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一检测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检测试题
第一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所有艺术门类中,诗歌和书法最为源远流长,历时悠久。
它们同在唐代到达了无可比较的顶峰。
正如工艺和赋之于汉,雕塑、骈体之于六朝,绘画、词曲之于宋元,戏曲、小说之于明清一样,它们都分别是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与唐诗一样,唐代书法的开展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初唐的书法,由于皇室宫延的大力提倡,其风度体貌如同从齐梁宫体摆脱出来的诗歌一样,以一种欣欣向荣的新姿态展现出来。
王羲之的真实面目究竟如何,兰亭真伪应是怎样,仍然可以作进一步的探究。
但兰亭在唐初如此名高和风行,像冯、虞、褚的众多摹本,像陆柬之的文赋效颦,似有更多的理由把传世兰亭作为初唐美学风貌的造型代表,正如把刘希夷、张假设虚作为初唐诗的代表一样。
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确是这一时期书法美的典型。
那么轻盈华美、婀娜多姿,或娟婵春媚、云雾轻茏,或高谢风尘、精神洒落。
走向盛唐就不同了。
孙过庭?书谱?中虽仍遵初唐传统,扬右军而抑大令,但他提出“质以代兴,妍因俗易〞,“驰骛沿革,物理常然〞,以历史变化观点,强调“达其情性,形其哀乐〞,明确把书法作为抒情达性的艺术手段,自觉强调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并将这一点提到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理论高度:“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就像陈子昂“念天地之悠悠〞以巨大的历史责任感,召唤着盛唐诗歌到来一样,孙过庭这一抒情哲理的提出,也预示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顶峰的到来。
以张旭、怀素为代表的草书和狂草,如李白诗的无拘无束而皆中绳墨一样,它们流走快速,连字连笔,一派飞动,“迅疾骇人〞,把悲欢情感极为痛快淋漓地倾注在笔墨之间。
并非偶然,“诗仙〞李白与“草圣〞张旭齐名。
韩愈说:“往时张旭善草书……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
观于物……天地万物之变,……一表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
〞不只是张旭的狂草,这是当时整个书法的时代风貌。
?宣和书谱?说贺知章“草隶佳处,时机与造化争衡,非人工可到。
〞一切都是浪漫的,创造的,天才的,一切再现都化为表现,一切模拟都变为抒情,一切自然、世事的物质的存在都变而为动乱情感的开展行程。
〔摘编自李泽厚?盛唐之音?〕
【注】大令:王献之,是王羲之的儿子。
因曾做过州主薄、秘书郎、长史,累迁建武将军、吴兴太守,征拜中书令,所以时人称其为“大令〞。
1.以下关于唐代书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在皇室宫廷的大力提倡下,初唐书法的风度体貌焕然一新,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姿态。
B.初唐书法家追求书法的造型美,涌现出冯承素、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和多种兰亭摹本等代表作品。
C.冯、虞、褚、陆的书法作品,具有轻盈华美、婀娜多姿、娟婵春媚、云雾轻笼、高谢风尘、精神洒落的特点。
D.孙过庭把书法当作抒情达性的手段理论的提出,是盛唐书法中浪漫主义顶峰即将到来的征兆。
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虽然王羲之的真实面目和兰亭之真伪仍可作进一步探究,但从兰亭在初唐受到热烈追捧看,似有更多的理由把兰亭作为初唐没学风貌的造型代表。
B.孙过庭的?书谱?以历史变化的观点强调了书法作为表情艺术的特征,同时他也肯定了初唐的某些书法传统。
C.孙过庭在理论上将书法提到了与诗歌并行、与自然同美的高度,即所谓“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
阳舒阴惨,本乎天地之心〞。
D.“草圣〞张旭与“诗仙〞李白齐名,与他们的作品中同样痛快淋漓地倾注了悲欢感情,无所拘束却又符合规矩有关。
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诗歌和书法是起源最早、开展历程最长的艺术门类,在唐代到达了无可比较的顶峰,理所当然成为了唐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
B.初唐与盛唐书法的不同表现在:初唐讲求造型美,兰亭摹本盛行;盛唐强调书法的抒情特点,“一切
