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范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范
文
第1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
教材68~69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建立一些比较长的时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经历自制时间表的过程,培养时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生学会自己制作作息时间表。
教学难点:
经历自制时间表的过程,培养时间意识。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说一说你一天的时间都做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什么时间起床,上学,第一节课等等。
我们要进行有规律的生活,就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今天我们自己来制作作息时间表。
二、问题探究
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好。
出示空表格样子引导方法,明确40分钟一节课。
引导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在小组内展示,并悬着有用的信息用以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
三、体验感悟
完成练一练第1、2题
请同学拿起学具,自己*作,从9:00到11:00经过了多少时间?
第3题,指导学生连续拨动指针,中间以及最后都要记录出时间,然后算出境离国的时间。
四、实践应用
请估计一下在上学路上用去的时间,填在表格中
布置:下午上学时,记住自己出发的时间,然后把自己在路上用的时间填到表格中
小组交流时,试着发现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
未完,继续阅读 >
第2篇: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作息时间表》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是15分,眼保健*5分钟。
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
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
对有特*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
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
未完,继续阅读 >
第3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北师大版《作息时间表》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掌握制作作息时间表的方法,能正确数出从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经过了多长时间。
在这节课中已让学生体会到时刻与经过时间两者之间的区别。
归纳出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可以用数格的方法数出某一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过的时间,也可以用后面的时间减去前面的时间,用减法求出经过了多长时间。
在这节课当中需要改进的是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的体现出来,课堂中的无效对话比较多。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发现班里有几为学生课外知识很丰富,发现程安哲回答问题很有数学味,知道站在数学的角度去回答数学问题,比如说在回答“昨天1:30--4:30这段时间你在做什么时,”有人提出疑问是下午的吗,还是凌晨的?这问题提得很好。
这时程安哲举手说“因为一天有24小时,钟面上只表示出12个小时,所以时针一天要走两圈,因此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下午,一种是凌晨,但我觉得下午的可能*比较大,如果是凌晨这段时间大家都在睡觉,这个问题就没什么意思的。
'通过学生他提出疑问,学生自己解答,很好的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在以后的课堂要多创造类似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的智慧
未完,继续阅读 >
第4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作息时间表》教案
教学目的:
1、能够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2、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体验时间的长短。
3、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和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制定作息时间表和由此引发的问题探究。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所经历的时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想一想,我们每天上午几时开始上课?每节课多长时间?
二、合作探究。
1、介绍学校的作息时间
从上午早读课是8:00开始,读20分钟,休息5分钟,一节课40分,课间休息10分,课间*是15分,眼保健*5分钟。
根据这些信息填写68页的作息时间表。
2、小组的同学合作制定作息时间表。
教师巡视,参与制作过程。
3、学生到展示制作的作息时间表,师生共同修正,并与学校的作息时间对照。
对有特*的作息时间表给予表扬鼓励。
4、提出问题并解答。
(1)第一节课的下课时间是什么时候?你是怎么想的?
(2)从第二节课到第三节课下课,这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多长时间?
(3)从上午7:40到上午放学,经过了多长时间?
(4)让学生根据作息时间表,在小组内提出问题并指定同学解答。
教师巡视并加以引导。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1)从9:00到11:00,经过_____时。
(2)从10:00到10:00,经过_____分。
2、从3:00到4:30。
(1)经过了___
未完,继续阅读 >
第5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为了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大力提倡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主题,突出“创新”这个灵魂,力争做到“领导放心、家长信任、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一流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数一数”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过程,体会乘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感受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二单元“乘法口诀(一)”,第七单元“乘法口诀(二)”。
在这两个单元的学习中,学生经历2——5和6——9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形成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确运用口诀计算表内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分一分与乘法”,第五单元“除法”。
学生通过大量的“分一分”活动,经历从具体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体会除法的意义,从生活情景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
4.第六单元“时、分、秒”。
学生通过时、分、秒的学习,初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
未完,继续阅读 >
第6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分香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进行"平均分"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除法,建立除法与平均分的联系。
2、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除法算式。
3、在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4、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知道除法各部分的名称,会读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在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会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
教学准备:除法算式卡片、算式各部分名称卡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出示香蕉图,让学生看图,并说一说图意。
2、分一分,请学生代表汇报结果。
3、引入:几个数合起来,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同样,分香蕉的过程和结果我们也可以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它就是"除法"。
二、探索新知
1、认识除法。
(1)平均分香蕉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12÷2=6"这个除法算式表示。
(2)读法,读作:12除以2等于6。
(3)请学生读出算式,并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所表示的意思。
(4)巩固练习,出示除法算式,请学生说一说怎么读。
2、认识各部分名称。
我们把我们今天所认识的新朋友--除法算式介绍给我们的老朋友
认识吧!
(1)复习"老朋友"(乘数、积、和、加数、差、加号……)
(2)可是我们的新朋友还没有名字,怎么介绍呢?
