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王小鲁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新浪长安讲坛第51讲,长安讲坛总第182期,做客专家是论坛特邀专家、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
他演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以下为演讲实录:谢谢大家来听演讲。
我今天讲的题目是我国收入分配问题的现状、趋势与出路。
今天一共有两个小时的时间,争取1个半小时以内讲完,然后给大家留出时间来自由讨论,或者是提问题,或者是发表评论都可以。
一、解决收入差距要靠制度变革(一)从国际视角看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首先简单介绍一下关于收入分配的国际视角。
我们现在面临收入差距过大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发达国家在早期资本主义阶段遇到的老问题,并不是中国特有的问题。
实际上这个收入差距过大,在早期资本主义国家也产生了很多的尖锐的社会矛盾,而且由于收入分配方面的问题也带来了比如说像消费需求不足,生产过剩等等这样一些尖锐的问题。
由此也导致很严重的周期性经济危机,这种情况在20世纪的时候逐步改变,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收入差距是明显缩小了。
马克思在1867和1894年的《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出版的时候,提出一个论点,他认为资本主义制度使得劳动者的报酬被压低,收入两极分化,导致了绝对贫困化,从而导致了大众消费需求的不足。
他认为这是导致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基本原因。
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很著名的论断,他认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间,这种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一个没有办法克服的矛盾。
他认为是无法解决的。
而且这种危机会越演越烈,关键是收入分配产生的问题。
而收入分配问题和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与生俱来的。
所以他认为,只有采取社会主义公有制才能解决这样一个社会矛盾。
但是,到了上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来一个关于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
他认为,导致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这一点和马克思的分析差不多。
但是他主要强调的是有效需求不足在于投资小于储蓄,因此,当投资等于储蓄的时候,整个社会不存在有效需求不足。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24 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在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 2024 年,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收入分配的状况直接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一个合理、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能够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反之,如果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就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的扩大、社会阶层的固化、社会矛盾的激化等。
2024 年,我们看到了一些新的趋势和变化。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技术的进步和创新成为了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收入分配上的不均衡。
那些掌握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人群,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劳动者,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这种由于技术变革导致的收入差距,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对。
教育在收入分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2024 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
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城市,而一些偏远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条件相对较差。
这导致了不同地区的人们在接受教育的机会和质量上存在较大差距,进而影响了他们未来的收入水平。
为了实现社会公平,我们需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努力缩小教育差距。
税收政策也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
在 2024 年,合理的税收制度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高收入群体,应当适当提高税率,增加其税收负担;对于中低收入群体,则可以通过税收减免等措施,减轻他们的生活压力。
同时,加强对税收的监管,防止偷税漏税行为的发生,确保税收政策能够有效地发挥调节作用。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于保障社会公平至关重要。
在 2024 年,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社会保障带来的福利。
特别是对于那些因各种原因处于弱势地位的人群,如残疾人、老年人、失业者等,要提供足够的保障和帮助,使他们能够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
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与改革思考一、概述收入分配制度作为国家经济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演变和改革对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收入差距的现状以及改革的思考进行探讨。
回顾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演变历程。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高度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转变。
这一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实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初期,提出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的分配格局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强调了个人收入分配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第四阶段是近年来,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强对分配结果的监管,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共享发展成果。
分析中国收入差距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导致了收入差距的扩大。
基尼系数作为衡量收入差距的重要指标,近年来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造成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劳动力供需不平衡、行业垄断、个人禀赋差异、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等。
对中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进行思考。
改革的目标是缩小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整顿收入分配秩序,强化税收调节等。
同时,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解决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研究背景与意义收入分配制度的重要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影响。
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近年来,中国的收入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基尼系数长期处于国际警戒线以上,这不仅影响了社会的公平与稳定,也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2023年,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然而,收入分配的问题依然是制约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对于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
首先,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促进消费升级。
较为公平的收入分配可以使更多的人获得相应的收入,意味着他们将有更多的消费能力。
消费时的需求转化成了市场的需求,从而推动了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和提高,满足了人们在物质和精神上的需要。
