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保障国际比较
第一章社会保障概念比较
考核要求
1.1 各国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解说
识记:国际上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若干解释;
国际劳工组织1942年出版的文献中对“社会保障”的定义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对这个组织成员所面临的某种风险提供的保障。
它为公民提供保险金,预防或治疗疾病,在其失业时,给予自主并帮助他们重新找到工作。
”
国际劳工组织出版的《21世纪的社会保障展望》中阐述的社会保障定义是:“它的根本宗旨是使个人和家庭相信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会另可能不因任何社会、经济上的不测事件而受影响。
”
1948年12月,联合国《人权宣言》曾把“社会保障”定义为:每个人为其自己家庭之健康与幸福,有获取在衣食住医及其必须社会服务方面应有的适当生活水准的权利,而对于失业、疾病、残疾、寡居老年等情况下以及有个人不可抗力遭遇到的生活危机,无法为生,有权利获得保障。
德国将社会保障描述为:对竞争中不幸失败的那些失去竞争能力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安全的保障制度。
英国《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1117页中对社会保障的界定为:“是一种公共福利计划,旨在保护个人及家庭免除因失业、年老、疾病或死亡在收入上所受的损失,并通过公益服务和家庭生活补助,以提高其福利。
这项计划包括社会保障计划,保健、福利事业和各种维护收入计划。
”
《英国牛津法律大辞典》中有关词条认为,社会保障是对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旨在保护个人免除因年老、疾病、残疾或失业而遭受损失的法规的总称。
贝弗里奇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公民在失业、残疾、伤害、老年以及家主死亡,薪资中断是,社会应给予其生活方面的经济保障,并给予其生育婚丧方面的保障。
美国把社会保障视为安全网。
《美国社会福利词典》认为,社会保障是对国民可能遭受的各种危险,如疾病、年老、失业等加以防护的安全网。
《美国财政学》一书指出:社会保障是政府提供抚恤金、残疾救济金、失业津贴以及各种其他现金转移性项目的统称。
日本学者森井利夫给社会保障下的定义是:在国民生活中出现收入中断或永久丧失时,国家为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收入而制定的综合性的措施和制度。
中国学者对社会保障概念的若干解释。
陈良瑾教授在《社会保障教程》中将社会保障定义为:“国家和社会,通过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依法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予以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
侯文若教授在《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中认为:“社会保障可理解为对贫者、弱者实行救助,使之享有最低生活,对暂时和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劳动者实行生活保障并使之享有基本生活,以及对全体公民普遍实施福利措施,以保证生活福利增进,而实现社会安定,并让每个劳动者乃至公民都有生活安全感的一种社会机制。
”
郭崇德教授在《社会保障概论》中定义:“社会保障的内容是以人为出发点的生、养、死葬和疾病、灾害等引起人的生活遇到困难时,从国家和社会给予的基本生活来源。
”
郑功成教授在《中国社会保障论》中定义:“社会保障是国家依法强制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国民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系统;在中国,社会保障应该是各种社会保险、社会救助、
社会福利、军人保障、医疗保健、福利服务以及各种政府或企业补助、社会互助保障等社会措施的总称。
”
还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保障是指当社会成员因为年老、疾病、失业、生育、死亡、灾害等原因导致生活困难时,能够从国家、社会获得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
领会:各国社会保障概念的异同。
相同点: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政府,并由它组织社会保障活动,以国家法律的形式加以保证强制实行,但并不排斥社会成员之间的互助互济活动。
2、社会保障是一种经常化的经济安全制度或收入安定的保障计划,以保持任何公民在收入中不断货不能工作时,都能得到维持最基本生活的费用。
基本生活费用的水平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要相适应。
在社会保障发展的不同阶段,,水平是不一致的。
为实现这种分配,必须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形成社会保障基金,来进行分配使用。
3、社会保障的对象是全体社会成员,其中以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失去工作机会的人和收入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人及其家庭为主要对象。
4、实行社会保障的目的是要使生存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通过保障能够生存下去,不至于陷入困境,并通过竞争,达到维护社会公平、缓解社会矛盾、保证社会稳定的目的。
不同点:
个别在概念的使用上,将社会保障、社会保险与福利国家三者相提并论或任意替换。
实际上三者是有区别的,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而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的核心内容。
但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在对象、范围、资金筹集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别;社会保障不等于福利国家,社会保障是有福利特性,但福利概念比起社会保障,其内涵更为丰富,但又有重大的区别。
1.2 社会保障内涵探究
识记:社会保障概念的基本表述。
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各种方式,在公民暂时或者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由于遭遇各种风险致使生活发生困难是给予物质补助和非物质援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领会:社会保障的丰富内涵。
一、社会保障是国家主导的、共担风险的社会制度
二、社会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三、社会保障是市场经济的安全网
