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项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题:第7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7课伟大的历史转折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一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以阶级斗争为纲” B.资产阶级自由化C.“两个凡是”的方针 D.“文化大革命”的错误2.下图所示的这篇文章引起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它的伟大作用在于( )A.解放了人们的思想B.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C.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D.结束了“文化大革命”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这里“转折”的含义是( )A.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B.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C.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D.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4.一把历史年代尺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下面年代尺中,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 )A.党的诞生 B.曲折探索C.历史转折 D.动荡岁月5.学习历史须分清史实和观点。
下列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A.1978年12月在北京召开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C.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D.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6.联系与比较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小明同学用这一方法比较遵义会议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相同点,得出下列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有( )①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转折点②都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③都确定经济建设为党的工作中心④都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A.①② B.③④C.②③ D.①④7.1980年,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
5月17日,中共中央为刘少奇举行追悼会。
因刘少奇案被错判为反革命的28000多人得到平反。
这一举动( ) A.标志着党的拨乱反正工作全面结束B.有利于新时期的法制建设C.实现了党的工作中心的转移D.彻底纠正了“左”的错误8.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 A.中心转移 B.解放思想C.平反冤假错案 D.拨乱反正二、非选择题9.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对“新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标志着 中国从此走上社会主义道路B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C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结束D .标志着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2.张和解出生于 1951 年 9 月,他父母给他取名最有可能与什么事件有关( )。
A .和平解放北平B .和平解放西藏C .抗美援朝D .解放南京 3.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
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A .50 周年B .55周年C .60周年D .65 周年4.解放初期土地改革与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 )B .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5.建国初期,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事件是A .《共同纲领》的颁布C .西藏和平解放D .土地改革6.在土地改革中,党和政府之所以把土地分给农民,其根本原因是A .农民无地或少地,生活困苦B .地主土地太多,无法耕种C .农民在革命战争年代有功于革命,分土地事实上是“按功行赏”D .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7.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下列事件 中,既 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 .整顿大城市经济秩序B .土地改革C .抗美援朝D .“一五”计划的实施C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D .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A .消灭了地主阶级B .抗美援朝的胜利8.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派海军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的是()A.联合国 B .美国 C .日本 D .英国9.一位美军高级将领在分析一场战争失败的原因时说:“我们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一个错误的地点,和一个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这场发生在20 世纪50 年代的战争被我们称为A.抗日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美援朝战争 D .护国战争10 .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 下册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4*15=60分)1、下列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B.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奴役的屈辱历史C.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力量D.新中国的成立表明全国所有地区全部解放2、中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人民实现大团结的标志性事件是()A.西藏地区和平解放B.香港、澳门回归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第一届政协会议召开3、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是A 1949年10月、北平B 1949年9月、北京C 1949年9月、北平D 1949年10月、北京4、杨凯在《中国梦的方位》中说:“洋务派、改良派、立宪派、国民党、共产党……一路走到1949年,五星红旗迎风飘扬,中国人民站起来,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
”那么,“中国梦的基础牢靠起来”的依据是()A.中国共产党诞生 B.中华民国建立C.国民政府成立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1949年10月1日,在开国大典上,随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想一想,礼炮齐鸣28响的寓意是()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英勇奋斗28年B 有28个民族参加了开国大典C 人民解放军有28个方阵经过天安门广场D 有28个民族参加了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6、毛泽东曾写诗赞扬一位将军:“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新中国成立初期,“彭大将军”指挥并取得胜利的对外战争是()A.雅克萨之战B.渡江战役C.百团大战D.抗美援朝战争7、下列歌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依次为()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②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③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④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C.③②④① D.③④②①8、魏巍曾写到“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是我们值得骄傲的祖国之花”作者称赞的“他们”是()A.红军战士B.八路军战士C.解放军战士D.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9、“飞身堵枪眼”的战斗英雄黄继光牺牲在()A.北伐战争中B.