例如,中国的互联网消费市场正呈现出高速增长的趋势,消费者正在向品质更高、更注重健康、更注重个性化的产品转移。
这些趋势的发展,反映了消费者的理性和高品质消费意识,同时也反映了消费升级的一种趋势。
其次,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增强人们的创造性。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让人们获得公平的机会与资源。
如果一个人具有某种创造性潜质,获得了与其才能相匹配的工作和薪酬待遇,那么他将有更多精力和时间去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尝试更多的创新。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人们的创新动力,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
在2023年,中国的数字经济正在快速发展,创新驱动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大推动力。
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将支持人才创新,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数字化转型。
第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
合理的分配制度可以让人们更好地获得公平的机会和资源,避免过度的财富集中和资源浪费。
这可以让社会更加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凝聚力,并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和发展。
像中国这样大的发展中国家,收到人口数量和贫富差距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形成的内部利益分配矛盾必定很大。
合理而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是消除这种矛盾的关键。
在2023年的中国,收入不平等仍然存在。
收入分配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将有助于消除社会上的分配歧视,推动社会公平正义水平的不断提升。
综上所述,收入分配制度是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
在我国,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可以促进消费升级,增强人们的创造性,增强社会公平正义。
收入分配问题与解决方案
收入分配问题与解决方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国民收入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收入分配问题却始终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收入分配问题也是我国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收入分配问题如何解决,是当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本文将从收入分配的现状、原因和解决方案三个方面谈一谈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及如何解决。
一、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目前收入分配仍然不够公平。
贫富差距大、城乡差别大、行业差别大、性别差别大等各种分化现象突出,相当一部分人民的收入水平明显滞后于社会发展程度。
1.贫富差距大我国收入差距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扩大,至今这个差距已经比其他发达经济体要大,特别是城乡收入差距、公民收入差距比较显著。
贫富差距和地区差异日益突出,中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收入水平依然较低。
2.城乡收入差距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造成的巨大城乡收入差距,是我国收入分配不公的另一个原因。
农民在收入、基本权利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他们的书法文化和职业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直接导致他们的工资和社会保险收入较低。
(注:由于语言的局限性,该答案里的部分内容和表述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误导和不准确之处,建议读者自行斟酌。
)3.行业差别大我国收入分配也存在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大的现象。
通常来说,从事农业和服务业的人群收入较低,而从事科技创新和金融服务的人收入较高。
4.性别差异大目前,女性的收入仍然明显落后于男性,而这种性别差异不仅存在于农村地区和服务业中,也存在于高端行业或企业中。
二、收入分配的原因我国收入分配不公主要有以下原因:1.资源分配不合理经济高速发展同时也加剧了资源分配和社会财富的不合理分配,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平。
同时,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城乡发展不平衡所带来的贫富差距不断扩大。
2.税收政策有所偏差税收政策也是导致收入分配不均的一个重要因素。
过度施行地方税收征收政策,给企业带来过多的税负,抑制了企业的发展。
另外,税制没有形成一个利益协调的生态系统,存在多样性和不协调性。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分析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但随着CPI系数的增长,我国居民的实际收入却呈现出负增长的趋势。
另外,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
根据相关报道,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高达0.45以上。
由此看来,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已成为一个凸显的社会矛盾。
当前中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行业间收入差距较大。
参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提供的经济数据可知,中国行业最高收入与行业最低收入的比值是6倍,而国际上的收入差距标准大约为3倍,这说明我国行业间收入差距已经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而最主要的高收入行业集中在金融、电力、电信、保险、烟草等领域,这类行业的收入要比其它行业的收入高出2~3倍。
这仅仅是实际工资的对比,如果将工资外收入和职工福利待遇等相加起来,则这种差距将会扩大到6~10倍。
且在工资增长速度方面,高收入行业要比建筑业、采掘业、农林牧渔业等行业高出很多。
不难看出,在行业垄断的背景下,只有那些垄断行业才有能力大幅度增加员工的工资、福利,由此也就形成了一种工资分配秩序的“潜规则”。
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税收不断增加的同时,我国的税收流失额也随之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政府主导的再分配措施最先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下初次分配方面的公平缺失,但对中国经济的实际运行而言,却有着“逆向调节”的作用。
通常情况下,高收入群体缴纳的个税只占个人所得税总体收入的一小部分,而中低收入者则是纳税主体,很多高收入者却没有自觉履行纳税义务。
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尤其是近年来,东西部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还在不断上升。
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历史变迁和未来发展趋势
历 了两 次 历 史 性 的跨 越 , 两 次 跨 越 可 以根 据 时 间 发 展 和 改 革 程 这 度 细 分 为 五 个 重要 阶 段 。 第 一 阶 段 : 国后 到 改 革 开 放 前 (99 一 17 年 ) 建 14 年 98 这 一 阶 段是 我 国 收入 分 配 制 度 突破 变 迁 的第 一 次 历 史 跨 越 的
文献综述 : 21 0 0年 我 国 的 收 入分 配 问题 已 经非 常 突 出 , 业 收 入 差 距 、 行 城
一
、
乡 收入 差 距 都 在 不 断 加 大 , 国基 尼 系 数 在 2 0 年 就 已 经 达 到 了 全 03 04 8 超 过 了 国际 公 认 的 04的警 戒 线 , 入 分 配 制 度 迫 切 的 需 要 . , 4 . 收 变 革 。在 建 国 5 2年来 , 入 分 配 问 题 似 乎 也 总 是 与我 国 经 济 发 展 收 和 人 民生 活 变 化 关 联 最 紧 密 的 问 题 之 一 。 收 入 分 配 是 社 会 再 生 产 的 重 要 环 节 , 入 分 配 对 社 会 经 济 发 收 展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起 着 促 进 和 制 约 的 作 用 。分 配 合 理 可 以 刺 激 经 济 社 会 的 向前 发 展 , 到 良性 催 化 剂 的 作 用 。 我 国 的 收 入 分 配 制 度 起 也随着经济制度的变革而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 、 完善 的发 展 过 程 。 二 、 国收 入 分 配制 度 的历 史 变 迁 我 14 年 建 国到 现 在 2 1 年 6 年 里 我 国 的收 入 分 配 制 度 共 经 99 00 1
论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
论以来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一、概述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现状与调整对策,是一个深刻反映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变迁的重要议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随之发生了显著变化。
