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复习精华:郁证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郁证
郁证一、郁证的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脏躁、梅核气等病证属于本病范畴《金匮要略》。
二、郁证的病因病机(一)病因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气素虚。
(二)病机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肝,涉及心、脾。
病理性质——虚实两端。
初起——气滞为主,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属实证。
后期——或因火郁伤阴而导致阴虚火旺、心肾阴虚之证,或因脾伤气血生化不足,心神失养,而导致心脾两虚之证。
六郁(朱丹溪)中总以气郁为先,而后才有湿、痰、热、血、食诸郁,且六郁相因,互为兼夹。
三、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四、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的抑郁状态、更年期综合征、反应性精神病等,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五、郁证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两者皆有咽部异物感。
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两者皆有咽中有物梗塞感觉。
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但无吞咽困难。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练习题
第二十八单元郁证一、A11、郁证主要的病因是A、情志内伤B、感受外邪C、饮食所伤D、胃失和降E、肝气上逆2、郁证的形成常以何者为先A、血郁B、火郁C、痰郁D、食郁E、气郁3、郁证的发生虽与五脏均有关,但主要受累之脏为A、心、肝、肾B、肝、心、脾C、肺、心、肝D、肺、脾、肾E、心、肺、肾4、各证型的郁证均可出现A、血郁症状B、湿郁症状C、气郁症状D、热郁症状E、痰郁症状5、郁证肝气郁结证的最佳选方是A、四逆散B、柴胡疏肝散C、越鞠丸D、逍遥散E、小柴胡汤6、郁证心神失养证的最佳选方是A、知柏地黄丸B、清金化痰汤C、甘麦大枣汤D、泻心汤E、龙胆泻肝汤7、半夏厚朴汤适用于郁证的哪一证型A、肝气郁结证B、气郁化火证C、痰气郁结证D、心脾两虚证E、心肾阴虚证二、A21、患者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时时欠伸,舌淡苔薄白,脉弦细。
其治法是A、益气养血B、补肾宁心C、养心安神D、解郁化痰E、疏肝解郁三、B1、A.柴胡疏肝散B.丹栀逍遥散C.半夏厚朴汤D.甘麦大枣汤E.龙胆泻肝汤<1> 、郁病心神失养证的治疗宜选用A B C D E<2> 、郁病痰气郁结证的治疗宜选用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 A【答案解析】郁证的病因:七情所伤、思虑劳倦、脏气素虚。
其中以情志因素最为主要。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2、【正确答案】 E【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3、【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郁证的发病与肝的关系最为密切,其次涉及心、脾。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4、【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郁证以气郁为先。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5、【正确答案】 B【答案解析】郁证之肝气郁结证证候主症: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中。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该题针对“郁证”知识点进行考核】6、【正确答案】 C【答案解析】郁证之心神失养证证候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等,舌质淡,脉弦。
中医内科学(专业实践能力)考点辅导
专业实践能力郁证要点一郁证的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二郁证的病因病机(一)病因1.情志失调2.体质因素(二)病机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肝,涉及心、脾、肾。
病理性质——虚实两端。
要点三郁证的诊断与类证鉴别——诊断依据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要点三腹痛的诊断与类证鉴别——类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郁证梅核气与噎膈两者皆有咽中有物梗塞感觉。
