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_乌鸦_看爱伦_坡的诗论与创作主题.kdh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诗: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① Robert Frost
Whose woods these are I think I know.
入睡: “From my books surcease of sorrow——sorrow for
the lost Lenore—— For the rare and radiant maiden whom the angels
Clasp a rare and radiant maiden whom the angels name Lenore.”
(“凭着我们都崇拜的上帝——凭着我们头顶的苍天, 请告诉这充满悲伤的灵魂, 它能否在遥远的仙境 拥抱一位被天使叫作丽诺尔的少女,她纤尘不染, 拥抱一位被天使叫作丽诺尔的少女,她美丽娇艳。”) 美丽少女的死亡,让年轻人的悲伤和忧郁都到了极限; 而这种让人心灵震撼的悲伤和忧郁,也让诗人把他极致的美 表达了出来。
外国文学研究
从《乌鸦》看爱伦·坡的诗论与创作主题
○印层层
摘 要:本文以《乌鸦》为例,分析了爱伦·坡的主要诗歌理论:篇幅不宜过长、要创造美、要以忧郁为基调等, 以及其重要的创作主题:美女之死,让读者体会真实情感与艺术技巧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震撼力。 关键词:《乌鸦》 爱伦·坡 诗歌理论 美女之死
该诗用词简单朴素声韵悠扬看似一首自然赞歌和个人哀惋心态的隐在倾诉但由于诗中的含混ambiguities历来人们对这首诗的意义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该诗表达了个人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至于是什么关系则各执一词有说是个人对文明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往有说是个人既对文明社会中名利追求不舍又想同时占有自然表现了人的无尽贪欲
美,却将美附着于死亡之花,与恐怖和诡异相伴相生。
爱伦·坡在诗歌、短篇小说和文学评论三个领域都有建

树,是最早对欧洲文学产生深远影响的美国作家。包括俄国
的大文豪陀思妥耶夫斯基和英国的王尔德等人都受到了他的
影响;19世纪法国著名的象征派诗人波德莱尔、马拉美等把
爱伦·坡尊奉为偶像,并把他的作品译成法文,介绍给法国
读者。
爱伦·坡共出版了四本诗集,其中,尤其为人们所称道
的是《致海伦》、《安娜蓓尔·李》、《海中之城》、《乌
鸦》等。而《乌鸦》更被认为是他的代表作。这首诗在英国
轰动一时,勃朗宁夫人写信给爱伦·坡说:“我的朋友有的
被它的恐怖性迷住了,有的被它的音乐性迷住了”。《夜
镜》(Evening Mirror)杂志的编辑威里斯说:“依我看来,

萧伯纳曾说:“美国出了两个伟大的作家——埃德加·
爱伦·坡和马克·吐温。”埃德加·爱伦·坡是美国文学史
上不容忽视的一个名字。他是天才的诗人,优秀的短篇小说
家,独到的文学评论家,象征主义的先驱,侦探小说的开山
鼻祖;一个充满了争议的人物,坎坷半生,生前穷困潦倒,
身后声名远播,集绮丽想象和缜密的分析于一身;一生追随
四 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曾经说,一首诗的实在的价值来自对 灵魂的激励和征服。《乌鸦》就是一首能使人的灵魂得以震 撼和激励的诗。用爱伦·坡自己的话说,“在这首诗歌的创 作上,没有一点是源于偶然或者直觉,这首诗一步步地完成 就像解数学题一样的精确和严格”。它可以说是爱伦·坡的 经典之作。它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也是爱伦·坡诗歌 和诗论及其创作主题的完美结合。诗中主人公那种痛失爱人 后的凄凉、绝望和忧郁被诗人运用各种技巧完美地表达了出 来。从中我们不难看出,爱伦·坡是一位追求自然真挚的感 情和艺术技巧有机结合的文学大师,他的诗歌所流露出来的 或美好或悲伤的情感,让人不得不感叹强烈的真实的情感和 艺术技巧相结合所创造出来的艺术氛围是多么令人感动。
