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开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选题目的和价值
1、教育实际问题:
我校位于殷都区最西部,是一所典型的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学生来源单一,主要来自西梁村、东梁村和史车村。
许多家长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生活、学习重视程度不足,另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许多家长外出打工,很多孩子成了“留守学生”,家庭教育、辅导成为空白。
我校某班内“学困生”几乎达到了20%左右。
这种现状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影响了义务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有悖于新课标提出的“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获得基本的学科素养”等要求。
因此,教学中,加强对“学困生”转化,是我校亟待解决的课题。
2、素质教育问题:
我国教育部公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规定:教育要面向全体,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主动活泼的发展。
但是在我们的常规课堂上,同样的老师,同样的学习内容,同样的学习形式,同样的学习要求,应用于年龄大致相同的学生身上,
却产生了不同的效果,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学校,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优等生、中等生和学困生。
3、课程改革问题: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规定: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但是随着学生年级的变化,学科知识的要求不断提高,在我们的班级中出现了一部分学习态度消极,学习兴趣淡薄,学习自主性差,缺乏自信心导致学习成绩等各方面跟不上的“学困生”。
尤其是地处农村的小学,这种问题尤其突出。
1、理论价值
本课题对农村小学学困生进行研究,是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学生的多元智能,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得到全面、主动活泼的发展。
形成有效的策略,从根本上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2、实践价值
本课题对农村小学学困生进行研究,由于农村小学地处农村,社会原因复杂、学习氛围浅造成学困生日益增多。
要提高农村学校办学质量,必须研究学困生现象,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状。
长期以来,广大教师在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上进行了多种尝试,但由于没有形成理论体系,效果不太明显。
因此,我们把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作为课题来研究。
形成有效的转化策略,从根本上对学困生进行有效转化,实现学生的均衡发展。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但由于学习习惯不好,或由于方法不当,或由于社会,家庭环境影响,造成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教学要求的学生,确属智力低下的学生不应列入本课题学困生研究的范围。
2、学困生形成原因:导致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非学校教育因素和学校教育因素及学生自身因素。
3、转化目标:通过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措施或心理措施给予学困生以补偿和矫治,最终使学困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心理水平、知识水平、情感意志等方面有所提升。
课题的研究目标:
1、改变学困生目前的状态,构建学困生有效转化模式;
2、家校结合,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掌握学
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学困生的健康心理形成的策略,包括:学困生成因及心理分析,调查中年级学困学生的现状,分析学生主要存在哪些成长的阻力,找出导致学生“学困”的心理因素。
如何对学困生进行“心理辅导”教育。
2)学困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策略,包括:调查分析学困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如何转化学困生的习惯。
3)、学困生和各科老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策略,包括:学困生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教育。
4)、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培养的策略,包括:如何提高学困生学习兴趣?如何增强学困生的自信心?
5)、家庭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包括:调查了解学困生家长的教育能力、教育观念以及对教育的支持度、信任度和理解程度,如何对家长的家庭教育方式进行引导和帮助。
6)、教学实践中学困生转化的策略,包括:如何实施分层教学,鼓励学困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体验成功的喜悦;如何建立“1+1>2”帮扶转化方式;如何有效进行课后辅导。
7)学困生转化过程评价方式的策略,包括:如何开展有关学困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方式研究,形成一套适合学困生评价系统。
有了研究的目标和内容,随之要进行的就是确定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三、课题研究的原则、方法和实施
(一)课题研究要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2、差异性原则
3、协同性原则
4、发展性原则
5、求实性原则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是采用行动研究法为主,以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和个案分析法为辅。
具体模式为:
进入下一轮研究
问题—计划—行动(实践)—观察(检测)—反思。
(三)课题研究实施途径
在研究的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构思、规划、制订出本课题研究的总体方案及各阶段的实施要点,组建实验组织机构,建立课题管理制度,组织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学习课题研究方法,明确本研究的意义及做法。
在研究的实施阶段,首要任务是围绕课题深入学习,开展个案研讨、进行学困生研究;其次,深入学困生,开展课题研讨,探讨学困生转化的有效策略,不断地进行实践应用,形成学困生转化的有效模式;最后,深入全面而又系统地揭示课题内在的联系和规律,使之提升到理论高度,总结教育规律,形成有效地学困生转化模式,进而在今后的农村小学学困生转化教育中更好地推广运用。
在研究的总结阶段,要总结研究执行情况,做好结题工作;撰写科研报告,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四、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有中期成果和最终成果。
其中中期成果主要有农村小学学困生成因分析研讨报告、转化农村小学学困生的策略方案、实施转化策略的案例分析、优化转化策略的反思等,而我们的课题研究的最终成果将建立一种“农村小学学困生有效转化模式”,使学生困生在该模式的指导下,最终能改变学困生的“学困”状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我们将为广大教师共享。
各参研的教师要强化成果总结意识和成果推广意识,对过程性研究成果要认真进行总结、提炼。
对好的经验和成果要及时在全校推广应用,提高研究成果的应用价值。
五、课题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1)本课题得到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基于学校的财政状况,如果条件不允许,本课题组成员要自筹经费,完成本课题的研究。
(2)确定课题研究之前,课题组成员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利用图书馆、网络查阅大量的相关书籍和报刊杂志,搜集大量的国内外与课题有关的信息。
另外,宋超国校长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全方面的指导,确保本课题顺利有效地进行。
(3)我课题组成员均为一线小学高级教师,年龄均在40岁以下。
他们中有区级学科骨干教师3名,校级骨干教师2名,他们组织能力强,教学水平高,有一定的科研实力,他们均参与并完成过省、市、区级教育科研课题,他们有热情、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完成本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