(3)认识各部分的名称。
(4
未完,继续阅读 >
第7篇: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飞行表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问题情境,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会用除法算式表示和解释平均分的*作过程及结果。
教学重点: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会用除法算式解释平均分的*作过程及结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教师出示乘法卡片进行练习。
2、出示2道算式:3×4=1212÷3=4
说出算式中每部分的名称。
二、谈话导入:
*节,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飞行表演,飞行队员在大队长的指挥下进行了精*的分组飞行表演,这次表演非常成功,赢得了观众们的阵阵掌声。
现在我们就来当一次飞行大队的大队长,亲自指挥一次飞行表演怎么样?
三、新授:
1、我们先来看看有多少飞机在等待我们的指挥,它们现在是怎样编队的?
2、列出乘法算式。
3x4=12或4x3=12
3、根据图中飞机的编组,你能提出除法问题吗?
例:一共有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学生用小棒分一分——可以分成4组
4、列出除法算式写在书上——12÷3=4(组)
说一说:算式中12、3、4分别表示什么?
5、思考: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还可以提什么除法问题?用小棒分一分,列出除法算式。
如:一共有12架飞机,每4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12÷4=3(组)
一共有12架飞机,平均编成4组,每组有几架飞机?……
12÷4
未完,继续阅读 >
第8篇: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农家小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93--94页《农家小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结合“农家小院”的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能够比较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农家小院”情境图的观察、分析,发展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相互交流算法的过程中,分享他人的智慧,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并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计算除法。
教学难点:提取信息,提出问题并用乘法口诀解决问题。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孩子们,冬天来了,*苦了一年的农民伯伯把劳动成果堆放在了自家的小院里。
今天淘气和笑笑要去奶奶家帮忙整理,我们也跟着一起去,瞧一瞧奶奶家的农家小院吧!(出示情境图,板书“农家小院”)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自己观察主题图,寻找数学信息。
师:请你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这所农家小院,看看都能找到那些数学信息?
(学生自习观察图,找数学信息)
师:通过刚才这些同学的发言,请你想想,观察信息时要注意什么?
(有序的观察主题图,完整地表述图中的信息)
师:现在就请你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主题图,并完整的表达这些信息。
(学生说数学信息,教师在中呈现相应的放大图。
)
学生收集到的数学信息有:
(1)有20个南瓜,每筐能装4个。
(2)墙
未完,继续阅读 >
第9篇: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正负数教学设计
正负数
教学目的:1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
2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重点难点:体会负数的意义,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收集数据,
课前安排学生调查记录相关的数据,如储蓄卡上记录的存、取款数据,海拔高度的记录等,了解生活中的负数,以增加一些感*认识,激起学生探素负数奥秘的兴趣,了解数字的作用。
二,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1 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温度的知识,通过对气温中的一组数据的比较,讨论。
从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
2 组织学生交流信息。
说说这些数据的意义,进一步认识负数在生活中的作用和生活中负数的表示方法。
三,探素正负数的读和写。
1,组织学生读温度记录表。
小组讨论归纳正负数的读法。
并读出下列各数:
+5、—5、+500、—100等
2有了读的基础后,让学生自主探素正负数的写法。
同桌练习,一人读。
一人写。
交换轮流。
(适当提示正数的“+”可以省略)
四,试一试。
1,通过读题,学生理解了高出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从而推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和海平面的高度的表示方法。
2, 收入用正数表示的话,负数怎样表示,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说一说,写一写,本小组同学家庭每月收支情况。
3,让学生说一说,练一练。
你的周围还有那些数可以用正负数来表示。
如电梯的上升与
未完,继续阅读 >
第10篇: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4时记时法》教学设计
全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三部分,第49~52页着重教学24时记时法及它与普通记时法(12时记时法)的联系;第53~55页联系实际问题教学求经过时间的基本思路与方法;第56~57页是一次实践活动。
在本单元中,安排了两则“你知道吗”。
其中第一则简单介绍原始人以及我国古代的计时工具;第二则以*时间早上7时为例介绍了世界几个知名城市的地方时间,让学生初步知道“时差”。
1.认识24时记时法的教材编写特点。
这部分教材分成三段,第一段是引入24时记时法,第二段是讲解24时记时法,第三段是24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关系。
“想想做做”密切配合各段的教学。
(1)联系实际教学24时记时法。
生活中经常应用24时记时法,学生或多或少都有过接触。
教材一方面利用学生熟悉的事例吸引学生有兴趣地学习,另一方面还引导学生继续观察生活,学会在生活中应用24时记时法。
例题先出现摘录的一段电视节目时间,从学生喜欢的“六一剧场”的开始时间切入,让学生讨论“怎么会有14:00呢”,引入了24时记时法。
“想想做做”中有学习和体育活动的时间、银行的营业时间、公共汽车站牌上标注的服务时间、交通标志上的起止时间、*上的开车时间、红领巾广播站节目预报等等,无论是数学内容还是生活内容都十分丰富。
(2)设计了较好的教学形式。
学生理解并掌握
未完,继续阅读 >
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