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地球上的大气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测验 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 1 -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 - 7 -
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 15 -
第三章测验 ................................................................................................................... - 23 -
第1节大气的组成与垂直分层
探究点题号
大气的组成1、2、4、5、6、8、14、15、16
大气的垂直分层3、7、9、10、11、12、13、17
目要求)
1.(综合思维)地球大气又称“氮氧大气”,是因为两者()
A.占干洁空气成分的99%
B.占大气成分的99%
C.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
D.在其他天体上不存在
答案 A
解析氮和氧是大气的主要成分,在干洁空气成分中,氮和氧两者约占99%,故又称地球大气为“氮氧大气”。

2.(综合思维)大气中含量虽很少,却是天气变化重要角色的物质是()
A.二氧化碳和臭氧B.氩和氖
C.水汽和杂质D.氮和氧
答案 C
解析大气中的水汽和杂质含量很少,却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

3.(综合思维)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
A.对流层大气的特征B.平流层大气的特征
C.臭氧层大气的特征D.电离层大气的特征
答案 D
解析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存在着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反射无线电波,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故无线电通信是利用了电离层大气的特征。

大气是由多种混合组成的气体及浮悬其中的液态和固态杂质所组成。

完成4~5题。

4.(区域认知)低层大气的组成成分是()
A.氧气、氮气和干洁空气B.二氧化碳、水汽和杂质
C.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D.氮气、水汽和干洁空气
答案 C
解析低层大气由干洁空气、水汽和杂质组成。

5.(人地协调观)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中一些成分比例变化明显,表现在()
A.臭氧增多B.二氧化碳含量增多
C.水汽增多D.氧气增多
答案 B
解析人类活动造成的大气污染,已导致大气成分和含量的变化,如人类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再如随着电冰箱、冰柜等的广泛使用,释放大量氟氯烃,破坏大气中的臭氧,使其含量不断减少。

读地球某大气成分浓度垂直分布图,完成6~8题。

6.(综合思维)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
A.二氧化碳B.氧气
C.臭氧D.水汽
7.(区域认知)该大气成分主要分布于()
A.对流层B.平流层
C.高层大气D.外层大气
8.(人地协调观)受人类活动的影响,部分地区该大气成分的浓度降低。

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A.大气透明度提高B.大气透明度降低
C.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D.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减少
答案 6.C7.B8.C
解析读图可知,该大气成分在20~30千米高度范围内浓度最高,该高度范围是平流层,该大气成分最可能是臭氧;臭氧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臭氧减少后,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下图示意大气垂直分层,完成9~11题。

9.(综合思维)图中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变化的曲线是()
A.①B.②
C.③D.④
答案 B
解析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平流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升高,高层大气的底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上层气温随海拔增高而升高,②曲线正确。

10.(人地协调观)对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意义的电离层位于()
A.Ⅰ层顶部B.Ⅱ层底部
C.Ⅱ层中部D.Ⅲ层
答案 D
解析Ⅲ层为高层大气,在该层中有若干电离层(在60~500千米高空),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远距离无线电通信具有重要作用。

11.(区域认知)我国发射的“神舟”号飞船运行轨道所在的大气层()
A.气温在-50 ℃~20 ℃之间
B.气温随高度增加平稳下降
C.最低气温约为-80 ℃
D.最高气温约为40 ℃
答案 C
解析“神舟”号飞船的运行轨道在高层大气,其最低气温约-80 ℃。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

完成12~13题。

12.(综合思维)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
答案 D
解析对流层上冷下热,对流旺盛,有利于成云致雨,A、C两项不符合题意;对流层大气中,水汽、杂质含量多,水汽和杂质是天气变化的重要角色,B项不符合题意;云雨的产生与二氧化碳含量无关,D项符合题意。

13.(综合思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A.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B.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C.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D.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答案 A
解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对流层气温随高
度升高而降低。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在改变着大气的成分,进而引发了环境问题。

完成14~15题。

14.(人地协调观)近些年来,随着“霾”天气现象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空气质量逐渐恶化。

霾出现频率增加是由于人类活动改变了大气组成中的() A.干洁空气成分B.水汽比重
C.固体杂质含量D.有害气体成分
答案 C
解析霾,也称阴霾、灰霾,是指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浑浊现象。

