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孔子仁爱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

合集下载

孔子对当代的意义

孔子对当代的意义

孔子对当代的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创始人之一。

他的思想和哲学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孔子的思想和哲学的理解也在不断地演变和深化。

本文将探讨孔子对当代的意义,以及他的思想和哲学在当代社会中的应用和价值。

一、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孔子的思想和哲学主要体现在《论语》中。

他的思想和哲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这是一种仁爱的精神。

他认为,仁爱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维护社会正义和和谐的重要保障。

2. 中庸孔子认为,人们应该追求中庸之道,避免过分的偏激和极端。

他认为,中庸可以使人们保持内心的平衡和稳定,避免过度的情感波动和冲动。

3. 敬神孔子认为,人们应该敬神,尊重天地自然,感恩天赐的一切。

他认为,敬神可以使人们保持谦虚、虔诚和感恩的心态,避免过分的自大和傲慢。

4. 学习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他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们不断地进步和成长,不断地开拓自己的眼界和思维方式。

二、孔子对当代的意义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对当代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首先,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当今社会,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和挑战,容易迷失自己的方向和目标。

而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帮助人们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

其次,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在当今社会,人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时有发生,社会的和谐和稳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而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强调了人们之间的仁爱和中庸,可以帮助人们建立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最后,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当今社会,科技和经济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而孔子的思想和哲学强调了不断学习和进步的重要性,可以帮助人们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浅谈孔子的仁爱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浅谈孔子的仁爱思想对现代的影响

39神州文化浅谈孔子的仁爱思想对现代的影响段可心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摘要: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之一。

“仁爱”思想包括仁者、仁政、爱人等思想主张,对中国的社会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当今时代依然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孔子的仁爱思想鼓励现代社会的人们关心帮助他人,提高自身修养,这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我国“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也是由仁爱思想衍生而来。

由此可见,孔子的仁爱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仁爱;思想;现代;影响一、孔子的仁爱思想1.1仁者爱人的思想孔子的仁爱思想主要由爱亲和爱人两个方面构成,其中最基本的便是孝悌思想,可以说孝是人类一切美德的基础,在尊敬家人,孝敬父母的基础上才能达到泛爱的境界,其实所谓的泛爱就是仁者爱人思想的升华。

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在升华,由爱家人到爱惜所有人的生命,尊重不同等级的人的生命价值。

1.2忠恕之道的思想孔子仁爱的思想中还有一种是忠恕之道,指的是推己及人,将心比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是这个道理,可见这其实就是孔子仁爱思想中换位思考的一种思想,“忠”是指对自己的要求,即待人真诚,待己真诚,“恕”是对待他人时的态度,即宽容与尊重。

其实忠恕之道是仁者爱人思想的一种升华,孔子通过忠恕之道使仁爱的思想从家庭伦理推向了社会大众。

1.3中庸之道的思想中庸之道的三个理论要点分别是不轻易更改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要持之以恒;要有中正之心;坚守好自己的岗位,做到在其位谋其职。

中庸之道是孔子提出的修己治人的思想主张,自己要做到自我教育与反省,对待别人要谅解宽容,以此达到调节人际关系,提高个人思想道德水平的目标。

中庸之道是忠恕之道进一步的发展,要求人们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1.4恭、宽、信、敏、慧的思想恭、宽、信、敏、慧是仁爱思想的具体体现,恭主要是指克服内心的焦躁不安,保持庄重的心态,做一个踏实不浮躁的人;宽是指待人宽容,能够包容和理解他人;信是信用,说做讲信用,守诚信;敏是指聪敏,发挥自身的才智进行积极的创造,是实现人自身发展的途径;慧是为了实现目标而产生的动力。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

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倡导以身作则、提倡因材施教、强调个性化关注以及鼓励师生平等互动等孔子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教师可以借鉴和应用孔子教育思想,结合现代教学实践,将其融入到教学中,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成为有品德、有才华、有责任感的人才。

认识和理解孔子教育思想对当代教师教学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应该在教育实践中加以借鉴和运用。

【关键词】孔子教育思想, 当代教师教学, 启示, 品德修养, 以身作则, 因材施教, 个性化关注, 平等互动, 教学效果, 现代教学实践, 融入教学.1. 引言1.1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识别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根源和精髓。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是中国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深入研究孔子教育思想,我们可以了解孔子对教育的理念和原则,以及他对学生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孔子教育思想融汇了儒家文化的精华,强调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核心价值观。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为当代教育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认识孔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性,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人才。

深刻理解和把握孔子教育思想,对于打造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2 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孔子教育思想在当代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孔子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提倡“修己以教人”,强调德育教育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性。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

孔子的德育思想及现代价值研修日志孔子的德育思想:仁爱、礼义、忠恕、明智和诚信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其进行正确评价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同时,孔子德育思想对现代教育的启示包括:德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做学问先要学会做人”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任务;培养主体意识需要建构一体化的德育体系。

仁爱。

仁爱是孔子思想中的核心理念,主要是指一种高尚的品德,孔子是仁学的开创者,他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

仁爱是一种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和精神追求,其他的美德都是围绕着这种道德修养而展开的,一个人想要追求真正的品德,就应该以爱人为主要的前提。

“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修养和道德,才能够实现道德的标准,才能够为实现最高境界的仁爱奠定基础。

礼义。

在孔子的德育思想中,仁爱是其核心的价值理念,而礼则是其德育教育的修身准则,是具体的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是把仁爱的思想运用到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的行为规范。

