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0篇)-高职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职教育教学改革论文(10篇)-高职教育论文-教育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一篇:高职涉农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摘要]化学类课程是高职涉农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传统的课程设置方式和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难以适应新形势下高职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从整合课程内容、衔接专业课程、强化实验教学、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优化师资队伍等方面对涉农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为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改革探索了新思路。
[关键词]高职;涉农专业;化学;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建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建设人才资源强国进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职业教育改革尤其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是在改革过程中存在过于注重职业能力培养的现象,如,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课程改革中主要专注于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的改革,轻视或忽视基础课程改革。
在高职教育中,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需要通过专业课与以基础课有机融合才能得以实现,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专业课需要以基础课程相关知识和技能作为支撑,因此,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同样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化学类课程是农检、生物、食品等涉农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根据高职农业类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使学生掌握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今后专业知识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准备。
然而,目前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仍然大都沿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多而全面,专业针对性不强,且教学方法单一,理论与实践联系不够紧密。
因此,为了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的需求,高职涉农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亟须进行改革。
一、整合教学内容,加强与专业课衔接
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涉农专业化学类课程仍然沿用传统方式设置,分为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和仪器分析,并各门开设。
如此设置课程存在诸多弊端:每门课程为保持体系完整性,内容过于冗杂;课程间交叉重复,浪费教学资源;与专业课联系不够紧密,学生学习兴趣不高;最主要的是过多的课程设置,挤占了专业课程的空间,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因此,以高职涉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指导,以紧密衔接专业课程为原则,对化学类课程进行整合,形成一门农业基础化学课程非常必要。
整合后的农业基础化学课程,一方面,遵循高职涉农专业教育的特色,理论教学内容以“实用、够用”为出发点,对理论性较强的基本知识删繁就简,进行整合优化。
如,将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合并,简化无机化学部分的反应机理,理论内容能够服务分析化学和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即可;分析化学教学内容主要侧重定量分析部分,重点讲授容量分析法,即四大滴定法。
仪器分析部分简单介绍一些光学分析、电学分析、色层分析等分析原理,主要讲解一些常用大型仪器的使用方法。
有机化学部分有关分子结构、有机合成、反应机理等方面的知识少讲授或不讲授,主要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常见有机物的命名、理化性质、农业生产上的用途等。
另一方面,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尤其是实验教学要与专业课程紧密衔接,通过化学类课程的学习,为学生专业课程学习和职业发展奠定知识基础。
如,在分析化学部分中的酸碱滴定法实验,教师可以选择肥料中氮元素含
量的测定为综合实验项目,这样既可以训练学生的酸碱滴定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又可以使学生通过这一实验过程认识化学基本实验对专业的实际作用。
二、强化实验教学,紧密联系实际生活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动手能力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关键。
化学课程以实验为基础,作为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可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因此,强化实验教学,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思考,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提高学习化学课程的兴趣尤为重要。
首先,提高实验教学课时比例,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素质教育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实验技能教学占总课时60%以上为宜,或者单独开设实验技能训练课程,针对涉农专业特点,重新构建化学实训课程体系,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三大学科及仪器分析的实训内容进行有机融合,增加与专业相关的操作性和应用性较强的实训内容,删减验证性实验内容,适当开设与生产实际联系较为紧密的综合性实训,实验实训结果与理论知识相互印证,强
化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其次,化学实验教学过程要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学生知道化学与生活很多方面的紧密联系,可以激发求知,增强学习兴趣。
这就要求在对学生的培养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将化学曾经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所发挥的实际性的作用和应用,或者单单是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入教学中,还化学原本的生动实用性,丰富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知。
如,在有机化学部分,通过酯化实验对柠檬酸纸上写字形成“无字天书”的奥秘进行解读,可以增强学习过程的趣味性,加深学生对酯化反应的理解,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三、改革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的实施,涉农专业建设力度的加强,各校加大了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所需要专业人才的力度,涉农专业的前景越来越广阔,化学类基础课程的重要性随之凸显。
传统教学“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必须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特点出发,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专业的教学服务。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的,融“教、学、做”为一体,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
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相结合,重新序化化学教学内容,使学生通过实验过程、现象、结果来理解、掌握基本原理,学会运用基本原理解释实验现象、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正确掌握实验基本方法、基本技能,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后续课程学习和专业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多媒体课件辅助课堂教学,使深奥的抽象思维直观化,微观的实验现象宏观化,静止的教学内容动态化。
