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Ⅲ 汝城一中2008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汝城一中2008年下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高中地理必修Ⅲ
命题人:宋军光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在地球表面占有一定空间的地区,有明显的界限
B.区域是自然生成的,以自然的山脉和河流为界
C.区域可以有不同等级不同类型,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D.区域是人为划分的,因而区域与区域之间差异不大
2. 下列区域具有明确边界的是()
①行政区②自然带③热量带④干湿地区⑤三江平原⑥湖南省郴州市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⑤⑥D.①⑥
3.关于区域内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之间都有明确的界限
B.区域是地球表面客观存在的不受人为因素影响的空间单位
C.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区域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4. 下列关于区域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一个区域内部都有一致性,没有差异性
B.各区域之间自然和人文要素的开放性是地球表层最显著的特点
C.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构成一个整体
D.每一个区域都占据地球表层一定的空间,而且是孤立存在的
5.下列有关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区域都有明确的界线 B.区域是主观任意划分的
C.区域内部差异明显,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一致
D.区域根据一定的指标划分的,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采用综合指标
读下面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回答:
6.下列省市与其所属地带连线正确的是:
A.山西省—A图 B.广东省—B图C.云南省—C图 D.内蒙古—A图
7.关于三次产业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是指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
B.第二产业是指工业
C.第二产业是指工业、建筑业
D.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之外的其他各业
8.区域空间的结构演化,表现出
A.不平衡——平衡——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B.一直处于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C.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D.一直处于不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9.下列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国民生产总值高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 B.高收入的地区,一定是发达地区C.发达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一般较高D.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越高,区域发展水平越低10.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是:
A.生态环境好,草场广布B.国境线长,邻国较多,沿边经贸有较大优势
C.资源丰富,交通运输方便 D.水资源丰富,农业基础好,劳动力资源丰富
11.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开放程度逐步提高
C.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D.区域开放程度大幅度增强
12.产业比重与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搭配正确的是:
A.第二产业比重上升,第三产业加速发展,仍以第二产业为主——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B.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超过第二产业——工业化阶段
C.高技术产业成为推动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
D.第一产业占有较大比重,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传统农业为主的阶段
13.下列属于资金密集型工业的是:
A.钢铁工业
B.纺织工业
C.水产品加工业
D.采矿业
14.读图我国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
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
正确的组合是
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
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
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
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③④
D.①②④
全球最大的信息产业制造商之一——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在北京建立分部。
据此回答15—16题。
15.美国微软公司投资中国,其主要因素是
A.知识与技术B.市场 C.交通 D.生产协作16.微软仅用了20年时间完成了汽车行业、钢铁工业近百年的财富积累,其主要原因
A.管理优势 B.经营优势C.知识与技术 D.市场优势17.下表是
A.内蒙古、江苏
B.广西、黑龙江
C.湖北、甘肃
D.河南、新疆
18.从空间分布形式来看,农业表现为
A.面状
B.线状
C.网络状
D.岛状
19.从空间分布看,下列地理事物表现为点状的是:
A.农业
B.城市和工业
C.城市群和工业区
D.交通运输线
20. 关于传统农业为主的发展阶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很少
B.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C.交通线路数量密集
D.处于低水平均衡发展状态
21. 南方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也是
A.季风气候与非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B.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C.热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D.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22.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表现出
A.由第二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B.由第三产业向第一产业转移
C.由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D.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23. 下列省区不在沿海,但却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 北京
B.天津
C. 上海
D. 河南
24. 为了加强三个经济地带的互补与合作,应从东部地带向中西部转移的工业类型是
