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汪伦》教案15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赠汪伦》教案15篇
《赠汪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赠汪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赠汪伦》教案1
【教材分析】
《赠汪伦》是一首古诗。
作者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游览泾县桃花潭时,当地人汪伦常用美酒款待他。
临走时,汪伦又来送行,李白作了这首诗留别。
全诗语言自然质朴,明白如话,感情真挚,诗意极浓。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和“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同学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关联词语和句式训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资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局面。
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同学查找、搜寻、扩展相关资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流程】
一、系统归纳,温故引新
上课伊始,出示李白画像,接着提问从入学到现在你们都学过李白的哪些作品?课外还读过他的哪些诗?自然引出新课。
这样,便将课内与课外紧密联系起来,对李白诗作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小结。
二、学法迁移,自读自悟
首先,指导同学根据文中注释和字典讲解词义,然后运用以前学过的“连词解句意”、“调换词序解句意”等方法理解诗句。
同时把不懂的地方在文中标注出来,最后上台汇报自学情况。
抓住“踏歌”这一同学难于理解的词语,通过两组节奏不同的儿童歌曲协助同学领会”踏歌“的艺术形式。
(多种形式的唱、听、说,以达到学科的有机整合。
)
三、资料补充,突破难点
诗歌是高度凝炼的语言,要想体味其深层内涵,必需填补其中空白,空虚完善诗歌的内容。
这样才干进一步体会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情厚谊。
因此,教师需在此处布置一段小插曲,请同学屏幕阅读,同时配乐:
“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白早已听说汪伦是一个豪士,便欣然答应往访。
见面后,李白说:“我是来观十里桃花,访万家酒店的。
”汪伦笑道:“‘桃花’者,一潭之名也,并无桃花十里;‘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酒店万家。
”此时,李白方知“受骗上当”,但哈哈大笑说:“临桃花潭,饮万家酒,会汪豪士,此亦人生快事!”此后汪伦每日以美酒佳肴相待,两人甚是相投,成了好朋友。
然后提问:“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情谊,还表示在哪里?”
(这样不只扩展了阅读,而且激发了继续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加深了同学对李白和汪伦之间友情的深层认识。
有了这一基础,再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和汪伦送我情”就容易多了。
)教师可进行如下设计: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没有,这是作者的一种假设。
那么跟下句连起来,用什么关联词来表达更为合适呢?(即使……也……,哪怕……也……,就算……也……,纵使……也……)
2、同学们,汪伦先是写信热情邀请李白来家做客,接着又用美酒盛情款待李白。
李白要走了,汪伦又带领全村人踏歌送行,所有这一切怎么不使李白感动呢?那么,用什么样的句式来表达这两句诗的意思,才干更好地表示李白此时的激动心情呢?(可改为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
)
3、桃花潭水真有千尺深吗?这是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两行连起来又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为什么这样说?
(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空虚诗歌内容,同学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
四、情境扮演,时空延伸
同学主动探究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这时让他们再现李白和汪伦分别时的感人局面,同学便会更加兴奋异常。
大屏幕上出现了一叶扁舟停岸待发,大诗人李白雄姿英发,风流倜傥。
这时请同学选择合作伙伴,自由表达。
鼓励同学把自身融入情境之中。
说真话,表真情。
如:“李白兄且慢走,今日一别不知何时相见?”“汪伦兄,请留步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
五、名诗诵读,课外延伸
人生自古伤分别,古代的离别诗或缠绵凄婉,或开朗豁达,你喜欢哪种呢?请朗诵一首给大家听。
(如《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
六、即兴创作,表达真情
同学们,同窗共读已六载,转眼已是分别时,临别之时,你是否也想赋诗一首赠给你的母校、恩师或学友呢?此时,已是文到情成,六年的同学之情正如澎湃的波涛喷涌而出。
和:小同学当堂所作诗两首:
求学六载将远行,
遥闻学校读书声。
友情好比千尺水,
难忘同窗离别情。
云行千里遥,
江水一瓢饮。
清馨万事缘,
知心永长留。
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始终鼓励和引导同学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写,不时扩展同学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同学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赠汪伦》教案2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动画视频,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二、欣赏古诗。
1、观看动画或PPT,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
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
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作者又是谁?
