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化学知识讲解学案(含解析):2.1物质的分类(提高)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2.1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2.1 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本节内容是学业水平考试必考的内容,且学生容易出错,常把知识点混淆,所以把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及酸、碱、盐等全部进行归纳总结并分类是很有必要的;在思维上,学生正从直觉型经验思维向抽象型思维过渡,形成化学学习的一种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和提高,为今后学好化学奠定了基础。

胶体是以学生初中学习的纯净物、混合物、溶液和浊液等知识为基础,提倡学生从原有的知识出发,在介绍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基础上引入胶体的概念。

通过本节的探究学习,既巩固了初中所学的内容,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学习和研究化学当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区分纯净物、混合物、单质、化合物、有机物、无机物;2、学会对酸、碱、盐、氧化物的进一步分类;3、掌握分散系的分类,胶体的性质和用途。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2、学会审题,获取有用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3、提高按照化学学科特点,思考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方法;2、培养学以致用,练习实际的学习习惯;3、培养严谨求实的学科态度。

【教学重点】 1、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和性质;2、分散系的分类;3、胶体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1、氧化物间的区别和练习;2、酸、碱、盐的性质;3、理解胶体性质用及用途的练习。

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视频、电泳实验视频、生活中胶体的相关图片。

2课时第一课时【导入】图书馆中的数目繁多,如何从书海中找到你要的那本书呢?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做了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对图书馆里的书籍进行分门别类的摆放。

【提问】元素周期表有110多种元素,却组成了4000多万中物质,如何又快有准确的掌握物质的性质呢?【学生活动】对空气、N 2、Cl 2、CO 2、CuSO 4.5H 2O 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讲解】所以我们要把物质进行分类的目的和意义就是为了能够提高人们工作、学习的效率,使人们更快更便捷的达到目的。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分散系及其分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位于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学生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对于化学要研究的内容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

本节课的课题是“分散系及其分类”,实际上是物质分类的延续。

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形式,是一种混合体系。

因此,胶体知识与学生以前知识有所不同,它研究的不是物质固有性质,而是因聚集状态不同而表现出来的性质。

这对学生而言是比较陌生的领域。

这就以物质分类的思想为切入点来认识这部分内容。

对于胶体,教科书只介绍了丁达尔效应,胶体的介稳性,至于渗析并未涉及,布朗运动,电泳及聚沉也只是在科学视野栏目中点到为止,但是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大纲》中明确提出:要掌握常见物质的检验、分离与提纯的方法。

所以,在了解胶体概念与丁达尔效应及溶液、胶体、浊液之间的比较的基础上,重点突出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二、学情分析分类方法在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学生已经了解分类方法的应用,也知道分类方法的重要意义。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胶体的知识研究的不是某种物质所特有的性质,而是物质的聚集状态所表现出来的性质。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教材只是从胶体与溶液、浊液区别的角度引出,教学中还要学生联系生活的实际,加深了解有关胶体的性质和重要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还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2.掌握胶体的性质及其制备,知道溶液、胶体、浊液的物理性质的区别及其本质区别3.理解丁达尔效应和胶体的提纯。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抽象、概括整理、归纳总结,准确系统地掌握知识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胶体的本质特征和性质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四、设计思路①总体思路:以学生活动为主体,探究学习为基本方法,思维训练为主线,学练结合,理论与实际现结合,用实验手段探索物质的性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1.学会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2.掌握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重点: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初步了解分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类法的应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入]我们知道分类如果从不同角度入手就会有很多不同方法,例如,人类按照年龄分可以分为老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性;按职业分为教师、医生、工程师等等。

同样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角度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方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二、推进新课教学环节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板书]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思考与交流]请尝试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 气体:HCl、SO2液体:H2SO3 )[讲解]在分类的标准确定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提问]对于Na2CO3,如果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属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属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属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属于碳酸盐。

)[讲解]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局限,所能提供的信息较少,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的时候往往采取多种分类方法,比如交叉分类法,就像我们刚才举的Na2CO3的例子。

[板书]1.交叉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讲解](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2.1物质的分类+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教案:2.1物质的分类+

并进行比较前者:后者:
6、胶体的分类:
(1)、液溶胶:氢氧化铁胶体、碘化银胶体等
(2)、气溶胶:云、雾、烟尘等
(3)、固溶胶:红宝石、蓝宝石、土壤胶体等
7.胶体的性质
(1)渗析
应用
(2)丁达尔效应:的现象。

丁达尔效应的应用: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
比如:雾天行驶的汽车的灯光、早晨树林中出现阳光的光路、扫地时扬起灰尘,阳光从窗户射入,也会看到一条光柱,光柱中还可清晰地看见小灰尘在飞舞等。

