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 10.《密西西比河风光》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 密西西比河风光
教材说明
〔解题〕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的主要河流,是世界上最大的河流之一。
北出中北部湖沼区,南流过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干流长达3779千米,流域面积约322万平方千米。
春涨秋落。
支流众多,右岸以密苏里河为首,左岸以俄亥俄河为首。
航运价值巨大。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如画,美不胜收。
本文用对比的写法和华丽的语言,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迥然不同的风情,向我们展示了密西西比河两岸斑斓的色彩、跃动的生命、壮观的景象和奇伟的声音。
〔结构分析〕
本文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旖旎风光。
全文共4个自然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迥然不同的自然景象。
第一层(第1自然段),写西岸风光。
第二层(第2~3自然段),写东岸风情。
第二部分(第4自然段),写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天籁之声。
〔语意理解〕
“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
”
此句为第一部分的总起句,概括地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美丽风光。
旖旎,柔和美好。
“西岸,草原一望无际,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在远处同蓝天连成一片。
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广阔无垠的草原上漫游。
”
此句描绘了一幅壮阔宏大的草原图景。
首先是天边的草原,“一望无际”、“广阔无垠”生动描绘出草原规模的壮阔宏大。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延续不绝的样子。
“绿色的波浪逶迤而去”生动描绘出草原上的野草在劲风吹拂下草浪波涛汹涌,一望无垠的壮观景象。
而天边的绿浪又在远方同蓝色的天空连成一片,更形象地描绘出草原的无比广阔。
绿和蓝在色彩上突出了风光的柔和美好。
而三四千头一群的野牛在漫游,又该是多么壮观宏伟的景象!
在西岸这幅风景画中,有静的蓝天,动的绿浪和野牛;有草原的无限广阔,有野牛群的无比壮观;有碧绿的野草和澄明的蓝天,动静结合,色彩交织,广阔壮观,摄人魂魄。
“看它头上有两弯‘新月’,看它沾满淤泥的飘拂的长髯,你可能把它当成河神。
它踌
躇满志,凝望着那壮阔的河流和两岸风光。
”
这段文字生动描写了野牛在西岸草原上悠闲写意的生活。
头上的两弯“新月”指野牛的角,因新月形弯似钩,这里用“新月”暗喻野牛双角,比喻形象生动。
飘拂,轻轻飘动;长髯,长长的胡须。
头上“新月”高耸,胸前长须轻拂,一副悠闲而威严的神情。
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凝神,聚精会神。
这句形象描写出野牛对自己的生存空间的满足、热爱与依恋。
“东岸的风光同西岸形成令人赞叹的对比。
”
此句为过渡句,自然从两岸风光过渡到描写东岸风情,并点出东西两岸的风光对比“令人赞叹”,激发读者强烈的阅读愿望。
“河边、山巅、岩石上、幽谷里,到处都是各种颜色的树木花草,散发着各种气味。
”
这句是对东岸风光的概括性描写。
东岸与西岸风光最显著的对比是西岸是一望无垠的草原,东岸是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的树木花草。
西岸是草原,东岸则是丛莽。
气味芬芳,生动地描绘了东岸风光的
概貌。
“大树高耸入云……没有任何树木可以同它媲美。
”
本段描写东岸丛莽中的植物。
在数不胜数的树木花草中,作者选取了两种典型的代表性植物:有藤蔓攀缘的野葡萄和喇叭花,还有高耸的木兰树。
野葡萄和喇叭花的藤蔓在高耸入云的树木间攀缘、交错、纠缠、延伸,形成了洞穴、搭顶、柱廊、花桥等神奇的自然景观。
木兰树高大挺拔,神奇伟岸,傲视群雄,一副丛莽之王的威傲姿态。
攀缘,抓着东西往上爬。
媲美,比美,美的程度差不多。
俯瞰,从高处往下看,俯视。
“丛莽中无数的动物,更给这个世界带来魅力和生气。
”
此句为过渡句,从东岸的植物过渡到动物。
动物和植物一样,也是数不胜数的,它们给这个世界带来的是跃动的生命力和摄人魂魄的力量。
“在小径尽头……同时发出阵阵嘶叫。
”
在数不胜数的丛莽动物中,作者选取了几种色彩斑斓,生机勃勃的动物,来表现丛莽中动物们万绿丛中竞自由的生机。
“醉态可掬”极形象地描绘出小熊吃饱了葡萄后陶醉而满足的神情,步履蹒跚是因为吃得实在太饱了,走起路来脚步显得缓慢而摇摆,好像腿脚不灵便似的。
“沐浴”表现出群鹿的悠闲与优美姿态。
“嬉戏”表现出黑松鼠的活泼可爱。
“踯躅”是徘徊的意思,表现出弗吉尼亚鸽的悠闲自在,有如在散步一般。
“飞来飞去”表现出鹦鹉、啄木鸟和红雀的自由自在。
“熠熠”形容闪光发亮,“熠熠发光”表现出蜂鸟的耀目的美丽。
连毒
蛇在不捕食的时候也非常悠闲,“倒挂”、“摇来摆去”形象地描写出蛇的慵懒自在。
本段描绘了一幅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动物乐园图。
这里有憨态可掬的小熊,优雅美丽的群鹿,自在嬉戏的松鼠,悠闲漫步的弗吉尼亚鸽,翩翩飞舞的鹦鹉、啄木鸟和红雀,美丽绝伦的蜂鸟,慵懒的毒蛇。
这里黑松鼠、红草莓、黄嘴的绿鹦鹉、绿啄木鸟、红雀,光亮的蜂鸟、阴暗的毒蛇,色彩交错纷繁,让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好一个生机勃勃,色彩万千的自由境界!
