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看云识天气》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理解并掌握课文《看云识天气》的基本内容。

1.2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1.3提高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2.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2通过实践活动,增强观察、分析、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培养热爱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3.2增强对科学的探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说明方法。

1.2培养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2.1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

2.2提高观察自然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新课1.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有关天气、气候的知识。

1.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自主学习2.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2学生找出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并简要解释。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内容展开讨论,如:课文中的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3.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

4.实践活动4.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观察云的实践活动,如:观察不同类型的云,记录云的特征。

4.2学生根据观察结果,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云与天气之间的关系。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1.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1.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2.课堂讲解2.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说明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如:分类别、作诠释、列数字等。

2.2学生举例说明如何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3.课堂讨论3.1教师引导学生就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展开讨论,如:这些说明方法在课文中的运用是否恰当。

3.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交流。

4.课后作业4.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运用课文中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关于观察云的短文。

4.2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课时1.课堂检测1.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检测,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

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22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2 《看云识天气》一、教学目标:1.练习快速阅读,归纳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楚的特点。

2.温习巩固比喻的修辞手法,积存文中比喻,体味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3.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份如何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

4. 培育学生观看自然的爱好和留意自然现象的适应。

二、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活动:第一课时一、了解文学常识,导入新课。

唐朝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如此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

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情感那样捉摸不定吗?除天气预报,人们还依照什么识别天气转变呢?是的,还能够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如何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咱们一路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转变的知识。

(板书文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标注各自然段的序号,划出疑难字词,并结合注释和字词典疏解。

峰峦.( luán )匀称..( yún chèn )轻盈.( yíng )崩塌..( bēng tā)弥.漫( mí)一霎.间( shà)征兆:即将显现的迹象。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姿态万千:形容姿态多种多样。

转变无常:指事物常常转变,没有规律性。

2.朗诵课文,理清思路(1)本文是一篇科普文,要紧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符合文题,揭露云和天气关系的语句是什么?(2)有关云和天气的关系,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说明的,找出说明说明角度转变的语句。

(3)归结课文的行文思路。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显现什么样的天气。

(2)文章从云的形态、云的光荣两个方面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

第6段的中心句“咱们还能够依照云上的光荣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形”说明说明角度的转变。

(3)全文按总分总结构分为三个部份。

一(1):总说云的姿态与天气的紧密关系。

二(2—6):如何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得到识别天气阴晴雨雪的知识。

2、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二、教学重点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理清文章写作顺序,体会说明文条理分明说明事物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留心自然现象的兴趣和习惯。

三、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

2.通读课文
四、课时教学内容
1. 把握课文内容,了解云和天气之间的关系,了解怎样看云识天气;
2. 学习课文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介绍科学知识的特点,摘抄文中的佳词妙句,积累丰富的词汇;
五、教学过程。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Lesson 22 of watching the clouds and recognizing the weather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4篇前言: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

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看云识天气范文(常用版)2、篇章2:看云识天气样本3、篇章3:看云识天气模板(通用版)4、篇章4:看云识天气文档篇章1:看云识天气范文(常用版)一、复习导入二、合作交流,具体研讨第3~6段1、学生精读,揣摩语言的生动形象。

2、投影显示薄云图片,请学生结合课文的细致描绘,仔细观察云的形态变化,展开丰富的联想,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思考:(1)语段中清晰的思路是通过分类别的方法表现出来的,请以简表的形式列出晴天云的形态变化、特征以及预示的天气变化等情形对比。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1)分类说明法是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本段把薄云分为四种,一一介绍,有条不紊。

它们既有自己的特点又有共同点。

列表如下:(2)第明确:说明云的形态是现象,说明云和天气变化的关系是本质。

(3)第3段文字的语言,既有平实说明,又有生动说明,各举出一个例子。

明确:平实说明:卷云和卷积云都很高,那里水分少,它们一般不会带来雨雪。

生动说明:高积云是成群的扁球状的云块,排列很匀称,云块间露出碧蓝的天幕,远远望去,就像草原上雪白的羊群。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版第22课 看云识天气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新版第22课 看云识天气教案

