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医师中医内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学篇
第一单元感冒细目一:概述一、感冒的概念及源流1.感冒的概念感冒是感受触冒风邪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病情轻者多为感受当令之气,称为伤风、冒风、冒寒;病情重者多为感受非时之邪,称为重伤风。
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临床表现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其特征。
2.感冒的源流感冒病名则出自北宋《仁斋直指方》。
二、感冒与西医病名的关系细目二:病因病机一、感冒的常见病因——以风邪为主,可兼寒热暑湿等。
二、感冒的病机及转化感冒的病位在肺卫;基本病机为六淫入侵,卫表不和,肺气失宣。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感冒的诊断要点二、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时行感冒病情较重,发病急,全身症状显著,可以发生传变,化热入里,继发或合并他病,具有广泛的传染、流行性。
三、感冒与风温病早期的鉴别细目四:辨证论治一、感冒的辨证要点二、感冒的治疗原则感冒的治疗原则为解表达邪。
【须牢记的架构图】三、风寒束表、风热犯表、暑湿伤表等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1.风寒束表证主症: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疼,鼻塞声重或鼻痒喷嚏,时流清涕,咽痒,咳嗽,痰吐稀薄色白,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舌苔薄白而润,脉浮或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
代表方: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
常用药:荆芥、防风、苏叶、豆豉、葱白、生姜、杏仁、前胡、桔梗、甘草、橘红。
2.风热犯表证主症: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面赤,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乳蛾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干欲饮,舌苔薄白微黄,舌边尖红,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
代表方: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
常用药:银花、连翘、黑山栀、豆豉、薄荷、荆芥、竹叶、芦根、牛蒡子、桔梗、甘草。
3.暑湿伤表证主症:身热,微恶风,汗少,肢体酸重或疼痛,头昏重胀痛,咳嗽痰黏,鼻流浊涕,心烦口渴,或口中黏腻,渴不多饮,胸闷脘痞,泛恶,腹胀,大便或溏,小便短赤,舌苔薄黄而腻,脉濡数。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A2型题1.盗汗首见于A.《内经》B.《景岳全书》C.《临证指南医案》D.《三因极一病证方论》E.《金匮要略》正确答案:E解析:《金匮要略》首先记载盗汗名称,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2.首先提出便血有“远血”“近血”之分的是下列哪本书A.《血证论》B.《金匮要略》C.《景岳全书》D.《平治荟萃》E.《医学入门》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内科学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血证论》提出的治血四法A.止血B.消瘀C.宁血D.凉血E.补虚正确答案:D解析:《血证论》是论述血证的专书,提出了止血、消瘀、宁血、补血的治血四法。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4.治吐血三要法:“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出于何书A.《景岳全书》B.《济生方》C.《血证论》D.《先醒斋医学广笔证》E.《丹溪心法》正确答案:D解析:《先醒斋医学广笔记》提出了著名的治吐血三要法,强调了行血、补肝、降气在治疗吐血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5.将各种出血统称为“血证”的医著是A.《景岳全书》B.《医学正传》C.《济生方》D.《丹溪心法》E.《医学入门》正确答案:B解析:《医学正传》率先将各种出血病证归纳在一起。
并以“血证”之名概之。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6.痰饮的名称首见于A.《内经》B.《金匮要略》C.《备急千金要方》D.《济生方》E.《仁斋直指方》正确答案:B解析:《金匮要略》始有痰饮名称,立专篇论述,并有广义、狭义之分。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7.“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载于下列何书A.《内经》B.《景岳全书》C.《临证指南医案》D.《医林改错》E.《笔花医镜》正确答案:C解析:《临证指南医案》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知识模块:中医内科学8.“气郁、血郁、痰郁、湿郁、热郁、食郁”的郁证分类。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呕吐
最新资料推荐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呕吐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必考内容呕吐细目一:概述一、呕吐及干呕的概念及源流1呕吐.及干呕的概念呕吐是指胃失和降,气逆于上,迫使胃中之物从口中吐出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有物有声谓之呕,有物无声谓之吐,无物有声谓之干呕。
呕吐2的.源流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内经》,对其发生的原因,论述甚详。
《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皆属于热。
《金匮要略》对呕吐的脉证治疗阐述详尽,而且认识到呕吐有时是人体排出胃中有害物质的保护性的反应。
如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诸病源候论》指出呕吐的发生是由于胃气上逆所致。
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指出: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
二、呕吐与西医病名的关系呕吐可以出现于多种疾病之中,如西医学的神经性呕吐、急性胃炎、心源性呕吐、胃黏1 / 7膜脱垂症、幽门痉挛、幽门梗阻、贲门痉挛、十二指肠壅积症、肠梗阻、急性胰腺炎、急性胆囊炎、尿毒症、颅脑疾病以及一些急性传染病早期。
细目二:病因病机一、呕吐的常见病因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病后体虚。
外因:外邪犯胃。
二、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呕吐的病位主要在胃,但与肝脾有密切的关系。
基本病机为胃失和降,胃气上逆。
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类,实证因外邪、食滞、痰饮、肝气等邪气犯胃,以致胃气痞塞,升降失调,气逆作呕;虚证为脾胃气阴亏虚,运化失常,不能和降。
病理演变:初病多实,呕吐日久,损伤脾胃,中气不足,由实转虚。
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一、呕吐的诊断要点 1初.起呕吐量多,吐出物多有酸腐气味,久病呕吐时作时止,吐出物不多,酸臭气味不甚。
初起常2伴.有恶寒、发热、脉实有力。
久病则伴精神萎靡,倦怠乏力,面色萎黄,脉弱无力等症。
最新资料推荐本病3常.有饮食不节,过食生冷,恼怒气郁,或久病不愈等病史。
二、呕吐与噎膈的鉴别呕吐与噎膈,皆具有呕吐的症状。
2024年执医中医内科学考试范围
2024年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范围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内科疾病等知识点。
具体来说,中医基础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理论、病因病机、四诊八纲等方面的知识。
中医内科疾病则包括感冒、咳嗽、哮喘、肺胀、肺痈、心悸、胸痹、不寐、健忘、痴呆、厥证、胃痛、呕吐、呃逆、泄泻、痢疾、便秘、腹痛、胁痛、黄疸、积聚、鼓胀、头痛、眩晕、中风、水肿等疾病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
总体而言,中医内科主治医师考试知识点覆盖广泛,考生需要在备考过程中系统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大量练习和模拟考试提高自己的应试能力。
同时,考生还需要注意了解最新的考试大纲和要求,以便更好地准备考试。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学》考点精讲——痰饮
痰饮一、痰饮的概念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二、痰饮的分类——按痰饮停积的部位来分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饮停胃肠。
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饮流胁下。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饮溢肢体。
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饮邪支撑胸肺。
三、痰饮的病因病机(一)病因外感寒湿、饮食不当、劳欲体虚。
(二)病机基本病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三焦气化失宣,水谷不得化为精微输布全身,津液停积机体某部位。
饮邪具有流动之性,饮留胃肠,则为痰饮;饮流胁下,则为悬饮;饮流肢体,则为溢饮;聚于胸肺,则为支饮。
病变脏腑——肺、脾、肾、三焦,脾首当其冲。
四、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诊断依据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饮停胃肠。
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饮流胁下。
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饮溢肢体。
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饮邪支撑胸肺。
五、痰饮的诊断与病证鉴别——病证鉴别1.悬饮与胸痹两者均有胸痛。
但胸痹为胸膺部或心前区闷痛,且可引及左侧肩背或左臂内侧,常于劳累、饱餐、受寒、情绪激动后突然发作,历时较短,休息或用药后得以缓解。
悬饮为胸胁胀痛,持续不解,多伴咳唾,转侧、呼吸时疼痛加重,肋间饱满,并有咳嗽、咳痰等肺系证候。
2.溢饮与水肿之风水相搏证水肿之风水相搏证,可分为表实、表虚两个类型。
表实者,水肿而无汗,身体疼重,与水泛肌表之溢饮基本相同。
如见肢体浮肿而汗出恶风,则属表虚,与溢饮有异。
六、痰饮的辨证论治——辨证要点1.首辨饮停部位2.次辨标本主次3.三辨病邪兼夹。
七、痰饮的辨证论治——治疗原则以温化为原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
八、痰饮的辨证论治——证治分类(一)痰饮1.脾阳虚弱证候:胸胁支满,心下痞闷,胃中有振水音,脘腹喜温畏冷,泛吐清水痰涎,饮入易吐,口渴不欲饮水,头晕目眩,心悸气短,食少,大便或溏,形体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脉弦细而滑。
中医执业医师科目范围
中医执业医师科目范围作为一名中医执业医师,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中医诊疗服务。
中医执业医师的科目范围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中医外科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口腔科学、中医皮肤科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医学、中医针灸学等。
