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法

合集下载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

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在土木工程中,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问题的一种常用方法。

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其含水量变化极大,容易引起地基沉陷和建筑物的破坏。

因此,对于在湿陷性黄土地区建设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必须采取相应的处理工法来保证基础的稳定和安全。

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是含水量高、胀缩性大。

在干燥季节,土壤含水量减少,黄土会收缩并产生裂缝;而在雨季或水源补给时,土壤含水量增加,会引起土壤膨胀,导致地表下沉。

这种自然变化会给基础工程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相应的工法进行处理。

一种常用的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是改良法。

通过改良黄土的物理性质和工程性质,使其具备较好的变形特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改良方法包括土体固结、加固、填充和加筋等。

例如,可以采用碎石加筋的方法,将碎石填充到黄土中,形成稳定的土体结构,增加地基的承载能力和抗渗性能。

此外,还可以采用水泥加固法,通过向土体中注入水泥浆,形成水泥黄土,增加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另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基础的方法是预压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较大面积的基础处理,如大型工厂、仓库等建筑物。

预压法的原理是通过施加预压荷载来压实和固结土体,使黄土变得更加坚实和稳定。

预压法的施工步骤包括挖土、垫层、铺设压实材料和施加压力等。

这种方法需要依靠设备和施工工艺,因此适用范围相对较窄。

除了改良法和预压法,还有一些其他的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

例如,可以采用地基保护层的方法,通过在黄土表面铺设保护层材料,保护土体免受水分侵入和泥沙冲刷。

此外,还可以采用地下水处理工法来控制地下水位,减少黄土的含水量波动,从而减小地基的沉陷和变形。

综上所述,湿陷性黄土基础处理工法是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基础问题的重要方式。

根据具体的工程情况,可以选择合适的改良法、预压法、地基保护层或地下水处理工法来处理湿陷性黄土基础。

这些工法的目的是提高土体的强度和稳定性,确保基础的安全和稳定。

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要求,综合考虑选择适当的处理工法,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案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一定压力下,受水浸湿时体积显著缩小的黄土。

由于其特殊的物理性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需采取特定的技术方案,以确保道路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方案旨在明确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的具体步骤和要点,为实际施工提供指导。

二、现场勘测与设计在施工前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测,了解地基土的湿陷性、含水量、厚度等关键参数。

根据勘测结果,结合工程要求,设计合理的路基结构,包括路基高度、宽度、排水设施等。

设计时应考虑地基处理措施,如注浆加固、换填等,以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路基开挖与清理根据设计图纸进行路基开挖,开挖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边坡稳定,防止塌方。

开挖后及时清理基底,确保无杂物、无积水,为后续施工创造良好条件。

四、路基改良材料选择根据地基土的湿陷性和工程要求,选择合适的改良材料,如石灰、水泥、粉煤灰等。

改良材料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水硬性,能够有效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和变形模量。

五、路基改良施工将改良材料与地基土按一定比例混合均匀,确保混合均匀度满足规范要求。

采用分层填筑、分层碾压的施工方法,每层填筑厚度不宜过大,确保压实质量。

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含水量,保持最佳含水率,以提高压实效果和强度。

六、路面铺设在路基改良完成后,进行路面铺设工作。

铺设前应对路基进行验收,确保质量合格。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如沥青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等。

铺设过程中要控制材料的温度、厚度、平整度等关键参数,确保路面质量。

七、质量控制与监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如含水量、压实度、平整度等。

对不合格工序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确保整体工程质量。

八、安全文明施工制定详细的安全施工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

施工人员应佩戴安全防护用品,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保持施工现场整洁有序,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实现绿色施工。

九、环境保护措施在施工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周边环境,如设置围挡、排水沟等。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技术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性质的土,在一定的压力下,下沉稳定后,受水浸湿,土结构迅速破坏,并产生显著附加下沉,故在湿陷性黄土场地上进行建设,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的大小和在使用期间对不均匀沉降限制的严格程度,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湿陷对建筑产生危害。