本文旨在梳理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历程,分析当前收入分配的现状与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调整对策,以期为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演变历程方面,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经历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平均主义分配,到改革开放初期的逐步引入市场机制、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阶段。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渐呈现出多元化、差异化的特点,不同群体、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当前中国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仍存在一些问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导致社会公平感降低另一方面,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资本所得占比过高,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国民收入分配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1.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性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作为社会经济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合理性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以及民生福祉。
它不仅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石。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对于经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合理的分配格局能够激发社会各阶层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从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果分配格局失衡,将导致贫富差距扩大、社会消费动力不足,进而制约经济的增长潜力。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收入分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
当收入分配格局失衡时,社会不满情绪将积聚,甚至可能引发社会矛盾和冲突,对社会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而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则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具体体现。
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演变与趋势
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演变与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居民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本文将以历史演变和未来趋势为主线,讨论中国居民收入结构的变化。
1. 收入结构的历史演变在计划经济时代,中国的收入结构主要由工资收入和福利收入组成。
由于国有企业为主导,工资收入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而福利收入则由政府提供,如福利分房、医疗保障等。
然而,由于计划经济的局限性和不可持续性,这种收入结构在改革开放初期出现了明显的问题。
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实施市场经济改革,这对居民收入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推进和私营经济的崛起,劳动力市场逐渐形成,工资收入的构成开始多样化。
其次,政府开始逐步减少对福利的直接投入,转而通过社会保障体系来传递福利。
这导致福利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下降。
另外,改革开放还推动了中国的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蓬勃兴起。
这使得居民收入结构的三次产业比例发生了明显变化,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工业)的比重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
这也意味着居民从事服务业的增多,相应地带来了更多的服务业收入。
2. 收入结构的当前状况目前,中国的居民收入结构正在进一步优化和调整。
首先,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农业现代化的加快,农村居民的收入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
农业收入逐渐减少,而从事非农产业的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其次,随着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工业工人收入逐渐增长,高技能人才的薪酬也得到提升。
同时,随着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型就业形态(如网络平台、自媒体)带来了新的收入来源。
此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推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以改善居民收入结构。
大量的政策措施,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教育和医疗保障等,都有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和福利待遇。
3. 收入结构的未来趋势从长期来看,中国居民收入结构将继续趋于多元化和优化。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入实施,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薪酬水平也将提高。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精选5篇)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精选5篇)第一篇: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根据现有国情,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和调整。
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调整、确定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结构形式。
在这同时,对分配制度也进行了改革与调整。
与所有制结构相配套的分配制度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新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提倡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带动和帮助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实行这样一种分配制度,是由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水平及所有制性质和结构所决定的。
自此以后,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已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为经济增长和经济效率的提高开辟了广阔的空间。
以按劳分配为主、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体制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城乡居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然而,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的同时,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储蓄存款也大幅增加。
在经济迅速增长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收入分配也出现了分化的趋势。
1、要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分析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不能否认,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是分配制度改革中出现的负效应。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的改革目前正处于规律性的改革负效应释放期。
任何经济改革,一定会有一个正效应释放期和负效应释放期,在改革开放的前二十年中,社会经济集中体现的主要是正效应,如经济增长、收入提高等,一些负效应还处于积累阶段,并没有集中释放。
但是到近两年,我们的改革开始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改革的一些负效应开始显现和释放,尤其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这些负效应的释放可能会比较显著,中国的总体经济改革开始进入负效应释放期,分配制度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是这些负效应的表现之一。
