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古诗学习内容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二年级上册古诗二首《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知识点01我会写楼lóu(城楼、下楼、钟楼)依yī(依靠、依赖、依着)尽jìn(尽头、尽情、尽力)黄huáng(黄金、黄叶、黄色)层céng(上层、双层、一层楼)照zhào(照明、照射、照相)炉lú(火炉、香炉、炉子)烟yān(烟雾、烟火、香烟)挂guà(悬挂、挂着、挂图)川chuān(冰川、山川、一马平川)02我会认欲yù(欲望、食欲、贪欲)穷qióng(贫穷、穷人、穷尽)瀑pù(瀑布、飞瀑、雨瀑)布bù(白布、棉布、布料)遥yáo(遥看、遥远、遥望)03多音字更gèng (更好)gēng(更正)落luò(落后)là(丢三落四)04近义词依——靠望——看05反义词白——黑人——出穷——富前——后直——弯06作者简介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
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
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存世诗文千余篇。
07古诗大意《登鹳雀楼》: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太阳靠着群山落下去了,黄河的水正滚滚流向大海。
想要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就要再登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在阳光的照射下,庐山的香炉峰升起紫色的云雾。
远远望去,一条白练似的瀑布从青翠的山壁间跌落下来,好像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了人间。
08问题归纳1.诗人登上去以后看到了什么?诗人登上鹳雀楼看到了白日、山、黄河等景象。
上去以后看到太阳在山的尽头、黄河向海的方向流去。
2.作者在楼上想到了什么?想到要想看得更远,只有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望庐山瀑布》教案15篇
《望庐山瀑布》教案《望庐山瀑布》教案1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望庐山瀑布》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望庐山瀑布》教案1活动目标:1、理解古诗内容,学习有感情、有节奏的朗诵古诗。
2、喜欢诵读古诗,并萌发幼儿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活动准备:瀑布的图片或光盘活动过程:(一)导入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瀑布吗?今天老师带来了瀑布的光盘,我们一起来看看瀑布吧!提问:你们觉得瀑布像什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首唐朝诗人李白他游庐山时,看到庐山瀑布美丽壮观的景象而写下的古诗《望庐山瀑布》。
你们听听诗人觉得瀑布像什么?(二)学习《望庐山瀑布》一、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
提问:1、这首诗是谁写的呢?2、你们听到诗中写了什么?二、逐句解释古诗含义。
1、解题,介绍作者。
(1)“望”是什么意思?明确:远看。
“庐山”是个山名,在江西省北部,临长江,靠近九江市,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
谁去过庐山,或在电影、电视中见过,请一位同学说说他所见过的庐山的景色。
2、理解诗意,想像画面,体会感情。
(1)“日照香炉生紫烟”“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烟”,指的不是炊烟,也不是哪儿冒出的烟,而是指云雾。
山峰高耸入云,峰上云雾缭绕,下面水气升腾,整座山峰笼罩在烟雾之中。
阳光一照,烟雾便呈现出绛紫的色彩,飘飘悠悠,萦绕山际。
多美啊!(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远远看去。
“川”:指大河。
“挂”:悬挂。
远远望去瀑布像是挂在山前的一条大河。
这句诗挂字用得好,因为瀑布在不停地流动着,从动态上看,就像一条巨大的河流,但平时河流都是流淌的,而这一瀑布却由上而下地高悬,所以诗人用“挂”这个字写出瀑布外形的壮观。
同时通过“挂”这个字使人体会到瀑布水流又快又急,而且山势陡峭,仅仅通过一个字就写出了瀑布的磅礴气势。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是形容瀑布飞快地流下来,像飞一样。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3)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3)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的第八课《古诗二首》中的《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选自唐代诗人李白的《庐山谣》。
我们将详细学习这首诗的每一句,理解其意义,感受诗人的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朗读《望庐山瀑布》,理解诗句的含义,掌握重点词汇。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
2. 教学重点:诗句的朗读和重点词汇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过程:学生观察图片,教师引导描述。
2. 新课导入:教师带领学生朗读《望庐山瀑布》,让学生初步感知诗句的美。
过程: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3. 诗句解析:逐句讲解诗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义。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记录重点。
4. 例题讲解:分析诗句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等。
过程:教师讲解,学生互动讨论。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诗句的意义,并进行课堂互动。
过程: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望庐山瀑布》全文2. 黑板右侧:诗句解析、重点词汇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望庐山瀑布》的意境。
