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亘古至今的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是教育的源泉
教育是人类社会性特有的现象,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只要人类社会生存,教育也就永远存在。

自人类社会产生开始,人们在生产、生活中,产生一定的生产关系,积累着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的经验,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

生产经验、生活经验、思想、观念、道德规范,依靠教育世代相传。

教育不但是新生一代成长的必要条件,也是人类社会性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前提的基础。

在原始社会性,教育还不曾从其他社会活动中分化出来后,担负起独立的社会职能,成为专门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和培养人的活动,最终目的是使人社会化。

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是通过教师的劳动而实现的,教育界担负着重要的社会职责,教师的劳动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实现着重要的社会目标。

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中履行职责的专业人员。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师是过去历史上所有崇高而伟大的人物与新一代之间的中介人……是过去和未来之间的一个活的环节。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通过教师的劳动来实现的。

热爱国家、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学校、自尊自爱是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所从事的职业,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这一事业中各种关系的强有力的内在动力。

一、爱国
爱国,是教师社会责任的体现。

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中,教师首先是人类文化的继承者与传递者。

把世代创造和积累的文化财富继承和传递下去,并使之来断得到丰富和发展,这一工作主要由教师来完成。

如果没有教师的劳动,人类文明就不可能发展到今天。

所以,教师的劳动对人类社会的延续与发展起着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教师继承和传递的人类文化,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任何一种教育所传递的文化,都是经过选择的文化,陈桂生在他的《教育原理》一书说:“从一般文化中选择有文化教育价值的文化;从有文化价值的文化中选择合乎社会需求的文化;从适合特定社会需要的人价值的文化中挑选适合教育过程的文化。

”自有正式的教育,这种选择就成为教育的必然要求。

孔子“删《诗》、《书》,笔削《春秋》,合于道者著之,离于道者黜去之”,正是为了教育的需要对文化所进行的选择。

而对文化的“价值”进行判断的一个重要基础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所决定的、反映出一定的政治倾向的思想意识。

因此,自有阶级以来,教育就为一定阶级的利益服务;自有国家以来,教育总是为国家服务。

教育是国家的事业,爱国家,是教师社会责任的体现。

教师是价值引导的实践者。

“师之所存,道之所存。

”教育是一咱价值引导的工作,代表着一个社会理想的追求和前进方向。

教师担负着人的潜能的开发和人的灵魂的塑造的重任。

一个社会与民族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取决于人的素质,而人的素质培养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劳动。

教师在参与社会生活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师是知识分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运用自己的知识与才能为社会服务,人仅表现在校园内,也表现在社会上。

教师是先进思想的创造者与宣传者。

二、爱教
爱教,是实现其社会功能地基本途径。

教师的社会作用是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而发挥出来的。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

教师的主导地位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还把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传授给年轻一代,在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其次是,教师是学生的潜能开发者,对人的智力发展起着奠基作用。

没有教学活动,教师职业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意义,教育教学工作,是教师发挥社会作用的根本途径,爱教,是教师实现其社会功能的基本条件和保证。

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长期性。

培养人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一种缺点的克服等,都需要教师付出长期的大量劳动,这也正是教师劳动以艰巨之所在。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特点,意味着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时,仅在从当前的社会需要出发,还应当考虑到未来,要高瞻远瞩,要有预见性,要有发展眼光,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锲而不
舍地对待自己所从事的崇高事业。

热爱教育和教学工作,是长期从事这一事业的内在动力。

一个教师,如果缺乏对教育教学的积极情感,缺乏对这一复杂而长期的活动热情和热爱,仅仅依靠外在的推动力,他就很难在这项工作上积极主动地去工作。

教师的劳动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科学性是指教师要加深对教育方针、培养目标和教材的理解,熟悉教育教学规律,针对教育对象的不同特点和不同教育情境,选择最能奏效的方法与途径来实现教育目的。

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要以高度的热情去研究授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三、爱生
教师劳动区分于其他劳动一个突出特点是,教师的工作对象是人。

作为教育对象的人——学生的个突出特点是,他们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正成长的人,教师劳动的根本目的,说是促进他们的发展,促进他们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提供帮助和指导,最终把全心全意培养成国家需要的创新型人才,使教育获得成功。

1、师爱是父母之爱的延伸
爱与关怀是个体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个体出生后的最初几年里,孩子成长中所需要的爱与关怀是由父母或其他直接抚养他们的人所给予的。

从一个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在以后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们生活中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中度过。

教师,
是除了父母以外他们互动最多,联系最密切,对他们影响最大的人;车教师之间的关系,是他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

