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重要知识点-大全必修3.doc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核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核心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背核心知识点背多分必修三知识点→调节题模块→人体的内环境1.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占体液的2/3,细胞外液=内环境=血浆+淋巴+组织液等。

2.一种细胞可能生活在一种或多种细胞外液中。

如肝脏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红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血管壁细胞生活在血浆和组织液中。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如下图。

4.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三种细胞外液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6.三类非内环境的物质:(1)体外特有的:消化酶、泪液、汗液等;(2)细胞内特有的:血红蛋白、呼吸酶、DNA等;(3)人体不能吸收的:纤维素、淀粉、麦芽糖等。

7.溶液渗透压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数: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

8.血浆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9.血浆的PH在一定范围内可以保持平衡是因为含有酸碱缓冲物质HCO3-、HPO42-。

10.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神经调节1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12.反射的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外界变化作出规律性应答。

13.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参与。

14.神经元结构:树突+胞体+轴突。

髓鞘包裹轴突构成神经纤维。

15.效应器包括传出神经末梢和他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

1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神经冲动)的形式双向传导。

注意:若在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则为单向。

17.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与膜外电流方向相反。

见右图→1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

成因:K +外流(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19.动作电位:外负内正。

成因:Na +内流(顺浓度运输,属于协助扩散)20.神经元之间连接的结构为突触。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1)体液:人体内的总称,分为 (约占 )和 (约占 )。

(2)内环境:指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包括、、等。

2、血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3、用图示表示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内液的关系:4、血浆的主要成分有:;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而组织液淋巴中含量较少。

5、内环境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①定义:是指溶液中②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③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的含量有关;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自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约为 KPA,相当于的渗透压。

(2)酸碱度:正常人体血浆中酸碱度范围:,与缓冲溶液中、有关。

若食物呈酸性,与发生中和反应;若食物呈碱性,与发生中和反应。

(3)温度:正常的温度维持在度左右。

6、列举引起组织水肿的因素:。

7、内环境的作用:内环境是。

8、9、内环境的稳态:(1)定义: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作用,使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目前认为是机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其中在其中扮演了主要角色。

但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的。

(3)意义:内环境稳态是。

(4)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系统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和。

起调节作用的系统:神经系统(神经调节)、内分泌系统(体液调节)、免疫系统(免疫调节)第二章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其中效应器是指。

2. 反射发生的条件:。

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变为显著的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形式:以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2)过程:①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的电位为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②受刺激时:产生电位,表现为,形成原因:。

③局部电流的方向:膜内,膜外。

④兴奋传导的方向与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点

生物必修三重要知识点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部分,是学习生物的基础。

生物必修三主要涉及细胞结构和功能、基因的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等知识点,是理解和掌握生物学的关键。

本文将重点讲述生物必修三的重要知识点。

一、细胞结构和功能1.细胞结构细胞是所有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部分。

细胞壁是一层保护细胞、支撑细胞的结构物,由纤维素组成;细胞膜则是细胞的保护屏障和物质进出的通道;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含各种细胞器及溶质;细胞核则是细胞的“指挥中枢”,控制细胞的遗传信息。

2.细胞功能细胞的功能非常多样,包括生物合成、能量转化、物质转运、维持稳态等等。

其中,生物合成是指细胞合成生命所需的有机物质,如合成蛋白质、核酸等;而能量转化则是指细胞利用食物或光能等进行化学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生物能;物质转运则是指细胞对物质的摄入、分解和排出等过程;维持稳态则是指细胞通过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节,保持正常的生理状态。

二、基因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和基因遗传是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遗传信息传递的过程。

基因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通过基因可以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特征等。

2.基因的表达和调控基因表达是指基因信息在细胞内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将遗传信息转化为蛋白质等功能性产物。

而基因调控则是指生物体内多种因素对基因表达的调节作用,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转录因子等。

3.基因变异和进化基因变异是指遗传信息在遗传过程中的突然变异或长时间的微观变异,对生物体的后代产生不同的基因组合和遗传特征。

基因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基础,通过基因的不断变异和选择,生物体逐渐适应所处的环境并产生新的物种。

三、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1.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学科。

生态系统则是指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的综合体,包括能量、物质及信息的循环流动。

2.生态平衡和生态危机生态平衡指生物体与环境间保持动态平衡的状态。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3篇)

高中生物必修知识点总结必修三《稳态与环境》重点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5.体液调节: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生物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生物重点知识归纳

