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真题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贵州省遵义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2分)(•遵义)使用下列能源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煤B.风能C.太阳能D.地热能
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化石燃料燃烧的生成物对环境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正在开发、利用的新能源能够减缓环境污染.
解答:解:煤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物质,能够污染环境;
风能、太阳能、地热能都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不会污染环境.
故选:A.
点评:化石燃料日益枯竭,开发、利用新能源既可以解决能源问题,又可以减缓环境污染.
2.(2分)(•遵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的冶炼B.光合作用C.火药爆炸D.工业制氧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铁的冶炼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火药爆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工业制氧是利用各种气体的沸点不同将氧气分离,此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这里的新物质是指和变化前的物质是不同种的物质,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3.(2分)(•遵义)下列反应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硫粉在氧气中燃烧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
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
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红磷丝在空气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正确.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生成一种白色固体,故选项错误.
D、甲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选项错
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生成物的颜色、状态.
4.(2分)(•遵义)遵义盛产茶叶,新鲜茶叶用沸水冲泡后会散发清香,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间有间隙C.分子的质量很小D.分子在不停运动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新鲜茶叶用沸水冲泡后会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清香,能闻到茶香,是因为茶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茶香.
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可分无关,故选项错误.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间有间隙无关,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与分子的质量很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由于分子是在不停的运动的,这是造成闻到茶香的主要原因,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5.(2分)(•遵义)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步骤如图所示,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B.过滤时玻璃棒用于引流
C.蒸发至滤液被蒸干后再移去酒精灯D.图中“操作1”是称量
考点:氯化钠与粗盐提纯;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常见的盐化学肥料.
分析:A、根据溶解操作所需的仪器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停止加热的时机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粗盐提纯的步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溶解时玻璃棒用于搅拌,以加快食盐溶解速率,故选项说法正确.
B、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待过滤的液体,玻璃棒具有引流的作用,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故选项说法错误.
D、粗盐提纯时应先进行称量,再进行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1”是称量,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粗盐提纯的步骤、各操作的所需仪器与注意事项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遵义)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铝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B.合金一定不含非金属
C.生铁是化合物D.赤铁矿是金属材料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材料及其应用;生铁和钢.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A、铝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B、合金是指由一种金属与其它金属或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C、生铁是铁的合金;
D、材料包括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合成材料、复合材料.
解答:解:A、铝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对铝起到保护作用,所以铝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正确.
B、合金中可能含非金属,例如生铁属于合金,其中含有碳元素.不正确.
C 、生铁是铁的合金,不属于化合物.不正确.
D、赤铁矿不属于金属材料.不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比较简单,只要熟记教材内容即可顺利解答.
7.(2分)(•遵义)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空气污染物:NO4、SO2、PM2.5…
B.混合物:铁锈、碘酒、稀有气体…
C.酸:H2SO4、HNO3、NaHCO3…
D.人体所需营养素:糖类、蛋白质、油脂…
考点: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物质的分类.
分析: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固体颗粒,都属于空气污染物;铁锈、碘酒、稀有气体都属于混合物,H2SO4、HNO3属于酸,NaHCO3属于盐;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
解答:解:A、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PM2.5是固体颗粒,都属于空气污染物,分类正确,故选项错误;
B、铁锈、碘酒、稀有气体都属于混合物,分类正确,故选项错误;
C、H2SO4、HNO3属于酸,NaHCO3属于盐,分类不正确但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
D、人体的六大营养物质是:水、无机盐、蛋白质、脂肪、糖类和维生素,分类正确,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与混合物的鉴别、酸碱盐的分类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比较强,要加强记忆,理解掌握.
8.(2分)(•遵义)欲除去不纯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选项待提纯物质选用试剂
A NaNO3溶液(NaCl)过量硝酸银溶液
B NaCl溶液(CuCl2)适量氢氧化钠溶液
C 盐酸(硫酸)硝酸钡溶液
D Fe粉(Cu粉)稀硫酸A.A B.B C.C D.D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Cl能与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银,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氯化铜溶液能与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
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硫酸能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硝酸,不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D 、铁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
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B.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2分)(•遵义)物质M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2.6 15.3 20.0 25.0 38.2
A.0℃时,15.9gM溶于15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B.20℃时,M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5.3%
C.若要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对应温度必须是60℃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大于20.0g
考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分析,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时溶解得质量,据此解答.