梅核气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但无吞咽困难。
噎膈多见于中老年人,男性居多,梗塞的感觉主要在胸骨后的部位,与情绪波动无关,吞咽困难的程度日渐加重,做食管检查常有异常发现。
3.郁证脏躁与癫证两者均与五志过极,七情内伤有关,临床表现都有心神失常症状。
脏躁多发于青中年妇女,主要表现情绪不稳定,烦躁不宁,易激惹,易怒善哭,时作欠伸等,具有自知自控能力。
在精神因素的刺激下呈间歇性发作,在不发作时可如常人。
癫证则多发于青壮年,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别,病程迁延,主要表现为精神错乱,缺乏自知自控能力,心神失常的症状极少自行缓解。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治疗原则
疏肝解郁:通 过疏肝理气, 缓解肝气郁结, 改善情绪
01
养心安神:通 过养心安神, 缓解失眠、焦 虑等症状
03
02
健脾和胃:调 理脾胃功能, 促进消化吸收, 增强体质
04
活血化瘀:活 血化瘀,改善 血液循环,消 除瘀滞
发展
心理调适
01
保持乐观积极 的心态,避免 过度担忧和焦
虑
02
学会自我调节, 保持良好的生 活习惯和作息
规律
03
培养兴趣爱好, 丰富精神生活,
转移注意力
04
加强人际交往, 与家人、朋友 保持良好的沟
通和交流
谢谢
常用方剂
01
02 逍遥散: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肋胀痛,
善太息等症。
柴胡疏肝散:用于肝气郁结,胸胁胀痛,善 太息,情志抑郁,烦躁易怒等症。
03
04 半夏厚朴汤:用于痰气郁结,胸闷,呕吐,
呃逆等症。
甘麦大枣汤:用于心阴不足,心悸,失眠, 多梦等症。
05
归脾汤:用于心脾两虚,失眠,多梦,健 忘,心悸等症。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演讲人
目录
01. 郁 证 概 述
02. 郁 证 的 辨 证 论 治
03. 郁 证 的 预 防 与 调 护
郁证概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郁证的定义
01 郁证是中医内科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由 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症。
02 郁证的主要表现为心情抑郁、胸闷、腹胀、 食欲不振、失眠等。
03 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包括情志不舒、气机 郁滞、痰湿内蕴等。
中医内科学---郁证
耗 伤
阴 虚
心 病
心 肾
情 志
营 血
火 旺
及 肾
阴 虚
刺
激
2、病机:
发病:郁证起病可急可缓。 病位:主要在肝,可涉及心、脾、肾。 基本病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性:初起多实,渐至虚实夹杂,久则以虚为
主,虚中夹实。
病势:初起以气机郁结为主;进一步可兼见血 瘀 、痰结、湿阻、食滞、火郁等;终可伤及脏 腑,至气血阴阳虚弱,以心脾肾虚常见。
1.肝气郁结证
临床证侯: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 定处,脘闷暖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苔薄腻,脉弦。
基本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 实证――理气开郁,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
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 消食等法。 虚证――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 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虚实夹杂――根据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三、证治分类
结交阻于咽喉
食道狭窄或干涩
病位
肝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好
差
3.郁证脏躁与郁证
1
脏
躁
癫
证
主症
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多疑易 惊,悲忧善哭,时作欠伸,骂 詈喊叫,不发如常,有自控能 力
喜怒无常,沉默痴呆,语无伦次 等思维、情感、感觉甚至行为异 常为主,极少自行缓解,缺乏自 控能力
二、病证鉴别
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
1
梅核气
虚火喉痹
病因
青中年女性, 情志不畅
中医内科学之郁证
5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
6
脏腑功能失调: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气血津液运行失常
