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聊城一中2022届高三12月阶段联合考试
高三试卷历史-山东省名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名校考试联盟2023年12月高三年级阶段性检测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为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战国时期的各国变法,普遍推行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作丘甲”“初税亩”“用田赋”、郑国的“作丘赋”、楚国的“量入修赋,赋车籍马”、陈国的“赋封田”,等等。
这些举措旨在()A.体现以民为本的追求 B.构建中央集权的体制C.削弱世袭贵族的特权D.应对战乱纷争的局面2.如图为西汉时期关中地区水利工程分布图。
这些工程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构建京畿区的军事防卫圈B.保障政治中心物资供应C.加强关中各地的经济交流D.利用黄河资源灌溉农田3.唐代开元、天宝年间,尚奢华、重炫耀成为展现个性、个人社会身份和地位的手段,衣食住行的物质性消费转向歌舞娱乐的精神性消费,品茶吸茗之风也从宫廷传至王公贵族、官僚士人,并渐人寻常百姓家。
这一时期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是基于()A.自信开放的社会风气B.儒家思想内涵的拓展C.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D.赋税征收标准的调整4.宋代,官员多数官与职分离,官员的本来职务,由另外被“差遣”的官员担任。
同时,大多数职位都有其他官员以“同知”“通判”的身份,与奉“差遣”的官员一起工作。
宋统治者这样做的初衷是()A.分散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完善地方政府职能5.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总理衙门官员郭嵩森指出,西洋各国与历史上的“夷狄”不可同日而语,“洋人之与吾民,亦类也”。
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
山东省2022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中有“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道德经》中有“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墨子》中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
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
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
从中看出三者均主张A.关注社会,倡导和谐B.具有民本思想C.关注社会,倡导统一D.推行仁政理念【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可归纳出当时思想家都关注社会,倡导和谐,故选A2.光武皇帝愠数世之失权,忿强臣之窃命,矫枉过直,政不任下,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自此以来,三公之职,备员而已。
光武帝这一做法旨在A.加强中央集权B.确保决策独断C.提高行政效率D.削弱三公权力【答案】B【解析】材料出自《后汉书∙仲长统列传》,是仲长统对西汉晚期以来皇权旁落、强臣擅权的历史总结。
他认为,刘秀正是针对这一历史教训,矫枉过直,将中枢权力收归尚书台,三公仅仅是个门面而已,没有实际权力。
目的是为了加强皇权,故B项正确。
3.下表所示为唐代文学作品对两税法实施后的社会状况的记述。
这可以用来说明两税法的实施内容出处饶阳因富得州名,不独农桑别有营。
日暖提筐依茗《送张使君赴饶州》树,天阴把酒入银坑。
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
农夫税多长辛《贾客乐》苦,弃业长为贩卖翁。
兖州有民家妇姓贺氏,里人谓之织女,父母以农为《太平广记》业,其丈夫则负担贩卖,往来于郡。
A.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减轻了农民的赋税负担C.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D.消弭政府对农民的控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依茗树”“把酒入银坑”“弃业长为贩卖翁”“丈夫则负担贩卖”可知,两税法以钱代役使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它的实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A项正确。
化学---聊城一中2022届高三12月阶段联合考试
化 学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Mg24 Al 27 K39 Ca40 Mn 55 Mo 96一、 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其蕴含丰富的知识和道理。