2、分配制度改革中应该坚持效率优先,注重社会公平。
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
中国经济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过去几十年,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全面分析中国经济的现状,并探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中国经济现状1. 经济增长速度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1%,较上年下降了0.5个百分点。
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1992年以来的首次下降。
然而,尽管增速放缓,中国的经济规模仍然庞大,2019年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99万亿人民币。
2. 结构调整中国在经济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
过去,中国的经济主要依靠出口和投资拉动增长,但这种增长模式已经不可持续。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加大对内需的支持,推动创新和技术升级,鼓励服务业发展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提高经济结构的合理性,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城乡差距尽管中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但城乡差距问题依然存在。
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远远超过农村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这不仅导致了社会不平等,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全面发展。
因此,改善城乡差距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二、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趋势展望1. 新型增长动力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将主要依靠新型增长动力。
一方面,中国将加大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的力度,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例如,中国通过“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鼓励制造业向高端制造业升级,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另一方面,中国将进一步加强服务业的发展,促进消费升级,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产业结构升级中国将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的升级。
过去,中国经济主要依赖制造业,但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环境压力的增大,中国将逐渐转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
例如,中国将加大对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3. 扩大内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财政政策调节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与财政政策调节摘要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挑战之一。
本文将探讨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并分析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
主要内容包括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政策建议。
1. 引言收入分配是指社会成员通过参与经济活动获得的收入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情况。
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各国都面临着收入差距扩大、贫富差距拉大的挑战。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面临着收入分配问题。
2. 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仍然存在。
我国的收入分配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2.1 基本收入不平等我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农村地区的收入普遍低于城市地区。
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比较明显。
2.2 高收入人群增加近年来,我国高收入人群的数量在增加,这导致了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加剧。
2.3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够健全,很多弱势群体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导致收入分配不公平。
3. 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平等对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
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会导致以下问题:3.1 社会不公平收入分配不平等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增加,引发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
3.2 消费能力不足较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缓慢,他们的消费能力相对较低,这可能会影响整体经济的发展。
3.3 增加税收压力收入分配不平等可能导致富人税收负担减少,从而增加了穷人的税收负担。
4. 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财政政策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我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来促进更加公平的收入分配。
财政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主要作用包括:4.1 提高基本收入水平政府通过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提供社会救助等方式,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缩小收入差距。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2024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2024 最新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在当今社会,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 2024 年,这一问题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
简单来说,收入分配指的是社会成员在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入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分布状况;而社会公平则意味着在社会资源和机会的分配中,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无论其出身、种族、性别等因素。
2024 年,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对收入分配产生了显著影响。
科技的飞速进步,尤其是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创造了一些新兴产业和高收入岗位,但同时也导致了传统行业的就业调整和部分人员的收入下降。
比如,在互联网领域,一些技术精英能够获得高额薪酬,而一些传统制造业的工人则面临着失业或低收入的困境。
在这种情况下,教育水平的差异成为影响收入分配的重要因素。
拥有高等教育背景和专业技能的人更容易适应新的经济形势,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和收入。
相反,教育程度较低的人群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力较弱,收入增长相对缓慢。
这就导致了不同教育水平人群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扩大。
税收政策在调节收入分配方面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2024 年,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不断优化税收制度,加强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征管,通过累进税制等方式,让高收入者承担更多的税负,以实现收入的再分配。
同时,对于一些低收入群体,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提高他们的实际可支配收入。
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