儒家德育思想的目标是通过礼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的道德、社会的法律和家庭的准则对受教育的人都具有规范作用,使礼成为每一个人应该自觉遵守的准则,达到人对自己有礼、人对人有礼、人对自然界有礼的境界。

忠恕。

忠恕原则是孔子思想中的具体的实施方法,孔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己矣。

”意思就是说忠恕是仁爱之道的主要方面。

忠恕主要以忠为思想的核心,对于自己而言,主要是指做人一定要忠于国家、忠于事业、忠于朋友等,要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摆正自己的心态和位置,也就是说,做事要体现忠诚原则。

忠恕就是要宽以待人,以己量人,推己及人,实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明智。

明智的思想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描述。

首先,明智对于个人而言就是要有自知之明,能够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同时也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明就是指一个人能够正确的反思自己的错误,加以改正,提升自我内在品质的高度。

其次,明智是一种道德品质和分析事物的能力。

所谓知者不惑,也可以说是智者不惑,拥有智慧的人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的认识,还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诚信。

浅论孔子仁爱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

浅论孔子仁爱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

浅论孔子仁爱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摘要:“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的最高道德准则和人格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遭受到了冲击。

在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也失去了传统文化赋予它的部分真义。

我们重新理解、重视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完善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爱思想、教育一、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仁”的思想是儒学思想的主导。

孔子对“仁”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故孔子的学说后来又被称作“仁学”。

“仁”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爱的符号,“仁”在孔子儒学当中最根本的意思也就是爱。

孔子的“仁爱”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引申出来的。

任何人一生下来,首先遇到的就是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关系,婴儿处在亲人的爱抚之中,并逐渐萌生对亲人的深深依恋和敬爱之情。

因此,家庭中亲情之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只有爱自己亲人的人,才会去爱他人。

孔子的“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仁者人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原来的释义就是“人”,是指要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真正的人。

其实,“从字源上看,仁字从人从二,指人与人之间相依相耦,独则无耦,耦则相亲。

可以说,仁是由人本身引申出来的行为原则,它要求人们相亲相爱,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的觉醒,对人类本质的理解,具有浓厚的人道精神”[ 1 ] 。

人之区别于动物在于其内心深处有仁的存在。

仁是发自内心,经过思考的,区别于动物之间的本能的爱。

既为人就应该具有仁,能施仁于人,否则就枉为人。

第二,“仁者爱人”。

即一个人应具有一颗仁爱的心。

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爱人当视人如己,以爱心调节人际关系。

抚孤独,恤矜寡,拯疾病,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人类共同幸福。

孔子人性论的当代教育价值

孔子人性论的当代教育价值

孔子人性论的当代教育价值作者:许袖飞来源:《祖国》2018年第03期摘要:孔子人性论不断强调人的本质是“仁”,人性要向着“仁”的方向去发展,重视诗乐礼对人性的涵养,实现自然的天性向道德为核心的人性发展。

可见,孔子所说的“人性”,主要包括了先天因素以及后天养成,是把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做了一个整合。

人的天性发展是“仁”的理念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应该在照顾到教育对象主体性作用的前提下来进一步对其理想信念的形成加以引导和支持,唯有如此,才是对孔子人性论的最大理解和借鉴。

关键词:人性仁教育价值一、孔子的人性论分析孔子对于人性论的认识,在学界历来都有各种各样争论,人们大多从善、恶两方面来认识和理解,也有人从自然性、社会性等方面来进行研究和分析。

然而,实际上孔子对人性之善恶并未进行具体的论述,他只是重点谈论了人的本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仁”,这是孔子对人性的一种高度概括,通常我们把它当作孔子的人性论。

严格意义上来说,孔子所说的仁,更具有一种导人从善的价值,而并非是一种纯粹的性善论。

结合晚近一些新出土的简帛文献也多有一些论述有关人性的内容,这也可以为我们深入理解孔子的人性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论语》当中,有关孔子直接谈及人性的问题的地方仅有一处,这就是我们常常谈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出自《阳货》篇。

然而,孔子并没有对它进行具体的解释和说明,这也就导致了后世学者对孔子人性论的不断争论。

傅斯年先生在对《论语》中的“性”进行统计之后,分析指出:“后人所谓性者,其字义自《论语》始有之,然犹去生之本义为近。

”而金景芳先生则从语言文字的角度进行分析,他认为“相近”应该包括两种含义:“第一,从人之性对犬之性、牛之性来看,人与人为同类,所以说‘相近’。

‘相近’表明人有共性。

第二,从人类自身来看,人与人虽属同类,但智愚壮羸万有不同。

所以应当说‘相近’,不应当说相同。

这可以说明,人是具备个性特征的。

总之,二者都是指人的自然性而言。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儒家伦理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道德教育的优秀文化资源,对后世影响深远。

今天,我们学习孔子德育思想的精髓,实现现代德育与传统文化资源的对接,对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新时期大学生道德素质,加强高校思想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孔子仁爱思想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启示 1(一)以“仁”为内核,礼乐结合的德育内容孔子德育思想的内容集中体现在“仁、义、礼、孝、忠、信”六个方面。

他提出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以“礼”为道德规范,凡符合“礼”的道德行为,都必须以“仁”的道德准则作为指导。

因此,“仁”“礼”思想成为其道德教育中最核心、最根本和最主要的内容。

孔子关于“仁”的解释众多。

归纳起来,可包含以下几个层面:“仁”的基本内涵,“为仁”的方法、途径以及“为仁”的成就等。

关于“仁”的基本内涵,孔子认为,“仁”是一种真情实感的流露,并强调亲子之爱是最真实的情感,这里面渗透着孔子力图使人类的血缘因素融汇于社会关系之中的道德构想,也是孔子以人类血缘之爱的品行修养重构社会道德秩序思想的体现。

