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江苏省高考数学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立体几何第二讲大题考法——平行与垂直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iblioteka Baidu
[方法技巧] 立体几何证明问题的 2 个注意点 (1)证明立体几何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定理法,解题时必须按照 定理成立的条件进行推理.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要求其中一 条直线在平面内,另一条直线必须说明它在平面外;线面垂直的 判定定理中要求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须是相交直线等,如果定理 的条件不完整,则结论不一定正确. (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紧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 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
(2)因为 AB=BC,E 为 AC 的中点,所以 BE⊥AC. 因为三棱柱 ABC-A1B1C1 是直棱柱,所以 C1C⊥平面 ABC. 又因为 BE⊂平面 ABC,所以 C1C⊥BE. 因为 C1C⊂平面 A1ACC1,AC⊂平面 A1ACC1,C1C∩AC=C, 所以 BE⊥平面 A1ACC1. 因为 C1E⊂平面 A1ACC1,所以 BE⊥C1E.
(2)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 四边形 ABB1A1 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 AA1=AB, 所以四边形 ABB1A1 为菱形,因此 AB1⊥A1B. 因为 AB1⊥B1C1,BC∥B1C1,所以 AB1⊥BC. 因为 A1B∩BC=B,A1B⊂平面 A1BC, BC⊂平面 A1BC,所以 AB1⊥平面 A1BC. 因为 AB1⊂平面 ABB1A1, 所以平面 ABB1A1⊥平面 A1BC.
[方法技巧] 证明两平面位置关系的求解思路 (1)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 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 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 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 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 借助中线、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
[演练冲关]
1.(2018·苏锡常镇调研)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DB= 90°,CB=CD,点 E 为棱 PB 的中点. (1)若 PB=PD,求证:PC⊥BD; (2)求证:CE∥平面 PAD. 证明:(1)取 BD 的中点 O,连结 CO,PO,因为 CD=CB, 所以 BD⊥CO. 因为 PB=PD,所以 BD⊥PO. 又 PO∩CO=O, 所以 BD⊥平面 PCO.
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90°,即 BA⊥AC. 又因为 BA⊥AD,AC∩AD=A,所以 AB⊥平面 ACD. 因为 AB⊂平面 ABC,所以平面 ACD⊥平面 ABC. (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2. 又 BP=DQ=23DA,所以 BP=2 2. 如图,过点 Q 作 QE⊥AC, 垂足为 E,则 QE 綊13DC.
(1)证明:BE⊥平面 D1AE; (2)设 F 为 CD1 的中点,在线段 AB 上是否存在一点 M,使得 MF∥平面 D1AE,若存在,求出AAM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四边形 ABCD 为矩形且 AD=DE=EC =BC=2,∴AE=BE=2 2.又 AB=4,∴AE2+BE2=AB2, ∴∠AEB=90°,即 BE⊥AE.又平面 D1AE⊥平面 ABCE,平面 D1AE∩平面 ABCE=AE,BE⊂平面 ABCE,∴BE⊥平面 D1AE.
因为 PC⊂平面 PCO,所以 PC⊥BD.
(2)由 E 为 PB 中点,连结 EO,则 EO∥PD, 又 EO⊄平面 PAD,PD⊂平面 PAD, 所以 EO∥平面 PAD. 由∠ADB=90°,以及 BD⊥CO,所以 CO∥AD, 又 CO⊄平面 PAD,所以 CO∥平面 PAD. 又 CO∩EO=O,所以平面 CEO∥平面 PAD, 而 CE⊂平面 CEO,所以 CE∥平面 PAD.
(2)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B1⊥平面 A1B1C1, 因为 A1F⊂平面 A1B1C1,所以 BB1⊥A1F. 又 A1F⊥B1C1,BB1∩B1C1=B1,所以 A1F⊥平面 BCC1B1. 在(1)中已证得 AD⊥平面 BCC1B1,所以 A1F∥AD. 又 A1F⊄平面 ADE,AD⊂平面 ADE,所以 A1F∥平面 ADE.
(2)AAMB =14,理由如下: 取 D1E 的中点 L,连接 FL,AL, ∴FL∥EC,FL=12EC=1. 又 EC∥AB,∴FL∥AB,且 FL=14AB, ∴M,F,L,A 四点共面.若 MF∥平面 AD1E,则 MF∥AL.∴四边形 AMFL 为平行四边形, ∴AM=FL=14AB,即AAMB =14.
