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2-5ed 物理层

合集下载

5G 物理层协议解读

5G 物理层协议解读
发起随机接入,完成上行同步,接入网络。MIB主要信息如下:
pdcch-ConfigSIB1:
Determines a common ControlResourceSet (CORESET), a
common search space and necessary PDCCH parameters.
subCarrierSpacingCommon:
SSB周期内只能搜一个频点,则GSCN在20*70=1.4s内完成搜网,而ARFCN方式需要133.34s,ARFCN方式在NSA架构下可以由
LTE直接告知终端频点,无需盲搜,但在SA架构下这是不可忍受的,只能使用GSCN方式。
MIB消息:信元
Cell search完成后,终端下行时频同步并解调PBCH信道获取MIB消息内容;获取MIB的目的是由此获取其他系统消息,最终让终端
2
10ms 无线帧
9
10
U
D
8
U
3
4
11
D
12
D
5
13
S
14
U
6
15
D
7
16
D
17
S
8
18
U
19
U
9
第一个2.5ms pattern1:
nrofDownlinkSlots:3,下行3个slot,从2.5ms的第一个slot开始数3个;
nrofUplinkSlots:1,上行1个slot,从2.5ms的最后一个slot开始数1个;
CRB27
CRB26
CRB25
CRB24
CRB23
CRB22
CRB21
CRB20
CRB19

LTE学习笔记:物理层过程 二

LTE学习笔记:物理层过程 二

转LTE学习笔记:物理层过程二2019年06月05日10:37:14 Zimri阅读数476.测量过程物理层的测量过程一般是由高层配置和控制的,物理层只是提供测量的能力而已。

根据测量性质的不同,测量可分为同频测量、异频测量、异系统测量;根据测量的物理量不同,可分为电平大小测量、信道质量测量、负荷大小测量等。

根据测量报告的汇报方式,可分为周期性测量、事件测量等。

协议中一般根据测量的位置不同,将测量分为UE侧的测量、eUTRAN侧的测量。

6.1 手机侧测量UE侧的测量有连接状态的测量和空闲状态的测量。

手机处于连接状态的时候,eUTRAN给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消息,这个消息相当于eUTRAN对UE进行测量控制命令。

这个命令包括:要求UE进行的测量类型及ID,建立、修改、还是释放一个测量的命令,测量对象、测量数量、测量报告的数量和触发报告的方式(周期性报告、事件性汇报)等。

手机处于空闲状态的时候,eUTRAN的测量控制命令是用系统消息(System Information)广播给UE的。

UE侧测量的参考位置是在UE的天线连接口处。

UE可以测量的物理量包括:RSRP(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Power,参考信号接收电平):一定频带内,特定小区参考信号RS的多个RE的有用信号的平均接收功率(同一个RB内的RE平均功率)。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系统在一定频带内,数个RB内的OFDM符号的总接收功率的平均值,包含有用信号、循环前缀干扰、噪声在内的所有功率。

eUTRAN内的RSSI主要用于干扰测量。

RSRQ(Reference Signal Received Quality,参考信号接收质量):是一种信噪比,即RSRP 和RSSI的比值RSRP一般是单个RB的功率,RSSI可能是N个RB的功率,所以RSRQ=(N*RSRP)/RSSI。

LTE下行物理层技术原理

LTE下行物理层技术原理

LTE下行物理层技术目录1LTE下行物理层原理与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帧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映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单位.............................. 错误!未定义书签。

REG资源的映射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资源块RB分类与映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信道和信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道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

信道映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行基带信号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传输信道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信道处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行物理信号与信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下行参考信号DL RS................. 错误!未定义书签。

同步信号PSS和SSS.................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广播信道 PBC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下行控制信道 PDCC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控制格式指示信道 PCFIC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HARQ指示信道 PHIC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理下行共享信道 PDSCH ............ 错误!未定义书签。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LTE36系列协议总结

LTE物理层协议总结——LTE36系列协议总结
TR36.806
E-UTRA;E-UTRA继电器结构(LTE-Advanced)
36.806协议描述了E-UTRA的进一步进展;讨论了E-UTRA的继电器结构
21-Apr-2010
TR36.807
E-UTRA;用户设备(UE)无线传输和接收
36.807协议主要用于总结用户设备(UE)无线传输和接收无线电要求的研究作为Rel - 10上的一部分工作项目
主要是对MBMS的框架的总体情况介绍,包括MBMS的总体架构,用于支持MBMS业务的M1、M2、M3接口功能,以及MBMS相关协议的介绍
06-Apr-2010
TS36.441
支持E-UTRAN中MBMS的接口的层1
描述支持MBMS M1,M2,M3接口的物理层功能
18-Dec-2009
TS36.442
主要是M3接口的M3应用协议控制平面信令,包括M3AP业务、功能、过程以及消息描述
27-Sep-2010
TS36.445
M1数据传输
主要是M1接口的用户平面传输承载,用户平面协议栈及功能
14-Jun-2010
TS36.446
M1用户平面协议
未下载
TS36.455
LTE定位协议A(LPPa)
主要描述LTE定位协议A,包括:定位辅助信息的获取和传输,定位相关测量信息和位置信息的交互等
27-Sep-2010
TS36.521-1
一致性测试
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对于终端收发信号能力等的测试
22-Sep-2010
TS36.521-2
实现一致性声明
描述了终端一致性射频测试中终端为支持测试而需满足的特性条件
21-Sep-2010
TS36.521-3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分析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分析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分析【摘要】5G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物理层关键技术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从多天线技术、波束成形技术、波束跟踪技术以及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介绍。

