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之我见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实施,一些教师仍旧以内容导向来进行设计,向学生灌

输知识,大部分教学设计的实施和效果是通过学生接收之后的反应来验证。教学

活动成了教师凭借经验而行的“敲敲打打”,学生依据教师的刺激而“亦步亦趋”的“瞎子摸象”,在这种情况下,教学显然是徒劳的;那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化被动为主动就尤为重要。

关键词:教学设计理解迁移评价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这本由美国教育专家格兰特.维金斯和

杰伊.麦克泰格所著(闫寒冰、宋雪莲、赖平翻译)的关于教学的书籍,融合了

理论与实践,细致、完善的指导教育工作者构建课程体系,教学评估以及教学设计,帮助教师发掘教学的宏观概念,帮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持久的、可迁移的学识。

“我教了,但他们没有学会”是实际教学中教师经常面临的困境,这似乎是

一种悖论。教师越是苦心孤诣地想把自己的知识教授给学生,学生似乎就越学不会。当这样的事情发生时,教师就不得不对教本身进行反思。教,就其自身而言

是永远不会引发学的。只有当学习者对学习本身进行了成功的尝试,才会引发学习,而成就则是学习者理解所教内容的结果,即“我不能把理解给你,你必须自

己去获得”。新时代的教学设计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主体性

和积极性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理解和参与,真正成为“课堂学习主体”,与教

师互动形成教学合力。

一、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逆向设计

逆向设计这一理论,是本书第一单元所阐述的内容,它将教学设计分成了三

个重要阶段:确定预期结果阶段,即先确定教学目标,再确定教学内容的优先次序;确定合适的评估证据,即证实学生预期学习是否完成的证据;设计学习体验

和教学,即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包括对教学方法、内容和资源等进行预期结

果评估。其中提到了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话“教师是设计师”,也就是说教师在实

现教学过程中以终为始,以解决问题和完成目标为根本,更有利于教学设计。

二、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迁移能力

理解是本文的核心概念。在威金斯看来,知道与理解是一阶概念和二阶概念

的关系,作为二阶概念的理解更多强调对知道这个认识过程的认识——即认识

“认识”自身。那么“迁移能力”就是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为

以后学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还能够增强他们的知识联系能力和知识再现能力,将会对日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

影响。

对于教师来说,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可以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

的核心素养。从理论上来说,教师真正教给学生的其实并不是那些课本上的东西,而是一种学习方法,思维的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知识迁移能力总体来说是

一种让学生以后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就是“教,是为了不教”。让学生在日后的

学习过程中,以知识迁移能力为基础,获得前人的研究成果,从而在日后继续探

索研究。

三、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是一种评价体系

书中还提到“要重视对学生的教学评价,完善教学教学中的评价体系”。教

学评价是对教学目标实践程度做出的价值判断,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教学方法,一种评价手段。所以,在我们的课堂中,应该构建一套

多维度的多样化评价方式,要从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法与过程这

三个维度来进行评价。

正如我区教研中心于丽萍主任所著《“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

区域推进的价值与路径研究》中指出“教—学—评一致性"是基于课程标准教学

的应然样态,也是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和基本保证。通过目标的设定,

使教学、学习、评价都围绕着共同的目标来展开,实现“有效教学”,继而推动“有效学习”,在评定目标是否达成的基础上,验证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从而

证明学生学会了什么。“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依托教师课程素养和评价素

养的提升,继而实现学生学习素养的完善,提升学习效能。

理解型教学设计,有利于解决当前以内容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的弊端,引导教

师注意理解教学活动,获得多元视角;可有操作性地提升和验证学生核心素养;

以理解为导向的教学设计能够有效规避聚焦灌输和聚焦活动的误区,有利于改善

课堂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参与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塑造学风。

约翰.杜威说,理解是关于知识可迁移性;萨洛韦说,理解是“表面”下

“挖掘”“揭示”不易发觉的“核心”观点,是探究的更深层级......有时候我

们认为理解是高度理论化的东西,有时候认为理解是有效的真实世界应用所揭示

的内容;有时我们认为它是不带感情色彩的批判性分析,有时又认为它是认同的

表现......在理解“理解”的道路上,我们逐步接近学科本质,涵纳学科素养。

参考文献

【1】格兰特.维金斯,杰伊.麦克泰格,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于丽萍,“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一致性”区域推进的价值与路

径研究,现代教育,202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