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细颗粒物,属于固体杂质。

15.(人地协调观)下列现象主要与大气成分中水汽多少相关的是()
A.全球变暖B.旱灾频发
C.臭氧层变薄D.酸雨加重
答案 B
解析大气中水汽减少导致降水减少,形成旱灾,故选B项。

全球变暖的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臭氧层变薄的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氟氯烃,酸雨加重的原因是人类大量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故A、C、D三项错误。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16.读干洁空气组成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1)图中A、B表示的大气成分是:A___________,B________。

其中B的重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2)“其他气体”含量虽少,但其中的________和________对地球上的生命活动和自然环境有着重要作用。

被称为“地球生命保护伞”的主要成分分布在__________层。

(6分)
(3)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得大气的成分和含量发生变化。

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使得干洁空气中的________含量增多;由于________工业的发展,释放到大气中的________增加,破坏了臭氧层,使到达地面的________增加,危害人体健康。

(8分)
答案(1)氮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的必需物质
(2)二氧化碳臭氧平流
(3)二氧化碳制冷氟氯烃紫外线
解析可根据干洁空气的组成及各成分的主要作用来进行分析。

17.读大气垂直分层图,完成下列问题。

(20分)
(1)A层是________层,其空气以________运动为主,原因是________,该层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

(8分)
(2)B层是________层,为什么说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3)C层是________,该层中的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分)
答案(1)对流对流上冷下热复杂多变
(2)平流臭氧含量多,其大量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保护地球生物免受伤害
(3)高层大气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
解析第(1)题,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递减,该层下热上冷,对流运动显著,近地面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得以向上输送,易成云致雨,使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第(2)题,平流层中由于臭氧大量吸收
紫外线,不仅成为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障,而且使气温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该层下冷上热,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加上该层水汽、固体杂质极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有利于高空飞行。

第(3)题,高层大气中有电离层,其大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下,处于高度电离状态,故而能反射无线电波。

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
探究点题号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1、7、8、9、10、13、14、16(1)(2)(4)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2、3、4、5、6、11、12、15、16(3)、17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齐民要术》中有文字记载“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

常预于园中,往往贮恶草生粪。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无焰的微火),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

”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是()
A.e→a→c B.e→a→b
C.a→c→b D.a→b→c
答案 B
解析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过程中,受到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然后到达地面,地面接受热量后,向外辐射被大气吸收增温,地面长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B项正确。

2.(综合思维)“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
A.d作用弱B.a辐射弱
C.c辐射弱D.b辐射弱
答案 C
解析读图可知,a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b为地面辐射,c为大气逆辐射,d为大气反射的太阳辐射。

“天雨新晴,北风寒彻”表明天气晴朗,云量少,黑夜大气逆辐射弱,导致近地面气温下降快,容易导致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出现凝华现象,即出现霜,因此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是大气逆辐射(c辐射)弱,C符合题意;黑夜,太阳辐射不存在,因此a、d与“是夜必霜”无关,排除A、B两项。

晴朗天气,云量少,黑夜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导致地面辐射损失的能量多,排除D项。

3.(综合思维)“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的原因是()
A.“烟气”使大气更多吸收太阳辐射
B.“放火作煴”,直接烤热地面
C.“放火作煴”,直接熏暖大气
D.“烟气”主要成分为CO2,可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 D
解析“放火作煴”是发生在黑夜,此时无太阳辐射,因此“烟气”不可能使大气更多吸收太阳辐射,A项错误;“放火作煴”的能量有限,且直接影响范围很小,不能直接烤热地面或直接熏暖大气,不是“免于霜”的原因,B、C两项错误;“烟气”主要成分为CO2和颗粒物,可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从而可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从而减小霜冻的影响,D项正确。

读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4~5题。

4.(综合思维)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A.①减少B.②增加
C.③增加D.④减少
答案 B
解析读图,根据箭头方向判断,①是被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②是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③是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④是大气逆辐射;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①增加,②增加,③减少,④增加。

5.(区域认知)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答案 D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晴天多,白天太阳辐射强,地面升温快,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降温快,所以昼夜温差大。