抗日战争中C.解放战争中D.抗美援朝战争中10、抗美援朝战争“打败美帝野心狼”,中国人民也付出巨大牺牲,这场战争对中国以及世界的影响是()①打击了美国的嚣张气焰②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③鼓舞了世界人民保卫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④进一步巩固了新中国政权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11、关于电影《上甘岭》的介绍和点评,错误的是()A.这是一部经典的历史纪录片B.拍摄背景是抗美援朝战争C.邱少云和黄继光都牺牲在上甘岭D.该片歌颂了志愿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2、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是中国历史上意义深远的大事,下列说法不当的是()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C.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13、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初期土地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A.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建立B.标志着农村开始走向合作化道路C.到1952年底,全国基本完成土地改革D.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4、以下对土地改革政策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B.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C.没收地主的土地D.地主不能分田15、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的含义是()A.土地归集体所有B.土地归国家所有C.土地归农民所有D.土地归乡镇所有二、非选择题(40分)16、请结合课文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练习题(无答案)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初期起过临时宪法作用的重要文件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共同纲领》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①通过了《共同纲领》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3.标志着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分离走向团结,从落后走向进步的重要转折点是()A. 新中国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D. 一五计划期间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伟大事件,从此中国()A. 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B. 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C. 完成了全国土地改革D. 实现了祖国大陆的统一5.中国大陆实现统一的标志是()A. 新中国的成立B. 西藏和平解放C. 香港回归D. 澳门回归6.开国大典上54门礼炮齐鸣28响,其中28是指()A. 1842年-----1870年B. 1911年------1939年C. 1919年-----1947年D. 1921年------1949年7.下图国画《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是为新中国诞生而作。
画面再现了新中国成立时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喜悦和对新生活的向往,生动地表达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的含义是()A. 中国人民推翻了封建帝制,实现了民主共和B. 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解放C. 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D. 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问题,整体上进入了小康社会8.“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歌词),西藏人民“苦变甜”的历史是从哪一年开始的A. 1949年B. 1950年C. 1951年D. 1952年9.1951年,28岁的豫剧艺人常香玉捐献一架战斗机。
部编版初二历史下册练习题
部编版初二历史下册练习题一、选择题1. 以下哪位皇帝在位期间推行了和亲政策?A. 唐高宗B. 宋太宗C. 唐玄宗D. 宋真宗2. 以下哪位皇帝的摄政王是郭威?A. 宋太宗B. 宋真宗C. 宋神宗D. 宋仁宗3. 以下哪个朝代在位时间最短?A. 唐朝B. 宋朝C. 北宋D. 南宋4. 晚唐五代时期出现了一个割据淮南地区的农民起义,这个起义是由谁领导的?A. 王衍B. 黄巢C. 史可法D. 李重进5. 千古一帝是指谁?A. 刘备B. 曹操C. 孙权D. 刘秀二、填空题1. 北宋时期,中国人民发明了使用磁铁制成的指南针,这大大推动了航海和 _________ 事业的发展。
2. 南宋时期,中国发明了世界上第一种纸币,名称为 __________。
3. 白居易是 _______ 时期的著名诗人。
4. 文景之治中著名的纸张制作技术出现,经济繁荣,这一时期是指__________。
5. 辽、西夏、金这三个对宋朝形成重大威胁的民族侵略者统称为__________。
三、简答题1. 简述唐代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
2. 南宋时期的科技发展有哪些重要的成就?3. 简述北宋和南宋的政治制度有什么不同?4. 五代十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是什么?5. 辽金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四、论述题请总结和分析北宋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以及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以上是部编版初二历史下册的练习题,其中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和论述题。
通过完成这些题目,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唐代、宋代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加油!。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综合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1.(3分)假如你回到了1954年,作为一名记者为报社写一篇关于我国第一部宪法通过的社论.以下题目你选择的是()A.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B.谁是最可爱的人C.人民民主法制建设的新阶段D.农民成为土地主人2.(3分)20世纪中期,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感慨地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这个“转折点”是指()A.中美关系缓和B.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C.中美正是建交D.中国代表团出席日内瓦会议3.(3分)新中国成立后相继建立的海军舰队不包括()A.北海舰队的建立B.东海舰队的建立C.南海舰队的建立D.西海舰队的建立4.(3分)我国导弹部队组建于20世纪()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5.(3分)中国政府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哪次双边谈判中()A.中印谈判B.中缅谈判C.中苏谈判D.中美谈判6.(3分)“遏制敌人对中国使用核武器,在敌人对中国发动核袭击时……对敌人实施有效的自卫反击,打击敌人的重要目标。
”新中国担任这一使命的部队名称是()A.海军陆战队B.陆军特种部队C.第二炮兵部队D.武装警察部队7.(3分)2001年是中国加强与周边国家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化的重要年份。
以下史实发生在2001年的是:()①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④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
A.①②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④8.(3分)网络学习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手段。
小明在百度搜索中输入的关键词是“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性进展”。