中医基础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的基础科目,包括中医学理论、中医经典、中医基础知识等内容。
中医学理论是中医执业医师了解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其中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津液等内容。
中医经典是中医学的重要文献,包括《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
中医基础知识则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包括中医病因学、证候学、治则治法等。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执业医师的重要科目,主要包括中医四诊、中医辩证、中医舌诊、中医脉诊等内容。
中医四诊是中医执业医师用以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中医辩证是中医执业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和病史等信息,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机。
中医舌诊是中医执业医师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质、舌苔等来判断疾病的变化。
中医脉诊是中医执业医师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变化。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的核心科目之一,主要包括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外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的另一个重要科目,主要包括中医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中医妇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专门研究妇科疾病的科目,中医儿科学是中医执业医师专门研究儿科疾病的科目。
中医执业医师还需要学习中医眼科学、中医耳鼻喉科学、中医口腔科学、中医皮肤科学、中医肿瘤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康复医学、中医针灸学等专科学科。
这些学科涵盖了中医在不同领域的应用,使中医执业医师能够针对特定疾病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诊疗服务。
中医执业医师科目范围的广泛性和深度性,要求中医执业医师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灵活运用中医诊疗方法,为患者提供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汇总题库(中医内科)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医度在线为广大考生搜集整理了中医执业医师考试题库,中医内科的相关试题,希望可以帮助广大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A1型题:1.导致感冒的主因是A.寒邪B.热邪C风邪D.湿邪E.暑邪答案:C大纲内容:第一单元感冒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感冒的常见病因考察点:感冒的常见病因难易程度:★2.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内伤咳嗽的常见病因A.情志刺激B.饮食不节C.过劳努伤D.肺脏虚弱E.久病伤阴答案:C大纲内容:第二单元咳嗽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考察点:外感咳嗽与内伤咳嗽的病因难易程度:★3.哮证发作期的主要病机是A.外邪侵袭,肺失宣降B.肺失宣肃,肺气上逆C.痰气搏结,气道被阻D.邪袭于肺,肺气不利E.肺脏虚弱,气失所主答案:C大纲内容:第四单元哮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哮证的主要病机、"夙根"与诱因及转化考察点:哮证的主要病机难易程度:★4.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虚喘的特有症状A.呼吸浅短难续B.呼出为快C.气怯声低D.深吸为快E.遇劳加重答案:B大纲内容:第五单元喘证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喘证的诊断要点考察点:虚喘和实喘的诊断要点难易程度:★5.肺胀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A.气滞、血瘀、水饮B.气滞、水饮、痰浊C.痰浊、水饮、血瘀D.痰浊、寒邪、血瘀E.风邪、痰浊、水饮答案:C大纲内容:第六单元肺胀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肺胀的主要病机特点、本虚与标实的内涵及转化考察点:肺胀发病的主要病理因素难易程度:★6.痰饮的治疗原则是A.宣肺B.健脾C.温化D.补肾E.发汗答案:C大纲内容:第八单元痰饮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本病总的治疗原则考察点:痰饮总的治疗原则难易程度:★7.治疗尿血肾气不固者,应首选A.六味地黄丸B.十灰散C.春泽汤D.保真汤E.无比山药丸答案:E大纲内容:第十单元血证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鼻衄、咳血、吐血、便血、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尿血的常见证候的主症、方药难易程度:★8.胸痹的病机,总属A.气血失和B.寒热错杂C.气血两虚D.本虚标实E.上盛下虚答案:D大纲内容:第十二单元胸痹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胸痹病机虚实两者的内涵及其转化考察点:胸痹总的病机,虚实两者的转化难易程度:★9.厥证的基本病机是A.气虚下陷,清阳不升B.气机逆乱,升降乖戾C.痰随气升,上蒙清窍D.失血过多,气随血脱E.气血凝滞,脉络瘀阻答案:B大纲内容:第十四单元厥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厥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考察点:厥证的基本病机难易程度:★10.治疗郁证日久,阴虚火旺者,应首选A.丹栀逍遥散B.知柏地黄丸C天王补心丹D.六味地黄丸E•滋水清肝饮答案:E大纲内容:第十五单元郁证细目三:辨证论治要点:本病实证、虚证常见证候的主症、治法和方药更多资料请登录医博园论坛考察点:虚证常见证候的主症和方药难易程度:★★11.治疗狂证火盛伤阴者,应首选A.二至丸B.六磨汤C.温胆汤D.二阴煎E.养心汤答案:D大纲内容:第十六单元癫狂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狂证中的痰火上扰和火盛伤阴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火盛伤阴的主症和方药难易程度:★12.呕吐的基本病机是A.肝气犯胃,胃气上逆B.胃失和降,胃气上逆C,食滞伤胃,胃失和降D,外邪犯胃,胃失和降E.脾胃受损,胃失润降答案:B大纲内容:第二十单元呕吐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呕吐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考察点:呕吐的基本病机难易程度:★13.呃逆的基本治法是A.理气化瘀降逆B.疏肝解郁降逆C.和胃降逆止呃D.健脾温中止呃E.清热和胃止呃答案:C大纲内容:第二十一单元呃逆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呃逆的治疗原则及其方法考察点:呃逆的基本治法难易程度:★14.治疗久泻不止,不宜过用A.健脾B.补肾C.升提D.固涩E.分利答案:E大纲内容:第二十二单元泄泻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泄泻的基本治疗原则考察点:久泻的治疗原则难易程度:★★15.疫毒痢的治法是A.清热解毒化湿B.活血解毒和胃C.凉血清热利湿D.清热利湿和胃E.清热凉血解毒答案:E大纲内容:第二十三单元痢疾细目四:辨证论治湿热痢、疫毒痢、寒湿痢、虚寒痢、阴虚痢、休息痢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疫毒痢的治法难易程度:★16.腹痛的基本病机是D中内第二十四单元细目二要点2A.肝脾不和,胃气郁滞B.肝气郁结,胃失和降C.肝脾湿热,络脉不和D.脏腑失和,气血不畅E.脾胃失和,瘀血阻滞答案:D大纲内容:第二十四单元腹痛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腹痛的基本病机及其转化考察点:腹痛的基本病机难易程度:★17.治疗腹痛饮食积滞重证,应首选A.保和丸B.越鞠丸C.枳实导滞丸D.枳术丸E.木香顺气丸答案:C大纲内容:第二十四单元腹痛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寒邪内阻、湿热壅滞、中虚脏寒、饮食积滞、气滞血瘀证腹痛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治疗腹痛饮食积滞的主症、方药和随症加减难易程度:★★18.黄疸最具特征的表现是A.面黄B.目黄C.小便黄口.恶心纳呆E.腹胀呕吐答案:B大纲内容:第二十七单元黄疸细目一:概述要点:黄疸的概念考察点:难易程度:★19.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是A.神志不清B.半身不遂C.语言不利D.肢体软瘫E.口舌歪斜答案:A大纲内容:第三十二单元中风细目三:诊断和类证鉴别要点:中风病中经络与中脏腑、闭证与脱证、阴闭与阳闭的区别考察点:中风之中脏腑与中经络的鉴别要点难易程度:★20.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肺、脾、肾B.肺、胃、肾C.心、脾、肾D.肝、脾、肾E.心、肝、肾答案:A大纲内容:第三十五单元水肿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水肿的病机要点,肺、脾、肾与水肿的关系考察点:肺、脾、肾是与水肿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难易程度:★21.与石淋的发病关系最为密切的病机是A.脾虚中气下陷B.肾虚下元不固C.湿热蕴结下焦D.热盛迫血妄行E.气郁化火伤阴答案:C大纲内容:第三十六单元淋证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淋证的病机要点及转化考察点:石淋的病机要点难易程度:★★22.癃闭的病位虽在膀胱,但与本病关系密切的脏腑还有A.肺、脾、肾、三焦B.肺、肾、胃、三焦C.肝、脾、肾、小肠D.肺、脾、胃、三焦E.肺、脾、肝、小肠答案:A大纲内容:第三十七单元癃闭细目二:病因病机癃闭的主要病机及转化考察点:与癃闭关系密切的脏腑难易程度:★23.下列各项,除哪项外,均是消渴发病的主要病机A.燥热B.气虚C.阴虚D.血瘀E.水停答案:E大纲内容:第三十九单元消渴细目二:病因病机要点:消渴的常见病因考察点:消渴发病的主要病机难易程度:★★24.治疗行痹,应首选A.乌头汤B.薏苡仁汤C.防风汤D.宣痹汤E.白虎加桂枝汤答案:C大纲内容:第四十单元痹证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行痹、痛痹、着痹和风湿热痹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行痹的治疗汤药难易程度:★25.治疗阴虚发热,应首选A.六味地黄丸B.一贯煎C清骨散D.二阴煎E.三圣散答案:C大纲内容:第四十二单元内伤发热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气虚、肝郁、瘀血、血虚和阴虚发热的主症、治法和方药考察点:阴虚发热的治疗汤药难易程度:★★26.治疗虚劳脾胃阴虚者,应首选A.玉女煎B.益胃汤C.沙参麦冬汤D.麦门冬汤E.一贯煎答案:B大纲内容:第四十三单元虚劳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方药考察点:治疗虚劳脾胃阴虚的药物难易程度:★★27.治疗虚劳心阳虚者,应首选A.桂枝甘草汤B.苓桂术甘汤C.拯阳理劳汤D.炙甘草汤E.人参养荣丸答案:C大纲内容:第四十三单元虚劳细目四:辨证论治要点:治疗虚劳各证的主症、方药考察点:治疗虚劳心阳虚的药物难易程度:★★★A2型题:28.患者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体疼痛,鼻塞声重,时流清涕,喉痒,舌苔薄白而润,脉浮。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执业范围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中医诊疗方法对各种内科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取得中医内科执业资格证书的医师。
