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活动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活动记录
第一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一章地图和地球: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图
这一章首先是让学生了解关于地球的一些基础知识,充分认识到地球的转动对人类的影响,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体会到地图的作用及掌握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这是本学期的重点也是难点,许多名词为空间概念,真正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这一章要多利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对这些空间概念建立直观的感知,以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无意识的记忆,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本章的重点是地球的运动也是难点,其中经线和纬线的学习也是一个难点,困为这需要建立起学生的空间概念,培养起抽象发散思维,对学生来说,这是很困难的。地球的运动同样对学生提出了这样的要求,需要学生建立起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让学生有个充分持感性认识。
一、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
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2.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3.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学习,使学生提高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4.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地理的紧迫性,培养他们的学习地理的能力。
5.重视学生情感目标的评价,发展积极的负责态度和价值观。
6.通过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三、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
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想象、思考、总结归纳。
3.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地理课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愉快的接受知识,真正便他们体会到地理课的浩渺无穷和多姿多彩。
4.多借助实物,如实况录像、计算机课件、手电简、台灯、地球仪等辅助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
5.注重自然界的每一微妙的变化,及时运用课堂,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到一起,使学生加强对知识的深刻理会。
6.培养学生的亲自动手能力,使他们充分体会所学的知识与现实的联系。
四、教学进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共四课时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共3课时
第三节地图共2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二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这一章人地球和地图知识入手引入陆地和海洋是极自然的,因为东西半球及南北半球和五带划分等都已经出现了陆地海洋的分布轮廓,地图知识又为辨方向、量距离、识高低、认图例等打下了基础。所以无论从学习内容或学习工具等方面,都是衔接的。对世界海陆面积的比较,教材用鲸和袋鼠分别表示了海洋和陆地,非常地生动形象,使学生加深了对海洋和陆地的印象。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学习,教师通过投影仪图片,使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而理解海陆分布的各种不同形式,记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名称,观察他们的轮廓、位置,在头脑中对其形成清晰的印象。进而培养学生的想象与迁移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概念的学习,只让学生感知观察、概括描述、比较分析,能够独立说明即可。
海陆变迁的学习,教材对“沧海桑田”成语故事切入,直接点出海陆变迁观点,使学生首先对此问题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全节教材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引导学生层层探究、步步求证、加深认识。大陆漂移学说和板块学说是本节的重点。
二、教学措施
1.以情感教育和问题情境为基础。
2.注重学生的观察、实际操作、想象、交流等学习活动。
3.加强合作学习。
4.加强单元测试与评价、补偿。
5.以培养学生的立体动态的发散思维能力为目标。
三、教学目标
1.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天气”这一术语,识辨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认识气候与人类生活、生产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的环境的意识。
3.养成收听、收看天气预报的习惯。
4.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5.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6.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的分布图,说出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
7.使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并读图说出降水的变化规律。
8.能举例说出降水、气温与人类和生活的关系。
9.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10.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
四、教学手段
1.多采用图象,采取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直观概念。
2.多设计活动,让学生围绕实物观察、想象、思考、总结归纳。
3.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地球课活动起来,动起来。
4.将自然与现实有机结合起来。
五、教学进度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共1课时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共2课时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共2课时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共2课时
六、单元自测题与习题处理
第三次教研活动
活动地点:会议室
参会人员:柯于林、但黎明、吴兵、黄玲凤、李琼
活动主题:集体备课
活动内容: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发布
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实际生产、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能力,这是贯穿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天气是人们非常关心的、联系生活现实,学生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也不是太难。人们可以通过多种媒体获得天气预报,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电视天气预报,因此教材也将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重点,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受到科学精神的教育。
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教材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进述,而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人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思考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讲了日变化和年变化。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理解水平分布的关键是会阅读等温线图;理解垂直分布的关键是掌握气温的垂直递减的规律。
降水有多种形式,教材的重点是降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具体举例说明降水多少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从而加深学生对降水与人类活动关系的认识。降水的空间分布重点是降水量分布图的阅读。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以使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学会阅读和绘制降水柱状图,是学生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
世界的气候是前两节知识的归纳,因此,在本节教学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运用前两节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并进行归纳、综合,从而理解气候的有关知识。这一部分的教