下列从化学视角对成语的解读错误的是A.沙里淘金——自然界中 Au 能以游离态形式存在,其密度比水的大B.水滴石穿——不涉及化学变化C.甘之如饴(“饴”指麦芽糖)——麦芽糖可用作食品甜味剂D.水乳交融——牛奶是一种胶体2.已知反应:2F 2+2NaOH=OF 2(二氟化氧)+ 2NaF + H 2O ,下列有关的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A. OF 2为极性分子B.核内有12个中子的Na :1211Na C.F -的核外电子排布式: D. H 2O 分子的球棍模型:3.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环境等密切相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泡沫灭火器的铁制外筒中贮存硫酸铝溶液,玻璃内筒中贮存碳酸氢钠溶液B.通常以海水提取粗食盐后得到的母液为原料制取“海洋元素”——溴C.“绿色化学”的核心是利用化学原理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D.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均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4. CaCl 2固体遇NH 3会形成可溶于水的配合物八氨合氯化钙(CaCl 2·8NH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向CaCl 2·8NH 3的水溶液中通入少量CO 2,不产生白色沉淀B.0.1mol CaCl 2·8NH 3中含0.8mol 配位键C.钙原子提供空轨道,氮原子提供孤对电子形成配位键D. CaCl 2·8NH 3中的配体是NH 35.有机物W 是合成某种抗疟疾药物的中间体类似物,其结构如图所示。
山东2024届高三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2月联考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山东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2月联考高三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 B2. C3. B4. A5. D6. C7. B8. D9. C 10.D11.A 12.B 13.C 14.A 15.D二、非选择题16.(1)封建社会总体实行抑商政策,商业地位低下。
(2分)商业政策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
(1分)封建社会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中唐及宋有所缓和松动;明清时期抑商政策加强。
(任意某一时期特点1分)(2)唐宋原因:中唐两宋以来,军事频繁,财政紧张,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伴随生产力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商业成为国家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政府政策。
中唐两宋以来土地兼并,人口增长,为缓解农业压力,政府鼓励农民转向手工业和商业。
(任意2点,4分)明清原因:封建社会渐趋衰弱,统治者加强了对社会的控制,加强专制集权。
商人大量购买土地,加剧土地兼并和小农的破产,威胁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激化阶级矛盾。
(任意2点,4分)17.评分细则:近代以来,列强侵华,民族危机逐步加深,中国日益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为救亡图存,范旭东出国赴日留学,努力学习先进的化工技术。
(青年范旭东出国留学的时代背景3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振奋了范旭东的实业报国热情,因此他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国创办实业。
(范旭东学成归国创办实业的时代背景,3分)然而我国制碱业起步晚,经验不足,技术上又受制于列强,因此范旭东苦心研究学术,终于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推动了我国制碱业的进步。
(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自身局限性,范旭东个人的突破,3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打断了范氏制碱公司的正常发展进程,面对战争困境和日本的威逼利诱,范旭东并没有妥协,毅然将企业和技术设备进行了内迁,保卫了我国制碱业的发展成果。
(战争时代对范旭东企业的破坏,范旭东的选择,3分)总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我国化工行业发展异常艰难而曲折,而正是以范旭东为代表的企业家,以其自强爱国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推动我国化工行业负重前行。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一中学等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第一中学等多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1.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秦始皇“为‘黔首改化,远迩同度(法度)’,颁布统一的各种制度、订定文字、大规模移民、经济上各种措施结合起来,促进了全国范围内‘行同伦’任务的完成。