他们在临床工作中,能够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各种内科疾病,运用中医药学等知识和技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内科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对各种内科常见病具有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诊疗能力,能够对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肾炎、消化系统疾病等常见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他们可以通过仔细的望、闻、问、切四诊,结合病史和辅助检查,判断病情,制定合理治疗方案,使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进行治疗,达到改善患者病情,缓解症状的目的。
二、内科疑难病的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内科执业医师还常常需要面对一些内科疾病的疑难病例,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肝癌、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等疾病。
他们需要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病情变化趋势,结合体质辨证、辨证施治等中医诊疗方法,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积极治疗,争取尽快康复患者。
三、预防和保健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在临床实践中,也会积极开展各种预防和保健工作。
他们可以通过中医的养生理论和方法,指导患者调整饮食结构、生活方式,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同时,中医内科执业医师还可以根据患者的体质特点和年龄情况,进行中医药调理,达到健康养生的目的。
四、中医内科病房和门诊工作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在医院内科病房和门诊工作中,是内科医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需要负责抢救危重病人、对急救病人进行及时处理和抢救。
同时,他们还需要承担门诊诊疗工作,针对患者的主诉和病情,进行详细的询问和检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指导患者康复。
五、与其他医疗科室的合作在临床实践中,中医内科执业医师还需要与其他医疗科室开展合作。
比如,在治疗患者疑难病例时,可以与西医内科、外科、放射科等科室进行诊疗会诊,共同商讨治疗方案。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内科学》考试大纲新
2022年中医执业医师笔试《内科学》考试大纲第一单元呼吸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堵塞性肺疾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分级与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6.治疗细目二: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三:支气管哮喘要点:1.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肺炎要点:1.概述(1)概念(2)分类2.肺炎链球菌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第1页/共11页(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3.肺炎支原体肺炎(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原发性支气管肺癌要点:1.病因2.病理与分类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其次单元循环系统疾病细目一:心力衰竭要点:1.病因2.病理生理3.临床分型4.心功能分级细目二:慢性心力衰竭要点:1.临床表现2.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三:急性心力衰竭要点:第2页/共11页1.临床表现2.诊断与鉴别诊断3.治疗细目四:心律失常要点:1.分类2.发生气制3.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细目五:快速性心律失常要点:1.过早搏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2.阵发性心动过速(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3.心房抖动(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细目六:缓慢性心律失常要点:房室传导阻滞(1)病因(2)临床表现(3)心电图诊断(4)治疗细目七:心脏瓣膜病要点:第3页/共11页1.二尖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并发症(5)治疗2.二尖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3.主动脉瓣狭窄(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病因(2)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八:原发性高血压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九: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要点:1.危急因素2.临床分型细目十:心绞痛第4页/共11页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十一:心肌梗死要点:1.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三单元消化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胃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二:消化性溃疡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细目三:胃癌要点:1.病因第5页/共11页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细目四:溃疡性结肠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与临床分型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五:肝硬化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3.并发症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六:原发性肝癌要点: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原则第四单元泌尿系统疾病细目一:慢性肾小球肾炎要点:1.病因2.临床表现第6页/共11页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尿路感染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慢性肾衰竭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治疗第五单元血液系统疾病细目一:缺铁性贫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再生障碍性贫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急性白血病要点:第7页/共11页1.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白细胞削减症要点:1.概念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五:特发性血小板削减性紫癜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六单元内分泌与代谢疾病细目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二:糖尿病要点:1.概念与分类2.病因与发病机制3.临床表现4.并发症5.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第8页/共11页6.诊断与鉴别诊断7.治疗8.糖尿病酮症酸中毒(1)病因(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5)治疗第七单元结缔组织病细目一:类风湿关节炎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细目二:系统性红斑狼疮要点:1.病因2.病理3.临床表现4.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5.诊断与鉴别诊断6.治疗第八单元神经系统疾病细目一:癫痫要点:1.病因2.分类与临床表现3.诊断与鉴别诊断4.治疗细目二:脑梗死要点:第9页/共11页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三:脑出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细目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要点:1.病因与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3.试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4.诊断与鉴别诊断5.治疗第九单元常见急危重症细目一:心脏骤停与心脏性獐死要点:1.概念2.病因3.诊断4.心肺复苏细目二:休克要点:1.概念2.病因与分类3.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4.诊断5.治疗细目三:上消化道出血第10页/共11页让知识带有温度。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
中医执业医师-综合笔试-中医内科学脾胃病证[单选题]1.阴虚胃痛的主要病机是A.胃失温养B.胃失濡养C.气机不畅D.胃腑积滞E.瘀血内停正确答案:B参(江南博哥)考解析:胃喜润而恶燥,胃阴不足之胃痛,因胃失津液濡养所致。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2.胃痛的治疗,主要是A.调肝理气止痛B.调肝和胃止痛C.理气和胃止痛D.调理脾胃止痛E.调肝理脾止痛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胃痛的治疗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审证求因。
掌握“胃痛-辨证论治、转归预后及预防调护”知识点。
[单选题]3.胃痛的主要病变脏腑在胃,与哪些脏腑关系最密切A.肝肾B.肝脾C.胆肾D.脾肾E.心肺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4.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何邪最为常见A.风邪B.暑邪C.寒邪D.湿邪E.热邪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外邪犯胃胃痛的发病以寒邪最为常见。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5.胃痛发病的关键病机是A.气虚B.气怯C.气陷D.气滞E.气逆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胃痛的基本病机是胃气阻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