师: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
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
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或PPT,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
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
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意思明白了吗?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你记住了哪一句诗?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吧!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活动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
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
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进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
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课件,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
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
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
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
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李
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平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
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
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
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
历史遥远而又不远,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学生应该能够被打。
《赠汪伦》教案3
设计思路: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
教学中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及“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学思想,力求“重文本”又“超文本”,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新秩序,真正使学生做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
主要尝试有:
1、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自读,理解诗意。
2、通过创设情境,深入理解诗句,体会表情达意的方法。
3、课内插入课外阅读材料,扩充阅读信息,破疑解难,进一步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4、自由寻找合作伙伴,再现友人离别时依依惜别的场面。
自由表达,有创意地表达。
5、引导学生查找、搜寻、扩展相关材料,有感情诵读古人离别诗,积累语言,积淀情感,进行再创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能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方法与过程:读懂诗句,想象诗句所描绘的画面并联系生活进行联想。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理解诗中表达的情感,陶冶学生珍惜纯洁高尚友情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文。
启发想象用语言或图画描绘古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巩固旧知
1、课前小游戏:同学们,古诗是我国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你们一定会背诵很多古诗吧?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场诗歌竞赛。
老师说上句,看哪个孩子能对出下句来,好吗?
夜来风雨声,()。
小荷才露尖尖角,()。
牧童骑黄牛,()。
儿童散学归来早,()。
一年好景君须记,()。
远上寒山石径斜,()。
2、孩子们表现真棒,古诗一点都难不倒你们。
那写这些诗的大诗人你们又知道多少个呢?(生自由说)
3、是呀,唐代大诗人“李白”是我们最熟悉的了。
(课件1:李白肖像,附李白简介)
4、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设计思路:运用孩子喜欢的游戏方式导入新课,将学生从对旧知识的回顾引向新内容的学习,既满足了孩子的表现欲,又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
二、解题
1、跟师一起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2、解释“赠”。
我们以前也学习过一首题目中有“赠”的古诗。
(生回忆《赠刘景文》)生答:“赠”的意思就是“送”。
3、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4、孩子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忆,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一首怎样的诗来赠送给汪伦呢?(板书:李白汪伦)
【设计意图:通过资源共享,从而使学生对李白与汪伦有了进一步地了解,让他们真正地走进诗文,体验其人、其情,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2:自学提示)
自学提示:(1)画出生字词,通过拼音认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
2、孩子们,请你们根据提示,捧起书,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注意一定要把字音读准哦!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和同桌讨论讨论,也可以做上记号待会儿和大家共同解决。
(生自由地读诗)
3、师:好,现在让老师检查一下你们的自学成果。
(课件3:带拼音的生字词)指名读、小老师带读
4、(课件4:去拼音的生字词)开火车读
5、(课件5:全诗附带注释。
将:马上。
欲:就。
忽闻:忽然听见。
踏歌: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
千尺:很深。
不及:比不上。
情:情谊。
)
6、指名读全诗,及时表扬鼓励(你读得很通顺;你读得真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棒了。
)
7、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注释把这首诗大概的意思说一说吗?(请一个学生用自己的话来概括,其他的同学也可及时补充)
8、全班带着节奏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
四、故事引趣,激发情感。
1、师: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课件6:李白送汪伦情景动画图)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
于是就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
可是到那里一看,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
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
”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
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临别时,汪伦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高兴时吟诗一首《赠汪伦》。
2、(再出示课件5)师生合作深情吟诵全诗。
3、你从哪句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呢?
