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习题及解析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附解析)
最新八年级历史下册专项试题(附解析)一、八年级下册全册材料辨析综合题1.观察图片阅读相关文字,回答问题。
图一: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经济特区。
1984年5月曾以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十四个城市定为沿海开放城市:此后又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以及辽东半岛、胶东半岛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1992年,对外开放的地区又纵向推进到内地。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重大举措,对吸收外资、引进技术、发展生产、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有力的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
图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2001年发行的特种邮票,中国已经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成员,国际经贸往来日益广泛而频繁。
中国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选择,满足进一步改革开放的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巨大潜力的发展需要,更深入地融人世界经济之中。
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
图三:2015年12月25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成立。
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国按大洲分,亚洲34国,欧洲18因,大洋洲2国,南美洲1国,非洲2国,总计57国。
截至2018年12月日,亚投行有93个正式成员国。
这是全球首个由中国侣议设立的多边金融机构,为亚洲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顺利实施。
(1)图二属于史料类别中的哪一类?A.文献资料B.实物资料(2)根据图片及解说文字你可以获得哪些历史信息点?(写出三点即可)信息点一:信息点二:信息点三:(3)通过文字以及图片介绍分析我国从对外开放到进一步进入世界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说明了什么?【答案】(1)B。
(2)可以从开放(成立)时间、开放城市、成员国、机构地位、机构作用等符合题意即可。
(3)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
【解析】【详解】(1)依据所学可知,图二邮票反映的是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属于实物资料,故选B。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
初二历史下册试题及答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秦汉时期一、选择题1. 下列选项中,不是秦始皇对中国进行的制度改革的是:A. 统一文字B. 统一货币C. 统一度量衡D. 统一宗教答案:D2. 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目的是:A. 方便贸易B. 统一计量标准C. 便于征税D. 推行统一制度答案:C3. 秦朝最重要的修筑工程是:A. 长城B. 道路C. 宫殿D. 陵墓答案:D4. 汉武帝开辟了对外贸易的道路,这条道路是:A. 丝绸之路B. 茶马古道C. 海上丝绸之路D. 中亚古道答案:A5. 在“王莽即位”后发生了望族萧何等人起义的事件是:A. 新朝B. 刘邦起义C. 红眉起义D. 赤眉起义答案:C二、填空题1. 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小篆2. 秦朝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朝代”。
答案:暴政3. 汉朝时期边塞建立的屯田制度有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
答案:农业4. 新朝时期,一度废除的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市肆制度5. 朗朗乾坤下一“子之不肖,_________________之祸。
”。
答案:无穷三、简答题1. 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有何影响?答案:秦始皇对统一货币的改革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货币统一,方便了贸易和征税。
统一货币的引进使得商业活动更为便捷,加强了国家财政控制的能力。
2.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答案:汉武帝开辟的丝绸之路是中国与西方互通有无的重要贸易路线,促进了中国丝绸等商品的出口,也引进了大量外来文化和商品。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中国和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红眉起义和赤眉起义分别发生在什么时期,这两次起义有何相似之处?答案:红眉起义发生在新朝时期,赤眉起义发生在王莽统治时期,它们都是对新政权的抗争。
两次起义都揭露了望族篡位的野心和暴政,展示了人民群众的反抗精神,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期末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期末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实现了各民族的大团结。
”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A.西藏和平解放B.抗美援朝C.香港回归D.澳门回归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B.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澳门回归D.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3.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中重工业项目集中建设在()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西北地区D.东南沿海地区4.会议提出,要把一个落后的农业的中国改变成为一个先进的工业化中国,同时作了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建设的报告,确定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强调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
此次会议()A.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B.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C.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D.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5.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必然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灾难。
