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管控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行同业业务风险管控措施
近年来,伴随着银行的快速发展,各家银行同时面临两大难题:一是资产扩张过快,导致资本需要不断补充,通过股东不断的增资扩股或者发行二级资本工具的方式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二是信贷规模受到管制,对于以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要利润来源的银行,利润无疑受到了限制。
为保持盈利水平,各家银行不断创新出理财产品、银信合作及同业业务等资产扩张工具,解决资本消耗过快和信贷额度受限这两大难题。
但应注意的是,这些创新大多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存贷款业务范围之外,有些业务甚至属于监管的“盲点”,这无疑存在一定的风险隐患。
一、同业业务对风险控制措施的主要挑战
(一)对内控机制的挑战。
随着同业业务的不断扩展,其风险表现也更为复杂,部分同业业务风险已经异化为非同业风险。
由于银行系统性风险较普通企业要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真正法律意义上的破产案例,使得银行对同业业务的风险管理相对薄弱,缺乏信贷业务那样严密的一套风险管理制度及其运行机制,缺乏有效的风险隔离和岗位制衡,业务操作基本是按无风险、低风险的流程处理,部分用于信贷或准信贷领域的资金缺乏有效的风险防控措施。
(二)对操作风险的挑战。
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同业业务的通知》,对金融机构开展同业业务过程中就同业业务授信管理政策、同业业务的类型及其品种、定价、额度、不同类型金融资产标的以及分支机构风控能力的区别授权等提出了
规范要求,但银行在实际操作中存有偏差,主要表现在:一是虽有授信但无控制。
虽对同业客户进行了统一授信管理,但在用信环节一般存在未能实现有效的交叉控制的现象。
二是虽有授权却未分级。
银行对同业业务的授权虽然涵盖了对象、业务品种以及额度,但未能对利率定价进行分级转授权。
(三)对流动性风险的挑战。
期限错配是银行获取收益的基本途径,同业业务结构过度错配增大了流动性风险。
为了追求高收益,把主要用于头寸调剂的短期同业资金用于中长期的资金运用,来赚取更大的息差。
为能取得更多的收益,则尽可能把同业业务的总量做大,使同业资产与负债占比过高。
这样的结构会增强总行对同业市场资金的依赖程度、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导致资金运行的稳定性更为脆弱,潜在的流动性风险增大。
(四)对监管要求的挑战。
对银行同业业务虽有明确的监管规定和要求,但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活跃的业务创新,仍存在不少有效监管的问题。
由于同业业务具有横跨货币市场、银行间市场等特点,又与表内外业务、理财业务关联紧密,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风险就有可能在不同市场交叉蔓延和传染。
二、风险控制建议
(一)针对同业业务的操作风险控制要求,建立并完善同业业务控制措施。
管理架构上,要设置明确的前、中、后台业务管理架构;业务流程上,要设置清晰的业务流程和风险节点的控制措施;约束制度上,要实行交易的双人操作,实现“交易与清算、交易与风控”的分离。
同时,要完善同业业务的风险定价机制。
尽管同业资金的价格敏感性高、稳
定性差,但对资金营运、资本占用、财务绩效、市场竞争的影响很大。
因此要对同业业务定价策略进行深度研究,不断完善内部资金定价机制,科学确定业务的结构配置策略和交易策略,统筹布局同业往来双向业务,使同业资金的营运更具灵活性,并定期对利率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二)提升识别和防控潜在流动性风险隐患的能力。
要探索同业业务运作的规律,完善同业业务的风险管理机制,计划财务部门要实时监测、及时预警同业资金运用中的流动性风险,尽可能不出现自身流动性松紧与市场资金价格波动的反向情况。
做好同业业务结构错配及其相关产品的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使同业业务与整个资金营运高效匹配,稳健运行。
(三)参照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办法,强化同业业务的风险管理。
要严格按确定的风险偏好、经营战略及信贷政策统一规范和管理同业资金的用途投向。
完善同业业务中交易对手准入、交易产品创新、交易模式变化以及业务操作等方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
严格准入标准、健全风险审查审批机制,实现部门、岗位间的有效制衡,形成完整的、高效的同业业务风险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