在 2024 年,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不仅包括基本的养老、医疗、失业等保险,还涵盖了住房保障、教育补贴等多个方面。
这有助于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负担,缩小贫富差距,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然而,要实现真正的收入分配公平,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地区发展不平衡仍然是一个突出问题。
一些发达地区经济繁荣,居民收入水平较高;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则发展滞后,居民收入相对较低。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与对策
我国收入分配现状、问题与对策作者:孔伟艳来源:《中国经贸导刊》2022年第11期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
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推进共同富裕新征程之际,分析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和问题,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建议,对于我国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一、我国收入分配的现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可供分配的收入总量总体增加,GDP从2012年的538580亿元增加到2021年的1143670亿元,人均GDP从39624元增加到80962元。
按照2021年1美元兑换6.3477元人民币的汇率计算,我国人均GDP达到12755美元,已经超过世界银行2018年高于12055美元为高收入国家的标准,成为高收入国家。
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始向共同富裕的目标高歌猛进。
(一)收入分配格局不断优化从初次分配看,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加合理,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持续提高。
2012—2021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9.5元提高到35128元,平均每年名义增长8.75%,与平均每年经济增长率8.73%基本同步。
2012—2019年,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分别从25.4%和58.8%提高到25.9%和61.4%,广义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总收入占比从15.8%下降到12.7%;企业部门和住户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占比分别从21.3%和57.4%提高到21.9%和60.3%,广义政府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占比从21.4%下降到17.8%。
(二)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从再分配看,收入差距总体下降,城乡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不同群体之间收入分配差距缩小。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总体下降,基尼系数总体呈波动下降态势,从2012年的0.474下降到2020年的0.468。
1、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城镇居民,城乡收入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
2024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对策
2024年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分析与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收入分配的合理性与公平性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深入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现状,探究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参考。
一、收入分配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收入水平整体提高,但增速不均;二是城乡差距依然存在,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相对缓慢;三是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部分行业员工收入明显高于其他行业;四是财产性收入差距加大,富裕阶层财富积累速度较快。
这些特点表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仍面临一些结构性问题,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二、影响收入分配的因素影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收入水平也相应提高,但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的发展水平差异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二是政策导向,政府的税收政策、社会保障政策等都会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三是教育资源分配,教育水平是影响个人收入的重要因素,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分配会导致收入差距的扩大;四是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也会影响收入分配。
三、面临的主要挑战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分配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一是城乡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滞后,制约了整体收入分配水平的提高;二是行业间收入差距过大,容易引发社会不公和矛盾;三是财产性收入差距加大,可能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影响社会稳定。
这些挑战要求我们在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过程中,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努力实现居民收入的均衡增长。
四、对策与建议针对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完善税收制度:通过调整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优化税率结构等措施,减轻低收入群体的税收负担,同时加大对高收入群体的税收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距。
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建立健全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完善农村居民和城市低收入群体的社会保障,确保他们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全国居民收入增长趋势
全国居民收入增长趋势近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而居民收入的增长也成为了广大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聚焦于全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全国居民收入的整体增长情况。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过去十年间,全国居民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
从城市居民到农村居民,无论是收入总额还是人均收入,都得到了显着的提升。
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政府积极的调控政策。
其次,居民收入增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为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新兴产业的不断涌现,就业市场蓬勃发展,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平衡得到了改善,从而提高了居民的收入水平。
此外,政府的积极政策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例如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动农村地区的扶贫政策等,都直接促进了居民收入的增长。
然而,尽管居民收入增长的态势令人鼓舞,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收入差距的扩大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
由于不同行业、地区和人群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导致了收入分配的不均衡问题。
另外,高房价和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的上涨,也给居民的实际收入造成了压力。
因此,在全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中,我们还需要关注如何进一步弥合收入差距,确保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性。
展望未来,全国居民收入的增长趋势仍然积极向好。