造成下表中1957年到1960年我国粮食人均数量(单位:千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大改造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6.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写道:“他(指邓小平)把市场经济称作‘一种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强调‘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并要求做到两者的‘内部统一’。
直到1992年,他才打破禁忌,公开宣称政府的中心任务就是建立‘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材料中邓小平“打破禁忌”的论断()A.促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B.促使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推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D.引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和1978年以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之处是()①实行土地公有制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③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8.1980年,我国建立深圳等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1988年,建立海南经济特区;1992年,决定开放内地部分省会城市、沿江沿边城市;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3年,设立上海自由贸易区。
2017_2018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9课对外开放基础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9课对外开放一、选择题1.下图是一座城市市政府楼前的雕塑,这座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它是A. 深圳B. 珠海C. 厦门D. 海南【答案】A【解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对外开放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了四个经济特区。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短短几年内,深圳由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一夜崛起之城”。
BCD不符合题意,选择答案A。
2.细读下图的题词,关于这一特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发展的历史条件是当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基础好B. 特区主要“特”在经济领域C. 特区引进的主要是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D. 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答案】A【解析】获取图片题词的关键信息“深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深圳原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故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深圳是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故B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深圳是经济特区,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故C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深圳在短短几年内,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深圳的发展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正确性。
故D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3.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长江三角洲属于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放区C. 沿海开放城市D. 内地【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80年我国确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设立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和将海南岛建成经济特区是在1984年之后。
故ACD不符合题意,4.“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
”我国最早设置的经济特区是①深圳②珠海③上海④汕头⑤厦门A. ①②③④B. ①③④⑤C. ①②④⑤D. ①②③⑤【答案】C【解析】1980年我国确定在广东省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省的厦门设置经济特区,后来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1984年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八年级下册历史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题一、选择题(1 - 10题)1. 新中国成立初期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文献是()【答案】B。
2. 下列哪一项不是土地改革的意义()A. 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B.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
C.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D. 农民翻了身,成了土地的主人。
【答案】B。
【解析】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仍然是私有制,并非建立土地公有制。
A选项,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选项,土地改革使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D选项,土地改革让农民获得土地,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是其重要意义。
3.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A. 农业。
B. 重工业。
C. 轻工业。
D. 商业。
【解析】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 - 1957年)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因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优先发展重工业可以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
A选项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但不是一五计划重点发展对象;C选项轻工业不是一五计划基本任务的重点;D选项商业不是一五计划重点发展的领域。
4.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答案】C。
5.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A.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答案】A。