一.湿陷性黄土形成原因黄土发生湿陷的内在因素是黄土的物质成分和结构特征,外在因素是水的浸湿。

当黄土受到一定外部压力作用下或受水浸湿时,结合水膜增厚并深入到颗粒之间。

于是结合水的的联系减弱,盐类溶于水中,使得各种胶结物软化,使结构强度失效或降低,黄土骨架强度降低,土体在上覆土层的自重压力或附加压力共同作用下,其结构迅速破坏,大孔隙坍塌,导致出现黄土地基附加湿陷变形。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方法1.垫层法垫层法是先将基础下的湿陷性黄土一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用素土或灰土分层夯实做成垫层,以便消除地基的部分或全部湿陷量,并可减小地基的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可将其分为局部垫层和整片垫层。

当仅要求消除基底下1~3m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土垫层进行处理;当同时要求提高垫层土的承载力或增强水稳性时,宜采用局部或整片灰土垫层进行处理。

主要包括加筋碎石垫层法,换土垫层法和换土加筋垫层法。

垫层的设计主要包括垫层的厚度、宽度、夯实后的压实系数和承载力设计值的确定等方面。

垫层设计的原则是既要满足建筑物对地基变形及稳定的要求,又要符合经济合理的要求。

垫层施工中注意事项:(1)对垫层宽度的处理应符合规范要求,方便碾压设备的充分碾压并严格控制垫层的压实度,不要出现差异,碾压分层的厚度以不超过20cm为宜。

(2)严格控制地基土的含水量。

对于局部基坑进水或是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应通过晾晒等相应措施,对土壤的含水量进行严格控制。

对于接近地基土最佳含水量的选择,应选择较小的含水量,因偏大时土体自身强度会明显下降,变形也会明显增加。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是出现在黄土地区的一种常见问题,其特点是在雨水浸润或基
底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变形而影响路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因此,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和施工方案。

1. 路基改良材料选择
首先,在处理湿陷性黄土路基时,需要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

通常情况下,可以选用石灰、水泥、煤灰等材料进行路基改良,以提高路基的抗湿陷能力和承载力。

2. 路基处理施工步骤
步骤一:现场勘测与设计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前,需要对道路现场进行勘测与设计,确定路基改
良的范围和施工方案。

步骤二:路基开挖与清理
在确定了路基改良的范围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开挖和清理,清除路基表层的松
软土壤和水分,为后续的施工做好准备。

步骤三:路基改良施工
在路基开挖与清理完成后,可以开始进行路基改良施工。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
适的改良材料进行投入,并结合机械设备进行均匀混合和夯实,确保路基改良效果。

步骤四:路面铺设
在完成路基改良后,需要进行路面的铺设,确保路面平整、坚实,提高路面的
使用寿命和行车舒适度。

3. 施工质量控制
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可采用实
地取样检测路基改良材料的含水量、密实度等指标,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规范要求。

结语
通过选择合适的路基改良材料和采取科学的施工方案,可以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路基的问题,提高路基的抗湿陷性和稳定性,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确保行车安全。

希望以上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方案能为相关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指土壤在含水量变化时会发生较大塑性变形的黄土。

在道路填筑中,湿陷性黄土是常见的路基材料,其填筑施工技术和质量控制对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陷性黄土特性分析1.湿陷性黄土的特点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含水量变化敏感的土壤,其主要特点包括干湿变形大、抗剪强度小、干湿变形差异较大、容易发生流变性变形等。

在填筑过程中,由于湿陷性黄土的这些特点,容易出现塑性沉降、变形大、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需要采取一定的施工措施和质量控制措施来保证路基填筑的安全和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的抗剪强度通常较低,塑性沉降较大,干湿状态的变形差异也比较明显。

因此在填筑施工中需要考虑黄土的力学性质,在填筑厚度、均布度、压实度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控制。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填筑质量和稳定性,施工时需要按照以下工艺进行填筑:(1)路基表层处理: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表层进行掏挖、修整和加固处理,以确保路基表层的平整度和稳定性。

(2)填料的选择:选择适宜的填料材料,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性,选用合适的填料对路基进行填筑。

(3)压实施工:采用适当的压实设备和工艺,对湿陷性黄土路基进行压实施工,确保填筑层的均匀密实。

在填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水分控制:控制填料水分含量,避免填料水分含量过高导致填充层塑性沉降过大。