郁证的临床表现
情绪低落:患者表现为 情绪低落,兴趣减退,
缺乏活力
思维迟缓:患者思维迟 缓,反应迟钝,注意力
不集中
意志活动减退:患者意 志活动减退,缺乏主动
性和进取心
睡眠障碍:患者睡眠障 碍,表现为失眠、早醒、
04
健脾和胃:使用健脾和胃药物,如白术、茯苓、陈皮 等,以健脾和胃、消食化湿。
05
安神定志:使用安神定志药物,如酸枣仁、远志、柏 子仁等,以安神定志、缓解失眠。
06
补肾养心:使用补肾养心药物,如熟地黄、山茱萸、 枸杞子等,以补肾养心、益气养血。
针灸治疗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针灸原理:通过 刺激穴位,调整 气血运行,达到 治疗目的
郁证的治疗方法
3 包括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生活 方式调整等。
郁证的预防措施包
4 括保持良好的心理 状态、建立良好的 人际关系、保持健 康的生活方式等。
郁证的病因
1
情志因素:情绪波动、压力过大、焦虑抑郁等
2
饮食不节: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等
3
劳逸失度:过度劳累、缺乏运动等
4
体质因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等
04
方药:逍遥散、柴胡疏肝散、 越鞠丸等
气滞痰郁证
01 病因:气滞痰郁,肝气
郁结,痰湿内停
03 治法:理气化痰,和胃
降逆
02 症状:胸闷、脘腹胀满、
嗳气、恶心、呕吐、食 欲不振、大便不爽、舌 苔白腻、脉弦滑
04 方药:逍遥散合二陈汤
中医内科学郁病
青中年男性感冒、 长期烟酒辛辣。
加重因素
情绪波动
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
症状特点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无 自觉咽中如有物梗,尚觉咽
咽痛及吞咽困难
干、灼热、咽痒
脏躁与癫证鉴别
1
脏
躁
癫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病
主症 情绪不稳,烦躁不宁,易激易怒 沉默痴呆,语无伦次,静而多喜
,时作欠伸,不发如常。
病机
营阴暗耗,心神失养
痰气郁结
病情
轻
重
梅核气和噎膈鉴别
1
梅核气
噎
膈
病因
情志不畅
七情内伤,酒食不节
病机
痰气互结交阻于咽 痰结血瘀,交阻食道,食道狭窄或
喉
干涩
病位
肝
胃、肝、脾
进食特点
饮食如常
饮食难下,吞咽困难
呕吐特点
多无呕吐
食入呕吐
预后
好
差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辨明所郁脏腑 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
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证型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
郁怒不畅 肝失疏泄
肝气郁结
气郁化火 气滞血瘀
火盛伤阴
阴虚火旺
体 质
肝郁及脾 脾虚生湿
因 素
思虑不解 气滞痰阻
痰气互结 湿停食滞
郁 病
郁久伤脾 心脾两虚
生化乏源
悲哀忧愁 忧思气结
意愿不遂
忧郁伤神
【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多发于青中年女性。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 、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方药:丹栀逍遥散加减.
郁证(中医内科学)
在病理情况下,脏腑发生病变会影响气血的变化而 发生气血病变,气血病变也会导致某些脏腑功能失 调而出现脏腑病变,气血病变不可能离开脏腑而独 立存在。津液代谢失常多继发于脏腑病变,是脏腑 病变的结果,反过来又会加重脏腑病变,促使病情 进一步恶化。为此,可以认为气血津液病变是脏腑 病变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气血津液病证的辨治要点
1.辨证要点
气血津液病证应首辨其虚和运行失常两大方面, 再辨气、血、津液之不同。
气血津液病证的辨证以气血津液亏虚和其运行失 常为纲。气血津液亏虚,常表现出气、血、津液 某一个或两个方面虚弱、不足的临床特征;气血 津液运行失常,常表现为气滞、气逆、气闭、血 瘀、血热、血寒、水液停聚等。
应注意区分元气不足、大病久病、失血、汗吐下 太过、精神情志刺激太过、寒热、外邪,以及痰 饮、瘀血病理产物的阻塞等不同病因,根据心、 肺、脾、胃、肝等不同脏腑的证候:特点,如心 悸怔忡、失眠多梦、喘咳、便滤、内脏下垂、呃 逆、呕吐、头痛、眩晕、昏厥等,提示与其他脏 腑病证的相关性。
2.治疗要点
气血津液病证的治疗原则,当首分其虚和运行失 常,采用补其不足,纠正其运行失常之法,并注 意重视脾胃及气、血、津、精之间的关系。
(1)补其不足,纠正其运行失常:如气虚宜补气,血 虚宜补血,气陷宜补气升提,气郁宜理气解郁,气 滞宜理气行气,气逆宜顺气降逆,血瘀宜活血化瘀, 津亏宜滋阴润燥等。
问题与思考
1.中医诊断为何病?当辨为何证? 2.本病的临床特征是什么?应与哪些病证相鉴别? 3.中医治法如何?当选用何主方?用药如何?应如何调养?
