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中国源流之中国建筑-2h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精品)
仿 秦 宫 殿
仿秦城门
汉代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第一个高峰。此时高台建筑减少,多屋楼阁大量增加,庭院式的布 局已基本定型,并和当时的政治、经济、宗法、礼制等制度密切结合,足以满足社会多方面 的需要——中国建筑体系已大致形成。 建筑已具有庑殿、歇山、悬山和攒尖4种屋顶形式。庑殿正脊短,屋面、屋脊和檐口平直, 屋顶正脊中央常饰有凤凰。便形成了汉代建筑古朴简洁,但又不乏朝气的形象。中国古代 木构架建筑中常用的抬梁、穿斗、井干3种基本构架形式此时已经成型。
自然环境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黄河中游一带:森林茂密,木材逐渐成为中
国建筑自古以来所采用的主要材料, 陕西半坡遗址所在地区,黄土丰厚,土质均 匀,壁立不倒,便于挖作洞穴。 杆阑式遗址位于温暖多雨地区,上层做居住 用,下层用柱子架空,以防止潮湿。 干热地区建筑多厚墙小窗,保持室内阴凉。 湿热地区通透为主,风来形成凉爽的环境。
影视城中的仿唐大殿
宋画: 《滕王 阁图》
五代、两宋都市建筑兴盛,商业繁荣,豪华的酒楼、商店各有飞阁栏槛。宋代建筑没有 了唐代建筑雄浑的气势,是柔和化的唐代建筑,体制较小,绚烂而富于变化,趋于秀丽俊 挺,柔美典雅,出现了各种复杂形式的殿、台、楼、阁。影响了元、明、清的发展,具 有承前启后的地位。
北京故宫图片
中国各少数民族的建筑也各具异采,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 体系的整体风貌,其中尤以藏族、雏吾尔族、傣族和侗族 建筑更富特色。
殷商遗址
殷墟复原图
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的殷墟是商朝后期的都城 遗址。它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东西六公里,南 北四公里。大致分为宫殿区、王陵区、一般墓葬区、 手工业作坊区、平民居住区和奴隶居住区,城市布 局严谨合理。宫室高大,建在厚厚的夯土台阶上的, 由夯土墙、木质梁柱、门户廊檐,草秸屋顶等部分 构成。
设计概论2.3.2中国设计源流2 - 中国设计源流2
清代家具在结构和造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计上继承了明式家具的传统,造型虽沿袭“
明式”的造型,但造型已趋向追求富丽华贵,体量显得更加庞大厚重。
在装饰设计上,宫廷与达官显贵使用的家具为了追求富丽堂皇、华贵气 派的效果,滥用象牙、玉石、陶瓷、螺钿等多种材料,对家具进行不厌其 烦的繁琐堆砌,往往只重技巧,忽略效果。
四 .家具设计
战国时期,在河北平山出土的铜方案,便是早期铜制家具中的一件珍品。具有 很高艺术性、技巧性与实用性的家具设计佳作。商周是中国建筑的一个大发展时 期,周代遗留的一个铜器上,表现出了当时建筑的局部形象,尤其是战国中山王 墓中出土的一件铜案,四角铸出精确优美的斗拱形象,并已有简单的组合形式。 由此可知,周代建筑上已经使用斗和拱。
明式官帽椅
明代圈椅
Design Introduction
明式家具的最大特点,是将材料选择、工艺制作、使用功能、
审美习惯四方面结合起来,达到了科学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
明式家具的制作工艺严格精细,结构科 学,构件粗细厚薄的适度,与合理的使 用铆榫。明式家具多用榫,而少用钉或 胶。
工巧指对器物形态进行加工制作的高超熟练技艺。这也是中国古代工艺设 计中的一个要求,代表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精工细作是达到产品实用与审美相结 合的一个重要的保证。人们对事物形成正确的认识之后,在造物过程中只要把最 为本质的品行发挥出来,这就是“巧工”之作,是对工艺技术的把握,是巧妙的 运用技术经验,使材料的优美处更好的展现。
龙凤铜方案
唐代家具的品种和样式,正经历着自古以来人们席地而坐到垂足而
坐的过渡阶段。中国家具形式大变革的时期是唐到五代,唐末五代的室内
陈设家具,可以从五代顾宏中所绘《韩熙载夜宴图》为例说明,图中有
《中国建筑的沿革》课件
中国建筑特点: 地域性、民族
性、时代性
中国建筑未来 发展趋势:绿 色建筑、智能 建筑、生态建
筑
中国建筑在国 际上的地位和 影响:中国文 化的传播和交
流
第四章
引言
简要介绍中国建筑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中国建筑历史悠 久,可以追溯到 新石器时代
中国建筑文化丰 富,包括宫殿、 寺庙、园林、民 居等多种类型
中国建筑具有独 特的风格和特点, 如对称、均衡、 和谐等
中国建筑与自然 环境、社会文化、 宗教信仰等紧密 结合,形成了独 特的建筑文化体 系
阐述本次课件的主要内容和目的
本次课件主要介绍 中国建筑的历史沿 革和发展历程
目的在于让听众了 解中国建筑的特点、 风格和演变过程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的建筑风格和特点 的分析,了解中国建筑 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
国际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与 环境的和 谐统一
高技派风 格:强调 高科技、 新材料和 新技术的 应用
解构主义 风格:强 调建筑结 构的解构 和重组
绿色建筑 风格:强 调环保、 节能和可 持续发展
现代建筑的创新和发展趋势
绿色建筑:注重 环保和可持续发 展,采用节能、 环保材料和技术
智能建筑:利用 现代科技,实现 建筑智能化,提 高居住舒适度和 便利性
隋唐时期:以 木结构建筑为 主,如隋唐长 安城、大雁塔, 体现了隋唐时 期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特点。
宋元时期:以 园林建筑为主, 如宋代园林、 元代园林,体 现了宋元时期 的文化、艺术 和生活特点。
明清时期:以 宫殿建筑为主, 如故宫、天坛, 体现了明清时 期的政治、文 化和艺术特点。
第六章
中国近代建筑沿 革
苏州园林:中国古代私家 园林的代表
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建筑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延续至今。
这段时间内,中国建筑经历了各种变革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本文将介绍中国建筑发展的历程,涵盖古代至今。
古代中国建筑是中国建筑发展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42年商朝时期的殷墟遗址,其中著名的甲骨文就是最早的建筑记录。
古代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采用榫卯技术进行构造,这种技术在当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和工程领域。
