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_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七年级-上-中华版解析)

合集下载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YAMINGKEJIAN
中 国 历 史
yccym@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第12课
大一统的汉朝
学习目标
• 1、了解两汉兴衰的基本脉络 • 2、掌握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 武中兴、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专权的基本 史实 • 3、认识汉武帝的大一统不仅是西汉强盛 的顶点,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 盛局面
西汉疆域
三、东汉的统治
讨论活动
• 1、东汉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定都在哪? • 2、什么叫“光武中兴”? • 3、外戚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
东汉建立
汉光武帝刘秀
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 汉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为 汉光武帝。 定都洛阳 东汉建立
光武中兴 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 民负担,惩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恢复发展社会生 产,缓和社会危机。
汉武帝刘彻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前87 年),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生于汉 景帝元年,7岁时被立为太子 ,16岁登 基,在位54年。 为巩固大一统的中央集权,汉武帝 建立了中朝,在地方设置刺史。开创察 举制,选拔人才。采纳主父偃建议,颁 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文化上 采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 术”。结束了先秦以来“师异道,人异 论,百家殊方”的局面。汉武帝时期开 疆拓土,击溃匈奴,东并朝鲜,南诛百 越,西愈葱岭,征服大宛,奠定了中华 疆域版图,首开丝绸之路,首创年号, 兴太学。汉武盛世是中国历史上的三大 盛世之一。
课时小结
朝代 西汉 时间 前202年 开国帝王 都城 刘邦 长安 文景之治 汉武帝大一统 出现汉武盛世 前138年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大事记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上)_目录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上)_目录

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目录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神州大地上的原始人类
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
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夏商周
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
第6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第7课商鞅变法和秦统一六国
第8课春秋战国的文化
第三单元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
第9课秦始皇建立国民族的统一国.
第10课秦朝的速亡与西汉王朝的建.
第11课汉武帝的“大一统”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第13课秦汉的科学技术
第14课秦汉的文化艺术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
第15课三国鼎立
第16课两晋与南朝
第17课十六国与北朝
第18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第19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文化艺术
第 1 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

长安城
东市 西市
东市、西市为什 么在城的西北角? 又为什么用墙围 起来?
答:汉朝实行抑 商政策,所以长 安的东、西两市 不设在城中心, 而设在西北角, 并用墙围起来, 以便于官府的控 制和管理。
到了冶炼铁兵器的地方,听说以 前都是用人力来鼓风冶铁,
东汉时,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利用水力鼓 风冶铁的水排。节约了人力,也提高了冶铁 质量这种水排一直沿用到唐代。它的使用要 比欧洲早1000多年
A汉高祖、光武帝 C、汉文帝、汉明帝
B
B、汉武帝、汉明帝 D、汉武帝、光武帝
5、成语典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同下 列哪一位历史人物密切相关? B(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安敦 6、古代有的发明真是“名不副实”。东汉南阳太守杜诗 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 A、鼓风冶铁工具 B、灌溉工具
管理: 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30年 3、影响:
丝路风光
班超(32-102),扶风 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 人, 年轻时为官府抄 书以养家。日久劳苦, 曾投笔叹曰:“大丈 夫应该像张骞那样, 在边疆建功立业,怎 么能总是和笔墨打交 道呢!” ,遂投笔从 戎。你对班超的了解, 你学到什么精神
C、汉武帝时期
D、汉景帝时期
2、东汉明帝时主持治理黄河的是( A )
D、窦固
3、某同学到新疆去旅游,在博物馆里见到了许多当地出 土的中原丝织品,他肯定地说,大量丝织品从中原传人新 疆最早在 ( B ) A.秦灭六国后 B.张骞通西域后 C.班超通西域后 D.西域都护设置后
4、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西汉和东汉时,大规模治理黄 河的是
班超派甘英出 使大秦 公元166年, 大秦王(古罗马皇 帝)安敦首次派 使臣来到东汉- -这是欧洲国家 同我国直接友好 往来的开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
监察制度
汉朝设立了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等官员,负责监督和检查各 级官员的行为。此外,汉朝还通过派遣使者巡行、设立监郡 官等方式,加强对地方政府的监察和管理。这些监察制度有 助于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公正。
03 汉朝的经济与社会
农业的发展与土地制度
01
02
03
铁犁牛耕的普及
汉朝时期,铁犁牛耕的耕 作方式逐渐普及,提高了 农业生产的效率。
随着社会阶层的分化,阶级矛盾逐渐激化。 农民起义和豪门贵族之间的争斗时有发生, 对汉朝的社会稳定和政治统治造成了威胁。
农民阶级的分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阶级内部出 现了分化,一部分农民通过努力逐渐富 裕起来,而另一部分农民则陷入贫困。
04 汉朝的文化与科技
儒学的发展与影响
01
02
03
04
儒学在汉朝得到了广泛的传播 和发展,成为官方学说和主流
意识形态。
汉朝的儒学在继承先秦儒学的 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思想元素 ,形成了独特的汉儒学派。
汉儒学派强调"仁义礼智信"等 核心价值观,对维护社会秩序 和道德伦理起到了重要作用。
儒学的影响不仅局限于汉朝, 还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中国乃至 东亚地区的文化、教育和政治
制度。
文学艺术的繁荣
汉朝时期,文学艺术取得了巨大的成 就。
战争与反击
随着汉朝国力的增强,汉武帝时 期开始对匈奴采取主动进攻的策 略,通过多次战争,成功削弱了 匈奴的势力。
对西域的经营与丝绸之路
开拓西域
汉朝通过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拓了 通往中亚、西亚的交通路线,加强了 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丝绸之路的繁荣
随着汉朝与西域的交往加深,丝绸之 路逐渐繁荣起来,成为连接东西方的 重要贸易通道。