(3)布朗运动:胶体的粒子可以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运动。

(4)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原因:胶粒带有电荷(胶粒表面积很大,吸
附能力很强,能选择性地吸附溶液中的离子而带有电荷)。

说明:①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②一般来说,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带
正电荷,如Fe(OH)3胶体和Al(OH)3胶体微粒。

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胶体微粒吸附阴离子,带负电荷,如As2S3
胶体、H2SiO3胶体的微粒。

③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④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

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
泳现象。

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4)胶体的凝聚:胶体是一种比较稳定的分散系。

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电荷,同一种胶粒带有相同的电荷,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脱粒不容易聚集,胶粒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胶粒不容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而沉降。

但如果给予。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全章节教案分解
第一章:物质的组成
- 1.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 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基本性质
- 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概念
- 1.2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 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 熟悉元素周期表的排列规律和基本信息
第二章: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
- 2.1 化学式
- 掌握离子和分子的化学式表示方法
- 了解化合物的结构和命名方法
- 2.2 化学方程式
- 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
- 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和平衡原理
第三章:量的关系
- 3.1 质量和物质量的测定
- 理解质量和物质量的概念
- 掌握质量和物质量的测量方法
- 3.2 物质的量和摩尔
- 了解物质的量和摩尔的概念
- 掌握物质的量和摩尔之间的计算关系
第四章:能量与能量转化
- 4.1 热和机械能
- 了解热和机械能的概念和各种能量转化过程
- 掌握热量和功的计算方法
- 4.2 化学能量与能量转化
- 理解化学能量的概念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 掌握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的全章节教案分解,包括了物质的组成、化学式及化学方程式、量的关系以及能量与能量转化等内
容。

每章节的教学目标是通过研究和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使学生对化学有基本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请注意,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具体教案细节及教学活动应根据教学需要进行设计和调整。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5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5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2课时)第一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2.了解常见物质及变化的分类方法,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从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分类事例入手,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把所学过的化学知识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分类,将不同的知识通过某种关系联系起来,从而加强知识的理解与迁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并认同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并将分类法应用到化学的学习过程中。

教学重点: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常见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过程:2.树状分类法运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解析: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同种物质可以归属于不同的类别。

根据组成盐的阴、阳离子的不同,(NH4)2CO3因其组成中含有NH4+,故属于铵盐,其组成中还含有CO32-,故又属于碳酸盐。

同理,(NH4)2SO4既是铵盐,又是硫酸盐;Na2CO3既是钠盐,又是碳酸盐;Na2SO4既是钠盐,又是硫酸盐。

[思考与交流]从H、O、S、K四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组成和表中第一栏物质类别相同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表中相应空格内。

1、上述物质如果看成不同类时,它们应该分别属于什么类别?(酸、碱、盐和氧化物)2、如果看成是同一类时,它们属于什么类别?(化合物)3、纯净物是否只有化合物?还有什么物质也属于纯净物?(单质)4、空气、硫酸溶液属于纯净物吗?[板书]2.树状分类法[讲述]树状分类法像一棵树,有主干、支干、次支干和小枝丫。

树状分类法是对同类事思考巩固物质化学式的书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用树状分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

[课堂练习]1、下列反应分别属于何种基本反应类型?(1)Fe+S=FeS(2)CaCO3=CaO+CO2↑(3)Fe+CuSO4=FeSO4+Cu(4)4Fe(OH)2+O2+2H2O=4Fe(OH)32、有以下四个反应:①硫在氧气中燃烧②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③氢气还原氧化铜④生石灰与水反应其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_,有化合价变化的反应有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分类》教案
【温故知新】 1. (自学、讨论)什么是酸?酸的通性有哪 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课堂生成】 2. (自学、讨论)什么是碱?碱的通性有哪些(能写方程式的,写出相应的方程式)?
【课堂生成】 【课堂研讨】 1. (自学、思考)分类对生产生活以及学习有什么意义?你能对你学 过的化学物质和化学
【巩 固练习】 1. 已知淀粉溶液与蛋白质溶液均为胶体。现应用如下图所示的装置,在半透膜袋内装有一
定量的淀粉溶液,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唾液淀粉酶,将盛有混合物的半透膜浸入蒸馏 水中,反复换水多次。最终在半透膜 袋含有的分散质是什么? 最终半 透膜袋内的分散质只有唾液淀粉酶 酶是蛋白质,是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而淀粉水解为麦芽糖后变成了溶液。
⑷水在电解时,阴极能生成氢气。因为水中含有氢单质。×
⑸因为硫酸(H2SO4)中含有氢分子,所以硫酸属于混合物。×
【新编精品】人教化学必修一 2.1《物质的分类》教学案(第 2 课时)
【温故知新】 3. (自学、讨论))什么是胶体?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什么?
分散质粒子介于 1nm~100nm 之间的分 散系为胶体 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认识分类的科学方法对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⑵通过简单的分类法的学习,进一步体验到掌握方法的重要性,进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 趣。
【学法指导】 课前实地观察,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进行实验探究。师 生互动,教师在学习过程 中起到引导、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比较、类比、自主探究学会分类的科 学方法。 §2-1 物质的分类(第 1 课时)

