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合集下载

公园设计规范(全)

公园设计规范(全)

公园设计规范(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完整版)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完整版)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

公园设计相关规范公园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工程项目,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公园设计相关的规范及要求。

1.土地选址规范:选址应考虑交通便利、环境优雅、地势平坦等因素,不宜位于居民密集区附近,应尽量避免噪音和污染源的影响。

2.绿地面积和比例规范:公园建设项目中,绿地面积应占总用地面积的比例不低于30%,绿地面积的保护应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和城市发展的需要。

3.植被配置规范:公园设计中,应合理配置各类植被,包括乔木、灌木、草坪、花卉等。

植被的选择要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进行调查和分析,确保植被能够适应当地环境,达到美化和生态效果。

4.绿地设施配置规范:公园的绿地设施包括有座椅、垃圾桶、供水设施、公共厕所等。

这些设施的布置应合理、统一,便于使用和管理。

5.游乐场配置规范:公园设计中的游乐设施应根据不同年龄群体的需求来选择和配置。

儿童游乐场的设施应考虑安全性和趣味性,同时要避免过度商业化和不合理的布局。

6.项目周边交通规范:公园周边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应满足游客和服务人员的需求,包括公交车站、停车场等。

同时,也要考虑减少交通对公园环境的影响,保持绿地的安静和干净。

7.公园的环境保护规范:公园设计中,应加强对水、土壤和空气质量的保护,避免建设和运营对环境造成过大的影响。

公园周边的垃圾处理和绿地养护也要得到合理的规划和管理。

8.公园文化和历史保护规范:如有必要,公园设计需考虑对文化和历史遗产的保护,避免破坏原有的文化和历史价值。

同时,也可以在公园中设置文化展览和教育设施,展示当地特色和文化。

9.防火和防灾规范:公园设计中,应考虑防范火灾和自然灾害的规划和措施,确保公园及周边的安全。

10.公园使用管理规范:公园的使用和管理应明确责任主体,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公园的开放时间、使用费用、服务设施等也需要扎实的规范。

综上所述,公园设计涉及多个方面的规范和要求,包括土地选址、绿地面积、植被配置、设施配置、交通规范、环境保护、文化保护、防火防灾、使用管理等。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2023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2023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2023介绍本文档旨在制定城市公园的设计规范,以确保公园的功能、安全和美观。

这些规范适用于2023年以后新建或改建的城市公园项目。

设计原则设计城市公园应遵循以下原则:1. 绿化与景观:公园设计应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注重绿化和景观布置,以营造舒适宜人的环境。

2. 多功能性:公园应提供多种功能,包括休闲娱乐、运动健身、文化活动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3. 可持续发展:公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节能环保的设计理念和技术。

4. 无障碍通行:公园应设计为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无障碍通行。

设计要求1. 布局规划:公园的布局规划应合理,包括主要景点、道路、绿地以及设施和活动区域的合理布置。

2. 绿化设计:公园应注重植被的选择和布局,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并提供充足的阴凉和绿荫。

3. 设施设置:公园应设置适当的设施,包括休息椅、公共厕所、垃圾桶等,以提供便利和舒适的环境。

4. 安全设施:公园应设置必要的安全设施,包括防护栏杆、警示标识等,确保游客的安全。

5. 活动区规划:公园应合理规划活动区,包括运动场、儿童游乐区、文化展示区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6. 场地开发:公园应合理开发场地,包括花坛、水景、广场等,增加公园的美观和趣味性。

7. 照明设计:公园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夜间活动和安全需求,保证适当的照明亮度。

8. 水资源利用:公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包括水池、喷泉等,增加观赏性和环境效益。

监督与评估为保证规范的实施和质量的监督,相关部门应定期对新建或改建的城市公园项目进行评估和验收,并及时解决问题。

结论本文档所规定的城市公园设计规范,旨在保证公园的功能、安全和美观性。

相关部门应严格执行这些规范,确保城市公园的良好发展和使用体验。

*以上内容为简要概述,详细规范请参考相关法规和指南。

*。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名称: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1993年1月1日关于发布行业标准《公园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1992〕384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建委(建设厅),计划单列市建委,国务院有关部门:根据建设部建标〔1991〕413号文的要求,由北京市园林局主编的《公园设计规范》,业经审查,现批准为行业标准,编号CJJ48—92,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施行。