①劳动密集型②资金密集型③资源密集型④技术密集型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②④
25. 有人把当今世界经济称为“地球村”经济,是因为
A. 世界经济规模日趋减小
B.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各个领域的联系日益紧密
C.世界各国经济差距越来越小
D.世界各国经济相互独立、日益分离,日益区域化
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26~28题。
26.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27.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B.②④ C.③④ D.①②
28.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
29.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
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我国能源调运图”,回答30—33题
30.图中①②③三条运输路线输送的主要能源分别是
A.煤炭、天然气和水电B.石油、天然气和煤炭
C.天然气、石油和水电 D.煤炭、石油和天然气
31.“西电东送”设想的主要目的是
A.保护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 B.治理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C.解决中东部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D.增加西部地区的河流航运能力
32.为了降低运输成本,减少环境污染,“坑口电站”适用于
A.①输送线路B.②输送线路 C.③输送线路D.三条线路均可33.“西电东送”三大通道,其中送往京津唐地区的电力来自
A.金沙江干支流水电 B.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水电
C.贵州、云南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D.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火电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劳动密集型制造工业大量内迁内地,据此回答34—35题34.这种产业迁移:
A.是第三产业的迁移B.是技术指向型产业的迁移
C.阻碍了迁入地的城市化进程D.可能对迁入地的环境造成污染
35.香港制造企业迁移的原因有:
①香港地价高②内地服务业发达③内地工资水平较低④香港人口数量剧减
A.①②B.①③C.③②D.②④
我国西气东输主干道走向示意图,回答36—38题:
36.该管线自西向东跨越的南北向主要铁路干线依次为:
A.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
B.京沪线、京九线、京广线
C.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D.京九线、京广线、京沪线
37.西气东输工程主要是为了解决:
A.沿线地区的再就业问题
B.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
C.东、西部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
D.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问题
38.图中管线的建设对西部地区的好处是:
A.变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B.激活沿途钢铁、水泥、土建、机械等企业的发展
C.解决西部地区的能源紧张问题
D.对沿线生态脆弱地区的生态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
(图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
中箭头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回答39~41题。
39.该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40.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
B.①国家出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
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41.有关①②③④国家和地区的今后产业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可重点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B.②可侧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
C.③可成为①②地区研发的产品制造地D.④可成为产品研发中心
图2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42—44题:
图2
42.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43.该产业部门属于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44.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45.根据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分为三大经济地带,广州与郴州分别属于
A.中部、西部地带 B.东部、西部地带C.东部、中部地带 D.西部、东部地带46.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问题 B.连通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水系以发展航运C.利用流域间的落差发电D.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47.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比较
A.发达国家第一产业的产值低于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第二产业的产值相当
C.发展中国家第三产业的产值低于发达国家
D.发达国家第二产业从业人口比重最大
48.我国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地处东南季风的背风坡 B. 深居内陆,地形阻挡
C. 植被稀少,河流短小
D. 常年受亚洲高压控制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49—50题:
49.保持水土的根本措施是
A.平整土地 B.修水平梯田 C.深耕改土 D.造林种草
50.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 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 D.减少污水排放量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51—52题:
51.“三北”防护林所起的主要的环保功效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52.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据报道,我国江西省南部山区出现了大片的“红色荒漠”,据此判断回答
53.“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条件主要是
A .风蚀作用
B .水蚀作用
读图3,回答54-56题。
54.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
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 55.从图3中看出荒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
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
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