首先,在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就业市场将继续扩大,为更多的居民提供机会和平台。
其次,随着农村地区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民的收入也将有所提高。
此外,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调控力度,促使收入分配体系的完善,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全国居民收入呈现出稳步增长的趋势,这得益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快速推进和政府的积极政策引导。
然而,我们也需将目光放在收入差距的进一步缩小和收入分配的公平性上。
通过不断完善调控政策,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我们可以进一步推动全国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为广大民众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现状
从古代大同社会到现在和谐社会的提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我们也希望自己生活在那样犹如桃花源般幸福的社会中,在那里人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体人民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我们也相信总会有那么一天,也许是100年,也许更久,可是只要所有人都为了这一梦想努力,和谐社会将不只是梦。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也在不断扩大,不同社会群体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扩大,这些问题是和谐社会中不和谐的一部分。
一、中国当前收入分配现状1、居民收入在GDP中的比重持续下降从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阶段的功能性分配方面看,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先上升再下降的过程。
特别是近几年劳动者报酬所占比重经历了一个较为迅速的下降过程,由此导致在让劳动者分享更多的经济发展成果方面,我们又或多或少向改革初期的原点回归。
2、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演变中,最突出的特征是收入差距的扩大。
其中,在改革前期,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效应,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曾出现缩小的趋势,而且行业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都曾出现过缩小的趋势。
但这种趋势持续的时间相对较为短暂,而随后的差距扩大过程则持续时间更长。
总体而言,城乡内部以及全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则几乎一直处于扩大的过程中。
3、行业差距扩大我们发现,垄断性行业的就业者人力资本水平较高的确对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这些行业从业人员其行业垄断获得的收益对收入差距的贡献一直在不断扩大,并成为行业间收入差距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4、再次分配机制落后。
当前,我国的再分配机制相对落后,这主要集中表现在几个方面:税收制度残缺,“偷、漏、逃、抗税”等非法现象普遍,执法部门打击力度不足等。
5、区域收入差距显著。
我国地域辽阔,每个地区都有各自的地域经济、文化特色。
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较,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都呈现出显著的差异。
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对策研究
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和对策研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增长,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动力的转变,中国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对中国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的发展现状分析1. 经济发展:中国经济近年来保持着较高速度的增长,但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一方面,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加大;另一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此外,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2. 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面临着诸多问题。
例如,收入分配不均问题较为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不足,给普通民众带来了困扰;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逐渐增多。
3. 创新能力:虽然在科技领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整体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高技术产业和知识产权保护仍然是一个短板,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这也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未来发展趋势分析1. 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正面临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阶段转变。
这意味着要加快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推动科技创新、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动经济由规模扩张为质量效益提升型的增长。
2. 科技创新:在未来发展中,科技创新将成为中国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中国已提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改革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
3. 绿色发展: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挑战。
未来,中国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4. 开放合作: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
未来,中国将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各领域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三、对策研究1. 加强改革创新:深化改革,打破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
我国工资收入分配现状及改革发展趋势一工资收入分配的发展现状(一)我国工资收入分配制度的形成和改革“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收入分配改革工作,不断加强收入分配顶层设计,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党的十八大报告及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我国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为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央企负责人薪酬、重点群体增收、公务员工资改革以及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问题做出了重要指示。
2011年3月,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提出“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等改革目标。
同年,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首次提出“恶意欠薪罪”;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个人所得税法》第六次修正案,调整了工资薪金所得税起征点;2011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社保领域的综合性法律《社会保险法》正式实施。
上述法律法规政策对我国收入分配领域产生了较大影响。
2012年1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代表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十八大报告,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历次党代表会上首次明确实现居民收入翻一番的目标。
2013年2月,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该意见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重点内容、组织领导等七个方面,对深化收入分配改革提出明确要求。
国务院办公厅同时印发《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对贯彻落实《意见》明确分工和提出具体要求。
2023年居民收入状况
