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数学上课本复习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数学上期末课本复习讲义
第十二章平面直角坐标系小结
一、平面内点的坐标特征
1、各象限内点P(a ,b)的坐标特征:
第一象限:a>0,b>0;第二象限:a<0,b>0;第三象限:a<0,b<0;第四象限:a>0,b<0 (说明:一、三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同,即ab>0;二、四象限,横、纵坐标符号相反即ab<0。
)
2、坐标轴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x轴上:a为任意实数,b=0;y轴上:b为任意实数,a=0;坐标原点:a=0,b=0
(说明:若P(a ,b)在坐标轴上,则ab=0;反之,若ab=0,则P(a ,b)在坐标轴上。
)
3、两坐标轴夹角平分线上点P(a ,b)的坐标特征:
一、三象限:a=b;二、四象限:a=-b
二、对称点的坐标特征
点P(a ,b)关于x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y轴的对称点是(-a ,b);
关于原点的对称点是(-a ,-b)
三、点到坐标轴的距离
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的距离为∣x∣
四、(1)横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x轴,平行于y轴;
(2)纵坐标相同的两点所在直线垂直于y轴,平行于x轴。
五、点的平移坐标变化规律
坐标平面内,点P(x ,y)向右(或左)平移a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a,y)或(x -a,y);点P(x ,y)向上(或下)平移b个单位后的对应点为(x,y+b)或(x,y-b)。
(说明:左右平移,横变纵不变,向右平移,横坐标增加,向左平移,横坐标减小;上下平移,纵变横不变,向上平移,纵坐标增加,向下平移,纵坐标减小。
简记为“右加左减,上加下减”)
六、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求图形的面积
常用“割补法”。
割:分割,把图形分割成几部分容易求解的图形,分别求解,然后相加即可。
补:补齐,把图形补成一个容易求解的图形,然后再减去补上的那些部分。
【例1】(2006,苏州)在图2的直角坐标系中,△ABC的顶
点都在网格点上,其中,A•点坐标为(2,-1),则△ABC的面积
为_______平方单位.
解析:△ABC的面积可以看作一个长方形的面积减去三个直角
三角形的面积。
3×4-
111
311324
222
⨯⨯-⨯⨯-⨯⨯=5.所以填5.
【点拨】1)“补”的思想;2)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底乘高除以2”你还记得吗?
【例2】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C、D的四个点的坐标分别为(0,2)(1,0)(6,2)(2,4),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四边形ABCD可以分成三角形ADC与三角形ABC。
解:三角形ADC的面积为
1
62
2
⨯⨯=6,
三角形ABC的面积为
1
62
2
⨯⨯=6,
所以四边形ABCD的面积为6+6=12.
【点拨】1)“割”的思想;2)三角形的底和高要一眼看出。
【例3】在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5,0),点B(3,
0),△ABC的面积为12,试确定点C的坐标特点.
解:设点C的纵坐标为b,则根据题意,
得
1
2
×AB×│b│=12.
∵AB=3+5=8,
∴
1
2
×8×│b│=12.∴b=±3.
∴点C的纵坐标为3或-3,即点C在平行于x轴且到x轴的距离为3的直线上.
【点拨】1)数形结合是解答此类题的较好方法,最好画个图看看。
2)考虑要全面,不要漏掉纵坐标为-3的情况。
1234567
-1o
1
2
3
4
5
6
-1
-2
x
y
C
D
A
B
3)如果在该题加一个条件“点C 在y 轴上”,那么点C 的坐标就是(0,3)或(0,-3)。
第十三章 一次函数
一、函数的概念
在一个变化过程中,如果有两个变量x 与y ,并且对于x 的每一个确定的值,y 都有唯 一确定的值与其对应,那么我们就说x 是自变量 ,y 是x 的函数。
思考:下面2个图形中,哪个图象是y 关于x 的函数
二、函数有几种表示方式?
