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践研究课题结题

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

我们的教育应培养什么样的人?在世纪之交纵览世界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创新志向、具有主动学习精神、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才能,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美国提出了“2061”工程,从课程改革入手,打破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界线,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前不久颁布的《美国2000年教育目标法》中又增加了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内容,专门设置了思维技艺、创造技艺和创造活动等课程。日本、韩国、新加坡等许多国家也先后提出要培养学生创造力或创新能力的教育方针,重点加强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见创新为本的教育思想将成为21世纪的主流教育思想。在国内,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有关文件与重要讲话中把“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等多种场合,精辟论述了“创新”对于民族和国家命运的重要性。我国“211工程”、“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先后出台并正在组织实施,其宗旨也在于建立符合现代经济和科技发展规律的国家创新体系。1999年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注重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教育就是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高各类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这无疑是为了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到来的需要,国际竞争、国家与民族生存发展的需要。

反思教育现状,我们不能不正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考试成绩高却缺乏创新能力,是不是我们的教育缺少创新人才生长的土壤?我们要发展科技,是否需要国民的创新素质?应试教育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了摧残?应该承认的是,我们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重视专业、知识、学术本身的技术性使用意义,而轻视其作为塑造人、改造人的人文性质上的意义;在教学形式上重视学术理性的完美性,轻视社会现实的实践性;在教学目的上重视文化传承,轻视知识创新。这几“重”几“轻”正是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创新能力低下一类畸形发展的症结。我们相信应试教育不是传统教育的全部,但却集中暴露了传统教育的积弊,其对学科知识过分强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学校教育过于封闭等,确实阻碍了学生全面素质的健康发展,特别是扼杀了教师和学生的创新欲望和创新能力。在世界多极化、思潮多元化、人的发展多向化的时代,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学生留出自主发展的空间,为学生各种素质的健康发展和优化培养奠定

基础。其时以“创新”这一先进的教育观念切入传统教育存在的弊端,对传统教育革故鼎新,开发教育创新功能,坚持教育的引导、启发功能对于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充分认识到,教育改革是一个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要根植于学校的实际,站在立足传统和面向未来的高度,在学校原有的基础上深化。今天我们强调创新素质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对以往教育传统和经验的否定,而是在原有基础上的完善和提高。我校新建八年来,一直非常重视借鉴和吸纳各地各校成功的思想和经验,如创造教育、主体性教育、和谐教育、愉快教育、成功教育等,把它们融入我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从而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我们提出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发展个性、发挥特长”的育人宗旨,在学校教育教学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先后进行了“小学生书法教学研究”、“写字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小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研究”、“轻松乐学,全面发展”、“小学生合理课业负担研究”、“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等多项省级、宁波市级科研课题研究,其中“为乡示教送教下乡”实验、“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实验等在全国范围引起了较大反响,得到了专家学者的权威认可。98年第4期《人民教育》封二以“实验小学起好示范作用”为题作了介绍,肯定了我校开展的多项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所有这些都为我校开展“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实验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研究的理论构思

(一)小学生创新素质的界说

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表面上看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上乃是国民素质、人才创新能力的竞争。劳动者的素质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我们通俗讲的“人的本事”有三个层次:“知道什么”(知识层次)、“能够做到什么”(技能层次)和“用怎样的支撑来做人和做事的”(基础层次)。这个基础层次就是个人素质,是高于知识和技能的思维方法和能力,它托起了知识和技能两层次。素质是人类个体的本质标志,人的素质是人自身的、内在的自我调节系统的性能与特性。对人的培养,最重要的是对他的基本素质的培养。人的素质组成,包含了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劳动技能素质等,可以分成基础性素质和发展性素质两个层面。其中发展性素质最重要的概念就是“创新”,我们称之为“创新素质”。创新素质是人的素质诸多因素中极为重要的,具有很强渗透力和统摄力的要素,是人的素质的核心。它是人能够发现、敢于提出和善于解决

新问题的心理品质,是可以提供新颖而独特的产物的基本素养,体现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最高层次。

创新素质是个体从事创造性活动所需的、在创造性活动中表现出素质。由于创造性活动与一般活动相比,它具有长期性、艰巨性、探索性等特点,因此,它要求个体具备一系列独特的素质和良好的生理素质,以保证个体的创造性活动得以进行、深入,直到取得创造性成就。本人认为,根据创造性活动的特点,创新素质是由导向性系统、动力性系统、基础性系统和技术性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的一个完整的结构。导向性系统主要指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它在创新素质中居于统帅地位,决定个体创新素质的服务方向。构成创新素质的动力性系统的主要成份有自尊心、意志品质、需要与动机、兴趣等构成基础性系统的主要因素有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放的观念、合作精神、良好的性格等技术性系统是决定个体的创造性活动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它主要是指创新思维、想象力、终生学习的能力、创新学力、发明创造技法等。

在大多数情况下,小学生的创新,只要是儿童创作自己从未见过、听过或接触过的东西的行为,而不是模仿抄袭别人的,都可视为创新。也可以是他们想出了在学习和生活中遭遇的难题的解决办法和策略,尽管这对老师来说可能是早已熟悉的,但对学习者本人来说却是新的或对于学生群体来说是独特的,是有意义的、有发展价值的或甚至具有社会价值的,这也是创新。小学生的创新可以具体地表现为一个小发明,一个小创造,一篇富有创意的作文,一个新颖的图案设计,一条建设性的提议,一个新点子,一种新设想,一种新方法等。由此看,小学生的创新素质,指的是支撑上述外显行为的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表现能力的复合体。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两年的研究,初步探索出小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运行机制,构建以培养创新素质为价值取向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体系,完善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创新素质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一代新人。具体包括:

1、探讨以学科为主渠道、以活动为载体、以“三结合”为纽带培养小学生创新素质的多种途径,提高和发展小学生的创新素质。

2、发掘和利用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中创新素质培养因素,设计、编写各学科课程创新素质培养教案和活动课程教学方案。

3、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学习的指导,培养和发展小学生创新学习能力,构建小学学科创新教学模式、策略及评价体系。

4、建设崇尚创新的校园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