本标准由建设部城镇建设标准技术归口单位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归口管理,由北京市园林局负责解释,由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出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1992年6月18日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2.1.1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报告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报告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一般规定2.1.1 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2.1.2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2.1.3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2.1.4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2.1.5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2.1.6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2.1.7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2.2.1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2.2.2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

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2.2.3 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2.2.4 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2.2.5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

概念、指标:建成区总面积绿化种植面积绿地率= 建成区总面积植被垂直投影面积绿化覆盖率= 树林总面积树木垂直投影面积郁闭度= 公园设计有关规范1. 与都市规划旳关系:管线从乔木、灌木下部通过,其埋深不小于1.5米,从现实状况大树下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不小于3米。

2. 内容与规模限定:1)综合性公园包括多项文化娱乐设施,面积不得不不小于10公顷;2)小朋友公园有科普游戏设施面积不得不不小于2公顷;3)动物园内检疫站、隔离场、饲料厂、兽医院等设施面积不小于20公顷;4)专类动物园全园面积宜在5~20公顷之间;5)植物园面积应不小于40公顷;6)专题植物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盆景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

7)其他专类公园,全园面积宜不小于2公顷。

8)居住区公园面积随居住人口数量而定,宜在5~10公顷之间。

居住小区游园面积宜不小于0.5公顷。

9)面积不小于10公顷旳公园,应按游人容量旳2%设置厕所蹲位,不不小于10公顷按游人容量旳1.5%设置,男女蹲位比例为1:1.5,厕所服务半径不超过250米,10)公共坐凳座椅,其数量按游人容量旳20%~30%设置,但平均每公顷陆地面积上座位最低不少于20个,最高不得超过150个。

3. 容量计算: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以60平方米为宜,居住区公园以30平方米为宜,最低人均占有面积不得低于15平方米,风景名胜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宜不小于100平方米。

4. 公园游人容量计算公式: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公园总面积公园游人容量=公式表达:M A A C = 5. 布局:园路路网密度宜在200~380米∕公顷之间,动物园旳路网密度宜在160~300米∕公顷之间。

6. 古树名木保护:成林地带外缘树冠垂直投影以外5米所围合旳范围;单株树时同步满足树冠垂直投影及其外侧5.0米宽和距树干基部外缘水平距离为胸径20倍以内。

7. 人力剪草机修建旳草坪坡度不应不小于25%。

8. 硬底人工水体旳近岸2.0米范围内旳水深,不得不小于0.7米,达不到此要设防护栏,无护栏旳园桥、汀步附近2米范围内水深不得不小于0.5米。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城市公园设计规范是指对城市公园建设和设计的要求和规定,其目的是为了保护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提供优质的休闲和娱乐场所,满足市民的需求。

下面是一份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简要说明。

1. 基础设施规划(1) 公园的基础设施应包括:道路、停车场、卫生间、供电、供水、排水系统等。

公园的设计和建设应与周边的城市交通系统和基础设施相协调。

(2) 道路和步道的布局应合理,方便游客进出,同时要考虑到不同人群的需求,如老人、残疾人和儿童等,设有无障碍通道。

2. 植被规划(1) 公园应设置合理的绿化景观,包括草坪、花坛、树木等。

植被的种植和配置应考虑到不同季节的景观效果,力求四季有景。

(2) 公园内的植物选择要适应当地气候和环境条件,同时要有一定的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吸引鸟类等。

3. 公共设施规划(1) 公园内应设有儿童游乐设施、健身器材和休闲设施等,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2) 座椅和休息区的设置要合理,方便游客休息和观景,并且要有防晒和遮雨设施。

(3) 公园内应配置垃圾箱和烟蒂回收器等设施,保持公园的整洁。

4. 环境保护规划(1) 公园内应设有废水处理设施,确保水体的清洁和环境的卫生。

(2) 公园内的灯光设计要节能环保,避免过度照明和光污染。

5. 安全规划(1) 公园应设置围墙或栅栏,限制非法入侵,并保护游客的人身财产安全。

(2) 公园内的道路、步道和游乐设施等应设置安全警示标识,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 公园应定期维护和检修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6. 文化和娱乐规划(1) 公园应设置文化广场、演出场所和展览馆等文化和娱乐设施,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和娱乐功能。