模拟都变为抒情〞。
C.同为一代艺术精神的集中点,唐诗与唐代书法的开展相似之处不少,
比方同在初唐展现新姿态,盛唐时都突出抒情特征,都有其代表人物等。
D.张旭、怀索、贺知章的书法都表达了当时的时代风貌,都是创造的、浪漫的、天才的,都具有表现性、抒情性和情感的流动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卢象昇,宜兴人。
象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
〔崇祯〕六年,贼流入辅,据西山,象昇击却之。
贼走还西山,围冷水村,象昇设伏大破之。
象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搏斗,刃及鞍勿顾,识马即步战。
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昇额,象昇提刀战益疾。
贼骇走,相洁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
〞
〔十年〕九月,清兵驻与牛兰。
召宣、大、山西三总兵杨国柱、王朴、虎大威入卫。
赐象昇尚方剑,督天下援兵。
象昇麻衣草履,誓师及郊。
当是时,嗣昌起潜主和议。
象昇闻之,顿足叹曰:“予受国恩,恨不得死所,有如万分一不幸,宁捐躯断脰耳。
〞决策议战,然事多为嗣昌、起潜挠。
疏请分兵,那么议宣、大、山西三帅属象昇,关、宁诸路属起潜。
象昇名督天下兵,实不及二万。
次顺义。
清兵南下,三路出师……象晟提残卒,宿三宫野外。
十二月十一日,进师至贾庄。
起潜拥关、宁兵在鸡泽,距贾庄五十里,象晟遣廷麟往乞援,不应。
师至蒿水桥,遇清兵。
象晟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
旦日,骑数万环之三匝。
象晟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杨陆凯惧众之残其尸而伏其上,背负二十四矢以死。
一军尽覆。
侯弘文者,奇士也。
散家财,募滇军随象升讨贼。
弘文率募兵至楚,巡抚王梦尹以扰驿闻。
象昇上疏救,不得,弘文卒遣戍。
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赞曰: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挚其肘而驱之必死假设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
〔选自?明史·卢象昇传?,有删改〕
【住】①嗣昌、起潜:指杨嗣昌、高起潜。
4.对以下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善射,娴将略熟习 B.逐贼危崖高峻
C.督天下援兵催促 D.次顺义驻扎
5.以下文句中,判断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假设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B.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假设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C.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假设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D.危乱之世/未尝乏才/顾往往不尽其用/用矣或掣其肘/而驱之必死/假设是者/人实为之要之/亦天意也6.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卢象昇作战总是勇往直前,甚至身负重伤也斗志不减,令贼寇闻风丧胆。
B.杨嗣昌、高起潜主张同清军和谈,卢象昇反对这种妥协行为,决心以死报效祖国。
C.卢象昇陷入清军的重围之中,仍然奋勇杀敌,表达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D.侯弘文追随卢象昇讨伐贼寇,在驿站受到围攻,卢象昇赶去救援,但未成功。
7.根据要求完成以下各题。
〔10分〕
〔1〕将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①象昇麾兵作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炮尽矢穷。
〔5分〕
②天下由是惜弘文而多象昇。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自沙县抵龙溪县,值泉州军过后,村落皆空,因有一绝
韩偓
水自潺湲日自斜,尽无鸡犬有鸣鸦。
千村万落如寒食,不见人烟空见花。
8.请对首句中的两个“自〞字进行赏析。
〔6分〕
9.“不见人烟空见花〞用了比照反衬手法,请分析其在诗句中的具体表现和表达效果。
〔5分〕
10.补写出以下名篇名句中的空缺局部。
〔6分〕
〔1〕,许君焦、瑕,,君之所知也。
?烛之武退秦师?〔2〕复为慷慨羽声,,。
?荆轲刺秦王?
〔3〕沉默呵!沉默呵!,。
?记念刘和珍君?
