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18《论语》六则》PPT课件 (4)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内阅读 (一)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 改之。”
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4 分)
(1)吾尝.终日不食:__曾__经___ (2)诲.女知之乎:__教__导___ (3)敏于事而慎.于言:__谨__慎___ (140).不翻愤译不下启.列:句_启_子_发_。__,(_6_开分__导)___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趣
)
(3)不亦君.子.乎( 文中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
(4)思而不学则殆.( 危险。文中指学业上陷入困境 )
(5)三.人.行.( 几个人在一起走。三,在文中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
(6)择其善者而从.之( 采纳,听从
)
(7)三十而立.( 成就,意即有所成就
)
(8)四十而不惑.( 疑惑 )
3.通假字。(3 分)
表并列 表顺承
) )
学而.不思则罔( 表转折 )
5.古今异义。(8 分)
古义: 可以凭借 (1)可.以.为师矣 可以今义: 表示许可或可能
古义:表示数量少,不是确数 (2)三.人行 三今义: 数词,三
古义:对男子的尊称。文中特指孔子 (3)子.曰 子今义:儿子
古义: 同一师门的师兄弟 (4)有朋.自远方来 朋今义: 朋友
7.丙文中孔子“恶有满而不覆者哉!”的感叹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3分) 做人要谦虚,不要自满。 8.这几段文字内容都与学习有关,甲文和丙文谈的是学习_态__度__方 面的问题;乙文谈的是学习方法方面的问题,孔子认为学习过程中
学思 ____与____应该相结合。(3分)
三、课外阅读 (一)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寐,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 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子 的语录结集,儒家重要经典 之一。结集工作是由孔子门 人及再传弟子完成的。
现在通行的《论语》20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
《论语》名称的来由,班固 《汉书·艺文志》说:“《论语》 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 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 当时弟子各有所记。夫子既 卒,门人相与辑而论纂,故谓
4、通过朗读、背诵,从语速、语感上了解文言文的特
一、生 字
论( lún )语
愠(yùn )
悦( yuè )
罔( wǎng )
殆(dài ) 逾 ( yú )
huò
二、通焉假(字y:ān )
惑( )
说:通“悦”,愉快。
罔:通“惘”,迷惑不解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朗诵课文
划出停顿,并给难读的字词注音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
孔子(前551-前479),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被誉为“万世师表”、 “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
孔府
境。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能有新体会、 新子发曰:现“学,而就不可思以则凭罔借,这思一而点不当学老则师殆了.”。”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 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在学业上陷 入困境。”
……的人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知道 指学习 爱好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3 分)
(1)学而时.习之:_按__时__。___ (2)人不知.而不愠:_了__解__。___ (3)思而不学则殆.:_危__险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温习旧知识(从中)可以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就)可以凭此当老师
了。
(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划分节奏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一个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3.试在下面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成语。(2分) (1)在学习、生活中要善于汲取别人身上对自己有帮助的地方进行学习 ,做到______________。 (2)平时学择习善时而要从注意复习和运用,到了考试前,应该把学过的知识系 统化、条理化,从而找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做到___________。
8.重点句子翻译。(6分)
(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懂得它的人比不上喜欢它的人,喜欢它的人又比不上以学习为快乐的 人。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不解;只是一味地空想,而不学习, 学业上就会陷入困境。 (4)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并 采纳,发现自己也存在着他们的缺点时就应注意改正。
温故知新 4.上文中,有的谈到学习方法问题,有的谈到学习态度,还有的涉及 到个人修养。请将它们归类,只填序号。(4分)
①温故而知新 ②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④人不知而不愠①,③不亦君子乎 (1)谈学习方法的有:_②_____ (2)谈学习态度的有:_④___
二、比较阅读 【甲】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 语·雍也》) 【乙】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 【丙】孔子观于周庙,有攲①器焉。孔子问于守庙者曰:“此谓何 器也?”对曰:“此盖为宥座②之器。”孔子曰:“闻宥座器,满则 覆③,虚则攲,中④则正,有之乎?”对曰:“然。”孔子使子路取 水试之,满则覆,中则正,虚则攲。孔子喟然而叹曰:“呜呼!恶⑤ 有满而不覆者哉!”(《韩诗外传》) 【注释】①攲(qī):倾斜。②宥(yòu)座:座位右边。“宥”通“右 ”。③覆:翻倒。④中:这里指装水到一半。⑤恶(wū):哪里,怎么
这一则讲的是什么? 孔子自述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学习效果)