七年级历史第12课

七年级历史第12课
定都长安 史称西汉
文景之治
文景时期,汉文帝、汉景帝吸取秦灭的教训,采取 了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措施,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 等负担。同时他们奖励耕作,关心农桑;以身作则,提 倡节俭;并且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 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汉文帝 刘恒 前180年即 位 在位23年 汉景帝 刘启 前157年即 位 在位16年
外戚宦官专权 戚宦之争是指东汉中后期约持续百年的外戚与宦官 之间的争斗。在东汉后期的戚宦纷争中,外戚利用皇帝 幼弱,得以专擅朝政,宦官也力图拥立幼主,方便自己 操纵。 双方都试图极力挟持皇帝,排除异己。 由于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乱政,最终葬送了东 汉王朝。
课时小结
西汉、东汉 西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定都长安。 东汉:公元25年,刘秀建立,定都洛阳。 文景之治 汉文帝景帝时,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经济发展。 汉武帝大一统 开创察举制,颁布“推恩令”,实行“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出现汉武盛世。 光武中兴
东汉初年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
课堂作业
• 完成《填充图册》相关题目
谢 谢 合 作
再 见
西汉疆域
丝绸之路
三、东汉的统治
讨论活动
• 1、什么叫“光武中兴”? • 2、外戚宦官专权是怎么回事?
东汉建立 公元9年,王莽夺权,西汉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为汉 光武帝 定都洛阳
东汉建立
光中兴
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采取一系列措施,减轻农民负担,惩 处贪官污吏,任用清廉官吏,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社会危机。 建武二年至十四年颁布6道释放奴婢诏令。 建武十一年,连下三次诏令,规定杀奴婢者不得减罪;炙灼奴婢 者依法治罪;免被炙灼的奴婢为庶人;废除奴婢射伤人处极刑的法律。 恢复西汉较轻的田税制,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军队,废除更役制 度,组织军队屯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放免刑徒为庶民,用 于边郡屯田。 建武十五年,下令度田、检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 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功臣赐优厚的爵禄,但禁止他们干政; 排斥三公,加重原在皇帝左右掌管文书的尚书之权,全国政务经尚书 台总揽于皇帝,在地方上废除掌握军队的都尉。 种种措施,使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恢复、人口增长的 局面,史称“光武中兴”。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上)教学讲义_第三单元