2023年居民收入状况2023年,居民收入状况将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人们对于自身经济状况的关注日益增加。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详细探讨2023年居民收入状况。
首先,我们来看待居民收入状况的整体趋势。
预计到2023年,随着经济的稳健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将有所提高。
与此同时,不同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
高薪行业如科技和金融领域将继续成为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传统行业的收入增长可能相对较慢。
其次,我们需要关注收入状况对不同阶层的影响。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将有更多人脱离贫困并进入中产阶级。
这意味着他们将拥有相对更高的收入和更好的生活品质。
然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富裕阶层的收入也将继续增长,进一步拉大和中产阶级之间的收入差距。
这使得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成为社会议题之一。
同时,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也将对居民收入状况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几年劳动力市场可能会发生结构性转变。
一些传统行业将会面临就业机会减少的挑战,而新兴行业和技术所需的人才将更受欢迎。
因此,居民如果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适应能力,将有更多的机会获得高薪工作,从而提高自身收入水平。
另外一个关键因素是政府在收入政策方面的角色。
2023年,政府将进一步强化收入再分配的措施,以确保较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增长与整体经济发展相协调。
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得到提高,并且税收政策可能会有所调整,以减轻较低收入家庭的负担。
这些改革将有助于提高较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并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在居民个体层面,职业选择和教育水平也是影响收入状况的重要因素。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拥有高学历和专业技能的人将更容易找到高薪工作。
因此,个人在职业规划和教育投资方面需谨慎决策,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和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2023年的居民收入状况将在多个层面发生变化。
整体上,随着经济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有望提高,但行业差距可能进一步扩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及其未来发展趋势杨宜勇 池振合摘要摘要::爆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形成了巨大冲击。
中国政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提出了一揽子保持经济增长速度稳定的措施。
在这些背景下,本文首先研究了2009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并预测了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
然后,梳理了2009年中国政府出台的有关调节收入分配的政策。
最后,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领域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中国收入分配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关键词::国际经济危机 收入分配 收入差距一、引言引言2007年爆发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形成了巨大冲击,它直接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从2002年第三季度开始我国经济进入到了一个高速增长时期,截至到2008年共26个季度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都高于9%,而且其中21个季度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10%。
然而,2009年第一季度国累计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却由2008年第四季度的9%下降到2009年第一季度的6.1%1。
由此看见,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出口下降的方式导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下降(马凯 2009)。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通过经济传导机制逐渐传播到收入分配领域,对我国的收入分配形成了巨大影响。
通过促进国际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式,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收入差距加速扩大的趋势,但是我国的收入差距仍然会继续扩大(杨宜勇 ,顾严 2008)。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严重冲击,政府不断出台了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遏制住了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趋势并且出现了逐渐上升的趋势。
2009年第二季度国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由第一季度的6.1%上升到7.1%2,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开始出现上升趋势。
第三季度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则达到了7.7%3,比第二季度的累计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高出0.7%个百分点。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9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出现了一个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这是由国际金融危机与一系列经济刺激计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与此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刺激计划对不同社会成员的影响程度不同,所以对它们对不同社会成员收入的影响程度也会不同,最终它们会推动我国收入分配状况发生变化。
基于经济增长速度由降转升的背景,本文利用季度数据分析了我国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的变化情况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了预测。
然后,文章梳理并分析了2009年国家出台的有关收入分配的政策。
基于以上两部分的分析,文章最后指出了当前我国收入分配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的政策建议。
二、20092009--2010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年中国收入分配状况(一)城乡收入差距变化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基本特征,它的存在造成我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是造成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一个重要因素。
业已存在的城乡收入差距不利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利于农业的平稳发展,不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
鉴于城乡收入差距所具有的不利影响,中国政府提出了城乡协调发展的发展战略,逐步提高1 中经网数据有限公司,中经网统计数据库,http://202.112.118.59:82/。
2同1.3 中国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第三季度数据,/tjsj/jdsj/t20091022_402595487.htm 。
农民收入,这遏制了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速度。
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一直处于不断扩大的趋势之中。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1997年的246.89%逐步上升到2007年的332.96%(见图1)。
尽管这一期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处于上升的趋势之中,但是在不同的阶段城乡收入比的上升速度不同。
1997-2003年期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进入了一个快速增长时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期初的246.89%上升到期末的323.1%,平均每年增长4.59%。