解答:
解:A、0℃时,M物质的溶解度是12.6g,则150g水中最多溶解M 的质量为:=18.9g,故加入15.9gM不能形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
B、20℃时,M 形成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故B错误;
C、配制200.0g20.0%的M的饱和溶液,60℃是M的溶解度是25.0g ,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温度高于60℃则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
D、80℃时,M的饱和溶液138.2g含有溶质是38.2g,降温至40℃,析出晶体的质量是38.2g﹣
20.0g=18.2g<20.0g,故D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溶解度的有关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题干提供的数据结合溶解度的概念进行.
10.(2分)(•遵义)下列叙述与对应的坐标图表示正确的是()
A.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
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
C.
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
D.
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 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Mg粉产生氢气的质量比Zn粉多;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根据离得远的先置换,因为铜也能置换银,因此铁先置换银,再置换铜,所以溶质的质量是先三种: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再两种:硝酸铜、硝酸亚铁;最后一种:硝酸亚铁;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因为反应过程中有氧气放出,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最后不变.解答:解:A、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前后不变,故选项错误;
B、将相同质量的Zn粉和Mg粉分别加入足量的稀盐酸中,Mg粉产生氢气的质量比Zn粉多,故选项错
误;
C、在一定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根据离得远的先置换,因为铜也能置换银,
因此铁先置换银,再置换铜,所以溶质的质量是先三种: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再两种:硝酸铜、硝酸亚铁;最后一种:硝酸亚铁;故选项正确;
D、加热一定量的高锰酸钾固体,因为反应过程中有氧气放出,因此锰元素的质量分数由小变大,最
后不变,故选项正确;
故选C、D
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催化作用、金属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守恒定律等,考查的知识点比较多,综合性强,要理解应用.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8个小题,11-17小题每空1分,18小题5分,共40分)
11.(4分)(•遵义)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灭火原理是隔绝氧气
(2)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煮沸或蒸馏
(3)KNO3可用作化肥,属于复合肥(填“氮”“磷”“钾”或“复合”)
(4)化学实验应严格规范,确保安全.实验室稀释浓硫酸的正确方法是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考点: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硬水与软水;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专题:空气与水;常见的盐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1)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软化硬水的方法进行解答.
(3)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4)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用锅盖盖灭着火的油,可以隔绝氧气,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常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4)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
故答案为:(1)隔绝氧气;(2)煮沸或蒸馏;(3)复合;(4)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灭火的原理、硬水软化的方法、化肥的分类方法、浓硫酸的稀释方法等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12.(4分)(•遵义)化学用语是研究化学的工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6
②氧离子的符号为O2﹣
(2)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该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不能再分的微粒是H、O (用化学用语表示)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 2O2H2↑+O2↑.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则一般为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2)①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解答.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由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与氧分子,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①由氧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氧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
②氧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2个电子形成阴离子,氧离子的符号为O2﹣.
(2)①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在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不变;在该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不能再分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其原子符号分别为:H、O.
②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由水分子分解生成氢分子与氧分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H2↑+O2↑.
故答案为:(1)①6;②O2﹣;(2)①H、O;②2H2O2H2↑+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4分)(•遵义)一些厂商将工业明胶制成药用胶囊,受到严厉查处,生产过程有以下几步.
①废弃皮革②生石灰浸泡③清水清洗④盐酸清洗⑤鞣制鞣制过程使用有毒的物质碱式硫酸铬,化学式为Cr (OH)SO4.完成下列问题.
(1)①Cr(OH)SO4中Cr的化合价为+3 价,②该物质由 4 种元素组成,③Cr(OH)SO4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0
(2)写出生产过程中放热,而且是化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碱式硫酸铬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之和的比分析;
(2)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是放热反应,且属于化合反应分析.
解答:解:(1)氢氧根显﹣1价,硫酸根显﹣2价,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
和为零,可得:x+(﹣1)+(﹣2)=0,则x=+3;化合物由Cr、O、H、S四种元素组成;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5=1:80.
(2)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且是化合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aO+H2O=Ca(OH)2;盐酸中和氢氧化钙溶液反应也放热,但不是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1)+3;4;1:80;(2)CaO+H2O=Ca(OH)2.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求出化合价,知道元素质量的计算方法,熟悉化学方程式书写注意事项.