【解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C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0世纪90年代;D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6.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A. 中央通过“五一六通知”B. 红卫兵运动的兴起。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
八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题试题考点一物质日子和社会习俗的变化1.(2012年浙江文综,17)1862年6月26日,《上海新报》一则某商行售卖“外国杂货”的广告云:新到什锦饼干、酸果、洋醋、吕宋烟、白兰地、小面镜仔、东洋竹篮仔等。
这反映出(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国人办报事业的进展C.物质日子时尚的变化D.百姓衣食住行的西化解析:C 本题考查学生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准确明白广告信息是关键。
经过材料中广告内容,能够分析出外国商品涌入中国市场,但商品只涉及物质日子的变化,没有体现衣、住、行等方面,结合广告具有时尚性,从这两个方面推断C项是最佳答案。
2.(2012年江苏历史,6)1912年3月,南京暂时政府令:“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
……光复往后,闻中央地点各官厅,漫别加察,仍沿旧称,殊为共和政体之玷。
”有研究者发觉,同年6月《申报》载:“公堂会审之时,(被告)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别辞。
”上述材料最宜作为下列哪一观点的论据( )A.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沿用前清审判制度B.作为“施之者”的被告别知民国政体之变C.作为“受之者”的裁判官故意玷污平等制度D.作为“施之者”的被告等级观念根深蒂固解析:D 本题要紧考查学生调动运用所学知识辨析历史咨询题的能力。
题干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官员及百姓日常礼仪和社会习俗的事情,由材料别能得出A项结论;B项内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反映出“受之者”和“施之者”等级观念还是浓厚,但“受之者”故意玷污平等制度在材料中体现别出,故排除C,D项符合题意。
【名师点评】结论型挑选题的解题技巧结论型挑选题也称论证分析型挑选题,普通有两种考查形式:一是题干普通为教材中未浮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推断选项中的史实是否符合题干中的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推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上题算是属于该类型的结论型挑选题)。
八年级下历史练习题(含答案)
八年级下历史练习题(含答案)第一章:古代中国的疆域和政权1. 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政权是()。
【答案:夏朝】2. 下列政权中,属于奴隶社会的是()。
【答案:秦朝】3.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表现为()。
【答案:农业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城市建设活跃】4. 下列哪个政权属于封建社会的一部分()。
【答案:宋朝】5. 元朝统治者来自()。
【答案:蒙古】6. 明朝统治者是以()划分地域的。
【答案:行政区划】第二章:明朝的政治、经济与文化1. 明朝实行郡县制的开创者是()。
【答案:太祖朱元璋】2. 明朝时期制定的法律典籍是()。
【答案:大明律】3. 明朝的农业生产中采用的主要农具是()。
【答案:犁、耒、锄】4. 明朝官员选拔制度的特点是()。
【答案:科举制】5. 明朝时期的科举考试共分为()个阶段。
【答案:三】6. 明朝时期盛行的艺术形式是()。
【答案:绘画】第三章:中国古代的地理与历史传统1. 中国古代的历法在()的基础上制定。
【答案:夏历】2. 长城的主要作用是()。
【答案:防御外族侵略】3. 南方的水利工程主要是()。
【答案:灌溉系统】4. 中国人自称为()。
【答案:华夏】5. 兵器制造方面,中国古代最早发明了()。
【答案:制铁技术】6. 我国古代最早发明的书法艺术形式是()。
【答案:甲骨文】第四章:古代中国政治文化的演进1. 秦朝建立了()制度。
【答案:郡县制】2. 秦朝的统一主要采取了()措施。
【答案:中央集权】3. 秦始皇统一的文字标准是()。
【答案:小篆】4. 秦朝时期,对经典典籍进行了()。
【答案:焚书坑儒】5. 秦末农民起义中由刘邦等领导的反秦联军最终建立了()。
【答案:汉朝】6. 汉朝采用的法律典籍是()。
【答案:大汉律】第五章:希望之城——雅典1. 古希腊最重要的两大城邦是()。
【答案:雅典、斯巴达】2. 雅典的民主政治体制中实行了()。
【答案:公民制度】3. 古希腊最有名的哲学家是()。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有答案)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扩大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一、选择题1.决定将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的国际会议是(B)A.洛迦诺会议B.慕尼黑会议C.华盛顿会议D.德黑兰会议2.德国法西斯侵略波兰的军事计划的代号是(A)A.“白色方案” B.“发电机”C.“海狮” D.“巴巴罗萨”3.1940年挫败德军大空袭、为反法西斯战争谱写了光辉一页的欧洲国家是(A)A.英国B.波兰C.挪威D.丹麦4.希特勒称霸世界的关键性步骤是(B)A.灭亡法国B.征服苏联C.吞并奥地利D.征服英国5.打破德国法西斯军队不可战胜神话的战役是(C)A.中途岛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莫斯科保卫战D.阿拉曼战役6.“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有人称之为美国自建国以来本土所遭到的第二次大规模袭击,第一次是指(C)A.来克星顿枪声B.美国内战C.珍珠港事件D.中途岛战役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的标志是(D)A.英美对德宣战B.社会主义苏联参战C.雅尔塔会议召开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8.从右边二战期间的美国海报—“联合起来力量大,联合起来我们就会赢”中,你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是(C)A.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企图称霸世界B.以英国为首的“三国协约”势力强大C.盟国的团结是战胜法西斯势力的保证D.国际联盟要求成员国团结一致对抗苏联9.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是(B)A.莫斯科战役B.斯大林格勒战役C.意大利投降D.诺曼底登陆10.使德军陷入了苏军和美英盟军东西夹击铁钳之中的军事行动是(D)A.莫斯科战役B.苏军进攻柏林C.阿拉曼战役D.第二战场的开辟11.图片是形象的历史。
右边是苏、美、英三国首脑在二战中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上的照片。
这次会议决定,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战后建立联合国,苏联在结束欧洲战事后三个月参加对日作战。
由此判断这次会议是(C)A.华盛顿会议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12.1945年8月向日本广岛、长崎各投掷一颗原子弹的国家是(B)A.苏联B.美国C.英国D.法国13.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于1896年,每四年举行一届。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知能演练提升1.毛泽东指着五星红旗深情地说:“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