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A.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B.中美关系正常化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加入“亚太经合组织”9.(3分)新华网北京2012年2月24日电,大型电视纪录片《暖流》日前在山东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镇裕禄学校开机拍摄,《暖流》将以“不忘历史、继往开来、化解恩怨、世代友好”为主题,重在讲述两国关系斗则衰、和则荣的历史与现实,以期增进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今年是中日建交()A.40周年B.41周年C.42周年D.33周年10.(3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一次国际会议的圆满结束.这次会议是()A.第26届联合国大会B.中印关于西藏地区的谈判C.亚太经合组织会峰会D.万隆会议11.(3分)这足一张珍贵的历史图片,图片中乔冠华开怀大笑的原因是()A.印度和缅甸接受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B.田中角荣访华,中日邦交开始正常化C.联合国大会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D.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2.(3分)制定出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会议是()A.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3.(3分)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和缅甸时提出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A.求同存异B.独立自主C.睦邻友好D.和平共处14.(3分)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于2001年在上海举办,夏季奥运会2008年在北京举办,G20峰会将于2016年8月在杭州举行……中国之所以能承办这些大型国际会议,其根本原因是()A.上海、北京等城市形象良好,是著名的国际大都市B.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C.中国是亚太乃至世界人口最多、市场潜力最大的国家D.开放的中国、古老的文明吸引着各国领导人15.(3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团结与合作的会议是()A.万隆会议B.日内瓦会议C.第26届联大D.上海APEC会议二、综合探究题1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9课 对外开放 同步练习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对外开放一、选择题1.德国财经网称“雄安新区”是“中国新区3.0”,同时,深圳与浦东的崛起之路反复被说起。
据此推断合理的是A.浦东新区迈出我国对外开放的第一步B.深圳特区是我国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点C.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果的体现D.深圳和浦东的崛起,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2.“边陲小镇,首批特区,一夜崛起,开放窗口”所描述的城市是A.厦门B.汕头C.深圳D.珠海3.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对外开放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相结合的特点。
“全方位”主要是指是A.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B.全行业对外开放C.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D.对所有周边国家开放4.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C.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D.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5.揭示历史的因果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且标。
下列史事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辛丑条约》的签订——清政府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B.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D.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6.2019年4月,智利总统皮涅拉在中国访问期间,考察了被称为对外开放“窗口”的城市,他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还有什么是这个城市制造不出来的!”这个城市是A.深圳B.珠海C.厦门D.上海7.依靠国家优惠的政策,引进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使深圳等地成为一个伟大的支点。
这个“伟大的支点”是A.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B.开放沿海城市C.设立经济特区D.开发上海浦东开发区8.1992年及以后的几年,我国基本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其特点是()A.全方位、多层次、深领域B.宽方位、多层次、全领城C.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9.关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原因,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有助于中国目前的经济体制转型B.进一步促进中国的对外开放,实现“走出去”战略C.可以更好地阻挡外国经济势力的进入D.符合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是中国更加融入世界经济10.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对外开放领域逐步扩大,下列城市按照开放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厦门---浦东---海南岛---重庆;B.厦门---海南岛----浦东---重庆C.浦东---海南岛---厦门---重庆D.厦门---重庆---海南岛---浦东11.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欠、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4课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同步练习题
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下图为建国初期我国主要工业品产量变化柱状图。
其中数据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B.三大改造的推行C.一五计划的实施D.改革开放的深入2.观察下表,1957年与1952年相比,我国工农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B.全国掀起了“大跃进”的高潮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3.如图所示,骑自行车身着“1953”工作服的劳动者,将写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接力棒,交给骑摩托车身着“1954”工作服的劳动者。
这些信息反映了()A.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B.三大改造即将大规模开展C.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扩大D.“一五”计划建设热情高涨4.1955年,我国发行第二套人民币部分辅币。
1分票面是汽车图案,2分票面是飞机图案,生动体现了当时中国人的工业梦想。
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党领导全国人民()A.进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B.恢复国民经济C.开展“大跃进”运动D.实施经济体制改革5.从1953年到1956年,全国工业值平均年19.6%,农业总产值每年递增4.8%,这种增长速度是相当高的;1956年,工业总产值第一次超过农业总产值,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一五”计划的实施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C.“大跃进”运动的掀起D.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6.中国的桥梁技术世界领先。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使“天堑变通途”,这是()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B.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重大成就C.经济体制改革蓬勃开展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就辉煌7.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
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A.1953年初,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B.“一五”计划期间,北京电子管厂建成投产C.“一五”计划期间先后施工一万多个工业项目D.“一五”计划的完成为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8.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未停止探索复兴道路的步伐。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测试题