同时,古代中国建筑也注重建筑的布局和形状,在建筑史上留下了许多伟大的宫殿、庙宇和园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建筑不断发展,呈现出各种风格和特色。
例如,唐朝的建筑以大型宫殿和佛寺为主,采用了大量的砖石结构和彩绘技术,体现了盛唐时期的繁荣和繁忙。
宋朝时期,中国建筑注重工艺和细节,建筑构造更加精细和复杂。
明清时期,中国建筑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建筑中引入了许多西方风格的元素,使得中国建筑变得更加多元化。
20世纪初,中国建筑经历了新的变革。
随着西方建筑风格的引入和现代化工业技术的发展,中国建筑开始逐步融入西方建筑风格。
上海的外滩建筑和北京的中山公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然而,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后,中国建筑经历了一段时期的停滞。
长期的“文化大革命”使得中国建筑的发展受到了限制,直到1980年代中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中国建筑才重新回到了发展的轨道。
改革开放后,中国建筑经历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中国建筑拥有了更多机会展示自己的风貌。
许多世界级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加入到中国建筑领域,为中国的城市和乡村带来了许多创新的设计理念。
例如,鸟巢、水立方和中国国家图书馆等建筑成为了中国独特的城市景观。
然而,中国建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城市化进程中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文化问题。
在城市化过程中,许多传统的建筑和历史文化遗产被拆除,导致了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同时,一些新建的建筑也缺乏可持续性和环保性,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压力。
建筑课件:古代中国建筑风格的源流演化分析
筑的独特之处。
建筑的演化因地制宜。
3 影响:中国建筑对世界的贡献
中国传统建筑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例如日本和韩国的传统建 筑就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启发。
印象派建筑师王大亮的建筑设计风格
理念
借鉴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 想,将线条和装饰减至最少, 营造出简约的美感。
特点
王大亮的作品结合了传统文 化和现代手法,体现了时尚 和艺术的完美结合。
1
矩阵式布局
以广场中心为轴,所有的建筑物形成
色彩和装饰不杂乱
2
了一个整体,可以让人更好的领略中 国宫廷建筑的规模和特色。
通过精美,实用的建筑细节设计,表
达了建筑的玩味性和娇小特性,透露
出幽默感和自由奔放的气息。
3
重点突出的建筑材料
传统建筑多采用实木、青砖黄瓦等天 然材料作为建筑主要材料。
清代建筑风格的变化和发展
颐和园
颐和园是清代典型的华丽宫殿 建筑范例,展示了中国古代建 筑最为奢华的时刻。
故宫
故宫整体布局上依旧与明代有 高度的相似性,细节设计采用 了更繁复的纹路,装饰风格更 加华丽。
侨家院落
侨家“祠堂——庭院——客厅— —厨房——私房屋”顺序排列, 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家庭生活 和关系的特点。
民间传统建筑的魅力和特点
皮影戏表演场馆
中国传统皮影戏通常在木质 or砖石材质的建筑中表演, 结构简单优美。
四合院
四合院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 表,传统民居中常用的一种 结构,保持了中国的传统文 化特点。
作坊和客栈
为了刺激经济,当地政府或 者企业家会不断提高客栈或 者作坊建筑的规格,以此带 动当地的经济和旅游业。
现代建筑对中国传统建筑的影 响
秦汉时期的宫殿和墓葬建筑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古代,经历了不同的朝代和文化的影响。
中国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多样性闻名于世,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系统地介绍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建筑古代中国的建筑发展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00年的商朝时期,当时的建筑以巨大的祭祀建筑和墓葬为主要特征。
这些建筑通常采用土木结构,以实现更大的稳定性。
随着周朝的兴起,宫殿建筑成为了主流。
周朝建筑的代表性作品是周公旦在今天的西安市修建的周城,由土台、旅园、宫城和墙垣组成。
这些建筑充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权力和地位。
汉代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时期,汉建筑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洛阳白马寺和成都杜甫草堂。
洛阳白马寺以其壮丽的佛塔和雕塑而闻名,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典范。
成都杜甫草堂则是中国文人建筑的代表之一,以其独特的设计和环境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二、唐宋时期的建筑唐宋时期是中国建筑发展的黄金时代,许多建筑师和工匠在这个时期出现。
唐代的建筑以大规模的宫殿和寺庙为主,如大明宫和法门寺。
这些建筑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传统和外来文化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唐代建筑风格。
宋代的建筑风格相对保守,更注重建筑的精细和细节。
代表性的建筑包括北宋的净慈寺和南宋的灵隐寺。
净慈寺以其精美的砖雕和木雕而闻名,灵隐寺则以其壮丽的山水景观和古色古香的建筑结构而受到推崇。
三、明清时期的建筑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时期。
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继承了唐宋时期的传统,但也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和细节。
明代的代表性建筑是北京的故宫,这座宫殿以其宏伟的规模和精致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清代的代表性建筑是颐和园,这座皇家园林以其精美的景观和独特的建筑结构而被世人所称赞。