所以关键是“气滞”。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6.下列症状对胃痛和腹痛的鉴别诊断最具有价值者为A.疼痛的部位B.疼痛的性质C.疼痛的持续时间D.疼痛的兼症E.疼痛的诱因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整个位置疼痛为主症。
胃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两者仅就疼痛部位来说,是有区别的。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单选题]7.与胃痛关系最为密切的脏腑是A.肝、脾、胆B.肝、脾、胃C.肝、脾、肾D.肺、脾、胃E.肺、肝、胃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胃痛的病变部位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极为密切。
掌握“胃痛-概念、病因病机、诊断与鉴别”知识点。
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中医专业
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中医专业摘要:一、中医执业医师概述二、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三、中医专业细分领域四、如何拓展中医执业范围五、结语正文:一、中医执业医师概述中医执业医师是指在我国取得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具有独立从事中医医疗活动资格的专业人员。
他们运用中医理论、技术和方法,为患者提供中医药服务,旨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促进人民身体健康。
二、中医执业医师执业范围1.内科:中医内科是运用中医理论和技术治疗内科疾病的专业领域,包括心肺疾病、脾胃疾病、肝胆疾病、肾病、糖尿病等。
2.外科:中医外科主要运用中医药治疗疮疡、皮肤病、骨折、脱位等疾病。
3.妇产科:中医妇产科涉及孕期保健、分娩、产后康复以及治疗妇女常见病和妇科肿瘤等。
4.儿科:中医儿科针对新生儿、婴儿、幼儿及青少年的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5.针灸科:针灸科以针灸、拔罐、刮痧等治疗方法为主,治疗各种疼痛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6.骨伤科:骨伤科运用中医正骨、推拿等技术治疗骨折、脱位、肌肉骨骼疾病等。
7.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等:运用中医方法治疗相关领域的疾病。
三、中医专业细分领域1.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医学术思想、理论体系、古籍文献等。
2.中医养生学:研究中医养生保健、食疗、养生功法等。
3.中医预防医学:研究中医预防疾病的方法和措施,包括防疫、消毒、保健等。
4.中医康复医学:研究中医康复理论和方法,帮助患者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
四、如何拓展中医执业范围1.继续教育:参加各类中医继续教育课程,提高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领域。
2.多学科合作:与西医、中药、针灸等领域的专家合作,开展多学科研究,提高中医治疗效果。
3.关注新兴领域:关注中医养生、康复、心理等领域的新技术和新方法,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4.学术交流: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了解行业动态,促进中医事业发展。
五、结语中医执业医师作为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拓宽执业范围,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优质的中医药服务。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中医内科笔记
一、感冒:寒荆热银暑新加,阴蕤气参寒热解,阳虚麻附血葱白。
(西医病名:上呼吸道感染)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穹,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
荆防败毒散=人参败毒散-人参、生姜+荆芥、防风(用荆芥、防风时去掉生姜)荆防达表汤:荆防达表苏芷苓,姜葱神曲橘杏仁。
辨证要点: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
病机:风寒外束,卫阳被郁,腠理闭塞,肺气不宣。
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翘散:猪吃金,牛喝银,草根更俏。
(竹叶、淡豆豉、荆芥穂、牛蒡子、薄荷、银花、甘草、芦根、桔梗、连翘)(银花、连翘为君9克,其他药5-6克。
也有以荆芥、淡豆豉为君的。
)辨证要点:有汗,舌苔薄黄,脉浮数。
病机:风热犯表,热郁肌腠,卫表失与,肺失清肃。
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饮:新加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银花、扁豆花9克,其他6克)辨证要点:脉濡、脉滑、脉腻。
病机:暑湿遏表,湿热伤中,表卫不与,肺气不清。
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饮:参苏二陈汤,枳桔葛前香,气虚风寒症,调与枣与姜。
(苏叶、葛根为君发散风寒,解肌透邪。
十一味药各4克)辨证要点: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反复感冒,脉浮无力。
病机:表虚卫弱,风寒乘袭,气虚无力达邪。
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化裁加减葳蕤汤:玉竹姐为何早操吃葱。
(玉竹、桔梗、白薇、薄荷、大枣、炙甘草、淡豆豉、葱白)(玉竹9克、薄荷4.5克为君,淡豆豉为臣12克,炙甘草1.5克,其他药5克左右)辨证要点:舌红少苔,脉细数(所有阴虚证的舌脉特点)。
病机:阴亏津少,外受风热,表卫失与,津液不能作汗。
感冒辨病要点:恶寒发热。
病机:卫表不与,正邪相博。
感冒用药特点:药量与剂量比较轻,发汗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所以要中病即止,煎药不要久才能保证疗效。
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痰湿二三痰热清,肝火黛泻亏沙参。
中医执业医师考试必背中医内科学必背
中医内科学总结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荆防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银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薷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参苏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葳--------------------------------------------------------------------------------------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拗+咳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菊3风燥伤肺: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杏内伤咳嗽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清金6肝火犯肺:清肺平喘,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白+黛7肺阴亏耗: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沙--------------------------------------------------------------------三、哮病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还有虚哮平喘本发作期1寒哮:宣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射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定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小龙+石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三子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平固缓解期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六7肺肾两虚: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脉地+金水----------------------------------------------------------------------------------------------------------四、喘证寒喘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郁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正虚喘脱参附汤实喘1风寒壅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黄+盖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麻甘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桑皮4痰浊阻肺:祛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二+三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五磨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银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千+如3溃脓期:排脓解毒-加味桔梗汤桔4恢复期:清养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沙清或桔杏---------------------------------------------------------------------------------------------------六、肺痨肺痨阴月火合气阴保真阴阳造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七、肺胀痰浊苏子痰热婢,水泛真苓肺肾平1痰浊壅肺证: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2 痰热郁肺证: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3阳虚水泛证: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4肺肾气虚证: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八、肺痿肺痿虚热门清燥,虚寒甘姜生姜甘,上下麻升瘀都气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加减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3.上热下寒证:寒热平调,清温并用—麻黄升麻汤加减4.肾虚血瘀证:纳气定喘,活血化瘀—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加减--------------------------------------------------------------------------------------九、心悸悸怯定志血归脾,阴天阳桂凌苓桂,瘀桃痰火黄连温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6.