高中生物知识点大全生物重点知识归纳必修一1、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2、生命系统的由小到大排列: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4、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5、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7、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组成大分子的基本单位称为单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例: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组成多糖的单体是单糖。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一部分水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部分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9、细胞学说主要由德国的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共同建立,其主要内容为: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10、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1、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脂质中的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12、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3、生物的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这些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进一步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协调配合。

14、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

细胞作为基本的生命系统,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15、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概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概览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概览第一章细胞与生命1.1 细胞学说- 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罗伯特·虎克- 细胞学说的建立者:施莱登、施旺- 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1.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 细胞膜: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进出- 细胞质:细胞内液体,含有多种细胞器- 细胞核:遗传信息库,控制细胞代谢与遗传- 细胞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1.3 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化学起源说: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生物进化理论:自然选择、遗传与变异、适者生存第二章生物分子2.1 蛋白质-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蛋白质的代谢2.2 核酸- DNA与RNA的结构与功能- 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2.3 碳水化合物与脂质- 碳水化合物的分类与功能- 脂质的分类与功能第三章生态系统3.1 生态学基本概念-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生态位与生物群落3.2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 能量流动的特点- 物质循环的途径3.3 生态平衡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平衡的维持- 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措施第四章人类生理与健康4.1 人体器官系统- 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4.2 健康与疾病- 健康的定义与标准- 疾病的成因与分类4.3 药物与治疗- 药物的分类与作用机制- 治疗原则与方法第五章生物技术5.1 基因工程- 基因重组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应用5.2 细胞工程- 细胞培养、细胞融合、核移植等技术5.3 酶工程与蛋白质工程- 酶的特性与应用- 蛋白质工程的方法与实例第六章生物伦理与环境科学6.1 生物伦理- 人类伦理与动物实验- 基因伦理与基因治疗6.2 环境科学- 环境问题的类型与成因- 环境保护的政策与措施本概览旨在帮助学生快速掌握高中生物必修三的核心知识点,为深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    (内环境)需要记忆的   必修三  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一、体液分布图:
细胞外液体即是内环境,存在于细胞外,约占体液的1/3,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还有脑脊液。

我们现在研究的只有前三种。

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属于人体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与外界环境相通的环境产生的)不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血浆中的血细胞和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也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液体成分------血浆: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血浆蛋白、激素、CO 2、O 2、营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尿血液 素等)
有形成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二、细胞与外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
食物 O 2 CO 2+H 2O H 2O 、无机盐 尿素、尿酸 H 2O 、无机盐
尿素。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浆细胞外液=内环境(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组织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淋巴2.内环境的组成及相互关系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外界环境淋巴营养物质: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胆固醇3.内环境中可以代谢废物:尿素尿酸乳酸等存在的物质气体:O2 CO2等其他物质:激素抗体维生素组织胺神经递质4.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消化酶,与细胞呼吸、复制、转录、翻译有关的酶。

5.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6.组织液,淋巴,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蛋白质。

7.血液 = 血浆 +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8.组织水肿的原因:营养不良性组织水肿: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质含量下降,血浆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慢。

过敏性组织水肿:过敏反应出现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部分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

淋巴管阻塞性组织水肿:淋巴管阻塞导致淋巴向血浆的回流受阻,同时淋巴管从组织液吸收的液体也减少,导致组织液增多。

代谢性组织水肿:组织细胞代谢旺盛,向组织液释放的物质增多,引起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的量增加。

肾小球炎:使蛋白质随尿液排出体外,血浆浓度下降,吸水能力弱。

9.细胞生活的环境:组织细胞:组织液。

血细胞:血浆。

毛细血管壁细胞:血浆、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淋巴、组织液。

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淋巴、血浆。

10.外界的O2进入红细胞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肺泡壁的一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毛细血管内的红细胞(1层)。

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血浆至少穿过5层生物膜:线粒体(2层),肝细胞的细胞膜(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

红细胞中的氧气被组织细胞利用需要穿过6层生物膜:红细胞(1层),毛细血管壁的1层细胞(2层),组织细胞(1层),线粒体(2层)。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必背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背知识点(必修三)1. 体内的液体环境等同于内环境吗?为什么?提示:不等同。

体内的液体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为内环境。

2.细胞外液中溶质含量最多的是蛋白质,为什么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提示: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蛋白质含量虽高,但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比Na+与Cl-大得多,数目远少于Na+与Cl-。

3.下图为内环境组成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结构2的管壁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什么?提示:图中结构2为毛细淋巴管,其管壁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为淋巴和组织液。