(3)填土均布:保证填土料的均匀分布,避免填土料的局部集中或偏斜,导致填充层的不均匀密实和变形。

1.填土料的质量控制在填土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填土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包括填料的质量检验、水分含量测定、密度检测等,以保证填土料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质量检查3.填土层的厚度控制根据路基设计要求和填土料的特性,进行填土层的厚度控制,以保证填土层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在实际工程中,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我们可以结合具体案例来进行说明。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精品2500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精品2500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精品2500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存在着特殊的工程技术难题,包括黄土的极强吸水性、膨胀性、可塑性等特点,因此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施工控制要点和处理方法来确保路基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控制要点及处理方法的一些建议。

1.前期地质调查和观测:在进行路基施工之前,必须进行详细的地质调查和观测,了解黄土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特征。

这包括膨胀性指数、含水量、塑性指数等参数的测定,以及地下水位、渗透性等的观测。

地质调查和观测结果将对后续的施工控制和处理方法提供重要的依据。

2.合理的设计方案: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应根据地质调查和观测的结果,制定合理的设计方案。

这包括路基的高度和宽度、横断面形状等的确定,以及路基的排水系统的设计。

设计方案应尽量减少地基变形和对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

3.施工工艺和方法选择: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和方法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至关重要。

应选择一种能够减少地基变形和控制地下水位升高的施工方法。

例如,可以采用分段填筑、土工合成材料加筑、夯实等施工方法来降低黄土的压缩变形和膨胀变形。

4.施工过程的控制和监测:在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路基施工中,应进行施工过程的严密监测和控制。

这包括实时监测地下水位、土体变形等参数,以及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控制。

必要时,可以采取加固措施来增强路基的稳定性,如土工格栅、土钉墙、加固梁等。

5.灌浆处理:湿陷性黄土的膨胀性是造成路基变形和破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可以采用灌浆处理来改善黄土的膨胀性。

灌浆处理可以通过注入适当的稀浆来损伤黄土的吸水性和可塑性,减少黄土的膨胀量,从而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6.排水系统的建设:湿陷性黄土地区需要建立完善的排水系统,以保证路基的排水畅通。

在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质调查结果,设置合理的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道、渗流井等。

同时,需要保证排水设施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
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有浸水处理、土垫层法、强夯法、压浆法、素土桩挤密法和复层地基法等,具体措施应根据地基条件和建筑要求选择,以改善地基的性质和结构。

1、换填土:挖出一定深度的湿陷性黄土,用合格的土或灰土分层填筑,分层夯实。

2、强夯法:用数十吨重锤从高处落下,反复夯实,强力夯实基础,使浅层和深层得到不同程度的加固。

强夯法振动大,对附近建筑物有影响。

因此,要注意施工附近建筑物的安全。

强夯法用于湿陷性黄土区路基处理,土壤含水量应比塑限含水量低1%~3%。

3、预浸法:钻孔注水,使其预先湿陷。

可用于湿陷性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性不小于50cm的地段。

4、挤密法:用冲击、振动或爆炸形成孔洞,然后用石灰或石灰土填充,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将硅酸钠溶液通过多孔注入管压入土壤中,与土壤中的水溶性盐类相互作用,生成硅胶,使土壤胶结。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

浅谈路基施工中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摘要】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是其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湿陷性黄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和塌陷现象,给工程施工带来很大困难和风险。

为了有效解决湿陷性黄土施工中的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

包括改良土体、加固路基、排水、加固桩等方法,通过这些手段可以有效地提高黄土的工程性能,从而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

在处理湿陷性黄土时,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特性、工程要求和施工条件,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并进行有效实施。

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经验,可以有效降低湿陷性黄土对工程施工的影响,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在路基施工中,对湿陷性黄土的地质特性和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地质特性、处理方法、引言、结论1. 引言1.1 引言黄土地质工程是路基施工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湿陷性黄土在路基施工中常常引发各种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以提供参考和指导。

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黄土主要指在潮湿或水浸条件下易发生液化与膨胀现象的黄土。

其主要特性包括含水量高、孔隙结构复杂、土粒之间弱胶结力等。

这些特性使得湿陷性黄土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形和破坏,给路基工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处理方法针对湿陷性黄土,在路基施工中需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防止其对工程造成影响。

包括加固处理、排水降渍、改良处理等多种方法。

加固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材料或施加荷载来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质,提高其承载能力。