《看云识天气》课型:讲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云和天气的密切关系,获得识别阴晴雨雪天气的知识;(2)体会本文寓准确于生动形象的语言特点。

(3)理解本文“总说——分说——总说”的结构形式。

(4)积累有关谚语。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能根据天上的云彩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2)培养学生用准确的语言作生动说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积极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点:(1)分析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

(2)感受文章说明语言的特点。

教学难点:区分云彩繁多复杂的形状、种类。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诗人刘禹锡《竹枝词》诗中有这样两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因其用谐声双关表情达意而显新颖、可喜。

大自然的晴雨天气真的像人的感情那样捉摸不定吗?除了天气预报,人们还根据什么识别天气变化呢?是的,还可以通过空中飘浮的云彩,那么到底怎样通过云彩预知天气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从中学习解读天气变化的知识。

(板书文题)二、检查预习情况解释词语:峰峦:山峰和山峦。

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轻盈: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均匀:分布或分配在各部分的数量相同。

崩塌:崩裂而倒塌。

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一霎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千姿万态:形容有各种各样的姿势。

变化无常:没有规律的出现新的状况。

三、初读,整体感知:读课文,整体把握:1、从题设疑: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2、梳理结构:(1)你能迅速判断文中哪些段落在具体地介绍根据云的形态和光彩来预测天气情况吗?提示:学习说明文要注意那些概括性强的段落、句子,这种句子一般在段首。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第1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22《看云识天气》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疏通文章字词,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了解有关说明文的基本知识。

3.把握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章的主要字词,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说明文。

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
“云”和“天气”有着密切关系,看云可以辨别,推测天气的好坏,这篇说明文是怎样把有关云和天气的气象知识告诉我们的?
一、检查预习。

解释下列词语
1.轻盈:轻巧优美
2.弥漫:遍布
3.姿态万千:姿态多种多样
4.这种云很薄,阳光可以_(__透过___)__云层照到地面,房屋和树木的影子依然很_(清晰)5.不一会儿,整座云山(崩塌了,乌云(弥漫)着天空。

二、问题导学。

课文介绍了哪些云和光彩,各有怎样的特点,预示怎样的天气?
卷云:轻盈,最高,很薄,丝丝缕缕地漂浮,洁白——不会带来雨雪。

卷积云:成群成行的卷云,很高、很薄——不会带来雨雪。

积云:像棉花团朵朵分散,上午出现,傍晚消失 2000米左右——预告天晴。

高积云:成群的扁球状云块、排列匀称——预兆天气晴好。

卷层云:卷云聚集,向前推进,薄如绸幕——天气转阴
高层云:卷层云变低变厚,天空像隔了一层毛玻璃——将下雨雪
雨层云:高层云更低更厚,天空布满暗灰色云块——雨雪连绵
积雨云:积云迅速向上凸起,耸入天顶,云底变黑——雷雨冰雹
三当堂达标
找出课文中描写的各种云的类型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补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思路。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学会观察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重点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体会运用比喻的妙处。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解决课文中的生字。

教学内容《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作者在说明的过程中,选取了恰当的说明角度和说明顺序,因此显得层次清晰,条理分明。

这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教学重点抓关键句,理清结构,把握说明事物特征。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794年深秋拿破轮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轮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轮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到处是蜘蛛忙于织蛛网的情景。

后来拿破轮依此攻破荷兰首都。

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蛛网来预测天气的状况。

除此以外,大家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学生七嘴八舌地说:竹根、蚂蚁、潮气、云……)对,我们还可以云来预测天气状况。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说明文《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

二、整体感知1.题目是《看云识天气》,那么云具有什么特点?云与天气是什么关系?请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加以说明。

(姿态万千,变化无常——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2.听课文录音,思考:作者看到了哪些云?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经验是什么?(用圈点勾画法划出答案,并给以分类。