四、现代建筑近代以来,中国建筑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和发展。
西方建筑风格和现代技术对中国建筑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世纪以来的建筑师们在保留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创造出了许多富有创意和现代感的建筑作品。
中国设计源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园林设计
由于受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中国人自古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中的 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这种人与自然谐和统一的思想,在绘画史上表现为描绘山 水景色的山水画,而在设计史上,则表现为集居住休息和游览欣赏双重目的为一 体,因地制宜,掘池造山,布置建筑,花木,并利用自然环境,组织借景,构成 富于自然情趣的,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自然风景园林设计。 中国园林设计发展简介:我国古代园林的出现可以上溯至公元前16 世纪的商周。 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出新的园林形式——苑。魏晋南北朝时期,私家园林设计 形成追求自然野逸的风气,是中国园林设计的转折期,也是山水园林的奠基时期。 唐宋时期,中国文学和艺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转折时期,园林设计也被推向更高 的审美层次,“诗情画意”逐渐成为中国园林设计的主导思想。明清两代是中国 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超出前代的辉煌创造。保 存至今的园林尤以清代最多,设计成就也最高,代表了古典园林设计的高峰期水 平。明末清初的计成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著成《园冶》一书。这是我国古代 最系统的园林设计论著,在设计史和美学史上都有极其宝贵的价值。 著名的明清私家园林主要有苏州拙政园,留园,网师园,怡园,无锡寄畅园,上 海的豫园。
封建社会时期的设计
建筑设计 园林设计 家居设计 陶瓷设计 仿制品与服饰设计 工具设计 兵器设计
建筑设计
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工商业的初步繁荣,使建筑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高台榭美宫室”继续兴建,同时出现了许多街道纵横、规划齐整的工 商业大城市。 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 .例如筑长城、修驰道、开 灵渠、建阿房宫和骊山陵等 . 。 汉代的统治者进一步营建大规模的宫殿、苑囿和陵墓。宫殿有长乐、未 央,苑囿有乐游、宜春等。由于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已经发展成一个完 备的体系 .当时的木结构技术已渐趋成熟,后世常见的抬梁式和穿斗式 两种主要木结构已经形成 .并且能够建造多层木建筑,主要建筑材料--砖、 瓦 .砖石结构技术也成长起来,拱券技术有了较大的进步。中国建筑特 有的布局形式已经形成,建筑已经能够满足社会生活的各种需要,成为 后来两千年中国建筑发展的基础,后来的发展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使它更 加丰富完美。
中国建筑起源
中国建筑起源[二]商朝后期迁都于殷,它不仅是商王国的政治、军事、文化中心,也是当时的经济中心。
遗址范围约30平方公里,中部紧靠洹水,曲折处为宫殿,西面南面有制骨、冶铜作坊区,北面东面有墓葬区。
居民则散布在西南、东南及洹水以东地段。
宫殿区东面、北面临洹水,西、南两面有壕沟作防御。
遗址本体分为北、中、南三区。
北区为王室居住区,中区为商王朝庭、宗庙部分,南区为祭祀场所。
中、南二区房基下均有殉葬奴隶,反映了奴隶主的残暴。
而宫室周围的奴隶住房,则仍是长方形与圆形的穴居。
合院鼻祖——陕西歧山凤雏村西周遗址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以周公营洛邑为代表,建立了一系列奴隶主实行政治、军事统治的城市。
根据宗法分封制度,奴隶主内部规定了严格的等级。
但随着奴隶制的急剧崩溃,这种建城制度也跟着被打破,代之而起的是战国时期大量新兴城市。
西周最有代表性的建筑遗址当属陕西歧山凤雏村的早周遗址。
它是一座相当严整的四合院式建筑,由二进院落组成。
中轴线上依次为影壁、大门、前堂、后室。
前堂与后堂之间有廊联结。
门、堂、室的两侧为通长的厢房,将庭院围成封闭空间。
院落四周有檐廊环绕。
房屋基址下设有排水陶管和卵石叠筑的暗沟,以排除院内雨水。
屋顶采用瓦(瓦的发明是西周在建筑上的突出成就)。
这组建筑的规模并不大,却是我国以知最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更令人称奇的是,它的平面布局及空间组合的本质与后世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北方流行四合院建筑并无不同。
这一方面证明了中国文化传统的悠久,另一方面似乎也说明了当时封建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建筑组合的变化体现着当时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化。
高台美榭——春秋宫室极奢尽华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由于铁器和耕牛的使用,社会生产力水平有很大提高。
贵族们的私田大量出现,随之手工业和商业也相应发展,相传著名木匠公输般(鲁班),就是在春秋时期涌现的匠师。
春秋时期,建筑上的重要发展是瓦的普遍使用、砖的应用和作为诸侯宫室用的高台建筑(或称台榭)的出现。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建筑,约在公元前8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这个时期的原始建筑主要是石器时代的房屋和城墙,以及青铜时代的宗庙和古墓等。
从商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开始,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鼻祖——商周的天子宫殿,其布局和结构成为后世宫殿建筑的基础。
随着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的建筑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秦朝时期的代表性建筑是兵马俑和秦始皇陵,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宏伟和精细。