3. 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化合物,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
A.氧化钙,洁净的雨水
B.氢氧化钾,含铜 80%的氧化铜样品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3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第1课时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学生能力发展目标】1、通过生活实例,明确对物质进行分类的意义。

2、自学P24第三、四段,通过Na2CO3的分类和图2-2,得出交叉分类法的定义。

组内讨论后能够应用交叉分两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3、通过回顾初中学过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并对一些常见的物质进行分类,引出树状分类法。

4、初步认识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预习提纲】1、阅读教材P24-P25完成优化方案P24、P25自主探究;2、完成知识点一自我测评和题组训练。

【学习重点】学习重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学习难点】学习难点:对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的理解。

【导学过程预设】一、引入新课:列举生活实例,导入课题。

二、出示学生能力发展目标:三、组织学习活动:【预习检测】1、常见的两种物质分类的方法。

2、P25实践活动第3题的检查。

【活动一】通过自学P24第四段Na2CO3的分类,并得出交叉分类法的定义。

组内讨论后能够应用交叉分两类法对物质进行分类。

课堂练习:1、下列化合物哪些物质可归为一类,并说明依据:①BaSO4② K2SO4③BaCO3④K2CO3BaSO4钡盐K2SO4 钾盐BaCO3 碳酸盐K2CO3 硫酸盐2、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H2SO4含氧酸HCl 无氧酸HNO3一元酸H2S 二元酸【活动二】回顾初中学过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并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O2、Cu、He、H2SO4、Ba(OH)2、KNO3、CO2、MgO 、空气、盐酸。

师生共同得出树状分类法的定义。

【思考与交流】教师引导得出这两种分类法的不同。

【活动三】独立完成教材P25 实践活动第3题,找出下列物质之间的关系,并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组间讨论用流程图表示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

补充碱性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概念。

四、课堂小结五、布置作业:导与练P19自我检测1、2、3;导与练P19分类法应用1、2和自我检测;导与练P20跟踪训练1、2,典例2;导与练P20跟踪训练;预习教材P25-28分散系及其分类。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学案(知识点详解及配套习题)

新教材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全册教学案物质的分类胶体[明确学习目标] 1.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同素异形体。

3.能够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4.会制备Fe(OH)3胶体,会鉴别胶体与溶液。

学生自主学习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1)由□01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同素异形体的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3)举例:O2与□02O3;红磷与白磷;金刚石、□03石墨与C60互为同素异形体。

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1)交叉分类法①含义: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一种分类方法。

②举例:Ⅱ.某些盐的交叉分类(2)树状分类法①含义:对同类事物按照某些属性进行再分类的分类法。

②举例: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1)根据物质的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

(2)举例:根据性质对氧化物进行分类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概念:□01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

(2)组成(3)分类 ①分散质和分散剂各有固、液、气三种状态,以其状态为分类标准共分为□049种分散系。

②分散系按照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分类2.胶体的制备和特征(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原理: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具体操作:往烧杯中注入40 mL 蒸馏水,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08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09红褐色,停止加热。

(2)胶体的特性——丁达尔效应当平行光束通过胶体时,可以看到□10一条光亮的“通路”,这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11散射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可用来区分胶体和□12溶液。

1.在科学研究中分类法的意义何在?提示:运用分类法对物质进行科学的分类,然后分门别类地研究它们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就能够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把握物质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2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2

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导学案1. 教学目标1、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2、能用物质的分散系的概念解释一些实际问题。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教学难点:制备胶体的实验3. 教学用具实验仪器、多媒体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分类方法,并且简单了解了分散系的相关知识,那么我们最学见的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又是按什么分的呢?(分散质离子的直径大小。

溶液:分散质直径<1 纳米(即10-9m)胶体:1 纳米≤分散质直径≤100纳米浊液:分散质直径>100纳米)[讲]如果将溶液、胶体、浊液这三类物质长期存放,我们会发现溶液是最稳定的。

不论存放的时间有多长,在一般情况下溶质都不会自动与溶剂分离;而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将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下来,如河水中夹带泥沙会逐渐沉降;胶体则介于二者之间,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属于介稳体系。