”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生于()A.中国共产党成立时B.红军长征前C.重庆谈判前D.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前2.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毛泽东说:“诸位代表先生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我们的工作”包括()A.制定并通过《共同纲领》B.颁布《土地改革法》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那么,我国为什么还要以曾经激发中华民族英勇抗战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呢?为什么还要时时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呢?用一个成语来表达是()A.学以致用B.知耻后勇C.居安思危D.反腐倡廉4.五星红旗第一次冉冉升起时,孙爷爷和家人齐集天安门广场。
他们在这里经历的活动是()A.开国大典B.中华民国的成立C.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D.武汉国民政府的成立5.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和时代主题。
下面是一位同学设计的年代尺,这位同学探究的主题是()A.侵略与反抗B.新民主主义革命C.近代化的探索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的含义是()A.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B.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D.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7.小丽同学在笔记中写道“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B.中国共产党的诞生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西藏和平解放★8.经历了战争年代的暴风骤雨,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3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基础练习(含解析) 新人教版
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邓小平同志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他的很多观点都有创新性,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下列有关邓小平观点,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A. ①②③④B. ②①④③C. ①③④②D. ②④①③【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邓小平提出要实行改革开放,20世纪70年代末;②提出姓“社”姓“资”的三条标准,1992年初;③第一次提出办特区的主张,1980年,④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目标,1982年中共十二大;因此只有选项①③④②符合题意,故选C。
2.不属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共同点是()A. 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B. 明确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C. 提出实行改革开放D. 会议地点在北京【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改革开放的决策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中提出的,ABD 项都属于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共同点。
故选C。
3.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里所说的“解放”是指( )A. 推翻了三座大山的压迫B. 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C. 纠正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路线和政策D. 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开始打破“两个凡是”和思想里的教条主义与个人崇拜的束缚,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以后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舆论的准备,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新中国诞生;选项B土地改革;选项C十一届三中全会,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
4.“文革”结束后,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的樊篱。
使中国人冲破“个人崇拜”藩篱的历史事件是(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B.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C. 粉碎“四人帮”D. 为刘少奇冤案平反【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革结束后,为了纠正“两个凡是”的左倾思想,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后作业(含解析)
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后作业1.歌曲《走进新时代》样唱道:“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站起来”的标志是()A.西藏和平解放B.开国大典C.抗日战争的胜利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2.下列对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叙述正确的选项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③采用公元纪年④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⑤决定国旗是五星红旗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3.1949年10月1日,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的领导人是()A.孙中山B.毛泽东C.朱德D.周恩来4.1949年3月23日上午,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乘车从西柏坡前往北平。
在路上,毛泽东兴奋地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
下面不是进京赶考内容的是()A.一届政协B.新中国的成立C.抗美援朝D.中共七大5.中华民族在实现中国梦的历程中,关键点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因为它们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
“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A.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B.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C.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D.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6.有一首歌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行着接力赛……”。