但真情实感、血缘之爱、孝悌之德等只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也只是倡导“为仁”的思想前提,要想真正达到“仁”的境界,还必须学会“忠恕之道”。

“忠”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是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忠恕之道本身就强调关爱、理解、尊重和包容他人。

另外,经过“礼”与“乐”外在道德规范的塑造,人才能在道德修养上达到“仁”的境界。

孔子认为,礼乐结合的道德教育是实现“仁”的境界的最主要途径。

(二)正人君子,培养理想人格的德育目标“正”是执政者和从政者的道德行为规范,是“仁”与“礼”恰如其分的表现,也是社会各个阶层生活中的道德标杆。

仁与礼的结合、统一与和谐最终要落实到“正”上。

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

孔子的仁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孔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儒家思想流派的创始人,他被称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伟人”,并被认为是中华文明中最伟大的人物之一。

仁爱思想是孔子的一个极富思想内涵的重要概念,它一直成为每个真正的儒家的完美的理念。

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他的理想主义的重要内容,被广泛用于孔子的诸子百家。

孔子在《论语》百科中作出重大贡献,尤其是他关于仁爱思想的相关影响,使他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那么,孔子的仁爱思想有哪些特点?孔子认为,人应该在一切行动中心灵的关怀与仁爱,以此彰显仁爱的伟大,维护人的理想价值和安宁。

他强调,人们必须让自己的智慧和情感服从传统的价值观,即“孝”、“悌”、“忠”、“信”。

他提出的“三仁”的概念,在试图理解中华文明的追求及其表达上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冤枉的人要有宽恕之心,对于虚伪和卑劣的人要有友谊之心,对于欺诈和骗取利益的人要有反对之心。

孔子的仁爱思想在当今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凝聚着全体人民不可分割的精神和情感。

在极端个人主义时期,孔子的仁爱思想特别有吸引力,引发了民众对保护及正义的注意。

仁义礼智信这四大价值观以及孔子的仁爱思想的中和,使儒家的仁爱思想在当今社会有了新的内涵。

诸如,孔子的仁爱思想强调向善、以理服人,强调尊重生机勃勃的童年以及充分发挥其自由的人才等,皆可以指导我们成为更好的人,关爱他人。

最后,孔子的仁爱思想让我们知道要尊重孝顺老人,帮助贫困人口,有爱心、有礼貌,真诚待人,祝福希望等,尊重人性,追求自由平等,关爱弱者,因此当代社会仍需反复研究和弘扬孔子的仁爱思想,将它融入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使他促成更具有仁爱意义的社会秩序。

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影响分析

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影响分析

孔子的思想与教育影响分析孔子,一个拥有千古名声的人物。

他的思想和教育方式影响了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

本文将对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影响进行分析。

一、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有许多方面,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仁爱、忠诚、诚信、孝道、礼仪等等。

首先,孔子提倡的是仁爱。

他认为仁爱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理想。

仁爱就是待人诚恳和善良,不是仅仅依靠礼节和规矩,而是要真诚地关心人的感受,尽量避免伤害他人。

孔子认为,如果每个人都为他人着想,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其次,孔子非常注重忠诚和诚信。

他认为这两个品质是非常重要的。

孔子认为,诚实和忠诚是一种表明你自己对他人的尊重的方式,也是建立信任关系的基础。

如果每个人都能做到忠诚和诚信,那么世界将会更加和平和稳定。

这些思想影响着无数人,包括今天的人们。

此外,孔子还提倡了孝道和礼仪。

孝道是指尊敬长辈、关心家人,以及对先人的尊敬和纪念。

而礼仪则是社会规矩的体现,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

二、孔子的教育孔子的教育方法基于孔子的思想,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也注重教育学生的思想和品德。

他付出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培养他的学生。

孔子认为,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

孔子的教育方式有许多方面。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为学而好问”和“反复自省”。

孔子认为,学生应该不断提出问题,在思考中找到答案。

孔子认为,在学习和思考中,人们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深入了解自己的机会。

孔子也非常注重学生的品德教育。

他认为人的品德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

因此,孔子强调作为老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榜样,尤其是在谦逊、宽容、诚信、正义、勤奋等方面。

三、孔子思想和教育对今天的影响孔子的思想和教育所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

孔子的思想并不是简单地传递给下一代,而是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被传承至今。

孔子的思想和教育对今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孔子的思想对今天的道德和社会价值观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思想和教育内核成为了许多学者和领导人的指导方针。

【可编辑】浅论孔子的仁爱思想

【可编辑】浅论孔子的仁爱思想

【可编辑】浅论孔子的仁爱思想一、孔子的仁爱思想概述孔子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

它主张以“仁”为根本,以“爱”为实践,以“礼”为规范,以“义”为准则的一种伦理道德观念。

孔子认为,“仁”是内在的本质,是人的本性;“爱”是外在的表现,是实现“仁”的方式;“礼”是行为规范,是实现“仁”的途径;“义”是价值判断,是实现“仁”的标准。

二、孔子的仁爱思想的形成孔子的仁爱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

春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礼崩乐坏,人民生活困苦。

孔子看到这种状况,深感人生的苦难和社会的危机。

他提出“仁爱”的思想,旨在拯救人民于困苦之中,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三、孔子的仁爱思想的实践孔子的仁爱思想强调人的本质是善良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实现“仁”。