[过]生活中,我们将淀粉溶解在热水中,然后加热煮沸,就熬成了汤,可以较长时间稳定地存在;而向豆浆里加入石膏,就变成了豆腐,是什么原因呢?黄河里的水奔腾不息,为什么泥水就不变清呢?在灯光下,有雾的夜晚,为何显得更加明亮。

今天我们重点先来研究胶体的性质。

[板书]三、胶体( colloid )1、胶体的分类[投](1)、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讲]如:Fe(OH)3胶体胶粒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投](2)、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板书]2、胶体的制备实验探究:胶体的制备步骤:1、取烧杯盛25mL蒸馏水(不用自来水,是因为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聚沉),加热至沸腾;2、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一般不用稀溶液,因稀溶液水解程度大,可能会浑浊,且滴加速度不能过快,更不能将FeCl3溶液加到蒸馏水中以后再煮沸,否则会生成沉淀)3、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观察所得红褐色液体是Fe(OH)3胶体。

【化学必修1教案】2-1物质的分类(新人教版精品教)

【化学必修1教案】2-1物质的分类(新人教版精品教)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一、本章内容概述本章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到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到化学反应分类的3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4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后两种分类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主干知识梳理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标准,根据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如下图:2、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根据化学反应的特征,我们将化学反应分成四种基本类型:2+CuO、物质的分类:我们研究物质的时候,通常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物质的组成、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对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设计
【板书】
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
【PPT演示】
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实例
胶体的布朗运动
【视频播放】
胶体的介稳性和电泳现象
【讲解】
胶体的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同种胶体粒子所带电荷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使得它们不容易凝聚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胶体还有一个性质,就是电泳。刚才我们说胶体具有介稳性,是由于胶体粒子带有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使胶体不易聚沉。那么在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作定向移动,这种现象叫做电泳。这两个性质只做了解就可以。
【PPT演示】
烧杯中的体系为分散系,小黑点为分散质,蓝色液体为分散剂
【PPT演示】
分散系的组合方式及其应用的例子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并且认真思考并回答: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并在课本上把概念记上标志,认真听老师讲解分散系的组合方式
分散质有三种状态,分散剂也有三种状态,所以分散系共有9种
教学方法
本节课在设计理念上以学为主体,注重学生活动,注重知识间的整合和联系,注重已有知识的应用,注重从内容上的分层教学,注重实验设计和应用。
1.巧设情境、导入新课: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导入和练习都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应用。
学生认知结构分析:
学生可以应用上节课学习的简单分类法,去认识分散系的分类,在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一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溶液和浊液有一定的辨别能力,但是对于胶体并没有接触过。学生已将分类形成一种方法,但是对于分类方法的运用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更进一步掌握分类的学习方法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

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2学时)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作用;了解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取方法。

2、通过丁达尔现象、胶体制取、胶体性质实验等实验,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提高思维能力。

3、初步认识物质聚集状态对性质的影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胶体粒子的大小与胶体性质的关系。

难点:制备胶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课前准备:教学设备:电脑、实物展台、投影仪等,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课件等;实验药品:蒸馏水、泥水悬浊液、植物油和水的混合物、FeCl3饱和溶液(不能浑浊)、CuSO4溶液、豆浆、Fe(OH)3胶体、KNO3溶液、稀HCl溶液等。

实验仪器:酒精灯、铁架台、烧杯(5只)、小试管(6支)、玻璃棒等。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复习旧知回顾液态分散系及其分类,以及各类分散系的稳定性回顾已有知识经验,进入新知学习准备状态引入新课展示一瓶豆浆、CuSO4溶液及混浊的泥水,观察。

一会儿泥水变澄清。

请学生解析原因。

回答:是由于浊液的微粒直径较大,很容易发生沉降[讲授]我们可以用肉眼简单地将浊液鉴别出来。

而有些液体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很难和溶液区分开来(展示两份液态分散系:CuSO4溶液和Fe(OH)3溶液)。

所以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简单的鉴别胶体和溶液的方法。

新知学习实验探究1演示实验:制备Fe(OH)3胶体。

[讲解]烧杯里蒸馏水煮沸后,滴加FeCl3溶液要不断振荡,但不宜用玻璃棒搅拌;也不宜使液体沸腾时间过长,以免生成沉淀。

所得胶体应该是透明、呈红褐色的。

[板书] Fe(OH)3胶体制备: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观察教师的操作,识记[投影]激光电筒照射CuSO4溶液、新制Fe(OH)3胶体的现象。

学生观察并表述: Fe(OH)3胶体中有一条光亮的通道,而CuSO4溶液并未出现光亮的通路[讲解]光亮通路的产生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作用,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1