【概述】
概念
郁证是由于情志内伤、体质因素等导致气机郁滞, 临床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 痛,或易怒善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 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卫生人才招聘中医内科学:重要考点之郁证
本文摘自:1 卫生人才招聘中医内科学:重要考点之郁证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医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证候特征、辨证论治及预防、康复、调摄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
也是医疗卫生事业单位考试考查的重要内容,今天中公卫生人才招聘考试网带着大家复习郁证相关知识。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治则: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
1. 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加减2. 气郁化火证: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加减3. 痰气郁结证: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夏厚朴汤加减4. 心神失养证:甘润缓急,养心安神-甘麦大枣汤加减5. 心脾两虚证:健脾养心,补益气血-归脾汤加减6. 心肾阴虚证: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加减7. 肝肾亏虚证:滋养肝肾-滋水清肝饮加减例题:郁证的病位多在A 心、脾、胃B 肝、脾、胃C 肝、脾、肾D 肝、胃、肾E 心、肝、脾正确答案: E题解:郁证的发生,主要是因郁怒、思虑、悲哀、忧愁等七情所伤,以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引发。
故其病位可以概括为心、肝、脾,标准答案为E 。
郁证总的治法是A 疏肝解郁B 化痰散结本文摘自:2 C 养心安神D 养血柔肝E 疏通气机正确答案:E题解:郁证的基本病理变化是为情志所伤,肝气郁结而逐渐引起五脏气机不和所致。
正如《医方论越鞠丸》中所说:“凡郁病必先气病,气得流通,郁于何有?”。
因此,疏通气机为郁证总的治则,故E 为正确答案。
属于郁证主要临床表现的是A 情绪不宁B 易怒易哭C 咽中如有异物梗塞D 胸膺闷痛E 精神抑郁正确答案:ABCE。
中医(专长)-中医内科学-郁证、梅核气
郁证、梅核气郁证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要点一概述早在《内经》就有关于五气之郁的论述。
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郁之甚者,治之奈何”,“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并有较多关于情志致郁的论述。
《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如元代《丹溪心法·六郁》已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郁证的病因1.情志失调2.体质因素(二)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郁证成因主要为七情所伤,情志不遂,或郁怒伤肝,导致肝气郁结而为病,故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肝喜条达而主疏泄,长期肝郁不解,情怀不畅,肝失疏泄,可引起五脏气血失调。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郁证的诊断要点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并且郁证病情的反复常与情志因素密切相关。
3.多发于青中年女性。
无其他病证的症状及体征。
(二)类证鉴别1.郁证梅核气与虚火喉痹梅核气多见于青中年女性,因情志抑郁而起病,自觉咽中有物梗塞,但无咽痛及吞咽困难,咽中梗塞的感觉与情绪波动有关,在心情愉快、工作繁忙时,症状可减轻或消失,而当心情抑郁或注意力集中于咽部时,则梗塞感觉加重。
虚火喉痹则以青中年男性发病较多,多因感冒,长期吸烟饮酒及嗜食辛辣食物而引发,咽部除有异物感外,尚觉咽干、灼热、咽痒,咽部症状与情绪无关,但过度辛劳或感受外邪则易加剧。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郁证的辨证论治
2016年中医执业医师技能考试:郁证的辨
证论治
郁证的辨证论治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
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虚证则应根据伤及的脏腑及气衄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证本为精神因素刺激而发病,因此,精神治疗也十分重要。
1.肝气郁结证
