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生物与环境》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再次引起人们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关注,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越来越成为促进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经济模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CO 2
B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 2急剧增加
C .大气中CO 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只有植物的光合作用
D .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唯一方法
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个村庄里所有的骡子是一个种群
B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蓝藻是一个种群
C .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群落
D .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是一个种群
3.关于种群的增长,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引入到新环境的种群,一定时间内都能呈“J ”形增长
B .在环境条件变化的情况下,种群数量都会在K 值附近波动
C .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增长都有在K 值上下维持稳定的趋势
D .自然界的种群增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在K 值保持稳定,因此,都呈“S ”形增长
4.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 )
A .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和水泥的利用;植树造林
B .2SO 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夹竹桃等大量吸收2SO 的植物
C .氟氯烃、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减少此类化合物的使用,找寻替代品
D .汽车和工厂排放大量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期整改
5.2022年6月5日是第50个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共建清洁美丽世界”。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无废弃物农业模式的应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自生原理
B .建立自然保护区能够提高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
C .人的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就越大
D.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6.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及多样性保护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一般也较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是迁地保护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7.某同学用苔藓、金鱼藻、铁线蕨、蚯蚓、鼠妇、蜗牛等生物和一些石块、泥土设计制作一个较为稳定的生态缸,以下对其叙述正确的是()
A.虽然加入该生态缸的成分较丰富,但按生态系统成分概括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B.虽然该生态缸处于密封状态,但维持缸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稳定仍需依赖外界环境C.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应当设计保证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与小动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相当
D.随着缸中苔藓、金鱼藻、铁线蕨等植物的生长繁殖,该生态缸的质量先增加后逐渐维持稳定
8.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彰显大国责任担当,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庄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A.倡导绿色出行B.大量砍伐树木
C.大力发展新能源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9.下列对生态学原理的应用中,不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A.多种树木混交成林,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
B.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通过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
10.如图表示某内陆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所有的生物和所有微生物共同构成群落
B.该生态系统食物网内的生物,其种间只有捕食关系
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动物都是消费者,植物都是生产者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信息传递不都是双向的
二、综合题
11.如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关系,图乙是该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

请回答:
(1)图甲中能量损耗最多的食物链共有_______条,二级消费者包括_______,图甲中没有体现的生态系统成分是图乙中的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回答)。

(2)图乙中的D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_______。

(3)如该生态系统不慎被重金属污染,则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这种现象被称为_________。

三、实验题
生态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0.5毫升培养液中放入5个大草履虫,然后每隔24小时统计一次大草履虫的数量,经反复实验,得出图中所示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
12.大草履虫所处的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_________________曲线增长。

13.在有限环境中,随着_________________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_________________,死亡率_________________,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_________________。

14.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_________________曲线增长。

四、填空题
15.生产者属于_____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植食性动物是_____消费者,属于_____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是_____消费者,属于_____营养级。

绿色植物所固定的_____,能通过_____从_____向_____传递。

16.请你通过调查走访、实地查看和网络资源等渠道了解你的家乡有哪些珍稀物种,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谈谈如何有效地保护当地的珍稀物种____________。

17.请回答下列实验的有关问题:
(1)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________期。

(2)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常用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

(3)根尖细胞经低温或____________处理后,可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中加倍;为了便于观察染色体,可用______________性染料使染色体着色。

(4)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计算酵母菌数量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为横坐标,以酵母菌数量为纵坐标,可绘制酵母菌的增长曲线。

(5)下表是某同学在做几个实验时所列举的实验材料和实验条件等相关内容,请据表回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分析】1、碳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碳元素不断地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再从生物群落返回到无机环
境的过程;
2、温室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煤和石油等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植被被破坏等;
3、缓解温室效应的措施:大力植树造林,开发新能源(减少化学燃料的燃烧)等。

【详解】A、生物群落内部进行碳循环的物质形式是含碳有机物,A错误;
B、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致使大气中的CO2急剧增加,B正确;
C、大气中CO2进入生物群落的方式除了植物的光合作用还有其他自养型生物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如蓝藻、硝化细菌等,C错误;
D、大力植树造林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方法之一,要通过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面来共同缓解温室效应,D 错误;
故选B。

