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居民与聚落题分类汇编(含答案)5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居民与聚落选择题
1.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划分了不同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是()
A. 白色人种
B. 黄色人种
C. 黑色人种
D. 混血人种【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将世界上的居民划分了三种不同人种,分别是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欧洲地区大部分人是白色人种。

故答案为:A
【点评】考查人种的分布问题,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东亚、南亚、东南亚;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欧洲;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地区及部分美洲地区。

2.读我国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对图示地区开发利用方式的叙述,合理的是()
A. 在图示地区的南部重点发展柑橘种植业
B. 在②地附近地区培育天然橡胶林
C. 在①地附近地区发展探险漂流运动
D. 在甲地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
(2)甲、乙两地中,乙地聚落发展规模更大,对其主要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乙地()A. 地形更平坦开阔 B. 更接近水能资源富集地
C. 水陆交通更便利
D. 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
【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该地是长白山区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位于北方地区,在图示地区的南部不适合发展柑橘种植业,故A错;天然橡胶林是热带的经济作物,不适合在北方种植,故B错;探险漂流运动要求漂流速度快,故而河流水流要急,落差要大,①地附近等高线密集,落差大,最适合漂流,故C对;甲地位于盆地中,四周高,中间低,不适合建设全年日出观景平台,故答案选C.(2)读图可知,乙地位于河流与支流的汇合处,地形更平坦开阔,水陆交通更便利,水源充足,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威胁较小,聚落发展规模更大;由于这里地形平坦,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所以答案选B.
故答案为:(1)C;(2)B。

【点评】(1)该小题考查区域开发利用方式,需结合图示地区所在地的自然与人文地理环
境特征综合分析解答,有一定难度。

(2)该小题考查聚落的形成原因,有一定难度,需结合所给图示提取相关解题信息,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内容分析作答。

3.2019年3月8日,《航拍中国第二季·福建》在CCTV-9播出,读下面图片,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①山脉是()
A. 武夷山
B. 太行山
C. 雪峰山
D. 戴云山(2)右图是福建沿海某岛屿的传统民居石厝,其低矮、窗小、顶缓的设计主要是为了()
A. 防震
B. 防风
C. 防洪
D. 防沙(3)关于福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
B. 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
C. 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
D. 闽江在宁德市注入南海
【答案】(1)D
(2)B
(3)D
【解析】【分析】(1)图中①山脉是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是福建省境内的第五高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

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故答案为:D。

(2)读图可知,当地传统民居石厝的特点是:低矮、顶缓、窗小。

石厝是当地居民从实用出发,针对海岛资源和气候发展起来的一种石结构建筑。

当地缺砖少木,石材于是成为主要建筑材料。

风是海岛民居最可怕的敌人,少开窗和开小窗,为的都是防风。

故答案为:B。

(3)福建省位于中国东南沿海,西隔武夷山与江西相邻,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城市大多沿河沿海分布;闽江在福州市注入东海。

故答案为:D。

【点评】(1)福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境内峰岭连绵不断,山地丘陵约占陆地总面积的80%,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素称“东南山国”。

主要山脉有武夷山脉、杉岭山脉、太姥山脉、戴云山脉、玳瑁山脉、博平岭山脉。

(2)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东北与浙江省毗邻,西北与江西接界,西南与广东省相连,东南隔台湾海峡与台湾省相望,陆地总面积12.14万平方千米。

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在夏秋季节常受到台风的影响。

(3)武夷山位于江西与福建西北部两省交界处,呈东北-西南走向。

武夷山脉北段东南麓总面积999.75平方公里,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旅游区和避暑胜地。

属典型的丹霞地貌,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4.聚落是人们的聚居地。

爱护聚落,人人有责。

结合漫画,回答下列小题。

(1)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
A. 林海雪原
B. 沟壑纵横
C. 高楼林立
D. 大漠辽阔(2)针对该漫画,某同学创作了几条警示语,其中最贴切的是()
A. 禁止焚烧秸秆
B. 珍惜每寸土地
C. 杜绝乱扔乱放
D. 实行达标排放
【答案】(1)C
(2)C
【解析】【分析】(1)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读图可知,该漫画中的聚落景观,可描述为高楼林立;结合题意。

(2)读图可知,该漫画是乱扔乱放垃圾,从以上四的标语中来看杜绝乱扔乱放是比较贴切的;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B;
【点评】聚落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乡村聚落又分为农村、渔村、牧村,分别从事农业、渔业、牧业。