证候: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痛无定处,脘闷嗳气,不思饮食,大便不调;舌质淡红,苔薄腻,脉弦。
治法:疏肝解郁,理气畅。
代表方剂:柴胡疏肝散加减。
常用药物:陈皮、柴胡、枳壳、芍药、炙甘草、香附、川芎、旋覆花、郁金、青皮、佛手、绿萼梅、法半夏、陈皮
2.气郁化火证
证候:性情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口苦而干,或头痛,目赤,耳鸣,或嘈杂吞酸,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肝泻火。
代表方剂:丹栀逍遥散加减。
常用药物: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甘草、薄荷、生姜、龙胆草、大黄、黄连、吴茱萸、菊花、钩藤、刺蒺藜。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情志不畅,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发生各种疾病的病证。
根据中医理论,郁证可分为不同的辨证分型,包括:
1. 气滞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滞不畅,常伴有胸闷、郁闷、烦躁、易怒、胸胁疼痛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郁气滞证、胃气郁结证等。
2. 血瘀型郁证:主要表现为血液循环不畅,常伴有头晕、记忆力下降、面色暗黯、月经不调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血郁滞证、血瘀气滞证等。
3. 阳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常伴有精神疲倦、体力衰弱、畏寒怕冷、皮肤苍白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肾阳虚证、心阳虚证等。
4. 阴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阴液不足,常伴有口干、咽干、心烦失眠、腰膝酸软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肝肾阴虚证、心肾阴虚证等。
5. 气血两虚型郁证:主要表现为气血不足,常伴有气短乏力、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等症状。
常见病证有气虚血瘀证、脾虚化瘀证等。
以上只是部分中医辨证分型,具体辨证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进行综合分析。
中医内科学——郁病
梅核气与虚火喉痹的鉴别
痰气互结交阻于咽 痰结血瘀,交阻食道,食道狭窄或 其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病 机 其病机主要为气机郁滞,脏腑功能失调。 喉 干涩 两汉和隋唐宋时期,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表现有详细论述,但无郁证病名.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病 位 肝 3、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正常,除外器质性疾病。
此种证候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而诱发。称为“脏 躁”。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6、心脾两虚 症状:多思善疑,头晕,心悸胆怯,失 眠,健忘, 神疲 ,纳差,面色不华,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健脾养心,补益气血。 方药:归脾汤加减.
7、心肾阴虚 症状:情绪不宁,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 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养心肾。 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
五、郁病的预后一般良好。结合精神治疗及解除致病原因,对促 进痊愈具有重要作用。
• 狭义:即综合病征. • 又有脏躁、梅核气等病证。
二、源流
• 1.先秦时期,对自然界及人体内出现的一切积聚 、蓄积、失畅现象谓之郁.
• 2.《内经》将“郁”的概念引入对人体病理的 论述.
• 3.两汉和隋唐宋时期,对郁证的病因病机和临床 表现有详细论述,但无郁证病名.
• 4.金元时代将郁证作为独立的病征加以论述,朱 丹溪首倡六郁学说,并立越鞠丸治郁.
• 5.明《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征名称. • 明清以后,对郁证辨证论治有了较为系统的认识
.
三、范围
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及焦虑症 等。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 应性精神病。
【病因病机】
一、情志失调
1、愤懑郁怒,肝气郁结 2、忧愁思虑,脾失健运 3、情志过极,心失所养 二、体质因素 脏气易郁,为郁内因.