随后的汉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汉代的建筑继续发扬秦代的传统,同时引入了一些新的设计和技术,如悬空梁和斗拱等。
隋唐时期(581年-907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黄金时期。
隋朝统一中国后,开始修建大规模的宫殿和宗庙,如洛阳宫和开福寺等。
唐朝时期,中国建筑达到了巅峰,唐代的建筑风格被称为“大唐风格”。
代表性的建筑有大明宫、大慈恩寺和法门寺等。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宋代建筑注重平面布局和空间利用,注重人文主义和审美意识。
代表性建筑有宋城墙、宋徽宗的清明上河图和嵩阳书院等。
明清时期(1368年-1912年)是中国建筑史上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明代建筑注重气势磅礴和规模宏大,代表性建筑有故宫、天坛和颐和园等。
清代建筑注重庄重和精致,代表性建筑有圆明园和紫禁城等。
近代以来,中国建筑在西方建筑的影响下发展迅猛。
现代中国的建筑多样化,既有传统建筑的保留与传承,也有西方建筑的引入与创新,同时也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从20世纪以来,中国建筑迎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方面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是中国建筑师在世界舞台上的崭露头角。
在城市化进程中,中国的建筑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
许多大型城市重新规划和建设,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形成了现代化的城市景观。
中国的城市规模和建筑工程都堪称世界之最。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
中国建筑的发展史文档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中国建筑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多个时期的演变和变革。
从原始社会的简陋住所,到今天的现代化建筑和城市规划,中国建筑历经了独特而丰富的发展历程。
本文将探讨中国建筑的发展史,从古代到现代,展现出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和演变。
古代建筑在古代,中国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有着一定的地域特色。
古代中国建筑的发展基于丰富的传统文化和哲学思想,注重与自然的融合和天人合一的理念。
在古代中国,建筑主要分为宫殿、寺庙、城墙和园林等。
早期的中国建筑以众多的木结构为主,被称为“悬空台”。
这种建筑形式特点鲜明,使用多种雕刻和彩绘技术,充分展现了中国古代民族艺术的独特之处。
此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砖石和瓦片等新材料开始被广泛采用。
随着社会各个方面的不断发展,古代中国的建筑形式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尤其是随着秦代的建立和汉代的兴起,中国的宫殿建筑和城墙建设达到了巅峰。
著名的长城就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它作为中国古代的边防工程,经历了多次修建和扩展,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标志。
唐宋时期,中国古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建筑与诗词、文学等艺术形式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
著名的山水诗词与古代园林的建设相得益彰,使中国古建筑的艺术性得到了更高的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古建筑在传统基础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改革。
受到西方建筑的影响,中国的古代建筑开始引入了其他材料和设计理念。
这一时期的宫殿建筑和寺庙建设充满了壮丽和雄伟的气息,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辉煌时期。
现代建筑近现代以来,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中国建筑进入了现代化阶段。
古代建筑的传统元素和现代建筑的创新理念相结合,使中国的现代建筑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格和特色。
20世纪初,西方建筑风格开始进入中国,对中国的建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从“民族工艺运动”到“折衷主义”,中国的建筑开始吸收西方建筑的元素,并以独特的方式融入传统建筑元素。
1949年以后,中国的建筑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脉络
中国建筑发展历史脉络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其建筑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
从古代文明的萌芽开始,中国建筑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古代中国的建筑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
在这个时期,人们开始建造简单的房屋和祭祀场所。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建筑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许多令人惊叹的建筑作品。
商代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商代的建筑以城墙、宫殿和陵墓为主要特点。
商代的建筑技术和设计思想在后来的建筑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周朝的兴起,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周朝的建筑以城市规划和宫殿建筑为主要特点。
周朝的建筑风格以庄严、宏伟为主,反映了当时的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
秦朝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伟大的秦朝帝国。
秦朝的建筑以陵墓和宫殿为主要特点。