高中化学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1物质的分类教案1

第二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分散系的含义和分类;2.知道胶体是一种分散系,了解胶体的有关性质;二、重点与难点【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分散系的本质区别【难点】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三、教学器材:投影仪四、教学方法与过程:探究式教学[思考与交流]1.将少量NaCl溶于水得到的体系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将泥沙溶于水得到的体系呢?将它们静置一段时间后,有什么区别?2.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烟、雾、云属于纯净物吗?如果不是,是什么物质分散到什么物质里的?[归纳与整理]二、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及其分类⑴分散系: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容纳分散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

[思考与交流]按照分散剂和分散质所处的状态(气态、液态、固态),他们之间可以有几种组合方式?并举例。

[归纳与整理]分散系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聚集状态不同分类,有9种类型。

对比如下:[思考与交流]1.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能对分散系进行分类吗?2.不同的分散系有什么区别?[实验与探究]1.取三个小烧杯,分别加入25 mL 蒸馏水、25 mL CuSO4溶液和25 mL 泥水。

将烧杯中的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1~2 mL FeCl3饱和溶液。

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观察制得的Fe(0H)3胶体,并与CuSO4溶液和泥水比较。

2.将盛有CuSO4溶液和Fe(0H)3胶体的烧杯置于暗处,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3.将Fe(0H)3胶体和泥水分别进行过滤,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归纳与整理]1.当光束通过Fe(0H)3胶体时,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

而光束通过CuSO4溶液时,则看不到此现象。

这条光亮的“通路”是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光波偏离原来的方向而分散传播)形成的,叫做丁达尔效应。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7

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实际应用2、实验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在胶体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查阅资料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情感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三、教学难点胶体的概念及性质四、教学设计【学生自学】阅读P20,自学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概念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态分散于另一种(或多种)物质里形成的体系2.分散质:分散系中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3.分散剂:分散系中粒子分散在期中的物质,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复习分类、自主分类】复习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明确本节课的重点是全面而系统的认识分散系,并学习学习认识一种重要的分散系---胶体的性质及广泛的用途。

【结合分类法认识根据状态九种分散系】【学生实验: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注意事项:A、不能用自来水,自来水中有电解质会使胶体发生聚沉,应用蒸馏水。

B、FeCl3也不能过量,过量的FeCl3也能使胶体发生聚沉。

C、不能过度加热。

D、书写制备胶体的化学方程式时,生成的胶体不加沉淀符号“↓”【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性质】学生自主完成实验并观察现象:师生共同讨论得出概念并分析应用: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时出现一条明亮的光路的现象 丁达尔效应的应用:用来鉴别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丁达尔效应的解释:胶粒直径大小与光的波长相近,胶粒对光有散射作用;而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太小,不发生散射。

丁达尔效应的其他图例:CuSO 4溶液Fe(OH)3胶体【课堂小结】【作业布置】1、结合科学视野查阅资料,了解胶体的其他性质;2、课后作业3-7题;3、完成《课时练》相应作业。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2021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 物质的分类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简略分类法及其使用学习方针:1.学会从多视点,根据不同规范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穿插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感触分类是学习和研讨化学物质及其改动的一种重要科学办法。

2.把握用不同的办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进行分类。

3.开始了解涣散系的概念和分类。

学习要点:学会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开始了解涣散系的概念。

学习难点:分类法的使用及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化学反应的分类办法。

教育进程:1.导入新课[引进]咱们知道分类假如从不同视点下手就会有许多不同办法,例如,人类依照年纪分能够分为晚年、中年、青年、少年、儿童;按性别分分为男性和女人;按工作分为教师、医师、工程师等等。

相同的道理,化学物质从不同视点有许多不同的分类办法。

[板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改动第一节物质的分类(一)2.推动新课教育环节一:简略分类法及其使用[板书]一、简略分类法及其使用[考虑与沟通]请测验对HCl、SO2、CaO、KOH、Na2SO4、H2SO3进行分类。

(氧化物:SO2、CaO 酸:HCl、H2SO3碱:KOH 盐:Na2SO4 )(固体:CaO、KOH、Na2SO4气体:HCl、SO2液体:H2SO3 ) [解说]在分类的规范确认之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能够协助咱们做到触类旁通;关于不同事物的了解使咱们有或许做到由此及彼。

所以,分类法是一种卓有成效、简略易行的科学办法。

运用分类的办法不只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改动的常识系统化,还能够经过分门别类的研讨,发现物质及其改动的规则。

[提问]关于Na2CO3,假如从其阳离子来看,它归于什么盐?从阴离子来看,又归于什么盐?( 从阳离子来看,归于钠盐,从阴离子来看,归于碳酸盐。

) [解说]因为一种分类办法所根据的规范有必定限制,所能供给的信息较少,因而,人们在知道事物的时分往往采纳多种分类办法,比方穿插分类法,就像咱们方才举的Na2CO3的比如。