四、社会保障是具有福利性的再分配机制
五、社会保障是现代政府的重要职能
六、社会保障是公民的基本权利
七、社会保障是关乎国运、惠及民生的伟大事业
?应用:能够将社会保障内涵方面的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或实际场景中去。
第二章社会保障起源比较
考核要求
2.1 社会保障思想起源比较
领会: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国外的社会保障思想。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提倡富民济贫
(二)提倡安老怀少
(三)提倡对残缺型家庭成员及残疾者的救济
(四)提倡对灾民进行赈济
国外的社会保障思想
(一)早期空想共产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
(二)19实际空想社会主义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的影响
(三)讲坛社会主义者及费边社会主义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发展的影响
(四)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理论对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和发展的影响
2.2 社会保障现象起源比较
领会:原始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奴隶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保障现象。
原始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
在原始社会,大家共同生产,共同享受,多则同饱,少则同饥;生产的功能与保障的功能合一,既无功能的分化,也无结构的分化,因此它的社会成员是很平等的,不论男女老幼都从氏族得到物质的分配。
奴隶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
进入奴隶制社会,人类丧失了氏族的社会保障,一般都求之于个人保障、家庭保障。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保障现象
中国古代的社会保障,主要是通过历代封建王朝进行的。
欧洲中世纪的社会保障现象
欧洲中世纪社会保障的一个重要特色,是除国家外基督教会也承担重要职责。
2.3社会保障制度起源比较
识记: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国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时期(1883-1934)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繁荣时期(1935-1979)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
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阶段
(一)创始阶段
(二)调整恢复阶段
(三)较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和继续深化改革阶段
领会: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原因。
(一)产业革命是社会保障得以产生的前提条件
(二)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不懈斗争是催促社会保障诞生的动力
(三)各种进步的社会学说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先导
?应用:能够将社会保障起源方面的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或实际场景中去。
第三章社会保障理论比较
考核要求
3.1 社会保障理论的形成
领会: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思想;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国家干预理论。
德国历史学派的社会改良思想
从19世纪70年代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新历史学派成为当时德国境内主导的“意识形态”。
尽管新历史学派是旧历史学派的继承者,但新历史学派较旧历史学派的显著区别之一,是新历史学派非常强调伦理道德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庇古的“经济福利”思想
对社会保障最早的经济研究应当归功于旧福利经济学的创始人庇古。
庇古之所以提出经济福利思想,是为了缓解当时的劳资矛盾,维系社会安全。
庇古在奠基之作《福利经济学》中主张要用经济学“作为改善人们生活的工具”,“要制止环绕我们的贫困和肮脏、富有家庭有害的奢侈,以及笼罩许多穷苦家庭朝不保夕的命运等等罪恶”。
他以马歇尔的均衡价格作为依据,构建出社会福利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主张。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与国家干预理论
1936年,凯恩斯在其力作《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彻底摒弃了“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传统经济学信条,运用总量分析方法,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理论以及相应的国家干预理论。
与社会保障有关的凯恩斯理论观点包括:
(一)非自愿失业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
(二)通过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
(三)社会保障是经济波动的“减震器”
(四)国家干预经济和提供社会福利是拯救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选择
3.2 社会保障理论流派
领会: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
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
分析表明,民主社会主义的福利国家论的主要观点是,主张由国家实行全面的社会保障计划,为失业、疾病、工伤和年老者提供经济援助(社会福利)
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
总之,新自由主义的福利市场化的主要观点是:福利服务市场化是最好的选择,应当减少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责任,让市场发挥主导作用,由社会成员自己为自己谋取福利。
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
中间道路论者的共同参与论的主要观点是,在社会保障领域,国家负责应当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