正方形的面积S 与边长 x 的函数关系为:S=x 2
(x >
0)
(1)解析式法 (2)列表法 (3)图象法
三、确定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自变量以整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2、自变量以分式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分母不为0的数;
3、自变量以偶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即被开方数≥0)的数;
自变量以奇次方根形式出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全体实数。
4、自变量出现在零次幂或负整数次幂的底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使底数不为0的数。
(说明:(1)当一个函数解析式含有几种代数式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各个代数式中自变量取值范围的公共部分;
(2)当函数解析式表示具有实际意义的函数时,自变量取值范围除应使函数解析式有意义外,还必须符合实际意义。
)
四、 一次函数
1、 一般形式:y=k x +b (k 、b 为常数,k ≠0),当b=0时,y=k x (k ≠0),此时y 是x 的正
比例函数。
2、一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3、确定一次函数图像与坐标轴的交点
(1)与x 轴交点:)0,(k
b
-,求法:令y=0,得k x +b=0,再解方程,求x ;
(2)与y 轴交点:(0,b ),求法:令x=0,求y 。
4、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待定系数法
确定一次函数解析式,只需x 和y 的两对对应值即可求解。
具体求法为: (1)设函数关系式为:y=k x +b ; (2)代入x 和y 的两对对应值,得关于k 、b 的方程组;
(3)解方程组,求出k 和b 。
5、k 和b 的意义 (1)∣k ∣决定直线的“平陡”。
∣k ∣越大,直线越陡(或越靠近y 轴);∣k ∣越小,直线越平(或越远离y 轴);
(2)b 表示在y 轴上的截距。
(截距有正负之分)
6、由一次函数图像确定k 、b 的符号 (1)直线上升,k>0;直线下降,k<0;
(2)直线与y 轴正半轴相交,b>0;直线与y 轴负半轴相交,b<0
7、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22111b x k y l b x k y l +=+=:和直线:直线
{{有无数交点)
与重合(与)
(没有交点)与平行(与)
(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与相交(与)(21212121212121212
1212
1321l l l l l l l l l l l l k k k k b b k k b b ⇔⇔⇔≠===≠
8、x=a 和y=b 的图象
x=a 的图象是经过点(a ,0)且垂直于x 轴的一条直线; y=b 的图象是经过点(0 ,b )且垂直于y 轴的一条直线。
9、由一次函数图像确定x 和y 的范围
(1)当x >a (或x<a )时,求y 的范围。
求法:直线x=a 右侧(或左侧)图象所对应的y 的取值范围。
(2)当y >b (或y<b )时,求x 的范围。
求法:直线y=b 上方(或下方)图象所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
(3)当a <x <b 时,求y 的范围。
求法:直线x=a 和x=b 之间的图象所对应的y 的取值范围。
(4)当a <y<b 时,求x 的范围。
求发:直线y=a 和y=b 之间的图象所对应的x 的取值范围。
例如:如图
10、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 设m >0,n>0
(1)左右平移:直线y=k x +b 向右(或向左)平移m 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k (x -m )+b
或y=k (x +m )+b 。
(2)上下平移:直线y=k x +b 向上(或向下)平移n 个单位后的解析式为y=k x +b +n 或y=k x +b -n
(说明:规律简记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左右对x 而言,上下对y 而言。
)
11、由图象确定两个一次函数函数值的大小
三、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略)
关于学习一次函数部分的必背知识点
一开始接触“函数”这个概念时还是非常陌生的。
因为转眼望去,前面的单元基本是“小学”和“初一”接触过得。
而对于“函数”来说确是几乎“一无所知”。
只知道初一老师说过“可能性”和“函数”有着密切的关系。
翻开这个单元时,真的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下面就把一次函数的一些基础知识进行总结,所有的有关一次函数的试题都是以这些知识为基础的深入和变换。
一次函数的性质
1.y 的变化值与对应的x 的变化值成正比例,比值为k 即:y=kx+b (k≠0)(k 为任意不为零的实数b 取任何实数)
2.当x=0时,b 为函数在y 轴上的截距。
3.k 为一次函数y=kx+b 的斜率,k=tg 角1(角1为一次函数图象与x 轴正方向夹角) 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
1.作法与图形:通过如下3个步骤
(1)列表[一般取两个点,根据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2)描点;
(3)连线,可以作出一次函数的图像——一条直线。
因此,作一次函数的图像只需知道2点,并连成直线即可。
(通常找函数图像与x 轴和y 轴的交点)
2.性质:(1)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 (x ,y ),都满足等式:y=kx+b(k≠0)。
(2)一次函数与y 轴交点的坐标总是(0,b),与x 轴总是交于(-b/k ,0)正比例函数的图像总是过原点。
3.函数不是数,它是指某一变量过程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k,b与函数图像所在象限:
y=kx时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一、三象限,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当k<0时,直线必通过二、四象限,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一、二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原点,经过一、三象限
当b<0时,直线必通过三、四象限。
y=kx+b时: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三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三,四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二,三,四象限。
当k<0,b>0,这时此函数的图象经过一,二,四象限。
特别地,当b=0时,直线通过原点O(0,0)表示的是正比例函数的图像。
这时,当k>0时,直线只通过一、三象限;当k<0时,直线只通过二、四象限。
4、特殊位置关系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平行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即一次项系数)相等
当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两直线垂直时,其函数解析式中K值互为负倒数(即两个K值的乘积为-1)
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已知点A(x1,y1);B(x2,y2),请确定过点A、B的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1)设一次函数的表达式(也叫解析式)为y=kx+b。
(2)因为在一次函数上的任意一点P(x,y),都满足等式y=kx+b。
所以可以列出2个方程:y1=kx1+b……①和y2=kx2+b……②
(3)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得到k,b的值。
(4)最后得到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1.当时间t一定,距离s是速度v的一次函数。
s=vt。
2.当水池抽水速度f一定,水池中水量g是抽水时间t的一次函数。
设水池中原有水量S。
g=S-ft。
一次函数部分是历届中考的重要部分,有些同学对这一部分有抵触心理,感觉很难学很害怕学,因此学习过后成绩也很不理想,其实只要牢记这些基础知识再加以灵活的运用,相信一次函数也就没那么可怕了!