瘀阻心脉: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汤------------------------------------------------------------------------------------------------------------十、胸痹胸痹淤血浊瓜夏,寒枳滞柴气生脉,心肾阴天阳参附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府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疏肝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白半+涤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白桂+逆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脉+荣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天王+炙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参附+右--------------------------------------------------------------------------------------------------------------十一、真心痛真心瘀保寒当逆,虚阳脱逆人参汤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加味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加减----------------------------------------------------------------------------------十二、不寐不寐火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龙胆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黄胆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归脾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六+交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志+酸-------------------------------------------------------------------------------------------------------------十三、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肾补元,痰浊半夏瘀通窍,血虚头痛四物汤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茶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芎芷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活湿内伤头痛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四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大补5.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痛血-------------------------------------------------------------------------------------十四、眩晕眩亢麻亏归浊夏,肾精左右瘀通窍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熄风-天麻钩藤饮天钩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归脾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左归丸左{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左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右}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天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通------------------------------------------------------------------------------------------十五、中风中风风痰白丸子,风阳天麻阴虚镇,痰热桃仁痰火羚,痰浊涤痰脱参附;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左归地黄饮一中经络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熄风通络-镇肝熄风汤二中脏腑1.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泻热,熄风化痰-桃仁承气汤2痰火瘀闭:熄风清火,豁痰开窍-羚角钩藤汤3痰浊瘀闭:化痰熄风,宣郁开窍-涤痰汤2.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三恢复期1.风痰瘀闭: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2.气虚瘀络: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十六、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瘀梦醒一癫证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逍+顺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养心+越二狂证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铁2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机-癫狂梦醒汤3火盛阴伤: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二阴+琥-----------------------------------------------------------------------------------------------------------------十七、痫证风定火涤瘀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痫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龙胆+涤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熄风通络-通窍活血汤通血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六+归脾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左+天王----------------------------------------------------------------------------------------------十八、痴呆痴海七福脾还少,痰浊洗心瘀通窍1. 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2. 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3. 痰浊蒙窍:健脾化浊,豁痰开窍—洗心汤4. 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十九、胃痛胃寒良食保肝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亏贯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香苏散合良附丸香苏+良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保和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疏肝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清中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笑+丹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煎+药草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芪中-------------------------------------------------------------------------------------------------二十、痞满痞满食保痰二平,热朴肝柴虚补中,胃阴不足益胃汤1.饮食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加减2.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汤加减3.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连朴饮加减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柴胡疏肝散加减5.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减6.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减--------------------------------------------------------------------------二十一、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气香阳理胃阴麦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霍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保和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小夏+苓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四七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香六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理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麦--------------------------------------------------------------------------------------二十二、噎膈痰启津沙淤通幽,气虚阳微补运脾;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启膈散2津亏热结:滋养津液、泻热散结-沙参麦冬汤3瘀血内阻:破结行瘀、滋阴养血-通幽汤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二十三、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2胃火上逆:清热和胃、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降逆止呃-五磨饮子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和中降逆-理中汤5胃阴不足:益气养阴、和胃止呃-益胃汤--------------------------------------------------------------------------------------------二十四、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良+正天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大承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导滞4肝郁气滞: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疏肝5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少6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小中----------------------------------------------------------------------------------------------二十五、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肝痛脾参苓,肾阳虚衰四神丸一暴泄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黄芩黄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二久泄1.