多天线技术可以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波束成形技术可以实现定向通信,波束跟踪技术可应对多径效应,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则能够进一步提高系统容量和覆盖范围。

未来,5G物理层技术将继续向着更高的速度、更低的时延和更高的可靠性发展。

虽然5G无线通信网络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的不断创新将推动通信行业向前发展,为未来通信技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5G、无线通信、物理层、关键技术、多天线、波束成形、波束跟踪、大规模天线阵列、发展趋势、挑战、机遇。

1. 引言1.1 研究背景5G技术作为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已经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被寄予了极高的期望。

随着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智能城市等领域的迅速发展,对于数据传输速率、网络延迟和连接密度等性能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传统的移动通信技术已经无法满足这些需求,因此对于5G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显得尤为迫切。

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国纷纷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进行5G技术的研究与开发,主要集中在物理层的关键技术上。

物理层是整个通信系统的核心部分,直接影响到通信质量和性能。

多天线技术、波束成形技术、波束跟踪技术以及大规模天线阵列技术等技术被认为是5G通信系统的重要突破口,具有十分重要的研究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关键技术,可以更好地推动5G技术的发展,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效率,满足未来社会对于高速、低时延、可靠的通信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的目的是在探索和分析5G无线通信网络物理层关键技术,以期能够深入了解其原理和应用,为未来5G通信网络的建设和优化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对物理层关键技术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提高5G网络的信号质量和覆盖范围,减少通信中的干扰和延迟,提升网络的传输速度和容量。

以太网知识讲座物理层器件

以太网知识讲座物理层器件

以太网知识讲座()——物理层器件以太网知识讲座(3)——物理层器件2010-05-2513:24(天津光电通信产业集团恒光科技有限公司;天津300211)摘要:系统地介绍了以太网的基本要领介质接入控制和物理层标准规范,以太网信号的帧结构、网络硬件设备、网络组成及主要性能,以及以太网信号在PDH、SDH/SONET中的传输等等。

由于以太网中的各种设备必需通物理层接口器件才能与网络传输介质相连,因此本部分主要介绍物理层器件。

关键词:以太网;物理层;接口1物理层器件物理层器件(PHY:Physical Layer Interface Devices)是将各网元连接到物理介质上的关键部件。

负责完成互连参考模型(OSI)第I层中的功能,即为链路层实体之间进行bit传输提供物理连接所需的机械、电气、光电转换和规程手段。

其功能包括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电路,实现物理层比特(bit)流的透明传输等。

通常物理层的功能均被集成在一个芯片之中,但有的芯片也将部分链路层的功能集成进来,如物理介质接入控制(MAC:Media Access Con-brol)子层的功能等。

其MAC/Repeater接口在10Mbit/s、100Mbit/s两种速率下有10/100MII、100M符号、10M串行和链路脉冲几种模式。

1.1PHY的结构如图1所示,物理层包括四个功能层和两上层接口。

两个层接口为物理介质无关层接口(MII)和物理介质相关层接口(MDI),在MII的上层是逻辑数据链路层(DLL),而MDI的下层则直接与传输介质相连。

以下对四个功能层和两个层接口分别进行介绍。

1.2MIIMII满足ISO/IEC8802-3和IEEE802.3标准的要求,支持以太网数据传输的速率为10Mbit/s,100Mbit/s、1000Mbit/s和10Gbit/s,有对应的运行时钟。

MII接口主要由与链路层之间的端口(MAC-PHY)和与站管理实体(STA:Station Management Entity)之间的端口(STA-PHY)两部分组成。

【人人学-5G技术进阶】华为5G技术培训进阶测试答案(五)

【人人学-5G技术进阶】华为5G技术培训进阶测试答案(五)

【人人学-5G技术进阶】华为5G技术进阶测试答案(五)1、当5G规模建网以后,C波段将作为5G网络基础覆盖层,为今后的Vo5G做好准备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错误2、UE在移动过程中,根据下行广播波束的变化,gNB可以同时调整上行的波束,实现上行波束跟踪,可以有效的降低上下行干扰。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3、MCS自适应特性,支持自适应选择下行256QAM MCS选阶表和下行64QAM MCS选阶表,可有效提升近点性能。