[板书]1.穿插分类法Na2CO3钠盐Na2SO4钾盐K2SO4硫酸盐K2CO3碳酸盐[解说]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依照不同的分类规范进行分类会发生不同的分类成果。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7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17

教学设计胶体及其性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胶体的概念,掌握胶体的性质2、了解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3、能够举出胶体在生活中的应用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区别不同分散系,体会比较、归纳等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自然之美、生活之妙,感受化学实验之精妙,激发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三大分散系的区别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教学难点:胶体是物质的一种存在状态的了解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实验探究、启发提问、分类对比等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过程:环节一:引入:学前想一想,旧知是新知的依托几种分散系的对比分散系分散质粒子大小主要特征举例溶液 < 1nm 均一,稳定盐水,蔗糖溶液胶体 1~100nm 均一,较稳定豆浆,果冻浊液 >100nm 不均一,不稳定泥水环节二:知识点讲解一、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定义: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光亮的通路用途: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展示:生活中的丁达尔效应(图片),多媒体动画展示2.布朗运动图片展示,多媒体动画展示布朗运动轨迹CuSO4溶液Fe(OH)3胶体3、电泳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微粒在分散剂里做定向移动的现象。

产生原因:因为胶体的微粒是带电的粒子,所以在电场的作用下发生定向移动,产生了电泳现象。

图片展示:问题解释:(1)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胶体微粒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上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上正电荷。

(注:整个胶体呈电中性)(2)哪些胶体带正电荷?哪些带负电荷?正电荷的:金属氢氧化物(Fe(OH)3胶体)、金属氧化物等。

负电荷的: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硅酸,土壤。

中性的分子胶体:淀粉、蛋白质(蛋清)等。

(3)胶体处于介稳性的原因次因: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主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4.胶体的聚沉消除胶粒所带电荷,并使其凝聚沉降的方法:①加电解质溶液:如卤水点豆腐(卤水主要成分为MgCI2)②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如不同品牌墨水混用(带相反电荷)③加热:如煮鸡蛋(蛋清是胶体)二、胶体的应用:1、使用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物;血清电泳用于诊断疾病(电泳)。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8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2.1物质的分类8

第2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材学情分析】新高考方案的推行,对中学化学首要的冲击是更加明确化学教学的水平分层问题。

非化学选考科目的考生,其学习层级要求达到“基本”要求即可。

化学为选考科目的考生,以及高校志愿填报时选化学相关专业的考生,对化学学习要求须达到“发展要求”,其学业水平的发展较高。

对于高一学生,在教学中实施分层进阶教学,有助于学生合理做好学业规划,在学科上实现进阶发展。

本节课教材设计依托学生初中已有的知识为铺垫,有层次地学习新知识,感受化学学科方法与思想。

分类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

引导学生把握各种事物的共同属性,认识其差异性,能很好地培养其分析、归纳、推理能力。

研究物质的转化规律,合成制造新的物质是化学家的一个根本任务。

物质分类及转化思想贯穿整个化学科学习的始终。

所以,本课题在化学科中的地位甚为重要。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学生已对物质的分类的各种类别如酸、碱、盐、氧化物等已有初步认识,对物质转化的规律也有一定的基础。

因此,在这一节课的教学中我们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在理性认识上进行升华,在实践中学会应用和创新,在能力上提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科学研究的乐趣,提高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热情。

【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依据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正确分类,并通过组成和性质的分类依据,回顾和推测物质间的转化,归纳性质和转化的规律。

2、知道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氧化还原反应;认识化学反应新的分类途径。

二、过程和方法:1、通过进阶任务,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完成知识与能力的进阶。

2、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比较、归纳、分类、概括等基本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分类的意义,形成分类的学科思想。

2、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化学学科的学业发展水平层次,帮助进行生涯规划。

【教学重难点】重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难点: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导入1.从图书馆中的能快速查找到所需要的图书或从超市中的能快速挑选到所需要的商品2.实验教师能从药品室中顺利地拿到自己所需用的试剂或用品新知学习指导阅读提出问题: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哪两种阅读教材第20页至21页有关内容思考交流提出问题:请尝试对所学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化学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各类物质都还可以再分类)化学反应可分为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四种基本类型归纳整理不论是对化学物质还是对化学反应所进行的分类,都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一)编稿:李贵旭审稿:曾浩萍【学习目标】1.感受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了解“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两种常用的具体分类方法。

2.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要点梳理】要点一、简单分类法1.分类法的涵义:分类是根据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将对象区分为不同的种类,并且形成有一定从属关系的不同等级的系统的逻辑方法。

