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以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病人输液安全隐患以及对策
/h1
儿科病人口服给药合作性很差,特别是婴幼儿, 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家长为此紧张而烦恼,迫切要求尽快达到疗效,认为不打针不是最好的、有效的治疗。

因此医生根据患儿的病情需要选择静脉给药,导致近年来儿科静脉输液人次逐步上升。

输液已成为儿科住院患者常用的治疗方法。

针对本科输液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减少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使患儿及家长对我科的满意度从83%上升到93.5%。

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有23例因静脉输液所致的护理缺陷进行了分析,23例患儿中,(新生儿4例,婴儿7例,1-6岁12例),外渗15例(新生儿4例,其他11例)。

未严格执行医嘱5例,药物剂量配不准确2例,查对医嘱不严1例。

1.1输液安全隐患因素:
1.1.1社会因素:由于中国特有的国情,当今独生子女居多,通常一个患儿住院,有多名家长陪伴。

造成护理操作过程中,环境嘈杂拥挤,加上陪伴的家长提出诸多要求,护士在操作的同时,还要不停地应对陪伴家长,影响护士工作的连续性和操作准确度。

1.1.2护理人员与病人床位配制不足:由于护理人员不足,不能及时回应患儿家长的呼唤,更换液体不及时,造成回血,瓶内液体滴空,引起家长不满。

多个输液患儿同时拔针,护士来不及告知按压针眼的正确方法,导致出血,引起家长指责;患儿输液结束后,未告知患儿需观察半小时,而是直接离去,途中出现不良反应,引起纠纷等。

1.1.3由于儿科急症病多,季节性强,中午和夜间是护理人员较少的时段,护士只注重为完成任务而忙碌工作,在沟通、安抚或抢救工作不到位时,很容易发生误解和冲突。

1.2医嘱因素6例:一是医嘱查对不严,导致漏用药和输错药:在转抄医嘱时误抄、漏抄,换床病人未及时更换输液卡上的床号,输液时护士只核对床号未核对姓名造成输错药。

二是未按医嘱调好输液速度,过快,导致输液不良反应的发生。

过慢,达不到疗效。

1.3药品因素:个别药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注射液里有杂质,粉剂不能完全溶解等,还有些药物外包装相似,极易造成视觉混淆,如地塞米松被当病毒唑用等。

1.4操作因素2例:
1.4.1药液剂量配制不准确:多发生于新上岗的年轻护士对药物剂量计算不正确。

取1毫升的原药液时,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药液,导致加入的药量不精确。

1.4.2给患儿输液时,陪同的家属人员众多,操作环境拥挤、嘈杂,常常要等到孩子和家长
配合时才能进行操作,护士的工作从主动式变为被动式,加上大部分家长对“一针见血”的期望值很高,护士为了力求达“一针见血”,注意力集中于穿刺的整个过程,忽略了对患儿的安抚和家长的沟通,如在穿刺上未能如愿时,家长会提出较多的要求甚至恶语相击和威胁,此时护士要是未能及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向家长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很容易激发矛盾引起纠纷。

1.4.3 药液外渗15例:新生儿、婴儿输液多选择头皮静脉,此部位的血管便于固定和观察,是穿刺的首选部位,而前额、颞部血管细短,易发生炎性改变和坏死。

如用钙剂,多巴胺、甘露醇等药物时可致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周围组织炎性水肿,液体外渗,导致输液部位红肿,水泡甚至坏死。

加上巡视不到位,未能及时补救和处理所致。

1.4.4特殊年龄段:如10个月~3岁的患儿,对注射产生恐怖心理强烈,自我约束能力差,语言表达能力不足,常用手扯头皮针,致使针头脱出血管外,导致穿刺部位肿胀。

1.5护患沟通技
/h1
巧薄弱:护士只注意技术操作,与患儿及家长通常是简单问答式的对话,忽略了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交流。

1.6健康宣教不重视:孩子天生好玩好动,部分患儿无法在病房完成整个输液过程。

家长因缺乏医学知识或担心孩子哭闹,会顺从孩子带其到室外走动,骑木马等。

有些药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由此可能引起药液污染或其他意外。

还有部分家长为缩短输液时间,擅自调
快输液速度,导致心衰,肺水肿的发生。

2安全隐患相应的对策
2.1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和操作技术水平。

随着药物品种的增多,护士不仅要掌握输液的相关理论和技能,还要掌握新药的性能、配伍禁忌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组织低年资护士学习常见疾病的观察及急救处理方法,对于输液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应制定相关的处置流程,创造机会让护士参加专业培训班的学习,不断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