教师的爱与关怀,是他们所需要的爱与关怀的一个重要来源。

没有爱,十几年的学校生活是不可想象的。

从这个意义看,师爱,是仅次于父母之爱的一种重要情感,是父母之爱的延伸。

2、师爱,教育成功的条件
师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取得成功的条件。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关系,它具有要具性的目的。

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表现为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协调一致,它对教育的效率能产生直接的影响。

这种良好工作关系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约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思想品德和人格力量等。

具有较高教育水平的教师,能够有效地控制整个教育过程,协调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既不专制放纵的工作关系,使双方能在严肃、认真、活泼、友好、合作的气氛下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师生之间的工作关系和人际关系是紧密联系的。

师生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户也就很难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在师生
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前提下,从教师那里获得的信息,就特别容易为演所接受,并赋予它一种特殊的意义。

师生间良好的人际关第意味着学生的心理趋向于教师。

教师和学生的交往的时间上频率增加,在空间上贵州缩短,易于使学生模仿教师的思想行为和接受教师宾暗示,它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某种行为准则,而且对学生的个性,诸如价值取向、性格特征等的形成和发展,都能发挥较大的作用。

教师和学生教育过程中各自占有不同的地位,履行不同的职责,这种不同的地位和职责,从组织的制度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在良好的师生组织关系中,学生作为独立自主的、有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地参与教育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发展自己,获得成就感与生命价值的体验;教师通过创造积极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获得人际关系的积极体验,引导学生装健康发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之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一旦形成,就会发挥十分显著的独特作用。

教育活动是最能体现与人关系的社会活动。

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

在师生关系中,师生双方既有创造,更有交往,二者相互促进,实现各自的人生。

尤其是师生关系的展开和师生交往过程,是学生获得人际体验和终生交往品质的重要源泉,也是学生建立价值系统的客观基础。

大量教育、教
学的实践证明,仅有渊博的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而不善于同学生建立友好、真诚的合作关系的教师,其教育教学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校、班级产生温馨和谐的气氛和奋发向上的生机,使师生的心情舒畅,心理相容,携手并进,使不良错误思想和行为得以抑制、淡化,既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有利于完善人格的形成。

由于教师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教师对待学生的态度,是影响师生之间良好的工作关系、人际关系和经组织关系的前提条件,只有教师付出爱和真情,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形成,而良好师生关系产生和积极教育功能,也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教育获得成功。

四、爱校
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教育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依托,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和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

教师对国家的态度、对教育事业和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等,最终都要直接体现在他在特定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

对国家的热爱,表现为对国爱的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表现为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情,而教育事业总是在特定的学校中进行,教育教学工作,也总是在特定的学校中进行的,因此,爱国、爱教,直接体现为对学生的热爱。

因此,爱校,是教师对待这一职业的积
极态度与情感的一种重要体现,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重要保证。

爱校,从根本上讲,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中与他人之间的关系。

当然,不管如何处理关系,其原则只有个,那就是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

为关系而关系,是庸俗的表现,因为其本质是出于个人得失的地考虑;相反,为坚持原则而导致关系不佳,右能是方式方法问题;当然,最佳境界是有原则、关系融洽。

而达这一境界的根本内在动力,是一个教师深厚的爱。

五、爱己
爱已,是合格教师的起点,是成熟教师的根本条件。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在我国文化中,许多格言都反映了社会对教师的高要求,如“未正人,先正已”、“学高为师,行为世范”、“言传身教”等。

所有这些要求,都强调教师必须具有良好个品德的、文化的、科学的、教育理论的修养。

而教师要满足这些条件,就必须“爱已”。

爱自己,并不顾影响自怜,而是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良好的个人修养,首先是取得教师资格的必在条件。

没有起码的知识能力储备,没有来断更新知识的动机和能力,没有能够代表道德要求的个人品德,就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

在思想品德教育中,自身的品德,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一个正直、高尚教师,能够得到学生的尊重与爱戴,他的言行举止,就是学生模仿的榜样;一个受到学生尊重与爱戴的教师,当他向学生提出各
种要求时,学生也更加容易接受。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自身对所授学科、对教育教学规律、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有很好把握的教师,才能把科学性与艺术性很好地统一起来,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才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取得良好性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科学活动中,只有严格要求自己的教师,才能科学研究的原则,转化指导自己研究工作的内在准则,提供有价值的成果。

总之,爱自己,是教师职业态度的集中体现,是合格教师的起点,是推动教师走向成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善、追求优秀的内在动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