2. 课后拓展:收集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进行阅读和赏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朗读、讲解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了古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对古诗的欣赏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在拓展延伸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古诗李白《望庐山瀑布》
古诗李白《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 》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 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的诗,下面是关于古诗 望庐山瀑布的内容,欢迎阅读! 望庐山瀑布 唐代: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 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 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注释 1.香炉:指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
孟浩然 《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 “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2.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一作“长川”。
川:河流,这里指瀑 布。
3.直:笔直。
三千尺:形容山高。
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4.疑:怀疑。
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一作“半天”。
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此句极言瀑布 落差之大。
创作背景 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 725 年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1/6中初游庐山之时所作。
吴小如教授认为,李白这两首诗体裁不一,内容也有一部 分重复, 疑非一时之作。
詹锳先生在 《李白诗文系年》 中根据任华 《杂言寄李白》 诗,认为第一首五古为李白入长安以前(开元年间)所作。
另有人认为第二首七 绝作于公元 756 年(唐玄宗天宝十五年)李白到庐山的夏秋之交。
赏析 这是一首诗是七言绝句。
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的开头提到的香炉峰, “在庐山西北, 其峰尖圆, 烟云聚散, 如博山香炉之状” (乐史 《太平寰宇记》 ) 。
可是,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种景象: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 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 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 寻常的背景。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望庐山瀑布》原文、翻译及赏析篇1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 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洪泉落,迢迢半紫氛。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日照虹霓似,天清风雨闻。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翻译万丈湍飞的瀑布从山间落下,望去像是从遥远的天空降临。
奔腾直泻冲击着一片片杂树,喷洒溅落穿透了一层层浮云。
阳光照耀下如彩虹一样绚烂,天气清和时像风雨一样可闻。
灵异的山峰多具有秀丽景色,天空瀑布相融雾霭一片氤氲。
注释洪泉:指水丰势强的瀑布。
迢迢:形容瀑布之长。
紫氛:紫色的水气。
杂树:瀑布岩壁边杂乱的树木。
重云:层云。
虹霓:阳光射入窜的水珠,经过折射、反射形成的自然现象。
天清:天气清朗。
闻:听到。
灵山:指庐山。
秀色:壮美景色。
空:天空中的云。
氤氲:形容水气弥漫流动。
赏析第一句中“万丈洪泉落”,万丈有多高,实在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要表达的正是心中那种不可确凿道出的对匡庐飞瀑雄奇险壮之气势的深深折服与崇爱之情。
水自地下往上涌出曰之为泉,诗人以泉喻瀑,言飞瀑如洪泉而落,仿佛是将泉跟倒置了过来,任其泉水喷涌而下、源源不绝,所述情状极为形象,令人啧啧生叹。
“迢迢半紫氛”一句状写的则是伴随着瀑布飞落而升腾起的缥缈水气。
李白七绝《望庐山瀑布水》开篇就说高峭挺拔的香炉峰在旭日红光的映照下紫气蒸腾,烟雾缭绕,如同幻境一般,张九龄所言的“紫氛”大抵就是这种“日照香炉生紫烟”的神奇气象。
迢迢,写雾霭之高;半,写紫雾似将色瀑截断。
高高漂浮的水雾尚且只在瀑布半腰,那么洪泉万丈的源头,自然是深隐于一派迷蒙与虚无之中了。
“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
第二联着重于展现瀑布飞泻云天的动感之美。
庐山峰青峦秀,嘉木成阴,喷雪鸣雷般的银瀑从几重云外奔流而下,激荡着嶙峋的山岩,穿越过层叠的古木,义无反顾地坠入深密的涧谷,这壮景所带来的强烈视觉震撼富有艺术感染力,大自然那磅礴潇洒的超凡手笔令人钦佩。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8课《望庐山瀑布》。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
我们将通过学习这首诗,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韵律美。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 能够正确朗读诗文,背诵并默写。
3. 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同学们理解诗文内容,感受诗歌的美。
难点在于让同学们能够理解并体会到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地展示瀑布的壮观景象。
同时,我也准备了一些诗歌朗诵的音频资料,让同学们能够听到专业人士的朗读,感受诗歌的韵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我会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同学们观察和描述瀑布的景象,引发他们对自然景观的兴趣。
2. 朗读与理解:我会带领同学们朗读诗文,指导他们正确停顿和重音,以体会诗歌的韵律。
然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文内容,帮助同学们理解诗人的描写和情感。