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气候适宜等;聚落形成有团块状、条带状,还有点状分布。

5.读聚落景观图,完成下列小题。

(1)该民居主要分布在()
A. 青藏高原
B. 内蒙古高原
C. 云贵高原
D. 黄土高原(2)该民居体现当地的气候特点是()
A. 终年高温
B. 终年低温
C. 夏季炎热,冬季寒冷
D. 终年温和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图中的民居是窑洞,窑洞是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传统民居,故选D。

(2)窑洞民居体现了黄土高原地区干燥少雨,夏季高温,冬季寒冷的气候特点,故选C。

【点评】(1)窑洞广泛分布于黄土高原的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内蒙古、甘肃以及宁夏等省。

在中国陕甘宁地区,黄土层非常厚,有的厚达几十公里,中国人民创造性利用高原有利的地形,凿洞而居,创造了被称为绿色建筑的窑洞建筑。

(2)黄土高原东西长1000余公里,南北宽750公里,包括太行山以西,青海省日月山以东,秦岭以北,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黄土高原具有冬季严寒、夏季暖热的特点,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大部分地区温度条件能满足农作物两年三熟的需要。

6.甘肃省面积约43万平方千米,人口约2600万,则平均人口密度约为()
A. 33人/平方千米
B. 60人/平方千米
C. 600人/平方千米
D. 300人/平方千米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一个地方的人口密度是由当地的人口总数除以当地的面积大小,可以得出甘肃省的人口密度是由2600万人/43万平方千米,人口密度是60人/平方千米。

故答案为:B。

【点评】人口密度是单位土地面积上的人口数量。

通常使用的计量单位有两种:人/平方公里;人/公顷。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分布状况的重要指标。

计算人口密度的土地面积是指领土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内陆水域,不包括领海。

7.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给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
A. 人口数量持续增加
B. 环境污染不断加重
C. 人均粮食不断上升
D. 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增加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导致()
①土地资源利用过度②人均粮食持续上升③自然资源枯竭④环境污染加重⑤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
A. ①②④⑤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各要素随时间的变化,解读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均粮食先上升,后降低;自然资源数量持续减少。

(2)人口激增很可能会带来还很多问题,导致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人均粮食持续下降、自然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等现象。

故答案为:(1)B;(2)B;
【点评】人口过多会造成交通压力增大,居住条件变差,就业困难,饥饿贫困,造成环境污染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森林、草原、耕地等各类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数量的减少,人口老龄化,教育经费短缺等问题;人口过少会造成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产生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重等问题,因此人口增长要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8.下图是老王在银川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中的建筑代表的宗教是()
A. 基督教
B. 伊斯兰教
C. 佛教
D. 印度教(2)银川所在省级行政区的简称是()
A. 川
B. 甘
C. 宁
D. 青
【答案】(1)B
(2)C
【解析】【分析】(1)图中建筑为星月映照的清真寺院,是伊斯兰教的代表性建筑;结合题意。

(2)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宁,行政中心银川市,银川自古有塞上明珠的说法,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西夏王陵.城区内多穆斯林风格建筑,以鼓楼为中心,城南有大型的清真寺和承天寺塔等著名古迹;结合题意。

故答案为:(1)B ;(2)C 。

【点评】(1)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为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宗教是一个一神论的宗教,指所有相信主耶稣基督为救世主的教会,基本经典是《圣经》。

伊斯兰教遍布亚、非两个大洲,在各大洲很多国家里都有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民(穆斯林)。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

三大宗教中,以基督教人数最多,伊斯兰教次之,佛教最后,虽然人数各有不同,但是各个宗教的信徒都是平等的。

(2)我国行政区划分为省、县、乡三级,34个省级行政区划的简称如下。

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行政区简称行政中心北京市京北京上海市沪上海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内蒙古蒙呼和浩特河北省冀石家庄
新疆新乌鲁木齐甘肃省甘兰州青海省青西宁
陕西省陕西安宁夏宁银川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山西省晋太原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湖南省湘长沙江苏省苏南京
四川省川成都贵州省黔贵阳云南省滇昆明
广西省桂南宁西藏藏拉萨浙江省浙杭州
江西省赣南昌广东省粤广州福建省闽福州
海南省琼海口台湾省台台北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
9.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不利于聚落形成和发展的是()
A. 便利的交通
B. 平坦的地形
C. 自然资源贫乏
D. 水源充足
【答案】C
【解析】【分析】聚落大多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聚落形成的条件一般有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沿河沿岸),自然资源丰富等。

故答案为:C
【点评】考查影响聚落发展的因素,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题目,对学生来讲比较简单,生活化教学最能调动学生的兴趣。