(2)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液的渗透压发生何种变化?提示: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会导致a液(血浆)的渗透压下降。

4.经测量,某人的体温在24 h内都处于39 ℃,此人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提示:不对。

此人的体温在24h内一直处于恒定状态,为39℃,说明整个过程中产热量与散热量是相等的。

5.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都是在什么调节机制下进行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能力是不是无限的?提示:都是在神经—体液调节机制下进行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的能力都是有限的。

6.下图表示的是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表示的分别是什么激素?提示:a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b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甲状腺激素,d是抗利尿激素。

(2)在体温调节过程中,与激素c具有协同作用的是什么激素?提示:肾上腺素。

(3)在寒冷环境中,皮肤会发生怎样的变化?提示:汗腺分泌减少,毛细血管收缩,立毛肌收缩等。

7.强化体温调节中的“三、二、一”8.内环境的稳态:指的是各种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9.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1)内环境达到稳态时,人未必不得病(如遗传病患者、植物人等)。

(2)内环境稳态遭破坏时,代谢速率未必下降(如有可能导致代谢速率上升)。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是高中生物课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涵盖了生物的基本概念和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

本文将就高中生物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生物遗传与进化以及生物的多样性和演化。

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1. 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细胞质器等组成。

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膜,起到保护和选择性通透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器和细胞质基质;细胞核是细胞的中心,包含着遗传物质DNA;细胞质器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等,它们在细胞内有着不同的功能。

2. 细胞的功能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它具有呼吸、营养、运动、排泄等生命活动。

在细胞内,进行着不同的代谢过程,包括蛋白质合成、脂肪酸合成和分解、碳水化合物分解等,并通过细胞器的协同作用完成这些过程。

3. 细胞的分裂细胞的增殖是细胞的一个重要功能,它包括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两种方式。

有丝分裂是细胞的有丝期、分裂期和质体期连续发生的过程,最终形成两个相同的细胞;而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的一种特殊分裂方式,最终形成四个半数体细胞。

4. 细胞的生物膜生物膜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由脂质和蛋白质等有机物质构成的一种薄膜结构。

生物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可以调节细胞内外物质的交换和细胞内的环境。

二、生物遗传与进化1. 遗传的分子基础遗传的分子基础是DNA,它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可以通过复制、转录和翻译等过程进行遗传信息的传递。

DNA的双螺旋结构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它通过遗传密码来编码形成蛋白质。

2. 遗传规律孟德尔遗传规律是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单因遗传和二因遗传。

单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受一个基因控制,遵循隔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而二因遗传是指一个性状由两对基因控制,遵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3. 生物进化生物进化是生命的发展史,它包括了原始地球的生命起源、生物的演化和物种的起源。

达尔文进化论和孟德尔遗传学的结合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基因遗传的分子基础,阐明了生物演化的机理。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笔记.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笔记.doc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笔记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笔记(一)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态系统的类型: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可以分为陆地生态系统和水域生态系统两大类。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类型。

在水域生态系统中,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

3、森林生态系统:湿润或比较湿润的地区;物种多,植物以乔木为主,树栖攀援动物多,种群密度稳定,群落结构复杂稳定。

4、草原生态系统:年降水量少的地区;物种少,植物以草本为主,善跑或穴居动物多,种群密度易变,群落结构一般不稳定。

5、农业生态系统:农作物种植区;作物种类少,种群密度大,群落结构单一而不大稳定,植物主要为农作物,人为作用突出。

6、海洋生态系统:整个海洋,类型多,分布各异;微小浮游植物为主,有大型藻类,各类动物集中于200m以上水层,底栖动物适应性特殊。

7、淡水生态系统:浅水区为水生和沼泽植物,深水区表层为浮游植物,主要有浮游动物、鱼类和底栖动物。

高中生物必修三重点笔记(二)1、起点: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输入能量)。

2、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3、渠道:沿食物链的营养级依次传递(转移能量)4、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三个去处是:呼吸消耗,下一营养级同化,分解者分解。

对于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三个去处。

并且可以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十分解者释放的能量十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

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

5、特点:传递方向:单向流动(能量只能从前一营养级流向后一营养级,而不能反向流动);传递效率:逐级递减,传递效率为10%~20%(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只有10%~20%)。

6、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7、计算规则:消耗最少要选择食物链最短和传递效率最大20%,消耗最多要选择食物链最长和传递效率最小10%。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5、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6、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等。

10、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11、渗透压: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在7.35-—7。