乙选考题〔三、四大题任选一题即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那年,那猴
柳边河
秋收过后,生产队会计稀里哗啦拨弄算珠,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和分配的多少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访补钱,准备开分红会。
每年此时,段二爷和他的母亲总会有盼头。
他和他的母亲,都是能出工的劳力。
段二爷其买并不姓段,也并不是能够称得上“爷〞的老头。
他叫佟寿,虚岁二十的年轻壮小伙。
为何叫段二爷,都是那回看猴戏看出来的。
耍猴戏的人姓段,叫段二爷,身材瘦瘦的,佟寿和他差不多。
那年秋收后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一只可爱的小猴来到小村庄里耍猴戏。
吃完晚饭老老少少早早地来到生产队的晒谷场上围坐上了。
佟寿家离晒谷场近,自然就来得早坐在最前面。
耍猴戏的段二爷牵着戴了官帽穿着官服的小猴提着个小锣咣咣咣的绕场一周就算开场了。
猴戏耍得精彩就不必说了,精神文化干渴了的乡民们遇到这样开心的事自然陶醉。
大家正全神贯注地看着,不知那耍猴戏的段二爷变了个什么戏法,把坐在前排的佟寿变成了他自己的模样,那小猴把佟寿当作段二爷在他身上又抓又抚,弄得佟寿不知所措,头发被抓得乱莲蓬的。
身边的人明明看着坐的是佟寿,怎么会成了段二爷,都感到不解。
从此,佟寿就没有哪一个叫他佟寿,不管大人小孩都叫他“段二爷〞了。
分红自然是几家欢喜几家愁。
进钱的人家不必说,补钱的人家就得一五一十地把钱拿出来,补给那些劳动日挣得多的。
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要想把什么变一分钱是没有什么可变的,唯单独留地里种点辣椒或其他的经济作物,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所以每到要分红的时候该补钱的人是愁上眉头。
有的进钱人家与补钱人家相互谈好,容许喊着,等哪时有了哪时给。
段二爷没有找哪一家喊,自己的劳力,癞子头上的虱子——跑不脱。
他想到的是进现钱,好实现他的愿望。
分红会上,各自揣着的心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像灯火苗一样摆动,跳跃,或被灯蛾扑打得东倒西歪。
桌上摆着一匝钞票。
段二爷看着那匝钞票逐渐地矮下去,完全消失了,会计还没有叫到他的名字,他全身冰凉。
会计终于叫到他的名字,宣布他应进一百三十元,比去年多了十五元。
尽管多了十五元,段二爷心里快乐不起来,当他还没有反响过来的时候,会计接着念了下一个人的名字。
下一个是佟金银,生产队长,是段二爷亲幺爸,人多劳力少,应补一百五十元。
佟金银当场把二十元现钞搭在桌子上交给了出纳,剩余一百三十元。
他望了望段二爷,大声地喊,段二爷,喊到哈,过几天给你。
说话算话哟,幺爸。
段二爷只得应承了一句。
你放心,男儿汉大丈夫。
佟金银拍着胸膛慷慨答道。
腊月说到就到,家家户户置办年货忙。
段二爷分红该进的钱还没有到手。
心里着急,亲自登门要账。
佟金银满口容许,行,没问题,等会赶场就给你找来。
你放心,好侄儿,下午我亲自给你送来。
下午六点钟了,段二爷还不见幺爸拿钱来。
一下午他都死盯着佟金银赶场回家的路,眼都望穿了。
天色渐渐朦胧起来,他终于看到了一个模糊的人影朝这边晃动。
那影子他很熟,不错,是佟幺爸,喝醉了酒,一路乱七八糟地唱着京戏:咣扯咣扯咣……
段二爷心急火燎,不等他咣过来就扑了上去。
佟幺爸一把抱住段二爷,好侄儿,我晓得,我晓得,然后用醉气熏熏的嘴对着段二爷的耳朵耳语了几句,段二爷还没愣过神来,佟幺爸用京腔大笑着大摇大摆地走开了。
腊月二十四过小年了,段二爷的钱还是一分没得,别人家热热闹闹,自己家里冷屁熏烟,再也按捺不住怒火中烧,再次登门催帐。
这次段二爷是麻了脸,甚至是开黄腔不认亲了。
佟金银,你跟老子拿钱不,
不拿老子今天跟你拼了。
佟金银看到一个晚辈指名道姓骂到自己脸上来,又是堂堂的一队之长,顿觉不光荣,恼羞成怒,站出来指着段二爷一阵骂,腊时腊月的你吼哪样?老子又不是说不拿,你那点老子拿不起是不是,老子少喝两杯……
邻居七八个男劳力汉上前各自劝说才算把火扑灭。
年三十,佟幺爸为了表示歉意,置办了年饭把段二爷母子俩请到家里来一起吃年饭。
