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素养即语文的素养 (一个常识性的命题)

合集下载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教育理应提升什么样的语文素养?所谓素养,这是介于素质和修养二者之间的一个概念。

修养指的是理论、思想、艺术、知识、水平等方面的一定的水平。

素质是一个心理学术语,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

素质仅仅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不能决定人的心理的内容和发展水平。

人的心理来源于社会实践,素质也是在社会实践中逐渐发育和成熟起来的,某些素质上的缺陷能够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不同水准的补偿。

能够说,素养是指一个人通过教育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某一方面的一定的水平。

语文素养则是指学生通过语文教育与训练在先天生理条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语文方面的一定的水平。

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

它是以语文知识和语文水平为主干,至少包括语文知识、语文水平、一般智力、社会文化常识和情感意志与个性等五个基本要素在内的有机复合体。

提升语文素养就是要使五个要素实现辩证统一,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

学习语文知识、训练语文水平、开发智力、感受社会文化熏陶和陶冶人格的和谐共振,构成了提升语文素养的基本内涵。

学习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是语文素养的基础。

无知即无能,无知即无智。

没有知识也就谈不上素养。

语文教育首先要引导学生学好包括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在内的各类语文知识。

语文知识学得越丰富,记得越牢固,语文的功底也就越厚,语文素养也就体现得越高。

训练语文水平。

语文水平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水平好比素养的窗口。

透过水平这个窗口能够看到一个人的素养。

语文水平的强弱能够显示出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

能说会道,谈吐不凡,写得一手好字,写得一手好文章,往往被人看作是颇具语文素养的标志。

所以,语文教育必须高度重视水平训练,引导学生训练好阅读、写作、聆听和述说等各种水平。

开发智力。

智力即认知水平,包括观察力、记忆力、联想力、想象力和思考力。

开发智力既是教育的各个层面共同承担的任务,也是语文教育自身应负的责任,而且这种智力的开发本身就渗透在语文知识学习和语文水平训练的过程之中。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从名称到理念的转型——“语文素养”解读2001年7月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一改以往大家熟悉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的提法,第一次明确使用了“语文素养”一词,并把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置于四大基本理念之首,指出语文课程改革的目标和核心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的提法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名称的改变,它还意味着课程理念的更新。

借助这一名称的调整,语文课程理念实现了由以往的“知识观”“能力观”向今天的“素质观”的转型。

对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践都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语文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行为方式等都将随着这一名称的出现而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教师应具备的语文专业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解读语文素养的内涵对调整我们的教学实践行为,有效实施语文新课程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素养:一个复合性的整体概念“语文素养”是在新课程标准里面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之一。

什么是“语文素养”?《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有这样的表述: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1]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到,“语文素养”指涉多方面的内容。

它要求学生有“语言的积累”、“语感”和“思维”作为知识基础,注重“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品德、审美情趣、个性、人格等各个方面及其相互作用,以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提出以后,引发了一场持久而深入的讨论。

能否用“语文素养”一词取代传统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双基”提法?如何认识和把握其中的内涵?是理论界和教学界探讨的焦点。

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浅谈-浅谈提高语文素养阅读答案

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浅谈-浅谈提高语文素养阅读答案

语文教师的知识素养浅谈:浅谈提高语文素养阅读答案老师是从事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语文教育应当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须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这就要求语文老师具有良好的素养。

其中,具备专业学问素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所必需的。

语文老师的专业学问素养,主要包括语文学问素养、平凡文化学问素养和教育学科学问素养。

一、语文学问素养老师的劳动是一个困难的劳动、缔造性的劳动,要胜利的完成教学任务,首先要精通所教学科的学问,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化的了解。

“资之深,那么左右逢源”。

语文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从传统的学问观来说,有字、词、句、篇、语法、修辞、逻辑、文学常识等;从现代学问观来说,那么包括言语学问和言语行为学问。

统而言之,语文老师的语文学问素养主要表达在语言学、文字学、文章学、文艺学等方面。

(l)语言学。

语言学概论,了解语言的本质、构造及其开展规律,了解语言与社会以及其它学科的关系,了解语言学的探究方法及其最新成果,了解语言学的开展趋势;学习现代汉语,驾驭现代汉语的系统学问。