你知道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A.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三大战役取得胜利7.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了孙中山未竟的事业,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B.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D.建立起公有制,实现了共同富裕8.“……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第一种梦想变为现实的标志是()A.开国大典B.抗战胜利C.澳门回归D.土地改革9.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辟了历史的新纪元。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同步练习和答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78年的中国改革首先发端于()【识记】A.国有企业B.沿海城市C.农村地区D.经济特区2.1978年以前的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代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后,当地农民咏唱的新生活是“吃不愁,穿不愁,腰里别着‘十块头’(当时面额最大的人民币面值十元),又娶媳妇又盖楼.”导致这种变化因为()【分析】A.完成了土地改革B.加入了农业合作C.建立人民公社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3.“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辨识】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理解】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一国两制”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5.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呼吁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理解】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推行公司制C.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D.废除国有制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改革的主要形式是()【识记】A.把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B.引导分散的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C.实行对个体农业的改造,建立农村集体经济D.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7.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理解】A.废除“一大二公”的旧体制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D.完善计划经济体制8.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识记】A.20世纪70年代末 B.20世纪80年代初 C.19世纪70年代末 D.19世纪80年代初二、材料解析题9.材料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农业生产基本上变为分户经营、自负盈亏。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有答案)
初中历史⼋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有答案)初中《历史》第四册练习题第1课震撼世界的俄国⼗⽉⾰命⼀、选择题1.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的俄国⾰命是( B )A.⼗⽉⾰命B.⼆⽉⾰命C.三⽉⾰命D.⼗⼀⽉⾰命沙皇的头像被推到在⼤街上 2.有些史学家称1917年是对⼈类社会发展⽅向产⽣重⼤影响的⼀年,其主要依据是这⼀年(D )A.美国参加第⼀次世界⼤战B.俄国爆发⼆⽉⾰命C.俄国退出帝国主义战争D.俄国爆发⼗⽉⾰命3.北京奥运会⽕炬境外传递第三站选择在有“⾰命的城市”之称的圣彼得堡(彼得格勒)举⾏。
我们之所以称它为“⾰命的城市”,因为它是( A )A.⼗⽉⾰命的发⽣地B.俄罗斯的政治中⼼C.俄罗斯的经济中⼼D.抗击德国法西斯的前沿阵地4.领导⼗⽉⾰命的布尔什维克党领袖是( A )A.列宁B.台尔曼C.季⽶特洛夫D.斯⼤林5.漫画《列宁同志清扫地球》反映了20世纪初期某⼀重⼤历史事件对世界的影响。
这⼀事件打破了资本主义⼀统天下的局⾯,开创了⼀种全新的社会制度。
该重⼤事件是( D )A.苏联⼯业化建设B.俄国⼆⽉⾰命C.《苏联宪法》颁布D.俄国⼗⽉⾰命6.彼得格勒⼗⽉起义胜利后当选为⼯⼈⼠兵苏维埃政府——⼈民委员会主席的是( A )A.列宁B.朱可夫C.斯⼤林D.布哈林7.1924年,列宁逝世。
家住莫斯科的⼩姑娘妮娜给在国外的⽗亲写信告知此事,她在信封寄信⼈的地址栏上应写的国名是(C)A.沙皇俄国B.苏维埃俄国C.苏联D.俄罗斯⼆、综合题8. ⼗⽉⾰命的胜利,是俄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的重⼤事件。
它“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命发⽣于哪⼀年?1917年(2)⼗⽉⾰命的伟⼤历史意义是什么?起义者进攻东宫⼗⽉⾰命建⽴了世界上第⼀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把俄国⼈民从资产主义和封建农奴制残余的统治下解放出来。
⼗⽉⾰命推动了国际⽆产阶级的⾰命运动,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独⽴运动的发展。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练习(含解析)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一、选择题 (每题3分共60分)1.下面对联反映我国“一五”计划成就的事()A. 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B. 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蓝图C. 一桥架长江南北畅通,三路通雪域汉藏同乐D.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中庆新生2.到1957年底,在工农业总产值所占的比重由1952年的35.5%提高到45%。
由此可知当时我国A. 已经迈进工业国家行例B. 已经进入社会主义除经济阶段C. 优先发展重工业D. 已经超额完成各项指标3.建国初期,毛泽东指出:“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这说明当时我国必须优先发展()A. 交通运输业B. 农业C. 轻工业D. 重工业4.“它贯穿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基础。
”这里的“它”指的是()A. 《共同纲领》B.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民法通则》5.国家统计局1953-1957年国民经济执行结果公报:“我们现在有了飞机、汽车、新式机床、发电设备、冶金、矿山设备等制造业。
”这些成就的取得是因为()A. 我国超额完成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B. 开始实践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C. 实行“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D. 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A. 1951年B. 1952年C. 1953年D. 1954年7.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关心西藏的社会经济发展。