它也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分类能帮助人们迅速找到所需要的物品或信息,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方便的工作方法。

在社会生活、经营管理和科学技术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化学研究领域,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分类的方法: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

要点诠释:分类中要注意的问题(1).确定分类的标准当分类的标准确定后,同类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举一反三;对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有可能做到由此及彼。

(2).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如“交叉分类”法),以弥补单一分类法的不足,提供关于事物的更多方面的信息。

例如,利用交叉分类法,Na2CO3既可以是钠盐,也可以是碳酸盐。

又如,以下四种酸的交叉分类见下图:(3).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即采用“树状分类”法。

树状分类法:确定更细的标准,对同一类物质进行再分类。

这种分类法便于系统认识物质,强调了不同类别物质的内在联系,每一类物质之间没有交叉关系,培养了思维的系统性和严谨性。

要点二、化学物质的树状分类法要点诠释:【高清课堂:物质的分类】1.氧化物:(1)氧化物的分类从组成元素分:金属氧化物,如CuO、Al2O3;非金属氧化物,如CO、CO2;从性质上分:(2)注意:①.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H2O属不成盐氧化物;②.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属酸性氧化物;③.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Mn2O7属金属氧化物;④.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2.酸:按酸是否含氧元素,可分为H2SO4按照上面的分类可以是二元酸、强酸、稳定性酸、难挥发性酸。

3.碱:按溶解性,可分为4.盐按是否含有氧元素,可分为按酸碱中和反应程度,可分为Na2CO3属于含氧酸盐、正盐、钠盐、碳酸盐等。

要点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分散系。

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分散剂。

要点诠释:按照分散质或分散剂的聚集状态(气、固、液)来分,分散系可以有以下9种组合:2.溶液、胶体和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不同的分散系,其外观、组成等不同,其根本原因是分散质粒子大小不同。

现将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列于下表中。

要点诠释: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溶液中分散质粒子小于1nm,溶液中的分散质我们也称为溶质;浊液中的分散质粒子通常大于100nm;胶体中的胶体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

因此,溶液和胶体的分散质都能通过滤纸,而悬浊液的分散质则不能通过滤纸。

这三类分散质中,溶液最稳定;浊液很不稳定,分散质在重力作用下会沉降下来;胶体在一定条件下能稳定存在,稳定性介于溶液和浊液之间,属于介稳体系。

要点四、胶体及其性质1、定义:分散质粒子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

我们把这些分散质粒子称为胶体粒子。

胶体具有一些不同于溶液和浊液的特性:2、胶体的分类:分散剂是液体——液溶胶。

如Al(OH)3胶体,蛋白质胶体(1)按分散剂的状态分分散剂是气体——气溶胶。

如雾、云、烟——固溶胶。

如烟水晶、有色玻璃。

(2)按分散质的粒子分粒子胶体——胶粒是许多“分子”的集合体。

如Fe(OH)3胶体。

分子胶体——胶粒是高分子。

如淀粉溶胶,蛋白质胶体等。

3、Fe(OH)3胶体的制备和精制:(1)Fe(OH)3胶体的制备:向烧杯中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加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就得到Fe(OH)3胶体。

FeCl3+3H2O △3(胶体)+3HCl使一束光线通过所得液体混合物,有丁达尔效应,证明形成了胶体。

(2)胶体的提纯与精制——渗析:利用半透膜将溶液和胶体分离的操作。

渗析是利用溶质粒子能通过半透膜而胶体粒子不能通过半透膜进行溶液和胶体的分离。

但渗析过程是可逆的,要达到分离目的应反复进行渗析或在流水中进行渗析。

4、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一束光通过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是区分溶液和胶体的物理方法。

(2)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做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

胶体的粒子在胶体中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使胶体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原因之一。

(3)电泳现象:胶粒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

电泳现象证明了胶体粒子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有电荷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这是胶体具有介稳性的主要原因。

要点诠释:胶体粒子带电规律不同胶体粒子吸附不同电荷,所带电性也有所不同。

①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Al(OH)3、Fe(OH)3胶体;②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2SiO3、As2S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③淀粉胶粒不带电。

(4)胶体的聚沉:要使胶体粒子转变为悬浮粒子,就要破坏胶体的介稳性,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向胶体里加入少量电解质溶液,电解质电离出的阳离子或阴离子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从而形成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这个过程叫做聚沉。

要点诠释:使胶体聚沉的方法①加入可溶性电解质加入的电解质在分散剂中电离,产生与胶体颗粒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消除了胶体粒子之间的相互斥力,从而凝聚成大的颗粒而沉淀。