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5 题,每题2 分)1.电影《建国大业》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至祈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小兰同学对历史很感兴趣,学习时喜爱制作卡片,请依据下面的卡片判断她记载的是哪一次会议( )时间:1949 年9 月。
地点:北平。
会议内容: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遵义会议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3.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材料中第一种梦想实现的标志是( )A.开国大典B.抗美援朝胜利C.西藏和平解放D.土地改革完成4.1949 年10 月1 日,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郑重宣布: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中国的历史从此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
材料中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主要表现为( )A.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B.中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的胜利C.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人民当家做主D.中国土地改革取得成功5.一首纪念某重大事件的诗歌写道:“美帝侵朝霸亚洲,敌锋已到绿江头。
□□□□倡正义,雄师百万复开州。
”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辛亥革命B.国共合作C.抗美援朝D.改革开放6.1949 年10 月1 日的开国大典上,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A.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B.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了!C.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D.港澳回归了!7.要了解黄继光、邱少云的英勇事迹,应查阅( )A.《北伐战争史》B.《抗日战争史》C.《解放战争史》D.《抗美援朝战争史》8.作家魏巍发表过一篇充满激情、脍炙人口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生动报道了在朝鲜战场上英勇作战、舍生忘死的( )A.中国工农红军B.八路军C.中国人民志愿军D.中国人民解放军9.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④⑤10.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3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同步测试(解析版)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同步试题一、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祖国统一大业不断推进。
西藏和平解放,大陆基本统一;港澳回归祖国,统一进程迈出重要一步。
两岸和平统一,中华民族必将实现伟大复兴。
为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我国政府确定了()A.求同存异方针B.一国两制方针C.对外开放国策D.民族区域自治政策【解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是课标规定的要点,了解“一国两制”提出的背景和目的是学习的基本要求。
此题考查我国在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上的基本方针,属于识记和理解的层次,正确答案是B。
2.“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既要坚持原则,又要灵活务实”。
这里的“原则”和“灵活”分别是指()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高度自治两种制度D.“一中一台”高度自治【解析】“一国两制”的提出是课标规定的要点,此题考查学生对“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理解和评价。
“一国两制”方针一个中国为原则,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这一方针原则性的体现。
同时,考虑到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历史和现实,中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和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两种制度长期并存、共同发展,这是这一方针灵活性的体现。
属于理解的层次,正确答案是B。
3.《反分裂国家法》第五条:“……以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最符合台湾海峡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
国家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A.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互利互补原则C.海峡两岸直接实现通航D.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解析】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本题提供《反分裂国家法》的具体条文,要求学生认识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则是坚持一个中国,渗透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考查。
答案为D。
4.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中外记者招待会上,李克强总理这样展望两岸前景:“我想花好总有月圆时。
”实现两岸“花好月圆”的前提是()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C.实行社会主义制度D.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原则【解析】课标要求“评析祖国大陆与台湾的关系,表达维护国家统一的信念”。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下历史《第三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共10小题)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在这场讨论中否定的错误思想是()A.党和国家面临资产阶级复辟的危险B.“以阶级斗争为纲”C.“两个阶级和两条路线的斗争是主要矛盾”D.“两个凡是”2.蔬菜是寿光的名片,但寿光农业的发展却缘于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实行。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A.生产经营方式的自主性B.使土地所有权发生改变C.实现分配中的共同富裕D.完善了人民公社的体制3.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A.个体企业B.私营企业C.合资企业D.国有企业4.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的相同点是()A.指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深化了改革开放C.巩固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D.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5.在一座城市市政府门前,有一座标志性的雕像名为拓荒牛,这座城市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的()A.上海B.深圳C.珠海D.厦门6.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以下春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7.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8.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以改革开放为中心B.以四项基本原则为中心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以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心9.这是一次肩负重大历史使命,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它明确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这次大会是()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中共十一大C.中共十三大D.中共十四大10.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四次重要的会议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A.中共十二大B.中共十三大C.中共十四大D.中共十五大二.填空题(共5小题)1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是改革开放的开端。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历史八年级下册第4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一、选择题1.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取代已经完成历史使命的《共同纲领》。