下图是西藏人民欢庆青藏公路通车的场面,青藏公路修建成功是在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B. 大跃进时期C. 改革开放以后D. 文革时期8.A. 农业B. 重工业C. 轻工业D. 商业9.下列图片能体现第一个五年计划成就的是()A. 图一B. 图二C. 图三D. 图四10.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的性质是( )A. 新民主主义宪法B. 社会主义宪法C. 旧民主主义宪法D. 共产主义宪法11.小明同学用歌谣的形式总结了新中国的部分建设成就,这些成就出现在“一五”期间的有①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汽车跑中华② 喷气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③ 川藏公路到屋脊,沈阳机床成绩大④ 地主拱手交地契,农民获得新土地A. ①③④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②③④二、综合题(每题10分共40分)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有人说共产党只会打仗,不会搞建设,你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也不怎么样!请根据上述材料予以反驳。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同步测试卷(含解析)新人教版
⼋年级历史下册第⼀课中国⼈民站起来了同步测试卷(含解析)新⼈教版第⼀课中国⼈民站起来了⼀、选择题1. “我们唱着东⽅红,当家作主站起来”这句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抗⽇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C.三⼤改造的基本完成 D.⼗⼀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民站起来”的含义。
联系⼈教新课标⼋年级下册教材第1课标题及本课后⾯新中国成⽴的历史意义可知,“中国⼈民站起来”指的是新中国的成⽴。
A选项抗⽇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选项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开始建⽴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C选项⼗⼀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进⼊改⾰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故答案选B。
考点:⼈教新课标⼋年级下册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中国⼈民站起来2. 藏族歌⼿才旦卓玛演唱的藏族民歌《翻⾝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藏族⼈民的⼼声,西藏“驱散乌云见太阳”是在A.1949年 B.1951年 C.1997年 D.1999年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对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知识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51年,西藏地⽅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席代表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民政府谈判,双⽅达成了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故选B。
考点:⼈教新课标⼋年级下册中国⼈民站起来了西藏和平解放3. ⽑泽东指着五星红旗的式样深情地说:“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命⼈民的⼤团结”。
以上情景最有可能发⽣于A.中共成⽴时 B.红军长征前 C.重庆谈判前 D.新中国诞⽣前答案:D解析:五星红旗是中华⼈民共和国国旗,红⾊象征⾰命。
旗上的五颗五⾓星及其相互关系象征共产党领导下的⾰命⼈民⼤团结。
故选D。
考点:⼈教新课标⼋年级下册中华⼈民共和国的成⽴和巩固中国⼈民站起来了4. 有⼀部⽂献是在第⼀届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并在当时起着临时宪法的作⽤。
它是__________。
A.《中华⼈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民共和国临时宪法》C.《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中华⼈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届中国⼈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同步测试:第三、四单元测评(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四单元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其为“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C.“两个凡是”方针D.“以阶级斗争为纲”2.历史老师布置了一道作业题,“假如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请你为邓小平拟一份发言提纲”。
小刚同学所拟提纲中不恰当...的一项是()A.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B.阶级斗争要常抓不懈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实行改革开放3.20世纪50年代晚期以后,中国农村长期保持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到80年代初,以“家庭(户)”为单位的生产组织形式在农村得到广泛推行。
这一生产组织形式的变迁反映了中国农村()A.土地所有权变化B.经济体制的变革C.乡镇企业的出现D.农民积极性提高4.某陈列馆举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
现有以下四幅图片,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②④③B.②③①④C.④②③①D.③①②④5.下列选项中既是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又是一场攻坚战的是()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废除人民公社制度C.建立经济特区D.国有企业改革6.中国在改革开放中,经历了三次思想解放,人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
其中冲破了“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A.经济特区的建立B.国企改革的展开C.中共十四大召开D.包干到户的实施7.“经济特区成功吸引了大量外国投资,外资企业不单为中国政府提供大量税收,还为中国引入先进生产管理技术……”材料论述了经济特区()A.建立的原因B.建立的目的C.发展的过程D.发挥的作用8.1980年,经济特区的建立,实现了我国在20世纪最后20年的历史大跨越。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下全册重点及练习
人教版8年级历史下全册重点及练习一、明朝的成立和发展1.明朝的建立- 洪武年间,朱元璋起义成功后建立了明朝。
- 建立明朝的原因:消除元朝统治的灾难,使天下安宁;为了掌握皇帝的地位和权力。
2.明朝的政治制度- 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 实行三司和六部制度和锦衣卫制度等。
- 设立中央直属机构东厂、西厂和南京六部。
- 实行科举制度。
3.明朝的开拓和发展- 郑和下西洋,开创了中国航海史上的辉煌。
- 钟情青花瓷,发展出了著名的景德镇瓷器制作技术。
- 修筑了万里长城,巨幅丹青长卷《清明上河图》等皆为明朝文化的杰作。
二、明朝的衰落和灭亡1.明朝的衰落- 明朝后期的政治腐败、民生困苦、农民战争等日益严重,导致明朝的衰落。
- 农民起义时期,方腊大规模砍杀官吏,被镇压后,为防止再起义,官府实行了统治性。
