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通用技术_设计的一般过程——简易笔筒的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通⽤技术_设计的⼀般过程——简易笔筒的设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设计的⼀般过程》教学设计
——“简易笔筒”的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根据通⽤技术教材中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设计过程、原则及评价》中第⼀节《设计的⼀般过程》设计的。这⼀节教学内容地位重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知识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从宏观⾓度对书本知识进⾏梳理。
【设计理念】:本节课我将设计的⼀般过程和后⾯的四⾄⼋章有关内容做⼀整合,以简易笔筒的设计为载体,让学⽣体验具体的、感性的设计过程,完成由理解到应⽤,由知识到能⼒的转化。
【教学⽬标】:
1、知识与能⼒:
体验简易笔筒的设计过程;知道设计过程中可能产⽣多个⽅案。
2、过程与⽅法:
经历技术⽅案的构思以及⽅案的实现或转化为产品的过程,培养⼯程思维能⼒,创新设计能⼒,图样表达能⼒和物化能⼒;经历技术设计中交流与评价的过程,提⾼技术的表达和评价能⼒。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的技术意识,提⾼技术的核⼼素养。
重点:制定笔筒设计⽅案。
难点:简易笔筒的制作。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的学⽣,他们有⼀定的⽣活阅历,但他们还没有尝试动⼿做出具体的实物。这节内容就是让学⽣从设计者⾓度去认知事物,使他们感受到把设想转变为产品的过程。所以学⽣对这节课应该⽐较感兴趣的。
【学法指导】: 指导学⽣⾃主探究,合作交流,创新实践
【教学策略】:创设情境—形成问题—合作探究—实践操作
【教具】:简易笔筒、电脑多媒体平台、PPT课件以及制作笔筒相关材料等。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形成问题
请阅读以下材料:
某偏远地区的⼩学⽣有个⼩⼼愿:想拥有个简单实⽤的笔筒。
请你为偏远地区的⼩学⽣设计⼀个简单实⽤的笔筒。
简易笔筒的设计要求:
1. 结构:结构简单、有创意且稳固
2. 材料:硬纸板、塑料、⽊材、⾦属等
3. 功能:⾄少容纳三只笔、⼀把削笔⼑、⼀把直尺和⼀块橡⽪
4. 成本:不⾼于10 元
5. 遵循设计的⼀般原则
⼆.制定设计⽅案
1. 设计分析:根据设计要求,找出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综合考虑物、⼈、环境三要素,并分析解决问题的多种办法。
2. ⽅案构思:
以⼩组为单位进⾏,⼤胆构思,挖掘创造潜⼒,提出多个设想。
要求:
(1). 绘制草图,必要时可以附带⽂字说明。
(2). ⽅案呈现,将⾃⼰的构思和创意具体化。
(3). ⽅案筛选(依据⼀定的原则,⽐较、权衡)
(4). 绘制图样,标注尺⼨。
三.制作笔筒
要求:
1. 选择合适的材料和适当的⼯具。
2. 按设计图样划线。
3. 对材料进⾏锯割、切削等加⼯。
4. 装配。
5. 进⾏表⾯处理。(以⼩组为单位开始制作。注意安全!)
四. 成果展⽰及评价
1. 展⽰并介绍设计成果。
2. 评价笔筒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3. 提出优化⽅案。
五.【课堂⼩结】:
在本次活动中你收获了哪些知识?
六.【布置作业】:
优化笔筒的设计⽅案,完善笔筒制作。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中⼀年级的学⽣,他们有⼀定的⽣活阅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本⾝具备⼀定的认知⽔平,对于创新设计有浓厚的好奇⼼。但他们对⽅案构思有关的知识和经验还很陌⽣,绘制图样的能⼒缺少训练,还没有尝试动⼿做出具体的实物的经历,实践能⼒和安全意识⽋佳,对常⽤⼯具的使⽤很不熟练。
针对学⽣的具体情况,在本节课的设计和授课活动中,教师应指导学⽣⼤胆构思,勇于创新;在做模型的过程中,教师要强调
安全的重要性,指导学⽣正确使⽤⼯具。
这节课内容以简易笔筒的设计为载体,让学⽣从设计者⾓度去认知事物,让学⽣体验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使他们感受到把设想转变为产品的过程。这是学⽣能否对本教材有⼀个完整认识的关键。
为了使本节课顺利进⾏,课前⽼师先准备好⼿锯和钢锯等⼯具,准备好做模型的材料,也让学⽣准备好构思⽅案所⽤的画图笔和直尺等必备⽤具。
总之,本节课实践性很强,学⽣对这节课⾮常感兴趣。
效果分析
本节课,学⽣积极参与设计与制作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
1.学⽣学习热情⾼
⽤笔筒的图⽚和实物激发学⽣的设计兴趣和创作欲望,学⽣的学习热情⾮常⾼,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氛围浓厚。
2. 采⽤项⽬教学
通过笔筒的设计与制作,学⽣掌握并体验了设计的⼀般过程;知道了设计过程中有可能产⽣多个⽅案;理解了设计过程需要不断优化。
3. 提升了学⽣的创新设计素养
本节课,学⽣思维积极活跃,有认知冲突,有精彩观念,有不同的问题解决⽅法。通过⽅案的构思与⽅案的呈现,提⾼了学⽣的图样表达能⼒和创造能⼒。
4. 培养了学⽣的实践能⼒
学⽣通过制作模型的实践活动,提⾼了解决技术问题的综合能⼒;增强了⾃⾝对技术⽂化的理解,形成了良好的技术理性和个性品质;强化了⼿脑并⽤与知⾏合⼀,提升了物化能⼒。
总之,通过本节课的实践活动,学⽣的实践能⼒和创新设计素养得到了提⾼;形成了对技术问题的敏感性和探究欲望,具有对待技术的积极态度;熟悉了从事技术活动必备的品质,体验了技术问题解决过程的艰⾟与曲折;认识了技术的创造性特征,培养了富于想象、善于判断、敢于表现个性、勇于创新的个性品质。
教材分析
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三章第⼀节《设计的⼀般过程》主要
阐述了设计是⼀个有计划的创新活动,它有着科学合理的基本⼯作程序。要求学⽣形成对设计的基本认识,能置⾝其中,明确设计的过程,感受设计的快乐。
《设计的⼀般过程》从地位上来说是本章的重点,也是全书的重点。其内容与后继各章节(第四⾄第⼋章)形成总分关系,其知识点贯穿了整本书的内容,从宏观⾓度对书本知识进⾏了梳理,为深⼊学习后⾯各章节作了铺垫。
本节教材分以下五个⼩节:
1、发现与明确问题;
2、制定设计⽅案;
3、制作模型或原型;
4、测试、评估及优化;
5、编写产品说明书。
本节课我将“设计的⼀般过程”和后⾯的四⾄⼋章有关内容做⼀整合,以简易笔筒的设计为载体,让学⽣体验具体的、感性的设计过程,完成由理解到应⽤,由知识到能⼒的转化。共⽤⼀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本节课的重点:设计⽅案的构思和呈现。
本节课的难点:设计⽅案的构思和模型的制作。
评测练习
1. 设计的⼀般过程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