动画模拟、局部放大等多媒体演示手段使传统理论教学中微观的物质结构、复杂的化学反应等晦涩难懂的抽象理论易于理解,让教学过程事半功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实验实训方面,教师应把虚拟实验技术引入实验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地介绍实验室常见仪器设备、器械、实验常用药品及实验过程。
虚拟技术在模拟化学实验整个操作过程的同时,聚焦实验操作的各个细节。
应用多媒体丰富直观的表达形式,将仿真动画、实验录像以及操作说明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对实验操作的理解和掌握。
通过虚拟实验,学生可以做好实验课前预习,充分掌握实验仪器与装置、实验基本操作及实验基础知识等,加强对实验原理的理解,提高实验学习效率。
四、优化师资队伍,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伴随着教育体制改革深入,高等职业教育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高等职业教育逐渐由单纯的就业教育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转变,由培养技能型人才向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由知识型、技能型向创新型、创业型转变。
教育理念的更新对高等职业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教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
教师要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为一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学习,实现从理论知识学习到技能学习再到复合技能学习的过渡。
因此,教师自身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努力提升业务素质,逐步实现知识型教师向创新型教师的升级。
其次,涉农专业化学类课程经过整合课程内容、强化实验教学等一系列改革后,对化学类课程师资队伍必将提出更高要求。
主讲教师既要全面把握化学类课程的内容,又要具有较强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一方面,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推敲、审视乃至批判教学过程,使化学课程教学更具特色,更有针对性。
另一方面,教师要强化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和多媒体,并不断进行科学研究,关注化学最新科研成果和发展趋势。
再次,实现化学类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衔接,化学类课程教师主动参与制定专业课课程标准,加强与专业课教师的沟通交
流,深入了解相关专业课程所需的化学知识基础,协调化学课与专业课教学内容的安排,避免重复教学。
此外,化学类课程教师应积极参与学生实习,深入生产一线,了解行业、职业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业务能力,进而使化学教学能够满足专业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总之,涉农专业化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而必须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从教学的各个方面积极探索并加以改革,力求突出涉农专业特色,打造新形势下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特点的化学类课程,为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农业生产第一线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伍建桥.高职课程改革与课程模式的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6(2):56-57.
[2]蒋云霞,杨春和,田兆军,等.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模式下
的《分析化学》课程改革[J].教改创新,2011(35):144-146.
[3]金漫漫.高职涉农专业化学教学体系改革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62-.
[4]阮丽红.浅论多媒体课件与化学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6(35):170-171.
[5]张文金,许爱军.高职特色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6):1-4.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
第二篇:高职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高职院校实话实践课程教学改革是高职教育与当今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必要手段。
本文通过对我国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实行实践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实践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探讨了构建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步方案。
[关键词]室内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
在中国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对高职室内设计专业的发展来说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高职专业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其实用性,实践课程的改革是高职专业教育的必经之路。
但是教育改革并非一蹴而就的,目前虽然很多开办了室内设计专业的高职院校已经开始积极着手实践课程的改革,但其改革速度依然无法与该行业的发展的速度相匹配。
一、我国高职教育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室内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其重点在于更加注重实用性。
假使一个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了这门学科全面的理论知识但是没有实际操作能力注定是会被这个行业所淘汰的。
室内设计实践课程的设计则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但是,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的实践课程还存在很多漏洞,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教学模式过于陈旧
高职院校通常采用的教学模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灌输式的教学显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
很多高职院校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采用的是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而不注重引导学生自行进行思考。
即使有些教师采用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讲授,但由于室内设计这个行业存在日新月异的特点,更新速度太快,很多案例过于陈旧,对于学生的指导意义并不大,因此,产生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而对于实践课程,通常的教学方式是教师拟定一个虚拟命题让学生进行设计,这样的教学方式看似合理,实则流于形式。
学生对于该项命题的设计通常是不会考虑实际环境的,并且过于理想化,一味的强调设计的新颖性以及美观性,对于空间的把握不足,但室内设计归根究底是在于其实用性,由于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经验,甚至部分教师同样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这种教学方式同样难以取得理想中的效果。
(二)培养模式上忽视“过程性”
中国的“应试教育”在高职院校依然普遍存在,教师过分关注最后的教学成果,而学生抱着“及格万岁”的心态,这样的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甚至难以达到这个行业的基本标准。
很多教师在进行室内设计课程的教学时,过多的强调计算机辅助软硬件的基本知识及运用能力,而忽视了整套设计方案的设计过程中草图的表现、材料工艺的
选择等从无到有的一个具体的过程。
导致很多学生认为室内设计这门学科的目标就是完成一套设计方案,并用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完美的展示就可以了。
这样的设计作品往往比较呆板,缺乏新颖性甚至实用性,甚至很多学生将重点放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操作上,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没办法满足社会设计市场的需求。