O正确()错误正确答案:错误4、F-OFDM英文全称是Flexible 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中文叫灵活的正交频分复用。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错误5、5G系统中,载波带宽的两端保护带,必须要保证是对称的。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错误6、.上下行解耦中,4T4R比2T2R拥有更好的提升覆盖效果。

O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7、SAN存储:存储区域网络,是一种通过网络方式连接存储设备和应用服务器的存储构架正确错误正确答案:正确8、传统IP网络设备复杂,厂商众多,但是各厂商采用标准协议,所以运维人员只需要掌握标准协议即可。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9、5G应用的多样性需求,更需要通过统一通用的基础设施来灵活适配实现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10、5G核心网部署会采用多层级数据中心的模式,用户面会根据业务需要下沉到网络边缘。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正确11、根据NGMN定义, 5G端到端的时延需要小于1ms,但是根据软银的车联网测试,端到端5ms可以满足要求,那分解到承载网的时延是3ms。

O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 错误12、云原生,这个阶段以应用为中心,CT软件进一步锺构,采用更先进的微服务架构,并弓|入容器化部署,使得整个软件系统对外具备弹性伸缩、高可用、敏捷等云原生特征。

0正确O错误正确答案: 正确13、-个用户同时只能接入-个切片。

CH2-6ed物理层讲解

CH2-6ed物理层讲解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 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 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频率 频带 n
频带 3 频带 2 频带 1
时间
时分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 用帧(TDM 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 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计算机网络(第 6 版)
第 2 章 物理层
第 2 章 物理层(续)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A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 期就是 TDM 帧的长度)。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isochronous)信号。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
频带宽度。
时分复用
频率
周期性出现
ABCDABCDABCDABCD …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3
1553 nm 复
4
1554 nm 用
5
1555 nm 器
6
1556 nm
7
1557 nm
8 2.5 Gb/s 1310 nm
20 Gb/s EDFA
120 km
光解调器
1550 nm
0
1551 nm
1
1552 nm

莫萨 EDS-205 系列非網管型乙太網路交換器说明书

莫萨 EDS-205 系列非網管型乙太網路交換器说明书

/tw 1EDS-205系列5埠入門級非網管型乙太網路交換器特色與優點•10/100BaseT(X)(RJ45連接器)•支援IEEE802.3/802.3u/802.3x •廣播風暴保護•支援鋁軌式安裝•-10至60°C 工作溫度範圍認證簡介EDS-205系列支援IEEE 802.3/802.3u/802.3x ,具有10/100M 、全/半雙工、MDI/MDIX 自動感應RJ45連接埠。

EDS-205系列可在-10至60°C 的額定溫度範圍內運作,並且非常堅固耐用,適合任何嚴苛的工業環境。

此系列交換器可以輕鬆安裝在DIN 軌道和配接箱中。

由於EDS-205系列可安裝在DIN 軌道上、寬溫設計,並且具備含LED 指示燈的IP30外殼,這款即插即用的EDS-205交換器不僅簡單易用又具可靠性。

規格Ethernet InterfaceStandards IEEE 802.3for 10BaseTIEEE 802.3u for 100BaseT(X)IEEE 802.3x for flow control10/100BaseT(X)Ports (RJ45connector)Full/Half duplex modeAuto MDI/MDI-X connectionAuto negotiation speed Switch PropertiesProcessing TypeStore and Forward MAC Table Size1K Packet Buffer Size 512kbitsPower ParametersInput Voltage24VDC Input Current0.11A @24VDC Operating Voltage12to 48VDC Connection1removable 3-contact terminal block(s)Overload Current Protection1.1A @24VDC Reverse Polarity Protection SupportedPhysical CharacteristicsHousing PlasticIP Rating IP30Dimensions24.9x100x86.5mm(0.98x3.94x3.41in) Weight135g(0.30lb)Installation DIN-rail mountingEnvironmental LimitsOperating Temperature-10to60°C(14to140°F)Storage Temperature(package included)-40to85°C(-40to185°F)Ambient Relative Humidity5to95%(non-condensing)Standards and CertificationsSafety EN60950-1,UL508EMC EN55032/24EMI CISPR32,FCC Part15B Class AEMS IEC61000-4-2ESD:Contact:4kV;Air:8kVIEC61000-4-3RS:80MHz to1GHz:3V/mIEC61000-4-4EFT:Power:1kV;Signal:0.5kVIEC61000-4-5Surge:Power:1kV;Signal:1kVIEC61000-4-6CS:3VIEC61000-4-8PFMFShock IEC60068-2-27Vibration IEC60068-2-6Freefall IEC60068-2-31MTBFTime3,915,945hrsStandards Telcordia(Bellcore),GBWarrantyWarranty Period5yearsDetails See /tw/warrantyPackage ContentsDevice1x EDS-205Series switchDocumentation1x quick installation guide1x warranty card2尺寸訂購資訊Model Name 10/100BaseT(X)PortsRJ45ConnectorHousing Material Operating Voltage Operating Temp.EDS-2055Plastic12-48VDC-10to60°C配件(選購)Power SuppliesDR-120-24120W/2.5A DIN-rail24VDC power supply with universal88to132VAC or176to264VAC input byswitch,or248to370VDC input,-10to60°C operating temperatureDR-452445W/2A DIN-rail24VDC power supply with universal85to264VAC or120to370VDC input,-10to50°Coperating temperatureDR-75-2475W/3.2A DIN-rail24VDC power supply with universal85to264VAC or120to370VDC input,-10to60°C operating temperatureMDR-40-24DIN-rail24VDC power supply with40W/1.7A,85to264VAC,or120to370VDC input,-20to70°Coperating temperatureMDR-60-24DIN-rail24VDC power supply with60W/2.5A,85to264VAC,or120to370VDC input,-20to70°Coperating temperatureRack-Mounting KitsRK-4U19-inch rack-mounting kit©Moxa Inc.版權所有.2020年2月13日更新。