佟幺爸一阵甜言蜜语劝下三杯酒,然后又亲情加感情滔滔不绝,乖侄儿,幺爸实在是对不起你,今年幺爸确有难处……摆了摆头,叹一口气,举杯同段二爷又连干了两杯接着说,明年,明年补偿你,让你工分挣得更多,幺爸说话算话,绝对不骗你……又是两杯下肚,段二爷不胜酒力,有些黄黄昏昏的了。
佟幺爸接着话茬把他的意思讲完,明年佟石川家饲养耕牛到期了,我把它转让给你,一年多挣三百多个劳动日呢。
你想想,三百多个劳动日一年多收入几十块啦……
段二爷懵懵懂懂地听着,不知什么时候进入了梦乡。
等他一觉醒来,已是家家户户桃符更新,噼里啪啦燃放鞭炮贺新春。
段二爷被鞭炮声震醒,模糊中仿佛又看到那只猴在他身上抓捞……
〔略有删改〕
〔1〕以下对小说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那年,土地是生产队的,社员听从生产队的安排出工、出劳力。
秋收以后,生产队根据每一个社员家庭的人口、出工算出哪家该进钱哪家该补钱。
B.“分红会上,各自揣着的心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像灯火苗一样摆动,跳跃,或被灯蛾扑打得东倒西歪〞,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分红会上社员的心情喻为摆动跳跃的灯火苗和东倒西歪的灯蛾。
C.“佟金银当场把二十元现钞搭在桌子上交给了出纳〞,“当场〞,表现的不是佟金银的爽快,可以看出他应该早有打算:补上20元,剩余130元喊上憨厚老实的段二爷,慢慢再说。
D.年三十,段二爷喝醉了酒,一觉醒来,已是家家户户桃符更新,噼里啪啦燃放鞭炮贺新春之时。
这一情节设计,意在说明段二爷的新生活即将开始了。
E.小说中,佟寿被耍猴的段二爷耍了,被亲幺爸佟金银哄骗了,从“段二爷〞到“好侄儿〞“乖侄儿〞,称呼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能说会道的佟金银是如何利用亲情哄骗段二爷的。
〔2〕小说中的佟金银是什么形象?请简要概括。
〔6分〕
〔3〕小说叙写“可钱从哪里来,那时候是要割资本主义尾巴的……秋后按国家牌价卖给供销社才能变出点钱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主要内容是围绕秋收分红展开的,却花了不少笔墨交代“段二爷〞名字的由来。
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
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长沙第一师范对毛泽东的成长无疑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
在这里,毛泽东度过了他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青年人求学,大多喜欢谈立志。
毛泽东认为,离开真理来谈立志,只是对前人中有成就者的简单模仿。
真正的立志,首先是寻找真理。
1915年9月,在给好朋友萧子升的信中,他提出有“为人之学〞“为国人之学〞“为世界人之学〞。
看来,心系社会,苦学砺志,是这位师范生当时最根本的自我设计。
在一师,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是教伦理学的杨昌济。
杨昌济,长沙板仓人,1903年留学日本,六年学成后又赴英国修学三年,然后游历德国、瑞士。
归国后,数次辞谢做官而从学,把教书育人看作自己的天职。
他在一师讲修身课时,要求学生“高尚其理想〞,鼓励他们要“奋斗〞,“有朝气〞,“有独立心〞,能“立定脚跟〞,而办事又要“精细〞,“小不谨,大事败矣〞。
对学问,他认为要“贯穿今古,融合中西〞,自己要有分析的批判的精神。
毛泽东很喜欢杨昌济的课,还时常去他的家里讨论问题。
他自称:“近年来有所寸进,于书本得者少,于质疑问难得者多。
〞除杨昌济外,毛泽东还常到徐特立、黎锦熙、方维夏等老师那里去求学解疑。
这在黎锦熙1915年的日记中有多处记载,所谈内容有“读书方法〞,“在校研究科学之术〞,也有“改造社会事〞。
在学校的课程中,毛泽东把重点放在修身、哲学、国文、历史和地理等几门上,对数学、图画不花很多精力。
他给朋友的信中说:“从前拿错主意,为学无头绪……于是决定为学之道,先博而后约,先中而后西,先普通而后专门。