”这表明“行同伦”A.旨在推动儒法融合B.宣传了儒家思想学说C.形成共同行为规范D.彰显皇帝的绝对权威2. 汉武帝时期实行严格的盐、铁、酒类官营政策。
汉昭帝即位后诏天下贤良文学,问民间所疾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务本抑末,毋与天下争利。
汉昭帝取消了酒类专卖和部分地区的铁器专卖政策。
这一变化A.实质是巩固大一统国家的政策调整B.有利于推动西汉商品经济全面繁荣C.标志着传统重农抑商政策重大转变D.推动私营手工业自由佣规模扩大3. “武德四年(621年)七月,废五铢钱,制钱径八分,重二铢四絫(十絫为一铢),积十文重一两。
钱之文,为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文字庄重、隽秀、挺拔,时称其工。
其字在篆隶之间,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左读之,自上及右回环读之其义亦通”。
此钱是①汉武帝稳定金融的举措②玄宗李隆基开元年号钱③形制沿用秦朝方孔圆钱④此钱亦可称为开通元宝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4.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羁縻:笼络控制)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
”据此,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元朝()A.地方行政效率不断提升B.沿袭变革是地方管理的主线C.边疆管理与内地一体化D.根本解决中央和地方的矛盾5. 下表是对同一事件的不同来源的历史叙述。
据此判断最可信的历史事实是A.致远舰与敌舰吉野同归于尽B.致远舰因中敌舰鱼雷而沉没C.致远舰冲向敌舰,最后沉没D.邓世昌自乱阵型,被围攻而沉6. 梁启超在 1897 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2023-2024学年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1.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定了太阳历。
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建新的城邦。
这说明()A.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B.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C.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D.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2. 伴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古代世界崛起了一系列帝国。
如图描述的帝国应是()在1—2世纪空前繁荣伴随着扩张,地中海成为它的内海实行奴隶制度A.亚述帝国B.波斯帝国C.亚历山大帝国D.罗马帝国3. 下列两则史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史料一 1166年,英王亨利二世规定自由人可以越过庄园领主的法庭,直接上诉国王法庭史料二 1301年,法王腓力四世当众烧毁教皇的通谕,庄严宣告他的子孙后代,除了上帝,永远不会服从任何外来权力。
A.王权强化B.法律革新C.宗教改革D.国家统一4. 传统观点认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是因为黄金、白银大量流入,后来有学者通过对气候和人口、商业和市场、信贷发展等几个因素的考察,指出价格革命有更复杂的原因。
据此可知,关于西欧价格革命成因的认识()A.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B.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C.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D.没有定论可以随意进行解释5. 人们追求锦华服饰,把适体奢华的装束看作个人完美的因素之一,追求适合自己身材和喜爱的服装样式;女人不惜重金去购买假发、美颜水、香水、油膏和脂粉,不厌其烦地通过修饰面貌、肤色和改变发型等化妆手段展示自己仪态、姿容的魅力。
这种生活方式在欧洲开始兴起于()A.文艺复兴时期B.宗教改革时期C.启蒙运动时期D.工业革命时期6. 近代以来,英国的经济政策和理论在世界上具有典型性,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到凯恩斯主义,到新自由主义,到第三条道路,每次经济政策的变革都有其特定的历史条件,但有一条主线贯穿始终。
山东省中学联盟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山东省中学联盟2023届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2023年高三12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一项不是战国时期的礼仪制度()。
A.农耕
B.八股文
C.婚姻制度
D.公堂制度。
2.关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发展,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加快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扔掉计划经济