5G NR物理层概述

5G NR物理层概述

5G NR物理层概述(第16版)目录1范围 (2)2参考文献 (3)3定义、符号和缩写 (3)3.1定义 (3)3.2符号 (3)3.3专业缩写词 (4)4第一层的一般描述 (5)4.1与其他层的关系 (5)4.1.1通用协议架构 (5)4.1.2向更高层提供的服务 (6)4.2第1层的一般描述 (6)4.2.1多路访问 (6)4.2.2物理通道和调制 (6)4.2.3信道编码 (7)4.2.4物理层协议 (7)4.2.5物理层测量 (8)5物理层规范的文档结构 (8)5.1概览 (8)5.2TS 38.201:物理层;概述 (8)5.3TS 38.202:物理层提供的物理层服务 (8)5.4TS 38.211:物理信道和调制 (9)5.5TS 38.212:多路复用和信道编码 (9)5.6TS 38.213:物理层控制程序 (9)5.7TS 38.214:数据的物理层程序 (10)5.8TS 38.215:物理层测量 (10)5.9TS 37.213:共享频谱信道接入的物理层程序 (10)1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天然橡胶无线电接口物理层的一般描述。

本文档还描述了3GPP物理层规范,即TS 38.200系列的文档结构。

2参考文献下列文件所载条款,通过在本文件中的引用,构成本文件的条款。

[1]3GPP TR 21.905:“3GPP规范词汇”[2]3GPP TS 38.202:“NR;物理层提供的服务”[3]3GPP TS 38.211:“NR;物理信道和调制”[4]3GPP TS 38.212:“NR;多路复用和信道编码”[5]3GPP TS 38.213:“NR;物理层控制程序”[6]3GPP TS 38.214:“NR;数据的物理层程序”[7]3GPP TS 38.215:“NR;物理层测量”3定义、符号和缩写3.1定义就本文件而言,TR 21.905 [1]中给出的术语和定义及以下内容适用。

本文件中定义的术语优先于TR 21.905 [1]中相同术语的定义(如果有)。

LTE空中接口物理层过程浅析

LTE空中接口物理层过程浅析
3.1随机接入过程 L1的随机接入过程包括随机接入
Preamble的发送和随机接入响应,其 余的消息不属于L1的随机接入过程。
(1)物理非I司步随机接入过程 L1的随机接入过程如卜.: ·高层的Preamble发送请求触发 L1随机接入过程; ·随机接入所需的Preamble Index 和目标Preamble接收功率,相应的 11A-R.NTI和PP.ACH资源作为请求 的一部分巾高层指示; ·UE使用Preamble Index在 P re ambl e序列集中随机选择一个 Preamble序列; ·UE在指定的PKACH上以功率 PPllACH发送选择的Preamble序列; ·UE尝试任高层定义的接收窗 口内使用RA-RNTI检测PDCCH, 如果检测到,相应的PDSCH传输块 被传输到高层,高.|:丢解读传输块并使 用20 bit uL—SCH Grant指示物理层。 (2)随机接入响应准许 高层使用20 bit UL-SCH Grant4借 示物理层,称为物理层随机接入响应准 许,内容包括:跳频标识(1 bit)、 固定尺寸RkB指派(10 bit)、截短的 MCS(4 bit)、PUSCH的TPC命令 (3 bit)、uL迟延(1 bit)以及cQI 请求(1 bit)。
反馈的cQI和预测算法,选择数据传 输的MCS。对于空l’开J复用,UE需要确 定一个RI值,对应自‘效的传输层数。 对于发射分集。R.I=I。
3.3上行功率控制 上行功率控制J}}j来控制小同上行
物理信道的发射功率。包括物理上 行共享信道(PUSCH)、物珲上行 控制信道(PUCCH)和Sounding参 考符号。对于上行信道,采用参数 化的开环功率控制与闭环功率控制 相结合的算法实现对上行功率的有 效控制。开环功率控制部分负责设 置一个信道工作的初始功率。在此 基础上再巾闭环功率控制部分,根 据信道估算的结果动态调整信道的 功率。丹环功率控制巾的参数依信 道类别小同ifIj小同。