3. 分析与讨论:我会引导同学们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中的意象对比和夸张手法,让同学们感受诗歌的美。
4. 实践与拓展:我会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文的理解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创作自己的小诗,以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书写诗文的《望庐山瀑布》和作者李白的名字。
然后,我会将诗文中的关键句子和意象用关键词的形式板书出来,如“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以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请同学们背诵并默写《望庐山瀑布》。
2.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解释诗文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需要重点关注的。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知识点
《望庐山瀑布》是一篇古代诗歌,下面是该诗的一些知识点:
1. 作者:唐代诗人李白是《望庐山瀑布》的作者。
他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擅长于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2. 内容:诗中描写了庐山瀑布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壮丽的自然景色的赞美和向往。
3. 描写手法:
a. 对景描写:诗中描绘了庐山的瀑布雄奇壮观,如“白云深处有人家”、“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等描写。
b. 借景抒怀:诗人通过描绘庐山瀑布的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与情感,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表示离别的苦痛。
4. 语言特点:诗中运用了大量形象生动的描写,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使读者感受到瀑布的恢弘壮丽。
5. 主题思想:《望庐山瀑布》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同时也透露了人类激励自己努力进取的意义和价值。
望庐山瀑布瀑布的诗和解释
望庐山瀑布瀑布的诗和解释大全很荣幸同学们能来关注望庐山瀑布瀑布的诗和解释诗文内容,由为大家搜集整理发布,让我们赶快一起来学习一下吧!一.望庐山瀑布瀑布的诗和解释望庐山瀑布八.0朝代:唐代:李白原文: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保藏参考翻译译文及解释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似乎有几▼参考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美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创作背景这两首诗一般认为是公元725年(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前后李白出游金陵途中初游庐山时所作。
吴小如教授认为▼二.有没有大瀑布的古诗10首1、《望庐山瀑布》——李白(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译文:香炉峰在阳光的照耀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似乎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2、《望庐山瀑布》——李白(唐)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
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
歘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仰观势转雄,壮哉造化功!海风吹不断,江月照还空。
空中乱潨射,左右洗青壁。
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而我游名山,对之心益闲。
无论漱琼液,且得洗尘颜。
但谐宿所好,永愿辞人间。
译文:从西面登上香炉峰,向南望见瀑布高挂在山前。
水流直下达三百丈,沿着山谷奔涌前行几十里。
速度快如风驰电掣,模糊之中犹如有白虹腾空。
乍以为是银河从天上落下,充满飘洒在半空中。
仰观瀑布那气概真雄奇啊,这是神灵造化之功!再大的海风也吹不断,江上月光却能直透其中。
水流在空中任意飞溅,冲刷着两侧青色的石壁。
飞腾的水珠散发彩色霞光,水沫在巨石上沸腾。
我原来就最爱游赏名山,面对此景心胸更宽广。
不必像服琼浆一样成仙,此水已足以荡涤尘俗。
遁世归隐本是我夙愿,只想久居此地永辞人间。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8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 (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今天,我要分享的是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课《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内容本课包括两首古诗《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赞美庐山瀑布的诗,通过描绘瀑布的壮观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一首描绘洞庭湖美景的诗,通过描绘湖光山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
二、教学目标通过学习两首古诗,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难点是让学生学会朗读和背诵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包括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学具包括课本、练习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美景,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2. 学习《望庐山瀑布》:(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遥看”、“挂前川”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3. 学习《望洞庭》:(1)让学生自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2)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的结构和韵律;(3)讲解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如“湖光秋月”、“镜未磨”等;(4)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诗句。