- 李自成领导的大西农民起义最终攻占北京,三年后明朝灭亡。
2.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开始走向近代化。
- 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等文化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 近代中国逐渐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练一、选择题:1.明朝的建立时间是_____。
A、1368年B、1453年C、1644年答案:A2.明朝的开拓和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事件有_____。
A、王安石变法B、下西洋C、金陵十二钗答案:B二、填空题:1.明朝中央直属机构有____和____等。
答案:东厂、西厂2.修筑万里长城的目的是为了抵御_____的侵袭。
答案:北方游牧民族三、简答题:1.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的理解。
答案:中国近代化发展指中国从18世纪末期到20世纪初期逐渐摆脱封建专制制度,完成从传统社会到近代社会的转型过程,并开始逐步走向现代化,不断走向世界的中心舞台。
2.为什么明朝会灭亡?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明朝衰亡的根本原因在于其统治阶级的败坏,世袭制度的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和士人的自由发展,农民战争的连续发生也都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同步练习:土地改革一、选择题:1.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
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A. 1931年B. 1941年C. 1947年D. 1952年【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实施策略。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食其力。
在这次土地改革中,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
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
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
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3.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A. 土地改革B. 一五计划完成C. 三大改造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
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历史下册习题及解析9、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事件是A、中华民国的成立B、抗日战争的胜利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三大改造的完成解析:本题难度低,考查基本知识,A中在1912年,显然错误,B中在1945年,也不对,D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了,答案只能选C。
40.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时候,我们心中总会充满自豪感和使命感。
最早将五星红旗定为我国国旗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解析:本题难度适中,1949年9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大会规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答案选B。
11.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
这三次“革命”是指( ) A.小农经济的出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确立 B.秦朝建立、中华民国成立、新中国成立C.封建制度确立、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11.【解析】选D。
B项有很大的干扰性。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理解。
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7.(2010·贵阳学业考试)以下史实中对消灭地主阶级,解放农村生产力产生重要影响的是( )A.“大跃进” B.“一五”计划的实施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公社化运动7.【解析】选C。
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中国2 000多年来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的政权。
()政策是三大改造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A.拍卖B.兼并C.赎买D.没收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再认再现能力。
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的政策,即按全行业公私合营时资本家的资本发给定息,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的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C.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始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解析: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C.新中国的成立D.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和再现能力。
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
20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
第二次历史巨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这两件大事相关的年代分别是()A.1949年、1951年 B.1949年、1952年C.1949年、1954年D.1949年、1956年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与再认再现能力。
20世纪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巨变是指: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三次是改革开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在1949年10月1日,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最主要特征是()A.高指标B.瞎指挥C.浮夸风D.共产风解析:此题是一道特征判断题,主要考查我们的历史判断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主要特征”。
A、B、C都是“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所具有的特征,但都不是最主要的特征,结合课文知识,最主要的特征是“共产风”。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A.一五计划实施 B.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C.土地改革 D.三大改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认识。