IEC8705-101规约说明解析

IEC8705-101规约说明解析

IEC870-5-101规约说明规约标准原文请参照国内1998-05-01实施的等同标准《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01篇基本远动任务配套标准》。

一.参考模型:本标准中使用的参考模型是源于开放式系统互联的ISO-OSI参考模型,由于远动系统在有限带宽下要求特别短的反应时间,故改进采用增强性能结构(EPA),见下图所示:在这样的参考模型下,各层次数据单元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二.帧格式:1.固定帧长帧格式2.可变帧长帧格式FT1.2的传输标准要求线路上低位先传;线路的空闲为二进制的1;两帧之间的线路空闲间隔需不小于33位;每个字符包括1位起始位、1位停止位、1位偶校验位、8位数据位,字符间无需线路空闲间隔;信息字节求和校验(Check Sum)。

其中各部分的含义如下1)长度L=C+A+链路用户数据的长度。

2)控制域C的定义如下:主站向子站传输时:DIR=0, PRM=1;子站向主站传输时:DIR=1, PRM=0。

主站向同一个子站传输新一轮的发送/确认和请求/响应传输服务时,将FCB位取反;主站为每一个子站保留一个帧计数位的拷贝,若超时没有从子站收到所期望的报文,或接收出现差错,则主站不改变帧计数位的状态,重复传送原报文,重复次数为3次。

FCV若等于0,FCB的变化无效。

主站向子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子站向主站传输的功能码如下表所列:3)链路地址域的内容指的是子站即RTU的站号,通常由调度与变电站协商确定。

4)链路用户数据(即前文所提到的ASDU)的定义见下节。

其中,各部分的解释如下:a.类型标识常用的有:子站-->主站过程信息1――不带时标的单点信息;2――带时标的单点信息;3――不带时标的双点信息;4――带时标的双点信息;5――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6――带时标的步位置信息(变压器分接头信息)(未用)7――子站远动终端状态(未用)9――测量值10――带时标的测量值(未用)15――电能脉冲计数量16――带时标的电能脉冲计数量(未用)17――带时标的继电保护或重合闸设备单个事件18――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启动事件(未用)19――带时标的继电保护装置成组输出电路信息事件(未用)20――具有状态变位检出的成组单点信息21――不带品质描述的测量值22~24――为配套标准保留232――BCD码(水位值)主站→子站在控制方向的过程信息46――双点遥控命令(控单点也可)47――升降命令(未用)48――设定命令(未用)子站→主站在监视方向的系统信息70――初始化结束71~99――为配套标准保留主站→子站在控制方向的系统信息100――召唤命令101――电能脉冲召唤命令102――读数据命令(未用)103――时钟同步命令104――测试命令(未用)105――复位进程命令(未用)101~109――为配套标准保留b.可变结构限定词其结构如下:高位低位SQ=1:表明此帧中的信息体是按信息体地址顺序排列的。

CH25ed物理层

CH25ed物理层
5.2 DCE-A作为响应,将5“允许发送”置为ON。
DCE
调制 解调 器
(4) 请求发送 DTE
(5) 允许发送
计算 (6) DCE就绪 机或 (7) 信号地
终端 (8) 载波检测
5.3 DTE-A通过2“发送数据”发送数据。
5.4 DCE-A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并向DCE-B发送。
6 DCE-B将接收到地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通过 3“接收数据”向DTE-B发送。
DTE
(4) 请求发送
DCE
(5) 允许发送
(6) DCE就绪
(7) 信号地 (8) 载波检测
(20) DTE就绪 (22) 振铃指示
DTE-A
调制解调器 DCE-A
网络
调制解调器 DCE-B
DTE-B
(1) 保护地 (2) 发送数据
(3) 接收数据
DTE (4) 请求发送
(5) 允许发送
计算 (6) DCE就绪 机或 (7) 信号地 终端 (8) 载波检测
传输带宽高:仅受光电转换器件的限制(>100Gb/s) 传输损耗小,适合长距离传输 抗干扰性能极好、误码率低,保密性好 轻便 价格较高 需要光电转换
纤芯材料:
塑料 二氧化硅
(高纯玻璃)
光纤传输原理——光的反射
光从折射率高的介质入射到折射率低的介质时会 产生折射。折射量取决于两种介质的折射率。当 入射角≥临界值时产生全反射,不会泄漏。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5G通信背景下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5G通信背景下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