中华版历史(七年级-上)教学讲义_第三单元

第9课 秦始皇建立多民族的统一国家【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的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以及秦朝疆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难点:专制集权统治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过程】导入: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统一了中国后,秦王嬴政建立起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秦朝。

秦朝定都咸阳,由于秦王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后人称他为——“秦始皇”。

一、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政治方面)(1)皇帝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2)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

(3)在地方,实行“郡县制”。

2、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文化经济方面)秦始皇“书同文,车同轨”,促进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前213年),“坑儒”(前212年)。

4、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秦长城的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5、开凿灵渠(开发江南)二、秦朝疆域 秦朝疆域广大,东到东海,西到陇西(甘肃西南部和云南北部),南到南海(包括越南北部),北至长城一带,是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第三单元 大一统国家的建立——秦汉“秦的疆域”示意图第10课秦朝的速亡和西汉王朝的建立【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楚汉战争,汉朝建立等相关历史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

难点:秦朝灭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农民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秦统一后,秦王嬴政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自称“始皇帝”。

妄想从他开始能千秋万代地传下去。

但秦王朝只存在短短的15年就灭亡了。

一、秦的暴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提问: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答:①兵役、徭役繁重;②赋税沉重;③刑法严酷;④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除了万里长城,秦始皇还修建了阿旁宫、郦山陵墓(秦始皇陵兵马俑)。

总结:秦的暴政激发了阶级矛盾,人民无法生活下去,起而反抗,爆发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材目录七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第3课华夏之祖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16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第17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第18课三国鼎立第8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第19课江南地区的开发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10课“秦王扫六合”第22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七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课繁荣一时的隋朝第13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第2课“贞观之治”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第3课“开元盛世”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第5课“和同为一家”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第6课对外友好往来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第7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第8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第19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20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21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22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八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3课红军不怕远征难第1课鸦片战争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第14课难忘九·一八第3课收复新疆第15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第16课血肉筑长城第5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17课内战烽火第6课洋务运动第18课战略大决战第7课戊戌变法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8课辛亥革命第19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第9课新文化运动第20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10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21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第11课北伐战争第22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八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1课民族团结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第12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第2课最可爱的人第13课海峡两岸的交往第3课土地改革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4课钢铁长城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第5课三大改造第16课外交事业的发展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第17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18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第19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第9课改革开放第20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第10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九年级上册目录第一单元人类历史的开端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第1课人类的形成第14课“蒸汽时代”的到来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斗争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5课中古欧洲社会第17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第18课美国南北战争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第19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第7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第8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20课人类迈入“电气时代”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第21课第一次世界大战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第10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第22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第12课美国的诞生九年级下册目录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第10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1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12课亚非拉的奋起第4课经济大危机第13课动荡的中东地区第5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4课冷战中的对峙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15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7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第16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8课美国经济的发展第17课第三次科技革命第9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18课现代文学和美术第19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中国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
实 施
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汉武帝随后又找
各种借口削爵、夺地甚至除国,严厉镇压他们的叛乱。
诸侯王从此一蹶不振。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
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
① 汉武帝像
汉武帝,公元前141-前87年在 位。





入各级政权机构。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
儒 术
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相关史事

百 家
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

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学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

深得汉武帝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


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答:材料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 胁到西汉王朝。

(2)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答:汉武帝采纳主父偃“推恩”的建议,让诸侯王推及皇家恩德,把土地再分封给自己
的子弟。这样,王国的数量大大增加,而管辖的土地和人口越来越少;汉武帝还采取措施取
消了许多诸侯王的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从政治上消除了诸侯国对中央政府的威胁。

守礼思想,为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
汉代讲经图
知识拓展

汉武帝确立察举制

汉文帝时,开始采用由各地推荐人才的方法,但没有形成固定的制度。汉武帝在位时期,
将这种新的选官方法定为制度,这就是“察举制”。察举制是由各郡国每年向朝廷推举有道

XX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17课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17课知识点总结