Principle”,1850)两篇论文中集中阐述了他的诗歌理论。
他主张一首诗既不应太短也不应太长,长短应以一口气能读
完为宜。如果一口气读不完,就必然会有其他的纷扰世事来
干扰、分散读者的注意力,使人兴味索然;但是一首诗太短
的话,就很难激起人的感情波澜,取得感人的效果。因为一
首诗是一个整体,其目的是要创造出一个完整的诗的形象,
同的解读呢?自英美新批评家们在20世纪前半叶提出“含混 (a m b i g u i t i e s )”概念,将之视为诗歌多义性(p l u r a - signification)的主要原因以来,这个概念就与中国古典文 论中“诗无达诂”概念一样,成为解释诗歌多义、诗歌无定 解的主要依据。弗罗斯特这首诗的多意和多解,也正是诗歌 本身的含混造成的。一个比解义更为重要的问题是,诗中的 含混是如何造成的?笔者认为,该诗中的含混,乃是由从头 到尾贯穿于诗歌中的语意冲突造成的。以下是原诗与译文:
三 爱伦·坡将自己的诗论付诸于实践,而《乌鸦》就是其 中很好的一个范例。 《乌鸦》描述的是一个年轻人在黑夜里哀悼已故恋人的 故事。诗的主人公在萧瑟的12月,一个阴郁的子夜里,思念 自己已故的情人无法入眠,只得借助书本来消除失去爱人的 悲伤。这时,一只乌鸦来敲他的房门,他打开窗户,乌鸦飞 入房内,栖在房门上方一尊帕拉斯半身雕像上面。年轻人以 为是情人的灵魂前来相会,试图和它说话,倾吐自己的思 念,而乌鸦的回答却只是“永不复还”。乌鸦直率而又不着 边际的回答像咒语一样让年轻人从半梦半醒之间惊醒,意识 到爱人再也无法回到自己身边,希望瞬间崩塌,将年轻人推 向了更加抑郁的境地。 全诗共108行,长短适宜,格律工整,声韵优美,并且成 功地使用了头韵、行间韵等艺术手段,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 现力,加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音韵美。读来朗朗上口,让人爱 不释手。 重复是爱伦·坡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在诗歌里,他常通 过重复来渲染内心的强烈情绪,如对美好的幸福的记忆、对 逝去的美好的深切怀念、对痛苦情绪的淋漓地宣泄,等等。 《乌鸦》就运用了这一技巧,这首诗每节末尾一再重复“永 不复还”(“nevermore”)。瓦雷里说:“凡是读过这首 《乌鸦》精彩段落的人都会被那刻意的迭句力量打动。” “永不复生”共重复了11次,它是乌鸦唯一的话语,既是它 的名字,也是它对作者每一次询问的回答。听起来既答非所 问,又觉得非常应景。它把一幕原本荒诞的对话推向了对生 存价值的哲理叙述。人至爱的一切不正像乌鸦聒噪的那样, 一旦逝去便永不复生吗? 12月的深夜,又黑又冷,这是叙述者凄苦难耐的心理写 照。正是这种心境引来了乌鸦,它枯立在女神的塑像上,一 次次地传达着冥界的信息,一次次地用沙哑刺耳的“永不复 生”的字眼戳啄着年轻人业已破碎的心,使他的灵魂沉入低 徊飘荡的阴影之中。全诗的基调哀婉绝望,读者被笼罩在一 种阴冷、黑暗、恐惧不安的气氛中。 诗歌的题材是爱伦·坡最经典的美女之死。年轻人在凄 冷的午夜,因为自己对死去的爱人Lenore的思念而久久无法
外国文学研究
论弗罗斯特《雪夜林边驻足》中的语意冲突
○周建新
摘 要: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诗《雪夜林边驻足》像诸多好诗一样,意义丰富,解读众多。并且,也像诸多好 诗一样,诗中的含混现象是使这首诗具有多义性的主要原因。这些含混,则源于每一诗节中存在的语意冲突。 关键词:罗伯特·弗罗斯特 《雪夜林边驻足》 诗歌 语意冲突
(印层层,山东省东营职业学院文法系英语教研室)
2008.07
Modern chinese
XIANDAI YUWEN
131
现 代 语 文
此遣词造句必须要富有音乐性。
XIANDAI YUWEN
Modern chinese
130
现 代 语 文
“美是诗歌唯一正当的领域”,而“无论何种形式的 美,发展到极致,无一例外地会使敏感的心灵流泪。因而, 忧郁是诗歌最恰当的调子。”人世间最忧伤的莫过于死亡
2008.07