(2) 公园内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节目应注重市民的需求和参与度。

总之,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制定是为了提供一个优质、安全、舒适的城市公共空间,满足市民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同时保护和提升城市生态环境。

公园设计规范可以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

公园设计规范1. 引言公园作为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城市品质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确保公园的设计与建设达到最佳效果,本文将介绍一套公园设计规范,涵盖公园规划、景观设计、设施设置等方面的要求。

2. 公园规划2.1 基础要求•公园应占地较大,具备足够的绿化面积,满足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

•公园应根据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进行科学规划,更好地适应当地的自然景观。

•公园应考虑周边居民的居住密度和用地情况,合理安排公园的地理位置以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2.2 绿化设计•公园中的绿地面积应占总面积的60%以上,其中应包括草坪、花坛、林地等多种类型的绿地。

•公园中的植被应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尽可能保持四季都具有良好的观赏价值。

•公园中的树木应根据其功能和美观性进行科学配置,以提供充足的遮荫和空气净化功能。

2.3 健身活动区•公园应设有健身活动区,包括步道、健身器材、户外运动场等设施,满足居民的健身需求。

•健身活动区应根据不同年龄段人群的需求进行划分,以提供多样化的健身选择。

2.4 活动场所•公园内应设有开放的活动场所,包括露天剧场、广场、休息亭等,以举办各种文艺演出、活动和展览。

•活动场所的布局应合理,确保通风、采光等条件,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3. 景观设计3.1 建筑设计•公园内的建筑物应与自然环境相协调,采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建筑物的外观设计应简洁、美观,并与公园的整体风格相符合。

3.2 水景设计•公园内的水体应根据公园规划进行设置,如人工湖、喷泉等,以增加公园的观赏性和活力。

•水体的设计应注重水质的保护,采用循环过滤等技术手段,保证水质清洁。

3.3 艺术雕塑•公园中应设置艺术雕塑,以增加公园的艺术氛围和观赏价值。

•艺术雕塑的选材、造型应与公园的整体风格相协调,不应过于抢眼或突兀。

4. 设施设置4.1 座椅•公园中的座椅应设置在合适的位置,供行人休息使用。

公园设计规范(全)

公园设计规范(全)

公园设计规范(全)第一章总则第1、0、1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得游憩功能与改善环境得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1、0、2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与修复得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与特殊用地中得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1、0、3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得城市总体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得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得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得关系。

第1、0、4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与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得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得关系第2、1、1条公园得用地范围与性质,应以批准得城市总体规划与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2、1、2条市、区级公园得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2、1、3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得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与公园绿地。

第2、1、4条沿城市主、次干道得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得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与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与交通得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2、1、5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得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2、1、6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得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2、1、7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得其她架空线与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得地下管线与树木得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得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1、5m,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得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得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得措施。

第二节内容与规模第2、2、1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得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得内容。

国家城市公园建设规范

国家城市公园建设规范

国家城市公园建设规范1. 引言国家城市公园建设规范旨在规范和指导城市公园的建设工作,提供城市环境美化和市民休闲空间的标准化要求。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2. 规划要求2.1 城市公园的规划应考虑城市发展需要、市民需求和自然环境保护要求,合理确定公园的位置和规模。

2.2 公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市民的活动需求,包括休闲、健身、文化、教育等方面。

2.3 公园规划应考虑公共交通的便捷性,确保市民能够方便到达公园。

3. 设计要求3.1 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融合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创造宜人的环境氛围。

3.2 设计应考虑公园的可持续性,包括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植被的生态保护等。

3.3 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合理设置安全设施,确保市民的人身安全。

4. 建设要求4.1 公园的建设应符合规划和设计的要求,确保建设质量。

4.2 建设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4.3 建设期间应保持与周边居民的良好沟通,妥善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5. 管理要求5.1 公园应建立健全的管理机构,负责公园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

5.2 公园管理应注重市民参与,充分听取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5.3 公园管理应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市民在公园内的安全和秩序。