4. 练习: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并进行朗读和背诵的练习。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诗句的结构和关键词语的解释。
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的意思。
2. 请学生朗读和背诵《望庐山瀑布》和《望洞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在班级群里分享一些关于庐山瀑布和洞庭湖的资料,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这些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独特之处。
《古诗两首》之《望庐山瀑布》教案
2.朗读练习: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句的朗读练习,通过朗读来感受古诗的节奏和情感。
-修辞手法的识别与应用:学生需要在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上有所理解,并能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审美情趣的培养:引导学生从平淡的日常景物中提炼出美的元素,感悟古诗中的审美价值。
-文化背景的感知:学生可能缺乏对古代诗人及其创作背景的了解,影响对古诗的整体理解。
举例解释:
1.教学重点举例
-在诗句朗读与背诵环节,教师需示范正确的朗读节奏,指导学生注意诗句的抑扬顿挫,确保学生能够准确背诵。
-生字词的掌握:学生需掌握诗中出现的生字词,如“日照”、“香炉”、“飞流”等,并理解其在句中的意义。
-意境的理解:学生应理解诗句所描绘的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写作特色分析:识别并理解诗中运用的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分析其对表达效果的增强作用。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深入理解: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诗句背后的深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如“疑是银河落九天”所蕴含的壮阔与神秘。
3.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描绘的瀑布景象。
4.分析古诗的写作特色,如对偶、夸张等修辞手法。
5.领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提高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诗句,发展形象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复述等方式,准确把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情感。
《望庐山瀑布》古诗
《望庐山瀑布》古诗《望庐山瀑布》古诗《望庐山瀑布》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也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一起来看看古诗内容,仅供大家参考!谢谢!《望庐山瀑布》古诗1《望庐山瀑布》作者【唐】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析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
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是指庐山的香炉峰。
此峰在庐山西北,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由于瀑布飞泻,水气蒸腾而上,在丽日照耀下,仿佛有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升起了团团紫烟。
一个“生”字把烟云冉冉上升的景象写活了。
此句为瀑布设置了雄奇的背景,也为下文直接描写瀑布渲染了气氛。
次句“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看瀑布”四字照应了题目《望庐山瀑布》。
“挂前川” 是说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从悬崖直挂到前面的河流上。
“挂”字化动为静,维纱维肖地写出遥望中的瀑布。
诗的前两句从大处着笔,概写望中全景:山顶紫烟缭绕,山间白练悬挂,山下激流奔腾,构成一幅绚丽壮美的图景。
第三句“飞流直下三千尺”是从近处细致地描写瀑布。
“飞流”表现瀑布凌空而出,喷涌飞泻。
“直下”既写出岩壁的陡峭,又写出水流之急。
“三千尺”极力夸张,写山的高峻。
这样写诗人觉得还没把瀑布的雄奇气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于是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
说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使人怀疑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一个“疑”,用得空灵活泼,若真若幻,引人遐想,增添了瀑布的神奇色彩。
这首诗极其成功地运用了比喻、夸张和想象,构思奇特,语言生动形象、洗炼明快。
苏东坡十分赞赏这首诗,说“帝遣银河一脉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谪仙”就是李白。
《望庐山瀑布》的确是状物写景和抒情的范例。
《望庐山瀑布》古诗2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诗是一首家喻户晓、雅俗共赏、人人口熟能详却又摹仿不得的神来之作。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望庐山瀑布》教案-
1.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让学生感受古典诗词的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古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畏之情。