懂得平凡语音学,熟识汉语的声、韵、调,驾驭汉语拼音方案和平凡话语音系统;了解语义学和词汇学的根本原理,通悉语义和语境的关系,驾驭词的构成和组合规那么,明确词的根本意义与引申意义、譬如意义之间的关系,熟知辨析词义的方法,把握词语的感情色调,熟识词汇的开展改变。

学习古代汉语,具有较为系统的古汉语根底学问。

驾驭常用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熟识古今词义的改变了解古汉语的句型构造,熟识古代重要辞书的查检方法。

(2)文字学。

学习文字学,把握文字的性质和作用,熟知文字的起源和开展规律,了解一般文字的根本原理。

尤其要学英雄字学。

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开展,驾驭汉字的音、形、义的构成,熟识汉字的笔画、笔顺与各种构造,驾驭标准汉字,驾驭查检汉字的各种方法,驾驭识字法,正字法和写字法。

另外,要明确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中不行缺少的组成局部,正确运用标点符号。

语文学习与综合素养

语文学习与综合素养

语文学习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为目标。

综合素养则是指学生在各个方面的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包括道德素养、认知素养、审美素养等。

语文学习与综合素养密切相关,相互促进,互为基础。

首先,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石。

语文学习从幼儿园开始,教会学生正确使用语言和文字,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只有通过语文学习,学生才能掌握丰富的词汇和语法知识,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

同时,语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让学生能够理解各种文本和文章,从中获取知识和信息。

这些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语文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各类综合素养。

语文学习不仅包括对语言知识的学习,还包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

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了解历史文化、民族风情等,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也能够了解社会现象和当代问题,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关爱他人的意识。

此外,语文学习还涉及到思辨、创新、批判思维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综合素养反过来又影响了语文学习。

综合素养的提高能够增强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语文学习。

一个拥有良好综合素养的学生对于语文学习有更强的动力和自制力,能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通过其他学科的综合知识和技能的融入,能够让语文学习更加有深度和广度。

比如,在文学作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运用数理知识解读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体味。

综上所述,语文学习与综合素养是相辅相成的。

语文学习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石,而综合素养的提高又反过来促进了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深度。

学生通过语文学习,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思维能力和人文素养。

我们应该重视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将其与培养综合素养的目标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全面发展。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阅读、写作、听说等多方面的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过程。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语文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也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

下面我们来谈一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首先,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注重阅读。

阅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经典的课外读物,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名人传记等,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修养。

其次,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注重写作训练。

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写作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日记、作文、小说等写作活动,引导学生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此外,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还需要注重听说训练。

语言是用来交流的工具,通过听说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口语交际的活动,如朗读比赛、语音语调练习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需要注重综合训练。

语文学习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字能力和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学习任务,如阅读理解、综合填空、作文表达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是一个全面的过程,需要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努力。

通过有效的阅读、写作、听说和综合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学校和教师能够重视语文综合素养的培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用叶圣陶老先生的一句话来理解,就是:“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养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

”课程标准中这样论述道:“语文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中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是语文新课标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如何才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我想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识记积累字词的习惯。

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会让学生在在课前预习时查找工具书排除字词障碍,但有些学生在预习中并不认真甚至不去独立识记这些要求掌握的字词,我们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导致课堂检查的片面性,会让其中的一部分学生逐渐淡化识字的意识。

以前,面对不认真完成识字任务的同学我会对他们进行惩罚,可是效果并不佳。

几天后,新掌握的字又忘了。

现在,我在教学中尝试着用了这样一种方法——做字卡。

让每个学生利用家中废弃的纸盒做面边长4厘米的卡片,把每天新认识的字做成卡片,每字一张,并在空余的地方用这个字组三个词,写一句话、几句话,然后把做好的卡片放在笔袋里、衣兜里、书本中等经常可以看到的地方,用这种经常性触发学生在有意或无意地反复识记,逐渐增加学生的识字量。

在做卡片的过程中,学生会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他们会用心做好每一张卡片,用不同颜色的笔写字、注音、组词,甚至会用到美术知识去设计,有的同学偶尔有几张正反面都是白色的卡片,还会在另一面配上一幅与卡片上的字有关的图案,让卡片妙趣横生。