排水降渍则是通过排水系统将地下水排除,减少土体的含水量。

改良处理则是通过添加掺和剂或改变土体结构等方式来提高土体的稳定性和抗压强度。

结论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及处理方法是影响路基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

只有充分了解其特性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才能保证路基工程的安全和持久性。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湿陷性黄土地质特性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强塑性和感应性的土质。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

标记:病害概述病害详细分类病害的危害病害产生原因治理措施基本方法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方法和质量控制要点病害概述害是指湿陷性黄土在自重压力或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湿陷性黄土的危危害危害害,使路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下沉的现象。

这种特性,会对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基及结构物大幅度沉降、折裂、倾斜,严重影响其安全和使用。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地基土质和不同的结构物,应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δs=hp-h′ph0,式中:hp为保持天然含水率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一定压力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p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厘米)当δs值小于0.015时,应定为非湿陷性黄土,当δs值大于或等于0.015时,应定为湿陷性黄土。

自重湿陷系数δzs按下式求出:δzs=hz-h′zh0,式中:hz为保持天然湿度和结构的试样,加压至土的饱和自重压力时,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z为上述加压稳定后的土样,在浸水作用下,下沉稳定后的高度(厘米);h0为土样的原始高度(厘米)。

当δzs<0.015时,应定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当δzs≥0.015时,应定为自重湿陷性黄土。

(1)强夯法强夯法亦称动力固结法,通过重锤的自由落下,对土体进行强力夯实,以提高其强度,降低其压缩性。

该法设备简单,原理直观,适用广泛,特别是对非饱和土加固效果显著。

这种方法加固地基速度快,效果好,投资省,是当前较经济简便的地基加固方法之一。

采用强夯发处理黄土路基时,地下水位应低于处理深度0.5m-1.0m,且湿陷性黄土厚度不大于6.0m。

强夯处治的实际效果严重受地形影响。

地形平坦,强夯能量向下传递,产生路基压实,消除湿陷性的效果;水平方向向四周压缩,产生水平的压密变形,当夯点附近有凌空面时,强夯在凌空面受约束越低,变形增大,对土体不产生压密,而是使土体松散变形。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

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一、前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特殊的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差的工程性质。

在道路、桥梁等基础工程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是十分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湿陷性黄土的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施工工法。

二、工法特点该工法的特点是在高填方浸水的基础上,结合强夯法进行路基处理。

通过浸水处理,可以有效提高黄土含水量,减少其收缩变形。

同时,强夯法的使用可以增加黄土的密实度,提高其承载力和稳定性。

三、适应范围该工法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特别是在道路、桥梁等基础工程中的路基处理。

它可以有效改善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提高工程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工艺原理湿陷性黄土高填方浸水+强夯法路基处理的工艺原理是通过浸水和强夯来改善黄土的工程性质。

具体分析如下:1. 浸水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收缩变形是由于含水量变化引起的。

通过浸水处理,可以增加黄土的含水量,减少其收缩变形。

同时,浸水还可以改善黄土的可塑性和可压缩性,提高其加固效果。

2. 强夯法处理:强夯法是通过振动夯锤的作用,将夯击能量传递到黄土中,使黄土颗粒之间的接触变紧密,增加其密实度和承载力。

强夯法能够有效改善黄土的内部结构,减少孔隙比,提高其抗剪强度和稳定性。

五、施工工艺施工过程中,按照以下步骤进行:1. 土壤准备:清理施工区域,去除杂物、松散土壤等;2. 填方浸水:将填充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浸水处理,一般需要浸水2-3天;3. 强夯施工:使用振动夯锤对填充土进行强夯,通常采用多次夯击,夯锤应保持均匀的夯击频率和力度;4. 夯击密实度检测:通过密实度试验,进行夯击效果的监测和调整;5. 路基平整:对夯击后的路基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路基的设计要求。

六、劳动组织施工中需要合理组织人员,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包括施工队长、夯击工、验收员等。

七、机具设备施工中需要使用振动夯锤、泵站、浸水设备等机具设备。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

一级建造师公路工程: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湿陷性黄土地区路基施工一、湿陷性黄土的工程特性一般呈黄色或黄褐色,粉土含量常占60%以上,含有大量的碳酸盐、硫酸盐等可溶盐类,天然孔隙比在1左右,肉眼可见大孔隙。