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
56.在这些荒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
B.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C.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
D.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
57.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 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 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 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 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 .①⑤
B .③⑥
C .①②④
D .④⑥
58.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中最根本的是
A .过度樵采对环境的破坏
B .过度开垦对土地的破坏
C .过度放牧对草场的破坏
D .人口激增对环境的压力
59.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是
A .全球变暖
B .森林破坏
C .土地生产力日益丧失
D .臭氧空洞
60.有关荒漠化成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荒漠化是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和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
B .气候因素中,气温的变化对荒漠化进程影响最大
C .人类活动在荒漠化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 .植被退化和覆盖率降低是荒漠化的前兆
61.荒漠化的治理既是科学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因此治沙战略应:
A .以工程措施为核心
B .以消除贫困为核心
C .以生物工程为核心
D .以跨流域调水为核心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62—63题。
图3
85我国荒漠化土地成因构成
62.表中显示我国的土地沙化速度在不断加快,其原因可能是
A.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华北地区土地盐碱化面积扩大
63.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载畜量C.在农牧交错地带,逐步推进退耕还草
D.在干旱地区禁止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64.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自然因素是:()
①夏季多暴雨②黄土土质疏松③植被破坏严重④春季多大风
⑤本区地壳大面积的升降运动⑥全年降水丰沛
A.①②⑥
B.②③⑤
C.①②③⑤
D.⑤⑥
65.在防沙治沙的过程中,为进一步改善我国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在以下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中正确的有
①植树种草,加强防护林建设②确定合理的载畜量③进行大规模人工降雨
④退耕还牧⑤大打机井,大规模开采地下水⑥开展大规模垦荒行动
A.①⑤ B.③⑥C.①②④ D.④⑥
阅读资料洞庭湖变迁,完成66-68题。
湖泊是河流重要的调节中转站。
洞庭
湖从故到今,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
在
明清以前,人们对湖泊的开发利用较少,
洞庭湖有“八百里洞庭,水天相接”之称;
近代,人口的快速增加,对粮食的需求量
增大,人们纷纷开发洞庭湖,进行围湖造
田,使湖泊的面积缩小,湖泊的蓄水功能
大大降低,长江下游受洪水灾害影响的次
数增多,灾害加重;目前,随着人们的认
识提高,退田还湖,退田还林已成为洞庭
湖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点。
66.洞庭湖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的变化主是是因为:
A.经济压力
B.人口压力
C.环境需求
D.政策变化
67.洞庭湖对长江水流量的调节作用一度下降很多,主要的原因除了围湖造田导致湖面的缩少,另一个重要原因是:
A.长江流域降水量逐渐增大
B.洞庭湖区人口增多,污水排放量大
C.长江上游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泥沙在河湖中淤积
D.洞庭湖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量大
68.甲图与乙图比较,水域面积减少了许多,但实际防洪面积却每年扩大,请分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
A.自然灾害越来越严重
B.人口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
C.河湖变浅,水面扩大,灾害范围扩大
D.温室效应导致长江水量增大,湖水增多
69.下列不属于洞庭湖面积缩小的原因是()
A.泥沙淤积
B.围湖造田
C.宋以来的围垦
D.平垸行洪
70.下列措施不属于洞庭湖区正确治理的是()
A.退耕还林
B.退湖还田
C.移民建镇
D.疏浚河道
阅读材料,回答71-72题:江西南昌市沿赣江而上20 km已形成一片面积达4.5万亩的厚田沙漠,被称为“江南水乡第一大沙漠”。
虽然专家们曾在此展开了多项治沙试验,但始终成效不大。
沙漠中心的龙王庙村青壮年纷纷携全家外出打工。
这里能找到的植被都成了村民的低热值薪柴,甚至有人在沙漠边缘哄抢盗伐林木。
71.造成江南水乡地区出现大沙漠的人为原因是
A.滥砍乱伐现象极为严重
B.生活习惯
C.执法不严
D.气候变迁72.本地区协调人地关系的当务之急是
A.开发利用新的能源,如推广省柴灶、沼气
B.先移民,后治理
C.加大对哄抢盗伐现象的处罚力度
D.建水电站
73.下列说法不属于湿地功能的是
A.洞庭湖具有调节长江流量的功能B.湿地防风固沙作用显著
C.红树林可以保护海岸,有减少海水侵蚀的能力
D.沼泽有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局地气候、分解有害物质等功能
74. 我国三江平原有大量沼泽分布的原因是:
①地势低平,容易积水②地处高纬,气候寒冷,蒸发微弱
③全年降水丰富,雨季时间长④土壤肥沃,黑土广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读下图,回答75—76题。
7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甲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径流量为全年最小
B.此时乙图中水文站测得的长江水位为全年最高
C.此时丙图中洞庭湖水位全年最高
D.洞庭湖对长江有天然的调节作用
76.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图中水文站观测的长江径流量比以往要稳定许多,最主要的原因是:
A.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建设得好,水土流失大大减少
B.洞庭湖退耕还湖,水域面积大大增加
C.长江三峡大坝的修建与水库的蓄水
D.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后,人们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
77.下列不属于湿地的生态功能有:()
A.调蓄洪水
B.净化水质
C.维持生物多样性
D.美化环境
三江平原有中国面积最大的沼泽湿地,有“北大荒”之称。
经过多年开垦,“北大荒”
已变成“北大仓”。
据此回答78~82题。
78.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9.以保护丹顶鹤为主并被联合国纳入世界重要湿地名录的保护区是
A.扎龙自然保护区B.锡林郭勒自然保护区
C.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D.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80.导致湿地破坏的主要原因是