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同学都积攒了或多或少的一盒艺术品,让他们在识字的同时获得成就感。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的责任。

语文素养不仅仅是指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下面我将从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多读好书。

通过朗读、诵读和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让学生多写、写好作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词语搭配、句式结构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掌握语言规律,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

家长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给孩子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鼓励孩子多读书、多写作业,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习惯。

家长还可以陪孩子一起朗读诗歌、故事,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家长还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文学作品、课外读物,拓展孩子的语文知识面,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最后,社会实践也是培养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语文知识竞赛、朗诵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文学名人故居、文学展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魅力,增强他们的文学素养。

此外,学校还可以邀请作家、文学评论家等人士到校讲座,让学生与文学大家面对面交流,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总之,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需要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共同努力。

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育和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可以全面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让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成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人才。

论语文素养(一)

论语文素养(一)

不 同程 度 的 凸显 。 “ 文素 养 ” 一 的 兴起 ,对 :高 中 的教 概 念 。巢 宗祺 、杨 再 隋 的观 点是 强 调 语文 学 科 的 人文 性 ,认 语 词 F
素 质 ” “ 文 能 力 ”有 何 区 别 ? 语
技 巧 传授 的 拨 乱 反 , l 日社 会和 语 文 界缺 失 人文 性和 深 丁今
“ 年义 务教 育 阶 段 的语 文 课程 ,必须 面 向全 体 学 生 ,使 学 九 生获 得基 本 的语 文 素养 。 ”在人 教 版 《 高中语 文 课程 标 准 》
中多 次提 及 “ 文 素养 ”: 高 中语 文课 程要 充 分 发挥 其 促 进 语
学生发 展 的独 特 功 能 ,使全 体 高 中 学生 获得 应 该 具备 的语 文
论 语 文 素 养 (
◎戴 亮 亮

语 文素养 是 新 课程 标 准 中 一个 核心 概 念 ,它 区别 于 “ 语 文 能力 ”或 “ 语文 素质 ”等 。20 年 7 0 1 月颁 布 的全 同制 义务 教
个 层 次 构 成 的 : 第 一层 次 是 显 性 言 语 行 为 ( 、 听
能力 。 ⑦ 良好 的个 性 。⑧ 健 全 的人 格 。
( )高 考制 度 下 的语 文 教学 ,过 度重 视解 答技 巧和 语 文 1
的 具性 。 凡是 教过 高 中语 文 的教 师都 非 常清 楚现 在 的语 文 教 学状 态 已经 走 进 了死 胡 同 , 一看 到 散 文就 有 “ 这段 话 在文 中起 铺 垫或 引起 下文 的 作 用 ”这 样 的 条件 反 射 。 当然 , 了解
字 、 阅读 、写作 和 口语 交际 的 能 力 ,文化 品位 ,审 美情 趣 ,知 识视 野 ,情感 态度 ,思 想观 念 。 ”

什么是语文素养_提高途径有哪些

什么是语文素养_提高途径有哪些

什么是语文素养_提高途径有哪些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什么是语文素养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什么是语文素养,欢迎阅读。

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

语文素养概念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语文素养要点高中语文培训资料语文素养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说它包含语文的积累、语感、句式、语法、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一般都能接受,要说它包含思维品质、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特别是“思想观念”,可能有人觉得不好理解。

语文素养详解按一般的理解,“素养”是指“平日的修养”,也指“学识、造诣、技艺、才能、品格”等方面的基本状况。

此次课程改革,许多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采用了“素养”一词。

如,《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均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放在突出地位,《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要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总目标中也提出“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课程标准中采用“素养”一词,还有这么两层意思:一是将“素养”理解为“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二是认为基础教育中各个阶段的“素养目标”是有层次差别的。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课标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核心概念。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改怎样培养学生的素养呢?下面是店铺网络整理的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以供大家学习。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方法一《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何为“语文素养”?巢宗祺的《语文课程标准解读》认为,它应该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的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思想观念等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水平以及主体发展的需要,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来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一、注重积累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

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佳年龄。

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能力,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

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因此,在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高效率。

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

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珍珠泉的外观,第三自然段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