Telecom Power Technology通信技术通信背景下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王世鹏(内蒙古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目前,通信行业在不断发展,社会需求带来的大量服务数据导致通信系统的安全性出现漏洞,为了顺应当前的发展趋势,需要分析和解决通信系统中的安全性问题,而5G技术的诞生也对通信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物理层安全技术是一种革命性技术,其本质在于可以利用无线通信的安全机制,实现较高级别的安全传送功能。

随着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在进行数据传输时,需要引入物理层安全技术,目的是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基于通信的基本要求和物理层安全技术的应用,以增强通信系统物理层的安全性能。

通信;物理层;安全技术;研究分析Research on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Technology Under the Background of5G CommunicationWANG Shipeng(Inner Mongolia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Hohhotcommunication industry is developing 2022年2月25日第39卷第4期Telecom Power TechnologyFeb. 25, 2022, Vol.39 No.4 王世鹏:5G 通信背景下物理层 安全技术研究的制约,即便是增加密钥的长度或空间,也很难让宽带传输与密钥管理系统完全避免被攻击。

因此,一些电信行业的专家也深刻意识到物理层安全技术的重要性,从信道编码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促进物理层信息安全技术(见图1)的开发和应用。

2.1 毫米波通信技术在物理层安全技术的应用中,毫米波通信是指通过利用毫米波的方式有效完成通信工作的设计和实施方案,在大范围的高机密传递与高质量传输中,存在众多的应用优势。

信捷 Z 系列扩展 BD 板 用户手册说明书

信捷 Z 系列扩展 BD 板 用户手册说明书

Z系列扩展BD板用户手册无锡信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资料编号:ZC 02 20210406 3.5目录1. BD板的配置方法 (1)2. BD板精度与相关说明 (2)3. 模拟量输入输出扩展板Z-4AD2DA-A-BD (3)3-1.特点 (3)3-2.一般规格 (3)3-3.外部安装与接线 (3)3-4.输入输出定义号分配 (4)3-5.软件配置 (4)3-6.编程 (5)4. 模拟量温度扩展板Z-3AD3PT-BD (6)4-1.特点 (6)4-2.一般规格 (6)4-3.外部安装与接线 (6)4-4.输入输出定义号分配 (7)4-5.软件配置 (7)4-6.编程 (8)5. 称重扩展板Z-NWT-BD (9)5-1.特点 (9)5-2.一般规格 (9)5-3.外部安装与接线 (9)5-4.称重系统组成 (10)5-5.压力传感器介绍 (11)5-6.模数转换图 (11)5-7.输入定义号的分配 (11)5-8.模块设定 (12)5-9.编程 (13)6. 通讯扩展板Z-NES-BD (15)6-1.特点 (15)6-2.一般规格 (15)6-3.外部安装与接线 (15)6-4.软件配置 (16)7. I/O扩展BD板Z-NXMY-BD (21)7-1.特点 (21)7-2.模块规格 (21)7-2-1 型号说明 (21)7-2-2模块规格 (21)7-3.端子说明 (21)7-4.输入输出定义号分配 (22)7-5.外部安装与接线 (22)7-5-1. 扩展板的安装方法 (22)7-5-2. 输入规格及接线 (22)7-5-3. 输入电源规格 (23)7-5-4. 输出规格及接线 (23)7-6.软件配置 (24)8. 热电偶温度扩展板Z-4TC-BD (25)8-1.特点 (25)8-2.一般规格 (25)8-3.外部安装与接线 (25)8-4.输入输出定义号分配 (26)8-5.软件配置 (26)8-6.编程 (27)9. 编程举例 (28)1. BD 板的配置方法BD 板的配置方法:1)将BD 板正确安装到本体上,BD 板的配置位置如下所示:S/ N: N20140825028MODE: ZG3-30RXINJE2)然后,通过XDPPro 软件进行联机,首先在工程框内右击“PLC1”,然后选择“更改PLC 机型”,给PLC 选型号:ZG3-30,然后在左侧工程栏选择“PLC 配置”-“BD ”(如下图所示):3)选择扩展BD 型号,并配置通道参数,设置完成后点击“确定”,然后下载程序,重新上电方可生效。

05-LTE物理层原理与协议介绍

05-LTE物理层原理与协议介绍
无线帧 = 10 ms
子帧 = 1ms 时隙=0.5ms
FDD (Type1 )
0
1
2
3
4
5
6
7
8
9
半帧 = 5 ms
1ms
1ms
TDD (Type2 )
0
DwPTS GP UpPTS
2
3
4
5
DwPTS GP UpPTS
7
8
9
/u/indoor
5
indoor123@
/u/indoor
10
indoor123@
LTE系统的重要时频单位
Type2 TDD 半帧 = 5 ms
1ms 1ms
0
DwPTS GP UpPTS
PRB PRB PRB PRB
2
3
4
5
DwPTS GP UpPTS
7
8
9
天线0的导频符号
RB Nsc subcarriers
subcarriers
Resource element
DL × N RB NRB sc
Resource element
OFDM symbols
/u/indoor
UL × N RB NRB sc
8
indoor123@
/u/indoor
14
indoor123@
FDD LTE与TD-LTE对比
(3)多子帧调度/反馈