45之间⑵、内环境PH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37°C左右。

二、应会知识点1、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内环境PH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由弱酸和强碱盐组成。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一、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是指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约占细胞体积的2/3,细胞外液约占1/3,主要由组织液和淋巴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内的液体不属于人体内环境,因此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也不属于体液或细胞外液。

二、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其中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营养物质包括水、无机盐、蛋白质(血浆蛋白)、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氨基酸等,废物包括尿素、尿酸、乳酸等,气体包括O2、CO2等。

调节方面则包括激素、抗体、神经递质、维生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血红蛋白和消化酶不属于细胞外液成分。

蛋白质的主要机能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在调节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中起重要作用;无机盐在维持血浆渗透压、酸碱平衡以及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与溶液浓度相关,溶质微粒越多,渗透压越高。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方面,正常人血浆近中性,pH值在7.35-7.45之间。

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

温度方面,人的正常体温维持在37℃左右,温度主要影响酶的活性。

四、稳态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等。

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相对稳定,而非静态不变。

人体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之中,稳态调节机制包括神经、体液和免疫调节。

然而,人体稳态调节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度。

当外界环境变化过于激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稳态会遭到破坏。

内环境稳态的破坏会导致细胞代谢紊乱,因此,内环境稳态是正常生命活动必要的条件。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和渗透问题。

代谢废物运输困难主要是由于淋巴管堵塞,而渗透问题则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

现象:对侧弯曲
原因:尖端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分布不均匀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
③温特实验
总结:
实验中的几个重点:
①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
2、 免疫类型: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的,对各种病原体有防疫作用)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等。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的,对某种病原体有抵抗力)
第三道防线: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3、 体液免疫:由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实现免疫效应的免疫方式。
第一章
一、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1)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转换,而人体细胞必须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2)内环境(细胞外液)的组成:
细胞内液
体液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甲状腺 甲状腺激素 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胸腺 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发育,增强T淋巴细胞的功能
肾上腺 肾上腺激素 参与机体的应激反应和体温调节等多项生命活动
胰岛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调节血糖动态平衡
卵巢 雌性激素等 促进女性性器官的发育、卵细胞的发育和排卵,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等
2、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定义在课本P16(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规律性)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感受器:感觉神经末稍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组成 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集在一起构成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是中学生物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涵盖了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多个知识点。

下面将按照相应的格式,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 遗传物质DNA与基因
1.1 DNA的结构和特点
1.2 基因的概念与特征
2. 遗传的分子基础
2.1 DNA的复制与遗传信息的传递
2.2 RNA与蛋白质的合成
3. 遗传的分子机制
3.1 基因突变与遗传变异
3.2 突变的类型与影响
二、进化与适应
1. 进化的基本概念
1.1 进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1.2 进化的证据与支持
2. 物种起源与发展
2.1 生物进化的过程与机制
2.2 物种形成与分化
3. 进化的因素与作用
3.1 自然选择的原理与应用
3.2 适应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三、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1. 物质的循环
1.1 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
1.2 水的循环与水系的重要性
2. 能量的流动
2.1 光合作用与光能转化
2.2 生物能量的转化与代谢
3.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调控
3.1 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平衡与调节 3.2 生物能量的流动与食物链的构建
以上是对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的简要总结,主要包括生物的遗传与变异、进化与适应以及大自然中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等内容。

希望这份总结能够对您的学习和复习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一)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1、体液血浆细胞外液组织液淋巴等①体液:人和动物体内含有大量的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称为体液。

②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全数体液的2/3。

③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外,约占全数体液的1/3。

④血浆: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⑤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

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为组织细胞通过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⑥淋巴:小部份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

淋巴内悬浮着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能够协助机体抵御疾病。

注意:血液并非满是体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

2、三者关系:血浆营养物质组织液↑淋巴循环淋巴循环: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聚集到淋巴管中,通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血液循环。

二、细胞外液的成份1、血浆:水(90%),蛋白质(7%-9%),无机盐(1%),剩余部份为血液运输的物质,如各类营养物质(葡萄糖)、各类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2、组织液、淋巴:成份与血浆相近,但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3、总结:细胞外液本质上是一种盐溶液。

(必然程度上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血浆渗透压大小要紧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要紧为Na+、Cl-。

37℃时,人血浆渗透压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注意:渗透压即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液渗透压取决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量: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大。

二、酸碱度:正常人血浆接近中性,PH为。

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3、温度: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样维持在37℃左右。

4、总结: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稳态1、转变规律:健康人内环境的每一种成份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稳中。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1.生命的特征:生命的复杂度、活动、生命的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继承与变异等。