宪法的颁布实施,为全国人民指明了一条清晰的、明确的通往社会主义的道路,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材料主要说明A.《共同纲领》具有国家临时宪法的作用B.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正式确立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里程碑意义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法律2.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的标志是()A.土地改革完成B.一五计划完成C.三大改造完成D.改革开放实施3.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临时约法》B.《中华民国宪法》C.《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材料出自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5.历史兴趣小组同学准备举办“第一个五年计划成果展示会”。
他们找到了以下资料,适合采用的有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下列哪一部法律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7.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封锁,上海经济发展遇到较多困难,同时内地的经济发展又缺乏技术、缺乏人才、缺乏经验。
在“一五”计划期间,经主管经济的副总理陈云同志批示,一箭双雕,解决了上述两个问题,上海对内地进行支援,一批轻工、纺织工广从上海搬到河南、陕西等地,21万上海人支援外地,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3万多人,熟练技工8万多人。
上述材料反映了A.一五计划的重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B.一五计划重工业主要集中在河南、陕西C.上海经济发展带动了全国经济的发展D.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可以调控和优化资源8.我国在“一五”计划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运输邮电占19.2%,农、林水利占7.6%,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它占7.8%。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
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
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是农民赞扬下列哪一选项的歌谣( )A.土地改革运动B.“大跃进”运动C人民公社化运动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大包干给小岗村带来了大发展,其成功源于群众地方政府与中央之间的有效互动,中央的政策稳了农民的心,地方政府的支持壮了农民的胆。
”小岗村“大发展”主要得益于(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设立经济特区C.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创办乡镇企业3.1984年刚上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的张瑞敏说:“欢迎我的是53份请调报告。
上班8点钟来,9点钟就走人,10点钟时随便往大院里扔一个手榴弹也炸不死人。
”出现这一情景的原因是( )①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职工缺乏积极性②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职工下海经商③分配中平均主义现象严重④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4.天津著名中药企业达仁堂如今已有百年历史。
20世纪50年代纳人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后,达仁堂只管生产,不管销售,原有分号与其全部脱钩。
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的发展中,该企业曾一度“拔剑四顾心茫然”。
造成其“茫然”的主要原因是( )A.集中统--管理使企业失去活力B.企业产品质量下滑C.企业失去分号,力量削弱D.企业尚未适应市场经济5.请仔细观察下图中“大包干纪念馆”里18位农民按手印的群雕,从中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是( )A.四川农民率先建立生产合作社B.安徽农民率先实行土地私有C.四川农民率先实行政社合一D.安徽农民率先分田包干到户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直接目的是( )A.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建设社会主义强国C.实行土地公有制D.掀起人民公社化运动7.下表是中国部分农作物产量的年增长率(%)统计表,其中农作物产量出现快速增长是由于()年份项目1953-1957年1958-1965年1966-1978年1979-1982年粮食 3.5 0 3.5 3.9棉花 4.7 3.1 0.2 13.5 油料作物0 -1.8 2.8 22.7 甘蔗7.9 3.2 3.6 15----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A.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B.农村“左”的错误的纠正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8.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效后,带动了城市改革。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第1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课堂练习一、选择题1.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志迄今始告实现。
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2.英国“光荣革命”后制定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了1787年宪法,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些说明()A.新政权才需要法制建设B.民主需要以法制作保障C.三国法制建设十分完善D.法制建设必定带来民主3.列宁说:“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自己祖国最崇敬的心情”。
升国旗、唱国歌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代国歌是()A.《马赛曲》B.《黄河大合唱》C.《毕业歌》D.《义勇军进行曲》4.1949年9月,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与会代表认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我们的工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这里的“工作”是指()A.创建新中国B.实现祖国统一C.进行土地改革D.恢复国民经济5.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之上召开的,它具有代全国人民的性质,它获得全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
以下内容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无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B.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C.决定采用公元纪年D.选举周恩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总理6.下图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程年代标尺”,方框内所填信息由左向右依次是()①灯塔指引②生死攸关③当家作主④星星之火⑤开天辟地A.①④③②⑤B.⑤④②①③C.④①⑤②③D.⑤④③②①7.如图诗歌的创作背景是()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新中国的成立D.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8.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首都30万军民齐集天安门广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接着,受检阅部队以海军的两个排为前导,步兵师、炮兵师、战车师、骑兵师依次通过主席台,空军14架飞机在会场上空飞行受阅。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部编版第四课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课: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选择题1.“那是一名个火红的年代,到处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共和国几乎每一天都在发生改变,因为几乎每一天都有新的建设项目开工上马,其中许多是中国过去没有的新工业,如汽车厂、飞机制造厂、大型发电设备生产厂”,材料中的现象发生于20世纪( )A.50年代B.60年代C.70年代D.80年代2.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B.大力发展重工业项目C.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D.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3.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提出“人民来制定宪法”的思想:劳动人民参与立宪,把他们认为应该如何管理国家的意见集中起来,上升为国家意志。