10.(海南)2017年6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问沙特阿拉伯。

完成以下问题。

(1)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
A. 英语
B. 法语
C. 西班牙语
D. 阿拉伯语(2)随行人员看到最多的宗教建筑物是
A. 教堂
B. 清真寺
C. 寺庙
D. 佛塔【答案】(1)D
(2)B
【解析】【分析】(1)西亚的沙特阿拉伯主要的语言是阿拉伯语,随行翻译除了母语外,还应精通的语言是阿拉伯语;故选:D。

(2)西亚和北非地区多为阿拉伯国家,被称为“阿拉伯的世界”,多讲阿拉伯语,多信奉伊斯兰教。

沙特阿拉伯位于西亚地区,多为阿拉伯民族,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典型宗教建筑是清真寺;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世界不同语言的分布及宗教建筑,熟记课本知识点解答即可。

11.读某大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图示地区位于()
A.大洋洲
B.北美洲
C.亚洲
D.非洲
(2)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的地势特征是()
A.中间高,南北低
B.中间高,东西低
C.西高东低,呈阶梯状
D.中部低,四周高
(3)图示佛教的主要分布地区是()
A.阿拉伯高原
B.印度河平原
C.青藏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答案】(1)C
(2)B
(3)C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图示有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可判定该大洲是亚洲。

故答案为: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2)根据图示地理信息可以判知,该大洲为亚洲;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雄踞亚洲中部,喜马拉雅山脉等众多高大的山脉,以帕米尔高原为中心向四周延伸。

从亚洲沿30°N的地理事物分布图可以看出,亚欧大陆中部高、东西低。

故答案为:B。

(3)读图分析可知,佛教发源于亚洲南部,现如今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图中青藏高原位于东亚,人们主要信仰佛教,属于藏传佛教的分布区。

故答案为:C。

【点评】(1)亚洲位于北半球以及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2)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起伏极端和地貌类型最为复杂的大洲。

亚洲中部高耸且多崇山峻岭和高原,四周低下,多中低山地、丘陵和平原;山脉结构成群成带,且与山间高原和盆地紧密结合。

地形类型多样,平均海拔高,是南极洲以外海拔最高的洲。

(3)基督教与佛教、伊斯兰教并称三大宗教。

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12.下图四地中,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分析】聚落是人们长期定居的场所,往往分布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以上四个地区中,甲是高山、乙是地形崎岖的山地,丙是沙漠地区,不利于聚落的形成,而丁地属于平原地区,适合聚落的形成。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聚落形成的地理条件,其中的第一点就是地形地势的选择,那种地形平坦,地势稍低的地方最有可能发展成聚落。

13.读北半球地区图,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四地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地区南部临地中海
B. 甲地区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C. 乙地和丙地都以白色人种为主
D. 丁国人口总数居世界第一位
【答案】(1)B
(2)D
【解析】【分析】(1)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人口分布最稀疏的是乙地,这里是西亚,以热带沙漠气候为主,气候干旱,人口稀疏,故选B。

(2)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甲地区是欧洲,南部临地中海;甲地区最突出的人口问题是人口老龄化;乙地和丙地都以白色人种为主;丁国是印度,人口总数仅次于中国,居世界第二位,故选D。

【点评】(1)世界人口的地理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分布状况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世界上绝大数人居住在中低纬度地区,而在气候温和、降水较多的平原和盆地地区,人口更为集中。

中低纬度的临海地带往往形成人口稠密地区。

干旱的荒漠,寒冷的极地,空气稀薄的高山高原,原始的热带雨林,人口稀疏。

(2)亚洲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欧洲主要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非洲位于南北半球和东半球;大洋洲主要在东半球和南半球,是面积最小的大洲;北美洲主要在西半球和北半球;南美洲位于南半球和西半球;南极洲位于东西半球和南半球,是跨经度最广、纬度最高的大洲。

14.下图是波斯湾沿岸灯光图。

该地区城市大致分为能源城(能源开采、冶炼为主:其工业区昼夜开工)、消费港口城(贸易、金融等非能源产业为主)和沙漠新城。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此处城市多属于()
A. 能源城
B. 消费港口城
C. 沙漠新城
D. 旅游城市(2)丙地灯光较少,原因可能是()
A. 农田广布,民居分散
B. 高温多雨,没有城市
C. 炎热干燥,人烟稀少
D. 畜牧业发达,城市少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甲地常年彻夜灯火通明,说明此处城市多属于昼夜开工的能源城,该地区石油资源丰富,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故选A。

(2)由图可知,丙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这里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生存条件恶劣,人烟稀少,故选C。