而对本文中其它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

这样合理地取舍,省时、高效。

2、课外积累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

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关注战事发展,多角度、多侧面了解战争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

什么是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这一学科理念的定位是语文改革进入到深层次的标志。

语文素养的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

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作文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文化积淀。

语文素养是整合的、能促进学生和谐发展的语文素质。

语文素养这一时代性概念的产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

既然要全面提高民族的综合素质,就要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将成为广大语文老师的共识和不懈追求。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到来之际,如何结合我们的语文教学现状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关于语文素养的内涵《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一个极具时代性的理念,它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即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二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这段话明确了语文素养的内涵,充分体现了语文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是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能力”、“方法、习惯”三个维度提出来的。

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

也就是说语文素养不仅包括听说读写等语文能力,还包括: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方法习惯、文化品味、审美情趣、情感态度、个性人格、品德修养等,它要求我们培养学生在生活当中运用语文的能力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四要素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历经三年多的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前不久正式颁布。

这次修订坚持了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补充和完善。

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修订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

如何理解修订后的课程标准中的“语文核心素养”概念?这一变化对高中语文教育教学有哪些影响?首都师范大学教授王云峰认为,修订版课程标准阐明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结构及其形成、发展机制,是对“语文素养”概念的补充和完善。

在《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一文中,王云峰教授辨析了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相关的概念,并对其建构性、整体性和综合性等特征进行了深入阐释。

本期推送王云峰教授的文章,希望能够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理解高中语文新课标。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与特征历经三年多的修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2017版课标”)正式颁布了。

这次修订工作是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是在总结过去十多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特别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进行的一次较大的调整和完善。

这次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坚持了2003年《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也对原来课程标准中的一些重要概念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其中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概念的界定与说明,是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

2017版课标使用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这一概念,并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

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素养,根据《新华词典》的解释是:“平时的锻炼和教养。

”语文素养,指的是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个性品质以及心理认知方面的积累和提高。

结合工作经验,笔者关于语文素养有以下几点认识。

1 语文素养这个概念有些宽泛大家知道,素养是一个人平时的锻炼和教养,它所涵盖的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既包括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品性特征,也包括个人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体验和情感价值体验。

比如,一个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从掌握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能力的活动中获得的感受以及能力,都称为语文素养。

这样一来,语文素养的内容到底包括多少,真的很难给予界定,这其中还不包括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如选修课所获得的语文素养。

再说它的内涵,新课标要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这一要求比较全面,但是各要求之间的主次关系没有体现出来,层次感不强,造成目标众多,有关于学生的人生态度、关于学生的认知态度、关于学生的道德品质,那么这些目标要素间如何平衡和衔接,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2 语文素养的限定宽泛的语文素养需要从两个方面来限定。

首先是其对象的限定。

我们这里谈的教育主要是基础教育,其对象是广大的学生,特别是广大的初、高中学生,因此它有别于一般的素养,它指的是学生在学校教育中习得的语文素养。

比如一个作家的,他的语文素养可能是多方面的,较强的写作能力、较大的阅读量、比较丰富的社会阅历和生活体验,而且随着时间的积累,其容量会越来越大。

而我们讲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只是规定了一个最低标准,只要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达到相应的最低要求,就算已经达到了要求。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各个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特性,制定出相应的培养目标。

_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

_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

_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第25卷第11期牡丹江大学学报 Vol.25 No.11 2016年11月 Journal of Mudanjiang University Nov. 2016文章编号:1008-8717(2016)11-0173-04 DOI:10.15907/ki.23-1450.2016.11.057从“语文素养”看“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及特征赵莹莹(青海师范大学,青海西宁 810008)摘要:本文在对语文素养、核心素养的发展由来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尝试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界定。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语文课程学习,最终获得的较为稳定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的集合。

语文核心素养具有综合性与实践性、发展性与阶段性、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探求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对语文教育的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语文素养;核心素养;语文核心素养;课程改革中图分类号:H19 文献标识码:A 语文学科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核心教育学科,语文教育史横亘于整个中华民族教育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育目标和语文课程理念也在发生着相应的改变。

2011版《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2014年3月30日,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式下发,文件指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进一步明确各学段、各学科具体的育人目标和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教学相关标准。