XX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17课知识点总结第12课:大一统的汉朝1、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以身作则。

2、汉文帝、汉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文景之治”。

3、西汉国力最强盛时期是在——汉武帝时期。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思想、经济、军事、对外民族关系上实现了大一统。

原因:汉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措施:①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②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在长安设太学,大力推行儒学教育。

③经济(第12课):统一铸币权(五铢钱),盐铁官营。

④军事:大力反击匈奴,巩固和发展民族统一。

⑤对外民族关系:汉武帝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与西域各少数民族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

第13课:两汉经济的发展1、汉武帝曾令人治理黄河。

东汉明帝令水利专家王景主持修黄河。

2、发明水排的是——东汉的杜诗,这是个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这一技术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3、犁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这比欧洲早1000多年。

4、耧车是播种工具;二牛抬杠在汉代已经普遍使用。

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秦汉之际,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族首领是——冒顿单于。

从此,匈奴的势力不断壮大,进入鼎盛时期。

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组织强大的骑兵部队,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河套和河西走廊。

3、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出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从此匈奴再也无力跟西汉对抗。

4、西汉时期有昭君出塞,嫁给呼韩邪单于,他们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西域——指的是现今甘肃玉门关、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x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公元前138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

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共同反击匈奴。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PPT课件 (4)

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PPT课件 (4)
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坚强不屈…….
5、根据地图,结合当时的情况,你能想象出一路上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
1、经过匈奴控制区,生死难料 2、交通工具简陋 3、语言不通 4、沙漠区缺水的威胁 5、饥饿寒冷
6、13年来,堂邑父一直跟随张骞,作为堂邑父应如何评价张骞? 史书中的评价: “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 、“不辱君命”、“持汉节不失”。
2019年初中PPT课件
二零一九年六月七日
1、 西域在哪里?
西汉时期,西域指阳关、玉门关以西,包括今天的新疆、中亚地区。
走进汉朝——
汉武帝:
经济上:经济繁荣,国力雄厚,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大大削弱诸侯王的封地和势 力,加强检查制度,加强皇帝权威。
思想上:采取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在长安设太学,地方设官学,推行儒家 教育,从此,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正 统思想延续了2000多年。
匈奴单于:冒顿
汉高祖:天下既定,民亡盖藏, 自天子不能具钧驷, 而将相或 乘牛车。
汉武帝:天下一统,国富民强
甘肃敦煌
甘肃敦煌
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解除了汉朝北 部边患。在河西走廊设郡。
外交上: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 友好联系。
汉武帝 为什么要派人出使西域?
目的:联合大月氏攻打匈奴
2、张骞从哪里出发,当时情景如何?要到达大月氏,必须要经过哪里?
张骞出使西域图
走进汉朝——
张骞 经过匈奴时发生了什么事情?最后又是如何找到大月氏的?
3、张骞出使西域的概况:
时间:前138年—前126年
第一幕:出师不利,成为匈奴阶下囚 第二幕:不失汉节,终于逃出匈奴 第三幕:不辱使命,西行找到大月氏 第四幕:回国途中,域:公元前119年

中华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

中华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

中华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中华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一二单元知识总结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距今年代生产生活社会组织(最早)知道用火元谋人170万年群居原始人群70万年使用天然火,并保存火种生活北京人山顶洞人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血缘氏族公社氏族都使用打制石器第2课文明入口的氏族村落(氏族社会)氏族遗址距今年代约七千年约五六千年生活地域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生产状况磨制工具粟生活状况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耒耜、水稻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彩陶都使用磨制石器第3课中华文明之祖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涿鹿中原),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炎帝---尝百草,发明医药,号称神农氏。

还组织集市交易和教人耕田。

3、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4、中华文明之祖---黄帝和炎帝5、尧、舜、禹的传说:1)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2)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3)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第4课夏、商、西周的更替1、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禹传启建立夏朝,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建都阳城。