6. 监督检查6.1 公园的建设和管理应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确保规范执行。

6.2 监督检查应定期进行,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6.3 监督检查结果应及时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以上为国家城市公园建设规范的主要内容。

根据这些规范要求,城市公园的建设将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为市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和生活环境。

市政公园景观设计的规范要求

市政公园景观设计的规范要求

市政公园景观设计的规范要求市政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绿地空间,不仅是人们休闲娱乐与健康活动的场所,同时也是展现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的窗口。

因此,市政公园的景观设计极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市政公园景观设计的规范要求。

一、功能性设计市政公园的景观设计需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因此在功能性设计方面有以下要求:1. 多元化的功能区划:市政公园内应设置运动健身区、儿童游乐区、休闲聚会区、文化展示区等功能区,满足不同年龄、不同兴趣的群众需求。

2. 合理的道路交通规划:市政公园内的道路应考虑人流量和使用便捷性,设置人行道、自行车道、观光小道等,确保游客的安全与便利。

3. 舒适的就坐设施:公园内应设置合适的长椅、休息亭、遮阳棚等设施,为游客提供舒适的休息和观景环境。

二、生态环境保护市政公园作为城市的绿肺,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景观设计需符合以下规范要求:1. 合理植物配置:根据公园定位和地域特点,选择适宜的花草树木进行植物配置,注重植物的绿化和景观效果,同时考虑植物的生态特性和适应性。

2. 水体规划:公园内的水体设计要合理布局,考虑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结合的原则,保持水体清澈、流动,注重生态平衡和水质净化。

3. 生态水景设计:市政公园可设置人工湖、喷泉、溪流等水景,形成动静结合、自然与人工融合的景观效果,提升游客的观赏体验。

三、文化内涵表达市政公园作为城市文化的延伸,景观设计需要体现城市文化内涵,规范要求如下:1. 主题文化设计:公园设计应有明确的主题,如传统文化、历史人物等,通过雕塑、建筑物、文化景点等方式进行体现,增加公园的知名度和文化氛围。

2. 艺术装饰元素:景观设计可以加入艺术装饰元素,如雕塑、壁画、彩色地面等,突显公园的艺术性,提升观赏价值。

3. 地域特色表达:根据公园所在地的地域特色,融入当地传统文化元素,体现地区特色和独特魅力,丰富公园的文化内涵。

四、可持续发展考虑市政公园的景观设计还需兼顾可持续发展,满足未来城市发展的需求,具体要求如下:1. 绿色节能设计:公园建筑物和设施要考虑节能、环保的设计,如利用太阳能、雨水收集利用等技术手段,降低资源消耗和能源浪费。

公园设计规范配建标准最新

公园设计规范配建标准最新

公园设计规范配建标准最新公园设计是城市公共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园设计规范的更新和完善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最新的公园设计规范配建标准:一、公园设计原则1. 以人为本:确保公园设计满足不同年龄段和不同需求的市民使用。

2. 生态优先: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公园的生态价值。

3. 安全性:确保公园内设施安全,避免安全隐患。

4. 可达性:公园应便于市民到达,考虑公共交通和步行可达性。

5. 多功能性:公园应具备休闲、运动、文化等多种功能。

二、公园规模与分类1. 社区公园:服务半径500-1000米,面积一般在1-5公顷。

2. 区级公园:服务半径1000-3000米,面积一般在5-20公顷。

3. 市级公园:服务半径超过3000米,面积一般在20公顷以上。

三、公园功能区划分1. 休闲区:提供休息座椅、凉亭等设施。

2. 运动区:配备运动场地、健身器材等。

3. 儿童游乐区:设置安全、适合儿童的游乐设施。

4. 文化活动区:可用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和展览。

5. 绿化景观区:强调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提高公园的观赏性。

四、公园设计要素1. 绿化:合理配置植物,形成多层次的绿化景观。

2. 道路系统:设计合理的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系统。

3. 水体:合理利用和设计水体,增加公园的生态和景观价值。

4. 照明:确保公园夜间照明安全,同时考虑节能和美观。

5. 公共设施:包括休息区、厕所、垃圾桶等,满足市民使用需求。

五、公园建设材料1. 环保材料:优先使用环保、可回收的材料。

2. 安全材料:确保材料的安全性,避免有害物质的使用。

3. 耐久材料:选择耐候性强、耐久性好的材料,减少维护成本。

六、公园维护与管理1. 定期维护:制定公园维护计划,确保公园设施的完好。

2. 环境监测:定期对公园环境进行监测,确保生态平衡。

3. 安全管理:加强公园安全管理,预防和应对各类安全事故。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公园设计规范【完整版】

