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政治方面: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事 • (2)教育方面: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①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 书 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③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西汉大兴儒学教育的影响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仲舒被以贤良方正推 举给汉武帝。董仲舒 三次书面应答策问, 即“天人三策”,阐 述他的儒学思想。他 把诸子百家中道家、 董仲舒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 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 思想中,加以改造, 《春秋繁露》书影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问题
匈奴问题
汉武帝怎样解决?——无为?有为?
2.汉武帝的“有为”:
①背景:国力日盛;割据势力,土地兼并,
匈奴威பைடு நூலகம்。 ②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 出 西汉实行察举制,董
1.董仲舒的贡献:
2.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C.君权神授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B.民贵君轻
)
C.性善论
D.大一统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3、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的目的
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 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4、新儒学 “新” 在何处?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三、“独尊儒术”提出的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
•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并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图为北京的国子监 牌楼。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 明、清三代,是中国 最后一个国子监,现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北 京 国 子 监 中 的 孔 子 像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独尊 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 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 →汉初,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 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 有道理。 •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 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性质相同)。
知识巩固
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①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 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 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积极作用: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①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②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的需要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 就是“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③具体政策:与民休息
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 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
①规定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 书 ②兴办太学,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 ③在郡县设立学校,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2.西汉大兴儒学教育的影响
教科书: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五经博士 ——儒学垄断教育 官办最高学府: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凭儒学入仕 地方教育系统:郡县立学校 ——儒学在民间独尊
仲舒被以贤良方正推 举给汉武帝。董仲舒 三次书面应答策问, 即“天人三策”,阐 述他的儒学思想。他 把诸子百家中道家、 董仲舒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 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 思想中,加以改造, 《春秋繁露》书影 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 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 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 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 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
无为而治有何消极作用
汉武帝时的社会危机
王国问题
土地兼并问题
匈奴问题
汉武帝怎样解决?——无为?有为?
2.汉武帝的“有为”:
①背景:国力日盛;割据势力,土地兼并,
匈奴威பைடு நூலகம்。 ②目的: 为加强中央集权, 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
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提 出 西汉实行察举制,董
1.董仲舒的贡献:
2.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A.人定胜天 C.君权神授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无为而治 D.仁政思想
)
3.汉武帝的“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学的( B.民贵君轻
)
C.性善论
D.大一统
4.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3、董仲舒建立新儒学体系的目的
根本目的: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 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 4、新儒学 “新” 在何处?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法 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形成 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三、“独尊儒术”提出的影响 ——儒学成为正统
•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并成 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图为北京的国子监 牌楼。国子监又称 “太学”、“国学”
北京国子监历经元、 明、清三代,是中国 最后一个国子监,现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
北 京 国 子 监 中 的 孔 子 像
探究学习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独尊 儒术”与秦朝的“焚书坑儒”是相同的。 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 秦汉史实指出依据。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 →汉初,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 改造,以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 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当时社会的政 治经济发展。
参考答案
• 有道理。 • 秦朝“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虽然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但都 是为了适应加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的需要 (目的相同),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的措施 (性质相同)。
知识巩固
1.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目的是( ) ①崇法反儒 ②防止旧势力复辟 ③毁灭文化 ④加强思想控制(2000年津赣卷) A.①②③ C.②③④ B.①②④ D.①③④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 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 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 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 (母马)者而不得会聚。” —《后汉书.食货志》 积极作用:经济逐渐恢复和增强,社会繁荣、 国力日盛。
① “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主张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合之, 天人一也。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
②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君权神授”—— 加强君权的需要
董仲舒认为道源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天道” 就是“三纲”。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③“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从“无为”到“有为”
1.西汉初年的“无为而治”: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破坏严重
②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 ③具体政策:与民休息
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 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根据材料说出汉初“无为”的作用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