他主张以“爱”为实践,通过孝悌、忠信、礼义等行为规范来实现“仁”。

同时,孔子也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即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这种推己及人的思想,是实现“仁”的重要途径。

四、孔子的仁爱思想的影响孔子的仁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人的善良本质和推己及人的实践,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同时,孔子的仁爱思想也被世界各地的人们所接受和推崇,成为了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结论孔子的仁爱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强调了人的善良本质和推己及人的实践,为中国的伦理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在当前社会,孔子的仁爱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善良的本质,以真诚的态度去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尊严。

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六、建议与展望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深入学习和传承孔子的仁爱思想。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孔子的思想。

其次,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孔子的仁爱思想,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与社会的稳定。

孔子学说的现代意义

孔子学说的现代意义

孔子学说的现代意义
孔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学说对于现代也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孔子提倡的“仁爱”思想是现代社会所倡导的人文主义的基石。

在当今世界,人们越来越重视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幸福,这与孔子的“仁”思想不谋而合。

其次,孔子的“中庸之道”思想是现代社会追求平衡发展的倡导,追求“和谐社会”的理念也是一脉相承。

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利益、观念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但孔子的思想在此时依然能够给我们提供启示和帮助。

再次,孔子的教育思想也有着重要的现代意义。

孔子主张“学以致用”,重视实践操作,注重道德品质和人格培养。

这也是现代教育所追求的目标,即培养有才干、有品德、有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的优秀人才。

总结来说,孔子学说在当代社会中有着很大的意义,它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涵盖了人文主义、平衡发展、和谐社会、实践操作和人格培养等多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随处可见。

孔子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影响

孔子教育思想及对现代教育影响

浅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启示摘要:孔子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至今对现代教育还有着重要的启示。

本文拟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有教无类的教育原则及其诲人不倦的为师之道作一探讨。

春秋末年,诸侯割据,社会动荡,急需安邦治国之才。

孔子适应时代需要,针对国学衰微的现实状况,打出了“有教无类”的旗帜,开创了平民教育之先河。

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提倡以“仁”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直到今天还闪着耀眼的光芒。

1“当仁不让于师”的教育理念所谓教育理念,是统贯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它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

孔子曾对自己一生的学习总结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这不正为我们树立了终身学习的伟大思想了吗?同时又为我们提出了终身学生的思想和学必有成的规律。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他所培养的学生就是“儒者”。

所谓“儒者”,是指从事文化事业,体现儒家文化价值的知识分子。

“儒”作为一种职业,在孔子之前已存在,这批人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是从巫、史、祝、中分化出来的一种专门的术士,通过为富贵人家“相礼”来谋生。

孔子首先要求他的弟子要成为“君子儒”,而不是“小人儒”。

子谓子夏曰:“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这不只是对子夏的要求,也是对所有学生的要求,是他从事教育的指导思想。

孔子认为君子须品德高尚。

孔子“尚”德,把“德”视为人才必备的条件,是以德治国的倡导者。

南宫适问孔子曰:“后裔善射,酋荡舟,俱不得其死然。

禹、稷躬稼而有天下。

”夫子不管。

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宪问》。

南宫适能够从中总结出尚力者不得善终,尚德者终有天下的道理,得到了孔子的高度赞扬。

孔子主张德治,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德有多方面的内容,“知、仁、勇”是三种最重要的德行,被称为“三达德”。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论孔子的仁学思想及其现代意义孔子是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在政治、经济、哲学、伦理、教育和艺术等方面提出的主张,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

从现代的角度看,儒家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不仅超越了时代,而且还超越了国界。

可以说,儒家思想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孔子“仁”思想的阐释:(一)仁: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孔子把他认为人类有价值的内在道德自觉都包涵在仁之内,把“爱人”作为“仁”的基本内容。

具体讲,“仁者爱人”作为人的价值的全面实现,包涵着内在的理性化的情感意志不断升华的三个层次的境界:⑴爱自己,即对自我生命(包括自然的和精神的)价值的肯定、尊重和珍爱。

⑵爱亲人,即以孝悌为本对家庭亲人的挚爱。

⑶“泛爱众而亲仁”,即对芸芸众生有等差的博爱,“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从“内圣”即自我仁的修养,到家庭仁的体现,再扩大到“外王”行仁于天下的进程,无不贯穿着孔子由内向外不断升华的“爱人”精神。

(二)修己:为仁由己“仁”的获得,关键是“修己”,“修己”是为仁的前提和决定因素。

孔子认为,致力于仁的修养,固然要受到外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但起根本作用的是内因,“为仁由己”在于个人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修己获仁不是受他人强制的,而主要是靠自己的努力:⑴修己成仁的前提是立志行仁。

有了“志于仁”的强烈的道德精神,就会把理性的道德要求转化为道德主体的感性欲求和自觉行为,同时,使人们在践行“仁”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满足和精神的快慰。

⑵致力于仁,就要把个人的道德信念和选择落实到道德行动上。

能否成为仁人君子,关键在于他是否致力于去践行。

能在急遽变革和颠沛困顿中经受住考验,时时与仁同在,事事依仁而行。

⑶修己以敬。

对待事物,持严肃认真的态度,就能把事办好。

⑷“修己”要经常进行自我反省。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只有经常自我反省的人,才能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自觉地以仁为价值取向实现自我更新。

论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

论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

论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
孔子仁爱思想的教育价值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先进思想和言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他的仁爱思想也对后来的中国教育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古今中外有着深刻的教育价值。