3.3 社会保障理论范畴
领会: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
社会保障的公平与效率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运行是坚持“公平优先,兼顾效率”,还是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
归结各国的理论成果,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应当坚持“公平优
先,兼顾效率”的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是社会保障理论研究的核心问题
(二)社会保障制度中的“公平”
(三)坚持公平优先的原则
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将社会福利保障政策视为经济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将其归为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
特别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派将其作为政府调节经济周期、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这样,社会保障的功能就由社会功能转变为经济功能,成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另一方面,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既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也增强了对社会保障的需求规模和需求水平。
但是,现代主流经济学派无限扩大“福利国家”的功能,是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最终必然导致“福利国家”危机和“福利国家”论的危机。
由此可见,西方社会保障理论是西方基本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充分反映了西方基本经济理论发展的特征。
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
西方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自由放任主义与国家干预主义两大经济思潮兴衰交替的关系。
社会保障与自由放任主义或国家干预主义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方面:
(一)古典经济学派否定社会保障
(二)以凯恩斯主义为代表的现代主流经济学派赞成社会保障
(三)社会保障理论将融合自由主义和国家干预主义的合理内核
3.4 社会保障理论命题
领会:社会保障的目的;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的对象;社会保障的项目;社会保障的水平;社会保障的原则。
社会保障的目的
各个国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目的是,通过利益的再分配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缓解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安定的社会环境。
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功能,归纳起来可用16个字来表达,这就是“稳定社会,促进经济,安定生活,调节分配”。
社会保障的对象
所谓社会保障的对象,是说对哪些群里进行保障。
根据各国的做法,社会保障的对象大致有两种划分思路:一是全民(公民)保障;二是劳动者(就业者)保障。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国国情的差异以及实行社会保障原则的不同,在保障对象上各不相同。
(一)就业关联性保障
(二)全民(公民)性保障
(三)社会保障对象的逐步扩大趋势
社会保障的项目
社会保障的项目是指所保障的风险事件,也就是说当受保障群体遭受哪些风险事件时将给予保障,也可以理解为国家在推行社会保障制度时所作的不同层次的资格限定。
社会保障项目是通过一定的法律关系来体现的,因此,各国都是通过立法来明确和规定社会保障的不同项目。
社会保障的水平
保障水平是指保障标准的高低。
目前,从世界各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看,由于社会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口状况各不相同,所以过高的社会保障在程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
社会保障的原则
社会保障原则是指建立与实施社会保障制度应当遵循的准则。
在确定保障对象、保障项目、保障水平等具体要素时,均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一)社会保障原则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二)普遍性原则与选择性原则之争
?应用:能够将社会保障理论命题方面的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或实际场景中去。
第四章社会保障体系与类型比较
考核要求
4.1 社会保障体系
识记: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项目;社会救助;社会救助的内容;社会救助的对象;福利;广义社会福利;狭义社会福利;社会福利的内容。
社会保险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主体组成部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石。
社会保险项目
社会保险主要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项目。
社会救助
社会救助与社会救济有大致相同的含义,社会救助包括物质援助和非物质援助,而社会救济主要是指物质方面的援助。
社会救助的内容
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陷入生存危机或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由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低生活需求的物质和非物质援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社会救助的对象
社会救助的对象与社会保险的对象不同,主要是无收入、无生活来源或者虽有收入但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准者。
福利
福利通常是指所得大于所费的情形。
广义社会福利
广义社会福利是政府为全体社会成员创建的、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的物质和文化环境,提供的各种社会性津贴、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
狭义社会福利