秦始皇陵是中国古代建筑的杰作之一,也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陵墓之一。
随着汉朝的兴起,中国建筑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汉朝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要特点。
汉朝的建筑风格注重精细和细腻,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隋朝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隋朝的建筑以皇宫和城市建设为主要特点。
隋朝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北方和南方的特点,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特征。
唐朝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
唐朝的建筑以寺庙、宫殿和园林为主要特点。
唐朝的建筑风格注重对称和平衡,体现了当时的审美观念和建筑技术水平。
宋朝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宋朝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要特点。
宋朝的建筑风格注重精致和雅致,反映了当时的文化和艺术水平。
明朝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明朝的建筑以宫殿、陵墓和园林为主要特点。
明朝的建筑风格注重宏伟和庄严,体现了当时的统治者的权威和地位。
清朝是中国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清朝的建筑以宫殿、庙宇和园林为主要特点。
清朝的建筑风格继承了明朝的传统,同时也融入了满族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和文化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溯其源流
Z 中国古代建筑赏析论文建工0906班王帅中国古代建筑溯其源流,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
从现有的考古材料来看,古代中国在新石器时期已经有了维持生存的农耕技术。
农耕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古代先民已经脱离了居无定所的原始居住状态,开始有意识地构筑与生相随的居住场所。
伴随着周而复始的耕种劳作与不断变化的周遭环境,唯一不变的就是躲避风雨的安身之处。
不难看出,建筑便成为古代先民生存自由的自觉选择,有意识地构筑安身之屋与本能寻求栖身之处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中国古代建筑自此便开始了它的历史进程。
农耕生活的认知方式决定了建筑方式的选择。
古代先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寒来暑往,一枯一荣的自然现象;播种、收获,收获、播种的互动过程;与自然和周遭环境紧密相连的命运联系,构成了当时人们生存状态的全景图画。
正因为处在为生存而忙碌的自然环境下,天时变化,节气交替,仰仗春夏秋冬耕种的古代先民,在得到自然的恩惠时,俯仰天地之间体察到宇宙万物循环往复、彼此联系的生命秩序,从而也认识到宇宙自然的不可抗拒,也确认了人与自然亲和融洽的相互关系。
经年累月的观察和日常生活经验的积累反映在中国古代知识系统里便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基于这样的认识,天与人的关系便建立在一个互动合理的范围内,绝不是一味地向自然索取。
尽管这一思想的历史背景,与当时人们自身的认识水平和有限的生存力量有关,但只有顺应自然,人的生存才得以发展,形而下之器的创造与形而上之道的自然规律才能和谐统一,天人合一才能获得生命存在的确认。
“在世界古代各文化系统中,没有任何系统的文化,人与自然曾发生过像中国古代样亲和关系。
”①所以,亲和之道在早先的境况下一方面是环境的驱使,另一方面又是文化价值上的取向。
从此,中国古代建筑始终依恋在自然的怀抱里。
由于有了天人合一的建筑体认,中国古代建筑无论从形态上还是材料上都极力从宇宙自然中寻找创造的来源。
与我们朝夕相处的树木是自然万物中的有机生命,不同的季节以不同的生命形态与人发生密切的关系。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起源和发展
一般而言,理想的风水宝地最好是 马蹄形的,三面有山环抱,风水穴 位于主峰的山脚下,山势走向呈某 种吉祥动物的态势,穴前有一片邻 水的开阔地,河流溪水似金带环抱, 穴地本身干燥高爽,方位自然朝阳-不难想象,具备这样一种条件的自 然环境,对人的生存来说当然是十 分理想的。
(三)建筑文化经历的几个进步过程
4.睡眠方法,由“地床”到“架床”
5.贮藏设施,由人兽混用到人物分置
河北燕下都出土的陶排水管(原土到烧土的“火”技术, 不仅成就了砖瓦材料艺术,也成就了更为辉煌的建筑艺 术)
山野的土“窟” 形式
田园的木“屋” 形式
西安半坡遗址的大房子
公共建筑文明是社会文化的孕育结果
第二阶段: (奴隶社会至封建社会初期) 古代建筑文化基本形成阶段
和合建筑观念
大 布 局 呈 天 时 地 利 人 和 自 然 真 理
桃
地 合
颐 和 园 布 局 的 人 文 精 神 指 向
蝙 蝠
人合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构造方法
清代木构架图式
墙榫 倒卯 屋结 不 倒构 ”: 独 特 的 木 构 技 术
“ —
意斗 义 栱 ; 装结 饰构 美: 学 效具 果有 表 示 地 位 等 级
架穿
斗 结 构 :
南 方 建 筑 主 要 构
古镇风水透露着人与自然的关系。风水中包含着人们在适应自然的 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生活经验,也寄托了在神秘的自然力之中,人们 面对命运叵测时,生出的由衷的祈福。
三种基本住宅型制: 一种沿着“庐”式发展演变, 构成“木”构架四合院居室 形式 一种沿着“穴”式发展演变, 构成“土”方法窑洞式建筑。 一种将“庐”衍化成可以拆卸、
安居自然 乐业和谐
中国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都江堰位于四川 省都江堰市城西, 是中国古代建设 并使用至今的大 型水利工程,被 誉为“世界水利 文化的鼻祖”, 是四川著名的旅 游胜地。通常认 为,都江堰水利 工程是由秦国蜀 郡太守李冰及其 子率众于前256 年左右修建的。 1982年,都江堰 被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务院公布为 第二批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之 一。2000年,都 江堰以其为“当 今世界年代久远、 惟一留存、以围为 “木骨泥 墙”。屋 顶和墙壁 的结合类 似后来的 歇山式屋 顶。房屋 平面布局 以火塘为 中心。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3
地面建筑
家庭私有财 产的产生,出 现了双室套间
.