14.(5分)(•遵义)“碳循环”是自然界中重要的一类物质转化,CO2在转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图是这种作用的具体体现之一
(1)如果A是葡萄糖(C6H12O6),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1:2:1 ;
(2)自然界中“碳循环”的“碳”是指元素(选填“单质”“元素”“原子”)
(3)某有机物R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R+3O22CO2+3H2O,R的化学式为C2H6O
(4)碳酸钾是无机盐,写出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K2CO3+2HCl═2KCl+H2O+CO2↑
(5)科学家用NaOH溶液喷淋吸收CO2(如图).对该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该方法中包含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B.物质是①是Na2CO3溶液.
C.操作①是蒸发浓缩,降温结晶D.整个过程至少有两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考点:自然界中的碳循环;混合物的分离方法;碱的化学性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1)根据葡萄糖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解答.
(2)“碳循环”、“氧循环”中的“碳、氧”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3)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反应物R 的化学式.
(4)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5)要捕捉二氧化碳,可以利用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碳酸钠溶液能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故①是氢氧化钠,碳酸钙高温能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解答:解:(1)1个葡萄糖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和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它的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6:12:6=1:2:1.
(2)“碳循环”、“氧循环”中的“碳、氧”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碳、氧”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3)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3O 22CO2+3H2O,反应物中氧原子个数分别为6,反应后的生成
物中碳、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2、6、7,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每个R分子由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R的化学式为C2H6O.
(4)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2CO3+2HCl═2KCl+H2O+CO2↑.
(5)A、碳酸钠要转化生成氢氧化钠,可以使用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钠反应,此反应是复分解反应;
碳酸钙能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此反应是分解反应;生成的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此反应是化合反应;该方法中不涉及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可以转化生成氢氧化钠,故①是氢氧化钠,故选项说法正确.
C、碳酸钠溶液经过操作①能得到碳酸钙沉淀,则是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了碳酸钙沉淀,然后
经过过滤得到碳酸钙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分析反应流程图,在此反应中过程中,氧化钙和氢氧化钠能重复利用,只有两种物质,故选项说
法错误.
故选B.
故答案为:(1)1:2:1;(2)元素;(3)C2H6O;(4)K2CO3+2HCl═2KCl+H2O+CO2↑;(5)B.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但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掌握自然界的碳循环、化学式的含义、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碳酸钙与氧化钙、氢氧化钙的转化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5.(4分)(•遵义)硫酸铜常用作农业杀虫剂,如图是利用含铁废铜料生产硫酸铜的工艺,回答下列问
题.
(1)试剂X 的化学式是H2SO 4
(2)途径Ⅰ中,Cu+2H2SO4(浓)CuSO4+SO2↑+2H2O从环保和经济的角度分析,利用途径Ⅰ
(填“Ⅰ”或“Ⅱ”)制取硫酸铜更合理;
(3)通常情况下不反应的两种物质,在改变温度和反应物的浓度后,也可能发生反应,如果用足量的铜与20.0溶质质量分数为98.0%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充分反应,实际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是 A (选填字母)
A.小于6.4g B.等于6.4g C.大于6.4g.
考点: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制备.
分析:(1)欲制得硫酸铜必须先把铁除去,可根据铁能与稀硫酸反应判断;
(2)对比两种途径,从反应进行的完全性和是否生成污染物的角度分析;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浓硫酸随着反应的进行浓度的变化来解答该题;
解答:解:(1)废铜料中含有铁,所以要制得硫酸铜,应该先把铁除去,除去铁应该选用稀硫酸;
(2)途径Ⅰ中为金属单质铜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黑色固体氧化铜,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途径II中铜和浓硫酸反应要生成二氧化硫会污染空气,且反应进行中随着浓硫酸浓度的减小,
反应会越来越慢,造成硫酸浪费,所以应该选择途径I;
(3)铜和稀硫酸不反应,但能和浓硫酸反应,故反应是在浓硫酸中进行的;
设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98.0%的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与铜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硫的质量为x Cu+2H2SO4(浓)CuSO4+SO2↑+2H2O
196 64
20g×98.0% x
x=6.4g
如果完全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应该生成6.4g气体,但是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会变稀,而使反应终止,故难以生成6.4g二氧化硫,即实际上生成的气体要小于6.4g;
故答案为:(1)H2SO4;
(2)Ⅰ;
(3)反应物的浓度,A
点评:根据生产流程图,正确理解每个过程在生产中的作用,从而达到全面掌握生产过程的目的,为解答问题做足准备.
16.(7分)(•遵义)根据下列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中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长颈漏斗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选用 A ,化学方程式为2KMnO4K2MnO4+MnO2+O2↑收
集O2的装置最好选用 E (填字母编号),用该装置验满O2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满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