二、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措施1.换填土2.强夯法:土的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

3.预浸法:用于土层厚度大于10m,自重湿陷量不小于1250px的地段。

4.挤密法:通过冲击,振动或爆扩成孔,再灌以石灰或灰土分层捣实。

5.化学加固法:用硅酸钠溶液,通过有孔的注射管压入土中,使其与土中水溶性盐相互作用,产生硅胶,把土胶结。

三、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湿陷性黄土填筑路堤:1.路床填料不得使用老黄土。

路堤填料不得含有粒径大于100mm的块料。

2.黄土路堤边坡应拍实,并应及时予以防护,防止路表水冲刷。

3.浸水路堤不得用黄土填筑。

四、地基陷穴处理方法1.灌砂法:本法适用小而直的陷穴,以干砂灌实整个洞穴。

2.灌浆法:本法适用于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

3.开挖回填夯实:本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

4.导洞和竖井:本法适用较大、较深的洞穴。

5.处理好的陷穴,其土层表面均应用石灰:土=3:7的石灰土填筑夯实或铺填透水材料加以改善。

石灰土厚度应按设计严格执行。

如原设计未要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750px。

【真题】适用于较大、较深地基陷穴的处理方法有( )。

【2015】A.灌砂法B.开挖回填夯实法C.灌浆法D.导洞和竖井回填夯实法E.真空预压法【答案】BD【解析】地基陷穴处理方法:1)灌砂法,适用小而直的陷穴;2)灌浆法,适用洞身不大,但洞壁起伏曲折较大,并离路基中线较远的小陷穴;3)开挖回填夯实,适用于各种形状的陷穴; 4)导洞和竖井,适用较大、较深的洞穴。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

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组织方案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具有较高含水量和可塑性的土壤,在路基工程中容易发生湿陷变形,给路基的稳定性和使用性能带来不利影响。

因此,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施工中,需要制定合理的组织方案,以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以下是一份针对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的施工组织方案。

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湿陷性黄土路基处理工程,总里程为X千米,路基宽度为X 米。

根据工程地质勘察结果,路线段落中存在湿陷性黄土层,约深X米。

为确保路基工程的质量,需要进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

二、施工准备2.1选派合适的专业施工队伍,负责工程施工管理和操作。

2.2调集必要的施工机械设备,包括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

2.3采购所需的施工材料,包括水泥、石子、砂土等。

2.4安排合理的施工人员,包括工程师、技术员、劳务人员等。

三、施工工艺3.1原地处理工艺将挖掘机在黄土表层进行剥离,剥离范围为X米宽,并倾倒到指定区域。

然后使用装载机将剥离的黄土进行堆放和转运,将黄土弄碎,形成颗粒度较小的黄土材料,为后续处理做准备。

3.2搅拌桩法处理工艺根据勘察结果,选取一定的施工点布设搅拌桩,采用搅拌桩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处理。

3.2.1搅拌桩施工前,需先进行桩位的标定和测量,确保桩位的精度。

3.2.2挖掘机开挖桩位,将搅拌桩机安装在挖掘机臂上,通过旋转和下压的方式将水泥和黄土充分混合。

3.2.3搅拌桩机沿着预定桩位进行搅拌,混合深度为X米。

3.2.4搅拌完毕后,使用挖掘机进行桩顶削平,并进行实验室取样分析。

四、施工安全措施4.1在施工现场设置合理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线,提醒施工人员和过往车辆注意安全。

4.2所有施工人员必须穿戴符合要求的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防护鞋等。

4.3施工现场必须设置消防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演习。

4.4操作施工机械设备的人员必须持有相关资质证书,经过专业培训和考核。

4.5定期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发现的问题。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

强夯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施工工法一、湿陷性黄土的土质特点湿陷性黄土天然孔隙比大,压缩率高,遇水后承载力迅速降低,沉降量大,失水则形成干缩裂缝。

由于其承载力较低,直接在湿陷性黄土上修筑路基,会造成路基失稳或产生不均匀沉降,故需进行处理。

二、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方法1.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的方法有很多,如挖除换填、桩基处理、化学固结、强夯处理等。