中国建筑史——原始社会建筑4
巢居 多现于长江流
域以南地区的河姆 渡等原始文明中。 树杆为“桩”, 树枝为“梁”,再 用树条绳索绑扎成 楼板和屋顶的骨架, 敷以茅草形成。 巢居形式是干 阑lán式的原形。
.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陕西岐山凤雏村的早周遗 址的复原图。一座相当严 整的四合院,二进院落, 中轴线上有影壁、大门、 前堂、廊、后室。两侧为 通长的厢房,院落四周有 檐廊环绕。房屋墙基埋置 排水陶管和卵石暗沟,屋 顶采用瓦。是我国已知最 早、最严整的四合院实例。 根据在西厢发现的甲骨文, 推测此处是座宗庙。
.
阿房宫 位于陕西咸阳上林 苑内,前殿名为阿房,即被 称为阿房宫,前殿建在东西 1200米,宽450米,高7-8米 的夯土台基上。工程浩大, 至秦亡尚未完工。
.
骊山陵墓就是 秦始皇陵,如 果不是1974年 被发现,这座 考古遗址上的 成千件陶俑将 依旧沉睡于地 下。
.
中国建筑史——奴隶社会建筑
.
紫禁城
.
万里长城
.
中国建筑(一)中国原始建筑的历史渊源
中国建筑(一)中国原始建筑的历史渊源
中国古代建筑,与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一样,是世界六只原生的古老建筑体系之一。
大约10000年前,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先民的定居生活促进了住房的营建。
中国原始建筑不仅仅集中体现华夏文明中心的中原大地,而且北方古文化,南方古文化的许多地域,留下了重要遗迹。
发现与内蒙古赤峰敖汉旗的兴隆洼遗址,是距今8000年的原始村落。
这里发掘出半穴居房址170余座,都是井然有序的排列,最大的房址面积140平方米,这个被称为华夏第一村的遗址显示出北方古文化的悠久建筑历史。
而南方古代建筑也由于余姚河姆渡遗址的发掘而引人注目。
这里发掘出新石器时代的干阑建筑遗存,在石制,骨制,木制的工具条件下,已经采用榫卯结合,并已具备多种榫卯类别,表明在7000年以前,长江下游和杭州湾地区的木结构已达到惊人的技术水平。
根据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建筑存在着构木为巢的巢穴,和穴而处的穴居两种主要构筑方式。
这两种建筑方式,既有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的记载,它反映出不同的地段的高低,干湿和不同的季节的气温气候对原始建筑方式的制约。
原始建筑遗迹显示,中国早期建筑的的确存在着建筑考古学家杨鸿勋所指出的巢穴发展序列,和穴居发展序列,前者经历了由单树巢,多数巢向干阑建筑的转变,后者经历了由原始横穴,深袋穴,半穴居向地面建筑的演变。
建筑是中国土木结合的建筑体系发展的技术渊源,穴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土木混合的构筑方式成为跨入文明门槛的夏商之际直系延承的建筑文化,自然成了木构建筑生成的主要技术渊源。
巢居发展序列所积累的木构技术经验,也通过文明初始期的文化交流,成为木结构建筑生成的另一个渊源。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建筑发展史
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国建筑发展史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然而中国建筑艺术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分支,它是世界建筑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地域最广、有着特殊风格和建构体系的造型艺术。
古老的中国建筑体系大约发端于距今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期。
其发展大体可分为创始/成型/成熟/程式化/解体五个阶段。
一、创始阶段这一时代包括中国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和整个奴隶社会的夏、商、周。
以定居为基础的新石器时代,是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萌生时期。
由于自然条件的不同,黄河流域及北方地区流行穴居、半穴居及地面建筑;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流行地面建筑及干栏式建筑。
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
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宫市为中心的城市。
原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瓦的出现与使用,解决了屋顶防水问题,是中国古建筑的一个重要进步。
商代末年,商纣王大兴土木。
周朝的建筑较之殷商更为发达,尤其技术进步很大,开始用瓦盖屋顶。
此时建筑以版筑法为主,其屋顶如翼,木柱架构,庭院平整,已具一定法则。
在陕西歧山凤稚村发现了西周早期宫殿遗址,在扶风召陈村有西周中晚期的建筑遗址。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人类从穴居到发明三尺高的茅屋再到建筑高大宫室,从原始本能的遮风避雨到崇尚、表现高大雄伟的壮美之感,艺术的进步也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步的。
二、成型阶段这一阶段处于封建社会初期,从春秋直到南北朝。
其中春秋、战国是这一阶段的序曲;秦、汉是主题,是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三国、两晋是第一高峰的余脉;南北朝是下一阶段,即成熟阶段的序曲。
旅游文化知识:中国建筑文化之旅——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和演变
旅游文化知识:中国建筑文化之旅——了解中国建筑文化的历史和演变中国建筑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古代木构建筑、青铜时期王宫、城墙到汉唐飞檐翘角的楼阁、明清特色园林以及现代高楼大厦,中国建筑文化悠久而独特,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文化底蕴。
古代木构建筑是中国建筑文化的起源。
木构建筑是指以木材为主要结构材料的建筑。