回答时,只要联系史实内容,结合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即可作出判断。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主要的贡献表现在()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B.正确指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C.坚持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D.提出了正确处理“十大关系”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共“八大”历史意义的认识。
回答时,要联系八大的内容即可作出判断。
D项干扰性不强,易排除;A、C是会议的内容,但与B 项相比,显然是次要的。
答案:B某地一大宅院门的灰墙上一福墨字对联依稀可辩:“放开肚皮吃饱饭,鼓足干劲搞生产”,横批是“多快好省”。
这幅对联最早应该书写于()A.20世纪50年代末 B.20世纪64年代末C.20世纪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的历史判断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多快好省”。
结合“鼓足干劲搞生产”的史实是它的突破口,由此得这幅对联书写的时间。
答案:A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多种因素中,主要的是()A.空前严重的自然灾害B.国际反共势力的破坏C.“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和反“右”倾的后果D.苏联撕毁两国经济技术合作协议解析:本题属因果选择题,考查分析、判断和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回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多果一因的关系中辨析与后果相关的主要因素。
在内部与外部、自然与人为的多种因素中,内部的、人为的“左”倾错误是造成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
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解析:本题属于考查理解能力的程度型选择题。
“跃进”就在于扩大数量,A项与之不符,这些数量指标不仅是已经制订的,很多是临时提出的,B项亦不符题意,前述的各种指标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大炼钢铁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D项也应排除。
答案:C12.(2011·南昌中考)小敏同学准备作一个题为《我眼中的“文化大革命”》的发言,以下内容不适合出现在发言提纲中的是( )A.民主法制遭受践踏B.国民经济破坏严重C.文化教育历经浩劫D.外交事业停滞不前12.【解析】选D。
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A、B、C三项是其表现;但这一期间,我国的外交事业仍取得重大成就。
10.(2010·日照学业考试)“当年曾分田翻身当家做主人,今岁又分田勤劳致富奔小康”。
与“今岁又分田”直接相关的是(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0.【解析】选D。
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分田”“勤劳致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实行包产到户,自负盈亏。
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是走集体化道路。
11.(2011·烟台学业考试)刘少奇称新中国初期实行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是因为( )A.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民走上了合作化道路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高涨D.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11.【解析】选A。
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而B项开始于1953年;C项开始于1958年,且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项开始于1978年。
10、对“文化大革命”的评论恰当的是A、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业生产力C、基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D、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文化大革命,它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是消极的影响,答案选D。
A 是在三大改造后,B应该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是三大改造。
23.“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歌词中盛赞的这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 A.倡导改革开放,实现伟大转折 B.南方谈话,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C.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对外开放 D.港澳回归,实践“一国两制”构想解析: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南方谈话,由题目中关键信息。
1992年,一位老人,南海边,可知是1992年的南方谈话。
答案选B,A中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C在1980年,D在1997年和1999年。
19.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民族振兴之路。
以下叙述正确的是①西安事变发生后,确定和平解决的方针②抗战胜利前夕,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③中共八大上,提出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④中共十四大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难度低,③明显错误,三步走的战略是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时提出的,排除③,①②④正确,答案选B。
8.(2011·苏州中考)2011年5月23日,在《西藏发展进步的光辉道路——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一文中列举数据显示:“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507.46亿元人民币。
按可比价格计算,是1959年的83.3倍。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7万元,是1959年的34倍。
……”为西藏取得巨大进步提供保障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民族团结 B.民族平等 C.民族区域自治 D.西部大开发8.【解析】选C。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人民真正地当家作了主人。
10.(2011·滨州学业考试)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中国领导人提出的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是富有想象力的。
”这个“富有想象力”的中国领导人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10.【解析】选B。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