工作中落实各项告知制度。

如皮试时间、输液瓶数、输液滴数、药物的不良反应、避免液体渗漏的抱小孩姿式等,让家长心中有数。

2.2院领导应重视医护人员与病人床位配制,对护理治疗繁多的科室,应适当增加护士的比例。

减轻护士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改善职业环境,使护士处于最佳执业状态。

2.3弹性排班:护士长根据工作量和科室人员变动情况实行弹性排班,增加高峰期上班人数,随时修改制订各班岗位职责,注意各班次环节的衔接,新老搭配。

2.4提高安全意识,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严格依法施护护理人员应学习一些法律法规,如《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护士管理办法》等,使护理人员增强法律意识,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及操作规程。

根据医嘱处理、执行并核对医嘱。

在核对过程中,不随意更换责任人,以保证核对思路的完整性及阅读、查对的准确性;核对完毕,在医嘱核对登记本上签名,并对本人负责核对的内容逐项签名。

每周2次由护士长组织并参与的医嘱总核对,督查核对医嘱的实施
与效果并听取护士的反馈,主班护士检查当日医嘱执行及签字情况。

治疗班护士核对执行单时,也要查对医嘱的转抄,包括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药名、剂量是否有误,发现有疑问要及时与医生联系,待问题解决后方可执行。

2.5规范输液流程:护士接到输液单后,首先核对药品名称、剂量、用法、质量等,再交另一护士重新确认输液单、医嘱及患儿床号、姓名、年龄、药名、剂量及用法等无误后方可配制并签名。

对药品规格、外形、颜色一样的药品以及易造成视觉混淆的药品要细心核对,同时在外包装上给予不同颜色的标记并分开放置。

按医嘱准确调节输液速度或用输液泵控制速度。

2.5.1制定儿科常用药物剂量换算表,张贴在治疗室及医嘱班显着位置,以备随时查阅。

抽取1毫升的原药液时,使用1毫升注射器抽取。

保证加入药量的准确性。

2.5.2对新员工要由科内年资较高的护士带教1个月,执行一对一带教,护士长不定期检查学习情况,对新员工做到放手不放眼,并经考核通过后方可单独上班。

2.5.3合理选择静脉,及时处理输液故障,输注刺激性较强及浓度较高的药物时,应选择四肢较粗大的血管,头皮静脉选择较粗的颞前静脉和颞静脉,肾上腺素、钙剂等,易造成局部坏死的药物,禁止选用头皮静脉,在输液过程中加强巡视。

如有外渗立即停止输液并及时处理,重新建立静脉通路时应避开外渗部位。

2.5.4在病室配备电视机、动漫画册、提供舒适的病床,将病床被服改为卡通图案,工作
人员的服饰改为粉红色的护士服。

2.6强化护士与患儿及家长的沟通技巧:随
/h1
着医疗体制的不断改革,《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进一步实施,病人对护理服务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使护士承受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

因此,护士就要转变观念把原来被动问答式的交谈,变为主动与家长进行交谈、沟通。

在穿刺不成功时,要以真诚的态度向患儿及家长表示歉意,并给予解释和安抚。

2.7开展健康宣教:做好对年长儿及患儿家长的健康教育,使她们掌握用药目的及输液的注意事项,用药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可采取口头宣教与书面宣教相结合,随机宣传与示范宣教相结合等多种形式。

特别强调不要擅自调快输液速度。

3体会
综上所述,随着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普及,患者的法律及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

护理安全措施不仅仅停留在对护理人员法制观念的教育,以及各种规章制度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落实在平时的工作中。

根据我院儿科输液的特点,制定和改进病室的环境设置与合理的操作流程,加强输液床号和姓名的双核对及双人核对制度做好输液患儿的巡视工作,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恰当的运用护患沟通技巧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宣教活动。

取得家长对护理工作的理解和配合,有效保证输液的顺利完成,提高护理质量及患儿和家长的满意度,减少
护理差错事故及纠纷的发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