)(课文将云分为两大类,按云的形态可分为睛天云和雨雪天的云,每大类下再各细分为四种,按云的光彩也可分为四种。

)3.跳读课文,给课文分段:第一部分(第1段):指出云就像是天上的“招牌”,从而说明为什么可以看云识天气。

第二部分(第2-6段):具体介绍云的形态变化,云上的光彩现象同天气的关系,从而说明怎样看云识天气。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22《看云识气候》《看云识气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科普文,本单元是反映天然国际的单元。

共组织了五篇课文,其体裁、体裁等丰厚多样,主题会集,以对天然界进行科学探求为内容组成。

《看云识气候》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言语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气候的联系:不同形状的云和气候的联系;不同光荣的云和气候的联系。

从写作上看:层次清楚,有纲有目;能捉住云的特点来进行阐明;言语精确,运用比方、拟人和排比等修辞办法,把云写得生动形象。

《看云识气候》一文,选取的对象是学生们熟知的一种天然现象——云,关于这一了解的天然现象所包括的科学常识,初一年级的学生们了解得甚少;再者这篇文章也是他们初度触摸的阐明文,对学习阐明文没有经验上的储藏。

但他们有一个杰出的优势便是生动好动、争强好胜,而且乐意协作,长于协作,乐于探求,因而本篇文章学习要多鼓舞,告知他们学习的办法,多引导他们“自主”学习,培育他们的“协作”认识,告知他们“探求”问题的办法!常识与才能: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

进程与办法: 1、把握并学习捉住事物特征进行阐明的写法。

2、了解阐明的思路及阐明办法。

情感情绪价值观:培育学生调查酷爱天然的情味。

了解阐明事物要捉住特征,了解阐明的思路及阐明办法的使用。

培育学生调查酷爱天然的情味。

2课时讲授法、协作探求法榜首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诗人刘禹锡在《竹枝词》中写道,“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生动地描绘了一种风趣的气候现象,阐明作者对这种天然现象调查得十分详尽。

由于气候与人类的日子休戚相关,所以,千百年来,人们也在一向留神调查天然界,以图把握规则,为人类服务。

事实上,气候的改变也自有它的规则,自有它的预兆。

现在,咱们来看一组图片,你能说出它们与气候有怎样的联系吗?今日咱们来学习一篇科学小品文——《看云识气候》二、字词堆集棉絮(xù )预兆(zhào )粼波(lín )绫纱(líng )点缀(zhuì )绸幕(chóu )三、统观全文,了解结构1、考虑这一课是怎样的结构方式。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在学生学习和积累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本文生动的比喻对说明事物特征的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2.通过学习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云与天气关系的相关知识。

2.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描写性语言文字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2.课外培养学生识记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并学以致用,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1.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2.了解说明文的打比方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并学以致用。

【教学难点】1、比喻、拟人、排比、对比、引用等大量修辞方法的运用及作用,注意修辞手法与说明方法的区别。

2、课文的主体部分,即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由于云层、光彩的种类繁多,比较难以分清楚层次及事理。

【教学方法】1.朗读法,本文虽是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但语言生动、描摹细致、用语准确,反复诵读中体会生动说明的好处。

2.观察与联想,本文语言生动,表述形式多种多样,作者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细致的描绘勾画出了千姿百态的云。

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观察和总结,激发丰富的联想,鼓励说出更有创意的理解。

3.标识法,课文主体部分重点介绍怎样看云识天气,这部分涉及的云层、光彩种类繁多,变化复杂,可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标识使之结构层次清楚,内容明确。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平时走在校园里会不会抬头看看天空呢?你们喜欢什么样的天空呢,是万里无云的蓝天,还是浮着缕缕云丝的天空,甚至是乌云密布的天空呢?有没有同学对漂浮在天上的云和天气的关系很好奇呢,特别是一些奇特的天气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呢,唐代诗人刘禹锡在他的《竹枝词》中就写到了“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我们暂且不去论这句诗的内涵,就从字面意思上来看这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种有趣的天气现象,俗话说:进门看脸色,出门看天色,而云就是天的“脸色”,通过云的变化就可以预知天气的阴晴风雨,这样就会使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风调雨顺,所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简单的说明文《看云识天气》,共同探索云与天气变化的微妙关系。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是天气课题看云识天气课时2课型教授修改意见教学目标1.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理清文章的思路。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教学难点课文主要内容,理清写作思路学情分析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概括能力不强学法指导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