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

完成6~8题。

6.(综合思维)深秋、初冬时节是大雾多发期,这其中的原理是()
A.昼夜温差较小,水汽易凝结
B.昼夜温差较小,水汽不易凝结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
答案 D
解析深秋、初冬时节天气晴朗,大气逆辐射弱,昼夜温差大,夜晚降温快,水汽易凝结形成大雾。

7.(综合思维)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答案 B
解析白天,大雾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强,使光线很弱,大气能见度降低。

8.(综合思维)出现浓雾天气时,大气能见度较差,但红、绿色的交通信号灯却很醒目,原因是()
A.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
B.红、绿色光最容易被散射
C.红、绿色光不容易被遮挡
D.红、绿色光不容易被吸收
答案 A
解析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波长较短的蓝、紫色光最容易被散射,交通信号灯的红、绿色光不容易被散射,故很醒目,A项正确。

由于月球表面昼夜温差非常大,白昼时温度高达127 ℃,黑夜时低至-183 ℃。

为适应极端环境,“玉兔号”月球车不得不遵守“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作息规律。

下面图一为“玉兔号”月球车沉睡了一个月夜后首次醒来。

专家这样形容它:肩插“太阳翼”,脚踩“风火轮”,身披“黄金甲”,腹中“秘器”多。

“玉兔号”月球车使命大、本领强。

完成9~10题。

9.(综合思维)材料中提到的“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对应图二中的()
A.①B.⑦
C.③D.⑤
答案 B
解析月球表面没有大气,也就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以“太阳翼”接收到的辐射应为⑦。

10.(区域认知)月球表面昼夜温差能达到300多摄氏度的主要原因是() A.①强,②强B.②强,③弱
C.④强,⑤强D.①强,③无
答案 D
解析月球表面昼夜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到达月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而夜晚地面辐射强,没有大气逆辐射,气温低,D项正确。

每年冬天,茶农都要为西湖龙井茶树防冻。

以下是两种常见的防冻措施:①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保护茶树,如左图);②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 ℃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如右图)。

完成11~12题。

11.(人地协调观)左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
A.防太阳暴晒B.防病虫害
C.防霜冻D.防洪、防涝
答案 C
解析据材料“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可知,图中的网纱在冬季主要能够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从而减少冻害,C项正确。

12.(人地协调观)右图中的熏烟能够减轻霜冻,是因为烟雾能够()
A.使大气温度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B.使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太阳辐射增强
C.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
D.使大气中CO2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
答案 D
解析熏烟可以增加植被覆盖区域上空大气中CO2、悬浮颗粒物的浓度,从而提高对地面辐射的吸收量,增加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D项正确。

某校学生设计了验证大气受热过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阳光下放置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瓶中测量气温的温度计数值呈现明显差异。

完成13~14题。

时间有土瓶空瓶
16:08(开始) 30 ℃30 ℃
16:17(结束) 38 ℃31 ℃
13.(地理实践力)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A.大气主要靠太阳辐射加热
B.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C.晴朗天气不存在削弱作用
D.土壤吸收的大气辐射较少
答案 B
解析据图片及表格可知,一段时间后,有土瓶内的温度高于空瓶内的温度,大气热量主要来自地面辐射,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A项错误,B项正确;削弱作用来源于大气,晴朗的天空也存在大气削弱作用,C项错误;大气辐射为大气射向宇宙空间的部分,并非被土壤吸收,D项错误。

14.(地理实践力)该实验及结论可以用来解释()
A.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
B.不同纬度存在气温差异
C.沿海地区海陆风的形成
D.阴坡阳坡植被差异明显
答案 A
解析由于有土瓶中存在土壤,因此地面辐射相对较强,太阳辐射被地面吸收后,地面释放热量被大气吸收,与地面辐射之间存在一定时间差,因此最高气温多出现在午后而非正午,A项正确。

15.(综合思维)深秋时节,我国北方菜农用浓烟笼罩蔬菜预防冻害,原因是()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使气温升高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使地面温度升高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减少受害面积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
答案 D
解析浓烟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吸收地面辐射后,大气逆辐射增强,使地面降温慢,起到防预霜冻的效果,D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16.读大气热力作用关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26分)
(1)图中①②③各表示哪种辐射:
①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辐射。