了,那么,最有诗意、最接近美的题材自然是“一位美丽女 子的死亡”。他认为,“死亡与美可成为最亲密的联盟,而 一个漂亮女人的死毫无疑问则是世上最富有诗意的题材。” 因而他的诗歌总有一个美丽的女子,而这些美丽的天使总有 自己宿命的归宿,注定走向死亡。美人之死构成了爱伦·坡 的经典题材,这一题材将美与死奇异地结合在一起,哀伤美 艳、黯然销魂,令诗人沉醉其中,终其一生,反复歌咏凋亡 的年轻爱人,缅怀永远不在的爱情。
参考文献: [1]李宜燮 常耀信.美国文学选读(上)[M].天津:南开大 学出版社,2002. [ 2 ] [ 美] 爱伦·坡.曹明伦译.爱伦·坡集——诗歌与故事 [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 [ 3 ] 刘洊波.英美文学史及作品选读(美国部分)[ M ] .北 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法]波德莱尔.郭宏安译.1846年的沙龙:波德莱尔美学 论文选[C].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美]KEVIN J.HAYES编.剑桥文学指南之四十一《EDGAR ALLAN POE》[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By that Heaven that bends above us——by that God we both adore——
Tell this soul with sorrow laden if, within the distant Aidenn,
It shall clasp a sainted maiden whom the angels name Lenore——
美国著名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Robert Frost,1874- 1963)的《雪夜林边驻足》写于1922年,当时诗人正住在佛 蒙特州自己的“石房”(Stone House)农庄里。这首后来被 收入诗集《新罕布什尔》(New Hampshire,1923)的诗是弗 罗斯特诗歌中最为人称道、流传最广的一首,成为英语诗歌 中的经典。该诗用词简单朴素,声韵悠扬,看似一首自然赞 歌和个人哀惋心态的隐在倾诉,但由于诗中的含混 (ambiguities),历来人们对这首诗的意义众说纷纭,有人 认为该诗表达了个人、文明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至于是什么 关系,则各执一词,有说是个人对文明的厌恶和对自然的向 往,有说是个人既对文明社会中名利追求不舍,又想同时占 有自然,表现了人的无尽贪欲。还有人在诗中找到了死亡、 背叛等主题,林林总总,不一而足。为什么会有如此多而不
给读者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所以,诗的长短最好就控制在
100行左右。
爱伦·坡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就是,诗如果不能激
发和振奋人的灵魂,则不能称其为诗。而最能激动人心,振
奋心灵的莫过于美了。所以他说,“美是诗歌唯一正当的领
域”,诗歌不应涉及伦理,也不事劝解,或议论人生。诗歌
应该要有效地完成它的伟大使命——表达神圣庄严的美,因
这是我国有史以来发表的最打动人心的短诗。它绝妙的构
思,天才的措辞,萦绕全篇的‘鬼气’(‘pokerishness’)
在英语诗歌中绝无仅有。”《乌鸦》使爱伦·坡享誉世界,
将他的诗歌理论和创作主题进行了完美结合。

爱伦·坡在他的《创作原理》(“The Philosophy of
Composition”,1846)和《诗歌原理》(“The Poetic
name Lenore—— Nameless here for evermore” (想用书来消除伤悲,消除因失去丽诺尔的伤感, 因那位被天使叫作丽诺尔的少女,她美丽娇艳, 在此已抹去芳名,直至永远。) 但是,这时有人来敲窗,当年轻人推开窗户,乌鸦走了
进来。随着乌鸦一声声的“永不复还”,年轻人对爱人的思 念已无法遏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