然而,从2003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它由2003年的323.1%上升到2007年的332.96%,平均每年增长0.75%。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从2008年开始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出现了下降的趋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由2007年的332.96%下降到2008年的331.49%,下降了1.47个百分点。
现金收入是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主体而且其主体地位正在进一步加强。
1990年现金收入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例为68%,而到2008年它已经达到86%。
4由此可以看出,农民现金收入的变化状况将直接决定当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变化,所以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已经成为影响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的重要影响因素。
从图2显示了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现金收入比例的变化趋势。
2004年之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由2002年第一季度的301.99%上升到2003年第四季度的323.22%,这一比例的快速上升直接加速了当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的上升。
2004年之后,尽管部分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呈现出上升趋势,但是这一比例大体上呈现出逐步下降的势头。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从2003年第四季度的最高点逐步下降,到2009年第三季度它下降到261.24%。
从2004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下降了约19.18%,平均每季度下降约0.92%。
尽管2004-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的下降没有直接引起当期城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下降,但是它却抵消了其它因素所引起的城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加,从而在减缓城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比例增长速度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2009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现金比例由2009年第一季度的274.74%下降到2009年第三季度的261.24%。
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冲击我国出口,进而波及到在我国出口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这对就业于这些产业的广大农民工的就业和收入形成巨大冲击(马凯 2009)。
一方面,由于出口下降引起的企业生产减少直接导致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减少,从而导致大量农民失业返乡。
另一方面,企业对劳动力需求量的下降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同质量劳动力的价格,从而导致就业农民工工资降低。
在上述两方面的作用下,2009年农村人均纯收入增幅可能会远远小于同期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幅。
综上所述,在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现金收入比例的下降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下降双重作用之下,2009年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可能会进一步扩大,但是扩大的幅度有限。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图1 1978-2008年中国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人均纯收入比图2 2002年第一季度至2009年第三季度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人均现金收入比(二)地区间收入差距变化中国地域辽阔,地区之间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
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获得快速发展,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则相对较慢,这使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断扩大。
2007年,浙江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7411元,而同期贵州省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有6915元,5后者仅为前者的18.48%。
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最终会通过人民收入的地区差异得以反映,这就表现为我国不同地区居民收入会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
如果用各地区居民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来表示居民收入的地区差距,那么2002年第一季度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除外)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3;农村人均现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5。
我国地区收入差距在城镇和农村之间存在明显差别。
首先,城镇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的程度不同。
从图2中可以看出,从2002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8,/tjsj/ndsj/2008/indexch.htm。
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二季度期间,农村地区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都要远远高于同期的城镇地区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
以2009年第一季度为例,农村地区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235,而同期城镇地区人均收入的基尼系数则仅有0.132,后者仅为前者的56.2%。
因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高于城镇地区收入差距。
其次,城镇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
2002年第一季度城镇地区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13,而到2009年第二季度它达到0.133。
同期农村地区人均现金收入的基尼系数则由0.251下降到0.235。
从总体上看,城镇地区收入差距基本保持稳定并略有上升趋势,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则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
具体到2009,城镇和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首先,农村地区收入差距远远大于同期城镇地区收入差距。
2009年第二季度农村和城镇地区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分别为0.235和0.133。
其次,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基本维持在2008年第四季度的水平,而城镇地区收入差距则略有上升。
2009年第一、二季度农村地区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均为0.235,而同期城镇地区人均收入基尼系数则由0.132上升到0.133。
基于已有的数据,未来一段时期农村地区收入差距可能会出现继续下降的趋势,而城镇地区收入差距则可能继续维持上升的势头。
图2 居民收入地区收入差距(三)行业间收入差距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奉行“平均主义”的价值导向,所以各种行业之间收入差距相对较小。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在大多数领域市场体制完全取代计划体制而成为收入分配的主导机制。
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以效率为导向,所以它所主导的分配机制必然会导致行业间收入差距拉大,这正是市场机制“效率导向”的表现形式。
与此同时,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不利于市场主体公平、平等的参与市场竞争,这集中体现在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了大量的垄断利润。
垄断行业的高利润就意味着垄断行业职工的高工资和高福利,这就导致我国行业间存在巨大的收入差距。
比如,2005年第一季度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行业职工平均工资为6047.6元,而同期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仅为3961.2元,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仅为同期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