2.强夯法施工具有机具简单,所需人工少,施工技术易于掌握,施工速度相对较慢、施工成本低的特点。

三、强夯法施工原理强夯法施工是把一定吨位的夯锤提高到相应的高度,然后让其自由下落,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它是基于动力压密理论,通过夯锤对土体的冲击作用,使土中的空气溢出,土体颗粒重新排列,减小土体的孔隙比,降低土体的压缩性,消除其湿陷性,增大土体的干密度,来提高地基承载力。

四、施工工艺1.平整场地。

2.测量放样,夯点布设。

夯点按正三角形布置。

3.试夯。

根据设计夯击能和夯锤重计算提升高度。

4.主夯。

普遍的控制方法为夯击次数,夯锤提升高度。

施工时,若同一点连续发生跳锤,表现为夯沉量很小,则可以止夯。

5.副夯。

为加固主夯点之间相对松散的部分。

当地下水位低,孔隙水压力很小,土体为非饱和土时,主副夯之间的时间间隔可缩短为3天。

6.满夯。

在此需要特别指出的一点,主夯和副夯旨在加固深层地基(1m以下),而满夯虽然能量较低,但满夯却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在地表形成一坚硬的板结层,强度很高,厚度在50-100cm之间,而且夯后一段时间内,其强度在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增长。

7.检测。

主要检测指标有湿陷性系数、地基承载力,另外可辅以沉降观测。

8.场地整平,下道工序施工。

五、施工组织1.每一作业段长度定在160米左右。

在一般情况下,每作业段配备两台夯机比较合理,一台进行主夯,另一台进行副夯,主夯夯机最后进行满夯,而第二台夯机又可进行第二作业段的主夯,如此交替进行。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地基,副夯与主夯之间应间隔一定的时间,减小孔隙水压力对加固效果的影响,具体间隔时间要根据实际含水量来确定,一般为一周。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具有较高的含水量和较差的工程性质,对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本文将介绍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的工程性质差主要表现为强度低、可塑性大、渗透性差等。

在施工时,首先需要对黄土进行湿陷性判定,判断土壤的湿陷性程度,然后根据不同的湿陷性程度选择合适的施工工艺。

1. 原地加固:对于湿陷性黄土,一种常见的处理方法是原地加固。

通过加入适量的填充料和水泥,形成加固层。

加固层的厚度和含水量应根据黄土的湿陷性程度进行调整。

2. 压实处理:黄土路基填筑后,需要进行压实处理。

压实作业应按照规定的层数、层厚和压实能力进行,力求达到规定的压实密度。

对于湿陷性黄土,压实后要进行湿陷试验,以检测压实的效果。

3. 排水处理:湿陷性黄土的渗透性差,容易产生积水。

在填筑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排水措施,确保黄土路基的排水能力。

常见的排水措施包括设置排水管道、挖设排水沟等。

4. 沟槽处理:湿陷性黄土填筑后,容易出现沟槽病害,如龟裂、沉陷等。

为了防止沟槽病害的发生,可以通过设置沟槽来进行补偿,提高路基的稳定性。

在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的质量控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原料质量控制:选择合适的填充料和水泥,确保原料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要进行原料的试验,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

2. 施工工艺控制:按照设计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并进行相应的质量检测。

对于湿陷性黄土,要根据不同的湿陷性程度调整施工工艺。

4. 排水质量控制:排水设施的设置要合理,确保排水能力满足要求。

要进行排水设施的质量检测,确保排水质量符合要求。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包括原地加固、压实处理、排水处理和沟槽处理等步骤。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控制原料质量、施工工艺、压实质量和排水质量等方面的质量,确保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的工程质量。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在水分含量变化下易产生塑性变形的土壤,其在路基填筑中容易引起变形、开裂和沉降等问题。

为了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工工艺和质量,下面将就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进行详细介绍。

一、湿陷性黄土特性分析湿陷性黄土在路基填筑中的主要问题是塑性变形大,吸水膨胀性强。

这种土壤在吸水后容易发生体积变化,导致路基变形、开裂等问题。

在进行填筑施工前,必须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进行详细的分析,了解其吸水膨胀性和塑性变形特点。

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工艺1、路基平整:在进行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前,必须先进行路基的平整处理,确保路基表面平整、无坑洼和凹凸。

2、加固处理:针对湿陷性黄土的特性,可以采用加固措施来增强路基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常用的加固措施包括土工格栅、地膜等。