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2.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3.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二十六、痢疾痢疾湿芍疫毒白,寒湿正气噤口开,息连阴驻虚寒真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加银花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合芍药汤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黄连阿胶汤合驻车丸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 二十七、便秘热秘麻子气六磨,气黄血润冷温脾,阴虚增液阳虚济;1热秘:泻热导滞,润肠通便-麻子仁丸麻子2气秘:顺气导滞-六磨汤3冷秘:温里散寒,通便止痛-温脾汤温脾4虚秘1气虚秘:益气润肠-黄芪汤黄芪2血虚秘:养血润燥-润肠丸润3阴虚秘:滋阴通便-增液汤增4阳虚秘:温阳通便-济川煎济-------------------------------------------------------------------------------------二十八、胁痛胁痛郁柴瘀复元,湿热龙络失一贯1肝郁气滞:疏肝理气-柴胡疏肝散疏肝2肝胆湿热:清热利湿-龙胆泻肝汤龙胆3瘀血阻络:祛瘀通络-血府逐瘀汤或复元活血汤府或复4肝络失养:养阴柔肝-一贯煎一------------------------------------------------------------------------------------二十九、黄疸阳黄热茵湿苓露,胆大柴毒炽千角;阴黄寒湿茵术附,脾虚湿滞芪建中;后热四苓肝柴六,气滞血瘀逍遥甲一阳黄1热重于湿: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蒿汤蒿2湿重于热: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陈苓+露3胆腑郁热:疏肝泄热,利胆退黄-大柴胡汤大柴4疫毒炽盛急黄:清热解毒,凉血开窍-千金犀角散千角二阴黄1寒湿阻遏:温中化湿,健脾和胃-茵陈术附汤陈附2.脾虚湿滞:健脾养血,利湿退黄-黄芪建中汤建三黄疸消退后的调治1湿热留恋:清热利湿-茵陈四苓散2肝脾不调:调和肝脾,理气助运-柴胡疏肝散或归芍六君子汤3气滞血瘀:疏肝理气,活血化瘀-逍遥散合鳖甲煎丸------------------------------------------------------------------------------------三十、积聚积聚肝遥食六磨,气柴虚珍瘀膈六一聚证1肝气郁结证:疏肝解郁,行气散结-逍遥散、木香顺气散逍2食滞痰阻证:理气化痰,导滞散结-六磨汤二积证1气滞血阻:理气消积,活血散瘀-柴胡疏肝散合失笑散疏肝+笑2瘀血内结:祛瘀软坚,佐以扶正健脾-膈下逐瘀汤合六君子汤隔+六3正虚瘀结:补益气血,活血化瘀-八珍汤合化积丸八+化------------------------------------------------------------------------------------------三十一、鼓胀气柴湿实热中消,阳附阴味瘀调营1气滞湿阻:疏肝理气,运脾利湿-柴胡疏肝散合胃苓汤疏肝+胃2水湿困脾:温中健脾,行气利水-实脾饮实3水热蕴结:清热利湿,攻下逐水-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满分+蒿4瘀结水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调营饮营5阳虚水盛:温补脾肾,化气利水-附子理苓汤或济生肾气丸理苓+济生6阴虚水停:滋肾柔肝,养阴利水-六味地黄丸合一贯煎六+一---------------------------------------------------------------------------------------------三十二、疟疾正柴温虎劳何人,寒姜冷金热清瘴;1正疟:祛邪截疟,和解表里-柴胡截疟饮或截疟七宝饮加减2温疟:清热解表,和解祛邪-白虎加桂枝汤或白虎加人参汤加减3寒疟:和解表里,温阳达邪-柴胡桂枝干姜汤合截疟七宝饮加减4瘴疟:热瘴:解毒除瘴,清热保津-清瘴汤加减冷瘴:解毒除瘴,芳化湿浊-加味不换金正气散5劳疟:益气养血,扶正祛邪-何人饮加减-------------------------------------------------------------------------------三十三、水肿水肿风水越婢术,水浸胃皮湿盛疏,毒麻脾实肾济真,瘀水互结桃红五一阳水1风水相搏:疏风清热,宣肺行水-越婢加术汤2湿毒浸淫:宣肺解毒,利湿消肿-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3水湿浸渍:健脾化湿,通阳利水-五皮饮合胃苓汤4湿热壅盛:分利湿热-疏凿饮子二阴水1脾阳虚衰:健脾温阳利水-实脾饮2肾阳虚衰:温肾助阳,行气行水-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3瘀水互结:活血祛瘀,行气行水-桃红四物汤合五苓散-------------------------------------------------------------------------------------------------三十四、淋证热淋八石苇劳比,血蓟气沉膏萆清1热淋:清热利湿通淋-八正散八正2石淋:清热利湿,排石通淋-石苇散石苇3血淋:清热通淋,凉血止血-小蓟饮子小蓟4气淋:理气疏导,通淋利尿-沉香散沉香5膏淋:清热利湿,分清泄浊-程氏萆薢分清饮程清6劳淋:补脾益肾-无比山药丸无比-------------------------------------------------------------------------------------三十五、癃闭癃湿八正肺热清,滞沉浊挡脾中肾济肾1膀胱湿热证:清利湿热,通利小便-八正散2肺热壅盛证:清泄肺热,通利水道-清肺饮3肝郁气滞证:疏利气机,通利小便-沉香散4浊瘀阻塞证:行瘀散结,通利水道-代抵当丸5脾气不升证:升清降浊,化气行水-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6肾阳衰惫证:温补肾阳,化气利水-济生肾气丸-----------------------------------------------------------------------------------三十六、关格脾肾温茱肝肾杞,阳微参苏继涤痰脾肾阳虚,寒浊上犯:温补脾肾,化湿降浊—温脾汤合吴莱萸汤肝肾阴虚,肝风内动:滋补肝肾,平肝熄风—杞菊地黄丸合羚羊钩藤汤肾阳衰微,邪陷心包:温阳因脱,降浊开窍—急用参附汤合苏合香丸,继用涤痰汤----------------------------------------------------------------------------------------------------三十七、郁证郁肝柴火丹逍遥,痰气郁结半夏厚,心神失养甘麦汤,心脾归阴天地黄1肝气郁结:疏肝解郁,理气畅中-柴胡疏肝散2气郁化火:疏肝解郁,清肝泻火-丹栀逍遥散3痰气郁结:行气开郁,化痰散结-半厦厚朴汤4心神失养:养心安神,甘润缓急-甘麦大枣汤5心脾两虚:健脾养心,益气补血-归脾汤6心肾阴虚:滋养心肾-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三十八、血证鼻玉龙归桑齿清味咳百泻桑吐泻龙归便黄地归尿小柏药归紫斑十茜归一鼻衄1热邪犯肺:清泄肺热,凉血止血-桑菊饮2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玉女煎3肝火上炎:清肝泻火,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4气血亏虚:补气摄血-归脾汤二齿衄1胃火炽盛:清胃泻火,凉血止血-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三咳血1燥热伤肺:清热润肺,宁络止血-桑杏汤2肝火犯肺:清肝泻肺,凉血止血-泻白散合黛蛤散3阴虚肺热:滋阴润肺,宁络止血-百合固金丸四吐血1胃热壅盛:清胃泻火,化瘀止血-泻心汤合十灰散2肝火犯胃:泻肝清胃,凉血止血-龙胆泻肝汤3气虚血溢: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五便血1肠道湿热:清化湿热,凉血止血-地榆散合槐角丸2气虚不摄:益气摄血-归脾汤3脾胃虚寒:健脾温中,养血止血-黄土汤六尿血1下焦热盛:清热利湿,凉血止血-小蓟饮子2肾虚火旺:滋阴降火,凉血止血-知柏地黄丸3脾不统血:补中健脾,益气摄血-归脾汤4肾气不固:补益肾气,固摄止血-无比山药丸七紫斑1血热妄行: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十灰散2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宁络止血-茜根散3气不摄血:补气摄血-归脾汤------------------------------------------------------------------------------三十九、痰饮脾苓肠夏胸柴枳,胁枣络香阴沙参,溢支寒饮小青龙,饮退阳虚肾气丸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1脾阳虚弱证:温脾化饮-苓桂术甘汤合小半夏加茯苓汤2饮留肠胃证:攻下逐饮-甘遂半夏汤或已椒苈黄丸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干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1邪犯胸肺证:和解宣利-柴枳半夏汤加减2饮停胸胁证:泻肺祛饮-十枣汤合椒目瓜蒌汤或控涎丹3络气不和证:理气和络-香附旋覆花汤加减4阴虚内热证:滋阴清热-沙参麦冬汤合泻白散加减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1. 表寒里饮:发表化饮-小青龙汤加减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平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1. 寒饮伏肺证:宣肺化饮-小青龙汤加减2. 脾肾阳虚证:温脾补肾,以化水饮-金匮肾气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四十、消渴上消渴中玉术,下消六味肾气丸上消1肺热津伤: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消渴方中消1胃热炽盛:清胃泻火,养阴增液-玉女煎2气阴亏虚:益气健脾,生津止渴-七味白术散下消1肾阴亏虚:滋阴固肾-六味地黄丸2阴阳两虚:滋阴温阳,补肾固摄-金匮肾气丸-------------------------------------------------------------------------------三十九、自汗、盗汗肺屏营枝阴虚六,心血归脾邪热龙1肺卫不固:益气固表-桂枝加黄芪汤或玉屏风散2心血不足:补心养血-归脾汤3阴虚火旺:滋阴降火-当归六黄汤加减4邪热郁蒸:清肝泄热,化湿和营-龙胆泻肝汤------------------------------------------------------------------------------四十、内伤发热气郁丹栀瘀血府,血归阴清气补中,阳虚金匮痰连中1阴虚发热证:滋阴清热-清骨散2血虚发热证:益气养血-归脾汤3气虚发热证:益气健脾,甘温除热-补中益气汤4阳虚发热证:温补阳气,引火归原-金匮肾气丸5气郁发热证:疏肝理气,解郁泻热-丹栀逍遥散6痰湿郁热证:燥湿化痰,清热和中-黄连温胆汤合中和汤7血瘀发热证: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四十一、虚劳气,肺福四元;血,心物;阴虚,沙天胃肝归;阳,保右附气虚1肺气虚:补益肺气-补肺汤2心气虚:益气养心-七福饮3脾气虚:健脾益气-加味四君子汤4肾气虚:益气补肾-大补元煎血虚1心血虚:养血安心-养心汤2肝血虚:补血养肝-四物汤阴虚1肺阴虚:养阴润肺-沙参麦门冬汤2心阴虚:滋阴养心-天王补心丹3脾胃阴虚:养阴和胃-益胃汤4肝阴虚:滋养肝阴-补肝汤5肾阴虚:滋补肾阴-左归丸1.心阳虚:益气温阳-保元汤2.脾阳虚:温中健脾-附子理中丸3.肾阳虚:温补肾阳-右归丸-------------------------------------------------------------------------------------------四十二、癌病脑瘤1.痰瘀阻窍:息风化痰,祛瘀通窍—通窍活血汤2.风毒上扰:平肝潜阳,清热解毒—天麻钩藤饮全黄连解毒汤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息风—大定风珠肺癌1.瘀阻肺络:行气活血,散瘀消结—血府逐瘀汤2.痰湿蕴肺:健脾燥湿,行气祛痰—二陈汤合栝蒌薤白半夏汤3.阴虚毒热:养阴清热,解毒散结—沙参麦冬汤合五味消毒饮4.气阴两虚:益气养阴—生脉散合百合固金汤1.肝气郁结: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柴胡疏肝散2.气滞血瘀:行气活血,化瘀消积—复元活血汤3.湿热聚毒:清热利胆,泻火解毒—茵陈蒿汤4.肝阴亏虚:养血柔肝,凉血解毒—一贯煎大肠癌1.湿热郁毒:清热利湿,化瘀解毒—槐角丸2.