2.D
【分析】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

蓝藻包括蓝球藻、颤藻、念珠藻、发菜等。

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生活在一定区域内的所有生物。

【详解】A、骡子是不育的,不属于一个物种,也就不能称为一个种群,A错误;
B、蓝藻不是一个物种,即不能称为一个种群,B错误;
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一个群落,C错误;
D、一块棉田中的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符合分析中种群的概念,D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群落的概念,易错点为D选项,全部幼蚜、有翅和无翅的成熟蚜为同种生物,可形成一个种群。

3.C
【分析】1、“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2、“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

3、同一种生物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受到环境的影响.环境遭受破坏,K值会下降;当生物生存的环境改善,K值会上升。

【详解】A、新环境为理想条件,种群才能呈“J”形增长,A错误;
B、环境条件变化,K值也会随之改变,B错误;
C、环境条件不变,种群增长在K值上下维持稳定,C正确;
D 、自然界的种群数量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的情况,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4.A
【分析】温室效应当可见光和红外线到达地面后,再从地面向大气层反射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气体像温室中的玻璃顶罩那样阻碍热量的散发,从而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上升,这种现象称温室效应。

由于大量燃烧化石燃料和农田的精耕细作,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在100年间(1860~1960年)从283ppm 上升到320ppm ,估计到本世纪末可能上升到375~400ppm (1ppm=10-6)。

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是营造森林绿地,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详解】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2CO 含量增加,而2CO 含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危机,需采取的办法是降低大气中2CO 的含量,而降低2CO 含量的最有效措施是植树造林,这样不仅可以缓解温室效应,而且可以改善其他方面的环境问题,A 正确。

故选A 。

5.B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详解】A 、无废弃物农业模式的应用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循环原理,A 错误;
B 、建立自然保护区,改善栖息环境,提高环境容纳量,能为很多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从而提高该地区的物种丰富度,B 正确;
C 、人的生态足迹越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就越大,但不一定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C 错误;
D 、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D 错误。

故选B 。

6.C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组成成分越多,营养结构就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相反的其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

不同的生态系统会因为营养结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抵抗力或恢复力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详解】A 、物种多样性较高的生态系统,营养结构较复杂,抵抗力稳定性相对较高,A 正确;
B 、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营养结构更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 正确;
C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C 错误;
D、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D正确。

故选C。

7.B
【分析】1、生态系统
(1)概念:在一定空间内,由生物群落与它的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结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3)功能: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2、生态缸的设计要求:
(1)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成分器官(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保证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

(2)生态缸的材料必须透明,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

(3)选择生命力强的动物,动物不宜过多,个体不宜太大,以便减少对O2的消耗,防止生产量<消耗量。

【详解】A、生态系统成分包含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A错误;
B、虽然该生态缸处于密封状态,但维持缸内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的稳定仍需依赖外界环境,B正确;
C、为了维持生态缸的稳定性,应当设计保证缸中植物同化的能量多于小动物和分解者所同化的能量,C错误;
D、密封的生态缸内物质虽然存在形式在变化,但是总量是固定的,D错误;
故选B。

8.B
【分析】生活中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行为有:保护现有森林、植树造林、绿色出行、少用或不用一次性餐具、纸张双面打印、节约用水用电、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等。

【详解】A、节水节电,绿色出行,利于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A正确;
B、大量砍伐树木不能使二氧化碳进入生物群落,导致大气中CO2含量过高,可能导致不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B错误。

C、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能够改善环境条件,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C正确。

D、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利于保护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能实现碳中和的目标,D正确。

故选B。

9.C
【分析】生态工程依据的基本原理:
【详解】A、混交林因食物网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从而可使生态系统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A正确;
B、通过控制牛羊的放牧量,可提高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B正确;
C、优化种群的性别比例,可以提高种群的出生率,不能提高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种群环境容纳量与空间资源、食物、天敌等有关,C错误;
D、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可实现对生态系统或物种的就地保护,D正确。