[方法技巧]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步骤
[演练冲关]
(2018·全国卷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M 中,AB=AC=3, ∠ACM=90°.以 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 M 到达点 D 的位置,且 AB⊥DA.
(1)证明:平面 ACD⊥平面 ABC; (2)Q 为线段 AD 上一点,P 为线段 BC 上一点,且 BP=DQ =23DA,求三棱锥 Q-ABP 的体积.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 ABC, 所以 QE⊥平面 ABC,QE=1. 因此,三棱锥 Q-ABP 的体积为 VQABP=13×S△ABP×QE=13×12× 3×2 2sin 45°×1=1.
2.(2019·江苏高考)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 中,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 AB=BC. 求证:(1)A1B1∥平面 DEC1; (2)BE⊥C1E. 证明:(1)因为 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 所以 ED∥AB.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1B1, 所以 A1B1∥ED. 又因为 ED⊂平面 DEC1,A1B1⊄平面 DEC1, 所以 A1B1∥平面 DEC1.
题型(二)
两平面之间位置 关系的证明
考查面面平行和面面垂直,都需要用判定定理,其本质是 考查线面垂直和平行.
[典例感悟] [例 2] (2019·南京盐城一模)如图,在直三棱 柱 ABC-A1B1C1 中,D,E 分别是棱 BC,CC1 上 的点(其中点 D 不同于点 C),且 AD⊥DE,F 为 棱 B1C1 上的点,且 A1F⊥B1C1. 求证:(1)平面 ADE⊥平面 BCC1B1; (2)A1F∥平面 ADE. [证明] (1)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CC1⊥平面 ABC. 因为 AD⊂平面 ABC,所以 CC1⊥AD. 又 AD⊥DE,在平面 BCC1B1 中,CC1 与 DE 相交, 所以 AD⊥平面 BCC1B1. 又 AD⊂平面 ADE,所以平面 ADE⊥平面 BCC1B1.
求证:(1)EF∥平面 ABC; (2)AD⊥AC. [证明] (1)在平面 ABD 内,因为 AB⊥AD,EF⊥AD, 所以 EF∥AB. 又因为 EF⊄平面 ABC,AB⊂平面 ABC, 所以 EF∥平面 ABC.
(2)因为平面 ABD⊥平面 BCD, 平面 ABD∩平面 BCD=BD, BC⊂平面 BCD,BC⊥BD, 所以 BC⊥平面 ABD. 因为 AD⊂平面 ABD, 所以 BC⊥AD. 又 AB⊥AD,BC∩AB=B,AB⊂平面 ABC,BC⊂平面 ABC,所以 AD⊥平面 ABC. 又因为 AC⊂平面 ABC, 所以 AD⊥AC.
大题考法
—— 平行与垂直
题型(一)
线线、线面位置 关系的证明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线 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应用,以及平行与垂直 关系的转化等.
[典例感悟]
[例 1] (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AB⊥AD,BC⊥BD,平面 ABD⊥ 平面 BCD,点 E,F(E 与 A,D 不重合)分别 在棱 AD,BD 上,且 EF⊥AD.
空间位置关系的 题型(三) 综合问题
主要考查空间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的证明与翻 折或存在性问题相结合的综合问题.
[典例感悟] [例 3] 如图 1,在矩形 ABCD 中,AB=4,AD=2,E 是 CD 的中点,将△ADE 沿 AE 折起,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四棱锥 D1ABCE, 其中平面 D1AE⊥平面 ABCE.
[演练冲关]
(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AA1=AB, AB1⊥B1C1. 求证:(1)AB∥平面 A1B1C; (2)平面 ABB1A1⊥平面 A1BC.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 AB∥A1B1. 因为 AB⊄平面 A1B1C,A1B1⊂平面 A1B1C, 所以 AB∥平面 A1B1C.
[方法技巧] 立体几何证明问题的 2 个注意点 (1)证明立体几何问题的主要方法是定理法,解题时必须按照 定理成立的条件进行推理.如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中要求其中一 条直线在平面内,另一条直线必须说明它在平面外;线面垂直的 判定定理中要求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必须是相交直线等,如果定理 的条件不完整,则结论不一定正确. (2)证明立体几何问题,要紧密结合图形,有时要利用平面几 何的相关知识,因此需要多画出一些图形辅助使用.