实践毛泽东这一思想的会议是( )A.中共一大B.中共七大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4.从1954年开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与职能发生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改变B.“一•五”计划胜利完成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经胜利召开D.中共八大胜利召开5.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第--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A.击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B.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D.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6.“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 1 :7.9。
由此可见,“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7.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全体职工送给朱德一段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根无缝钢管(如下图) ,时值()A.人民解放战争时期B.抗美援朝战争时期C.“一五”计划时期D.土地改革时期8.下图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这辆汽车诞生于()A.沈阳B.长春C.大连D.武汉9.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分别来自不同地区的四个人的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A.西藏人说,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我们那里才有了通向外地的公路B.武汉人说,我第一次走在武汉长江大桥上是在1951年C.沈阳人说,我爸爸目睹了我国第一架喷气式歼击机的下线过程D.鞍山人说,我为我的家乡出现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而骄傲10.下列关于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说法,错误的是()A.召开时间是1954年9月B.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D.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1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公布前,曾有1.5亿人民参加讨论,提出118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下《期末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这种“代行”到什么时候结束()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1954年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C.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D.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的召开2.毛泽东曾十分风趣而深刻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
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因此,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是发展()A.重工业B.商业C.轻工业D.农业3.北京城见证了近代中国百年沧桑巨变。
下列发生在北京的往事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爆发②“百日维新”失败③开国大典举行④卢沟桥事变爆发A.②③①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4.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包括政治制度。
追溯历史,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性事件分别是()A.《共同纲领》制定、“一五”计划实施B.土地改革完成、抗美援朝胜利C.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D.一届全国人大制定宪法、三大改造完成5.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体制B.政企分开的经济体制C.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体制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包括12集内容,每一集的标题都反映某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20世纪70年代外交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7.它曾是最早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我国首批建立的经济特区,它是()A.南京B.上海C.深圳D.厦门8.不同时代产生了属于这个时代的时尚,下列选项中关于文化大革命期间青年人追求的时尚描述错误的是()A.在教室里朗诵:“少年强则国强…”B.罢课排练象征忠于毛主席的“忠字舞”C.成群结队在学校粘贴大字报D.每天背诵毛主席语录9.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土地改革三大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地主阶级B.肃清国内反革命势力C.掌握经济命脉D.巩固人民政权10.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的理论是()A.马克思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1.以下是某班以“周恩来的外交风云”为主题设计的内容,下列搭配与主题不相称的是()A.鸿门赴宴﹣﹣重庆谈判B.力挽狂澜﹣﹣亚非会议C.摒弃前嫌﹣﹣中日建交D.和平共处﹣﹣中印谈判12.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统一﹣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关()(1)《马关条约》签订(2)戊戌变法失败(3)中国抗战胜利(4)人民解放战争。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试题(WORD版,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最重要的成就是()A.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 颁布《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2017年3月27日,河南省政府宣布,兰考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
”这个好消息也告慰了“人民的好书记”()A. 焦裕禄B. 雷锋C. 王进喜D. 邓稼先3、“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标志是()A. 粉碎“四人帮”B.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C. 中央文革小组D. 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4、中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始于A. 中共八大B. 八大二次会议C. “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5、1956年,尽管遇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全国的粮食产量比上年度增加4.8%,超过75%的农户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收入。
这主要得益于A.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B. 土地改革的开展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实施D. 农业合作化的实现6、2014年11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
设立国家宪法日。