最具代表性的应该是中国古代的各种宫殿、寺庙、城楼等建筑。
在古代,木材丰富,装饰技术精湛,木构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气候特点和文化习惯方面,古代中国的木质建筑体现出独特的风格,包括檐口飞龙、屋脊金凤等。
随着官僚制度不断发展,汉唐飞檐翘角的楼阁及明清特色园林的建筑风格成为了明显标志。
唐代飞檐翘角的楼阁,在设计上更为精致,建造时更注重体现各种建筑构造和装饰材料的美感,是唐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
明清特色园林则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集中体现,在空间布局、动静相结合、精神内涵等方面,影响着中国园林艺术的发展。
现代高楼大厦则是中国建筑文化的当代表现。
近几十年来,在国家发展进程的推动下,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步伐加速,高楼大厦的建造成为了中国城市化建设的一个重要标志。
现代高楼大厦在设计和施工上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建设时间短,装饰层次丰富,不仅考验着建筑师的设计能力和施工技能,还对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来说,中国建筑文化是一个包容性的文化,历久弥新,其思想深度、技术风范、历史价值都是其他文化所不能替代的。
正如中国古代一句名言所赞誉“天人合一”,中国建筑文化在建筑技术、工艺美学、人文思想等方面积累了丰富而深刻的内容,呈现出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农坛神厨库院内的东边的六角的井亭
八角攒尖顶的沈阳故宫大政殿
屋面双坡,没有明显的正脊,即前后坡相接处
卷棚顶
不用脊而砌成弧形曲面。
颐和园文昌院的卷棚式悬山顶
唐代古城开阳堡卷棚顶戏台
兴城古城钟鼓楼 重檐歇山卷棚顶
盔顶的岳阳楼
山墙
房子两侧上部
成山尖形的墙
面。常见的山 墙有风火山墙, 其特点是两侧 山墙高出屋面, 随屋顶的斜坡 面而呈阶梯形。
斗拱复杂的接触面可以吸收大量的震动能 量,榫铆结构的可以在震动之后回复本来 的面目。
彩画
原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 饰性,宋代以后彩画已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艺 术。可分为三个等级。
和玺彩画 是等级最高的彩画。其主要特点是:中间的画面由各种不同的龙 或凤的图案组成,间补以花卉图案;画面两边用《 》框住,并 且沥粉贴金,金碧辉煌,十分壮丽。
屋面双坡,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 于屋面。
硬山顶
硬山顶的沈阳故宫崇政殿
是庑殿顶和硬山顶的结合,即四面斜坡的屋面
歇山顶
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墙面。有一条正脊、
四条垂脊,四条依脊组成,所以又称九脊顶。
单檐歇山顶的 智化寺大殿
歇山式十字脊顶的 北京故宫角楼 重檐歇山顶的天安门
重檐歇山顶的太极门和保和殿
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白蛇传
宋式彩画
屋顶(古称屋盖) 中国传统屋顶有七 种,其中以重檐庑
殿顶、重檐歇山顶
为级别最高,其次 为单檐庑殿、单檐
歇山顶。
四面斜坡,有一条正脊和四条斜脊,屋面
庑殿顶
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
天津蓟县独乐寺山门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尊贵的庑殿顶山门
太和殿——重檐庑殿
日本东大寺的大佛殿采用重檐庑殿顶
普通台基
加雕饰与栏杆的台基
太和殿脊兽
太和殿正脊龙形吻 正吻又叫鸱(念chi)吻, 螭吻,是安装于建筑屋 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 龙头形,龙口大开,咬 住正脊
古建筑门窗
长春宫西次间 隔扇门
太和殿内天花 坤宁宫龙凤纹天花
天坛祈年殿藻井
(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写意的山水园景
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有意境,它与中国 古典诗词、绘画、音乐一样,重在写意。造景家用 山水、岩壑、花木、建筑表现某一艺术境界,故中 国古典园林有写意山水园之称。
犼称为“望君归” 、 “望君出”。
华表
九龙壁
(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独特的单体造型
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大致可以分为屋基、屋身、 屋顶三个部份。 单体建筑的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 八角形、圆形。 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早在汉代已有 庑殿、歇山、悬山、囤顶、攒尖几种基本形式,并 有了重檐顶。以后又出现了勾连搭、单坡顶、十字 坡顶、盂顶、拱券顶、穹窿顶等许多形式。
青藏高原,少雨干旱,昼夜温差大,则多砌筑厚墙式 平顶碉房。
蒙古族地区,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而搭制帐篷式 住房(蒙古包),这种房屋易于拆架迁移。
西部伊斯兰教建筑则喜欢采用尖拱形建筑。
赫哲族民居桦皮“撮罗子”代建筑的特点
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
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木构 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 式采用最为普遍。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 的构件。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 承托,墙壁只起分隔空间的作用。第二、便于处理 房屋的各种尺度。第三、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使 墙倒而屋不塌,减少地震损害。第四、便于就地取 材和加工制做。