瘀毒内阻: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膈下逐瘀汤3.脾肾双亏:温阳益精—大补元煎4.肝肾阴虚:滋阴养肝—知柏地黄丸肾癌、膀胱癌1.湿热蕴毒:清热利湿,解毒通淋—八正散或龙胆泻肝汤2.瘀血内阻:活血化瘀,理气散结—桃红四物汤3.脾肾两虚:健脾益肾,软坚散结—大补元煎4.阴虚内热:滋阴清热,化瘀止痛—知柏地黄丸-----------------------------------------------------------------------------------四十三、厥证厥气实五虚生附,血实羚角虚独参,痰厥选用导痰汤一气厥:1实证:开窍,顺气,解郁—通关散合五磨饮子加减2虚证:补气回阳,醒神—生脉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二血厥:1实证:平肝潜阳,理气通瘀—羚角钩藤汤或通瘀煎2虚证:补养气血—急用独参汤灌服、继服人参养营汤三痰厥:行气化痰—导痰汤-------------------------------------------------------------------------四十四、痹证行防痛乌着苡仁,热虎痰合虚独生1风寒湿痹1行痹:祛风通络,散寒除湿-防风汤2痛痹:散寒通络,祛风除湿-乌头汤3着痹:除湿通络,祛风散寒-薏苡仁汤2风湿热痹:清热通络,祛风除湿-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3痰瘀痹阻:化痰行瘀,蠲痹通络-双合汤4肝肾亏虚:培补肝肾,舒筋止痛-独活寄生汤--------------------------------------------------------------------------------四十五、痿证痿肺清燥湿二妙,脾参肾虎淤圣俞1肺热津伤:清热润燥,养阴生津-清燥救肺汤2湿热浸淫:清热利湿,通利经脉-加味二妙散3脾胃虚弱:补中益气,健脾升清-参苓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4肝肾亏损:补益肝肾,滋阴清热-虎潜丸5脉络瘀阻:益气养营,活血行瘀-圣愈汤合补阳还五汤--------------------------------------------------------------------------------------四十六、颤证颤风阳天痰羚角,气血人参髓龟鹿,阳气虚衰地黄饮1风阳内动:镇肝息风,舒筋止颤-天麻钩藤饮合镇肝息风汤2痰热风动:清热化痰,平肝息风-导痰汤合羚角钩藤汤3气血亏虚:益气养血,濡养筋脉-人参养荣汤4髓海不足:真精补髓,育阴息风-龟鹿二仙膏合大定风珠5阳气虚衰:补肾助阳,温煦筋脉—地黄饮子----------------------------------------------------------------------四十七、腰痛寒湿姜苓湿热四,瘀身肾虚左右归1寒湿腰痛:散寒行湿,温经通络—甘姜苓术汤2湿热腰痛:清热利湿,舒筋止痛—四妙丸3瘀血腰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身痛逐瘀汤4肾虚腰痛。
中医内科学执业医师精华笔记
中医内科笔记(中医很多选择是对证型方药的考试,所以有基础的一背这个歌很多主方药就能记下来,对考试有很重要的意义大部分病证一个歌就能把它的证型方药记下来。
)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感冒: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2.风热感冒: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3.暑湿感冒: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6. 寒“包火”( 表寒里热) :解表清里-双解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1.风寒咳嗽: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咳散2.风热咳嗽:疏风清热、宣肺化痰-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4.痰湿蕴肺:健脾燥湿、化痰止咳-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化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平肝、顺气降火-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7.肺阴虚证:滋阴润肺、止咳化痰-沙参麦冬汤三、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初期:清肺解表散邪-银翘散2.成痈期:清肺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如金解毒散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4.恢复期:益气养阴清热-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四、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肺脾六君肾生地。
1.发作期1 )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2 )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2.缓解期1 )肺虚证:补肺固卫-玉屏风散2 )睥虚证:健脾化痰-六君子汤3 )肾虚证:补肾摄钠-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五、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气闭五,肺虚生脉肾虚匮,气阴两竭生脉散。
1 .实喘1 )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2 )表寒里热:宣肺泄热-麻杏石甘汤3 )痰热郁肺:清泄痰热-桑白皮汤4)痰浊阻肺:化痰降气-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5 )肺气郁痹:开郁降肺-五磨饮子2 .虚喘1 )肺虚:补肺益气养阴-补肺汤合玉屏风散或合生脉散2 )肾虚: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六、肺胀气平浊苏越,水泛真苓蒙涤痰。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执业范围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执业范围中医内科执业医师是指具备高级技术和实践经验,能够进行中医内科诊疗、治疗和预防方案制定的专业医生。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的执业范围包括以下方面。
一、中医内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医内科执业医师主要从中医学角度进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包括常见的中医内科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胃炎、肺病、心脑血管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在治疗过程中,中医内科执业医师会根据不同病情,综合运用各种中医诊疗方法,如望、闻、问、切、脉等进行个体化治疗,以达到病愈康复的目的。
二、中医内科预防保健中医内科执业医师除了治疗疾病外,还可以进行中医内科预防保健工作。
预防保健方面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养生保健常识指导、中药饮食指导、针灸、按摩等方法。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可以根据个体差异,制定预防保健计划,帮助人们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自身抵抗能力,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复发。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可以结合西医诊疗和治疗方法,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对某些复杂情况的疾病进行治疗时,结合两种不同的医疗体系,可以取长补短,发挥综合治疗的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四、中药治疗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可以根据患者病情,选用中草药组方进行治疗。
中药治疗患者,不仅可以缓解病情,还能带来更少的副作用和更多的康复机会。
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可以将中药治疗作为单独疗法,也可以作为辅助治疗。
五、治疗疑难杂症中医内科执业医师可以进行一些疑难杂症的诊疗,如病症不明、综合症状、复杂病情等疾病。
中医内科手法的独特性和多元性,使其具有较强的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
总之,中医内科执业医师是在中医理论基础上进行内科诊疗,运用多种中医技术和手法综合诊疗、治疗和预防的专业人士。
他们的执业范围很广,并具有很高的专业技术和临床经验。
同时,中医内科执业医师也在积极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带来了更多的治疗和康复机会。
中医执业医师的报考类别
中医执业医师的报考类别作为中医执业医师的报考者,我们需要了解各个报考类别的具体要求和特点,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以下是对中医执业医师报考类别的简要介绍。
1. 中医内科中医内科是中医学中最重要的一个专业方向,主要研究人体内脏器官的疾病诊断和治疗。
报考中医内科的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能够熟练运用中医诊疗方法,准确判断病情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2. 中医外科中医外科是研究人体外部器官和组织疾病的中医学专业方向。
报考中医外科的考生需要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手术技能,能够熟练操作各种中医外科手术,并具备处理外科急症的能力。
3. 中医妇科中医妇科是研究妇科疾病的中医学专业方向。
报考中医妇科的考生需要具备深厚的中医妇科学知识和丰富的妇科临床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妇科疾病的病因,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并具备妇科手术的操作能力。
4. 中医儿科中医儿科是研究儿童疾病的中医学专业方向。
报考中医儿科的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儿科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能够准确判断儿科疾病的特点和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具备处理儿科急症的能力。
5. 中医眼科中医眼科是研究眼科疾病的中医学专业方向。
报考中医眼科的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眼科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能够准确诊断眼科疾病,并运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6. 中医皮肤科中医皮肤科是研究皮肤疾病的中医学专业方向。
报考中医皮肤科的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中医皮肤科学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能够准确诊断皮肤疾病,并运用中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以上是中医执业医师的一些报考类别,每个类别都有其独特的要求和特点。