2.语言建构与应用:培养学生正确朗读和默写古诗的能力,掌握诗中的生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3.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句意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大家共同交流如何在生活中发现美的存在。
(五)总结回顾(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学习了《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还通过绘画和讨论活动,加深了对自然美的感知和欣赏。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种美的感悟带到日常生活中,学会发现和创造美。如果对今天的课程有任何疑问,欢迎随时向我提问。
2.教学难点
-诗句的意境描绘: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样具有高度想象力和夸张手法的句子,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其深层含义。
-词语的深层含义:理解“挂前川”等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引申意义,以及它们在整体诗意中的重要性。
-诗文的情感表达:学生可能难以体会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厚情感,以及如何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朗读和表达中。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望庐山瀑布》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几个值得思考的方面。首先,学生在朗读古诗时,对于节奏和情感的把握还有待提高。我意识到,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古诗文朗读的技巧还不够熟悉,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多加指导和示范。
其次,通过分析诗句意境,我发现学生对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诗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难。这让我认识到,在讲解类似具有高度想象力和夸张手法的句子时,需要运用更多直观的教具和形象的语言来帮助学生领悟。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案
《古诗二首-望庐山瀑布》教学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应用: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掌握古诗的朗读技巧,增强语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学会运用优美的词汇表达自然景观。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从诗人的视角观察大自然,激发想象力,培养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体会古诗中的传统文化内涵,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诗人李白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表达了对庐山瀑布的赞美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诗句,看看诗人是如何通过文字捕捉瀑布的动态美。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通过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瀑布的壮观。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创作练习,尝试用文字描绘一个自然景观。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短诗”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此外,关于课堂讨论。在今天的小组讨论中,学生们表现出较高的热情,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表达不够清晰。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多给他们提供发言机会,并指导他们如何清晰、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情感教育。通过学习《望庐山瀑布》,我希望学生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培养他们热爱自然、珍惜美好事物的情感。课后,我观察到学生在欣赏诗句时,确实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之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将情感教育融入到课堂教学中。
二年级上册语文学古诗-《望庐山瀑布》 人教部编版
二年级()望庐山瀑布
导入新知
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 市,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 原与鄱阳湖畔,瀑布飞泻。 被誉为中国最秀丽的十大 瀑布之一。瀑布最著名的 应数三叠泉,被称为“庐 山第一奇观”。
新知讲解
望庐山瀑布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读诗句
新知讲解
香炉:指庐山中的香炉峰 紫烟:有紫色雾气升腾 句意: 在阳光的照耀下,香炉 峰周围升起紫色的云烟。
新知讲解
遥看瀑布挂前川
明诗意
遥看:从远处看。 挂:悬挂。 前川:指眼前的瀑布。 句意:从远处望去,山前的瀑布 就像挂在那里的一块白布。
新知讲解
飞流直下三千尺
明诗意
飞流:指从高山上倾泻的流水。 直下:是指瀑流直泻。 句意:从高高的山上飞流而下 的三千尺流水。
夸张,长长的水流,飞快地从山上 直泻而下。
回答问题
悟诗情
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的什么? 作者用了什么手法?
怀疑的意思。
怀疑是天上的银河流到了人间。 想象或叫虚构
诗歌总结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 诗人李白的作品。诗中的 首句,将蒙蒙的( 烟雾 ) 形象地比喻为从香炉中升 起的( 紫烟 )。整首诗 采用(比喻、夸张 )的 方法写出庐山瀑布的 ( 壮丽景象 ),表达了 诗(对大自然的热)爱。
新知讲解
明诗意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怀疑。 银河: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 句意:不由使人怀疑是银河从天上 落了下来。
新知讲解
悟诗情
你了解香炉吗?文中的“香炉” 到底指什么呢?