”从语文素养到语文核心素养,本文通过对语文素养、核心素养两个概念的梳理介绍,进而尝试对语文核心素养进行概念界定,并探求语文核心素养的特征,以期带来一些有益启示。

一、概念的界定与阐释(一)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一词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人民日报》中刊载文章《新闻写作要顾到读和听的便利》,文中提到“现在,读报小组的积极分子还不能全都有很好的语文素养,报纸里文字意义不明了的地方越多,他们的困难就越大,读报小组的作用也就越小。

语文素养与文学修养

语文素养与文学修养

语文素养与文学修养语文素养是指一个人在语言表达、文学鉴赏、文字运用等方面的能力和修养。

它包括了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运用和创新能力,以及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分析和评价能力。

语文素养是中学生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语文素养的核心要素1.识字与写字:掌握常用的汉字,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准确性。

2.词汇与语法:理解和运用常用的词汇和语法规则,能够准确、流畅地表达思想。

3.阅读与理解: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

4.写作与表达:能够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5.口语交际:具备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在不同的场合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二、文学修养的重要内容1.文学常识: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以及重要作家、作品的基本信息。

2.文学作品鉴赏:能够欣赏文学作品的情感、形象、情节和风格,分析和评价作品的艺术特色和价值。

3.文学创作: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进行诗歌、散文、小说等文学创作。

4.文学批评与研究:具备一定的文学批评能力,能够对文学作品进行客观、理性的评价和分析。

三、提高语文素养与文学修养的方法1.阅读:广泛阅读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写作:坚持写作练习,提升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3.口语交际:积极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沟通技巧。

4.文学鉴赏与批评:学习文学鉴赏和批评的基本知识,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5.文学创作实践:尝试进行文学创作,培养创新思维和创作能力。

通过以上知识点的学习和培养,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与文学修养,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5分)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捉摸:猜测,预料;慰藉:安慰;发酵:指生物体进行代谢的过程;沮丧:灰心,失望。

要素引领,提升语文素养

要素引领,提升语文素养

要素引领,提升语文素养作者:陆丽君来源:《新教育·科研版》 2020年第6期浙江省瑞安市第三实验小学陆丽君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全面推广与使用,“语文要素”也成为广大语文教师口中的高频词语,关于它的研究与讨论也越来越多。

所谓“语文要素”即与语文素养有关的各种基本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语文学习习惯,等等。

对于语文要素来说,是阶梯式呈现并且彼此之间有着一定关联的,但在实际教学中,却经常出现把语文要素割裂开来的做法,不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那么,在统编语文教学背景下,如何加强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真正提升呢?一、加强关联,拓展语文要素的广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认真听讲,但是在学生的发言上往往是各说各的,前一个学生的发言与后一个学生的发言基本上没有啥关系,学生之间在对文本的交流看法上缺乏关联。

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关联入手,构建有意义的课堂教学。

如在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习作八《故事新编》的时候,以“龟兔赛跑”为例,在兔赢、龟赢、双赢、双输这四种结局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乌龟又赢了”这个结局展开讨论,并说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让乌龟成了赢家?这个问题的提出可以极大引起学生的讨论兴趣,有学生站在乌龟的角度去想:经过一条河流乌龟游得很快或者新增了一段下坡路,乌龟滚啊滚——赛程发生了变化;乌龟有了一只宝葫芦,很轻松就到达了终点——借助工具。

有的学生站在兔子的角度去想:兔子没有遵守比赛规则或者由于受伤等原因无法参加比赛——路遇不测;兔子路过一片胡萝卜地,经受不住诱惑,导致比赛失败。

还有一部分学生从天气变化的原因去猜想;随着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学生在交流、归纳中提炼了语文要素。

在小学语文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以结构化思维开展课堂学习,把学习内容与相关内容进行关联整合,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已有的知识结构。

在《故事新编》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从故事内容入手,关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思维的发展变化中落实语文要素,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文的素养有哪些