3、填筑施工:填筑施工前需根据设计要求确定填筑层厚度,然后采用机械设备进行填筑,严格控制填筑层厚度和均匀性。

4、压实处理:填筑完成后,对路基进行压实处理,确保填筑层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1、原材料质量控制:对用于填筑的黄土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2、施工工艺控制:严格按照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填筑层的均匀性和密实度。

4、加固层质量控制:如果采用加固措施,需对加固层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加固效果和稳定性。

5、监测和检测:填筑完成后,需要对路基进行定期监测和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四、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1、路基变形:如果发现路基填筑后出现变形问题,需及时对其进行整治,如加固处理或重新压实等。

2、路基开裂:湿陷性黄土容易产生裂缝,对此需及时修补和加固,同时进行下次施工时加强控制。

3、沉降问题:部分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后会产生沉降,需对其进行整治,恢复路基稳定性。

湿陷性黄土路基填筑施工技术及其质量控制至关重要,只有严格遵守施工工艺要求,加强质量控制,及时处理问题,才能保证填筑路基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

湿陷性黄土处理施工方案一、引言湿陷性黄土是一种典型的黄土,具有较强的吸水性和可塑性,易发生变形和破坏。

在工程实践中,湿陷性黄土的处理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降低工程风险,保障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二、湿陷性黄土的特点1.吸水性强:湿陷性黄土在遇水后会明显膨胀,导致地基变形。

2.可塑性好:湿陷性黄土易塑性变形,稳定性差。

3.容易流失:湿陷性黄土在雨水冲刷下容易发生流失现象。

三、处理施工方案1. 地基处理•挖土平整:在施工前,应挖土平整,清除表层有机物,确保地基均匀。

•加设排水系统:对于湿陷性黄土,可以设置排水系统,排除多余水分,降低黄土的吸水性。

•加设加固层:在地基上设置加固层,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减少变形。

2. 地基加固•灌浆加固:利用浆液灌注地基,提高地基的密实度。

•加设排水管道:设置排水管道排除地基水分,降低湿陷性。

•加设植被:在地基周围种植植被,稳定土壤,防止流失。

3. 施工措施•严格控制水源:对于湿陷性黄土的施工,要严格控制水源,避免水分渗入黄土中。

•及时排水:施工中遇雨天要及时排水,防止黄土流失。

•密切监测:对施工过程进行密切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工程质量。

四、施工注意事项1.防止地基不均匀沉降的情况发生:施工过程中需注意地基的均匀性,避免不均匀沉降对工程带来危害。

2.合理设计排水系统:排水系统设计要合理,保证排水畅通,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

3.定期检查维护:工程完工后,要定期检查维护工程,确保施工效果持久稳定。

五、结论湿陷性黄土的处理施工方案至关重要,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可以有效降低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实际施工中,需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操作,保障工程质量,实现工程永续发展目标。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处理方法

湿陷性黄土公路路基处理方法法、冲击碾压法、强夯法以及挤密法等地基处理方法处理路基。

1. 湿陷性黄土的性质湿陷性黄土泛指饱和的结构不稳定的黄色土,在自重压力与附加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附加下沉的现象。

2. 湿陷性黄土路基的处理宁夏固原市地处陇东陕北湿陷性黄土地区。

地基土除表层30~50cm的耕土外,其下均系第四纪黄土类地层。

由黄土状轻亚粘土、黄土状亚粘土、黄土状粘土组成。

黄土类土层中,具有大孔性,含明显白色钙盐结晶,居中等至高压缩性,具有强烈的中等湿陷性。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公路建设,应根据湿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路基湿陷,保证公路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2.1垫层法。

将基底以下湿陷性土层全部挖除或挖至预计的深度,然后以灰土或素土分层回填夯实。

垫层厚度一般为1.0~3.0m。

它消除了垫层范围内的湿陷性,减轻或避免了地基因附加压力产生的湿陷,可以使地基的自重湿陷表现不出来。

这种方法施工简易,效果显著,是一种常用的地基浅层处理或部分湿陷性处理方法,同时,还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局部土垫层的处理宽度超出基础底边的宽度较小,地基处理后,地面水及管道漏水仍可能从垫层侧向渗入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而引起湿陷,因此,设置局部垫层不考虑起防水、隔水作用,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及有防渗要求的建筑物,不得采用局部土垫层处理地基。

