家、医学家,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虽在朱门,闭影不交外物,唯以批阅为务”(《南史》)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2.历史背景《答谢中书书》写于南北朝时期,这个时期,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画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此文正是如此。

自主学习1.读准字音。

陶弘.景______ 夕日欲颓.______ 竞跃.______ 仙都.______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______2.朗读课文(不少于三遍),把握节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疏通文意,积累文言字词(借助课下注释)答谢中书________书______山川之美,古来共谈____。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______,青林翠竹,四时______俱_____备。

晓雾将歇______,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沉鳞______竞跃______。

实是欲界______之仙都______。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______其奇______者。

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口译全文。

2.本文分为几层?写出各层大意。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7 短文两篇(2)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27 短文两篇(2)

三读,悟情感
要求: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特 殊心境,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自主探究:
1、请根据记叙、描写、议论三种表达 方式给文章划分结构层次。
2、从记叙部分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资料链接
张怀民,元丰六年(1083年)被贬黄 州,起初寓居承天寺。虽屈居主簿之类小 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迁谪之事,公 务之余,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 戚之容,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
古有一人
他频遭贬谪, 一生历典八州,身 行万里,走过无数穷山恶水,却都如 处天堂,他说:此心安处是吾家。
他被无数小人中伤下狱,朋友背叛, 同道反目,见识了人间万千丑态 却说:“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是好 人。”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工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你能根据以上的提示猜出他是谁吗?
苏轼(1037-1101):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 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 “三苏” ,为“唐宋八大 家”之一。1079年,因反 对王安石被贬职,任杭州 通判,知密州、徐州、湖 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 罪贬黄州。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 如吾两人者耳。
1、清闲的人;
自称“闲 人”?
2、有职无权的人;
3、有闲情雅趣的人;
表现了怎样 的情感?
赏月的欣喜 漫步的悠闲 面对孤独人生的感慨
贬谪的悲凉
贬官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 故乡无比好湖山。
贬官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
贬官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颗, 不辞长作岭南人。
原文: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 交横,盖竹柏影也。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六单元 27《短文两篇》 (新版)新人教版
“实是欲界之仙都”言简而意蕴。自从谢灵运以来, 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从中发现无尽的 乐趣,并深感自豪,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川 仰观:高峰



美 俯察:清流 术




远景:石壁、林、


竹、雾




谈 近景:猿、鸟、鳞



请大家说说《答谢中书书》和一般现在的书信有 什么不同?
1.作者是怎样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的?
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
“两岸石壁”“清林翠竹”,最后分写“晨昏”,一句
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
动静的结合。
高峰入云
仰视 视线
俯 视
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 四时俱备。
时 季四 间
早时 晚间
平视
两岸石壁, 五色交辉。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其奇者。Leabharlann ②夕日欲颓:太阳快要下山了。
[译文] 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
颓,坠落。
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
③沉鳞竞潜跃游:在水中的鱼争 相跳出水面。沉鳞,潜游
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 在水中的鱼。
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 ④欲界之仙人都间:天堂。欲界,
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
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 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27 短文两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1.疏通文意,把握关键词语,背诵这篇短文。 2.学习《答谢中书书》文中自然景物的描写,体会作 者的高雅情怀。
作者介绍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 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学家。又 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 《答谢中书书》,描绘的山川 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 名作。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7课《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年级语⽂上册第27课《短⽂两篇》教案(新版)新⼈教版27 短⽂两篇知识与技能1.注重整体感知。

发挥学⽣的主体作⽤,学⽣通过注释和⼯具书,对⽂章的主要内容及感情基调有初步认识。

2.注意培养学⽣的⽂⾔⽂语感,以朗读和背诵带动其他环节。

过程与⽅法1.诵读,体味语⾔的⾃然美,学习写景的技巧。

2.从叙事写景的⾓度⽐较两篇⽂章的异同,加深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答谢中书书》:感受祖国⼭川之美。

2.《记承天寺夜游》:培养豁达宽⼴的胸襟。

重点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难点反复诵读,体味语⾔之美。

诵读法、课外资料延伸法。

1.预习课⽂,扫清⽂字障碍。

2.查阅资料,了解陶弘景及苏轼的⽣平,了解《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

2课时对于祖国的秀美⼭川,⽆数位⽂⼈在赞羡的同时,也作了⼤量的描写,但⽤书信这⼀⽂体进⾏描摹并且成为名篇的却并不多。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陶弘景⽤书信⽂体写的《答谢中书书》,从中感受他所描绘的⼭川之美。