C.政策利好外资进入
D.全面发展改革开放。
二、多选题:
1.战国时期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A.中央集权
B.封建制
C.世家
D.少数政治。
2.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的主要成就有()。
A.经济社会发展飞速
B.政治生活持续改革
C.社会文化不断进步
D.国家力量显著增强。
三、判断题:
1.战国时期,人们对婚姻观念越来越自由()。
A.对
B.错。
2.元朝时期,蒙古政府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法律制度()。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原卷版)
B.为保台湾采取了有效措施
C.为国家统一做出了贡献
D.对侵略者的本质认识不清
20.上级对下级的赏赐是古代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西周到春秋时期,赏赐的物品有车马、衣服、祭品、祭器、戎器;战国时,黄金、锦绣、土地、白壁、爵位演变为赏赐之物品。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
A.经济发展使赏赐物品的价值提高B.赏赐的意义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
C.中国墓葬形制深受佛教文化影响
D.宗教信仰与民众的生活紧密相连
8.1949年6月,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在上海推行折实储蓄制度,折实储蓄一般以有代表性的生活必需品作为折实单位,如米、布、油、煤等。民众存入货币,到期可以取款时,则按照存入时的物价折实成实物获得收益。据此可知该制度
A.将会引发大规模通货膨胀现象B.长期成为我国储蓄的重要形式
清朝
在京文武官员每年俸银,一品180两白银,二品155两白银,以此减少。京外文官俸银与京官相同,但没有禄米,而武官的俸银减半。雍正帝,七品知县每年只有45两俸银,“不取之百姓,势必饥寒”,因此,推行养廉银制,其数目大大超过各级官员的俸银
——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官员的俸禄”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魏晋
帛、粟、钱各占⅓
唐代
唐初大体沿隋,俸禄有粟、田、钱,俸禄依官的品级九品正、从分为十八级。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将各种粮钱合为一起,以月俸为名,随月发钱
宋代
官员的俸禄丰厚,名目繁多,如最高文散官除每月给俸钱120贯钱外,还有绢绫罗锦以及职钱、公用钱、出差费和仆人费用等
元代
俸禄支付纸钞,也叫俸钞
C.促进了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D.践行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历史--山东省聊城一中2020级高三12月月考检测
2022-2023学年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高三历史试题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选项)1.考古发现,距今5000年前的良渚古城是一个具有宫殿区、内城、外城和外围水利系统四重结构的庞大都邑。
其中内城300多万平方米,外城631万平方米,相当于8个故宫。
外围水利系统是目前已知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利系统,影响范围约100平方公里。
据此可推知,良渚文明A.重视发展农耕经济B.城墙筑造技术发达C.社会动员能力较强D.专制国家基本形成2.根据《汉书·王子侯表》记载,汉武帝元朔年间,河间王国一次分封了12个侯国,城阳王国则分封了33个侯国,梁王国和楚王国分封了1—2个侯国,连边远的长沙王国也分封了15个侯国。
这些分封A.说明诸王大多具有世袭统治权B.有利于汉朝治理能力的提升C.成为强化中央集权的主要方式D.折射出南北经济发展的差异3.下图为唐代章怀太子李贤墓的《客使图》壁画。
画中描绘的是来自拜占庭、新罗和靺鞨的使者在唐朝官员带领下准备进入会见场所的情景。
此壁画可以用来说明唐代A.民族关系稳定和睦B.绘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C.文明影响力的强大D.太子专门管理外交事务4.宋代吕大钧说:“为国之计,莫急于保民。
保民之要,在于存恤主户;又招诱客户使之置田,以为主户。
主户苟众则邦本自固。
”材料意在强调A.主户与客户间具有一定流动性B.实施民本思想的必要性C.基层生产关系对统治的重要性D.进行个体经营的艰难性5.王夫之指出,“天为民立君,君置臣以佐其治天下,故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若君待臣以非礼,视臣如草芥,辱其人格,屈其志气”,臣则应当坚持原则,明确为臣辅佐之责,保持个人的节操,而不应在“天下无不是底君”的名义下盲从受辱,逆来顺受。
这一论述A.是对传统儒家伦理的叛逆B.隐含着限制君权的进步思想C.矛头直指君权神授的思想D.阐述了民族气节的重要意义6.1896年,梁启超在其著述中指出: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二模)试题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二模)试题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老子认为“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孟子主张君主“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