第一章总则第条为全面地发挥公园的游憩功能和改善环境的作用,确保设计质量,制定本规范。

第条本规范适用于全国新建、扩建、改建和修复的各类公园设计。

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附属绿地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条公园设计应在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的基础上进行。

应正确处理公园与城市建设之间,公园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以及近期建设与远期建设之间的关系。

第条公园内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和市政设施等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第二章一般规定第一节与城市规划的关系第条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第条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第条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迳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第条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第条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第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第条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过境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部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第二节内容和规模第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第条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一般规定公园的用地范围和性质,应以批准的城市总体规划和绿地系统规划为依据。

市区级公园的范围线应与城市道路红线重合,条件不允许时,必须设通道使主要出入口与城市道路衔接。

公园沿城市道路部分的地面标高应与该道路路面标高相适应,并采取措施,避免地面径流冲刷,污染城市道路和公园绿地。

沿城市主次干道的市区级公园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必须与城市交通和游人走向,流量相适应,根据规划和交通的需要设置游人集散广场。

公园沿城市道路,水系部分的景观,应与该地段城市风貌相协调。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内的用地不应按公园设计。

公园用地与高压输配电架空线通道相邻处,应有明显界限。

城市高压输配电架空线以外的其他架空线和市政管线不宜通过公园,特殊情况时应符合下列规定:一、选线符合公园总体设计要求;二、通过乔灌木种植区的地下管线与树木的水平距离符合附录二的规定;三、管线从乔灌木设计位置下部通过,其埋深大于,从现状大树下部通过,地面不得开槽且埋深大于3m。

根据上不荷载,对管线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四、通过乔木林的架空线,提出保证树木正常生长的措施。

内容和规模公园设计必须以创造优美的绿色自然环境为基本任务,并根据公园类型确定其特有的内容。

综合性公园的内容应包括多种文化娱乐设施、儿童游戏场和安静休憩区。

也可设游戏型体育设施。

在已有动物园的城市,其综合性公园内不宜设大型或猛兽类动物展区。

全园面积不宜小于10hm.儿童公园应有儿童科普教育内容和游戏设施,全园面积宜大于2hm.动物园应有适合动物生活的环境;游人参观、休息、科普的设施;安全、卫生隔离的设施和绿带;饲料加工场以及兽医院。

检疫站、隔离场和饲料基地不宜设在园内。

全园面积宜大于20hm。

植物园应创造适于多种植物生长的立地环境,应有体现本园特点的科普展览区和相应的科研实验区。

全园面积宜大于40hm。

专类植物园应以展出具有明显特征或重要意义的植物为主要内容。

全园面积宜大于2hm.盆景园应以展出各种盆景为主要内容。

公园设计规范CJJ48

公园设计规范CJJ48

公园设计规范CJJ48公园设计规范CJJ48一、前言公园是城市重要的绿地空间,对于人们的休闲娱乐、健康运动和社交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障公园的安全、舒适和美观,提升公园的品质和功能,特制定本公园设计规范。

二、总则1.本规范适用于各类公园的设计、规划和建设。

2.公园的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公园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公众需求、环境保护和易维护性。

4.公园的设计应有足够的开放空间和景观元素,以提供公共活动的场所。

5.公园的设计应考虑人们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和身体特点,提供不同需求的设施和服务。

6.公园的设计应注重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三、公园的功能规划1.公园应具备休闲娱乐、健康运动和社交活动等功能。

2.公园的功能规划应充分考虑周边居民的需求,满足他们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的要求。