(2)因为 AB=BC,E 为 AC 的中点,所以 BE⊥AC. 因为三棱柱 ABC-A1B1C1 是直棱柱,所以 C1C⊥平面 ABC. 又因为 BE⊂平面 ABC,所以 C1C⊥BE. 因为 C1C⊂平面 A1ACC1,AC⊂平面 A1ACC1,C1C∩AC=C, 所以 BE⊥平面 A1ACC1. 因为 C1E⊂平面 A1ACC1,所以 BE⊥C1E.
(2)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 四边形 ABB1A1 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 AA1=AB, 所以四边形 ABB1A1 为菱形,因此 AB1⊥A1B. 因为 AB1⊥B1C1,BC∥B1C1,所以 AB1⊥BC. 因为 A1B∩BC=B,A1B⊂平面 A1BC, BC⊂平面 A1BC,所以 AB1⊥平面 A1BC. 因为 AB1⊂平面 ABB1A1, 所以平面 ABB1A1⊥平面 A1BC.
[方法技巧] 证明两平面位置关系的求解思路 (1)证明面面平行依据判定定理,只要找到一个面内两条相 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平行即可,从而将证明面面平行转化为证 明线面平行,再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 (2)证明面面垂直常用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证明一个面 过另一个面的一条垂线,将证明面面垂直转化为证明线面垂 直,一般先从现有直线中寻找,若图中不存在这样的直线,则 借助中线、高线或添加辅助线解决.
[演练冲关]
1.(2018·苏锡常镇调研)如图,在四棱锥 P-ABCD 中,∠ADB= 90°,CB=CD,点 E 为棱 PB 的中点. (1)若 PB=PD,求证:PC⊥BD; (2)求证:CE∥平面 PAD. 证明:(1)取 BD 的中点 O,连结 CO,PO,因为 CD=CB, 所以 BD⊥CO. 因为 PB=PD,所以 BD⊥PO. 又 PO∩CO=O, 所以 BD⊥平面 PCO.
解:(1)证明:由已知可得,∠BAC=90°,即 BA⊥AC. 又因为 BA⊥AD,AC∩AD=A,所以 AB⊥平面 ACD. 因为 AB⊂平面 ABC,所以平面 ACD⊥平面 ABC. (2)由已知可得,DC=CM=AB=3,DA=3 2. 又 BP=DQ=23DA,所以 BP=2 2. 如图,过点 Q 作 QE⊥AC, 垂足为 E,则 QE 綊13DC.
(1)证明:BE⊥平面 D1AE; (2)设 F 为 CD1 的中点,在线段 AB 上是否存在一点 M,使得 MF∥平面 D1AE,若存在,求出AAMB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 (1)证明:∵四边形 ABCD 为矩形且 AD=DE=EC =BC=2,∴AE=BE=2 2.又 AB=4,∴AE2+BE2=AB2, ∴∠AEB=90°,即 BE⊥AE.又平面 D1AE⊥平面 ABCE,平面 D1AE∩平面 ABCE=AE,BE⊂平面 ABCE,∴BE⊥平面 D1AE.
因为 PC⊂平面 PCO,所以 PC⊥BD.
(2)由 E 为 PB 中点,连结 EO,则 EO∥PD, 又 EO⊄平面 PAD,PD⊂平面 PAD, 所以 EO∥平面 PAD. 由∠ADB=90°,以及 BD⊥CO,所以 CO∥AD, 又 CO⊄平面 PAD,所以 CO∥平面 PAD. 又 CO∩EO=O,所以平面 CEO∥平面 PAD, 而 CE⊂平面 CEO,所以 CE∥平面 PAD.
(2)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BB1⊥平面 A1B1C1, 因为 A1F⊂平面 A1B1C1,所以 BB1⊥A1F. 又 A1F⊥B1C1,BB1∩B1C1=B1,所以 A1F⊥平面 BCC1B1. 在(1)中已证得 AD⊥平面 BCC1B1,所以 A1F∥AD. 又 A1F⊄平面 ADE,AD⊂平面 ADE,所以 A1F∥平面 ADE.
(2)AAMB =14,理由如下: 取 D1E 的中点 L,连接 FL,AL, ∴FL∥EC,FL=12EC=1. 又 EC∥AB,∴FL∥AB,且 FL=14AB, ∴M,F,L,A 四点共面.若 MF∥平面 AD1E,则 MF∥AL.∴四边形 AMFL 为平行四边形, ∴AM=FL=14AB,即AAMB =14.