报考者应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并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希望每位中医执业医师的报考者都能在自己选择的领域中取得优秀的成绩,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第一单元肺系病证一、感冒:寒荆热银署新加,阴葳气参寒热解1、风寒束表:辛温解表、宣肺散寒-荆防败毒散或荆防达表汤2、风热犯表:辛凉解表、宣肺清热-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3、暑湿伤表:清暑祛湿解表-新加香薷饮4、气虚感冒:益气解表-参苏饮5、阴虚感冒:滋阴解表-加减葳蕤汤二、咳嗽:寒三热菊燥桑杏,湿陈热清肝火泻,凉燥杏苏肺阴沙1、风寒袭肺: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疏风清热,宣肺止咳-桑菊饮3、风燥咳嗽:疏风清肺,润燥止咳-桑杏汤 (凉燥,杏苏散)4、痰湿蕴肺:燥湿化痰,理气止咳-二陈汤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5、痰热郁肺: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清金化痰汤6、肝火犯肺:清肺泻肝,顺气降火-黛蛤散合泻白散7、肺阴亏耗证:滋阴润肺,化痰止咳-沙参麦冬汤三、哮证:哮冷射干热定喘,寒包青石风痰亲,虚平肺六肾生金1、寒哮:温肺散寒、化痰平喘-射干麻黄汤或小青龙汤加减2、热哮:清热宣肺、化痰定喘-定喘汤或越婢加半夏汤加减3、寒包热哮:解表散寒,清化痰热-小青龙加石膏汤或厚朴麻黄汤加减4、风痰哮:祛风涤痰,降气平喘-三子养亲汤加味5、虚哮:补肺纳肾,降气化痰-平喘固本汤加减6、肺脾气虚:健脾益气,补土生金-六君子汤加减7、肺肾两虚:补肾摄钠-补肺益肾-生脉地黄汤合金水六君煎加减(金匮肾气丸、七味都气丸、苏子降气汤)四、喘证:喘寒麻黄里热石,热桑浊陈五气郁,肺虚生脉肾虚匮,正气喘脱黑锡金1、实喘1、风寒袭肺:宣肺散寒-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解表清里,化痰平喘-麻杏石甘汤加味3、痰热郁肺:清热化痰,宣肺平喘-桑白皮汤加减4、痰浊阻肺:痰降逆,宣肺平喘-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5、肺气郁痹:开郁降气平喘-五磨饮子(陈兵实木屋)沉香,槟榔,枳实,木香,乌药2、虚喘1、肺气虚耗:补肺益气养阴-生脉散合补肺汤加减2、肾虚不纳:补肾纳气肾阳虚-金匮肾气丸、参蛤散肾阴虚-七味都气丸合生脉散3、正虚喘脱:扶阳固脱,镇摄肾气-参附汤送服黑锡丹,配合蛤蚧粉五、肺痈:肺痈初起银翘散,痈苇溃梗复清肺1、初期:疏风散热,清肺化痰-银翘散加减2、成痈期:清肺解毒,化瘀消痈-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加减3、溃脓期:解毒排脓-加味桔梗汤加减4、恢复期:清热养阴,益气补肺-沙参清肺汤或桔梗杏仁煎加减六、肺痨:阴月火合保真造1、肺阴亏损:滋阴润肺-月华丸加减2、虚火灼肺:滋阴降火-百合固金丸合秦艽鳖甲散加减3、气阴耗伤:益气养阴-保真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4、阴阳两虚:滋阴补阳-补天大造丸加减七、肺胀:肺胀气平浊苏三,水泛真苓痰热桑1、痰浊壅肺:化痰降气,健脾益肺-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2、痰热郁肺:清肺化痰,降逆平喘-越婢加半夏汤或桑白皮汤加减3、阳虚水泛:温肾健脾,化饮利水-真武汤合五苓散加减4、肺肾气虚:补肺纳肾,降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合补肺汤加减八、肺痿:肺痿虚热门清燥,虚寒甘姜生姜甘,上下麻升瘀都气1、虚热证:滋阴清热,润肺生津-麦门冬汤合清燥救肺汤2、虚寒证:温肺益气-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3、上热下寒证:寒热平调,清温并用-麻黄升麻汤4、肾虚血瘀证:纳气定喘,活血化瘀-七味都气丸合柴胡疏肝散第二单元心系病证一、心悸:悸怯定志归心血,水苓阳桂虚火天,淤桃痰火黄连温1、心虚胆怯:镇惊定志、养心安神-安神定志丸2、心血不足:补血养心、益气安神-归脾汤3、心阳不振: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桂甘龙牡汤)4、水饮凌心:振奋心阳、化气利水、宁心安神-苓桂术甘汤5、阴虚火旺:滋阴清火、养心安神-天王补心丹或朱砂安神丸6、瘀阻心血:活血化瘀、理气通络-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7、痰火扰心:清热化痰,宁心安神-黄连温胆【半夏陈皮竹茹枳实茯苓炙甘草大枣黄连(竹茹指示找二陈)】二、胸痹:胸痹淤血浊栝夏,寒枳滞柴气生脉,阴虚天甘阳右参1、心血瘀阻:活血化瘀,通脉止痛-血府逐瘀汤加减2、气滞心胸:疏肝理气,活血通络-柴胡疏肝散加减(四逆散+香附川芎)3、痰浊闭阻:通阳泄浊,豁痰宣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4、寒凝心脉:辛温散寒,宣通心阳-枳实薤白桂枝汤合当归四逆汤加减5、气阴两虚:益气养阴,活血通脉-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加减6、心肾阴虚:滋阴清火,养心和络-天王补心丹合炙甘草汤加减7、心肾阳虚:温补阳气,振奋心阳-参附汤合右归饮三、真心痛:真心瘀保寒当逆,虚阳脱逆人参汤1、气虚血瘀:益气活血,通脉止痛-保元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2、寒凝心脉:温补心阳,散寒通脉-当归四逆汤加味3、正虚阳脱:回阳救逆,益气固脱-四逆加人参汤加减四、不寐:不寐郁龙痰热温,心肾不交六交泰,心胆安神心脾归1、肝火扰心:疏肝泻火,镇心安神-龙胆泻肝汤加减2、痰热扰心:清化痰热,和中安神-黄连温胆汤加减3、心脾两虚: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归脾汤加减4、心肾不交:滋阴降火,交通心肾-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5、心胆气虚:益气镇惊,安神定志-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第三单元脑系病证一、头痛:头痛寒川热芎芷,湿羌肝天肾补元,痰浊半夏瘀通窍,血虚头痛四物汤1、风寒头痛:疏散风寒止痛-川芎茶调散加减2、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加减3、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加减4、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5、血虚头痛: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加味四物汤加减6、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7、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加减8、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太阳头痛—羌活、蔓荆子、川芎;阳明头痛—葛根、白芷、知母;少阳头痛—柴胡、黄芩、川芎;厥阴头痛—吴茱萸、藁本等;太阴头痛—苍术;少阴头痛—细辛二、眩晕:眩亢麻亏归浊夏,肾精左右淤通窍1、肝阳上亢:平肝潜阳,清火息风-天麻钩藤饮加减2、气血亏虚:补益气血,调养心脾-归脾汤加减3、肾精不足:滋养肝肾,益精填髓阴虚:补肾滋阴-左归丸阳虚:补肾助阳-右归丸4、痰浊中阻:化痰祛湿,健脾和胃-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5、瘀血阻窍:祛瘀生新,活血通窍-通窍活血汤加减三、中风:中风痰络白丸子,风阳天麻肝阴镇,痰热桃仁痰火羚,痰浊涤痰脱参附。
风痰解语气虚补,肝肾左归地黄饮。
1、风痰入络:祛风化痰通络-真方白丸子加减。
2、风阳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加减。
3、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息风汤加减。
4、中脏腑、闭证1)痰热腑实:通腑泄热,息风化痰-桃仁承气汤加减2)痰火瘀闭:息风清火,豁痰开窍-羚羊钩藤汤加减另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醒脑开窍。
或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3)痰浊瘀闭:化痰息风,宣郁开窍-涤痰汤加减5、脱证(阴竭阳亡):回阳救阴,益气固脱-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6、恢复期1)风痰瘀阻:搜风化痰,行瘀通络-解语丹加减2)气虚络瘀:益气养血,化瘀通络-补阳还五汤加减3)肝肾亏虚:滋养肝肾-左归丸合地黄饮子加减四、癫狂:癫狂结痰脾养心,火铁阴二淤梦狂1、癫证1)痰气郁结:理气解郁,化痰醒神-逍遥散合顺气导痰汤(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生姜胆星枳实木香香附)加减2)心脾两虚:健脾益气,养心安神-养心汤合越鞠丸加减2、狂证1)痰火扰神:清心泻火,涤痰醒神-生铁落饮加减。
2)痰热瘀结:豁痰化瘀,调畅气-血癫狂梦醒汤加减。
3)火盛伤阴:育阴潜阳,交通心肾-二阴煎合琥珀养心丹加减。
五、痫证:风定痰涤淤通窍,心脾六归肾左天1、风痰闭阻:涤痰熄风、开窍定痫-定痫丸加减2、痰火扰神:清热泻火,化痰开窍-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3、瘀阻脑络:活血化瘀,息风通络-通窍活血汤加减4、心脾两虚:补益气血,健脾宁心-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5、心肾亏虚:补益心肾,潜阳安神-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六、痴呆:痴海七福脾还少,痰浊涤痰瘀通窍1、髓海不足:补肾益髓,填精养神-七福饮加减2、脾肾两虚:补肾健脾,益气生精-还少丹加减3、痰浊蒙窍:豁痰开窍,健脾化浊-涤痰汤加减4、瘀血内阻:活血化瘀,开窍醒脑-通窍活血汤加减第四单元脾胃病证一、胃痛:胃寒良食保滞柴,瘀失虚寒黄建中,湿热清中阴虚贯1、寒邪客胃:温胃散寒,行气止痛-良附丸。
2、饮食伤胃:消食导滞,和胃止痛-保和丸3、肝气犯胃: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柴胡疏肝散4、湿热中阻:清化湿热,理气和胃-清中汤5、瘀血停胃:化瘀通络,理气和胃-失笑散合丹参饮。
6、胃阴亏耗:养阴益胃,和中止痛-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7、脾胃虚寒:温中健脾,和胃止痛-黄芪建中汤。
二、痞满:痞满食保痰二平,热朴肝柴虚补中,胃阴不足益胃汤1、饮食内停:消食和胃,行气消痞-保和丸加减2、痰湿中阻:除湿化痰,理气和中-二陈平胃汤加减3、湿热阻胃:清热化湿,和胃消痞-连朴饮加减。
4、肝胃不和:疏肝解郁,和胃消痞-柴胡疏肝散加减5、脾胃虚弱:补气健脾,升清降浊-补中益气汤加减。
6、胃阴不足:养阴益胃,调中消痞-益胃汤加减。
三、呕吐:呕邪藿香食保和,痰夏肝气四七煎,脾香阳理胃阴麦1、外邪犯胃:疏邪解表、化浊和中-藿香正气散加减2、食滞内停:消食化滞、和胃降逆-保和丸加减3、痰饮内阻:温中化饮、和胃降逆-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4、肝气犯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四七汤加减5、脾胃气虚:健脾益气,和胃降逆-香砂六君子汤加减6、脾胃阳虚:温中健脾,和胃降逆-理中汤加减7、胃阴不足:滋养胃阴、降逆止呕-麦门冬汤加减四、噎膈:痰启津沙淤通幽,气虚阳微补运脾1、痰气交阻:开郁化痰,润燥降气-启膈散加减2、瘀血内结:滋阴养血,破血行瘀-通幽汤加减3、津亏热结:滋阴养血,润燥生津-沙参麦冬汤加减4、气虚阳微:温补脾肾、益气回阳-补气运脾汤或右归丸五、呃逆,呃寒丁火竹气五,阳理阴亏益胃汤1、胃中寒冷:温中散寒,降逆止呃-丁香散加减2、胃火上逆:清胃泄热,降逆止呃-竹叶石膏汤加减3、气机郁滞:顺气解郁,和胃降逆-五磨饮子加减4、脾胃阳虚:温补脾胃,降逆止呃-理中丸加减5、胃阴不足:养胃生津,降逆止呃-益胃汤加减六、腹痛,腹痛寒良湿热承,脏寒小建食导滞,滞柴血瘀少腹逐1、寒邪内阻:散寒温里、理气止痛-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加减2、湿热壅滞:泄热通腑,行气导滞-大承气汤加减3、饮食积滞:消食导滞,理气止痛-枳实导滞丸加减(三只神灵宰黄猪)4、瘀血内停:活血化瘀,和络止痛-少腹逐瘀汤5、中虚脏寒:温中补虚、缓急止痛-小建中汤加减七、泄泻:泄寒湿藿湿热葛,食保郁痛脾参四1、寒湿内盛:芳香化湿,解表散寒-藿香正气散2、湿热伤中:清热燥湿,分利止泻-葛根芩连汤3、食滞胃肠:消食导滞,和中止泻-保和丸4、肝气乘脾:抑肝扶脾-痛泻要方5、脾胃虚弱:健脾益气,化湿止泻-参苓白术散6、肾阳虚衰:温肾健脾、固涩止泻-四神丸八、痢疾:痢湿芍药疫毒白,虚寒真人湿正气,阴虚驻车息连理1、湿热痢: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芍药汤(烧窑郎当关,连摇琴赶大象)2、疫毒痢:清热解毒,凉血除积-白头翁汤加减3、寒湿痢:温中燥湿,调气和血-不换金正气散加减4、阴虚痢:养阴和营,清肠化湿-驻车丸加减5、虚寒痢:温补脾肾、收涩固脱-桃花汤或合真人养脏汤6、休息痢:温中清肠,调气化滞-连理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