回顾历史,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性质B.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C.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D. 规定了中国要走社会主义道路7、我国“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农林水利占7.6%,运输邮电占19.2%,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其他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A. 只发展重工业B. 优先发展重工业C.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D.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8、党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严重失误是()A. 三大改造后期要求过急B.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 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D. 坚持“两个凡是”的方针9、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新中国的成立B. 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C.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10、“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美好愿望最早在长江上实现是在()A. 第一个五年计划B.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C.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30.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六单元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练习题(有答案)
第19课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题一、填空题1.改革开放前买衣服要凭布票,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单调。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衣着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服饰成为人们显示风度、展示个性的方式。
2.上个世纪饮食结构比较单一,有些农村甚至没有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
现在人们不但能“吃饱”,而且还要“吃好”,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科学卫生的概念深入人心。
3.改革开放,前住房比较拥挤,室内设施简单。
改革开放后,人均住房面积扩大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我国目前铁路、公路、民用航空、水运和地下轨道交通建设飞速发展,已形成综合交通运输网。
5.我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发展速度也位居世界前列。
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和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二、选择题6.人民的衣食住行折射出新中国时代的变迁。
下图中的时装表演,最有可能出现在( C )A.三大改造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新时期 D.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用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变化的是( B )A.衣着丰富多彩 B.食物匮乏单调C.自驾出游流行 D.上网淘宝购物8.马齿苋、荠菜、苦菜、香椿、槐花等野菜,原本都是人们因为粮食不足用来充饥的,现在却成为餐桌上的稀罕物,受到大家的喜爱。
这说明现在人们在吃上注重( B )A.饥饱 B.猎奇 C.绿色健康 D.粮食9.20世纪70年代,中国城乡居民的衣着主要是单调的“灰蓝黑”。
进入90年代,人们的服饰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日益多元化、个性化。
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D )A.人们思想观念不断解放 B.西方文化影响深远C.人们服饰品味逐渐提升 D.服装产业迅猛发展10.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公斤,比1978年减少59.1公斤,下降32.3%。
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B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11.小明的爸爸说:“爸爸像你这么大的时候(15岁)一顿能吃五碗饭,你现在却连两碗都吃不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选择题专项练习1.到1952年底,这项经济改革成功地把43%的中国耕地重新分配给60%的农村人口。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据此判断,这项改革是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954年,中国、印度、缅甸再次重申:“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之中,它们将形成和平与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替。
”由此可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在中、印、缅之间达成基本共识B.消除了中、印、缅之间的矛盾C.已被世界各国接受D.已写入《联合国宪章》3、楹联可反映一定的历史信息。
在“万里长征,后人应识前人苦;十年浩劫,前事当为后事师”中,“前事”指的是A.万里长征B.大跃进运动C.文化大革命D.十一届三中全会4、1953年,我国农民净货币收入比1949年增长123.6%,每人平均净货币收入增长111.4%。
农民的购买力有了成倍增长。
这直接归因于【】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抗美援朝胜利D.土地改革完成5.1955年8月,武汉钢铁公司开始施工。
它的建设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援,先后有18个省(自治区)、48个城市、l00多家工厂为武钢制造设备和配件。
这表明【】A.农业对工业建设的支援C.有计划的经济建设的优势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6.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政府正式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推动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的关键是【】A.中美关系的正带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中美建立外交关系D.第一届亚非国际会议召开7.中国联想集团成功建造“深腾6800”巨型计算机,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研制高端计算机系统能力的国家。
这对推动中国国防、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这表明我国【】A.“863计划”已完成B.信息技术取得重大突破C.科技强军已实现D.高等教育形成相当规模8.周恩来总理曾郑重警告美国:“中国人民绝不能容忍外国的侵略,也不能听任帝国主义者对自己的邻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
”历时3年与邻国并肩战斗的胜利,使帝国主义不敢轻易作武装侵华的尝试。
这表明这场战斗【】A.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B.保证了新中国土改的顺利进行C.开拓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D.为新政权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9.按照国有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国有企业过去的经营方式。
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在企业内部,也进行了以实行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
这主要反映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实行【】A.按劳分配B.股份制改革C.政企分开D.多种所有制并存10.《人民日报》曾报道了一系列大学毕业生的“人物志”,他们中有自愿到西藏实现军旅之梦的,有到农村公路管理处巡查道路的,还有到网络新职业中“淘金”的。
这一报道反映了高校毕业生有【】①多元的职业方向②开放的就业观念③自主选择的权利④统一的分配制度A.①②⑨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11.下列图片共同体现出的时代主题是【】西藏和平解放土地改革抗美援朝A.反抗外来侵略B.进行三大改造C.发展国民经济D.巩固新生政权12.1984年青岛海尔集团成立,它以创新为核心,努力建立灵活、高效的现代企业运行机制。
同年,上海电声总厂发起组建上海飞乐音响公司,在本公司职工中发行股票。
在政策上能够为这些企业的改制提供有力支持的是【】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一国两制”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3.1971年我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同年中日两国建交。