A.燃烧煤、石油,排放C02 B.大量堆放工业废弃物
C.农业围垦和城市开发 D.海洋资源开采及赤潮现象
81.目前,三江平原还有大片沼泽荒地,但2000年国务院下令停止围垦,其主要原因是A.我国已加入WTO,可从国际市场大量进口廉价粮食
B.保护“湿地”,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C.开展多种经营,发展菱藕等水生植物D.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今后应转向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82.三江平原沼泽面积广的原因是
①东北地区寒冷的气候和冻土的发育,使土壤中的水分不易排干②降水较少,但洼地积水③地势低平,雨水较多,每当夏季,水洼连串④荒地多,人为影响小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在决定建三峡工程之前,专家曾对阿斯旺工程的经验教训进行过研究:阿斯旺大坝在获得灌溉、防洪、航运、发电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环境变化,主要是河口鱼获量减少,下游农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变得贫瘠,土地盐碱化,海水侵蚀加重等。
结合下图“阿斯旺工程与三峡工程对比图”,完成83—84题。
83.下列关于两个工程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峡工程坝址位于长江的下游河段 B.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甲处C.阿斯旺工程建在世界径流量最大的河流上D.阿斯旺工程位于埃及境内乙处84.河流的年径流量比较,三峡工程远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
A.三峡工程位于阶梯交汇处,河流落差大
B.三峡工程处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丰富
C.阿斯旺工程地处热带沙漠气候区,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人口稠密,取水量较大
读右图,回答第85--86题。
85.有关田纳西河水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B.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
C.流量稳定,通航价值高D.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86.田纳西河流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A.土地退化——长期高强度地棉花种植
B.植被破坏——矿山开采和冶炼、扩大耕地面积
C.酸雨污染——炼铜企业大量排放含硫废气
D.沙丁鱼减少——河流建水库,没有修建过鱼道,影响了沙丁鱼的洄游产卵
读下面两段材料,回答87~88题。
我国水能蕴藏量约6.8亿千瓦,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
我国电力工业主要有水电和火电两种形式,其中火电是主体。
田纳西河流域可开发的水力资源达457万千瓦,目前装机容量为414万千瓦,水力资源利用率约为90%。
87.我国河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A.水电开发利用程度低B.我国水能资源不丰富
C.由于我国用电量大,所以水力资源尽管开发率很高,但仍比火电少
D.我国可开发的水能资源数量少
88.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核心是:
A.河流的梯级开发B.旅游业开发C.疏通河道
D.土地资源利用率及高耗能工业
89.关于田纳西河水系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田纳西河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全部可以通航
B.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通航里程短
C.田纳西河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因此水力资源丰富
D.田纳西河受亚热带气候影响,水量十分稳定
90.田纳西河干流上的水库开始放水的时间是()
A.每年的8月1日
B.每年的10月1日
C.每年的12月24日
D.每年的1月1日2006年10月27日三峡水库成功实现156米蓄水目标,右图为三峡工程大坝示意图。
回答
91—94题。
91.三峡工程的首要目标是()
A.防洪
B.发电
C.航运
D.供水
92.三峡工程建设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防治对
策组合不正确的是()
A.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大农业
B.泥沙淤积——蓄清排浑、航道疏浚
C.水库地震——慎重选址、抗震设计
D.淹没耕地——垦耕荒地、壁山造地
93.三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可能有()
A.明显减少河流的年径流量
B.显著增加河流的下泄量
C.降低库区地下水位
D.改变径流量的季节分配
94.三峡水电东送的重要意义在于( )
①缓解华东地区电力供应的紧张状况,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②改善西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减少环境污染 ③加速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开发,促进流域内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 ④加快华中地区高耗能工业的发展步伐,提高没江工业带的经济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图一)美国较早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在农业空间结构上表现为高水平的农业生产区域专门化的特点,成为当今世界上农业最发达的国家。
研究美国农业空间结构的形成与演变,从中探讨农业空间结构合理化的基本规律,可为我国选建农业商品基地和调整农业空间结构提供借鉴,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图二)以市场为导向,优化区域布局,建设农产品产业带,发展特色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回答95~99题.
95.甲区中的主要农作物种类在我国的最大产区是
A .广东
B .吉林
C .新疆
D .陕西
96.美国甲、丙农业带的农业区位优势有。
A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B .不使用化肥、农药
C .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
D .人口稀疏,劳动力不足
97.图二地区为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与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较,其优势条件是
A .单位面积产量高
B .人均耕地面积大
C .交通发达
D .水热条件好
98.一般情况下,图二中河流
A .只有春汛
B .既有春汛,又有夏汛
C .既有夏汛,又有秋汛
D .只有秋汛
99.下列关于美国东北工业区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是工业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区 ②是技术最先进的高新产业区 ③人口和城市集中,形成了巨大的城市带 ④工业污染严重,土地价格高 ⑤人口和工业向国土西部和南部迁移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山西是我国重要能源生产基地,回答100—102题。
100.山西能源资源丰富,但经济在全国中的地位并不领先,其中原因有( )
A .能源开发规模不大
B .我国能源需求量不大,能源丰富难以发挥出优势
C .石油取代煤成为我国主要能源,煤炭开采开工不足
D .结构单一,生产链简短,能源的综合利用程度和附加价值不高
101.山西正在建设我国最大炼铝厂,其考虑的主导因素是( )
图一 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