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年级日积月累汇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小学语文1-6年级日积月累汇总
一年级上册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寸光阴一寸金,
寸金难买寸光阴。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前人栽树。
后人乘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年级下册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
不知则问,不能则学。
——《荀子》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
——董遇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董其昌
二年级上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孟子》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有志者事竟成。
——《后汉书》
志当存高远。
——诸葛亮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王勃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雁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数九歌
二年级下册
轻诺必寡信。
——《老子》
失信不立。
——《左传》
小信成则大信立。
——《韩非子》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
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弟子规》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歌
三年级上册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人心齐,泰山移。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三年级下册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
雅人四好:琴棋书画
花中君子:梅兰竹菊
中医四诊:望闻问切
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周易》
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改过不吝,从善如流。
——苏轼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邯郸学步: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学步:学习走路。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出自《庄子·秋水》。
滥竽充数:滥:失实的,假的。
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
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掩耳盗铃:掩:遮蔽,遮盖;盗:偷。
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自相矛盾:矛:进攻敌人的刺击武器;盾:保护自己的盾牌。
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自《魏书·明亮传》。
刻舟求剑:舟:船。
求:寻找。
比喻拘泥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
画蛇添足: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也比喻虚构事实,无中生有。
出自汉·刘向《战国策·齐策》。
杞人忧天: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
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出自《列子·天瑞》。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
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
杯弓蛇影: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
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自汉·应劭《风俗通义·世间多有见怪》。
四年级上册
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尚书》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礼记》
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韩愈
立了秋,把扇丢。
二八月,乱穿衣。
夏雨少,秋霜早。
八月里来雁门开,雁儿脚上带霜来。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要穿棉。
八月暖,九月温,十月还有小阳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各的长处和短处。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指时机难得,必须抓紧,不可错过。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开始相差得很小,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
强调不能有一点儿差错。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指病毒常常因饮食不注意而入侵,灾祸往往因说话不谨慎而招致。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形容话说出之后,无法再收回。
强调说话要算数,不能反悔。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赶不上前面的,却超过了后面的。
四年级下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周易》
解释: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下句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老子》
解释: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战胜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解释:不抱怨天,不责怪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解释:忧患使人得以生存,而安逸享乐却足以使人败亡。
少年不知勤学苦,老来方知读书迟。
一日读书一日功,一日不读十日空。
学习不怕根底浅,只要迈步总不迟。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诗是人类向未来寄发的信息,诗给人类以朝向理想的勇气。
——艾青
诗和音乐一样,生命全在节奏。
——朱光潜
诗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它源于宁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
——[英国]华兹华斯
五年级上册
太平盛世: 安定、兴盛的时代。
国泰民安: 泰:平安,安定。
国家太平,人民安乐。
丰衣足食:足:够。
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
形容生活富裕。
安居乐业:安:安定;乐:喜爱,愉快;业:职业。
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劳动。
政通人和:政事通达,人心和顺。
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人寿年丰:人长寿,年成也好。
形容太平兴旺的景象。
夜不闭户:户:门。
夜里睡觉不用闩上门。
形容社会治安情况良好。
路不拾遗:遗:失物。
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东西捡走。
形容社会风气好。
多事之秋:多事:事故或事变多;秋:时期。
事故或事变很多的时期。
兵荒马乱:荒、乱:指社会秩序不安定。
形容战争期间社会混乱不安景象。
流离失所:流离:转徒离散。
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生灵涂炭:生灵:百姓;涂:泥沼;炭:炭火。
人民陷在泥塘和火坑里。
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家破人亡:家庭破产,人口死亡。
形容家遭不幸的惨相。
哀鸿遍野: 哀鸿:哀鸣的鸿雁。
比喻啼饥号寒的灾民。
比喻在天灾人祸中到处都是流离失所、呻吟呼号的饥民。
民不聊生:聊:依赖,凭借。
指老百姓无以为生,活不下去。
内忧外患: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
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
不饱食以终日,不弃功于寸阴。
——葛洪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毛泽东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司马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朱用纯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唐·林杰《乞巧》
其一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
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宋·朱熹《观书有感》
五年级下册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及笄:指女子年满十五岁。
弱冠:指男子二十岁左右的年纪。
而立:指人三十岁。
不惑:指人四十岁。
花甲:指人六十岁。
古稀:指人七十岁。
期颐:指人一百岁。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
含义: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利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含义:君子的心地开阔宽广,小人却总是心地局促,带着烦恼。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孟子》
含义:同情心就是施行仁的开始。
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含义:坏事干多了,一定会自取灭亡。
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
——《朱子语类》
含义:一个人有了羞耻心,就能不做那些不该做的事。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诗意: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
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宋·翁卷《乡村四月》
诗意: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
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六年级上册
高山流水:指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
天籁之音:形容声音悦耳动听。
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耐人回味。
黄钟大吕:黄钟,指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阳律的第一律;大吕,指古乐十二律中六种阴律的第四律。
后遂以“黄钟大吕”借指正大、庄严、高妙的音乐或文辞。
轻歌曼舞: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优美的舞蹈。
行云流水:飘浮的云,流动的水,形容诗文、书画、歌唱等自然流畅。
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
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画龙点睛: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妙笔生花: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
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解释:上古时期的五金指金、银、铜、铅、锡五色。
五谷:稻、麦、黍、菽、稷五种谷物。
解释:“五谷”,古代有多种不同说法,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指稻、麦、黍、菽、稷;另一种指麻、麦、黍、菽、稷。
两者的区别是:前者有稻无麻,后者有麻无稻。
古代经济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稻的主要产地在南方,而北方种稻有限,所以“五谷”中最初无稻。
五谷文化举足轻重,可谓人类文明之起源。
据权威资料显示,人类在数十万年前的石器上观察到高粱的痕迹,说明五谷孕育了人类十多万年。
人类将野生杂草培育成五谷杂粮,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的一个壮举,五谷孕育了人类文明。
同时告诉世人,人类与五谷的不解情缘。
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解释:我国五声音阶上的五个级,相当于现行简谱上的1、2、3、5、6。
古代叫宫、商、角、徵、羽。
音韵学上指五类声母在口腔中的五类发音部位,即喉音、牙音、舌音、齿音、唇音。
五彩:黄、青、赤、白、黑五种颜色。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
捐躯赴困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
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李纲
位卑未敢忘忧国。
——陆游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含义:真正的豪杰并非都是无情的, 真正的大丈夫也并不是没有怜惜子女的温柔的一面。
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鲁迅《故乡》
含义:这句话启发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
消极等待,决无希望可言;努力争取,希望才能实现。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鲁迅《学界的三魂》含义:只有民族精神是最宝贵的,只有继承和发扬民族精神,中国才有真进步。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含义:热情地讴歌了从古到今、前仆后继、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的中国的革命力量,论证了中国人是有自信力的。
六年级下册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周易》
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
说明在面临不能发展的局面时,必须改变现状,进行变革和革命。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礼记》
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荀子》
青,是指靛青,即靛蓝;蓝是指蓝草,可以用于制做靛蓝染料的数种植物的统称,如菘蓝、蓼蓝、木蓝等。
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
比喻学生胜过老师、后人胜过前人。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淮南子》
法:效法。
周:帮助。
循:沿袭。
如果对人民有好处, 就不必一定要效法古人的制度;如果有助于事情的成功, 就不必沿袭旧的规矩。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