如江河入海口的三角洲就是江河水中的胶体粒子遇到海水,胶体粒子所带电荷被海水中的电解质中和而聚沉下来,日积月累逐渐形成的。

②加入与原胶体粒子带有相反电荷的另一种胶体原因和①相同。

不同墨水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不同,如果混用容易沉淀变质;方法①和②都是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破坏了胶体的介稳性而使胶体粒子转变为悬浮粒子而发生聚沉,这在实际中也得到应用,如用石膏使豆浆变成豆腐,用明矾净水等。

有时候则需要避免胶体发生聚沉,如不同墨水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电荷不同,混用容易形成沉淀,所以墨水不能混用。

③加热加热可以加快胶体粒子的运动速率,增大胶体粒子的碰撞机会而使胶体发生凝聚。

④久置在放置过程中,胶体粒子由于相互碰撞而逐渐凝聚。

如果聚沉后的胶体粒子和分散剂凝聚在一起,成为不流动的冻状物,这就是凝胶。

要点五、各类物质间的相互关系一-无机反应规律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下图所示:【高清课堂:物质的分类】要点诠释:既要掌握其所属类别的通性,还要掌握这种物质的特性。

例如,酸与金属反应可以生成氢气和盐,这是一般规律,但并不是所有的酸和金属反应都产生H2;金属氧化物不都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是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如Fe2O3与H2O不反应。

(一)金属的性质:1、与非金属的反应,可得无氧酸盐或金属氧化物。

2、与酸反应(1)金属活动表H前面的金属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盐和H2(2)金属与HNO3、浓H2SO4不发生置换反应3、与盐溶液反应(1)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前面的金属将后面的金属从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例如:Fe+CuSO4=Cu+FeSO4(2)K、Na、Ca等非常活泼的金属与盐溶液不直接发生置换反应,其反应比较复杂。

(二)非金属的性质1、与金属反应2、与非金属反应3、与氢气反应4、与H2O的反应C+H2O(气)CO+H2(三)碱性氧化物的性质1、与H2O反应:碱性氧化物(易溶)+H2O→碱(易溶)例如:K2O+H2O=2KOH CaO+H2O=Ca(OH)22、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例如:Na2O+SO3=Na2SO43、与酸反应:碱性氧化物+酸→含氧酸盐+水;例如CuO+2HNO3=Cu(NO3)2+H2O(四)酸性氧化物发生的反应1、与水反应:酸性氧化物+水→酸例如:SO3+H2O=H2SO4 P2O5+3H2O=2H3PO4;注意:SiO2难溶于水,不与水反应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含氧酸盐3、与碱反应:酸性氧化物+碱→盐+水;例如CO2+2NaOH=Na2CO3+H2O注意:难溶性的碱与酸性氧化物不反应(五)碱的性质1、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碱+酸性氧化物→盐+水2、与酸反应:碱+酸盐+水3、与盐反应:强碱+弱碱盐→弱碱+强碱盐即强碱制弱碱例如:3NaOH+FeCl3=Fe(OH)3↓+3NaCl;KOH+NH4Cl=NH3·H2O+KCl,若反应物是浓溶液或加热时,则NH3·H2O分解生成NH3↑+H2O4、难溶性碱的不稳定性: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难溶性碱碱性氧化物+水例如:Cu(OH)2CuO+H2O ;2Fe(OH)3Fe2O3+3H2O强碱稳定,受热难分解(六)酸的性质1、与金属反应(见前述)2、与碱性氧化物反应:酸+碱性氧化物→含氧酸盐+水;例如:CuO+2HNO3=Cu(NO3)2+H2O3、与碱反应:碱+酸盐+水4、与盐反应:强酸+弱酸盐→弱酸+强酸盐,即强酸制弱酸;例如:2HCl+Na2CO3=2NaCl+H2O+CO2↑(七)盐的性质1、与金属反应(见前述)2、与碱反应(见前述)3、与酸反应(见前述)4、与盐反应:盐+盐→生成两种新盐;生成物要有沉淀例如:CaCl2+Na2CO3=CaCO3↓+2NaCl;BaCl2+Na2SO4=BaSO4↓+2NaCl【典型例题】类型一:化学物质的分类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酸只有一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B.碱只有两种分类方法,可分为强碱和弱碱、一元碱和二元碱C.氧化物不可进一步分类D.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都是常用分类方法【答案】D【解析】同一类物质,依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如酸还可分为强酸和弱酸、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等。

碱还可分为易溶性碱和难溶性碱。

氧化物还可分为不成盐氧化物和成盐氧化物、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等。

【总结升华】一种物质往往具有多种属性,根据不同标准,同一种物质可以属于不同的类别,这就是“交叉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