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

幼有异慧,年四五岁即以荻为笔在灰中学书,读书万卷,未及弱冠,齐⾼帝即引为诸王侍读。

后隐居于句容茅⼭,⾃号华阳隐居。

因梁武帝早年与之游,即位后,逢有朝廷吉凶征兆等⼤事,常前去征询他的意见,时⼈称他为“⼭中宰相”。

好神仙之术,爱⼭⽔。

著作甚多,⼤都亡佚,诗⽂今传《陶隐居集》辑本⼀卷。

陶弘景⽣活在南北朝时期,因政局动荡,社会混浊,他遁逊⼭林,从⼤⾃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所以他在《答谢中书书》中以描画⼭⽔昭⽰⾃⼰所好,并作为对友⼈的安慰。

1.明确学习⽬标。

2.范读课⽂。

(1)学⽣听读课⽂,注意句⼦的节奏、轻重⾳等,初步感知课⽂。

(2)⾃由朗读两三遍课⽂,进⼀步感知课⽂,做到流利地朗读。

3.疏通⽂意。

(1)学⽣借助注释和⼯具书疏通⽂意。

如遇问题,先在四⼈⼩组内讨论解决。

(2)教师明确重点词语。

五⾊交辉..:交相辉映。

晓雾将歇.:消散。

⼣⽇欲颓.:坠落。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27《短文两篇》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27 短文两篇文结合到对文章的赏析当中,在感受文章音美、形美、意美的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和互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品味优美语言,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3.指导朗读,熟读成诵,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

教学重、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学习写景状物的方法。

2.品味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新课讲解内容第一课时《答谢中书书》一、导入新课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山水景物曾经引起了古今无数文人墨客的无限情思,请同学们搜索自己的记忆库,背诵一些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文。

(《望岳》、《沁园春雪》、《与朱元思书》、《湖心亭看雪》等)今天我们又将一起欣赏一篇六朝山水小品名作《答谢中书书》。

二、课前预习利用5分钟时间,自主预习,要求结合注释,先疏通课文内容,理解文意。

三、资料助读(一)“书”文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征的一封回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

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

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

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

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

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

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二)作者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江宁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分 30分钟)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0分)
1.烽火连三月,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恨别鸟惊心。

4.僵卧孤村不自哀,。

5.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
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波涛在澎湃。

6.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把个人遭遇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诗句是:
“,。


7.毛泽东在《七律长征》诗中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
形象和伟大气魄的诗句是:,。

8.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答案】
1.家书抵万金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感时花溅泪
4.尚思为国戍轮台
5.炊断粮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波涛在澎湃
6.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7.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解析】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能力层级为识记A。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7分)
李白字太白,兴圣皇帝①九世孙。

白之生,母梦长庚星②,因以命.之。

十岁,通诗书。

既长,隐岷山,
州举有道③,不应。

苏頲(tǐng)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

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
如。

”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

更客.任城④,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miǎn)居徂徕山,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
当世事,奏颂一篇。

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

白犹与饮徒醉于市。

帝坐沉香亭,意有所感,欲
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洒面,稍解,授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

帝爱其才,数宴
见。

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力士素贵,耻之,摘其诗以激杨贵妃。

帝欲官白,妃辄沮止。

白自知
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与知章、李适之、汝阳王进、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酒中八仙人”。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选自《新唐书·李白传》)
【注】①兴圣皇帝:即西凉武昭王李暠。

②长庚星:太白星。

③有道:唐时选举科目之一。

④任城:今山东济宁。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1)因以命.之(2)见白,异.之
(3)更客.任城(4)白尝.侍帝
10.下列句中的“以”与“左右以水洒面”中的“以”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俱以.假山显
B.吾欲辱之,何以.也
C. 以.其境过清
D.卷石底以.出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1)力士素贵,耻之。

译: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

译:
12.请从文段中摘出两处能表现李白傲视权贵、不事权贵的特点的语句(6分)
答:
【答案】
9.(4分)①取名,命名②以……为异,对……感到惊异(觉得……惊异)③客居④曾经(各1分)
10.B
11.(4分)(1)高力士向来为朝中显贵,把这(替李白脱靴)当作耻辱(得分点:素、耻)。

(2)李白知道自己不被皇帝身边的人(皇帝亲近的人)所容忍(得分点:被动句式、亲近)。

(每
句2分))
12.(6分)(1)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

(2)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

(3)
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

(答到一点得2分)
【解析】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试题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A项中的“以”是凭借的意思;B项中的“以”是用的意思,和题干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C项中的“以”是因为的意思;D项中的“以”是连词,相当于“而”。

故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
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
(1)句中素、耻。

“耻”是形容词作动词“以……为耻”。

(2)句注意是被动句式,“亲近”是动词用
作名词。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读懂文章,根据题目要求,找出答案并不难。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