首先,孔子的仁爱思想提倡以“德报怨、仁执法”的原则来进行教育和管理,强调仁慈、爱心、宽容和包容。

他主张用爱心教育孩子,唤醒孩子的自觉性,发展孩子的自尊自信,而不是针对孩子严厉施罚,理应“爱子之心,可贵众矣”,严格要求孩子可以让孩子
们心服口服,自觉接受父母的教导和布置的任务,拒绝任何的非法尊严和权力。

其次,孔子的仁爱思想可以激励教师。

教师是一种德报,应该带有特殊的责任感和担
当精神,要把爱心带进课堂和平时的教育活动,既要爱惜学生,又要管制学生,努力营造
和谐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诚实、勤奋、敬业等优秀品质进行激励,促进学生健康
成长。

再次,孔子的仁慈思想强调以和而不是以暴施罚,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和民族
的繁荣,教育不能以暴力施罚的方式去近人,应该把仁爱教育带进管理内,这样才能营造
出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为和谐社会建立更好的教育环境。

最后,孔子的仁爱思想可以给社会和教育投入活力,人们学习孔子的仁慈思想,在指
导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管理学校日常行政的同时,也应该多一点爱心来支持和无助的学生,多一份关爱和包容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多一份坚持和持之以恒使学生学习成果更突出,以
此提高教育的效率。

总的来说,孔子的仁爱思想在中国古今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只有遵循孔子的
仁慈思想,重视在生活中学习思想知识,并以善良行为来待人接物,才能营造出一个文明
有序的社会环境,让人们以和为贵。

孔子仁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仁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孔子仁爱思想的伦理内涵及其当代价值摘要:仁是儒家传统的道德精华,也是孔子伦理道德体系的最高原则孔子仁爱思想内涵丰富,基本内涵包括爱人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孔子的仁爱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为当代大学生,如何在人际交往中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应在孔子的伦理思想中寻求启迪。

关键词:仁爱忠恕人际交往和谐孔子的思想体系是以“仁”为核心的,“仁”即仁爱思想是孔子思想的基本精神,也是孔子思想的理论基石孔子说:“仁者人也。

”《中庸》在他看来,“仁”是人的本质人,之所以为人其根本在于“仁”,在集中体现孔子思想的《论语》一书中,谈到“仁”的有58章,“仁”字出现了109次孔子从不同角度对“仁”作了解释,从中可见孔子仁爱思想的丰富内涵.一、仁爱思想的内涵(一)仁《吕氏春秋•不仁篇》曰:“孔子贵仁”。

“仁”是孔子伦理道德规范体系中的中心范畴和最高准则。

孔子所倡导的“仁爱”精神,是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宗旨与根本,是立身处世、为政治国的指南与规范,为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揭示了人性的灵光,提升了人生的价值,展示了人格的伟大,在人类文明史上具有普遍意义。

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雍也》下引同书,只注篇名)。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另一方面,则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所以,“仁”包含“忠”、“恕”两个方面,其本质就是推己及人地爱人。

(二)孝“孔子以孝统摄诸行”(蔡元培:《中国伦理史》第20页)“孝”乃人伦之始。

它是中国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

孔子首创私学,设帐授徒,最强调“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学而》)他认为“孝乎维-孝。

友于兄弟,施于有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为政》)孔子认为爱人的道德感情首先是从孝顺父母开始的。

因此,他说:“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学而》)(三)礼孔子日“不学礼,无以立”。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孔子对当代社会的价值和意义孔子是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理念对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和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当代社会,孔子的思想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即人们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规范。

这种道德观念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道德问题,如腐败、贪污、欺诈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关注和解决。

而孔子所强调的“仁”就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遵守“仁”的原则,那么社会上就不会出现这些严重的道德问题。

其次,孔子提倡“礼”,即人们应该按照一定规范来行事。

这种规范不仅包括了个人行为上的规范,还包括了社交礼仪、国家法制等方面的规范。

在当代社会中,“礼”同样也非常重要。

例如,在商业活动中,“礼”可以帮助我们建立良好的商业关系,提高商业信誉度;在政治活动中,“礼”可以帮助我们建立和谐的政治关系,增强政治影响力。

第三,孔子提出了“中庸之道”,即人们应该保持适度的行为和思维方式。

这种思想在当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极端的思想和行为方式,如过度消费、过度娱乐等等。

而孔子所强调的“中庸之道”就是一个重要的解决方案。

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保持适度的行为和思维方式,那么社会上就不会出现这些严重问题。

第四,孔子提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传承文化、发展社会的重要手段。

在当代社会中,“教育”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现代社会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来推动社会发展,而教育正是培养这些人才所必须具备的手段。

最后,孔子提倡“天命论”,即人们应该顺应天命来行事。

这种观念在当代社会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社会中存在着各种不确定性和风险,而“天命论”可以帮助我们保持平静和冷静,应对各种挑战和困难。

综上所述,孔子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他所提出的“仁”、“礼”、“中庸之道”、“教育”以及“天命论”等观念都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当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孔子的仁爱思想

孔子的仁爱思想

孔子的仁爱思想及现代价值【注】以下内容纯属于个人观点,仅作参考。

孔子的仁爱思想体现在两个方面:为己和成人,也就是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对他的现代价值的探究,也主要从这两个方面进行。

1.对内(1)人文精神“仁者人也”——《中庸》“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乡党》【简析】孔子人的思想首先体现在对人的重视上,充满了强烈的人文精神,除了这两则体现的,孔子主张的“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也充分体现了对人的重视,这在今天经济利益至上的时代仍旧具有超越时代的价值。