语文的素养有哪些

语文的素养有哪些语文素养是高考制胜的法宝。

所以,作为学生,掩藏起雷声大雨点小的浮华,收拾起一口吃个胖子的躁动心情,静心读书思考,勤于习作笔耕,日积月累地囤积语文素养。

下面是范文网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语文的素养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语文的素养有哪些语文学习必须摒弃急功近利,必须把阅读和写作当做积累语文素养的唯一途径,这样才能艺高人胆大,才能以不变应万变:不管出现怎样的语文试卷,都能游刃有余,给出正确的答案。

阅读是语文学习之母。

“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你的选修课)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两页也行。

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的学习的智力背景。

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得越多,你的时间的后备就越多(苏霍姆林斯基)。

”即使是抱着功利的目的,如果能因此潜下心去读书,也是大有裨益的事。

重要的是,读书多了就会自然而然地培养出语感;而语感又会返过来影响和左右阅读的深度和质量。

对学生来说,有语感的去做卷子,“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为当学生与文学经典著作耳鬓厮磨,谙熟了经典艺术作品语言的运用方式和思维习惯,当他面对阅读题时,很容易在密密麻麻的试卷上遵循心灵的痕迹找到正确的东西。

没有什么比读书更能培养语感,没有什么比语感更能保证分数,这就是阅读最为明显的益处。

读书当然要有选择地读。

现在是文化多元发展的开放时代,书籍呈现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状态,“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海选那些益智明理的名著经典,这是毋庸置疑的。

重要的是读书要讲究方式方法。

读书不在快,亦不在多,而在于从书中汲取文学营养,在于通过整个阅读过程修养出宁静而富有感知力的心灵。

再好的书,如果只是水过地皮湿地翻过去,浮光掠影地浏览收效必然是是微乎其微的。

应当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把阅读当作垒砌语文大厦的坚固基石,经过时间的打磨雕琢形成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种素养所表现出来的巨大作用,就成了高考制胜的法宝。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那什么是“语文素养”呢?按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的说法,“语文素养”是指“中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

”(《学生的语文素养从哪里来》)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也认为,“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语文学科素养加上“核心”后,除了听说读写思五个方面的知识、能力之外,还要把文学审美、文化价值、思想价值等纳入。

(赵福楼《谈谈语文核心素养》)由此,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一、激发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于漪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

”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活动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地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1、精心设计预习作业,收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典诗文。

学生对未知的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因此,相对于简单机械的抄写,他们对这样的作业更感兴趣。