【点评】(1)中东是目前世界上石油储量最大、生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这也是一些大国争夺的原因。

石油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大部分由波斯湾沿岸港口经霍尔木兹海峡用油轮运往西欧、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其中一些大型油轮需绕道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主要的产油国有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伊朗等。

(2)“中东”是指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由于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信风的控制,终年炎热干燥,使得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水资源成为制约中东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

15.下图为聚落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属于乡村景观,且以种植业生产方式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
A.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
B.交通线数量、分布不同
C.建筑物高度、密度不同
D.人口数量、服饰不同
(3)聚落的形成与环境关系密切,下列条件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①优越的位置②平坦的地形③高山、峡谷④气候湿热⑤靠近河流
A.①③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1)C
(2)A
(3)D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甲和丙都是农村景观,甲是牧区景观,丙是农村景观,以种植业为主,本题选C。

(2)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

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

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且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城市与乡村的根本差别在生产与生活方式的不同故本题选A。

(3)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许多乡村民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习俗和环境特点.有利于聚落形成的条件有:地形平坦、交通方便、土壤肥沃、经济发达、气候适宜、水源充足等;结合选项选D。

故答案为:(1)C;(2)A;(3)D;
【点评】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从规模上看,聚落有大有小,大到人口上千万的巨型都市,小到只有几十个人的村庄.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它们具有不
同的景观特色。

16.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谷地。

层层落落的木质吊脚楼依山而建,呈梯状逐级抬升,与自然和谐共融,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建筑”。

如图示意西江千户苗寨吊脚楼分布。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吊脚楼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融体现在()
①可就地取材建房且室内冬暖夏凉②能获得较多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
③底层架空以利于防涝且通风透气④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某游客中秋节去西江千户苗寨旅游,见到的农业景观与下列诗句最吻合的是()A. 家家打稻趁霜晴 B. 新雨山头荔枝熟 C. 小麦登场雨熟梅 D. 梨花淡白柳深青
【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吊脚楼的修建是就地取材,位于河谷地区,依山而建,室内冬暖夏凉,①对。

层层落落的分布,可以获得较多的太阳光照且节约建筑用地,②对。

底层架空是为了便于防潮,而不是为了防涝,③错。

底部支柱长短的选择可适应地形,④对。

故答案为:B。

(2)西江千户苗寨位于黔东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盛产水稻,家家户户趁着霜后的晴天打稻子,故A正确;荔枝为热带水果,故B错误;小麦将熟的时候梅雨也开始了,中秋时节梅雨季节已过,且梅雨主要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故C错误;梨树为我国暖温带树种,在该地不宜种植,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1)聚落的民居建筑,是当地居民为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和便于从当地取得建筑材料而创造出来的,其不仅有明显的时代特征,也有显著的地方色彩。

例如,北极地区的因纽特人用当地便于取得的冰块构筑的小冰屋,墙体很厚,有利于保持室内的温度;中国黄土高原有堆积很厚的黄土层,气候相对比较干燥,居民就地取材,利用黄土层挖凿成窑洞;新疆地区气候干燥风沙大,建成平顶房屋顶可以用来晒庄稼;一些热带地区因炎热多雨比较潮湿,一般都建成双层木楼或竹楼,通风较好,人居住在楼上不仅比较凉爽,而且也相对比较干爽等。

(2)贵州省简称“黔”或“贵”,省会贵阳,地处中国西南内陆地区腹地,是中国西南地区交通枢纽,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

地处云贵高原,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
连四川和重庆。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降水较多,雨季明显,阴天多,日照少。

17.下图是某人根据某地宗教建筑绘制的简图,据图回答下列两题。

(1)上图反映当地人们所信仰的宗教是()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2)该宗教的主要分布区多属()
A.白色人种
B.黄色人种
C.黑色人
D.混血人种种
【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由图中宗教建筑可知,图中宗教建筑以尖塔、尖拱或圆拱、小窗为特征,建筑有十字架标志,是基督教的教堂,所以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世界上三大人种是指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从图可以看出,该宗教建筑是基督教的教堂,信仰该宗教的多分布于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这些地区的人种主要属于白色人种,所以A正确,BCD错误。

故答案为:A。

【点评】(1)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伊斯兰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佛教创始于古印度,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2)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差异划分的。

按照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可以分为三大人种,即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等地的人种主要是黄色人种;撒哈拉以南非洲的人种主要是黑色人种。

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以及北美洲、大洋洲。

18.下图,为1750年—2100年世界人口增长图。

读图,完成下面三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