庐山山峰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山 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
《望庐山瀑布》教案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诗句背诵与理解:《望庐山瀑布》的诗句韵律优美,要求学生熟练背诵,理解诗句所表达的意思,尤其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
-词汇运用: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如“挂前川”、“飞流直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等,理解其在本诗中的作用及表达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句中的重点词汇和修辞手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和实际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瀑布相关的自然景观,思考如何用诗歌的形式来描绘。
2.诗歌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每个小组尝试创作一首简短的诗,描述他们想象中的瀑布景象。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诗歌创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如何欣赏和创作自然景观的诗歌”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如“你认为诗歌中哪些词汇或句子最能表现瀑布的美丽?”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望庐山瀑布》这首诗的基本内容。这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歌,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瀑布的雄伟与美丽。它体现了诗人李白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逐句分析这首诗,看看诗人是如何运用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瀑布的。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这句,诗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瀑布的壮观。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望庐山瀑布》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瀑布,或者听说过瀑布的壮观?”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中瀑布的奥秘。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望庐山瀑布》通用(1)
大班语言教案古诗《望庐山瀑布》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该诗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自然的语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诗的作者李白的生平,理解诗的意境,感受大自然的壮美。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望庐山瀑布》的字词、句式和韵律。
2. 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古诗学习的兴趣。
3. 引导学生感受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诗的意境理解和描绘,诗中关键词汇的解读。
教学重点:掌握古诗的基本知识,如韵律、句式等;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庐山瀑布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瀑布的景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介绍诗人李白及创作背景。
(2)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分析诗的韵律、句式、意象。
(3)解读诗中的关键词汇,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身边的自然景观。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古诗,引导学生理解诗的意境和表达技巧。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古诗的形式描绘一幅自然景观。
六、板书设计1. 望庐山瀑布2. 内容:诗人:李白背景:庐山瀑布关键词汇:飞流直下、银河、落九天3. 结构:韵律、句式、意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背诵并默写古诗《望庐山瀑布》。
(2)选取一个自然景观,用古诗的形式进行描绘。
2. 答案:(1)见课本。
(2)示例:题目:月夜星空描述: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诗《望庐山瀑布》的理解和描绘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否得到锻炼?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课外阅读李白的诗作,了解诗人的创作风格。
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21课古诗三首课堂笔记
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三首古诗,分别是《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
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课堂笔记:
1. 《登鹳雀楼》。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们的壮志豪情。
诗中通过描绘登高望远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之情。
同时,诗中还蕴含着人生的哲理,提醒人们要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定的信念。
2. 《望庐山瀑布》。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以庐山瀑布为题材,描绘了瀑布的壮丽景色以及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瀑布的声势和气势,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提醒人们要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困苦。
3. 《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李白创作的,以夜晚的寂静为背景,描绘了作者思乡之情。
诗中通过描绘月光和寂静的夜晚,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同时,诗中还蕴含着对人生的反思,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时光,不忘家乡的牵挂。
以上是对《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和《静夜思》这三首古诗的课堂笔记。
这些诗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和美丽,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给人们以启示和思考。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古诗词必背《望庐山瀑布》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著名诗作,以其生动的描绘和
豪放的气势,成为二年级学生必背的古诗词之一。
这首诗通过对庐山
瀑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壮美景色的无限向往。
诗文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的意思是:阳光照射在香炉峰上,蒸腾起紫色的云雾;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白色的绸带悬挂在山前。
瀑布的水流从高处直泻而下,高度达到了三千尺,让人不禁怀疑是不是银河从天上倾泻下来。
在教学这首诗时,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 意境理解:让学生感受诗中所描绘的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象,理解诗