“如果说河对岸的草原上万籁无声,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
”
此句为过渡句,从对比两岸的自然景色过渡到对比两岸的声音。
西岸万籁俱寂,东岸骚动聒噪。
万籁,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
骚动,秩序紊乱、动乱。
聒噪,声音杂乱,吵闹。
“荒野的世界充满一种亲切而粗犷的和谐。
”
东岸的丛莽生机无限,来自各种动植物和山水的声音构成了大自然雄浑的和弦与回响。
这个生机勃发的世界正因为这些纷繁的声音,而更显得亲切而和谐。
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样的:因其纷乱、吵闹而倍显生命的蓬勃与跃动。
这种蓬勃与跃动是充满野性的、粗犷的,这正是自然的生命活力所在。
粗犷,豪放,豪壮。
“可是,如果一阵微风吹进这深邃的丛林,摇动这些飘浮的物体……可是,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这一切是无法体味的。
”
东岸丛莽的荒野世界亲切而粗犷的和谐不仅仅体现在天籁的和声,更表现在色彩与声音的自然和谐,当所有的声音,所有的色彩融为一体时,那壮观的景象,那奇伟的声音,只有亲临其境,才能体味其中的意韵,才能感受大自然是多么神奇与壮丽!对于没有亲临其境的人,想象就是翅膀,放飞想象的翅膀,将进入一个无比神奇的世界。
〔写作特点〕
1.运用对比的写法描写两岸风光,层次分明,结构严谨,并使景物更加生动。
2.选取景物中的典型事物突出景物特点,使景物描写更加鲜明可感。
3.语言华美,用词精当,激情洋溢,摄人魂魄。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从课文中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体会作者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观察生活的方法。
积累、揣摩语言,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4.认识7个生字,正确书写11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1.朗读课文,感受密西西比河东西岸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对密西西比河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2.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1.密西西比河的图片、资料、录像带或多媒体课件。
2.建议让学生课前找与密西西比河相关的文章读一读。
〔教学时间〕
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1)关于教学的指导思想。
课文抓住密西西比河两岸景色的特点———奇伟壮观,描绘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风光,将东岸风光与西岸风光进行对比描写,使两岸不同的风光之美、动植物所创造的生机活力之美,在作者活泼优美、生动有趣的语言中体现了出来。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既“看景”,又“入情”,想象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不同的美景,激发起学生对异国风光的向往之情。
(2)课前准备。
教学前,让学生搜集一些图片或文字资料,对密西西比河有一些初步的了解。
另外,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制作与课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
(3)教学过程。
①导入新课。
本课的导入可以有多种方式:可先播放密西西比河的录像带、多媒体课件、各种图片;或让学生交流介绍密西西比河的主要情况;或联系学过的《音乐之都维也纳》谈读过的体会……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进入学习情境,在谈话中揭示课题。
②整体把握。
第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第二,把课文中的词语画出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借助工具书弄明白意思。
第三,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扣课题中的“风光”一词,想一想课文写了密西西比河两岸的哪些景色,试着给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加小标题。
③细读想象。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风光各有什么特点。
同时了解生活在这里的无数动植物也都是和谐共存,不可缺少的。
作者把目之所及(动、植物)、耳之所闻(各种声音)渗透到一起,给我们描述了密西西比河优美的风光。
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和语句,边读边想象,培养学生的语感。
可以参考以下环节:
首先,理解“旖旎”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密西西比河两岸“风光旖旎”呢?激发学生细读探究的
兴趣。
接着,引导学生抓住给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东岸或西岸的景色)品读课文,展开想象,理解其意境之美。
教师可做如下指导:密西西比河东、西两岸的风光各有特点,你更喜欢哪一处的风光呢?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在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想象,逐步体会出风光的迥异,却又无不和谐一致地展现其整体上奇伟壮观的特点。
文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植物与动物)?各有什么特点?通过这一问题的设置,让学生抓住一些词语的不同,想象出这些景物各自的特点。
如果当时你置身于这些动植物,置身于这样美丽的景色之中,你会有什么感受?你会认为“河这边却是一片骚动和聒噪”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实际,展开联想,要注意学生的独特体验,升华学生对景物特点的认识。
这一环节是整个阅读活动的重心所在,要注意以学生为主体,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阅读理解。
最后,诵读感悟,情感升华。
本文语言流畅、优美,适合学生反复朗读体会,朗读时应指导学生想象文中描述的情景,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来读。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配乐朗读、慢速默读、自由吟读等手段,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悟,达到熟读成诵的地步。
④领悟表达方法。
让学生在朗读全文的基础上,谈从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通过对比展示景物的不同特点,用不同的词语描摹出事物的不同神态。
不同的景色有不同的美感,这样表达的好处又在哪里呢?