(课件7:“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深吗?理解深千尺:虚指,夸张的写法。
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师引导:孩子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
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
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课件8:三首诗中的三个夸张写法的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的,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
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太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
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是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
于是,李白情不自禁地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3)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生答:李白和汪伦的情意像桃花潭水一样深)
(4)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5)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就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意一样,又深厚,又真挚。
谁能把这种深厚的感情送进你的朗读中读出来。
(再次出示课件7)个别动情朗读
(6)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厚意表达出来吧!(齐读)
4、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情景对话)“李白,李白,你在想些什么呢?”(学生变换成李白的角色)
5、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
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
此时的李白,你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学生答:不舍或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6、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道,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
你们见过这样的送别方式吗?平常我们是怎么送别客人的?(生联系生活说一说)
7、可现在李白走了,汪伦把他送出村口,送上船,还用这种特殊的方式为他送行,从这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汪伦和李白的情谊特别深)
8、(课件9: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把这份惊喜和深情厚意送进你的朗读中。
(生个别试读、全班齐读)
9、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
李白、汪伦,你们想说些什么,就快说吧!(请一生演李白,一生演汪伦,表演此时依依惜别的情景)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生动的故事充实诗歌内容,学生在轻快的音乐声中,在故事的情境之中激发了情感的共鸣,悟文而移情,读文而抒情,真正进入情动辞发、情景交融的境界】
五、创设情境,配乐三读。
(再次出示课件5)
1、一读: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请一男生读全诗)
2、二读:是啊,相聚须尽欢,分别不忧伤,李白和汪伦都是豪爽之人,就让这首诗挥去那淡淡的离愁别绪吧!……(请一女生读全诗)
3、三读:对,这就是“诗仙”李白,他可以表现为《夜宿山寺》的奇思妙想,可以表现为《望庐山瀑布》的雄浑壮阔,也可以表现为《赠汪伦》的洒脱豪放,就让我们再次吟诵起这首流传千古的《赠汪伦》……(齐读全诗)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引导,诵读,让古诗的情感层层深入,达到读中悟情的效果。
】
六、扩展延伸,读背感悟
1、同学们,这番离情别意是那样的熟悉,望着踏歌赶来送行的汪伦,我们似乎又看见了痴痴东望的李白站在飞檐凌空的黄鹤楼上送别孟浩然,似乎又听见了他那深情的吟唱……(课件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生齐读
2、如果说李白对汪伦是以诗相赠,那么对孟浩然便是以目光相送了。
(男女生合作读)
3、我们又仿佛看见了李白送友人一直来到城外,然而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只好在马上和友人挥手告别,望着他的身影渐渐地消失在夕阳下……(课件11:《送友人》)师范读、请生个别读
4、李白一生走遍名山大川,朋友遍天下,这首诗中的友人虽已无从考证,但这首诗却流传至今。
(再次诵读《送友人》)
5、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自古以来,离愁别绪就是文学创作永恒的主题,描写友情的诗作,更是数不胜数。
(课件12:推荐阅读)
(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
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2)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3)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不一样的时间,不一样的地点,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诗句,心底流淌的却是同样一份美好的情感。
让我们再一次深情地吟诵起这流传千古的《赠汪伦》。
(课件5)(生齐读)
7、孩子们,让我们闭上眼睛,一起将这美好的友情连同这美妙的诗句永远地留在我们的心中。
(生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一首送别诗,可以延伸学习积累一组送别诗,达到丰富学生文化底蕴的目的。
】
七、课外积累,个性飞扬
1、搜集一些有关离别的诗或文章去读一读,摘抄下自己喜欢的语句背一背。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相信同学们也曾经与老师、同学、亲戚、好友分别,心中不免依依不舍。
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从这些送别诗中摘录你最喜欢的名句或自己仿写一首送别诗送给他们。
《赠汪伦》教案4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了解诗的意思,体会诗中李白与汪伦之间的友情。
3、交流送别诗,诵读积累。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体会两人之间的情谊。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