2.生物的组织结构:细胞是生物组成和活动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组成。

3.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等。

4.生物的物质组成:无机物和有机物的差异,生物的主要有机物包括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核酸等。

第二单元:植物的结构和功能1.植物的组织结构:表皮组织、维管束组织、根、茎、叶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植物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光合作用的途径、光合产物的利用等。

3.植物的物质的运输和代谢:植物的物质的运输方式、根的吸水与运输、叶片的气孔和气体交换、植物的代谢过程等。

4.植物对环境的适应和生殖:植物对光、温度、水分和土壤等环境因素的适应,植物的生殖方式。

第三单元:动物的结构和功能1.動物基本身體结构:雙體構造、器官系統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适应生境的特征:动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行为特征等适应不同生境的特点。

3.动物的运动与调节:动物的运动方式、各种感觉器官和神经调节、内分泌调节等内容。

4.动物的营养和消化:动物的营养方式和途径、消化吸收的过程、呼吸和排泄等内容。

5.动物的繁殖和发育:动物的繁殖方式、发育的过程、内节肢动物的变态等内容。

第四单元:生物的遗传变异1.遗传的基本单位:基因的概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和结构、基因的表现形式、基因的多态性等内容。

2.遗传的规律: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正交配和连锁互换等遗传规律。

3.DNA与遗传信息传递:DNA的结构和复制、RNA的合成与功能、蛋白质合成过程等。

4.进化与自然选择:物种的起源和发展、自然选择的概念和作用等。

5.动物和植物的生物技术应用: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组织培养、农业和医学的应用等。

第五单元:生命系统的稳态平衡1.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特点:生态系统的层次、物种组成和种群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超全面在人体中,存在着由细胞外液构成的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内液约占2/3,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液。

细胞外液约占1/3,包括组织液、淋巴等脑脊液。

内环境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也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细胞外液的成分包括水、无机盐(如Na+和Cl-)、蛋白质(如血浆蛋白)、营养物质(如葡萄糖、甘油、脂肪酸、胆固醇和氨基酸等)、废物(如尿素、尿酸和乳酸等)、气体(如O2和CO2等)、激素、抗体、神经递质和维生素等。

消化道、呼吸道及肺泡腔与外界相通,属于人体的外环境;而汗液、尿液、泪液、消化液能与外界直接接触,它们不属于内环境,也不是体液。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成分相近,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很多的蛋白质,细胞外液是盐溶液,反映了生命起源于海洋。

血浆各化学成分的种类及含量保持动态的稳定,所以分析血浆化学成分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体内物质代谢情况,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包括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

酸碱度正常人血浆近中性,7.35--7.45.缓冲对包括一种弱酸和一种强碱盐,如H2CO3/NaHCO3和Na2PO4/Na2HPO4.温度主要影响酶。

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处于动态平衡中。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直接参与物质交换的系统包括消化、呼吸、循环和泌尿系统。

间接参与的系统包括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稳态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同时调节也是相对的。

组织水肿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其中包括代谢废物运输困难(如淋巴管堵塞)和渗透问题(血浆中蛋白质含量低)。

过敏、营养不良和肾炎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从而促进蛋白质进入组织液,引起组织水肿。

尿液的形成过程包括原尿的产生和尿液的形成。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尿酸、尿素、水、无机盐和葡萄糖等物质会通过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过滤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2、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组织液 1/3) 血 淋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细胞外液的主要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稳态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要点:具有神经系统的动物才会出现反射现象)3、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 组成部分 功能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 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入神经 将兴奋传至中枢神经中枢(中枢神经的一部分) 分析综合.... 传出神经 将兴奋传至效应器 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及它支配的腺体或肌肉等) 产生相应反应4、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未受到刺激时(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具有双向性...6突触小体 另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或树突(1) 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 就会释放神经递质。

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然后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从而将兴奋传至另一个神经元 (2)兴奋传递过程中信号的转变: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3)兴奋传递的特点:单向性(只能由突触前膜传至突触后膜),原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 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7、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位于脊髓的低级中枢受脑中相应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大脑皮层: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 脑干:呼吸中枢脊髓:调节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排尿反射、缩手反射等8、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

它除了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 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中与语言功 能有关的区域为言语区。