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2. 语言运用:注意诗中的语言特点,如“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
紫烟”形象地描绘了阳光照射下香炉峰上云雾缭绕的景象。
3. 修辞手法:指出诗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飞流直下三千尺”,将瀑布的高度夸大,以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4. 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想象自己站在庐山脚下,仰望瀑布,感受那种气势磅礴的自然之美。
5. 背诵技巧:教授学生一些背诵技巧,如分段记忆、关键词提示等,帮助他们更好地记忆这首诗。
6. 文化背景:简要介绍李白及其诗歌风格,让学生了解这首诗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通过这些教学点,学生不仅能背诵这首诗,还能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艺术魅力。
小学二年级语文《望庐山瀑布》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导语】《望庐⼭瀑布》是唐代伟⼤的浪漫主义诗⼈李⽩的作品,诗⼈展开想象的翅膀,描绘出⼀幅⽓势磅礴的飞流瀑布图。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语⽂《望庐⼭瀑布》原⽂、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学⼆年级语⽂《望庐⼭瀑布》原⽂ 望庐⼭瀑布 唐·李⽩ ⽇照⾹炉⽣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注释: 庐⼭:我国名⼭之⼀,在江西省九江市南。
⾹炉:指⾹炉峰,是庐⼭西北部的⼀座⾼峰。
川:河。
这⾥指瀑布好像⼀条⼤河垂挂在⼭前。
九天:古⼈认为天有九重,这⾥指⾼⾼的天空。
译⽂: 太阳照耀⾹炉峰⽣出袅袅紫烟,远远望去瀑布像长河悬挂⼭前。
仿佛三千尺⽔流飞奔直冲⽽下,莫⾮是银河从九天垂落⼭崖间。
【篇⼆】⼩学⼆年级语⽂《望庐⼭瀑布》教案 教学⽬标: 1、会认“炉、庐、瀑、疑”4个字,会写“炉、银、流、柳”4个字。
2、能借助课件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的意境。
3、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对⼤⾃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 感受瀑布飞流直泻的壮观景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庐⼭瀑布录像)、幻灯⽚(词语、古诗《早发⽩帝城》) 教学时间: ⼀课时 教学过程: ⼀、谈话激趣 同学们,瀑布是⾃然界中⼀种壮观的景象,你们想欣赏吗?今天,我们就同李⽩⼀起去欣赏庐⼭的瀑布。
⼆、借助媒体,感受瀑布景美 1、各位,我们的⾏程开始了,现在我们来到江西庐⼭,观看⾹炉峰顶流下的瀑布,看完谈谈你的印象。
2、放视频,学⽣观看。
3、学⽣各抒⼰见:你感受到的庐⼭瀑布什么样? 4、⾯对如此美景,李⽩情不⾃禁吟诵起“⽇照⾹炉⽣紫烟……”(诵读后板书《望庐⼭瀑布》) 5、诗中描绘的景美吗?你也打开书来⾃由读⼏次吧! 个别读、齐读、指名读 (⼤部分学⽣从没看见过瀑布,播放瀑布的录像,既可以调动学⽣的多种感官进⾏观察,培养观察能⼒,⼜激发了学⽣发表见解、阅读古诗的兴趣。
) 三、赏析古诗 1、⾃由读古诗,观看插图和回忆录像中的情景,说说诗句的意思,不懂的地⽅做上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庐山瀑布》古诗学习内容
其全文古诗如下: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言】
《望庐山瀑布水二首》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两首诗,其一为五言
古诗,其二为七言绝句。
这两首诗,都紧扣题目中的“望”字,以庐
山的香炉峰入笔描写庐山瀑布之景,用“挂”字突出瀑布如珠帘垂空,以高度夸张的艺术手法,把瀑布勾画得传神入化,然后细致地描写瀑
布的具体景象,将飞流直泻的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气象万千,宛如
一幅生动的山水画。
其中第二首七言绝句历来广为传诵,其前两句描
绘了庐山瀑布的奇伟景象,既有朦胧美,又有雄壮美;后两句用夸张的
比喻和浪漫的想象,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和气势,可谓字字珠玑。
【翻译】
香炉峰在阳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
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
天上泻落到人间。
【鉴赏】
第二首诗是七言绝句。
此诗中的香炉,即第一首诗开头提到的香炉峰,“在庐山西北,其峰尖圆,烟云聚散,如博山香炉之状”(乐史《太平
寰宇记》)。
不过,到了诗人李白的笔下,便成了另一番景象:一座顶
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
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片紫色的云霞。
这不但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
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
接着诗人
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上的瀑布。
“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
“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像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
挂于山川之间。
“挂”字很妙,它化动为静,惟妙惟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
第一首诗说,“壮哉造化功!”正是这“造化”才能将这巨物“挂”起来,所以这“挂”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
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
“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
“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能够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
不过,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
“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而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个形象。
巍巍香炉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像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
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个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
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犹壮”的艺术风格。
宋人魏庆之说:“七言诗第五字要响。
……所谓响者,致力处也。
”(《诗人玉屑》)这个看法在这首诗里似乎特别有说服力。
比如一个“生”字,不但把香炉峰写“活”了,也隐隐地把山间的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浮游的景象表现出来了。
“挂”字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落”字也很精彩,它活画出高空突兀、巨流倾泻的磅礴气势。
很难设想换掉这三个字,这首诗将会变成什么样子。
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
诗云:“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
千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场景虽也不小,但还是给人局促之感,原因大概是它转来转去都是瀑布,瀑布,显得很实,很板,虽是小诗,却颇有点大赋的气味。
比起李白那种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有形有神,奔放空灵,相去实在甚远。
苏轼说:“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
恶诗。
”(《戏徐凝瀑布诗》)话虽不无过激之处,然其基本倾向还是
准确的,表现了苏轼不但是一位的诗人,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鉴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