和FDD不同,TDD系统不总是存在1:1的上/下行比例。当下行多于上行时,存在 一个上行子帧反馈多个下行子帧的情况。TD-LTE提出的解决方案有:multiACK/NAK、ACK/NAK捆绑(Bundling)等。当上行子帧多于下行子帧时,存在 一个下行子帧调度多个上行子帧(多子帧调度)的情况。

MIPI物理层D-PHY数字部分的详细设计的开题报告

MIPI物理层D-PHY数字部分的详细设计的开题报告

MIPI物理层D-PHY数字部分的详细设计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现在,移动设备使用越来越广泛,MIPI(移动产业处理器接口)联盟于2003年成立,专注于指定规范和标准,以提高移动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

MIPI D-PHY是MIPI PHY(物理层)规范中的一部分,它为MIPI 联盟定义的多个协议提供了物理层接口。

MIPI D-PHY是一种基于差分传输的串行数据通信协议,用于高速数据传输。

它可以支持从几百MB / s到几个Gbps的传输速率。

MIPI D-PHY定义了数字电路和模拟电路,包括时钟数据重构,数据抗失真机制和共模校正等。

MIPI D-PHY数字部分是MIPI D-PHY的核心技术之一,负责转换电信号为数字信号。

二、研究目的本项目的目标是设计MIPI D-PHY数字部分的详细设计,包括实现要求,设计方案,电路图和FPGA实现等。

通过这个项目,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MIPI D-PHY和它的数字部分,并且可以更好地理解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的重要性和技术。

三、研究内容1. 研究MIPI D-PHY数字部分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 分析MIPI D-PHY数字部分的实现要求,包括数据及时性和传输稳定性等;3. 设计MIPI D-PHY数字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包括时钟数据重构和数据抗失真机制等;4. 绘制MIPI D-PHY数字部分的电路图;5. 使用FPGA实现MIPI D-PHY数字部分的设计;6. 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四、研究方法1. 文献综述:阅读MIPI D-PHY规范和相关文献,了解MIPI D-PHY 数字部分的特点和工作原理;2. 设计方案:根据实现要求,设计MIPI D-PHY数字部分的详细设计方案;3. 电路图设计:绘制MIPI D-PHY数字部分的电路图;4. FPGA实现:使用FPGA实现MIPI D-PHY数字部分的设计;5. 实验验证:对实验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估。

五、研究意义MIPI D-PHY是现代移动设备中使用最广泛的接口标准之一,对于理解高速串行数据传输的原理和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多模光纤与单模光纤
多模光纤
输入脉冲 输出脉冲
输入脉冲
单模光纤
输出脉冲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 �

无线传输所使用的频段很广。 短波通信主要是靠电离层的反射,但短 波信道的通信质量较差。 微波在空间主要是直线传播。
� �
地面微波接力通信 卫星通信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 信噪比

� �
香农(Shannon)用信息论的理论推导出了 带宽受限且有高斯白噪声干扰的信道的 极限、无差错的信息传输速率。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C 可表达为 C = W log2(1+S/N) b/s
� � �
W 为信道的带宽(以 Hz 为单位); S 为信道内所传信号的平均功率; N 为信道内部的高斯噪声功率。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复用(multiplexing)是通信技术中的基本概 念。
信道 信道 信道 A2 2 B2 2 C2 2 A1 1 B1 1 C1 1 复用 共享信道 分用 A2 2 B2 2 C2 2
A1 1 B1 1 C1 1
(a) 不使用复用技术
频率 频率 5 频率 4 频率 3 频率 2 频率 1 时间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时分复用TDM (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


� �
时分复用则是将时间划分为一段段等长的时分复 用帧(TDM 帧)。每一个时分复用的用户在每一 个 TDM 帧中占用固定序号的时隙。 每一个用户所占用的时隙是周期性地出现(其周 期就是 TDM 帧的长度)。 TDM 信号也称为等时(isochronous)信号。 时分复用的所有用户是在不同的时间占用同样的 频带宽度。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基带(baseband)信号和 带通(band pass)信号