区(Speak)区(Hear):听觉性语言中枢区(W rite):书写语言中枢区(View):视觉性语言中枢2、血糖平衡的调节反馈调节 3*“+靶器官为甲状腺;甲状腺激素的靶细胞为全身细胞;反馈使体内的激素含量不至于过高 微量和高效 4、激素调节的特点: 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三、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1、体液调节的概念: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 2等),通过体液传递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

2、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3、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其中以神经调节为主.......。

4、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比较(1)区别 (2)联系 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 系统的调节(如下丘脑)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 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6、水平衡的调节(书32页)四、免疫调节免疫:机体能够识别“自己”、排除“非己”1、免疫调节:依靠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如癌细胞),以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方式。

2、免疫系统的组成种类:骨髓、胸腺、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器官作用:免疫细胞生成、成熟或集中分布的场所 免 吞噬细胞等 T 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 疫 免疫细胞 种类系 (主要)淋巴细胞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 统 存在部位: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由免疫细胞或其它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 3⇒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1)免疫类型(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第二道防线: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体液免疫(相应抗体消灭抗原)细胞免疫(相应效应T 细胞裂解靶细胞) (细胞免疫消灭)等(2)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其吞噬抗原属非特异性免疫)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

再次免疫比初次免疫快而强的原因:当再接触同种抗原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快速产生大量的抗体。

4监控和清除的对象:体内①已经衰老的细胞;②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③癌变的细胞 免疫系统能维持稳态的原因:免疫系统有①防卫功能;②监控和清除功能 5、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免疫功能过强 概念:把自身物质(自身抗原)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的疾病 自身免疫病病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过敏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原首次侵入机体,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体,但不引起过敏过敏反应 反应)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病例:花粉(过敏原)→皮肤荨麻疹;海鲜→呕吐;动物毛屑→过敏性鼻炎(花粉等物质进入正常机体⇒不成为抗原,不产生相应抗体)免疫功能过弱(病例——艾滋病) 6、艾滋病艾滋病(AIDS):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因: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一种RNA 病毒)引起发病机理:HIV 侵入T 细胞,使T 细胞大量死亡⇒患者丧失一切免疫功能直接死因:免疫功能缺失⇒(防卫作用丧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监控和清除功能丧失→)恶性肿瘤等疾病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植物的向光性概念: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朝向光源方向生长的现象意义:可以使植株获得更多阳光,从而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更多的有机物,满足自身生长发育的需要 弯曲部位:幼嫩部分 2、植物激素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植物体内没有专门的器官产生激素,而动物体内激素一般由内分泌腺产生) 植物激素的种类:生长素、细胞分裂素、乙烯、脱落酸、赤霉素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10-1*具生长素效应的物质还有苯乙酸(PAA)、吲哚丁酸(IBA)等。

4、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概念:在胚芽鞘、芽、幼叶和幼根中,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运输)方式:主动运输发生部位:成熟组织途径:通过韧皮部<运送有机物>进行生长旺盛的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顶端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发育中的种子和果实等处5、向光性的形成原因:单侧光照射⇒生长素由向光一侧向向背一侧转移⇒胚芽鞘背光一侧(浓度更适宜)的生长素含量多于向光一侧(浓度适宜)⇒两侧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背光一侧生长快,向光一侧生长慢⇒向光弯曲生长**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调节生长2、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特点:两重性 (1)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 (2)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 (3)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3、影响生长素作用的因素浓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器官的种类:根>芽>茎(敏感度)植物细胞的成熟情况:幼嫩的细胞>老细胞(敏感度) 4、顶端优势概念: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原因: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部位,使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过高(芽对生长素浓度较敏感,此时为高浓度),从而使侧芽的生长受抑制.解除顶端优势:摘除顶芽(降低侧芽的部位的生长素的浓度,从而促进侧芽的生长 )如:棉花摘 应用: 心、果树整枝、茶树摘心、行道树的修剪保持顶端优势:如木材的生产5、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概念:人工合成的具有与IAA 相似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 常见物质:NAA(萘乙酸)、2、4—D应用:防止果实和叶片的脱落、促进结实、获得无子果实、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等三、其他植物激素(了解)1、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见书54页图3-9)2、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地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3、激素调节只是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一部分。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在根本上是基因组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4、植物生长调节剂概念: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 优点: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一、种群的特征1、种群的概念:生活在一定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2、种群的基本特征(个体不具有)种群密度——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预测种群密度的大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影响种群密度(1)种群密度①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 ②调查方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不能掺入主观因素(2)控制人口的方法:降低出生率(计划生育)(3)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增长型 稳定型 衰退型=重捕数╳初次标记数 重捕标记数(4)性别比例的农业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