第十四章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
一、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类:
2、按角分类:
不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例)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二、三角形的边角性质
1、三角形的三边关系:
三角形中任何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任何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的三角关系: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三角形外角和定理:三角形的三个外角的和等于360°。
3、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三、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
(说明: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都是线段)
四、命题
1、命题:凡是可以判断出真(正确)、假(错误)的语句叫做命题。
2、命题分类
真命题:正确的命题 命题
假命题:错误的命题
3、互逆命题
4、反例:符合命题条件,但不满足命题结论的例子,称为反例。
原命题:如果p ,那么q ;
逆命题:如果q ,那么p 。
(说明:交换一个命题的条件和结论就是它的逆命题。
)
第十五章 全等三角形
全等三角形
一、性质:
1:什么是全等三角形?一个三角形经过哪些变化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一个三角形经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它的全等形。
2:全等三角形有哪些性质?
(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周长相等、面积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上的对应中线、角平分线、高线分别相等。
二、判定:
1、“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 ) ABC 和△DEF 中 ∵ AB=DE
∠B=∠E
BC=EF ∴△ABC ≌△DEF 2、ASA ) 在△ABC 和△DEF 中 ∵ ∠B=∠E BC=EF
∠C=∠F
∴△ABC ≌△DEF
3、“角角边”定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 ) 在△ABC 和△DEF 中
∵
∠B=∠E ∠C=∠F AB=DE
∴△ABC ≌△DEF
4、“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SS )
在△ABC 和△DEF 中
∵ AB=DE
BC=EF
AC=DF
∴△ABC ≌△DEF
HL )
在Rt △ABC 和
Rt △DEF 中
∵ AB=DE
AC=DF ∴ Rt △ABC ≌Rt △DEF
三、方法指引
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基本思路:
找第三边 (1):已知两边---- 找夹角
找是否有直角
找这边的另一个邻角(ASA) 已知一边和它的邻角—— 找这个角的另一个边(SAS) 找这边的对角 (AAS) (2): 已知一边一角---
已知一边和它的对角—— 找一角(AAS)
已知角是直角,找一边(HL) (3): 已知两角--- 找两角的夹边(ASA)
找夹边外的任意边(AAS)
要证明两条线段的和与一条线段相等时常用的两种方法: 1、可在长线段上截取与两条线段中一条相等的一段,然后证明剩余的线段与另一条线段相等。
(割)
2、把一个三角形移到另一位置,使两线段补成一条线段,再证明它与长线段相等。
(补)
如图,已知AC ∥BD ,EA 、EB 分别平分∠CAB 和∠DBA ,CD 过点E ,则AB 与AC+BD 相等吗?请说明理由。
四、学习全等三角形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要正确区分“对应边”与“对边”,“对应角”与 “对角”的不同含义;
2):表示两个三角形全等时,表示对应顶点的字母要写在对应的位置上;
3):要记住“有三个角对应相等”或“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4):时刻注意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如 “公共角” 、“公共边”、“对顶角”、“余角”、 “补角”、“外角”等等。
第十六章 轴对称图形与等腰三角形
一、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说明: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可以是一条,可能是多条或无数条。
)
2、轴对称: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称这两个图形成轴对称。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折叠后重合的点叫做对称点。
3、轴对称性质:
(1)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垂直平分任意一对对应点的所连线段。
(2)如果两个图形各对对应点的所连线段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1、定义:经过线段的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
∵直线l垂直平分AB,点P在l上∴ PA=PB
3、
∵ PA=PB
∴点P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
1、定义: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2、性质:(1)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
简称“等边对等角”。
推论:等边三角形三个内角相等,每一个内角等于60°。
(2)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
3、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
简称“等角对等边”。
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四、等边三角形
1、定义: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2、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边相等;三个角都相等,每一个内角等于60°。
3、判定:(1)定义法: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3)有一个角是60°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五、角的平分线
1、性质:角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判定:在一个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六、直角三角形
1、定义:有一个角是90°的三角形叫做直角三角形。
2、性质:(1)边性质: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勾股定理到下学期会学到)
(2)角性质:两个锐角互余。
3、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