由此可知,两者都A.认同德主刑辅B.主张顺应民意C.代表平民利益D.具有辩证意识⒉诸侯相,统领百官,汉初多由功臣担任。
文景时期,多选宽厚长者任诸侯相;汉武帝后,众多儒生被选任诸侯国的相、中尉和内史等官职,“傅相皆儒者,旦夕讲诵,足以正身虞意”。
上述变化反映出,西汉A.注重推进移风易俗B.行政中枢权力转移C.主流治国理念变动D.郡国并行体制完善3.宋代,两浙西路的秀州农村,小农家庭“布缕菽粟,鸡豚狗彘百物皆售”。
每逢春冬农闲季节,他们则“为工、为匠、为刀镊、为负贩”;福建路山多田少,农民“多费良田,以种瓜植蔗”“虽上熟之年,犹仰客舟兴贩二广及浙西米前来出粜”。
上述现象共同说明,当时A.商品经济向农村渗透B.农民破产现象严重C.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D.土地种植结构失衡4.隆庆四年(1570 年),文渊阁大学士高拱上奏道,广东、广西,云南,贵州以及北方的蓟,辽、山、陕等边疆地区“有司虽有牧民之官,实有疆场之责,乃官其地者,非杂流则迁谪”建议“今后各边有司,必择年力精强,才气超迈者除补”。
此建议被中央采纳。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边官晋升机会增多B.边疆治理力度加大C.改土归流趋于式微D.内阁地位明显提高5.针对臣下与缅甸往来文书中有劝缅甸“归汉”的措闻,乾隆帝指出:传谕外夷,立言亦自有体,乃其中有数应“归汉”一语,实属舛谬。
山东省聊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doc
聊城一中—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9.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
“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中国民间流传最广的《百家姓》版本中却排序第一,“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顺序家喻户晓。
由此可推断出该版本的《百家姓》成书于哪一朝代()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10.40年代中期,朱自清总结了当时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地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
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
”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打倒列强,除军阀”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D.“要和平,争民主”11.11月比利时首相赫尔曼·范龙佩当选为首位“欧盟总统”,这说明()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B.欧洲国家开始走上联合之路C.比利时在欧盟国家中处于主导地位D.欧盟已成为统一的联邦国家12.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朱熹和二程。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评论着眼于程朱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压抑人的个性发展B.此说法有失偏颇,没有辩证地客观评价程朱思想C.我们应批判地继承程朱理学思想D.这种观点是正确的,程朱理学不能适应统治阶级的需要13.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信仰得救;致良知14.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
上述认识出现的原因是()A.伏尔泰推崇中国的儒家文化和政治B.中国四大发明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C.当时中国的社会制度比欧洲各国优越和先进D.伏尔泰反对欧洲各国的君主制度15.现代化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目标。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二模)答案
山东省聊城市2022届高三历史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二模)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B2.C3.A4.B5.A6.C7.D8.C9.D 10.A 11.A 12.B 13.D 14.C 15. D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 (17分)(1)说明:东汉牛耕画像石:属于实物(图像)史料;(1分)描绘了二牛一人犁耕法,反映了当时铁犁牛耕的使用情况,该耕作方式的推广提高了生产效率,提高了粮食产量。
(1分)《齐民要术》:属于文献史料;(1分)该书系统总结了六世纪以前黄河中下游地区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详细介绍了季节、气候和不同土壤与农作物的关系,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对研究中国古代粮食生产有重要价值。