(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变化多样的装修与装饰 台基和台阶,加以雕饰,配以栏杆。 屋面装饰使屋顶的轮廓形象更加优美,增加了屋顶 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门窗、隔扇分隔室内外空间,装饰性特别强。划分 室内空间的装置是各种罩。
天花装修。藻井是比天花更具有装饰性的一种屋顶 内部装饰。 施彩绘。
普通台基——用素上或灰土或碎砖三合土夯筑而成, 约高一尺,常用于小式建筑。
较高级台基——较普通台基高,常在台基上边建汉白 玉栏杆,用于大式建筑或宫殿建筑中的次要建筑。
更高级台基——即须弥座,又名金刚座。须弥座用 作佛像或神龛的台基,用以显示佛的崇高伟大。
中国古建筑采用须弥座表示建筑的级别。一般用砖 或石砌成,上有凹凸线脚和纹饰,台上建有汉白玉 栏杆,常用于宫殿和著名寺院中的主要殿堂建筑。
祈年殿和玺彩画
旋子彩画
等级次于和玺彩画。画面用简化形式的涡卷瓣旋花, 有时也可画龙凤,两边用《 》框起,可以贴金粉, 也可以不贴金粉。一般用次要宫殿或寺庙中。
北京恭王府建筑旋子彩画
北京智华寺如来殿前外檐下层西次间檐枋东找头
北京市法兴寺前外檐明间方心
天坛祈年殿内金柱及梁架彩画
苏式彩画
等级低于前两种。画面为山水、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等, 两边用《》或()框起。“()”被建筑家们称作“包 袱”,苏式彩画,便是从江南的包袱彩画演变而来的。
屋面双坡,两侧伸出山墙之外。屋面上有一
悬山顶
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顶。
天坛悬山顶式的东配殿
趵突泉公园西北围墙边
圆形重檐攒尖顶的天坛祈年殿
攒尖顶
平面为圆形或
多边形,上为
锥形的屋顶, 没有正脊,有
若干屋 脊交于
上端。一般亭、 阁、塔常用此
式屋顶。
圆形攒尖顶的天坛皇穹宇
四角攒尖 万法归一殿殿顶
(3)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
中轴对称、方正严整的群体组合与布局
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形式有严格的方向性,常为南 北向,只有少数建筑群因受地形地势限制采取变通 形式,也有由于宗教信仰或风水思想的影响而变异 方向的。 中国古代建筑群的布置总要以一条主要的纵轴线为 主,将主要建筑物布置在主轴线上,次要建筑物则 布置在主要建筑物前的两侧,东西对峙,组成为一 个方形或长方形院落。
(2)多民族国家与丰富多彩的建筑风格
在北方黄土地区,古代人们利用黄土的特性,或用土坯,或夯 土筑墙,以此筑成房屋,或构筑成窑洞作为住居。后来又用黄 土烧制砖瓦,用以盖房既方便又耐久。
在南方,气候潮湿多雨,人们便以竹木为建筑材料构 筑房屋居住。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地处亚热带,常用竹 木搭成杆栏式建筑。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景的意境大体分为:治世境界、 神仙境界、自然境界。
(4)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组成
台基 木头圆柱 开间 大梁(即横梁) 斗拱
彩画 屋顶(古称屋盖) 山墙 藻井
台基
一称基座。系高出地面的建筑物底座。用以承托建筑物, 并使其防潮、防腐,同时可弥补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不 甚高大雄伟的欠缺。大致有四种。
北京故宫太和殿11开间
大梁(即横梁)
架于木头圆柱上 的一根最主要的 木头,以形成屋 脊。常用松木、 榆木或杉木制成。 是中国传统木结 构建筑中骨架的 主件之一。
斗拱
是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构件。 方形木块叫斗,弓形短木叫拱, 斜置长木叫昂,总称斗拱。一 般置于柱头和额访、屋面之间, 用来支撑荷载梁架、挑出屋檐, 兼具装饰作用。由斗形木块、 弓形短木、斜置长木组 成, 纵横交错层叠,逐层向外挑出, 形成立大下小的托座。
2、中国传统建筑 (1)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历史阶段
原始住居与建筑雏形的形成
中国古代建筑第一个高潮——秦、汉五百年
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和佛教建筑传入——两晋、南北朝 中国古代建筑第二个高潮——隋、唐时期的建筑 宋、辽、金时期建筑的发展与《营造法式》的颁行 中国古代建筑最后一个发展高潮——元、明、清三朝
裕陵大殿台基 须弥座
最高级台基——由几个须弥座相叠而成,从而使建 筑物显得更为宏伟高大,常用于最高级建筑。
木头圆柱
常用松木或楠木制成 的圆柱形木头。置于 石头(有时是铜器) 为底的台上。多根木 头圆柱,用于支撑屋 面檩条,形成梁架。
开间
四根木头圆柱围成的空间称为“间”。建筑的迎面 间数称为“开间”,或称“面阔”。建筑的纵深间 数称“进深”。中国古代以奇数为吉祥数字,所以 平面组合中绝大多数的开间为单数;而且开间越多, 等级越高。北京故宫太和殿,北京太庙大殿开间为 十一间。
南宁黄家大院山墙
山墙
北京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建筑上的砖雕山墙
藻井
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
的一种装饰。名为“藻
井”,含有五行以水克火, 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 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 上 方。是平顶的凹进部 分,有方格形、六角形、 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
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
戏珠”。 皇极殿的藻井
养性殿中的藻井
太和殿的藻井
四川雅安汉 高颐墓阙
衬托性建筑
中国古代宫殿、寺庙等 高级建筑常用的艺术处理
手法。最早应用的衬托性
建筑是建于宫殿门前的 “阙”。到期了明、清两
代,阙演变成现在的午门。
最常见的富有艺术性 的衬托性建筑有华表,牌 坊、照壁、石狮等。
绵阳汉平阳府君阙
广东揭阳炮台桃山村石阙
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