(6分)
(2)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包括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三种形式。

(8分)
(3)大气通过________对地面起到________作用。

(4分)
(4)影响图中①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其原因是什么?(8分)
答案(1)太阳地面大气逆
(2)削弱吸收反射散射
(3)大气逆辐射保温
(4)太阳高度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解析第(1)题,根据箭头指向可判断,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地面辐射,③为大气逆辐射。

第(2)题,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吸收、反射和散射。

第(3)题,大气吸收大部分地面辐射,通过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第(4)题,图中①为太阳辐射,影响其强度的主要因素是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越大,单位面积地面获得的热量越多;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经过大气层的路程越短,被削弱得越少。

17.读大气的保温作用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4分)
(1)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平流层的________以及对流层的________和________。

(6分)
(2)由图可知,大气对地面之所以具有保温作用,就是因为大气吸收________使大气增温,指出大气保温作用与天气变化的联系。

(6分)
(3)太阳辐射和地面辐射相对而言,辐射波长较长的是________。

(2分)
答案(1)臭氧水汽二氧化碳
(2)地面辐射晴天,保温作用弱;阴雨天,保温作用强。

(3)地面辐射
解析第(1)题,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主要成分是平流层的臭氧、对流层的水汽和二氧化碳。

第(2)题,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阴雨天的保温作用强于晴天。

第(3)题,据实验得知,物体的温度越高,辐射的波长越短;反之越长。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

第3节大气热力环流
探究点题号
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1、2、3、4、11、12、16
自然界的大气热力环流5、6、7、8、9、10、13、14、15、17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完成1~3题。

1.(综合思维)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是()
A.地面辐射B.大气辐射
C.太阳辐射D.大气逆辐射
答案 C
解析太阳辐射在地表的分布不均而导致的高低纬度之间的热量差异,它是导致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故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为太阳辐射。

2.(综合思维)图中①②③④处,气压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B
解析根据气压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压越低;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吹向低压,故判断气压最高的是近地面的②处。

3.(综合思维)图中①②③④处中,气温最高的是()
A.①处B.②处
C.③处D.④处
答案 A
解析热力环流中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垂直方向上,越往高空气温越低;近地面气温高处盛行上升气流,故判断①处气温最高。

孔明灯(如图)俗称许愿灯。

完成4~5题。

4.(综合思维)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
①集聚热气利于上升②防止大风吹灭烛火③集聚氧气帮助燃烧④上大下小、形态可爱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③④
答案 A
解析孔明灯灯口收拢主要是因为集聚热气利于上升,①正确;灯口小,利于防止大风吹灭烛火,②正确;空气进出都在底部灯口,不能集聚氧气,③错误;上大下小、形态可爱不是主要原因,④错误。

5.(综合思维)受海陆风影响,夜晚在海边升起的孔明灯飘飞方向一般是() A.垂直上升B.背离海面
C.迎向海面D.沿海岸线
答案 C
解析海洋的比热容大,陆地的比热容小,夜晚海洋温度比陆地温度高,近地面水平方向上,海洋形成低压,陆地形成高压,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孔明灯迎向海面飘飞,C项正确。

山谷风是局地性的大气运动,对小尺度区域的气候、农业影响较大。

昆明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历经一年时间对附近山区进行山风与谷风的观测,从而得出一些结论。

下图示意该中学附近山区某时刻旗子的飘向。

完成6~7题。

6.(地理实践力)学习小组观测发现,利于山谷风形成的天气条件是()
A.阴雨天气B.晴朗天气
C.降温天气D.大风天气
答案 B
解析晴朗天气,白天太阳辐射强,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快,利于谷风的形成;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山坡上的空气降温快,利于山风的形成。

7.(综合思维)图中旗子的飘向,说明此时该地区()
A.山风势力较强B.谷风势力较强
C.大气对流显著D.受山谷风影响小
答案 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不同山坡、山顶旗子的飘向一致,说明此时该地区受较大规模同一来向的风控制,受山谷风影响小。