这些都体现了【】A.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B.中国重返联合国C.中国同欧美国家正式建交 D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14.l986年3月,四位科学家向中央提出《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科技发展的建议》,邓小平迅速批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
”中共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定,实施《863计划纲要》。
材料反映了()①邓小平的果断决策②科学家的时代责任感③党中央的高度重视④“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5.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歌曲,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心声。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的时代心声是【】A.自强求富B.民主科学C.和平建国D.抗日救亡16.某旅行社设计了“上海―瑞金―延安―北京”这样一条红色旅游线路,你认为这条线路设计的主题是为了展示()A.土地革命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17.1953 —1956 年,我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下面不能反映这一历史事件的词汇是()A.生产合作社B.赎买C.集体化D.大包干18.旧中国的石油业十分落后,西方国家认为中国是“贫油”国。
为甩掉“贫油”国的帽子,实现原油利石油产品全部自给做出重大贡献的代表人物是()①侯德榜②李四光③王进喜④邓稼先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9.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走上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
下面不属于改革开放后创新举措的是()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设立经济特区C.实行民族区域自治D.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分开20.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部宪法的特点是()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②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③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④坚持科学发展观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21.“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
”邓小平讲这段话的历史场景是在()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南巡讲话D.中共十二大22.一个美国记者这样评论:“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
”这次会议是指()A.日内瓦会议 B.联合国代表大会 C.万隆会议 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23.“21世纪始于1978年”,因为这一年“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
材材料中的“一步”是指( )A.否定“两个凡是”B.对内改革,对外开放C.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4.“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
期我同胞,终能秉持“九二共识”与汪辜会谈之谛,续写协商与对话新页。
底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汪道涵唁辜振甫逝世电文中提及的“九二共识”是指( )A.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B.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加强两岸交流合作D.反对“台独”分子和国际反华势力25.小云同学正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政企分开”“公司制”“股份制改革”等资料。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他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 A.土地改革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主与法制建设 D.国有企业改革26.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这是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成就。
中国人民最早掌握的空间技术是( )A.原子弹B.导弹C.氢弹D.人造地球卫星27.1993年4月1日起,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精神,粮票和油票被取消,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
从此,伴随城镇居民近40年的各种票证就此谢幕,一个新的时代来临了。
“新的时代”是指( )A.人民公社化时代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C.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D.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28.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有人赞誉他是“东风第一枝”。
这是因为这篇文章是针对当时哪一错误倾向而撰写的A.“浮夸风”现象B.“共产风”现象C.阶级斗争为纲D.“两个凡是”的方针29.贴春联是中国的一项传统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
以下春联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后的是()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保暖万人心C.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分钱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30.某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这次大会是()A. 中共一大B. 中共七大C. 十一届三中全会D. 中共十五大31.下列最能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变化是()A.粮票布票B.用牛耕地C.吃粗粮要健康D.步行走亲戚32.据统计,1979年海峡两岸贸易额仅为0.77亿美元,到2007年已达到1245亿美元,增长超过1616倍。
这组数据A. 反映两岸经贸往来越来越频繁B. 说明两岸已遏制住“台独”势力C. 表明两岸尚未实现通航、通邮D. 体现“一国两制”的构想已实现33.2015年4月16日NASA公布了“新视野号”探测飞船拍摄了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星的首张彩色照。
中国的航天成就也很突出,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首艘载人飞船分别是A、东方红1号和神舟1号B、东方红1号和神舟5号C、东方红2号和神舟6号D、东方红2号和神舟5号34.2013年6月11日,我国航天技术领域取得了又一突破,“神州十号”成功发射。
追溯历史,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近程地地导弹发射成功C.成功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D.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34.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对中国发动了一次次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历史证明:要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必须拥有强大的国防力量,为此,1949年4月宣告成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是()A.华东军区海军B.东海舰队C.南海舰队D.北海舰队35.我国担负核反击任务的军种是()A.火箭军B.陆军C.空军D.海军36.现在我国农民绝大多数都加入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而且有的还加入了社会养老保险,这说明了我国正在逐步完善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C.国有企业改革D.社会保障体系3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这位老人在1979年“画了一个圈”是指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C、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城市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8.改革开放后,深圳从边陲小镇变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1988年以来,海南经济迅速发展,正在建设成为国际旅游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