2、夏、商、西周政权的更替夏商西周建立时间约前2022年约前1600年约前1046年都城阳城殷镐京建立者禹汤武王暴君桀纣幽王、厉王名臣伊尹姜尚备注殷朝3、★★西周分封制(1)目的:巩固西周奴隶主统治(2)主要措施: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3)意义: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第5课甲骨文和青铜工艺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导学案 中华书局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导学案中华书局版学习目标1.说出西汉农业发展的概况,说明丝织业是汉朝最发达的手工业之一。

2.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知道丝绸之路成为古代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3.感受张骞、班超等历史人物勇于开拓进取、不屈不挠报效祖国的精神。

4.重点:两汉农业经济发展的原因;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维护。

预习导学1.两汉经济的发展(1)铁农具的发展和推广:铁犁,铁制锸、镢。

(2) 汉武帝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修白渠。

(3)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4)水排、翻车等工具的发明。

2.张骞、班超与丝绸之路(1)汉代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成就很大。

丝织品质量高,行销国内外。

(2)丝绸之路①含义: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通往中亚、西亚和南亚的道路。

因运销中国丝织品而闻名于世。

②路线③列举通过丝绸之路汉朝与西方各国的交流物品。

自汉运往西方的商品:丝织品、漆器、铁器等。

自西方运来的商品:良马、香料、葡萄等。

④首先开通这条道路的是汉武帝时的张骞。

东汉的班超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

⑤地位:是古代中西交通的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加强联系、发展友谊的桥梁。

*想一想:班超年轻时曾说过:“大丈夫应该像张骞那样,在边疆建功立业,怎么能总是和笔墨打交道呢!”你认为班超的话有道理吗?谈谈你的想法。

班超的话,不能简单地说有道理,还是没有道理。

从班超的经历看,这种说法适合于班超的发展,应该说对班超而言,是有道理的;但如果是指其他人而言,就不一定了,应该因人而异。

合作探究1.各小组就小组成员在《问题生成》中的疑问展开讨论,并共同解决。

2.探究下列问题,以小组确定的形式进行展示。

*问题一:两汉农业经济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有哪些?①统治者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

②铁农具、牛耕等先进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的普及推广。

③重视兴修水利。

问题二:读下图,完成相关问题。

据图,填写图示,标注出丝绸之路的路线方向。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ppt课件1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ppt课件1

两汉经济为什么能得到很快发展?
国家长期处于统一局面;统治者实 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措施;
科技的进步;水利的兴修
你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最想去哪儿?
查一查,找一找: 西域是现在的哪里?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劝西君出更阳尽关一无西杯故酒人 汉
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 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加强了新疆同内地的联系; 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班超出使 西域路线
甘英出使 波斯路线
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这是 欧洲国家同我国的首次交往。
比一比,看谁记的快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堂小结
1、一件大事: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 都护,西域各国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2、两条丝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3、三位人物:出使西域的张骞;经营西域的 班超;出使大秦的甘英。他们为中西交通 畅通和文化经济交流做出贡献非凡。
8、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A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 密切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C 设立西域都护
D 控制西域各族
9、新疆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 西汉时期
B 秦朝时期
汉武帝
结果:八十多年里,黄河下游没有 发生过大水灾




庄 画
你去修河吧。

结果:以后八百多年里,黄河没 有改道。
是,臣遵旨
王景
农具
犁壁
耧车
西汉的耧车
西汉时的赵过首先创制的。
这个耧车模型是一个三脚 耧,工作原理是种子装在耧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课件 中华书局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课件 中华书局