[方法技巧] 与平行、垂直有关的存在性问题的解题步骤
[演练冲关]
(2018·全国卷Ⅰ)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M 中,AB=AC=3, ∠ACM=90°.以 AC 为折痕将△ACM 折起,使点 M 到达点 D 的位置,且 AB⊥DA.
(1)证明:平面 ACD⊥平面 ABC; (2)Q 为线段 AD 上一点,P 为线段 BC 上一点,且 BP=DQ =23DA,求三棱锥 Q-ABP 的体积.
由已知及(1)可得,DC⊥平面 ABC, 所以 QE⊥平面 ABC,QE=1. 因此,三棱锥 Q-ABP 的体积为 VQABP=13×S△ABP×QE=13×12× 3×2 2sin 45°×1=1.
2.(2019·江苏高考)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 A1B1C1 中,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 AB=BC. 求证:(1)A1B1∥平面 DEC1; (2)BE⊥C1E. 证明:(1)因为 D,E 分别为 BC,AC 的中点, 所以 ED∥AB. 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A1B1, 所以 A1B1∥ED. 又因为 ED⊂平面 DEC1,A1B1⊄平面 DEC1, 所以 A1B1∥平面 DEC1.
题型(二)
两平面之间位置 关系的证明
考查面面平行和面面垂直,都需要用判定定理,其本质是 考查线面垂直和平行.
[典例感悟] [例 2] (2019·南京盐城一模)如图,在直三棱 柱 ABC-A1B1C1 中,D,E 分别是棱 BC,CC1 上 的点(其中点 D 不同于点 C),且 AD⊥DE,F 为 棱 B1C1 上的点,且 A1F⊥B1C1. 求证:(1)平面 ADE⊥平面 BCC1B1; (2)A1F∥平面 ADE. [证明] (1)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CC1⊥平面 ABC. 因为 AD⊂平面 ABC,所以 CC1⊥AD. 又 AD⊥DE,在平面 BCC1B1 中,CC1 与 DE 相交, 所以 AD⊥平面 BCC1B1. 又 AD⊂平面 ADE,所以平面 ADE⊥平面 BCC1B1.
求证:(1)EF∥平面 ABC; (2)AD⊥AC. [证明] (1)在平面 ABD 内,因为 AB⊥AD,EF⊥AD, 所以 EF∥AB. 又因为 EF⊄平面 ABC,AB⊂平面 ABC, 所以 EF∥平面 ABC.
(2)因为平面 ABD⊥平面 BCD, 平面 ABD∩平面 BCD=BD, BC⊂平面 BCD,BC⊥BD, 所以 BC⊥平面 ABD. 因为 AD⊂平面 ABD, 所以 BC⊥AD. 又 AB⊥AD,BC∩AB=B,AB⊂平面 ABC,BC⊂平面 ABC,所以 AD⊥平面 ABC. 又因为 AC⊂平面 ABC, 所以 AD⊥AC.
大题考法
—— 平行与垂直
题型(一)
线线、线面位置 关系的证明
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是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考查线 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的应用,以及平行与垂直 关系的转化等.
[典例感悟]
[例 1] (2017·江苏高考)如图,在三棱锥 A-BCD 中,AB⊥AD,BC⊥BD,平面 ABD⊥ 平面 BCD,点 E,F(E 与 A,D 不重合)分别 在棱 AD,BD 上,且 EF⊥AD.
空间位置关系的 题型(三) 综合问题
主要考查空间线面、面面平行或垂直的位置关系的证明与翻 折或存在性问题相结合的综合问题.
[典例感悟] [例 3] 如图 1,在矩形 ABCD 中,AB=4,AD=2,E 是 CD 的中点,将△ADE 沿 AE 折起,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四棱锥 D1ABCE, 其中平面 D1AE⊥平面 ABCE.
[演练冲关]
(2018·江苏高考)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AA1=AB, AB1⊥B1C1. 求证:(1)AB∥平面 A1B1C; (2)平面 ABB1A1⊥平面 A1BC.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 ABCD-A1B1C1D1 中, AB∥A1B1. 因为 AB⊄平面 A1B1C,A1B1⊂平面 A1B1C, 所以 AB∥平面 A1B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