3.公园的功能规划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设施和服务。

4.公园的功能规划应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打造独特的景观和环境。

四、公园的设计要求1.公园的布局应合理、流畅,有明确的导引路径和空间序列。

2.公园的景观应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体现城市的传统和现代特点。

3.公园的绿地面积应充分满足人们的休闲娱乐和运动需求。

4.公园的设施布局应合理、便捷,方便人们的使用。

5.公园的道路和交通设施应符合人性化设计的原则,确保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安全和畅通。

6.公园的建筑和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安全和卫生标准,提供舒适和便利的使用环境。

7.公园的照明设计应充分考虑夜间活动的需求,并保护生态环境。

8.公园的水景设计应统一、美观,符合环境保护要求。

9.公园的植物配置应适应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观赏性。

10.公园的景观设施应符合人体工程学和安全性的要求,方便人们的使用。

五、公园的建设与维护1.公园的建设应有相应的质量控制和监督机制,确保设计方案的质量和完整性,避免工程质量问题。

2.公园的维护应有专门的人员和经费保障,及时修缮设施,保持公园的良好状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公园设计规范
城市公园作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供公
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城市公园设计规范必不可少。


面就是一个关于城市公园设计规范的示例,供参考。

一、基本原则
1.公众利益优先:城市公园的设计要以满足公众需求、提高公众福利
为出发点,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的人群。

2.生态保护:城市公园的设计要尽量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完整性,保
护和提升生物多样性,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3.可持续发展:城市公园的设计要注重可持续发展,包括节能、环保、循环利用等方面的考虑。

4.安全性和舒适性:城市公园的设计要保证场地的安全性和使用者的
舒适感,合理设置照明、防护设施等,考虑季节变化和气候因素。

5.灵活性和适应性:城市公园的设计要能够适应不同人群的需求和使
用方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二、空间布局与功能设置
1.入口区域:设置舒适的入口环境,包括绿化带、休闲座椅、标识牌等,以及方便的通行设施和无障碍通道。

2.中央广场:作为公园的核心空间,可以设置喷泉、雕塑、游乐设施等,提供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

3.绿地区域:合理设置草坪、花坛、树林等绿化空间,以增加城市绿
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提供人们活动的场所。

4.活动区域:设置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场等各类运动场所,满足
公众日常锻炼和娱乐的需要。

5.儿童游乐区:设置儿童乐园、滑梯、秋千、蹦床等专门面向儿童的
游乐设施,满足儿童的娱乐需求。

6.健身区域:设置健身器材、瑜伽场地等,满足公众健身运动的需求。

7.休闲区域:设置休闲座椅、树荫下的休息场所等,提供公众休闲放
松的空间。

8.水体景观:考虑城市公园周边的水体资源,可以增加水池、喷泉、
小溪等水体元素,提高景观效果。

三、景观设计
1.植物选择:根据不同季节和地域特点,合理选择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包括树木、灌木、花卉等,增加绿化效果和美观度。

2.照明设计:根据公园功能布局和使用时间,设计合理的照明系统,
保证公众安全和夜间景观效果。

3.铺装材料:选择适合公园使用的环保、耐用、易维护的铺装材料,
考虑防滑和无障碍通行要求。

4.艺术装饰:在公园的不同区域设置艺术雕塑、壁画、景观装饰等,
提升公园的艺术价值和观赏性。

5.建筑设施:合理设置休息亭、咖啡馆、卫生间等基础设施,方便公众使用。

6.噪声控制:根据公园位置和周边环境,采取合理的措施减少噪声干扰,提供宁静的休闲环境。

四、管理和维护
1.安全管理:确保公园内的设施和设备安全可靠,定期检查和维护,并提供安全警示标识。

2.环境保洁:定期进行公园内的垃圾清理和保洁工作,保持公园整洁干净。

3.植物养护:定期对公园内的植物进行修剪、浇水和肥料施用,保持植物健康生长。

4.设施维护:定期检查和维护公园内的设施和设备,保证使用功能正常。

5.活动管理:合理规划和组织公园内的各类活动,确保活动的安全和秩序。

综上所述,城市公园设计规范是确保城市公园能够满足公众需求、改善城市环境、提供良好休闲娱乐场所的重要保障。

公园设计要注重公众利益、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安全性和舒适性,并合理布局功能区域和景观元素。

此外,管理和维护公园的方面也要予以重视,确保公园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