基带信号(即基本频带信号)——来自信源的信号。像 计算机输出的代表各种文字或图像文件的数据信号都属 于基带信号。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 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 因此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带通信号——把基带信号经过载波调制后,把信号的频 率范围搬移到较高的频段以便在信道中传输(即仅在一 段频率范围内能够通过信道)。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时分复用
频率 A 在 TDM 帧中 的位置不变
A BCDA BCDA BCDA BCD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时分复用
频率 B 在 TDM 帧中 的位置不变
A BCDABCDABCDA BCD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时分复用
频率 C 在 TDM 帧中 的位置不变
ABCDABCDABCDABCD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时间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时分复用
频率 D 在 TDM 帧中 的位置不变
A BCDA BCDA BCDA BCD

TDM 帧
TDM 帧
TDM 帧
f (Hz) 104
105 双绞线
106
107
108
109
1010 卫星
1011 1012
1013
1014
1015 光纤
1016
同轴电缆 调幅 海事 无线电 无线电 波段
地面微波
调频 移动 无线电 无线电 电视
LF
MF
HF
VHF UHF SHF EHF THF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3.1 导向传输媒体
bc #2
c #3
a #4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t
#1
统计时分复用 STDM (Statistic TDM)
用户 统计时分复用 A B C D a b b c c d a t ①
t ② a b b c c d a t t ③ #1 ④ 3 个 STDM 帧 #2 #3 t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4.2 波分复用 WDM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请注意

对于频带宽度已确定的信道,如果信噪 比不能再提高了,并且码元传输速率也 达到了上限值,那么还有办法提高信息 的传输速率。这就是用编码的方法让每 一个码元携带更多比特的信息量。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电信领域使用的电磁波的频谱
f (Hz) 100
102 104 106 无线电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 1022 1024 γ 射线 微波 红外线 可见光 紫外线 X射线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2 章 物理层(续)
2.4 信道复用技术
2.4.1 频分复用、时分复用和统计时分复用 2.4.2 波分复用 2.4.3 码分复用
2.5 数字传输系统 2.6 宽带接入技术 2.6.1 xDSL技术 2.6.2 光纤同轴混合网(HFC 网) 2.6.3 FTTx 技术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数据通信系统 输入 汉字 数字比特流 模拟信号 公用电话网 PC 机 调制解调器 源系统 传输系统 传输 系统 调制解调器 目的系统 PC 机 模拟信号 数字比特流 显示 汉字
输 入 信 息
源点
输 入 数 据
发送器
发送 的信号

波分复用就是光的频分复用。
8 × 2.5 Gb/s 1310 nm
光调制器
0 1 2 3 4 5 6 7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1553 nm 复 1554 nm 用 1555 nm 器 1556 nm 1557 nm
光解调器
1550 nm 1551 nm 1552 nm 分 1553 nm 用 1554 nm 器 1555 nm 1556 nm 1557 nm
(b) 使用复用技术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频分复用 FDM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
� �
用户在分配到一定的频带后,在通信过程中自始至终都占用 这个频带。 频分复用的所有用户在同样的时间占用不同的带宽资源(请 注意,这里的“带宽”是频率带宽而不是数据的发送速率)。
接收 的信号
接收器 输 出 数 据
终点
输 出 信 息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几个术语
� � �
数据(data)——运送消息的实体。 信号(signal)——数据的电气的或电磁的表现。 “模拟的”(analogous)——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 的。 “数字的”(digital)——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离散的。 码元(code)——在使用时间域(或简称为时域)的波形表 示数字信号时,代表不同离散数值的基本波形。
计算机网络(第 5 版)
第 2 章 物理层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第 2 章 物理层
2.1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2.2 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2.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2.2 有关信道的几个基本概念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2.2.4 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率
2.3 物理层下面的传输媒体
2.3.1 导向传输媒体 2.3.2 非导向传输媒体
若每一个码元可表示的比特数越多,则在接收端进行 解调时要正确识别每一种状态就越困难。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2.3 信道的极限容量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 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 扰。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 离越远,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 就越严重。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码片序列(chip sequence)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20 Gb/s
EDFA
120 km
0 1 2 3 4 5 6 7
2.4.3 码分复用 CDM
(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




常用的名词是码分多址 CDMA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各用户使用经过特殊挑选的不同码型,因此 彼此不会造成干扰。 这种系统发送的信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其频谱类似于白噪声,不易被敌人发现。 每一个比特时间划分为 m 个短的间隔,称 为码片(chip)。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香农公式表明




信道的带宽或信道中的信噪比越大,则信息的 极限传输速率就越高。 只要信息传输速率低于信道的极限信息传输速 率,就一定可以找到某种办法来实现无差错的 传输。 若信道带宽 W 或信噪比 S/N 没有上限(当然实 际信道不可能是这样的),则信道的极限信息 传输速率 C 也就没有上限。 实际信道上能够达到的信息传输速率要比香农 的极限传输速率低不少。
课件制作人:谢希仁


几种最基本的调制方法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 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 频分量或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 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modulation)。 最基本的二元制调制方法有以下几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