1.生难字。(6 分)
不亦说.乎( yuè)
不愠.( yùn)
罔.( wǎng)
不惑.( huò ) 殆.( dài ) 逾.矩( yú)
2.重点词语解释。(8 分)
(1)学而时.习.之( 按时复习 )
(2)人不知而不愠.( 怨恨,心里不满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
通“又” 立志
有所成就
而不疑惑惑,五十而知上天天的命意,旨六十明而辨耳是顺非,真假七十而
超越法度
从心所欲,不逾矩。”
孔子说:“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 十岁确立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 情而迷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 法则,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 都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 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地 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庙
孔林----万古长春坊
孔林----至圣林坊
孔林----于氏坊
孔林----享殿
孔林----孔子墓
孔林----孔尚任墓
孔林----孔令贻墓
•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东南)人. 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相 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 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 理家,曾修《诗》、《书》, 定《礼》、《乐》,序《周 易》,作《春秋》。他正直、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句名言:“以史为鉴,可明得失。”由此可联想
到本文中孔子的话:择__其__善__者__而__从__之__,__其__不__善__者__而__改__之_____。 (4)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学__而__不__思__则__罔__________, ___思__而__不__学__则__殆_____。
——《论语》——
•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类型 1、语录体 2、对话体 3、叙事体
学习目标
1、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 自己的学习方法。
2、初步感知文言文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 的兴趣。
3、从字词入手,初步体会古今汉语的不同。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高兴 )
(2)学而不思则罔.( “罔”通“惘”,迷惑不解
)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
4.一词多义。(5 分)
(1)知人 温不 故知 而.而 知.不 新愠((
动词,了解 ) 动词,理解,领会
)
(2)而学 温而 故.时 而.知 习新 之( (
好之者不如以乐…之…者为乐”趣
孔子说:“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 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 ”
这一则讲的是学习态度
一定
子表示曰数:量“少三,人不行是确,数必有我师焉;
优点
选择择他其们善的者采而纳从,之听,从其不善缺点者而改改正之。”
尝试翻译 孔子说:“几个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 选择他们好的方面学习,看到他们不好的方面就对照 自这己则改讲正的自是己什的么缺?点。 学习态度,提出了随时随地地向别人学习
6.词类活用。(3 分)
(1)学而时.习之( 名词作状语,按时
)
(2)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作名词,旧知识、新知识
)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
7.重点句子默写。(4分)
(1)表明温习学过的知识能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温)文故中而孔知子新谈虚心可求以教为的师句矣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人。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中的“君子”的含义是什么?请 在上文中找一个与之含义相同的词。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 现实生活中的“君子”的形象。(4分) “君子”指品德高尚的人,与文中的“贤”的含义相近。在现实生 活中,像知书达理、温文尔雅、正直善良的人;语言温和、斯文、 懂礼貌、有条理、不空洞的人;动作优雅、谦和、礼让、稳重的人 都可以算是君子。
•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先生,指孔子
子曰:“学
而时常时的习复之习,也不、亦也y是说uè 乎 ?有
朋(志同道合的人)代指学习的内容
“悦”的古字,愉 快
指自道德远上方有修来养,的人不 亦 乐 乎人?家人不了不解知(我而)不生愠气,,发不怒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间去温习,
不君也很子愉乎快吗??”有同门师兄(弟《从学远方而来》()与我探讨学问),
不是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却不发怒(怨恨),不也
子曰:“温故而得知到新新的,可体会以,悟为出师新矣的.”道理
旧的知识
做,成为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危”险,这里指
却,表示转折 就 学业上陷入困
这两则都是讲学习方法
(二)闵子骞孝顺 闵子骞①兄弟二人,母卒,其父更娶,复生二子。子骞为史御② ,失辔③,父持其手,寒,衣甚单。父归,呼其后母儿,持其手, 温,衣甚厚。即谓妇曰:“吾所以娶汝,乃为吾子,今汝欺我,寒 儿,汝去无留。”子骞前曰:“母在,一子寒;母去,四子寒。” 其父默然,而后母亦悔之。(选自《说苑》) 【注释】①闵子骞(mǐn zǐ qiān):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子的学生, 古代著名的孝子。②御:驾驶(马车)。③失辔:缰绳从手里掉下来 。
指任何学问和事业)者.( ……的人 )不如好.( 喜欢,爱好)之者 (2)思而不学则殆.( 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 6.翻译中加横线的句子。(4分)
(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2)孔子问于守庙者曰。
孔子问守庙的人说。(或:孔子向守庙的人询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