2.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2)在课文或笔记本上写下自己阅读本文的感受。
(3)把文中四字词语抄写在“自选词句”栏中。
3.迁移练习。
(1)识字写字。
要注意写字的指导,注意写好“喇、葵、魅、嬉”等笔画复杂且易写错的生字。
(2)找出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或拟人句,抄写下来。
4.实践活动。
(1)搜集有关密西西比河的文字资料,读一读。
(2)选取文中某个段落,画一幅画。
(3)观察自己熟悉的一处景色,并能仿照文章的描写方法,描述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资料
〔夏多勃里昂(1768—1848)〕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出身于封建贵族家庭。
主要作品有小说《阿达拉》等,散文集《非洲游记》等和《墓畔回忆录》6卷。
〔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也是北美洲流程最长、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
位于北美洲中南部。
“密西西比”是英文mississippi的音译,来源于印第安人阿耳冈昆族语言,“密西”(misi)和“西比”(sipi)分别是“大、老”和“水”的意思,“密西西比”即“大河”或“老人河”。
干流发源于苏必利尔湖以西、美国明尼苏达州西北部海拔501米的艾塔斯卡湖,向南流经中部平原,注入墨西哥湾。
全长3950千米;若以发源于落基山脉东坡的最大支流密苏里河的源头起算,则长6262千米。
流域北起五大湖附近,南达墨西哥湾,东接阿巴拉契亚山脉,西至落基山脉,面积322万平方千米,约占北美洲面积的1/8。
汇集了共约250多条支流。
西岸支流比东岸多而长,形成巨大的不对称树枝状水系。
水量丰富,近河口处年平均流量达1.88万立方米/秒。
在其漫长的流动中,密西西比河滋润着美国大陆41%的土地,水量也比任何其他的美国河流都要多。
密西西比河也是千万美国人饮用水的来源。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国家文化和娱乐休闲的宝库。
每年,仅旅游、捕鱼和休闲娱乐产业的产值就能达到214亿美元,为流域各地提供了35.1万个工作岗位。
密西西比河同时也支撑着价值126亿美元的航运业,提供相关工作岗位35300个。
全国一半的谷物和大豆都经由密西西比河上游运出。
密西西比河及其洪泛平原共哺育着400多种不同的野生动物资源,北美地区40%的水禽都沿着密西西比河的路径迁徙。
〔年迈〕年纪老。
〔槭树〕槭(qì)。
乔木或灌木,种类很多,叶子对生,秋季变成红色或黄色,结翅果。
木材坚韧,可用来制造器具。
〔鹅掌楸〕落叶乔木,高可达40米,叶子大,形状似鹅掌,花黄绿色,果穗长纺锤形。
生长在我国江西、湖北等地,是珍贵的观赏树种。
〔蜀葵〕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叶子心脏形,有长柄,表面有皱纹,花冠有红、紫、黄、白等颜色。
果实为蒴果,供观赏。
〔蜂鸟〕鸟名。
羽毛艳丽,嘴细长,舌能自由伸缩,吃花蜜和花上的小昆虫。
种类很多,最小的一种身体比黄蜂还小。
生活在南美洲。
是世界上最小的鸟。
〔鸟喙〕鸟嘴。
〔吞噬〕噬(shì)。
吞食。
〔啁啾〕拟声词。
形容鸟叫的声音。
〔低哞〕哞(mōu),牛叫的声音。
形容牛低沉的叫声。
〔斑鸠〕鸟名。
身体灰褐色,颈后有白色或黄褐色斑点,嘴短,脚淡红色。
吃谷物、果实等。
〔深邃〕深远。
〔色调〕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色彩的浓淡。
有暖色调和冷色调之分。
〔奇伟〕奇妙伟大。
〔亲临其境〕亲自到(某处)。
〔体味〕仔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