中医内科学资料—郁证
中医内科学——郁证细目一:概述一、郁证的概念及源流1.郁证的概念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2.郁证的源流《内经》有关五气之郁的论述。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木郁达之,火郁发之,土郁夺之,金郁泄之,水郁折之”。
《金匮要略》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及梅核气两种病证,并观察到这两种病证多发于女性,所提出的治疗方药沿用至今。
《丹溪心法》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明代《医学正传》首先采用郁证这一病证名称。
《景岳全书》将情志之郁称为因郁而病,着重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三种郁证的证治。
《临证指南医案》充分注意到精神治疗对郁病具有重要的意义,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
二、《丹溪心法》的六郁之说《丹溪心法》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气、血、火、食、湿、痰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等相应的治疗方剂。
三、郁证与西医病名的关系郁证主要见于西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症及焦虑症等。
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郁证的常见病因情志失调,体质因素。
二、郁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郁证的基本病机:气机郁滞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病位主要在肝,但可涉及心、脾、肾。
病理性质初起属实,日久属虚或见虚实夹杂。
郁证初起,病变以气滞为主,常兼血瘀、化火、痰结、食滞等,多属实证。
病久则易由实转虚,随其影响的脏腑及损耗气血阴阳的不同,而形成心、脾、肝、肾亏虚的不同病变。
细目三:辨证论治一、本病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一)诊断要点1.以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或有易怒易哭,或有咽中如有炙脔,吞之不下,咯之不出的特殊症状。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内科学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1. 引言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引起的一系列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对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内科学中郁证的中医辨证分型。
2. 郁证的基本概念郁证是中医内科学中的一类常见疾病,其特点是情志郁结、气机不畅。
郁证可以分为实证和虚证两种类型。
实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郁滞,表现为痞满、胸闷、胁痛等症状。
常见的实证郁证有肝郁气滞、痰郁气滞等。
虚证郁证的特点是气机不畅,表现为气滞血瘀、气虚血瘀等症状。
常见的虚证郁证有气虚血瘀、心脾不足等。
3. 中医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分型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将疾病分为不同的类型。
对于郁证,中医辨证分型主要有以下几种:3.1 肝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胁痛等,常伴有情绪烦躁、易怒等情绪不稳定的症状。
舌质偏红,苔薄白或苔黄。
治疗原则:疏肝解郁,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柴胡疏肝散、逍遥散。
3.2 痰郁气滞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嗳气、恶心等,常伴有痰多、口苦等症状。
舌质偏红,苔黄腻。
治疗原则: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常用方剂:半夏泻心汤、二陈汤。
3.3 气虚血瘀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面色苍白、舌质淡红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益气活血,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养血当归汤、四物汤。
3.4 心脾不足型症状表现为胸闷、痞满、乏力等,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
舌质淡红,苔薄白。
治疗原则:健脾益气,理气调血。
常用方剂:六君子汤、香砂养心汤。
4. 小结中医内科学中的郁证是由情志不畅、气机郁滞引起的一类疾病。
中医辨证分型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郁证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脉象等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将郁证分为不同的类型,如肝郁气滞型、痰郁气滞型、气虚血瘀型和心脾不足型等。
针对不同的分型,采用相应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剂,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病机