2.培养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效果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补救措施修改意见一、导入1805年,拿破仑同荷兰作战,荷兰人决堤放水阻住拿破仑军队前进的步伐。

正当拿破仑下令撤退时,一位士兵报告:天将变寒,可以踏冰而过,因为河岸二、自主收集有关云和天气成语三、阅读合作完成任务这位士兵就是根据自然现象——蜘蛛织网来预测天气状况的。

除此以外,我们还知道哪些自然现象能预测天气情况?我们还可以用云来预测天气状况,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文章《看云识天气》,看一看,如何根据云来推测天气的阴晴雨雪1、学生搜集有关云和天气的谚语,有关云的成语、诗词、文章片断等1、自主学习2、合作完成思考问题明确(1)见第2节四、合作探究(发扬团队精神,会让你获益更多)五、课堂小结2、认真阅读课文思考:⑴看云识天气的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⑵云和天气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3.在文中圈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或者你最喜欢的词语和句子,并结合全文理解其的含义。

(2)天空的薄云,往往是天气晴朗的象征;那些低而厚密的云层,常常是阴雨风雪的预兆勾画句子理解看课件完成任务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doc

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案(新版)新人教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够熟练地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的字、词。

⑵、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思路,理解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2、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的科普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

适于学生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

适于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

适于学生感知文章中体现出来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3、中招考点生字、生词的音、形、义;了解简单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

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基本掌握了利用工具书识记生字生词;初步接触此类科普说明文,对于说明文的特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了解不多。

教师在授课前要进行简单的梳理及介绍。

二、学习目标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注课文中生字生词,利用工具书识记本课字词的音、形、义。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评价任务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好工具书熟练查找生字生词,并进行识记积累。

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引导学生结合说明文的特点及相关文体知识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早上乌云盖,无雨也风来。

天上鲤鱼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天上灰布悬,雨丝定连绵。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同学们,从这几则谚语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云和天气的关系非常密切。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篇科普说明文《看云识天气》。

板书标题及作者2、多媒体出示学习目标:3、新课讲解五当堂训练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峰峦预兆轻盈匀称崩塌弥漫征兆朦胧圆弧2、解释下列词语:预兆征兆轻盈匀称弥漫崩塌一霎间姿态万千变化无常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天上的云,姿态万千,变化无常: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张大棉絮,满满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22《看云识天气》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看云识天气》一、教材依据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

二、设计思想1、《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也是一篇旧课文,过去常常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

但这套新教材第一、二册并不强调文体的学习,因此,教学时不必指出它是什么文体,而应以练习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为主。

2、学生地处乡村,这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尤有实际意义。

3、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课文中关于云和天气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的兴趣和留心自然现象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

2、巩固复习比喻这一修辞手法,积累课文中的比喻句,并领会运用这种修辞方法的好处。

五、教学难点学会搜集一些资料,加深对天气知识的了解。

六、教学准备提前两周布置任务,要求学生试着根据天空中的云彩形状,判断一下当天或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看谁判断得准确;上网查找或者到图书馆查阅,或者向有经验的长辈请教,搜集一些关于天气的谚语,分类积累,并留心作一些观察对照。

七、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天气状况对户外活动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遭遇恶劣天气多半起因于天气骤然变化。

因此,外出前在收听天气预报的同时,需要掌握一定的气候知识,学会看云识天气,使自己能够从容应对天气的异常变化。

那么,怎样看云识天气呢?2、检查预习请学生从课前准备中简要谈谈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3、整体感知⑴学生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后,简要概括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用课文中的原话说说看云识天气最基本的经验是什么?(方法指导:默读时要做到口不动、手不动、头不动,眼球则要转动。

)⑵跳读课文,设计一种表格,列出云及其光彩的种类、特征和它们分别预示的天气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看云识天气》
课题22、《看云识天气》授课班