(1 分)隋唐含嘉仓遗址:属于实物史料;(1分)作为隋唐时期的重要国家粮仓遗址,对研究这一时期的粮食储存技术和粮食产量有重要价值。
(1分)(2)基本因素:耕作工具、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农作物品种、耕作动力、水利工程、灌溉工具、耕作者素质、土地制度、气候、历法、赋税制度、政治局势、人口数量、粮食储备等。
(6分。
每点1分,答出货中6点即得满分。
)(3)注意的问题:注意史料来源的真实性:选取客观、正确的史料;注意选取史料的多样性,并对史料进行甄选、辨别;审视史料背后的历史“语境”;合理利用史料,史论结合。
(5分。
每点2分,答出其中3点即得满分。
)17. (13分)(1)区域:湘赣边界/湘鄂赣/闽浙赣/赣南、闽西(中央)闽浙赣/鄂豫皖/湘鄂边/湘鄂西/洪湖/左右江/海陆丰/川陕/苏北/琼崖等。
(2分。
每个区域1分,标出其中2个即得满分。
)理由:这些地区属于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或偏远地区,远离大城市;属于易守难攻、地势险要的两省或多省交界地带。
(每点2分,共4分。
)(2)理解: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继续探索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 分)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也揭开了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的序幕;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率领队伍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2021年12月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年12月山东省中学联盟高中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卷★祝考试顺利★(含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 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殷周以来的仪礼,是从家庭的祭祀祖先、和睦亲族的仪式发展起来的,后来逐渐扩大,就有了国家性的典礼,像祭天、祭山川等。
仪礼有严格规则,有上下有差别、等级有次第的差序格局,也是伦理的秩序。
这反映了A.分封制度的由来B.家国一体的实质C.儒法之争的根源D.道德形成的过程2.从表1中的材料可知,在两汉时期实行的户籍制度之下A.户籍与赋役分开管理B.成员法律身份等级森严C.成员法律身份独立平等D.基层的治理无序混乱3.图1和图2是唐代前期和后期朝廷录取进士来源地分布图。
从图1到图2的变化A.说明了唐代后期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到了南方B.反映了唐代前期与后期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C.说明了唐代政治从贵族垄断到平民化的过程D.反映了唐代各地区教育出现了均衡化的倾向4.宋元之际史学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指出∶"旧制虽有市舶司,多州郡兼领;元丰(宋神宗年号)中,始令转运使兼提举,而州郡不复预矣;后专置提举,而转运亦不复预矣。
"上述变化反映出宋朝A.加强对州郡的控制B.严格控制对外贸易C.重视海外贸易收入D.进行财税制度改革5.16-18世纪中期,中国的强盛是耶稣会士们口中称颂的对象。
18世纪晚期,在马戛尔尼使团成员的著作中,他们已摒弃了之前欧洲对东方文明古国的向往之情,而是带着优越感来评判中国的一切。
马戛尔尼使团成员与早前欧洲耶稣会士们相比,对中国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A.清朝腐败损害了国际形象B.英国使团成员的身份更高贵C.二者对东方文明了解的差异D.英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强国6.鸦片战争后,西方的自然科学和社会政治学说虽然已经渐次传入中国,但在很长时间内,一般士大夫认真关心这种新学的很少,直到中法战争前,仍然是"满朝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耻士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一。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青铜礼器中属周王室和王臣制作的占大多数,属诸侯国的为数甚少。
到了春秋时期,王室、王臣的礼器几乎消失,代之而起的是列国诸侯、卿大夫甚至卿大夫家臣铸造的器物。
这反映了春秋时期A.礼乐制度已经崩溃B.政治格局的变动C.手工业水平的提高D.官僚政治的形成2.图1所示为20世纪末在甘肃嘉峪关(河西走廊中部)考古发现的魏晋时期的《黄帝问道图》(壁画砖)。
该图可用于说明魏晋时期嘉峪关地区A.民族文化的交融B.“大一统”思想的强化C.道教发展本土化D.民族服饰的相互影响3.忽必烈遇到重大国事,一般都会向中原地区的儒者寻求意见。
元代统治者虽然将中原人群和原南宋统治地区人士都规划为三、四等人种,但依旧给儒士参政议政的机会,且极力推崇“三纲五常”。
据此可知,元代A.沿袭辽、金的文化政策B.统治者主动改变民族歧视政策C.儒学正统地位较为稳固D.程朱理学开始得到官方推崇4.有学者指出:当古代中国历史上首次面临先后来自海盗及日本倭寇骚扰时,明朝廷采取海禁政策就是基于“筑长城御敌于千里之外”的思想,欲利用海洋这一天然屏障以阻隔海上敌对势力进犯。