郁证的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进而影响心、脾、肾等脏腑功 能。肝气郁结可导致气滞血瘀,影响气血运行;心脾两虚可 导致气血不足,心神失养;肾虚则可导致阴阳失调,脏腑功 能紊乱。
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常常感到紧张不安、恐惧未来,而郁证患者则以心情压抑、情绪不畅为主。焦虑症患者可 能出现躯体症状,如心慌、胸闷等,而郁证患者则较少出现此类症状。
与其他内科疾病的鉴别诊断
心绞痛
心绞痛患者常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心绞痛患 者的胸痛多因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诱发 ,休息或服用药物后可缓解,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中医内科学-4郁证
目录
• 郁证概述 • 郁证的治疗 • 郁证的预防与调理 • 郁证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01
郁证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 肋胀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证。
分类
郁证可分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痰气郁结、心神惑乱等类型。
VS
慢性胃炎
慢性胃炎患者可能出现胃痛、胃胀等症状 ,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慢性胃炎 患者的症状多与饮食不当有关,而郁证患 者的症状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与其他疾病的关联与影响
失眠
失眠可能导致情绪烦躁、焦虑不安等 症状,与郁证的症状有相似之处。但 失眠患者的症状多因生活作息不规律、 环境因素等引起,而郁证患者的症状 则多与情绪变化有关。
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
心理治疗
中医内科学-4郁证
愤懑郁怒
忧愁思虑
所愿不遂
情志过极
肝失疏泄 气机不畅
初起肝经自病 气血失和
化火
血瘀
日久累及他脏
肝郁及脾
肝郁及心
病位主要在肝,但涉及心、脾、肾;
病机重点在于气机郁滞;
病理性质初起多实,日久转虚或虚实夹杂。
【病因病机】
病机:
【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要点 1.主要依据——忧郁不畅,情绪不宁,胸胁胀满 疼痛,或易怒易哭,或咽中如有炙脔。 2.病史——患者大多数有忧愁、焦虑、悲哀、恐 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的病史。 3.实验室检查——各种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胁肋胀满疼痛较甚:加郁金、青皮、佛手; 嗳气频作,脘闷不舒:加旋覆花、代赭石、 苏梗、法夏 兼有食滞腹胀:加神曲、麦芽、山楂、鸡内金; 兼有血瘀见胸胁刺痛:加当归 丹参、郁金、 红花。
01
03
02
[辨证论治]
湿郁气滞:加香附、佛手、苍术;
痰郁化热:竹菇、栝萎、黄苓、黄连;
病久入络:加郁金、丹参、降香、姜黄。
[辨证论治]
临床应用:
主症:精神恍惚,心神不宁;
01
兼症:多疑易惊,悲忧善哭,喜怒无常,
02
或时时欠伸,或手舞足蹈,骂詈喊叫;
03
舌脉:舌质淡,脉弦
04
[辨证论治]
4.心神失养
血郁--兼见胸胁胀痛,或呈刺痛,部位固定,舌质有瘀点瘀斑, 或舌质紫暗;
食郁--兼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
痰郁--兼见脘腹胀满,咽中如物梗塞,苔腻。
证候特征
【概说】
脏躁-----多见于女性,常因精神刺激诱发,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发作时一般以精神恍惚,心神不宁,悲忧善哭,喜怒无常为主。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2020高频考点:郁证的辨证要点
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2020高频考
点:郁证的辨证要点
我们搜集整理了“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2020高频考点:郁证的辨证要点”的内容,希望可以帮助考生顺利备考。
1.辨证要点
(1)辨六郁及主次:郁证的症状纷杂,应综合病史资料,抓住主症,辨别六郁及主次。
郁证的发生每有精神刺激、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故郁证以气郁为主要病变,常兼有血瘀、化火、痰结、湿阻、食积。
胸胁胀满,痛无定处者,为气郁;胸胁胀痛,痛有定处,舌有瘀点,则为血郁;性情急躁易怒,口苦咽干,便秘,舌红苔黄者,为火郁;胸胁满闷,咽中如有异物梗塞者,为痰郁;身重,脘腹胀满,口腻,便溏者,为湿郁;胃脘胀满,嗳气酸腐,不思饮食者,为食郁。
(2)辨脏腑:一般说来,气郁、血郁、火郁主要关系于肝,食郁、湿郁、痰郁主要关系于脾;而虚证则与心的关系最为密切,如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心阴亏虚等均为心系的病变,其次是肝、脾、肾的亏虚。
(3)辨虚实:本病初起一般以气、瘀、痰、火等郁为主,属实;而日久易伤正气,气血阴精不足,则属虚。
2.治疗原则
理气开郁、调畅气机、怡情易性是治疗郁证的基本原则。
对于实证,首当理气开郁,并应根据是否兼有血瘀、火郁、痰结、湿滞、食
积等而分别采用活血、降火、祛痰、化湿、消食等法。
虚证则应根据损及的脏腑及气血阴精亏虚的不同情况而补之,或养心安神,或补益心脾,或滋养肝肾。
对于虚实夹杂者,则又当视虚实的偏重而虚实兼顾。
郁证一般病程较长,用药不宜峻猛。
在实证的治疗中,应注意理气而不耗气,活血而不破血,清热而不败胃,祛痰而不伤正;在虚证的治疗中,应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肝肾而不过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