〞他每天总是在天色微明时就起身,晚上熄灯后还借外面一点微弱的灯光苦读,
从不肯浪费半点时间,而且持之以恒。
从先秦诸子到本省的县志,他都认真地研读。
他在给好友萧子升的信中开列了77种古代经、史、子、集的著作,说“苟有志于学问,此实为必读而不可缺〞。
作为湖南人,毛泽东这个时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和选择,深受湘学士风的影响。
湖南历来注重兴办书院,许多著名学者曾在岳麓和城南等书院讲过学。
学子们历代相传,不断阐发,到了晚清,形成以推崇性理哲学、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为根本特征的湘学士风。
在这种风气熏陶下,湖南学人大多关心世事,热衷于投身政治活动,涌现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从而使湖南成为近代以来最有朝气的省份之一。
年轻的毛泽东,自然受到这一浓厚的文化土壤的强烈感染。
湖南一师规定的?教养学生之要旨?里,专列一条:国民教育趋重实际,宜使学生明现今之大事,察社会之情状。
毛泽东在?讲堂录?里记下不少这方面的言语,如:“实意做事,真心求学〞;“古者为学,重在行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耳濡目染,手写心记,强化了毛泽东对社会实际的重要性的认识。
他常对同学们讲,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
这无字之书,就是实际的社会。
1917年暑期,他邀了当时已从一师毕业、在楚怡小学教书的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
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
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
这样的“游学〞,毛泽东在校期间还进行过几次。
第二年春天,他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了半个多月。
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作风,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中国社会这时正处在剧烈的动乱中。
在一师期间,毛泽东总共花了160块钱左右,大约有三分之一用在订阅报刊上面。
和同学们谈起时事,他总是有条有理,了如指掌,并且往往充满着激情。
于是就有了“时事通〞的外号。
这更加深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1918年,毛泽东从长沙一师毕业,结束了五年半修学储能的师范生时代。
此时的中国,一场急风暴雨就要来临。
〔节选自金冲?毛泽东传?〕
〔1〕以下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毛泽东也看重立志,但他反对对前人中有成就者进行简单的模仿,他认为,应当首先寻找真理,并将其与社会需求相联系,才是真正的立志。
B.毛泽东非常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经典的阅读学习,所以他要求好友萧子升阅读古代经、史、子、集著作,并开列了推荐书目77种。
C.强调经世致用、主张躬行实践是湘士学风的全部特征,这一风气催生了一大批有影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毛泽东自然也受到了深刻的影响。
D.毛泽东在校期间分别与萧子升和蔡和森进行过“游学〞,这两次“游学〞经历养成了他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E.本文选取毛泽东在长沙一师时的学习生活材料,围绕“修学储能〞这个中心,表观了一代伟人在青年时代就展现出的卓尔不群的素质。
〔2〕长沙一师的老师们给了毛泽东哪些方面的影响?请简要分析。
〔6分〕
〔3〕从三、四两段看,毛泽东在一师期间是如何对待学习的?请结合原文概括答复。
〔6分〕