(2)进取精神“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论语述而》“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论语述而》“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论语·雍也》“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论语·子张》【简析】仁作为一种价值目标,是孔子设立的圣人所达到的境界,朱熹所说的“孔子安仁,颜渊守仁,子路不违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一般人来说,不经过一番努力,是达不到仁的要求的,因此孔子要求人要时刻保持谦虚上进的心态。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3)对人道德修养的要求①做人要率性而为,真诚为上,不可有机巧之心:“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刚毅木讷,近仁”——《论语·宪问》②人要遵守秩序,各尽其责:“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③只有没有私心的人,以其公正之心才可以评价别人:“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论语·里仁》“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不逮也”——《论语·里仁》④坚守正道,不畏强权:“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卫灵公》⑤控制私欲,节制感情,坚持中和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

孔子思想中的现代教育理念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其思想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教育观念和社会风俗。

孔子的教育理念不仅在古代有重要的地位,也对现代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本文将从孔子思想中的几个核心概念进行分析,探讨其在现代教育中的应用和影响。

一、仁义思想孔子的仁义思想是其哲学的核心。

他认为“仁”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品质,是教育的根本目的。

现代教育也应以培养学生的品德为首要任务。

在当今社会,学术成就固然重要,但一个人的品德修养更能决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因此,现代教育应重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在实践中,仁义思想可以通过多种形式融入课堂,例如通过经典读物的学习、角色扮演、课堂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理解他人与自我的关系,体会同理心的重要性。

实际上,通过伦理道德课程或德育活动,学校可以更加有效地培养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

二、中庸之道孔子倡导的“中庸之道”强调的是一种适度与和谐的状态,这种思想在现代教育中同样适用。

现代社会变化快速,知识更新迭代迅速,许多学生在学业和生活中常常面临压力。

此时,中庸之道所倡导的平衡心态显得尤为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取向,引导他们实现学习与生活、工作与休息之间的合理平衡。

通过有计划的方法来安排学习时间和课外活动,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让学生在紧张与放松中找到平衡,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三、因材施教孔子强调因材施教,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与优势。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这一理念同样不可或缺。

教育应该尊重每位学生的个性发展,注重开发他们的潜力。

在实际操作上,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以及学习方式进行差异化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环境中成长。

例如,对于擅长实践操作的学生,可以设计更多动手实验和项目式学习;对于喜欢阅读和思考的学生,则可以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研究与讨论。

这种针对性、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其中,提高学习动机,从而实现更佳的教学效果。

儒家“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儒家“仁爱”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仁爱”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仁爱”思想包涵三个不同的层次含义:“亲亲”、“仁民”、“爱物”,其中,“爱物”可以说是儒家“仁爱”思想的完结。

“仁爱”思想在不同的层面上有着不同的表达,但是其依旧未脱离这三个含义。

儒家的“仁爱”思想,对于当今世界及中国社会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人的生存困境问题、人的异化问题、和谐家庭的构建等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儒学、“仁爱”、“亲亲”、“仁民”、“爱物”、现代意义、I:“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和基础。

儒家传统的思想精髓即是:仁爱思想。

那么“仁”到底是什么呢?儒家“仁爱”概念的内涵,历史的来看,主要包括三层意涵:即“亲亲”、“仁民”、“爱物”。

虽然儒家的这种“仁爱”不论如何发展,其中心依旧是个体自身,但是,从“亲亲”到“仁民”再到“爱物”它体现了人之“仁爱”范围的不断扩展,体现了儒家在理论层面上,对社会进步,带来的要求道德进步的不断的回应,事实上也体现着人类道德的进步,在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儒家的这种“仁爱”具有普适性和普世性价值。

一,“亲亲”之为“仁”:子曰:“仁者,人也”,可见,孔子认为“仁”是一个人做人的根本,既然“仁”是人之为人之根本,而孔子又说:“仁者爱人”,可见,在孔子看来,“爱人”本身便是一种人之为人的道德义务,是每一个人应该尽的义务和责任,其本身具有绝对和普遍的意义,否则就不是人。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 《里仁》) 可见“爱人”是有差等的爱,由里至外分为四个层次之爱。

一,“爱人”始于“爱亲”,即始于“孝悌”,子曰:“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论语·学而》)此处,我们可以看到,在孔子看来,“孝”是事实、是规范,是用,是末;“仁”是本、是体。

二,孔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论语·宪问》)这是要求人们在在爱亲之外,去爱君,忠君。

三,是要“爱众”,即要爱国君身边的士大夫。

孔子仁爱的议论文

孔子仁爱的议论文

孔子仁爱的议论文引言孔子是我国古代文化的杰出代表之一,他提出并传播了众多重要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其中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仁爱。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阐述孔子仁爱的理念,并解释其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影响。

仁爱的内涵孔子提出的仁爱,是一种对他人真正关心和爱护的道德观念。

它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关怀、慈爱以及培养他人的美德等方面。

孔子认为,人人都应该怀有一颗仁爱之心,追求和传播仁爱,才能实现个人的美好和社会的和谐。

个人层面的影响在个人层面,仁爱对每个人的生活和成长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仁爱使个人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感受,培养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能力。

孔子认为,只有通过与他人的良好互动,个人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

其次,仁爱使个人学会宽容和理解。

当面对他人的错误或缺点时,仁爱会促使个人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对待,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和进步。