狭义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区组织为满足各类社会弱者和遇有;一定困难的社会成员的基本物质文化需求,而向他们提供的带有福利性的收入保障和服务保障。
社会福利的内容
从广义上理解,社会福利的内容包括公共福利事业、专门性福利事业和局部性或者选择性的福利措施。
领会:社会保险的优势;社会保险的特征;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的区别;社会救助的特征;社会救助标准;社会福利的特征。
社会保险的优势
社会保险的优势在于国家推广、众人缴费、互助共济、分担风险、共渡难关。
社会保险的特征
社会保险具有强制性、共济性和普遍性等特征。
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1.权利与义务相关
2.公平与效率相统一
3.待遇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1.保险目的和性质不同
2.保险对象和作用不同
3.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不同
4.待遇水平不同
5.立法范畴不同
6.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救助的特征
1.义务的单向性
2.基金的无偿性
3.对象的限制性
4.目标的低层次性
5.手段的多样性
社会救助标准
社会救助标准是指贫困线标准或者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居民的生活水平不同,社会救助的标准有较大的差异。
社会福利的特征
1.社会福利为人们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
2.社会福利的保障方式主要是为人们提供服务和设施
3.社会福利事业的内容具有广泛性
4.社会福利体现国家和社会对社会成员的责任
5.社会福利是消费品分配的一种补充形式
应用:社会救助标准的确定。
常用的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方法有四种,即恩格尔系数法、国际贫困标准法、生活形态法和市场菜篮法。
1.恩格尔系数法
恩格尔系数法建立在恩格尔定律的基础上。
恩格尔定律是关于家庭经济收入和家庭生活开支的比例关系的定律。
其主要内容为:一个家庭消费食物的比重为其收入的递减函数和家庭规模的递增函数。
2.国际贫困标准法
国际贫困标准实际上是一种收入比例法。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中位收入或平均收入的50%-60%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的贫困线,也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3.生活形态法
生活形态法也称“剥夺指标法”。
它首先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等“生活形态”入手,提出一系列有关贫困家庭生活形态的问题,比被调查者回答,然后选择出若干“剥夺指
标”,再根据这些剥夺指标和被调查者的实际生活状况来确定那些人属于贫困者,然后再来分析他们(被剥夺)的需求以及消费和收入来求出贫困线,也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4.市场菜篮法
市场菜篮法又称为“标准预算法”。
他首先要求确定一张生活必需品的清单,内容包括维持社会认为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的必须品德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需要多少现金,以此确定的现金金额就是贫困线,也即最低生活保障线。
4.2 社会保障类型与模式
识记: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部分积累制。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
基金主要由国家和雇主承担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有称为福利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经济比较发达、整个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实行的一种比较全面的保障形式。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
基金主要由国家、雇主和个人三方承担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又称为保险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在工业化取得一定成效,经济又雄厚基础的情况下实行的。
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基金主要由雇主和个人承担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又称为储蓄型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也称为自助型社会保障制度。
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代际供养制度,年轻人缴费,老年人领取,即期收入,即期支出,不进行个人缴费积累,养老保险待遇不与个人缴费关联的一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完全积累制
完全积累制又称为基金积累制,是指劳动者个人设立基金账户,按照既定的缴费比率逐月缴费,缴费本金和收益形成个人账户基金,退休待遇同个人账户基金规模紧密联系的一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
部分积累制
部分积累制又称为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统账结合),是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两种模式的有机结合。
领会: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社会保障的基本模式;现收现付制的优点和缺点;完全积累制的优点和缺点;部分积累制的优点和缺点。
社会保障的基本类型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
福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征
(1)依法实施。
社会保障政策市福利国家的一项主要政策,依法实施。
(2)普遍保障。
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和人道主义、人权观念,服务对象为社会全体成员。
(3)公平优先。
在公平与效率的序列选择上,以公平为主、效率次之。
(4)基金主要由政府和雇主承担。
个人不缴纳或低标准缴纳社会保障费,福利开支基本上有雇主和政府负担。
(5)项目全、标准高、保障项目齐全,一般包括“从摇篮到坟墓”的一切福利保障,标准也比较高。
(6)重在提高生活质量。
保障的目的已不完全是预防贫困和消灭贫困,而在于维持社会成员一定标准的生活质量,加强个人安全感。
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