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
广东
西汉张骞通西域, 武帝派遣两次出, 汉朝军威震四方, 彪悍匈奴终臣服, 西域都护西汉设, 新疆地区中央属, 起点长安至欧洲, 联欧亚丝绸之路。
你知道这些食物的名称吗?
看一看
想一想
1、秦始皇吃过这些食物吗?
2、这些食物在什么时候才传 入中国? 3、它们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呢?
历史&七年级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 丝绸之路
两汉历史发展脉络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9年 王莽篡汉(新朝):公元9年——公元24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 使丝绸之路连接了东西方最强大的两个帝国
大秦
汉朝
公元166年, 大秦王(古罗马皇 帝)安敦首次派 使臣来到东汉- -这是欧洲国家 同我国直接友好 往来的开始。
汉和朝鲜、日本的友好交往
汉 倭 奴 国 王 金 印
汉和日本的友好交往的见证
除了张骞开辟的丝绸之路外,谁还知道有哪些 其它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历史&七年级
自长安经河西走廊向西,通往中亚、 西亚和南亚的道路,因运销中国的丝织品 而闻名于世,这就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主要路线(陆路)
中亚
西亚 南亚
二、丝绸之路
1、含义 2、形成
首先开通这天这条道路的是汉 武帝时的张骞。
后来,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东汉的班超曾任西域地区的行政 长官30年。
西 胡麻、胡桃等等

友谊之道
纺织品、漆器、铁器等等
历史&七年级
东 方
历史&七年级
丝绸之路上出土的丝织品
葡萄
核桃
丝 绸
石榴
苜蓿 良种马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课件 中华书局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2课 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课件 中华书局版

• • • •
(2)西域都护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 (3)班超经营西域 派甘英出使大秦
前60年,西域 都护府 设立
从此,新疆地区 成为我国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 2.路线
• 3.影响
• ①通过丝绸之路,中国与中亚、西亚、南 亚诸国进行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 ②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东西文明的交 流,是地理大发现前一条世界文明交流的 主要通道,既沟通了东西文明,又促进了 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 ③丝绸之路的开通,扩大了秦汉文化的影 响,促进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的 发展,促使我国的外交开始突破东亚范围, 走向世界,加强了欧亚几个文明地区之间 的联系。
• 1.发展的原因 • ①对农业生产的高度重视。(根本原因) • ②生产工具和耕作方法的普及推广。 • ③重视兴修水利。(白渠)
• 2.农业 • (1)农耕技术的改进 • • • • ①铁农具:铁犁、锸、镢 ②牛耕:耦耕(二牛抬杠耕作法) ③耕作方法:代田法 ④播种工具:耧车
• (2)水利的发展 • ①汉武帝:治理黄河,修白渠 • ②汉明帝:命王景治理黄河 • ③翻车:灌溉工具
三、海上丝绸之路
海 上 丝 绸 之 路
• 3.手工业 • (1)冶铁业:水利鼓风机(水排)—杜诗 • (2)丝织业:质量高,花色品种多
• • • • 使西域 ①在位皇帝: 汉武帝 ②出使过程: 前138年 前119年 ③意义:
•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 为设立西域都护奠定了基础 • 开辟了丝绸之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一、知识能力目标
1、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情况,包括水利兴修与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及商
业发展的主要史实,体会我国古代历史上两汉的盛世状况。

2、了解丝绸之路开通及班超经营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理解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三、教材要点解析
1、两汉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兴修水利、注重发展农业。

汉武帝时,大力兴修各
类引水渠,以增加农田的排灌面积。

著名的白渠就是引泾水注入渭水,灌溉了四千多顷农田。

2、当时,黄河经常泛滥,给两岸人民不断带来灾难。

汉武帝曾亲自治理过黄
河。

东汉明帝派水利专家王景指挥治理黄河,从此河归故道,两岸的出现的大量淤土大都被开垦为良田。

3、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技术的创新和提高。

西汉官员赵过创用可提
高产量的耕作技术“代田法”;东汉南阳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水力鼓风机),铸造铁农具;还有人发明了翻车(人力抽水机)引水浇田。

4、农业的进步,带动了以丝织品(纺织业)为代表的手工业的大发展,进一步
促进汉代商业的繁荣。

经济的发展,为两汉盛世奠定了基础。

5、汉代丝织品花色品种丰富,行销国内外。

运销中国丝织品的丝绸之路就是
由张骞开通的。

葡萄、石榴、胡桃等,就是那时由西域传入中原。

6、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后,进一步促进了丝绸之路上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东汉官
员班超管辖治理西域地区达30年,为保护和改善丝绸之路作出了贡献。