〔4〕长沙一师五年的师范生生涯,为毛泽东后来投身社会革命储藏了哪些能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8分〕
第二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以下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我们一定要坚持海纳百川的作风、从谏如流
....的作风、将各位专家的意见和建议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不断提升东莞的综合竞争力。
B.他们认为艺术关系国魂,把艺术作为唤醒民众的重要手段,立志革除画坛上陈陈相因
....、了无生气的积弊,大胆吸收外来营养。
C.现代社会是个开放的社会,青年人应该放开手脚,勇敢地去闯世界,不要因为世俗的约束就迟疑犹
豫,裹足不前
....。
D.一些人的散文不仅仅是形散而且神更散,以至于把一个好端端的文学体裁搞得没有一点文学的味道,
读之味同嚼蜡,不忍卒读
....。
14.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方面,政府既要继续增强居民财富积累能力,更要不断增加其财产性收入的制度创新。
B.在德班气候大会上,中方代表解振华希望各国将强烈的政治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推动谈判进程。
C.当时村里的常住人口是三百八十人居住生活在这里,这几年,年轻人都带着孩子外出打工了,只剩下了三十几个老人。
D.世界形势在不断变化,各国力量此消彼长,就目前情况来看,美国不可能绕开中国和俄罗斯来解决伊朗核问题。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科学研究说明,,。
,,。
,强身且做不到,又何谈强国?
①在一些大城市,人们不得不压抑户外健身的热情
②整个民族的身体健康状况出现下滑
③人们不呼吸新鲜空气几分钟都难以存活
④中小学甚至开始削减长跑等户外体育运动课程和考试工程
⑤由于空气质量的恶化
⑥人们不吃饭可以活7到20天,不喝水可以活3到7天
A.⑤①④②⑥③ B.②①⑥③⑤④ C.⑤②①④⑥③ D.⑥③⑤①④②
16.阅读下面材料,找出文段观点句,并概括支撑观点的理由。
〔5分〕〔〕
连续不断的降雨让很多市民认为今年的降水应该比去年多,而实际上昆明市区局部地区、单点性的降雨比较多,周边地区的降雨却不多,今年1月到8月昆明降水量为400毫米,比去年同期降水量少了167毫米。
截至8月14日,主城供水水源“七库一站〞蓄水15880万方,比去年同期增加2741万方。
按照现有各水厍蓄水情况,主城区水库的蓄水量已具备恢复城市正常供水条件,但前几年云南都是大旱,今年的蓄水量和历史同期相比也是较少的。
城市人口增多,企业产能增加等因素也考验着各水库的供水能力。
所以用水形势非常严峻,大家需要节约用水。
观点句:
理由:
17、仿照下面画横线的例如,再写两个句子,并使之与前面的句子构成排比。
〔6分〕
游子千层底里缝不尽的是亲情,黄鹤楼上遥望不归的是友情,千里孤坟里埋不住的是爱情。
敢问世间情为何物?情是人生的灵魂,是人生妙章中最重要的一笔。
没有亲情,犹如酷寒的冬季没有结束的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人生最重要的应该是情,情如酒一样醇,如茶一样浓,如潭一样深。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美国有一个作曲家叫乔浩格什温,他从来没有写过交响曲,而当时美国最著名的斯坎德爵士乐团的指挥家却对他十分赏识,邀请他为交响乐团写一部交响曲,但是,固执的格什温声称自己对交响乐一窍不通,不肯从命。
这位指挥家竟然在报纸上刊登了一那么广告,说二十天后,音乐厅将上演格什温的交响乐?
第7页共8页
蓝色狂想曲?。
格什温看到广告,大惊失色,质问指挥家为何令他出丑,指挥家微笑着说:反正,全城人都知道了,你看着办吧。
格什温没方法,只好将自己关在屋子里,硬是用两周的时间,完成了这部作品。
谁知首场演出竟大获成功。
格什温的名气也迅速传遍美国,从此成为世界级作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