在该学者看来A.海禁政策造成了严重的后果B.倭患严重危及明朝专制统治C.明朝国家治理水平较为低下D.海禁政策的制定具有必要性5.茅海建教授指出,鸦片战争后的道光帝没有进行深刻的反省,在战争期间办理过军事与外交事务的清朝大员中,琦善、伊里布、杨芳、牛鉴等对自己的战争经历几乎没有任何感悟。
《海国图志》等民间著述得不到主政者的赏识,其思想主张更是在体制内得不到施展。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中国近代化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B.鸦片战争并未引起地主阶级的反思C.统治阶层没有积极探索救亡之道D.鸦片战争阻断了中国社会向近代转型6.《新青年》除了以一般性言论指导全国进步人士之外,还有针对性地以通信形式来回答各地青年提出的种种问题。
当时不少青年,如王统照、叶挺等都曾致函《新青年》,他们在与陈独秀的书信往来中,受到启发与鼓励。
据此可知,《新青年》A.为五四运动做了舆论的准备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D.促进了青年人思想的解放7.1933年4月,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央对外贸易总局。
中央苏区的“对外贸易”实际上是以货换货,以物换物,即把苏区生产的粮食、钨砂、木材等出口到白区(国统区),换回食盐、布匹、军工材料和医药器材等。
由此可见,这一做法A.改变了苏区的贫困落后面貌B.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C.有利于缓解根据地经济困难D.推动了根据地国际贸易的发展8.表1所示为《蒋介石日记》的部分内容(1940年9月15日)。
由此可知,当时的蒋介石A.坚持持久抗敌,弘扬爱国精神B.维护独裁统治,消极抗日C.借助国际力量,挑起国共纠纷D.接受国共合作,共御外侮9.表2所示是1965年美国约翰逊政府关于中国的提议(部分)。
这些提议A.缘于新中国的国际地位逐步提高B.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符合双方利益C.说明美国调整对华关系的紧迫性D.促进了中美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10.伯里克利死后,“才华横溢、足智多谋但也不择手段、鲁莽、放荡”的亚西比德开始崭露头角。
“他惊世骇俗的狂妄行为让所有的雅典人都去谈论他……他具有所有使人喜爱的偶像特征,他能通过公民大会实施任何他乐意施行的主张”。
这表明,此时的雅典A.直接民主弊端显现B.民主政治遭到破坏C.领袖政治素养提升D.公民政治地位提高l1.1337年,爱德华三世发动英法“百年战争”,为此,他经常召集骑士和市民代表参加议会,讨论税收问题。
1344年,下议院承认“国王和贵族是为了英国人民的安全才冒着生命危险去作战的”,国王进行的战争是为了国家以及国王、教士和国内所有其他人的荣誉、安乐、和平。
据统计,1294~1453年,英王获得动产税和关税累计达1100万英镑。
据此可知,英法“百年战争”A.强化了英王的专制权威B.增强了英国臣民的民族意识C.促成了英国的议会制度D.推动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发展12.16世纪70年代的意大利人布鲁诺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写了一些批判《圣经》的论文,并表现出对基督教圣徒的厌恶。
他因此遭到宗教裁判所的指控和通缉,整个意大利没有一块他立足的地方。
这反映出当时意大利A.文艺复兴遭到镇压B.宗教改革运动受挫C.人文主义发展受限D.民众排斥宗教异端1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先的计划是向农民提供工业制成品作为补偿,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可能的。
所以,政府很多时候不得不强行征用供养士兵和城市居民所必需的剩余农产品。
这反映了当时苏俄A.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严峻B.农民对政府的政策不满C.经济措施与现实的脱节D.工业化建设的求快求急14.图2为1939年4月英国人伯纳德·帕特瑞吉创作的漫画《老调重弹》。
画中希特勒和墨索里尼隔着栅栏在议论一条正在狂吠的身披“米”字旗的狗。
希特勒嘲讽其“吠犬不咬人”,墨索里尼则流露出自己的担忧:“但狗知道这句谚语吗?”该漫画A.肯定了英国对德意政策的转变B.强调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可能性C.表达了对英国外交政策的不满D.揭示了轴心国集团最终瓦解的必然性15.1953年8月3日,美国国务卿致电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洛奇,强调关于朝鲜问题的政治会议“应该是朝鲜战争交战方之间的双边会议,而不是包括中立国家在内的圆桌会议;会议应只讨论朝鲜问题,事先不能认同讨论其他问题的可能性;任何情况下都要保证韩国参加会议”。
这说明美国A.强调以多边主义协调朝鲜半岛分歧B.认为韩国的合法权益遭到严重破坏C.力图限制苏联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D.主张在联合国框架内解决朝鲜问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王朝的“重商主义”材料一王安石在《答曾公立书》中说:“政事所以理财,理财乃所谓义也。
一部《周礼》,理财居其半,周公岂为利哉?”南宋时,《文献通考》的作者马端临感慨:“噫!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指宋代)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