第三,仁爱能够培养个人的人际关系,建立持久的友谊。

孔子强调重视与他人的交往,通过尊重和爱护他人,个人能够结交更多朋友,并从中受益。

社会层面的影响仁爱不仅对个人有重要意义,更对整个社会具有积极影响。

首先,孔子认为,仁爱是建立和谐社会的基石。

当每个人都将仁爱作为行为准则时,社会就能够实现和谐稳定的发展。

仁爱的力量能够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并促进社会的进步。

其次,仁爱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正向影响。

孔子主张尊重和扶助他人,帮助他人成长和进步。

当社会中的每个成员都能实践仁爱之道时,社会就能真正实现共同进步、共同繁荣。

第三,仁爱对社会道德建设的意义重大。

仁爱不仅能够滋养个人的道德素养,也能够激励其他人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推动社会道德的提升。

孔子仁爱思想传承和现代意义孔子的仁爱思想经过了千百年的传承,仍然对我们当代社会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当今社会依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如社会分化、道德沦丧等。

学习借鉴孔子的仁爱之道,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其次,仁爱能够带给现代人更为美好的人际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孔子仁爱思想的当代教育价值摘要:“仁爱”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华传统文化崇尚的最高道德准则和人格理想。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在发生着变化,我国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也遭受到了冲击。

在传统文化遭受冲击的过程中我们的教育也失去了传统文化赋予它的部分真义。

我们重新理解、重视孔子的仁爱思想对我国当代教育思想的完善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孔子、仁爱思想、教育一、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理解“仁”的思想是儒学思想的主导。

孔子对“仁”作了全面深入的阐述,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故孔子的学说后来又被称作“仁学”。

“仁”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爱的符号,“仁”在孔子儒学当中最根本的意思也就是爱。

孔子的“仁爱”是从家庭血缘亲情中引申出来的。

任何人一生下来,首先遇到的就是家庭中的父母兄弟关系,婴儿处在亲人的爱抚之中,并逐渐萌生对亲人的深深依恋和敬爱之情。

因此,家庭中亲情之爱,是人最早形成的爱。

“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只有爱自己亲人的人,才会去爱他人。

孔子的“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第一,“仁者人也”。

“人而不仁,如礼何? 人而不仁,如乐何?”“仁”原来的释义就是“人”,是指要做一个具有高尚品德的真正的人。

其实,“从字源上看,仁字从人从二,指人与人之间相依相耦,独则无耦,耦则相亲。

可以说,仁是由人本身引申出来的行为原则,它要求人们相亲相爱,反映了人们对自身的觉醒,对人类本质的理解,具有浓厚的人道精神”[ 1 ] 。

人之区别于动物在于其内心深处有仁的存在。

仁是发自内心,经过思考的,区别于动物之间的本能的爱。

既为人就应该具有仁,能施仁于人,否则就枉为人。

第二,“仁者爱人”。

即一个人应具有一颗仁爱的心。

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爱人当视人如己,以爱心调节人际关系。

抚孤独,恤矜寡,拯疾病,使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实现人类共同幸福。

仁者爱人的精义是在人际交往中注重人的价值。

“厩焚。

退朝,曰:‘伤人’? 不问马”。

把别人也当作跟自己同类的人来看待,表现出一种人本主义倾向,以人为本, 重视人的生命价值。

要反对嗜杀好战,草菅人命。

主张德治,仁政。

要求人们本着固有的同情心,相亲相爱,以人为重,尊重人的尊严。

孔子十分注重个人人格的独立,强调“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讲仁爱,并不赞同无差别,无原则的爱一切人,爱人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好恶的标准即礼。

“仁”是规范的核心,礼是规范的行为准则。

爱人是对人性和人的生命价值的积极肯定,而不是对其消极价值的容忍。

爱人的目的是为了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而不是追求无原则的一团和气。

显而易见,爱憎分明是儒家仁爱的一个显著特点。

爱人要符事道,维护道德,不允许容忍恶行,姑息养奸。

第三,推己及人。

“泛爱从而亲仁”,即一个人应从内在的自我修养做起,把一颗爱心推而广之,由内而外,由近而远,由亲而疏,逐渐扩散其影响力,最后热爱全人类,这是仁的最高层次。

仁是一种博大的爱心,它要求关心他人的疾苦,促进他人的幸福,尊重他人的意愿;把他人的疾苦看作是自己的疾苦,把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幸福,时时、事事、处处首先为他人着想,与人为善,助人为乐。

推己及人在逻辑隐含着一个上理论前提,即人与人之间有着共同的善良本性。

肯定这一理论前提,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推广。

如果人与人之间没有共同的本性,各自有特殊的利益,推己及人就是不道德的,不能为他人所接受的。

所以它强调推己,先要正己,使自己的思想品质符合道德和仁爱,成仁然后才可行仁、爱人。

正己即修养仁德,儒家提出的路径是“为人由人乎哉?”一个人是否能成为仁人,取决于自己的主观努力,从而可以看出仁不是不可达到的。

“仁远乎哉? 我欲仁斯仁至矣”。

只要努力,人人都能培养仁德。

“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 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所以,人人都要身体力行,以达仁。

当你的行为可能给他人带来影响时,必须考虑的后果是能否为他人接受。

推己的要求是推其仁爱和道德,而绝不是推其私念或恶欲。

我们的教育,其目的是培养完善的人。

“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要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授之于人,赋予他作为一个人自由只身跋涉而步履轻捷的力量”[ 2 ] 。

这责任则需要教育工作者承担,并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方能完成。

现在教育的仁爱应该体现在师生平等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中。

老师要关心、了解、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不偏袒、不歧视,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将仁爱授之于人,教育者本身必须拥有仁爱。