(2)整片垫层的平面处理范围每边超出建筑物外墙基础外缘的宽度,不应小于垫层的厚度,即并不应小于2m。

(3)在地下水位不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当未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时,对地基受水浸湿可能性大或有严格防水要求的建筑物,采用整片土垫层处理地基较为适宜。

但地下水位有可能上升的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考虑水位上升后,对下部未处理的湿陷性土层引起湿陷的可能性。

2.2冲击碾压法。

(1)冲击碾压是压实技术的新发展,冲击压路机由牵引车带动非园形轮滚动,多边形滚轮产生的势能与行驶的动能相结合,沿地面进行静压、搓揉、冲击的连续冲击碾压作业,形成高振幅、低频率的冲击压实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陷性黄土路基施工方法
1湿陷性黄土地基宜采用强夯、冲击碾压、灰土垫层或灰土挤密桩进行处理。

2路基填筑时,为加快填料水分的挥发,施工单位宜配备旋耕机(带打土装置);填筑每层应设置路拱,保证排水顺畅;填筑应连续施工,压完一层经检测合格后必须马上进行下一层的施工,以防土层干裂。

3采用强夯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要求:
1)强夯施工时应采取隔振、防振措施消除对邻近建筑物的影响。

2)强夯施工的主要机具设备有夯锤、起重机械、自动脱钩装置。

夯锤不宜小于10t,其底面宜采用圆形,锤底面积宜为3~6m2,夯锤宜对称设置若干个上下贯通的气孔。

3)强夯大面积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提供的地质资料,在施工现场选取具有代表性并不小于500m2的路段进行试夯,以确定夯击遍数,能量级别及影响深度。

每一遍内各个夯击点的夯击次数,应按现场试夯得到的夯击次数与夯沉量曲线确定,并应同时满足:
a)最后两击的平均夯沉量不大于5cm;
b)夯坑周围地面不发生过大的隆起;
c)不因夯坑过深而使起锤困难。

4)夯击点布设,一般按正方形或梅花形网格排列,其间距可根据击坑的形状、孔隙水压力变化情况及建筑物基础结构物特点确定,在施工时,强夯宽度范围在路基排水沟外缘,每遍夯击前应对夯点放样,并用灰点或袋装上标明位置。

一般分三次进行,第一次按梅花形网格排列放样布点进行夯击,第二次夯击剩余部分,第三次按50%夯击能量进行满夯,在满夯前,应按最佳含水量洒水,待水份渗透后再进行夯击。

5)强夯上层的天然含水量宜低于塑限含水量1~3%或液限含水量的0.6倍。

在拟夯实的土层内,当土的天然含水量低于10%时,应对其增湿至接近最佳含水量;当土的天然含水量大于塑限含水量3%以上时,应晾晒降低其含水量。

6)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有效深度,应根据试夯结果确定。

在设计要求消除湿陷性的有效深度内,上的湿陷性系数6s均应小于0.015。

7)严格按要求进行逐点夯击,每击一次,观测一次高程并记录。

用同样方法完成一个夯点的夯击,并观测此夯点的总沉降量和高程并记录。

发现因坑底倾斜而造成夯锤歪斜时,应及时将坑底整平。

8)多遍强夯之间的间歇时间取决于孔隙水压力的消散,一般不少于7天。

地下水位较低和地质条件较好的场地,可以连续夯击。

一般在强夯处理完成15天后再开始后续施工。

9)强夯完成后若表土松散或含水量过大翻浆,应挖除后采用翻拌石灰土处理。

4采用冲击碾压进行地基处理的施工要求
1)冲击碾压前用平地机对原地面进行整平,压路机碾压。

2)在冲击碾压的不同点位、不同深度选取上样做标准击实试验,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

3)冲击碾压前,测出路基不同深度的含水量,确保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4)第一次冲击碾压从路基右侧边线开始,紧贴路线中线的左线返回,如此循环直至整个路基范围内冲碾完成,碾压完成后应进行整平压实。

第二次冲击碾压前,调整冲击碾压段位置,确保不与第一次重合,达到整个路基全部冲击碾压。

5)冲击碾压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冲击碾压速度进行碾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