7、古代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文化的交通要道,是我国与欧亚各国人民友
好往来,发展友谊的桥梁。

8、公元166 年,大秦(古罗马帝国)使者也顺着丝绸之路来到东汉都城洛阳,这
是我国和欧洲国家的首次交往。

四、同步练习
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A.汉高祖、汉武帝B.汉景帝、汉文帝
C.汉武帝、汉明帝D.汉武帝、光武帝
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A、王景B.张衡C.杜诗D.郦道元
3、水排是一种()
A.纺织工具B.冶铁工具C.灌溉工具D.耕种工具
4、发明水排的是()
A.杜诗B.张衡C.王景D.郦道元
5、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
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A.甘英B.班超C.张骞D.王昭君
6、“西出阳关无故人”、“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句指出了玉门关和阳关是中
原和哪里的分界()
A.东北B.蒙古C.江南D.西域
7、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A.使中国与非洲直接交流
B.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C.使新疆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体
D.促使汉朝与欧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8、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所经地点的先后顺序是()
①中亚、西亚②河西走廊③欧洲④今新疆境内
A.④②①③B.②①③④C.④①②③D.②④①③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汉武帝大力兴修各类引水渠,以增加农田的排灌面积。

最著名的是()
A.漳水渠B.都江堰C.白渠D.灵渠
2、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
A.大秦B.西域C.安息D.新疆
3、两汉时期社会经济能够得到发展,其主要原因包括()
①国家统一②生产技术得到改进
③商业发展繁荣④社会相对安定
A.①②④B.①③C.②③④D.③④
4、东汉时期发明的“翻车”是一种()
A.灌溉工具B.水上运输工具
C.纺织工具D.鼓风冶铁工具
5、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B.张骞C.班超D.甘英
6、东汉时,在西域经营三十多年,帮助西域各国摆脱匈奴控制的人是()
A.卫青B.窦固C.班超D.甘英
7、下图是当代史学研究者对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的评价。

你认为材料中所提
到的这一“主轴”的起点应该是()
A.西汉的洛阳B.西汉的长安
C.西汉的成都D.西汉的河西走廊
8、从西汉传入西域的物品与技术是()
①丝织品与金属工具②铸铁技术
③瓷器、漆器④葡萄与石榴
A.①②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无有张骞通异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说明张骞通西域的意义之一是()
A.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B.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统辖
C.密切了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友好往来
D.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10、标志着欧洲国家同我国开始直接友好往来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出使西域B.甘英出使大秦
C.班超出使西域D.大秦遣使来汉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建武七年迁南阳,太守……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建功多,百姓便之”
请回答:
(1)材料中“太守”指的是谁?他发明的新型工具叫什么?
(2)这种工具出现在什么时候,说说它的用途?
1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谁?这个人出使西域所开辟的通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么?
(2)试从与西域建立外交、发展国际交通和促进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等方面,说明他通西域的贡献。

(3)假如你是这条丝绸之路上的一名商人,你将从中原带上哪些货物启程?又将带回哪些货物?
13、【选做题】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
不如谷物和丝麻。

”你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至少答两点。


第12课两汉经济的发展和丝绸之路
●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1、C
2、A
3、B
4、A
5、C
6、D
7、B
8、D
●达标检测(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B
3、A
4、A
5、B
6、C
7、B
8、C
9、D 10、D
二、非选择题
11、(1)杜诗;水排。

(2)东汉;鼓风冶铁,铸造铁农具。

12、(1)张骞;丝绸之路。

(2)增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巩固。

(3)从中原带去的货物有:丝绸、瓷器等,
从西域带回的货物有:玉器、珠宝、葡萄、核桃等。

13、【选做题】
(1)农业是天下的根本。

(2)提倡勤俭,反对奢侈,重农抑商等(言之有理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