二、仁爱思想在家庭教育中的必要性“仁爱”,简而言之就是与人亲善,仁爱教育就是教育人学会充满爱心,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仁爱”也是一种伟大的担当精神,仁爱教育也就是教育学生学会担当责任,学会关爱、帮助他人。

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寻找爱和学习爱的过程,人可以一无所有,但不能没有爱心,爱心是促使一个人从幼稚走向成熟,从浮华走向博大的源头。

一个领悟了爱的真谛的人才能真正的关爱别人,感激生命中经历的一切,生活在感动与祝福的心念之中;一个具有爱心的人,懂得心中时时倾注善良和宽容,他们必将收获一生的幸福,最大限度地弘扬生命的伟力,从而创造出和谐美好的生活。

在家庭对子女进行爱心情感教育,关键要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幸福的家庭环境,对孩子既慈祥温和,又严格要求,让孩子在一个充满关心、爱意、和谐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这就是让孩子在家庭德育过程中体验儒家的“仁爱”,我们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首先要建立长幼有序的合理家庭关系。

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包括子女)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情时,一定要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按他们合理的意愿办事。

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家庭,管理指导家庭全体成员的生活。

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当成为家庭的核心。

孩子(尤其是未成年人)应当在父母的指导帮助下生活、学习。

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是“小太阳”,家长却变成围着孩子转的“月亮”、“星星”,这就为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小霸王性格提供了温床,更谈不上培养礼让父母的好习惯了。

因此,我们要让孩子明白自己与父母的关系,知道父母是长者、是家庭生活的主事人,不能颠倒主次。

其次,父母要以身作则,要做孝敬长辈、关爱家庭的的楷模。

家长本身就是家庭“仁爱”文化的建设者,家庭“孝悌”文化的实践者,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现在一部分成年人冷落、慢待自己父母,不照顾自己的父母生活,更有甚者千方百计“啃”老,这样给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

假如父母对自己的父母不孝顺,对自己的兄弟姐妹、伯伯、阿姨、姑姑不友善,又怎么能教育孩子尊老爱幼。

一个人对自己的亲人都没有亲情,更何谈对孩子同情心的培养。

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决不能添了儿子就忘了老子。

比如说平时居住地较远,工作较忙不能和老人朝夕相处,那么在休假日要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帮老人做些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每个家庭成员都和睦相处,就会形成孝敬、和睦的家庭文化。

如此日长时久,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会逐渐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对纯洁的孩子来说,没有什么力量比伴随其成长的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能把他们引向更高层次的人生境界,对父母来说这也才是真正爱孩子的表现。

第三,要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的辛苦。

当今父母过于惜爱自己的子女,使子女觉得这种爱理所当然,他们全然不懂得感恩。

现在不少孩子不知道父母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样挣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是天经地义的,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理解、体谅父母呢?为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工作和收支情况告诉孩子,说得越具体越好,从而让孩子明白父母的钱得来不易。

如果当家庭遇到困难时,要告诉孩子,让他和父母一起面对,使孩子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中的一员,应该为家庭分忧解愁。

这样,还可以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逐渐学会珍爱家庭、珍惜自己,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感激和敬重,升华为孝敬的高尚品德。

第四,强化孩子孝敬父母好习惯的养成。

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经地义的美德。

孝敬父母就是要求孩子亲爱父母之情,敬重父母之行,顺承父母之意,侍奉父母之心。

父母儿女亲情,是人类最原始最本能的情感,是一个人善心、爱心和良心形成的情感基础,是今后各种品德形成的基本前提,也是目前中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加强孝亲教育,对改变目前家庭中存在的孩子专横、缺乏同情心等状况,有着积极的意义。

孝亲的品德必须从小开始培养,要在孩子刚懂事的时候,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循循善诱,以事明理。

引导孩子懂得孝敬父母表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平凡小事做起,如听从父母教导,不顶嘴,关心父母健康,勤问候,分担父母忧愁,做家务,从递上一杯热茶,捶捶背,到认真学习,踏实做人等等,把这些基本要求变成孝敬父母的实际行动。

这就是对孩子最实在、最有效的“仁爱”教育。

三、仁爱思想在大学教育中的必要性学校教育承载着确立学生一生道德人格的神圣使命。

人性是有丰富层次的体系,其中人自身所具有的未完成性,是做人教育的前提条件。

而孔子所说的“仁”是指综合了人类的各种美德而形成的一种完美人格,是对大学生进行做人教育的最好内容。

做人教育是教育的根本。

然而用什么样的方法和内容来实现这一目标,看法却不尽相同。

我们提倡面向现代化绝不是一味地贪新猎奇,事实证明,新奇的东西也并非都有生命力,浅薄无聊的观念也常有新奇的面孔。

只有以本民族的文化为根基,同时吸纳各民族的优秀文化,才能形成具有中国特征的教育思想。

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明显的伦理特征,这种伦理特征的形成与孔子的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主要讲的就是做人的道理。

孔子的理想正希望人人成为有道德修养、有学问、遵守规则的君子,以此达到社会的稳定和谐。

因此,在当今大学生道德观念、价值观念、人生理想等处于无序状态的情况下,把孔子思想列入做人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十分必要的。

“仁者,爱人”。

就是说人应该有一颗爱心并以爱心待人处世,以达到人与人之间彼此真诚地互动感通和互济相恤。

所以“仁爱”是一种以对人生命的尊重和肯定为基础,落实于个体自我的完善,并以达到人我和谐共处为目标的互济关系和由此产生的人与人彼此相互担当的义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