故选C。

10.D
【分析】1.分析题图:图示是某内陆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该图中草是生产者,其余生物均为消费者,还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①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
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协调。

【详解】A、图中所有的生物只有捕食关系的部分动植物,所有微生物并不都属于分解者,但蚯蚓是动物也是分解者,不在图中也不属于微生物,也构成群落,A错误;
B、该生态系统食物网内的生物,其种间有捕食、竞争关系,B错误;
C、该生态系统中所有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如蚯蚓、蜣螂等,C错误;
D、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信息传递不都是双向的,D正确。

故选D。

11.(1) 6狼、狐狸、食虫鸟、鹰 A和C
(2)灌木丛和草本植物
(3)狼和鹰生物放大
【分析】图甲:每条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捕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级,中间为多种动物,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图乙: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其中图乙中A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D是生产者。

【详解】(1)图中甲共有12条食物链,能量损耗最多的食物链是最长的食物链,即图中拥有4个营养级的食物链,共6条;二级消费者属于第三营养级,图中的狼、狐狸、食虫鸟、鹰都属于该营养级;食物网中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图乙中A是非生物环境、D是生产者、B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故答案为A和C。

(2)D是生产者,对应图甲中的生物是灌木丛和草本植物。

(3)重金属属于有毒有害物质,在生态系统中会通过食物网进行生物放大,营养级越高有害物质越多,狼和鹰位于最高营养级,故其体内重金属含量最高。

【点睛】本题通过食物网和C循环示意图来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知识,意在考查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难度适宜。

12.J型13.种群下降上升下降14.S型
【解析】12.由于实验环境条件是有限的,因此,种群增长不可能按照J型曲线增长,只能按S型曲线增长。

13.在有限环境中,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加剧,这就会使大草履虫的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上升,从而使大草履虫群数量增长率下降,按S型曲线增长。

14.当种群数量达到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值(K)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种群数量将停止增长,保持相对稳定,这种增长为S型曲线增长。

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点睛】图示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曲线,种群数量开始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在0~K/2之间时,种群的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加快;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度最快;种群数量在K/2~K之间时,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的增长率在减小,种群数量增长速度减慢;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的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到达最大值。

15.第一初级第二次级第三太阳能食物链一个营养级下一个营养级
【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在食物链中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为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动物为第三营养级…,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次级(二级)消费者;依此类推越往后消费者级越高。

【详解】生态学上把处于食物链某一环节上的所有生物的总和称为个营养级。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因此食物链中一般由绿色植物组成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是第二营养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组成第三营养级。

直接以生产者为食的是初级消费者;以初级消费者为食的是次级(二级)消费者;依此类推越往后消费者级越高。

绿色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能通过食物链从一个营养级向下一个营养级传递。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组成和营养级的概念。

16.一方面从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谈谈对面临灭绝珍稀物种的保护,另一方面谈谈对数量较大资源如何进行可持续的合理利用
【详解】有效的保护当地珍稀物种,一方面要创造适宜的环境,就地保护是最有效的保护措施,但当环境不适宜时,也可以进行易地保护,另一方面要合理的开发利用数量较大资源,进行可持续的合理利用。

17.间取样器取样法秋水仙素碱显微计数时间双缩脲试剂砖红色健那
绿甲基绿
【详解】(1)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视野中看到最多的细胞处于细胞分裂的间期。

(2)在进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常用目测估计
法和记名计算法进行统计。

(3)根尖细胞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能诱导染色体数目在有丝分裂中加倍;为了便于观察染色体,可用碱性染料(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溶液等)使染色体着色。

(4)在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实验中,计算酵母菌数量可采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方法。

以时间为横坐标,以酵母菌数量为纵坐标,可绘制酵母菌的增长曲线。

(5)①稀蛋清中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时,一定要先加氢氧化钠造成碱性环境,再与少量的硫酸铜进行反应生成紫色。

②苹果汁中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情况下生成砖红色沉淀。

③活细胞中的线粒体与健那绿生成蓝绿色。

④细胞中的DNA与甲基绿生成绿色,RNA与吡罗红生成红色。

第11页共1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