譬如在学习三年级下期第2课和29课《古诗两首》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春天和月亮的诗句;学习四年级上期第1课《观潮》时,让学生收集写景状物的经典散文;学习五年级上期第6课《梅花魂》时,让学生收集描写梅花和抒发思乡之情的诗文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素养即语文的素养
(一个常识性的命题)
1
“语文素养”界定中的两种倾向: 1、刻意求深,或意在近而 文素养无所不包,失去了质的规 定性。
2
所谓语文素养其实就是人的一种生活质 量。语文素养不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而是一 个哲学概念,它在语文生活理论的观照下, 被升华为一种表达人的语文生活境况的文化 范畴。它的核心,是对语文的生活意义的 “批判态度”。这种对语文的生活意义的 “批判态度”,是建立在关于语文的生活意 义的充分认识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 来说,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生活的素养,其 核心,就是人的语文生活方式。它标志着人 的语文生活的质量。 3
阅读能力虽然不是语文素养 的全部,但它是提高语文素养 的坚实的基础。落实到语文教 育的操作层面,就是一个重要 的“抓手”。语文教育千头万 绪,从哪儿抓起? 抓住了“培 养阅读能力”这一条,就是抓 住了语文教育的“牛鼻子”。
14
这里所说的“阅读能力”, 是真正的阅读能力,是指那种 善于从读物中获取丰富的精神 养料和有用信息的能力,是那 种善于和文本作者进行心灵对 话的能力,而不是只会依照考 试的套路“分析”文章的所谓 “能力”。
巢宗祺《关于高中语文课程改革基本理念的问答》 6
点两商榷
1、以上17项内容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全 面要求,是整个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各门 学科只能从本学科的角度、根据本学科的特 点部分地达到这个目标,语文课程不可能大 包大揽地“包打天下”(学科的“综合素质”也应 该有一定的限度)。“包打天下”的结果,只能 迷失本学科自身的方向。各门学科“各司其 职”,不是削弱学科的教育功能,恰恰是为 了更切实、有效地实现整体素质的培养目标。
15
只要学生真正学会了阅读,思想品 德教育自然也就包含在内了。也就是 说,语文课的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不 是教师刻意“渗透进去”,而是自然 而然地从文本内部“生长出来”的, 是学生自己从字里行间“读”出来的; 是伴随着学生的阅读进程,潜移默化 地融入学生心灵的。
16
可否自始即不多讲,而以提问与指点 代替多讲。提问不能答,指点不开窍, 然后畅讲,印入更深。而学生时常听老 师提问,受老师指点,亦即于不知不觉 之中学会遇到任何书籍文篇,宜如何下 手乃能通其义而得其要。此如扶孩子走 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 我近来常以一语语人,凡为教,目的在 达到不需要教。以其欲达到不需要教, 故随时宜注意减轻学生之依赖性,而多 讲则与此相违也。 《叶圣陶文集》卷三491页
语文素养就是“语文的”素养。 给它界定时不能无视“语文的” 这个限制语的存在。 这其实是个常识性的命题,不 要把它弄得过于复杂和玄虚。
9
根据以上认识,语文素养似应包括这样五 个要素: 1、语文能力(读写听说) 2、语文知识 3、对母语的感情和态度 4、文学审美趣味和能力 5、文化视野 (五要素的关系见以下图示) 10
语文 能力
11
上图的五要素中,读写听说能力是 核心,而在读写听说四项能力中,阅 读能力又是基础,因为只有善于阅读 的人,才能从各种读物中汲取需要的 信息和精神养料,拓宽文化视野,才 能全面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12
阅读改变人生。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 就是他的阅读史。 (朱永新)
语文老师如果能够把他的学 生都培养成爱读书、会读书、多 读书、读好书的“读书人”,那 么提高学生的素养就不再是一个 遥远而朦胧的目标了。 13
结束语
近几年由于对语文教学的过度研究, 加上各种进口的主义、学说,语文教学 正在变得愈来愈复杂,愈来愈扑朔迷离, 云遮雾障,“语文素养”的复杂化不过 是其中一例而已。对广大一线语文教师 来说,就要学会透过目迷五色的表象看 清语文教学朴素的本来面貌,从而实实 在在地教会学生读书,切切实实地提高 学生的语文素养。 19
10.爱国主义精神、乐于合作和为人民 服务的精神。 1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民主法制意识。 12.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参与社 会实践的能力。 13.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14.基本的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 15 开放的视野、创新意识和初步的创 新能力。 16.自信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生活 方式。 17.初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选择能力。5
17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上世纪70年代发表的 著名教育文献《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 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 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我教 育的主体; 受教育者将依靠自己征服知识而获得教育; 自学,尤其是在帮助下的自学,在任何教 育体系中,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提高阅读能力正是使学生获得自学能力的 必由之路。 18
敬候赐教
E-mail: qianmenglong@
这一次课程改革中,各学科都不是仅仅把 目标锁定在纯粹属于本学科的知识、能力的 范围内,而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为学生整 体素质的提高设计综合的培养目标,这也是 近年来世界上众多国家和地区课程改革的总 趋势。无论是从语文课程的特点还是从课程 发展的趋势来看,语文学科需要一个新的核 心概念,用以综合比“语文知识”“语文能 力”更加丰富的内容,“语文素养”这一概 念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7
2、语文课程当然要进行爱国主义、民主法 制意识等思想品德教育,但这些教育内容主 要是通过制订课程标准和编写教科书来规范 和体现的,没有必要把这些教育内容全部纳 入“语文素养”的范畴。“语文素养”既已 成为汉语的一个词组,就有它特定的所指, 所指的范围不是你想让它有多大就可以有多 大的,而必须受语言规范的制约。又如“文 学素养”和“艺术素养”,两者作为不同的 概念,各有自己的内涵和外延,自然也就所 指不同,不能互相混淆。 8
1.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意识。 3.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良好的语感和 思维品质。 4.语言文字文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5.较好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6.恰当的学习方法,良好的学习习惯。 7.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 8.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底蕴,较高的文 化品位。 9.积极吸收人类先进文化,尊重和理解 多样文化。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