D项正确。

在沙漠和绿洲之间的过渡带,由于沙漠和绿洲地表热力性质差异,形成了沙漠和绿洲之间的局地环流,出现了近地面的气流运动——“绿洲风”。

下图示意“绿洲风”的运动。

完成8~10题。

8.(综合思维)关于图中风向出现的时间及近地面气压说法正确的是()
A.白天绿洲近地面为高压
B.白天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C.晚上绿洲近地面为高压
D.晚上绿洲近地面为低压
答案 A
解析由于绿洲比沙漠的比热容大,白天绿洲升温慢,沙漠升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低,绿洲空气冷却下沉,近地面形成高气压,沙漠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近地面的风从绿洲吹向沙漠,与图中风向相同,A项正确、B项错误;夜晚绿洲降温慢,沙漠降温快,绿洲气温比沙漠高,绿洲空气受热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沙漠近地面则形成高气压,近地面风从沙漠吹向绿洲,与图中风向不符,C、D两项错误。

9.(综合思维)根据沙漠和绿洲间局地环流过程,推断沙漠沙尘被扬起最强烈大多发生在当地地方时的()
A.0~4时B.6~10时
C.14~18时D.20时~次日2时
答案 C
解析地面温度越高,空气上升越强烈,越利于地表沙尘扬起;沙漠与绿洲气温差异越大,两地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水平风力越大,越容易产生沙尘暴。

白天,沙漠升温快,绿洲升温慢,沙漠一般在午后两时气温达到最高值,沙漠和绿洲间气温差异最大,上升气流强,故C项符合题意。

10.(综合思维)“绿洲风”的主要生态意义是()
A.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
B.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
C.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
D.减小沙漠地区昼夜温差
答案 A
解析“绿洲风”从绿洲吹向沙漠,气流比较湿润,能够增加绿洲周围地区空气湿度,能抑制地表风沙输移变化,A项符合题意;“绿洲风”是把绿洲地区的水汽输送到绿洲周围地区,不会增加绿洲地区水汽含量,排除B项;“绿洲风”带
来的水汽可能利于沙漠植被的生长,但不一定会增加沙漠地区物种数量,排除C 项;“绿洲风”影响的范围有限,对沙漠地区昼夜温差影响不大,排除D项。

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完成11~12题。

11.(综合思维)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
A.O→P→M→N→O
B.P→O→M→N→P
C.M→N→P→O→M
D.N→M→O→P→N
答案 A
解析水平方向上,气流总是由高压区流向低压区,则近地面由M流向N,高空由O流向P;依据热力环流图可判断,图中M、N为近地面两点,O、P为高空两点,且O、P分别对应位于N、M上空;M地气压高,说明是近地面气温较低处,气流由P下沉至M;则N为近地面气温较高处,气流上升至O。

12.(区域认知)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位置的是()
答案 A
解析图中显示N地为近地面热低压区,故气温高于两侧、气压低于两侧同一高度,则A项正确。

热岛强度是指中心城区比郊区气温高出的数值大小。

我国某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城市建设速度和扩展速度迅猛,热岛效应逐渐增强。

下图为该城市某日热岛强度变化统计图。

完成13~15题。

13.(综合思维)该日城市热岛效应()
A.子夜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B.日出前后最弱,正午前后最强
C.夜间较强,白天相对较弱
D.夜间较弱,白天相对较强
答案 C
解析热岛强度的数值越大,热岛效应越显著。

结合图示可知,该日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相对较弱,夜间较强,子夜前后最强,午后最弱。

14.(综合思维)导致该日12~14时热岛强度为负值的主要因素是()
A.人口数量B.气流运动
C.建筑物密度D.交通通达度
答案 B
解析该日正午前后,太阳辐射最强,城市上空盛行上升气流,利于散热,而郊区盛行下沉气流,不利于散热,因而导致城区气温低于郊区气温。

气流运动是主要影响因素,B项正确。

15.(综合思维)推测该城市热岛效应最强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D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一天中,气温较低时,热岛强度较大;该城市位于黄河河谷,冬季受冷气团控制,气流稳定,有利于热岛效应的形成与发展,加之受河谷地形影响,不利于城市散热,因此冬季热岛效应最强。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4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