”朱元璋告诫臣僚:“宋神宗用王安石理财,小人竞进,天下骚然。
此可为戒。
”——摘编自吴钩《宋潮:变革中的大宋文明》材料二材料三宋朝商税是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
“至道(宋太宗年号之一)中,岁入(商)税课钱四百万贯;天禧(宋真宗年号之一)末,增八百四万贯”;庆历(宋仁宗年号之一)年间,商税收入更是达到“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余贯”;熙宁十年,华亭县辖下的青龙镇,商税收入达一万五千贯。
——摘编自脱脱等《宋史》、徐松《宋会要辑稿》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宋朝“重商主义”的利弊。
(12分)“过渡时代之新民国”材料图4为《真相画报》(1912年6月5日创刊于上海)第三期上刊登的马星驰的一幅漫画《过渡时代之新民国》。
——摘编自吴广伦《老漫画中的中国史》提取材料信息,对漫画中“过渡时代之新民国”加以阐释。
(13分)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楷模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各领域涌现出一大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得到党和政府的表彰。
材料——据杨冬梅《新中国70年劳模事业成就与经验》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相关史实,以“楷模”为主题,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
(13分)(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世纪下半叶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20世纪后半叶,西欧各国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寻求发展,其国际地位的变化引起众多同学的关注。
为探究这一历程,某学习小组使用了下面几则史料。
材料一有关二战后初期西欧状况的一组史料。
1946~1950年西欧主要国家工业生产指数表(1938年=100)材料二1958年6月,戴高乐复出。
他认为应该调整法国的外交政策,放弃第四共和国的“大西洋政策”,摆脱美国的控制。
20世纪60年代后,随着以欧洲共同体为核心的欧洲联合趋势的发展,戴高乐更强调“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美国不是欧洲的一部分”。
1969年9月,勃兰特组建西德联合内阁,新东方政策正式推行。
勃兰特说:“我们的东方政策实际上有三重目标: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同东欧各国关系正常化;暂时解决德国两部分的关系。
”——摘编自王斯德、钱洪《世界当代史》材料三欧盟(欧共体)成为联合国50多个多边协定和条约的唯一非国家签字方。
在联合国大会召开之前或期间,欧盟总是试图协调各成员国的立场,以便在联合国采取共同立场。
在安理会,欧盟成员国在涉及欧盟已经形成明确政治立场的全球安全问题上也开始注意维护欧盟的立场。
“凡是在欧盟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领域,欧盟的声音都成为确保该多边议程付诸实施的关键性多数”。
——摘编自丁银河、张晓京《冷战后欧盟多边外交的层次分析》(1)材料一这类史料对我们研究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是否具有必要性?说明你的理由。
(5分)(2)把材料二作为探究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的证据,使用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4分)(3)依据上述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欧国际地位的变化。
(5分)(4)考量历史上一个文明区域国际地位的变化,应坚持什么原则?说说你的看法。
(3分)历史试题参考答案1.B2.A3.C4.D5.C6.D7.C8.B9.A 10.A 11.B 12.C 13.A 14.C 15.C16.利: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商业市镇的兴起;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封建统治;一段时期内丰富了儒家义利观念,淡化了传统抑商观念。
(8分,答出四点即可)弊:发展官营工商业,侵夺了私营工商业发展的空间;政府片面强调理财,容易滋生腐败,加重民众负担;社会逐利风气滋生,易导致奢侈浪费。
(4分,答出两点即可)17.示例漫画作品展示了民国初期中国社会复杂的政治形势。
(2分)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是一个以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2月12日,清帝退位。
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主权在民、自由平等、分权制衡等民主政治原则。
漫画中的“完全共和”“新民国”“内政”“同帆共济”,即呈现了此时中国社会政治的剧变,反映了进步人士对民主革命的支持和对民主政治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