二、室内设计实践课程改革措施
室内设计这门学科的教学应当以社会设计市场的需求为切入点,理论结合实践,让学生深入市场、工地等去了解室内设计的每一个环节具体是如何运行的,在材料、工艺的选择上应当考虑哪些现实因素,熟悉国家对于建筑规范的相关政策,采用开放式教学,将工程项目渗入到教学中去。
专业实践课是室内设计专业课程教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大量的实践训练,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改革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采用引导式教学
在室内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选定一个比较典型的主题,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个主题进行无限的思考与创作,教师在与学生进行深入的沟通后,提出一些指导意见,把实际项目进行完善,提高其可行性及实用性,并在这个过程中将所需讲授的知识渗透进去,将理论与实践进行充分的结合,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及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同时,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走出校园,加强“过程式”教学
室内设计专业的教学是指导学生从构思到选材到一套完整的能运用到实际的设计方案等一系列循序渐进的过程,因此,对于室内设计实践课程的设计也必须加强对于“过程”的教学。
笔者认为室内设计的
实践课程的教学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团队协作,取长补短。
首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让学生走出学校,进入到工地上去,在全面的解读任务书的前提下,进行实地考察,实地测量,对楼盘的地理位置以及户型的基本构造等整体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与客户进行良好的沟通,了解其对于整体设计有哪些具体的要求及喜好,用专业的眼光去分析此户型的设计可能存在哪些问题。
接下来,就可以对该户型的设计进行构思与设计了,在此过程中,可以收集相关案例或资料,结合本户型的特点以及客户的需求,构思出自己的设计方案,明确该套设计的主体与风格,划分功能区,进一步形成该户型的设计初稿。
然后,对该方案进行细化,并不断的对设计方案进行完善与改进,在讲究美观性的同时充分的考虑其实用性,并经过多次调整以后形成终稿。
最后,可以组织学生同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成果汇报,将各小组的设计方案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给教师以及其余小组的同学,并将其整套设计理念、遇到了哪些困难以及如何进行解决的一系列过程进行汇报,汇报完毕后,教师以及其余组的成员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与建议。
最后,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对各小组的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与调整,指导学生完成最后的施工图纸并进行成绩考核。
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可以加强学生对于设计过程的思考,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更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同时,对理论知识也有了更深的理解,进一步加强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对教学内容进行持续更新拓展
社会设计市场每时每刻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材料、工艺等都处于飞速发展阶段,对于设计的创新性以及实用性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
教师应当以教学大纲为前提,不断的根据市场需求对教案进行更新与完善,将与本课程相关的热点、焦点问题不断的融入到教学中去。
现今社会,受国家宏观调控及市场经济的各方影响,小户型的房子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追捧,尤其是像北上广这些大城市的居民,由于房价一路飙升,甚至出现了十几平方米的极小户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空间成为室内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
万科、绿地等标杆房企都相继推出了十几平米、二十几平米的极小户型,很多设计网站开始出现关于极小户型的设计竞赛。
因此,教师也可以将此类网站的一些竞赛要求与课本知识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深入的讲解,并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补充与扩展,引导学生对于极小户型的设计进行构思,先由学生之间进行自主讨论,充分挖掘学生的想争,加速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改革发展,方能得到政府更大力的资金支持。
结语虽然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情况截然不同,但却不乏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及共同规律,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模式。
如今,
我国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开放,这使得高等教育经费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不过由于我国国情所致尚存在一些问题。
因此,通过对中外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模式的分析比较,本文认为我国还应推动校办企业的发展,采取绩效拨款模式,完善教育资助体系等来拓展高等教育经费筹集的渠道。
[参考文献]
[1]姚峥嵘.我国高等教育经费投入的国际比较研究[J].江苏高教,2014(6):77-79.
[2]洪柳.国际比较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经费来源研究[J]. 教育(高教版),2013(4):78-80.
[3]谭旭红,陈光铭.中外高等教育经费来源途径对比分析及启示[J].北方经贸,2014(11):94-96.
[4]任健.中外高校经费筹措机制的比较及对我国高教事业的启示[J].科技风,2013(9):252-252.
[5]洪柳.美英德日高等教育经费筹资途径的比较和借鉴[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3,1(2):15-20.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第三篇:高职课堂教学改革课堂调控策略
课堂调控策略是教育技术学的最核心内容——教学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课堂教学课堂调控策略设计与实践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关键。
本研究以汽车电气设备装调与维修课程为例,对高职实践课程课堂调控策略进行了探索,希望对高职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借鉴。
高职教育在国家的规划中,受到重视。
高职人才培养方案中核心课程是实践课程,如何提高实践课程的教学效果,其核心是教学设计,而在教学设计中重要组成部分是课堂教学策略的设计。
在汽车类职业院校中,汽车电器设备装调与维修是一门核心课程。
在这门课程教学中,最大程度发挥出学生的积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升课堂效率,实现学生真正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下面针对汽车电器设备装调与维修课堂的优化测策略进行探讨。
1教学内容的调控
1.1教学目标调控
通过企业调研,对于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制定出明确细致层层递进的能力目标。
让学生首先知道学习完这节课我能够干什么。
对自己进行目标预设,完成这个目标之后,对于以后的课程也有信心。
这里以其中一节课程起动机的故障检修为例进行分析。
这节课程列出的教学能力目标是:1、能通过起动系统电路图在台架上查找线路及元件,分析起动系统电路图;2、能使用万用表、验电笔检测点火开关、起动继电器、保险丝的状态;3、能写出故障诊断流程;4、能拆装起动机并使用万能试验台对起动机性能进行检测。
教学能力目标,是一个能够完成,难度适中,层次渐进的教学,是一个可以考察验证的教学,具有激励、导向、控制、评价功能。
让学生心中明确思路,确立信心。
1.2教学节奏的调控
古人有云:“”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教学内容要有重点难点,要合理布局,教师要收放自如。
既要让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练习操作,又要在此基础上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知识明确、系统、完整。
要做到这一点,不是一个教师即兴能够完成的,这就要求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