七(1)授课时间
主备人徐海生集体备课教师
教学目标知识技

1、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重点体会打比方、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的作用。

2、提高阅读现代科技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

过程方

学习快速阅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理清文章的思路,提高
阅读现代文的能力。

情感态

价值观
激发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快速阅读,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分析本文写作层次清晰的特点。

掌握分类别、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教学
难点
分析、把握课文主体部分怎样看云识天气的内容和结构层次,掌握说明方法。

课型新授主要教学
方法
讨论法、图表概括法。

教学模式合作、探究式
教学手段
与教具
多媒体一体机
板书设计20、看云识天气
1、本课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第一部分(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2-6):具体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第三部分(7):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意义和局限。

2、说明方法:
分类别、打比方
作业设计A、积累本课生字词,完成课后练习及配套练习相关内容。

B、收集并积累有关云的谚语、成语、诗词等。

收集并积累关于天气的谚语。

教学
反思
注:教学过程在续页上完成。

武威第五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改一、导入: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阴晴风雨的变幻真的是无常难测吗?
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又是靠什么识别天气变化的呢?(学生回答:看云),的
确,云就像天气的“招牌”,“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天上钩钩云,地
下雨淋淋”这些谚语,就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看云识天气的经验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科普文《看云识天气》,它将告诉我们如何解读这
大自然的文字,天气的“招牌”——飘浮的云彩。

(板书文题)
二、出示教学目标
三、知识链接:说明文文体知识
1、定义: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向人们介绍事物或事理的文章
2、说明文的特点: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记叙文以情
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说明文以知识喻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
点。

3、说明文的分类(1)以说明对象分: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
以表达方式分: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作比较、引资料、举例子、列数
据、下定义、列图表、作诠释。

四、检查预习
1.注音:
峰峦()一霎间()点缀()
绫纱()弥漫()月晕()
晕头转向()崩塌()
棉絮()模糊()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山峰和山峦。

()
②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

()
③事情显露出来的迹象。

()
④形容动作、体态轻巧优美。

()
⑤(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

()
⑥崩裂而倒塌。

()
五、整体感知课文
1、全文主要说了什么内容?
全文主要介绍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
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2、本课的结构形式怎样?全文的中心句是哪句。

本课的结构形式是“总——分——总”。

中心句是:云就像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
天气。

3、请给文章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说明云与天气的关系,说明要识天气可以看云。

第二部分(2-6):具体说明看云识天气的方法。



讲授“分类别”这种说明方法的定义及作用。

分类别: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若干类别,一类一类加以说明的方法。

作用:这种分类说明不仅能够把不同事物的不同特征说得更明白,而且会使说明的条理更清楚。

2、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对很难描摹的云彩作了生动形象的说明。

请你就文中的某一比喻句(在说明文中称为“打比方”)进行赏析。

如:第一段“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有的像羊群,来来去去;有的像一床大棉被,严严实实地盖住了天空;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狮,像奔马……”运用了八个比喻,准确生动、形象具体地描绘了天上的云"姿态万千"的动态特点。

a 、“云就像是天气的‘招牌’:天上挂什么云,就将出现什么样的天气。


b、“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像一块洁白的绫纱。


c、“好像微风吹过水面引起的鳞波”。

d、“像棉花团似的白云”。

讲授“打比方”这种说明方法的定义及作用。

打比方:是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来说明事物特征的一种说明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3、文中还有和作者描写各种云形态的句子取得同样效果的语句吗?试着找出来,并作适当分析。

如:(1)卷云丝丝缕缕地飘浮着,有时像一片白色的羽毛,有时……
分析: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卷云轻盈洁白的特点。

(2)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在空中;有的像鱼鳞……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分析:这一段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非常生动形象地描写出了云的姿态万千的特点。

七、小结
你在本课中学到了哪些知识?
1、了解了有关看云识天气的知识;
2、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
3、说明的条理要清楚;
4、说明的语言可生动;
5、说明的方法有打比方、分类别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